严姓的辈分怎么排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2收藏

严姓的辈分怎么排,第1张

问题一:严姓辈分 代字辈 后面怎么排 10分 辈分是该姓氏某一代祖先制定的,比如清代康熙给后代制订了 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增、祺等辈分,后世子孙起名可以按照这个来。

严姓有很多,看是什么地方的分支,祖先留下的辈分都不同。中国历史很久,但很少有流传超过20代的家族。――即使是所谓现在孔子的世家,其实都只是借名而已。

问题二:严姓字辈排行 严氏入粤源流考: 一世:严讽(配伍氏),字:进卿,号:厚庵,为入粤一世公 公乃江西省武江州三都镇五星村人(现在的地名)!生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1年4月11日),为皇佑特科进士, 官为韶州府事,娶知府事伍仕阶之女,住德庆晋康(现地名),后定居于云浮都骑洞源坑元寿(92岁)终于宋微宗壬 寅年(1122年2月初8)伍氏生于1030年8月21,元寿(79岁)终于1108年9月初2 生一子,名:严穆 二世:严穆(配毛氏),字:于远,号:吉人 公官至中奉大夫,娶当时广西提刑使之女,居云浮都骑洞源坑,生于1069年1月初2,终于1159年8月19元寿91 岁,毛氏生于1069年6月15日,终于1126年11月17日,元寿58岁 卒后,公与毛氏合葬于都骑岭犹鱼地,山座坤艮兼未丑 生一子,名:挺臣 三世:严挺臣(配方氏),字:尧佐,号:端枢 公为宋微宗宣和三年间进士,官至监察御史,授枢密史,再以正奏为廉州通判,死后追加为正一品上柱国,妻配 当时太庙斋郎方轸之女! 公生于1099年6月9日,终于1191年3月14日,元寿92岁!方氏生于1097年7月6日,终于1163年10月22日,元寿65岁夫 妻合葬于高要桂林头云秀台(1986年因征地,迁于穆公墓旁)! 生三子:师道,正道,季道(因元兵南渡战乱,公一家从洞源坑转迁至高要桂林石头村) 四世:严师道(配梁氏),字:玉成,号:梧溪,乃挺臣公之长子 妻配高要弼直梁明府之女,生于1132年2月初日,终于1203年9月16日,元寿62岁,梁氏生于1135年5月10日,终于 1198年1月13日,元寿62岁合葬于云浮都骑圩绿塘虾山 生二子:严铤,严锐(失去记录,待补) 四世:严正道(配何氏),字:直成,号:吉岳乃挺臣公之次子 配高要何秉之女,生于1134年6月8日,终于1206年10月16日,元寿73岁;何氏生于1133年8月19日,终于1201年4月 9日,元寿69岁夫妻合葬于云浮都骑圩对面岭,名曰:观音坐莲! 其子孙后代从石头村转迁至四会市 四世:严季道(配吴氏),字:玉祥,号:召岳,乃挺臣公之三子 公为宋孝宗年间之薄尉令,官至乾道县县令出生年月失记吴氏,出生年月失记葬于都骑圩上游端蚬坑狮子山 ! 生二子:严渊,严溥 五世:严铤公(配洪氏),字:文和,号:乔林,乃师道之长子 公乃宋朝进士,官授宣议郎,光禄寺,生于1171年1月10日,终于1250年9月23日,元寿80岁洪氏生于1173年2月 15日,终于1253年5月3日元寿81岁合葬于高明高田村 注:公从高要石头村迁至高明高田村,为高明严氏开村之祖! 生二子:严K,严p(失去记录) 后有严文,严武,严礼,严德,严智裔孙,皆以铤公为高明一世祖建有祠堂) 五世:严渊公(配 氏),字:溢庵,号:博林,乃季道之长子 公世居云浮都骑圩,生有三子:荣祖,烈祖,熙祖 五世:严溥公(配谢氏),字:愚庵,号:泉林,乃季道之次子 从云浮迁至高要范山村,愚庵公夫妻生辰失记,于元朝泰定年间葬于神抗杨梅岭 生二子:明祖,绍祖 六世:严明祖(配氏),字:显漠,号:八五,乃愚庵公之长子 从高要范山迁至高明塘肚村东西坊,开族散叶! 生三子:伯才,伯四,伯华 六世:严绍祖(配孙氏),字: 号:万五,乃愚庵公之次子 公生于1256年,终于1324年,元寿69岁,葬于神抗,形为飞凤,坐辛向乙兼戍辰 生四子:伯三(俊),伯五(),伯六(伟),伯宏() 其后,伯俊,伯宏居高要范>>

问题三:谁知道严氏族谱辈分 源流一

严姓图腾

源于芈姓,出自楚庄王之孙,以谥为姓。魏晋时严氏有恢复庄氏的,于是形成庄、严两家。两姓原出是一家,故有“庄严不通婚”之古训。前汉有会稽严助,后汉光武友严光,蜀郡严遵,河南尹严延年,扬州刺史严迈 。

源流二

源于赢姓,出自战国时秦严君疾之后,以封邑名为氏。战国时期,秦国宗室名将,秦孝公庶子,秦惠文王的异母弟上大夫嬴君疾,受封于蜀郡严道(今四川荥经),便以封邑名称为姓氏,称严君疾。严君疾的后裔子孙,遂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者,世代相传。该支蜀郡严氏族人亦坚拒与芈姓严氏联宗。

源流三

源于远古时代的古严国,其国人以国名为氏[7] 。相传在尧帝执政时期,有一位高士名叫许由,尧帝曾经想把天下让给他,但不接受,隐居到箕山去了。许由有朋友严僖,就是那个古严国的后裔。今山东省的鄄城县一带,仍有一支严氏族人尊奉严僖为得姓始祖,并一直拒绝与芈姓严氏联宗。

源流四

源于鲜卑族,后燕慕容盛时丁零人有以严为氏者,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主要分布在河北

源流五

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朝时期蒙古诸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

源流六

源于满族,出自明、清时期女真诸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源流七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彝族、土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严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 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严氏。

雨仲宏光、继汝时则、自存忠守、桂茂家修(应友思学近宗家正启文铭修)、锦荣献廷、辅国显昭、德衍义堂。

祖其重继述、慈祥恺悌沾、富春昌国义。

方志惟思、以守君光、正自生景、美世元良、承家开国、道大德方、尊师择友、学懋名扬、瞻高履厚、敦本陈常、率乃祖训、长发其祥。

问题四:严氏字辈 怎么排列的。。 家谱上基本都有写,但是好像宗女木有字辈,只有宗男有。一般来说族谱是墨本的,家谱是写在以前家里的一个木盒子的盖子上面,大概是现在的语文书那么大高的话是10厘米。如果你家里写家谱的木盒子还在的话,建议去看看。

问题五:姓严祥字辈下一辈是什么辈 姓严祥字辈下一辈是运字辈。

湖北阳新县、大冶严氏字辈:“雨仲宏光继汝时则(应有思学)自存忠守(近宗家正)桂茂家修(启文铭修)锦荣献廷辅国显名发祥运际世永宾兴隆珍贤达全庆有芳英才裕俊礼秀钦章”

严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7位。2007年,中国严姓人口总计220多万,居中国93位。

