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姓严,祖先是明初从山东枣庄签到南京溧水的。请问能找到是严姓哪一支的吗
一、姓氏来源 由庄姓得来,战国时期国一位君王叫侣,死后溢号庄王。他的子孙便以庄为姓,相传到东汉时,汉明帝叫刘庄,为了避讳天子的名字,姓庄的人就改为姓严。 二、郡望堂号 汉置天水郡,现在甘肃省通渭县。 望出天水、冯诩、华阴 三、历代名人 严彭祖——字公于。汉朝下邱人。精通“四书”、“五经”,对《公羊春秋》的解说尤为出名。他廉直不事权贵。人或劝其少自勉强,他说:“凡通经术,固当修行。何可委曲从俗,苟求富贵乎!”竟以太傅官终。 严复——字又陵,号几道。近代中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 曾赴英国留学,入格林尼次海军大学,亲身观察英国的社会制度,研究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辨析“西学”与“中学”的异同。归国后,在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执教达20年。中日甲午战争后,在天津《直报》先后发表《论世变之亟》、《原强》、《救亡决论》、《辟韩》等论文,主张向西方学习,提倡新学,实行改良,认为培养民力、民智、民德,是使中国富强的根本办法。 禁止鸦片与缠足而崇尚武精神,废除八股而提倡西学,废除专制政治而实行君主立宪,又译述赫肯黎的《天演论》,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观点,唤起国人救亡图存,对当时思想界影响很大。曾主办天津《国闻报》。,翻译《原富》、《群学肄言》、《群己权界论》及《穆勒名学》、《法意》、《名学浅说》等书,较有系统地介绍和传播了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化,成为近代中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译著有《侯官严氏丛刊》,《严译名著丛刊》等。 严庆澎——江苏省吴县人。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香港《新晚报》负责人。他业余从事文艺创作,以唐人的笔名著有《金陵春梦》,以阮朗的笔名著有《香港风情》,以颜开的笔名著有《诗人郁达夫》等小说、剧本数十种。1981年逝世,终年63岁。 严济慈---字慕光, 1901年1月23日(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初四)生于浙江省东阳县维风乡下湖严村,1996年11月2日逝世于北京。1923年夏,严济慈以第一名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数理化部,且同时毕业于东南大学物理系,获理学士学位,并成为东南大学第一名毕业生。1923年自费赴法国留学。于1925年夏获数理硕士学位。1927年6月,严济慈获得法国国家科学博士学位。1927年8月,严济慈回到上海,担任上海大同大学、中国公学、暨南大学和南京第四中山大学的物理、数学教授,并兼任正拟建中的中央研究院理化实业研究所筹备委员。从1929年初起,严济慈在巴黎大学光学研究所和法国科学院电磁铁实验室从事了两年研究工作,1930年底,应北平研究院院长李石曾之邀,接替李书华出任物理研究所所长。 严济慈在领导物理学研究所工作的同时,还创建了北平研究院镭学研究所,着力培养青年人才,开创了中国的放射化学研究。自1932年起,严济慈兼任镭学研究所所长。1935-1938年当选为法国物理学会理事,1945年6月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有关学术机构讲学一年,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同年当选为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1949年9月初,严济慈出任中国科学院办公厅第一任主渭嬗τ梦锢硌芯克
源流一
严姓图腾
