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姓想知道辈分的排列!
以山西省为例子。
善庆堂王氏派语:礼乐修明定,湘南泰运开,传家徵世泽,光国蔚人才,道立英贤作,心恒孝友培,熙朝荣俊彦,宝树植庭槐。
太原堂王氏派语:自绍玉昆诚,经纬雄才具,安邦定国荣,文光昭盛治,懿瑞振家声,敦本前谟显,修伦世道平,休仁知绪永,敏学兴时行,以上培原裕,方来受命旌。
民国三十二年太原堂王氏派语:有章汝焕,式德聊昌,修礼立义,守本安常,兴家成业,锡庆致祥,功昭道显,声远名扬。
民国癸酉年太原堂王氏七大房合修族谱派语:礼乐修明定,湘南泰运开,今逢清鼎位,代毓国家材,世际人文起,源从晋祚来,子孙发千亿,贤仕策金台。清道光丙戌续谱所载派语:文运人开,洪猷日展,克慎芳修,用敬盛典,士德茂昭,卿材益显,宝善立名,祖诒云衍。
扩展资料王姓在人群中分布在王姓在东北、内蒙古大部、山东、河北、北京、天津、河南大部、宁夏、陕西北部、甘肃东部和西中部、新疆喀什地区、海南大部,王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88%以上,有的达到16%,其覆盖面积仅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9%,大约54%的王姓人口居住于此。
长江以北其他地区、青海东部、新疆北部、云贵川、广西西部,也是王姓常见的区域,王姓在人群中的分布比例为44--88%,其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363%,大约36%的王姓人口居住于此。
-王姓家谱
桂林市内有个独秀峰,独秀峰下有个靖王府。靖王府背倚独秀峰,因其建在龙脉上,故曾在历史上出现过多位王爷,这些王爷很重视太岁文化。有位王爷叫朱佐敬,他把60个太岁刻在了独秀峰王城景区的太平岩洞壁上,保佑每个在位的王爷。而且他把自己的太岁刻在玉石上,时刻佩带在身边。重视太岁的朱佐敬王爷也就成了靖王府最长寿,最有政绩的王爷。
广西高官张大人,从朱佐敬的太岁文化里看到了太岁的作用,在慈禧太后在她60大寿的时候,他特意请人拓了个慈禧专的太岁图进贡给慈禧,结果在众多进贡的奇珍异宝中,他进而的拓图脱颖而出,成为让慈禧最为中意的礼物,慈禧回赠了盖了天章的“寿”字。
也许真是得了太岁的保佑,慈禧在风雨飘摇的大清帝国竟然活到七八十岁。张大人也是那场盛宴中唯一得到回赠的人。后被张大人把慈禧的“寿”于独秀峰南壁,寓意“寿比南山”。此“寿”字盖有天章,为中国目前发现的仅有的二副盖有天章的石刻中一副。
慈禧的“寿”字也成为了独秀峰下很重要的人文景观。
后来桂林的岩洞也学习太平岩洞的做法,把六十太岁请进了洞中,岩洞中的太岁文化也就成了一种突出的文化。不过,桂林的诸多岩洞,形成原因相同,但各洞形神迥异,移植雷同的太岁文化于洞中,让旅客有点烦厌,同时,把神秘的太岁文化也庸俗化了。
皇子一般按其所建功勋被封为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并随每代子孙递减一级。
清代乾隆年间曾封八位“铁帽子王”,王位可以“世袭罔替”,并可“配享太庙”。清中后期又封四位这样的铁帽子王。
1、秦王存枢,藩西安,万历四十六年袭 。
2、晋王求桂,藩太原,万历卅九年袭。
3、周王肃溱,藩开封,万历十四年五月二十六日袭。
4、楚王华奎,藩武昌,万历末袭。
5、鲁王寿鋐,藩兖州,万历廿九年袭。
6、蜀王至澍,藩成都,万历四十四年袭。
7、代王鼐钧,藩大同,万历中袭。
8、肃王识鋐,藩兰州,天启元年袭。
9、辽王术堣(宗理),藩荆州,万历卅八年袭。
10、庆王倬演(宗理),藩宁夏,万历四十五年袭。
11、靖江王履佑,藩桂林,万历四十年袭。
12、赵王慈炔,藩彰德,万历四十五年袭。
13、郑王翊钟,藩怀庆,万历卅五年袭。
14、襄王翊铭,藩襄阳,万历廿九年袭。
15、荆王由樊,藩蕲州,万历三十八年袭。。
16、淮王常清,藩饶州,万历四十四年袭。
17、德王常渥,藩济南,万历十九年袭。
18、崇王由樻,藩汝宁,万历四十年袭。
19、吉王由楝,藩长沙,天启元年袭。
20、岷王禋洪,藩武冈,天启二年袭。——朱前总理出于此支。
21、益王由楦,藩建昌,万历四十五年袭。
22、衡王常渑,藩青州,万历廿四年袭。
23、荣王由枵,藩常德,万历四十四年袭。
24、潞王常淓,藩卫辉,万历四十六年袭。
地址:桂林兴安
堂号:鲁阳 名人:曾国藩 始祖:曾雨亭
家谱前言:
本氏修谱序说,尊敬祖先就要立宗祠,立宗祠就必须要聚集族人。懂得做人的道理必须以亲睦族人为重。而修族谱则把远近的族人都联络起来,崇尚亲亲睦邻的纯正风气。本氏家族,源远流长,根深叶茂。本人现在就本家族人,先后记载使百世以后的子孙继承下去,源清流洁,这就是我的目的。