严姓得姓始祖,严忌(约前188-前105),本庄姓,西汉词赋家,后人称“严夫子”。著述甚丰,有辞赋24篇,今仅剩《哀时命》一篇,为哀伤屈原之作。严忌少时与司马相如等俱好辞赋,曾作《哀时令》赋,借哀叹屈原秉性忠贞、不遇明主之事,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情。吴王刘濞网罗人才,招致天下嬉游子弟。严忌与邹阳、枚乘俱仕吴,以文辩著名。曾上书谏阻刘濞谋反,未纳。后游历于梁,得到梁孝王的厚遇。世称“庄夫子”。严忌之姓严,亦为死后之事。严姓族人因尊严忌声誉,奉其为严姓的得姓始祖。

问题六:揭姓的字辈排行 广东廉江揭氏字辈:“德从休人开子元士敦行崇基衍业育英光世远振嘉谟贤豪俊达文武超常宏图丕显展永耀华邦”。

问题七:严道兴严姓的起源!全国有多少严姓?严姓家谱! 严姓起源_百家姓

分布地区

据《姓氏考略》所载,严姓郡望主要有三个:天水郡:汉天水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省通渭县西北)。东汉一度改为汉阳郡,移治冀县(今甘谷东南)。魏恢复天水原名。西晋移治上邦(今天水市)。隋唐天水郡即秦州。冯翊郡:汉武帝置左冯翊,三国魏改置冯翊郡,治临晋(今陕西省大荔县一带)。华阴郡:古代县名。春秋时为晋国之地,汉代时置华阴县(因在华山之北故名华阴)。治所在今陕西省华阴县东,南朝宋时移治今陕西省勉县西北。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华州置华阴郡,治所在郑县(今陕西省华县),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华州。故城在现在陕西省华阴县东南。

历史来源

「严」源出

严姓源出有六:1、出自庄姓,为避明帝刘庄之名讳,改姓严。据《通志・氏族略・以谥为氏》所载,东汉时,庄姓为避明帝刘庄之讳,改姓严。到魏晋时期,姓严的人中,有一部分又恢复了原来的庄姓。这样,就出现了庄、严姓并存于世的情况。故有“庄、严本一宗,同姓不可婚”之说。2、出自芈姓,为战国时楚庄王之后,以谥号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芈姓,楚庄王支孙,以谥为姓。”而芈姓又可追溯到黄帝后裔颛顼帝。3、出自战国时秦有严君疾之后,以封邑名为氏。秦有严君疾,受封蜀郡严道县(今四川省荥经),以邑为氏,故称为严君疾,其子孙遂世代相传姓严,称为严氏。4、出自古有严国,国人以国名为氏。据《姓考》所载,古有严国,国人以国为氏。5、出自丁零人姓氏有以严为氏。据《晋书》所载,后燕慕容盛时丁零人有以严为氏者。6、出自少数民族有严姓。满、彝、土、锡伯、朝鲜等族均有严姓。

得姓始祖

严忌。严忌,本庄姓,为西汉名满四海的大学者、词赋家,后人称“严夫子”。其著述甚丰,有辞赋二十四篇,但流传至今仅剩《哀时命》一篇,为哀伤屈原之作。史载,东汉时,因有明帝刘庄,故下令庄姓改他姓(古制皇帝名字非臣民所能用)。严忌之姓严,亦为死后之事。严姓族人因尊严忌声誉,奉其为严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严姓主要由庄姓改姓而来,故一开始就分布广泛。史载,东汉时,严姓多居山东、湖北、安徽、浙江一带。另四川、云南、贵州一带亦有严姓足迹。魏晋时,北方严姓多居于陕西、山西、河南、甘肃等北方地区,其中以陕西、甘肃严姓最旺,严姓发展史上的三大郡望:天水郡、冯翊郡、华阴郡皆出此二地。可见,此期北方严姓发展之盛况。但随着后世战乱,更朝换代,进而导致严姓多南迁等原因,中原严姓渐沉寂,而南方严姓日益出锋露鞘。唐代以后,北方严姓虽经战乱,发展受到压制但还是有严姓名人凤毛麟角于史册,如唐代太府卿严挺之,出华阴(今陕西华县)。而南方严姓名人此起彼伏,宋时有严仁、严羽、严参,均邵武(今属福建)人,世称“三严”。明清时期,严姓多居于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沿海一线。另云南、广东等地亦有为数较少的严姓居民。明代,有山西籍严姓由大槐树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等地。清康熙年间,严姓始有从福建、广东等地渡海入台者,雍正和乾隆年间,入台者数量渐增,多居台北、苗栗、南投等地。今日严姓尤以湖北、江苏、浙江等省居多,上述三省严姓比之全国汉族严姓人口逾半。严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一十二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四。

堂号

天水堂:据《千家姓》说,古代严氏家族在天水郡。此外,严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富春堂”、“调山堂”、“古秋堂”、“钤山堂”、“宜雅堂”、“四录堂”、“尺五堂”、“海云堂”等。五、宗族特征1、严姓为一典型南方姓氏。2、严姓名人,文有文采,武有武略。其中文士多以清高和孝行见著于史,如西汉有一心闭门读《老子》的严遵,东汉有隐士严光。武将有三国时严颜、唐时严武等>>

问题八:严氏家族的,我爸是成字辈的,我是道字辈的,哪里还有很我们同字辈的 我爷爷永字辈的

问题九:I姓的字辈排行 安徽怀远除氏(I氏)字辈:“上佩国怀雪红金正家升师落山海过松柏万年青”。

问题十:谁知道严氏族谱辈分 正字辈下面是那一辈

庄姓24个辈分排法如下:

一、重庆彭水庄氏字辈:素极典常辉先少志清平承家明经济世忠诚修万代永绍方茂云光前登德学朝庭人文启大吉世泰普安宁进国天心顺福寿久康明。

二、广东陆丰庄氏字辈:德才光三国。

三、广东潮阳庄氏字辈:敦厚盛名儒清勤启福基。

四、江西南昌庄氏字辈:曰廷抚昌运四海洽时雍闲永长江水湛然心迹同怀仁以辅义百世仰高风。

五、福建晋江庄氏字辈:祖武丕成诗书礼振宏进家声。

六、四川成都庄氏字辈:文迎红开成瑞景元良大振运时光云朝中正重家德青福将华永杰冒。

庄姓的来源

一、来源有四。

1、源自芈姓,出自颛顼之后。

春秋时楚王熊旅,死后谥庄,史称楚庄王,其支庶子孙以谥为氏,江汉之间的庄姓多为其后。庄周是战国时楚国名士,后人尊称为庄子,因为大哲学家庄子出自这支庄氏,从战国至秦汉,庄子的学说与老子学说一样有名,故这支庄氏一支独放,其他的庄姓默默无闻而均湮没于芈姓庄氏之中,后世无从稽考。这支庄姓是组成当今庄姓的主要组成部分,芈姓庄氏的历史大约有2600年。

2、源自子姓。出自成汤之后。

春秋时宋庄公,名冯,其后裔以其谥为氏,子姓庄氏的历史大约有2600多年。

3、源自姬姓。出自周文王之后。

春秋时鲁庄公之后,名同,其后裔以其谥为氏,青、兖之间多为其后。姬姓庄氏也有2600年的历史。

4、外族基因的流入

外族基因流入庄姓的事件非常之少。到汉明帝刘庄时,因避讳,天下庄姓改为严姓,反而庄姓血液流向了外族,直到魏晋时期才有部分严姓归宗复姓庄。清朝以后,其他民族如满族、蒙古族、壮族、土家族等民族中才出现庄姓。