源于芈姓,出自楚庄王之孙,以谥为姓。魏晋时严氏有恢复庄氏的,于是形成庄、严两家。两姓原出是一家,故有“庄严不通婚”之古训。前汉有会稽严助,后汉光武友严光,蜀郡严遵,河南尹严延年,扬州刺史严迈 。
源流二
源于赢姓,出自战国时秦严君疾之后,以封邑名为氏。战国时期,秦国宗室名将,秦孝公庶子,秦惠文王的异母弟上大夫嬴君疾,受封于蜀郡严道(今四川荥经),便以封邑名称为姓氏,称严君疾。严君疾的后裔子孙,遂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者,世代相传。该支蜀郡严氏族人亦坚拒与芈姓严氏联宗。
源流三
源于远古时代的古严国,其国人以国名为氏[7] 。相传在尧帝执政时期,有一位高士名叫许由,尧帝曾经想把天下让给他,但不接受,隐居到箕山去了。许由有朋友严僖,就是那个古严国的后裔。今山东省的鄄城县一带,仍有一支严氏族人尊奉严僖为得姓始祖,并一直拒绝与芈姓严氏联宗。
源流四
源于鲜卑族,后燕慕容盛时丁零人有以严为氏者,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主要分布在河北
源流五
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朝时期蒙古诸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
源流六
源于满族,出自明、清时期女真诸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源流七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彝族、土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严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严氏。
严光治,字德卿,号梅池,生于1496年(大明弘治丙辰年)农历正月十一日,敕文林郎。其曾祖云,泰兴县教谕;其祖仲正,任苏州府同知;其父弘覆,号凤山,赠文林郎浙江嘉兴府推官;其母潘氏,1540年(嘉靖十九年二月十二日)敕太宜人,礼部尚书孙承恩并为其书《题蟠桃图为严梅池节推寿母》(见《四库全书·文简集》)一首。
公方离襁褓,能诵经史,才智过人。15岁时,在州学游庠。年仅21岁,慈父见背。一直到嘉靖壬午年公26岁时,始中湖广乡试。后侍读于明代哲学家、教育家、书法家湛若水门下。其后因诸多原因,家道中落。为政后,嘉靖十六年,就任嘉兴府推官。为官从政,案不留牍,狱无系囚,伸冤理枉,恪守官箴。1540年(嘉靖十九年),因光治公之政绩和德行,朝廷“视品推恩,缘子贵父”,“主上嘉之推恩,赠凤山如其官”, 在其父凤山公离世23年后,赠为文林郎浙江嘉兴府推官。同时复擢光治公为宁波府同知,因归未遂,又例调四川顺庆。顺庆6年,政声如在浙时,颇受时任川北道按察司佥事杨瞻之重。1545年(嘉靖乙巳年),奉朝廷之命进任茂州知州,后弃养归田。丙午过后,丁未疾作,1548年(戊申年)农历四月去世,享年53个春秋。
归田期间,适逢族中大修谱牒,现存嘉靖戊申年二月刊印的光治公撰写的家谱序文,应该为当时所作。
公之一生,知识明敏通达,不泥于故常;操履端洁果毅,足当乎大任。为官勤洁清慎,深受川浙士民爱戴;为文颇为不俗,老到谨严,深得太学生徐元春的推崇,文章有《惠孚》、《狱辩》等篇。其诗散见于川浙各地名胜,四川《保宁府志》和《营山县志》均可见其诗。现存诗《锦屏山》、《灵云观》和《石桥》三首,其《锦屏山》一诗录入杨林由先生编著的巴蜀诗词总集《阆中历代诗词选》一书中。 严君金堂,名茂玉,表字翰卿,号林之,楚北兴国州人。曾祖曰安邦,祖曰朝选,父曰恒足。
太学生金堂有壮心,光绪十五年弃家赴北洋淮军据扎北塘海口之江军门麾下,军门字寿庵亦兴国人也。十七年秋,金堂随军进剿热河教匪,次年克复平、建、赤、朝四邑,以勤慎耐劳赏六品军功。二十年甲午,随军援朝鲜,乘轮舶出大沽海口,三昼夜进牙山登陆,六月廿七日成欢接战,竟日失利,越公、忠、清三州退守平壤府。及中秋,四门血战,五日粮尽,越安、定、义三州,渡鸭绿江抵九连城,齐对收兵。九月廿七日,虎耳山又战,地不可守,越凤凰城,驻军摩天岭,左曰大高岭,右曰小高岭,扼要设防,始得地利。十月五日,大高岭下塔子铺会战,我军连捷。半月间复岭外连山关及分水岭等区,击毙匪目富兰三造等。军务稍平,金堂以奋不顾身兼护军粮超保钦加五品衔。吁:海山苍苍,天风琅琅,连营吹角,壮士慨慷!