家族来源:
曾姓来源比较纯正,据有关史料查证,主要出自姒姓,为夏禹的后裔。相传帝舜时,鲧的妻子因梦食薏苡而生禹,故帝舜便赐予禹姒姓。据《世本》、《元和姓纂》及《姓氏考略》所载,相传夏禹的第5世孙少康中兴了夏室后,曾把自己最小的儿子曲烈封于一个叫“鄫”的地方,在今山东省苍山县西北。少康的这一房子孙所建的鄫国历经夏、商、周三代,大约相袭了近两千年,一直到春秋时代,即公元前567年才被莒国所灭。这时候,怀着亡国之痛的太子巫出奔到邻近的鲁国,并在鲁国做了官。其后代用原国名“鄫”为氏,后去邑旁,表示离开故城,称曾氏,就此世时代代承袭下来,一直流传到今天。曾氏家族长久以来未曾有被外族或外姓冒姓的记录,现在曾姓的中国人,都是一脉传自太子巫,系出上古圣君夏禹,名副其实的四千年前是一家。所以,对于同姓联婚,曾氏家族一向严格禁止。
宗规:
曾氏出自山东,孔门著名弟子曾参就是山东人。曾子之后曾子方于西汉时家于长沙(今属湖南),是为长沙房;曾项家于扶风(今陕西兴平东南),是为扶风房,其后人分别迁居于冀州(治今河北冀县)、青州(治所在今山东淄博东南)。王莽之乱时,曾据率宗族千余人自山东南迁至庐陵(治所在今江西吉安市西南)之吉阳乡,是为吉阳房。曾据后人曾略居于抚州南丰(今江西广昌县东),是为抚州房。西晋永嘉二年(308年),曾氏有一支迁居会稽(今浙江绍兴)。此外,曾氏族人还迁居于韶州(今广东韶关)、虔州(今江西赣州)、交州(今广州)、蜀郡(今成都)、豫章(今江西南昌)、吴郡(今江苏功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南阳(今属河南)江夏(今湖北鄂城)、襄阳(今属湖北)等地。唐末,曾氏开始迁往福建。
辈份表:
宏闻贞尚衍 兴毓(yu)传继广 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 建道敦安定 懋(mao)修肇(zhao)彝(yi)常 裕文焕景瑞 永锡世绪昌
王氏姓氏来源:
1、出自姬姓。周灵王的太子姬晋,因直言进谏,被废为庶民,迁居到琅琊(今山东省胶南一带),世代繁衍生息。因其本为王族,世人称其为“王家”,延用成姓。还有周文王的第十五子毕公高,其后代子孙因故散居京兆、河间一带,以本为王族之故,自称为王姓。后世沿袭未改,渐成大姓。还有周平王太孙赤出奔晋国,其子孙为纪念其身份改姓王。另战国末年西周桓公揭之后人,为纪念被秦灭后的原居住地王城,分别改姓王。
2、出自妫姓,为古帝王虞舜之后,居于北海、陈留一带,因出古君王后裔,世为王姓。
3、出自子姓,是成汤的后人。殷末,王子比干,为纣王的叔父,因劝谏纣王被杀,葬于汲郡,其子孙居其地以守陵墓。因源出王族之故,改姓王氏。
4、出自田姓。公元前368年,田和取代姜姓为齐国君主,史称“田氏代齐”,传八王,被秦所灭,其子孙被废为庶民,其中一支自认为齐国王族,遂以王为姓。
5、出自春秋时魏献子之后。韩、赵、魏三家分晋,各自为王。后业魏亡于秦,其王族避难于各地。因其中有不少支庶子孙为魏国王族,故改姓王。如信陵君魏无忌,避难于泰山,至西汉入朝,被封为兰陵君。其后自谓出自王公显贵之家,易姓王氏。
6、出自燕太子丹之后。西汉末年,王莽篡汉自立,建立新朝称帝。燕太子丹玄孙名嘉,上献符命,为王莽所宠,赐姓王氏,与帝王同姓。历史上因封赐姓王的人还多,其子孙也以王为氏。
7、出自少数民族。据《通志氏族略》称:王姓“出河南者,为可频氏;出冯诩者,为钳耳族;出营州者,本高丽;出安东者,本柯史布。此皆虏姓之王,大抵子以王者之后,号曰王氏。”
8、出于自改姓为王氏的。举如南朝梁将王僧辩,本为鲜卑族,姓乌丸氏,后自改姓王;隋代有个王世充,本为西域胡支姓,入中原后,也自改姓王;五代时人刘去非,自己改名换姓叫王保义,其子孙延袭姓王;满族完颜氏,有的改为王姓;蒙古族耶律氏,也改为王姓。
9、由复姓简化而来。这种情况的王姓较多,据统计至少有14个,即王子、王父、王官、王人、王史、王叔、王孙、王周、成王、威王、五王、西王、小王、乐王。
10、出自元朝王室。成吉思汗六子为逃避因夺位引起的迫害、追杀,逃往中原。因身为王爷,为显示身份改姓王。
家谱上记载的资料都很详细,有迁徙,家规,家训,字辈等等,可以翻翻家谱来找找这方面的资料。也可以通过百姓通谱来帮助你哦。还是很不错的,
王姓想知道辈分的排列!
本文2023-11-30 22:20:1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90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