二、迁徙分布,聚集地

先秦时期,庄姓的活动主要在山东、湖北、湖南地区,一度西北曾到陕西南部、东南触安徽、北达河南南端。战国末期,庄姓始涉四川、经贵州入云南,北驻河南腹地。秦汉以后,庄姓很快散布到河北、江苏、浙江、广东等地。南北朝时庄姓迁入甘肃。唐朝两次南迂大浪潮中,庄姓经江西大量进入福建,宋时庄姓已经散布到了全国各地。清朝初期庄姓由福建、广东进人了台湾地区。

宋朝时期,庄姓不足5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06%。庄姓第一大省是福建,约占全国庄姓总人口的32%。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福建、江苏、河南,这三省庄姓大约占全国庄姓总人口的80%,其次分布于山西、浙江等省。全国形成了以东南沿海、河南为中心的两个庄姓聚集区。

明朝时期,庄姓大约近12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2%,排在第一百三十二位。宋、元朝600年中,庄姓人口增长速度大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福建仍为庄姓的第一大省,约占全国庄姓总人口的25%。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福建、广东、浙江、江苏,这四省庄姓大约占庄姓总人口的76%,其次分布于广西、安徽、山东、河北、湖南等省。宋、元、明期闻,其人口主要由北向南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以闽粤为中心的沿海地区庄姓人口聚集区。

三、郡望堂号

堂号

南华堂:战国庄周,著《南华经》。与老子同为道家之祖,世称老庄。

武强堂:汉代庄不识(《汉书》作庄不职,兹从《史记》),封武强侯。

郡望

庄姓郡号有天水、会稽、东海等郡号。《郡望百家姓》云:庄氏望出天水郡。《姓氏考略》中记载:庄氏望出天水、会稽、东海。

四、庄姓血型:

庄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O型占37%,A型占286%,B型占266%,AB型占77%。

五、当代庄姓的分布

当代庄姓的人口160多万。为全国第一百一十三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3%。从明朝至今600年中,庄姓人口的增加速度同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庄姓人口增加率是呈厂形的态势。目前主要集中于广东、福建、台湾、江苏,此四省大约集中了庄姓总人口的68%,其次分布于浙江、山东、黑龙江、吉林、上海、辽宁,六省市的庄姓又集中了19%。广东为庄姓第一大省,约居住了大约25%的庄姓人口。全国庄姓的分部特征是以东南沿海为重心,向外扩散的形状。

庄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庄姓在人群中分布在粤琼闽台、浙沪,江苏大部、安徽西部、山东东南、江西大部、云南西部、黑吉大部,庄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18%以上,中心地区可达13%以上,上述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国土总面积的16%,该地区居住了大约73%的庄姓人群。在鲁皖大部、江苏西北角、豫鄂东部、江西西北、湘黔大部、广西、云南东部、四川、重庆南端、陕甘青南部、河北东端、内蒙古东部、辽宁、吉林西部、黑龙江西北,庄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06%018%之间,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国土总面积的25%,该地区居住了大约22%的庄姓人群。

湖北严氏字辈

1阳新、大冶雨仲宏光继汝时则自存忠守桂茂家修(应友思学近宗家正启文铭修)锦荣献廷辅国显昭德衍义堂

2通山县山口严祖其重继述慈祥恺悌沾富春昌国义

3湖北孝感文章华国彦长发启家祥福永仁恒泰诗书世泽昌

4安陆市李店我国启仕正大光明文成斯世治道维新贤良至上

5湖北天门人有文章士我启尔泽心义方仪子训宗纪守官诚

6华容,岳阳,常德、江陵、石首承惟永大,仲本希而,自正廷献,必然文明。梦首循天一,克开先有章,其文钦奉若,定得久全昌。绍宗敦孝敬,振绪启贤良,世远知传述,立征祖泽长。

7恩施咸丰、来凤梦首循天一,克开先有章,时维清代风若,定得久全昌。

8汉川刘家隔、垌冢梦首循天一,克开先有章,奇文欣共与,尚德体为良,博茂宜躬裕,增嘉定品方,诚明中可用,笃守善斯扬,务本勤耕稼,传家重典常,虔心留后福,远萌紫荣堂。

9广水市四房湾启定伦长履,明时永树勋。诗书传德业,礼义达天文。敬学宜知本,存心以立诚。忠纯从正道,仁厚可全贞。昌大宏家运,修齐守典型。

10鄂州大湾方志惟思、以守君光、正自生景、美世元良、承家开国、道大德方、尊师择友、学懋名扬、瞻高履厚、敦本陈常、率乃祖训、长发其祥。

11湖北荆州东国严道一,克开先有章,其文钦奉若,定得久全昌,绍宗敦孝敬,振绪启贤良,世远知传述,立徵祖泽长,

新派光明正大学,礼义为人常,万仕诗书本,千年体健康。

12黄冈市红安县有,裕,义,正,明,微,一,州,国,文,光,耀,福,庆,宏,兴,志,同,宗,立,纪,维,世,仁,长,传,家,昭,泰,德,任,举,贤,良。新:国太民安乐荣光永吉祥敬学德为本才华显兴旺忠孝洪泽广仁义富贵长