金堂暇辄谒余于幕,虽余肮脏,未尝薄视金堂也。明年和议成,随对进关,即请假归理家事。每于文士接谈,蔼然而和,无剑戟气。今闻其族修家乘书以贻之,余又不习为谀词,固知金堂知我。
宣统二年候补知县愚弟毛鸿挥拜题。
源流一
源于芈姓,出自楚庄王之孙,以谥为姓。魏晋时严氏有恢复庄氏的,于是形成庄、严两家。两姓原出是一家,故有“庄严不通婚”之古训。前汉有会稽严助,后汉光武友严光,蜀郡严遵,河南尹严延年,扬州刺史严迈 。
源流二
源于嬴姓,出自战国时秦严君疾之后,以封邑名为氏。战国时期,秦国宗室名将,秦孝公庶子,秦惠文王的异母弟上大夫嬴君疾,受封于蜀郡严道(今四川荥经),便以封邑名称为姓氏,称严君疾。严君疾的后裔子孙,遂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者,世代相传。该支蜀郡严氏族人亦坚拒与芈姓严氏联宗。
源流三
源于远古时代的古严国,其国人以国名为氏 。相传在尧帝执政时期,有一位高士名叫许由,尧帝曾经想把天下让给他,但不接受,隐居到箕山去了。许由有朋友严僖,就是那个古严国的后裔。今山东省的鄄城县一带,仍有一支严氏族人尊奉严僖为得姓始祖,并一直拒绝与芈姓严氏联宗。
源流四
源于鲜卑族,后燕慕容盛时丁零人有以严为氏者,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主要分布在河北省 。
源流五
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朝时期蒙古诸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
源流六
源于满族,出自明、清时期女真诸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源流七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彝族、土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严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严氏。 严姓主要由庄姓改姓而来,故一开始就分布广泛。史载,先秦时期,严姓氏族势小力弱,主要集居在西北部。到东汉以后,芈姓严氏的加入,发展很快,在中国江浙地区形成严氏的聚集区。这个时期,严姓多居山东、湖北、安徽、浙江一带。另四川、云南、贵州一带亦有严姓足迹。
魏晋时,西部丁零部和巴人的严氏同化为汉人,并在西北的冯翊、天水、华阴形成了三支望族,这是严姓发展的重要时期。北方严姓多居于陕西、山西、河南、甘肃等北方地区,其中以陕西、甘肃严姓最旺,严姓发展史上的三大郡望:天水郡、冯翊郡、华阴郡皆出此二地。可见,此期北方严姓发展之盛况。但随着后世战乱,更朝换代,进而导致严姓多南迁等原因,中原严姓渐沉寂,而南方严姓日益出锋露鞘。
到唐宋时期,严姓已经广泛分布在长江流域地区,北方严姓虽经战乱,发展受到压制但还是有严姓名人凤毛麟角于史册,如唐代太府卿严挺之,出华阴(今陕西华县)。而南方严姓名人此起彼伏,宋时有严仁、严羽、严参,均邵武(今属福建)人,世称“三严”。
宋朝时期,中国形成了以湖南和川东为中心,沿长江向东阶梯递减的严姓聚集分布带。
元末明初时期,因受政治和自然因素的影响,“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原严姓大省湖南严姓人口急剧减少,主要向南和向东迁移,另一严姓大省四川的严姓向北方陕西移动,这样中国严姓重新形成以东南浙赣苏、西北陕晋为中心的两大块严姓聚集区。
清康熙年间,严姓始有从福建、广东等地渡海入台者,雍正和乾隆年间,入台者数量渐增,多居台北、苗栗、南投等地。
我姓严,祖先是明初从山东枣庄签到南京溧水的。请问能找到是严姓哪一支的吗
本文2023-11-30 22:51:3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90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