13孝感安陆市烟店镇文中力友德;长大光明久;修身齐家远;诗书万载芳。

14正文:湖北十堰市(陕西华阴支系)严氏宗族历世定派(字辈):兴有永修礼,德成文明广,堂正启世宗,忠厚福泽长。

庄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323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138位。人口约一百九十六万九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12%左右。那么庄姓女宝宝应该如何起名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庄姓女宝宝起名大全(适合五行喜木的宝宝) 庄涵雅 庄茜雅 庄雅婷 庄茜珺 庄珺涵 庄淑茹 庄蕊华 庄惠茹 庄媚雅 庄茜寒 庄馥菡 庄茵清 庄蕊舞 庄雯雅 庄云珺 庄寒雅 庄茹雅 庄茵惠 庄惠雅 庄雯珺 庄茵茜 庄淑雅 庄晴茜 庄雅淑 庄珺媛 庄媛雅 庄惠珺 庄茜云 庄寒茹 庄惠茜 庄茹珺 庄涵雁 庄雯茜 庄茹兰 庄茹惠 庄寒雁 庄晴茵 庄雯茵 庄茵雅 庄淑茜 庄蕊菲 庄涵茵 庄珺淑 庄清茜 庄晴雅 庄涵珺 庄惠雁 庄清雅 庄茵茹 庄晴兰 庄茜婷 庄蕊鸣 庄茹雯 庄雁惠 庄蕊菡 庄茹云 庄珺媚 庄茜茵 庄茜茹 庄茜晴 庄馥语 庄惠兰 庄茜雯 庄云兰 庄云雅 庄茜茜 庄寻雁 庄云茜 庄茜媛 庄珺惠 庄晴珺 庄媛珺 庄涵茹 庄淑兰 庄珺云 庄露茜 庄曦雅 庄蓝云 庄蕊竹 庄蓝雯 庄蕊冰 庄蓝淑 庄蓝晴 庄蓝惠 庄露雁 庄蓝媛 庄露雅 庄蓝雅 庄茵语 庄蕊檀 庄晴嘉 庄雯嘉 庄淑语 庄雯菱 庄涵语 庄茜嘉 庄雯菲 庄茜菲 庄惠菲 庄晴菡 庄惠语 庄涵菲 庄蕊莲 庄茵萍 庄惠菡 庄惠菱 庄茹语 庄茜梦 庄寒菱 庄茜语 庄涵绮 庄媚嘉 庄雯绮 庄茵嘉 庄晴语 庄茹嘉 庄寒菊 庄淑梦 庄涵菡 庄清语 庄清梦 庄淑菲 庄茹菡 庄茵华 庄雅绿 庄雁菱 庄寒梦 庄雁嘉 庄涵菱 庄媛语 庄珺裳 庄茜菊 庄淑菡 庄珺菲 庄雯语 庄欢月 庄云梦 庄云菡 庄清嘉 庄茹菲 庄蕊缦 庄佳润 庄妮颖 庄欣瑾 庄欣颖 庄芳绮 庄夏菡 庄桂菲 庄倚绮 庄曦月 庄芸菱 庄桑绮 庄芙绮 庄桑华 庄欣凝 庄倚梦 庄桑菱 庄奇璇 庄恬菲 庄夏嘉 庄佳凝 庄倚嘉 庄恬语 庄芷华 庄芳凤 庄桐语 庄花菱 庄夏菲 庄沐蓉 庄昕颖 庄蓝月 庄凌菲 庄佩蓉 庄恬菡 庄芸华 庄琼月 庄桂鸣 庄芝萍 庄佳晓 庄芝华 庄娟菡 庄沁蓉 庄夏语 庄纹绮 庄娥嘉 庄桂华 庄夏菱 庄芝语 庄欣蓉 庄芹语 庄佳霎 庄芳华 庄花萍 庄欣润 庄桐菱 庄桂菡 庄芙菱 庄桐碧 庄娜嘉 庄芝菲 庄姓女宝宝起名大全(适合五行喜火的宝宝) 庄雅婷 庄依灵 庄岚婷 庄晴茜 庄珺媛 庄媛雅 庄媛婷 庄晴媛 庄翔媛 庄媛岚 庄晴茵 庄晴雅 庄晴兰 庄茜婷 庄晴晴 庄茜晴 庄寻雁 庄茜媛 庄晴珺 庄媛珺 庄岚晴 庄曦雅 庄蓝晴 庄蓝媛 庄晴嘉 庄晴菡 庄晴语 庄晴瑛 庄媛嫣 庄雅绿 庄媛语 庄珺裳 庄妮颖 庄欣瑾 庄夏菡 庄曦月 庄宛璇 庄奇璇 庄妮瑾 庄恬菲 庄夏嘉 庄昕燕 庄恬语 庄夏菲 庄昕颖 庄凌菲 庄娜瑛 庄恬菡 庄夏嫣 庄佳晓 庄夏语 庄彤瑾 庄夏菱 庄娜嫣 庄昕晓 庄昕瑾 庄娜裳 庄娜嘉 庄夏槐 庄娜语 庄丽烟 庄韵虞 庄蕾虞 庄丽琴 庄丽榆 庄听荷 庄薇煜 庄丽璇 庄韵晓 庄丽琳 庄丽莉 庄韵璇 庄薇瑾 庄听枫 庄梨莺 庄梨樱 庄珺曦 庄听芹 庄岚曦 庄蕊妮 庄翔曦 庄蕊彤 庄茹曦 庄茜曦 庄茵曦 庄婉虞 庄梨荷 庄若煜 庄梅煜 庄英烟 庄甜荷 庄婉煜 庄梨琳 庄卿烟 庄若烟 庄梅烟 庄迎虞 庄梨煜 庄梨琪 庄婕虞 庄梨虞 庄梨琴 庄梨莉 庄婕烟 庄晴月 庄梨艳 庄琼瑶 庄曦萱 庄宛璐 庄佳黛 庄昕忆 庄欣黛 庄依璐 庄欣璐 庄妮黛 庄蓝瑶 庄妮莲 庄昕莲 庄昕巧 庄昕玉 庄依玲 庄昕凌 庄彤佳 庄英蝶 庄媛莉 庄晴虞 庄韵曦 庄晴煜 庄卿蝶 庄茜煜 庄念珍 庄晴琳 庄欣彤 庄媛虞 庄佳昕 庄佳珍 庄昕彤 庄妮昕 庄妮娟 庄欣昕 庄昕佳 庄昕芙 庄茹煜 庄佳恬 庄岚煜 庄昕昕 庄晴筠 庄寄瑶 庄欣娜 庄妮依 庄若瑶 庄念芹 庄晴琪 庄茹烟 庄佳彤 庄媛琦 庄珺烟 庄婕蝶 庄昕芸 庄丽曦 庄昕依 庄昕芷 庄茜虞 庄珺煜 庄梨瑶 庄莉梨 庄虞迎 庄虞婕 庄虞婉 庄烟婉 庄娜瑾 庄芷璇 庄琳烟 庄榆烟 庄夏瑾 庄筠烟 庄虞琳 庄芙晓 庄虞荷 庄桂瑾 庄珍颖 庄烟楠 庄虞筠 庄烟琳 庄芷瑾 庄烟煜 庄虞烟 庄恬晓 庄筠煜 庄倚晓 庄虞楠 庄芝璇 庄芳璇 庄娜颖 庄桃瑾 庄恬蓉 庄虞琪 庄芳晓 庄虞榆 庄琳煜 庄姓女宝宝起名大全(适合五行喜土的宝宝) 庄岚岚 庄依灵 庄岚舒 庄岚婷 庄翔媛 庄媛岚 庄舒岚 庄岚晴 庄岚瑛 庄岚嫦 庄翔瑛 庄絮嫣 庄晴瑛 庄媛嫣 庄岚嫣 庄岚瑜 庄舒嫣 庄翔嫣 庄宛璇 庄昕燕 庄珊嫣 庄娜瑛 庄珊瑛 庄夏嫣 庄娜嫣 庄素嫣 庄宸嫣 庄依静 庄韵歆 庄韵虞 庄韵靖 庄韵秀 庄韵晓 庄韵钰 庄韵诗 庄韵璇 庄岚曦 庄翔曦 庄紫呜 庄婉虞 庄婉铃 庄婉煜 庄婉靖 庄迎虞 庄岚羽 庄梨艳 庄娅艳 庄馨影 庄宛璐 庄昕忆 庄依璐 庄依玲 庄韵曦 庄韵馨 庄婉缘 庄岚煜 庄宛儿 庄紫影 庄妮依 庄婉婵 庄岚钰 庄昕依 庄翔铃 庄岚歆 庄姗依 庄依青 庄馨羽 庄歆婉 庄虞迎 庄诗婉 庄虞婉 庄诗娅 庄烟婉 庄娜依 庄倩依 庄夏宛 庄珊宛 庄夏依 庄素依 庄珊依 庄素宛 庄娜宛 庄冬亦 庄虞岚 庄傲晴 庄依翠 庄昕嫣 庄彤嫣 庄姗嫣 庄虞翔 庄宛嫣 庄艳紫 庄青嫣 庄依丹 庄妮嫣 庄晴岚 庄恬嫣 庄韵铃 庄宛黛 庄婉瑶 庄迎婵 庄宛妮 庄依娜 庄妮宛 庄宛珊 庄紫邑 庄虞娅 庄歆岚 庄诗岚 庄姓女宝宝起名大全(适合五行喜金的宝宝) 庄云絮 庄雯絮 庄舒淑 庄舒涵 庄岚舒 庄雯舒 庄云舒 庄舒惠 庄馥瑜 庄惠絮 庄舒岚 庄涵絮 庄丝雯 庄涵舒 庄惠舒 庄岚嫦 庄絮嫣 庄云嫦 庄雯睿 庄岚瑜 庄惠睿 庄舒嫣 庄舒华 庄云瑜 庄絮华 庄宸瑜 庄珊凤 庄雨静 庄纹瑜 庄素睿 庄珊嫣 庄姗洁 庄宸鸣 庄珊瑛 庄素华 庄素瑜 庄珊华 庄素嫣 庄素嫦 庄姗凝 庄宸嫣 庄倩华 庄依静 庄珊碧 庄韵歆 庄韵靖 庄韵秀 庄韵钰 庄韵诗 庄涵馨 庄惠馨 庄清馨 庄舒馨 庄寒馨 庄雯馨 庄馥姗 庄姗馥 庄紫呜 庄紫熙 庄紫钰 庄紫诗 庄海铃 庄敏铃 庄曼诗 庄曼歆 庄海诗 庄婉铃 庄紫歆 庄雪靖 庄雪钰 庄雪诗 庄曼靖 庄紫微 庄婉靖 庄旋熙 庄曼钰 庄诗欢 庄馨影 庄姗霞 庄沐仙 庄青仙 庄雯钰 庄惠歆 庄紫慕 庄紫婵 庄沛珊 庄紫妙 庄姗佩 庄青姗 庄韵馨 庄珠婵 庄青纹 庄沛儿 庄曼婵 庄寒铃 庄沐姗 庄宛儿 庄紫影 庄海秀 庄淑钰 庄佩青 庄紫漫 庄婉婵 庄雯歆 庄彩慕 庄雪婵 庄旋漫 庄岚钰 庄翔铃 庄舒铃 庄岚歆 庄惠铃 庄惠诗 庄珠妙 庄姗依 庄沐宸 庄雨真 庄旋慕 庄青珊 庄依青 庄馨羽 庄歆婉 庄诗敏 庄铃雪 庄诗曼 庄诗觅 庄歆旋 庄诗婉 庄诗雪 庄诗娅 庄素洁 庄倩霎 庄熙诗 庄微铃 庄歆铃 庄歆微 庄诗靖 庄珊润 庄珊静 庄诗熙 庄微钰 庄诗歆 庄宸润 庄诗钰 庄珊雨 庄珊明 庄素明 庄素姗 庄珊姗 庄倩依 庄素雨 庄纹青 庄珊沁 庄珊宛 庄素依 庄素沁 庄珊依 庄倩雨 庄素宛 庄诗云 庄诗涵 庄依翠 庄青翠 庄沐睿 庄青嫦 庄姗嫣 庄姗睿 庄靖雯 庄诗惠 庄艳紫 庄青瑜 庄歆寒 庄青嫣 庄诗淑 庄诗雯 庄舒欢 庄新惠 庄双萍 庄惠嫦 庄涵瑜 庄寒瑜 庄宸华 庄珊瑜 庄韵铃 庄雨双 庄彩铃 庄雪歆 庄迎婵 庄儿雨 庄紫霄 庄雯诗 庄惠钰 庄馨冰 庄紫秀 庄宛珊 庄姗青 庄紫邑 庄歆雪 庄素凝 庄熙钰 庄姓女宝宝起名大全(适合五行喜水的宝宝) 庄涵雯 庄云絮 庄涵雅 庄雯絮 庄珺涵 庄淑茹 庄蕊华 庄淑淑 庄惠茹 庄云涵 庄舒淑 庄媚雅 庄茜寒 庄馥菡 庄茵清 庄蕊舞 庄惠淑 庄雯雅 庄涵云 庄惠雯 庄云珺 庄舒涵 庄雯惠 庄雯舒 庄寒雅 庄茵惠 庄惠雅 庄淑惠 庄雯珺 庄淑雅 庄雅淑 庄惠珺 庄雯云 庄惠惠 庄云舒 庄寒淑 庄舒惠 庄茜云 庄寒茹 庄惠茜 庄淑云 庄惠媚 庄寒惠 庄馥瑜 庄涵雁 庄雯茜 庄惠絮 庄茹惠 庄寒雁 庄惠云 庄涵涵 庄雯茵 庄淑茜 庄涵茵 庄珺淑 庄清茜 庄雯涵 庄云清 庄涵絮 庄清云 庄涵珺 庄涵惠 庄惠雁 庄清雅 庄涵淑 庄蕊鸣 庄丝雯 庄茹雯 庄雁惠 庄茹云 庄珺媚 庄涵舒 庄淑涵 庄馥语 庄惠兰 庄茜雯 庄云兰 庄云雅 庄涵清 庄云茜 庄珺惠 庄云惠 庄涵茹 庄雯淑 庄淑兰 庄珺云 庄清惠 庄惠舒 庄露茜 庄蓝云 庄蓝雯 庄蕊冰 庄蓝淑 庄蓝惠 庄露雁 庄露惠 庄露雅 庄寒舞 庄涵华 庄雯嘉 庄淑语 庄雯菱 庄涵语 庄雯菲 庄惠菲 庄惠语 庄涵菲 庄茵萍 庄云华 庄惠菡 庄雯碧 庄惠菱 庄雯鸣 庄淑华 庄寒华 庄清华 庄寒菱 庄涵绮 庄雯萍 庄媚嘉 庄雯绮 庄寒菊 庄淑梦 庄馥霞 庄涵菡 庄清语 庄清梦 庄淑菲 庄寒鸣 庄茵华 庄寒梦 庄涵菱 庄云嫦 庄淑菡 庄雯语 庄雯睿 庄欢月 庄惠睿 庄云梦 庄云菡 庄舒华 庄清嘉 庄惠舞 庄惠华 庄云瑜 庄蕊缦 庄絮华 庄佳润 庄珊凤 庄雨静 庄纹瑜 庄桑华 庄欣凝 庄纹华 庄佳凝 庄芷华 庄芳凤 庄沐蓉 庄姗洁 庄佩蓉 庄宸鸣 庄芸华 庄素华 庄桂鸣 庄芝萍 庄芝华 庄沁蓉 庄纹绮 庄娥嘉 庄桂华 庄佩霎 庄珊华 庄姗凝 庄佳霎 庄芳华 庄花萍 庄欣润 庄倩华 庄桐碧 庄珊碧 庄蕾妍 庄蕾凝 庄蕾熙 庄薇熙 庄薇微 庄薇妍 庄薇洁 庄雪樱 庄曼莺 庄雪莺 庄曼樱 庄雪艺 庄云露 庄寒露 庄馥佩 庄涵馨 庄惠馨 庄清馨 庄馥枝 庄沐蕊 庄姓历史名人: 庄周(约前369--前280):战国时期思想家,宋国蒙(今安徽蒙城,一说今河南商丘东北)人。做过漆园(在今涡河北岸)吏。楚庄王闻其名,用厚币相聘,许以为相。他表示宁为'孤豚',不作'牺牛',甘愿逍遥物外。著书十万余言,号《庄子》。汉志列于道家,与老子并称为道家之祖。唐天宝初,诏号为《南华真经》。

庄起元:明代万历年间进士,其子清代乾隆进士培因,具有文名。阳湖人。

庄有可:清代诸生,亦名献可,字大久,武进人。博通经史,自言读史二千余遍。有《春秋注解》等。

庄姓聚集地: 迁徙分布

庄姓,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名门著姓。从清代康熙年间,开始陆续迁往台湾,经过近三百年的繁衍复生,使庄氏成为台湾的第二十三个大姓。台湾的庄姓,来自大陆的闽、粤。闽、粤的庄姓来自北方。庄氏从福建、广东迁台,则是始于清代的康熙年间。庄姓渡海西来,入垦于现今的台湾彰化县竹塘乡;至雍正年间,又有泉州的庄姓迁居今台湾屏东县东港镇,并建造了现今屏东县新园乡妈祖宫;雍乾年间、嘉庆年间、道光年间,均有闽、粤的庄姓迁至台湾花莲县、台北县等地开垦定居。彰化、屏东、台北等县扩至台湾各地。

堂号

'南华堂':战国庄周,著《南华经》。与老子同为道家之祖,世称'老庄'。

'武强堂':汉代庄不识(《汉书》作庄不职,兹从《史记》),封武强侯。

庄(Zhuāng 庄)姓源出有三:1、出自芈姓,是春秋时期楚国王族之后,以谥号为氏。据《急就篇》和《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所载,楚国君王芈旅去世后,谥号为“庄”,即历史上的楚庄王。楚庄王的支庶子孙,以祖上谥号为姓,成为庄氏。 (楚庄王。又称荆庄王,姓芈名族,春秋时楚国国君。公元前613六年至公元前591年在位。即位后,伸张王权,并采取果断措施,平定权臣若敖氏的叛乱。又重用孙叔敖改革内政,兴修水利,加强战备。由于楚庄王知人善任,终于使楚国迅速强大。公元前606年,北伐陆浑之戎,陈兵周郊,使人问九鼎轻重。公元前597年,在邲(今河南省荥阳东北)大败晋军,迫使郑、宋等国归附,成为代晋而起的春秋五霸之一。他死后谥号“庄”,带有严肃、敬重之意,故史称楚庄王。)2、出自子姓,春秋时宋国戴公武庄之后,以祖字为氏。据《姓氏考略》和《资治通鉴音注》所载,春秋时宋国国君宋戴公名武庄,其后人即以其字为姓,成为庄姓一支。3、出自他族改姓而来。今回、满、台湾土著等民族均有此姓。另外朱姓的人在明末清初曾改姓庄。庄姓的一部分人在东汉时为了避讳汉明帝刘庄的名字,而改姓严,如庄光(字子陵)改称严光。 二、迁徙分布 先秦时代,庄姓已经向各地播迁。时齐有庄暴、庄贾,越有庄舄,楚有庄豹、庄足乔、庄辛、庄善,宋有蒙人庄周。这些史实表明当时齐(今山东省)、楚(今湖北省)、越(今浙江省)、宋国蒙(今河南省与安徽省间地)都有庄姓人物居家生活的踪迹。据《史记·西南夷传》所载,庄王苗裔庄足乔(一作庄豪)率军略巴蜀黔中以西,直至滇(今云南滇省池附近),因黔中被秦攻占,已无归路,庄足乔遂在滇称王。汉武帝时,始归顺汉朝,时任滇王者率其家族入益州(今四川省成都)。这就说明,庄姓在先秦时代已经向西南地区的四川、贵州、云南传播。秦汉之际,庄姓依旧以湖北、河南为其繁衍中心,此际庄姓有庄青翟入朝为相,另有吴(今江苏省苏州)人庄忌,为庄姓杰出代表。东汉明帝时,因明帝名刘庄,避讳改庄为严,自庄光(后改严光)开始,庄姓长时间为严姓所掠美。魏晋以后,有严姓复本姓,从此庄、严二姓并行全国。十六国时期,庄姓子孙纷纷从今湖北、河南分散各地,先后迁居今甘肃的天水、浙江的绍兴、山东和江苏间地,后来发展成了庄姓天水郡望、会稽郡望和东海郡望。唐末,河南光州固始人庄森(王潮外甥)随王潮、王审知入闽,落籍永春桃源里蓬莱山,是为庄姓入闽始祖。宋末元初,庄森长子庄韦之后裔庄诏迁广东陆丰上沙乡开基;四子庄甲之后,入闽第八世庄元吉为桃源锦绣本派始祖。另有裔孙庄哲迁居同安,哲弟庄光徙潮阳。庄元吉长子名翼,其重孙庄 孙迁居青阳开基;三子名晦,其重孙庄同迁惠安云头乡开基;四子庄夏,其孙庄弥渊迁潮安开基;弥渊重孙庄才翁迁同安开基。明初,山西庄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甘肃、湖北、湖南、河南、北京等地。明、清两代,庄姓人渡海到台湾者,以南靖庄三郎派下居多,其中农民起义军首领庄大田由福建漳州平和迁居台湾凤山(今高雄县治)竹仔港庄。亦有庄姓入迁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如今,庄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广东、江苏、浙江、台湾等省为多,上述四省之庄姓约占全国汉族庄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庄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三十八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九三。

朱姓的来源和演变

  朱姓起源主要有五大支系:朱襄氏之裔、曹姓、狸姓、子姓和外族的改姓。 第一支出自朱襄氏。朱襄氏族是以蜘蛛为图腾,亦有认为是以赤心木(一种树心为红色的树)为图腾,活动于河南淮阳一带的部落,其后有朱姓,有5 000多年的历史。朱姓的第一个名人是舜臣朱虎。朱虎氏族或为朱襄氏的后裔,朱虎的子孙表现不俗,西周的名隐士朱张,战国时齐人朱毛,魏国大力士朱亥,西汉中邑侯朱进等名人均称是朱虎的后代。在先秦时一直活跃在冀鲁豫地区。

  第二支出自曹姓。黄帝之裔高阳氏颛顼之后,祝融氏吴回之子陆终的第五子安,曹姓。曹部落以枣为图腾,始居于陕西周至,后东迁河南灵宝东的曹阳,舜、夏至商初,曹人一直居于曹阳。商朝初再东迁河南滑县东的漕邑,殷商初,曹人被迫东迁于山东定陶。曹部落中有一支朱氏族,居住在曹阳之西南的朱阳,朱人随曹人而迁移,商朝时迁移到河南淮阳原朱襄氏居住过的地方,春秋时为陈国的株邑。西周初,周武王封女婿妫满于陈,夺株邑并入陈国,并封曹姓朱人的后裔曹挟于邾,今山东曲阜东南南陬村,建立邾国,为鲁国附庸。公元前614年迁到绎,今山东邹城东南纪王城,一部分邾人南迁朱方,今江苏丹徒东南。战国中叶,楚宜王灭邾国,并迁邾人于楚的邾地,今湖北黄冈西北。邾人遂以邾为氏,继而去邑为朱姓。曹姓朱氏是朱姓中最主要的成分。在先秦时期,曹姓朱氏一直活动于豫鲁苏鄂地区,曹姓朱氏的历史也有2 400年。汉朝时沛国(今江苏徐州)成为朱姓最重要的繁衍中心和发祥地。

  第三支系出自狸姓。帝尧之子丹朱之后,以名为氏。因丹朱封在丹水流域,在今河南淅水地区,古号丹朱。舜封丹朱为房邑侯,故称房侯,别为狸姓。丹朱部落被舜打败后,族人四散居于河南、河北、山东、湖北、湖南等地,其中一支以丹朱的名为氏。隋唐时期,其后代在沛国相县发展为望族。狸姓朱氏的历史也有4000年之久。

  第四支源自子姓。周成王封商纣王之庶兄微子启于宋,以奉商祀。战国后期公元前286年,齐国灭宋。居于江苏砀山的宋微子之裔公子朱的后代以先祖名为姓。秦汉之际徙于河南南阳,东汉时已发展成朱姓大族,直到唐宋时期,南阳朱姓仍是朱姓中的著名望族。子姓朱氏的历史有2 300年。

第五支系外族和其他姓氏的改姓。从三国以来,重要的由其他姓氏改姓朱的有胡、康、李、范、舒、施等姓,尤其明朝帝王的赐国姓朱,其人数之多、数目之大,是历史上罕见的。魏晋隋唐时,北方战乱和民众大迁移,中原百姓中融入了大量外族的血液,朱姓中也流入外族人的基因。最主要的有:西汉的南越族的朱氏,北魏时鲜卑族慕容部的可朱浑氏族,宋朝金国的女真人兀颜氏族,清朝满洲八旗的乌苏氏、朱佳氏、珠锡哩氏等氏族的集体改姓朱。这些外族与汉族长期混居后最终同化为汉族。

朱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二十大姓之一,尤其在江浙皖地区中极有影响。朱姓大约占了当代人口的1.3,即每1 000个中国人中姓朱的人至少有13个,总人口大约在1 500余万。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朱姓历代名人653名,占名人总数的1.44,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十一位;朱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92,排在第二十一位;朱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1.9,排在第十二位。

  我国朱姓产生过许多世家大族,出现过无数名人。先秦以来,朱姓称帝者25人,先后建立了高居丽、后梁、明等政权。杰出的人物有:西汉大臣朱买臣、高居丽国君朱蠓,东汉大将朱儁,三国时魏国名僧朱士行,东晋名将朱序,南朝梁国大将朱异,唐朝宰相朱敬则、名将朱环、割地称秦的朱沘、割地称冀王的朱滔,五代后梁太祖朱温,宋朝医学家朱肱、词人朱敦儒、诗人朱弁,南宋理学家兼教育家朱熹、学者朱震,元朝医学家朱丹溪、数学家朱世杰、地理学家朱思本、画家朱德润、戏曲作家朱凯,元明之际学士朱升,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剧作家朱权、朱有炖、历史学家朱载堉,明清之际学者朱之瑜,清朝书画家朱耷、文学家朱彝尊、文字训诂学家朱骏声,民国中央研究院院长朱家骅、民主革命家朱执信、地质学家兼古生物学家朱森,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朱德、物理学家朱经武、美学家朱光潜、语言学家朱德熙、民族乐器演奏家朱英、化学下程学家朱亚杰、电子学家朱物华、生理学家朱壬葆、实验生物学家朱洗、鱼类学家朱元鼎、病毒学家朱既明、理论物理学家朱洪元、土壤化学家朱祖祥。还有, 诺贝尔奖物理学家, 朱隶文, 是美国史丹福大学教授

  历史上朱姓的分布和迁移

  秦汉时,朱姓已普遍分布于中原和华东地区,尤其在江苏南部兴起,形成江南朱姓大族。同时由中原向西北的陕西挺进,至东汉末,朱姓的足迹已西达四川、南抵福建。唐朝时朱姓已出现在广东。明朝是朱姓的鼎盛时期,朱元璋大封同姓王,大赐国姓朱,这样朱姓迅速地向全国发展,特别是明初向云南的进军和屯垦,使西南地区的朱姓得到很大的发展。明朝末朱姓进入了台湾地区。

宋朝时期(公元960-1279年),朱姓大约有11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4,排在第十位。朱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约占全国朱姓总人口的15.8,占江西省总人口的2.2。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河南(14.3)、江苏(10.4)、浙江(10.2),这四省朱姓大约占全国朱姓总人口的50;其次分布于四川(9.3)、安徽(7.6)、湖北(7.4),这三省的朱姓又集中了25。全国形成了赣苏浙皖豫、川鄂两大朱姓聚集地区。

  明朝时期(公元1368-1644年),朱姓大约有186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2,列为第十一位。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朱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要快,600年中朱姓人口总增加率为69,净增加了76万。明朝时期,浙江为朱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朱姓总人口的19.4,占省总人口的2.4。在全国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苏(18.3)、江西(13.7)三省,大约占全国朱姓总人口的51;其次分布于甘肃(9.5)、山东(6)、福建(6),这三省的朱姓又集中了22。宋、元、明600余年,朱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南方迁移,同时也向西北和西南运动。东南地区的朱姓有了长足的发展。全国重新形成了苏浙赣鲁、福建、甘肃三块朱姓人口聚集地区。

  当代朱姓的人口已达1 512万,为全国第十四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1.26。从明朝至今600年中朱姓人口由186万增到1 512万,增长了大约8倍。明朝的平均人口接近9 300万,当代的人口按12亿计,人口增长了13倍。朱姓人口的增加速度大大低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这可能与在明朝灭亡之后,皇族朱姓因遭追杀避国难而改姓,以及由其他姓氏所改的朱姓又纷纷改回原来姓的缘故有关。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江苏(14.8)、广东(10.5)、浙汀(9.8)、河南(8.9)四省,大约占全国朱姓总人口的44;其次分布于四川(6.1)、安徽(5.8)、湖南(5.1)、山东(4.6),四省的朱姓又集中了21。江苏为朱姓第一大省,占省总人口的3。全国形成了苏浙皖的朱姓高密度聚居区。在近600年期间,朱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尤其是由东部向华中、华北的回迁已经大于由北向东南的迁移,同时,向西南、南方和东北的移民已经成为重要的流动方向。

  当代朱姓的分布频率

  朱姓人口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在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安徽东部,每平方公里的朱姓人口达到6.4人以上,有的地区最高达到11人以上。密度最高的(6.4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区仅仅占国土面积的2.1,朱姓人口大约161万;3.2-6.4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7.4,朱姓人口大约283万;1.6-3.2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35.1,朱姓人口大约767万;不足1.6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55.4,朱姓人口大约301万。

  朱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朱姓在华东地区的长江三角洲是最常见的姓氏之一。在江苏南部、浙江、安徽东南。广东珠江三角洲、云南昆明地区,朱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1.6以上,杭嘉湖地区高达3,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4.5;在江苏北部、安徽北部、江西大部、福建、广东大部、云南大部、黑龙江东部和西北,朱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1.2-1.6,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9.2;在青海湖以东的其他地区、新疆西北,朱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4一1.2,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52.8;其他地区,朱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不足0.4,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33.5。

  血型分布特征

  朱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O型497万,占32.9;A型437万,占28.9;B型440万,占29.1;AB型138万,占9.1。朱姓总人口1 512万。

  江苏大部、浙江大部、安徽南部地区是朱姓人口最密的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3.3,朱姓220万,约占朱姓总人口的14.6。其中O型76万,A型66万,B型59万,AB型19万。

苏浙皖其他地区、冀鲁豫、川鄂湘赣、闽粤、滇中北、黔北、甘南、青东南、宁夏、陕南、辽吉黑、内蒙古东部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41.3,朱姓991万,约占朱姓总人口的65.5。其中O型325万,A型287万,B型289万,AB型90万。

  其他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31.1,朱姓301万,约占朱姓总人口的19.9。其中O型96万,A型84万,B型92万,AB型29万。 一朱姓是当今中国第十四大姓,人口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一以上,在台湾排名第三十二。朱姓原作邾姓,出自曹姓。其祖先曹挟,是古帝颛项的后代,被周武王封在邾,建立了邾国。因为邾国比较弱小,就依附于强大的鲁国。到战国时期,邾国被楚国灭掉,邾国的王室成员逃到沛,以国名作为自己的姓氏,后来又把“邾”的右半边去掉,就成了朱姓。 发展和演变:朱姓也有另外一个起源,是说帝舜时有一个大臣叫朱虎的,他的子孙也以朱为姓。虽然这一支的时间比较早,但朱虎的后代却没有资料可以查证。朱姓的主要聚居地有:沛县,丹阳,吴郡,钱塘,谯郡,义阳,太康,洛阳,长沙,南康,吉安,建阳,庐陵等。朱姓名人,尚有朱子清、朱子谦等。

二,朱、庄、严三姓联宗 1970年,生活于台湾、香港的朱、庄、严三姓发起并完成联宗,编辑出版《朱庄严氏大族谱》。[15] 三姓得以联宗的历史因缘并不单一,而是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庄、严二姓原姓“庄”,后因避讳而改姓“严”。郑樵《氏族略第六》避讳第八:“庄氏避汉明帝讳,改为严氏。”与此类似的例子,还有“籍氏避项羽讳,改为席氏”,“庆氏避汉安帝父讳,改为贺氏”,“师氏避晋景帝讳,改为帅氏”等等。《朱庄严氏大族谱》转载《香港庄严宗亲总会会刊》中的《庄严氏族考》一文,作者严既澄,所述庄、严二姓渊源颇详,兹引如下: 庄、严二氏,均导源于春秋时代之楚国,原属芈氏。至春秋末叶,楚庄王之后裔,始有改称庄氏者,此亦我汉族古代以谥为氏之例。惟在楚庄王之前,宋国已先有庄氏之族,见于《左氏传》;其地区亦在今河南省之东南部,与楚国领土相毗连。宋国之庄氏苗裔不多,远不如楚国之一支。故今日回溯我族之起源,仍当以楚庄王之后裔为主,而以宋国之庄氏为旁支。当时楚国幅员甚广,至战国时代,且一跃而为七雄之一,与鲁省之齐国,同为新兴之秦之劲敌。由是庄氏之族人,亦随政治势力之扩张,而遍布于中原各地;惟仍以楚国本部所辖之豫、鄂、湘、桂,以及吴越两国之领土为宗支最繁。至东汉明帝时,以明帝名庄,乃讳庄为严,所有西、东汉严姓之著名人物,殆均为庄氏所改称。大抵两汉时通都大邑之中,当不复有以庄为姓者;惟山陬海隅、政令不及之处,或不免有一仍旧贯者。至晋、唐以后,恢复本姓者渐多,从此庄、严二氏遂并行于中国各地。 庄、严二姓以东汉明帝以前之庄姓,为二姓联宗的根据。因此,庄、严异姓联宗的性质,大致接近于本文第一节讨论的源于同一古姓的异姓联宗类型。 第二,朱与庄、严联宗的根据,源于赘婿关系。《朱庄严氏大族谱》载有《朱庄严三姓渊源》一文。此文原作者为庄氏龟洋十二世孙庄英玉,作于南明永历十五年(1661),岩岭十九世孙庄顺安(序平)于1968年改写。移录如下: 夫始三郎庄公,号太平山老人,系唐黄门都监庄森公之第十三世孙也,父庄杉公,母苏氏;先世乃广东潮州府揭阳县人氏。值宋末元初,世景扰攘,屡遭兵燹;父祖避乱,侨居大埔县神前乡狮子口住焉。不幸年幼失怙,依伯松公教养。迨元至治二年(1322),公年廿七,未娶也。素谙勘舆之道,因游于霞漳靖邑永丰里龟洋社。有朱开山公者,邑首富也,一子早哀。公游来朱家看地有素,朱翁以公性行端悫,笃信忠义,甚器之,许以故男妇何氏,招婿入嗣,依以为老。公事双亲,犹生身父母;翁视东床,犹如己出。翁婿相得,一家圆融,乐莫大矣。何氏生二子,朱翁无嗣,公承业垂统。厥后建祠祭祀,配以必文、必华二孙,盖不忘所自也。而庄公特祠,不与朱翁同庙,礼也。自是朱嗣庄续,传统四百星霜,裔孙何止巨万,诚吾朱、庄不祧之祖也。 洎夫明清变革之际,皇明沦亡,国姓遭劫,族人唯恐罹祸,因而倚附于庄氏者众。及至局势大定,满清虽停止杀戮,惟代远族繁,子姓混淆不清,且鲜有再复朱氏本姓者,故而相议朱、庄不通婚姻,以示同气连枝之意也。 复考庄、严二氏联宗,其在汉以前原为一姓,以有嫌名之讳,遂成音义之分。氏虽各判,系本同源。昔者漆园作吏,庄周并称道家之祖;富春垂钓,严光独具高义之风。至若考亭世德,朱熹穷理道贯孔孟,皆我三姓先祖之光,抑亦后人之矩范也。 据此可知,朱、庄、严三氏得以联宗,是因为在元中期庄氏通过“招婿入嗣”的方式与朱氏发生了世系联系。[16] 根据元代制度,庄氏入赘属养老女婿性质,俗称“补代”,故所生子姓朱,在法律上属于朱姓后裔,即“朱嗣庄续”。[17] 因此,在朱氏聚居的地区,庄、朱二姓祖先分庙祭祀,庄氏不具正式祖先的地位,只是一个“特祠”,其目的是将庄氏世系与朱氏世系作并列的对照,以示父系血统渊源,是所谓“不忘所自”。清初朱氏子孙为避牵连,一时间有改姓庄氏的趋向。这一行为在世系关系上属于向庄(严)氏的“归宗”或“复姓”。由于年代久远,“子姓混淆不清”,改、避已意义不大,只能相约不通婚姻,以免世系过于混乱;最后,在朱、庄、严三姓间,构成了异姓联宗关系。这一解释,大致上说明了三姓联宗的历史渊源。 庄、严二姓联宗尚有一定的普遍意义,但朱、庄、严三姓联宗显然只是始三郎庄公后代所能接受的一个特例。

我有一个同学是朱元璋的后代,他只记得他们家谱前二十个字是”高瞻祁见佑,厚载弈长由”和明史上皇帝的排辈是一样的 我也是朱姓, 的确, 回看明朝的皇帝的心理分析, 我竟然发现了, 在我血液里也有那么个因子 怎么说好呢 期望, 那个自认元章后人的, 跟本人联系 电邮 - FUNNYISSUBVERSIVE@YAHOOCOM

严姓的辈分怎么排

问题一:严姓辈分 代字辈 后面怎么排 10分 辈分是该姓氏某一代祖先制定的,比如清代康熙给后代制订了 胤、弘、永、绵、奕、载、溥、毓...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