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福建宁德赤溪镇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30浏览:2收藏

中国福建宁德赤溪镇,第1张

中国福建宁德赤溪镇行政区是属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赤溪镇。 一·历史文化地处蕉城区北部,东与福安接壤,北与周宁相邻,南接八都、霍童、九都,西接宁屏路。东经:119○25’20”~119○25’50”,北纬26○51’28”~26○58’69”,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年均降水2300毫米,年均气温202度,镇域面积168平方公里。赤溪镇古称雁乐里,又称安乐里,后改为赤溪至今。早在唐开成二年(公元831年),就有先民聚居于此,近代行政区划为安乐里(属十一都),含安乐、滩头、长源、赤溪、炉田、岭头、墙角、宣洋、谢洋、琴前、官岭、芹客、广教寺,到民国初期赤溪乡属第二区(霍童)辖:夏村、班宣、官岭、赤溪、龟山、南阳、东南、炉田、岭头。解放初期赤溪乡属第三区(霍童),辖南阳、东南、官岭、班宣、龟山、夏村、炉田、桃源、黄田。1956年赤溪乡属霍童区管辖,1959年赤溪成立人民公社,1961年改为赤溪区,1966年恢复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赤溪乡,1992年改乡为镇。赤溪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原有戏种闽剧、唱班、鼓乐队,现已解散,民间歌谣有描述劳动艰辛的福州传、采茶歌、长年歌,描述爱情的红莲歌、畲貌传,描述人情世态的赌博传。曾出过进士吴承敕、黄登琏、黄邦教等,举人颜朝喜、颜怀源、黄硕等,贡生杨世禄、傅调梅、傅本章等。古民居有赤溪大古宅,建造于清乾隆年间,约280年,土木结构,三层楼房,120间,面积1632平方米,96条大柱支撑,前后僻厦,左右天井,造工精美,雕梁画栋,拥有围屏,古香古色,左正房间为1934年红军会师时粟裕与叶飞议事点。黄田大古宅,建于明代,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内有暗道。吴氏木坊(桃源村中),1817年(清嘉庆22年)建,为表彰吴氏贞节而立,占地30平方米,坐西北朝东南,面阔三间,进深二间,重檐歇山顶,高9米,1992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阳谷宫,清朝嘉庆30年建,土木结构,有戏台,面积700多平方米,一层楼房,是北上抗日先遣队与闽东工农红军会师地点。广教寺位于赤溪镇西北距镇辖区400多米的山坡上,始建唐大中元年(公元834年),康熙间修,1992年重修。坐南向西,依次为弥勒殿、大雄宝殿、观音殿(久废)。旧传邑人陈勖诗:“佛教凭推广,禅关此地开。透迤山径入,阒寂法堂回。云树吟风味,霜枫掷露台。相过应一笑,顿觉俗尘灰。”据说墙壁有朱熹笔迹:“寒竹风松”四大字,现字迹模糊不清。地表散布零星遗物有南宋政和五年石槽大小两口,木鱼一只,铜钟250公斤一个,均保存完好。古遗址有赤溪羊栏岗青铜时代遗址、龟山禅寺遗址。龟山禅寺始建于唐开成二年(公元831年),五代闽王王审知建殿五间,宋朝雍熙二年赐额“雍熙禅寺”,明朝成化十年重建,清朝乾隆十六年修。据说鼎盛时期有僧众300多人,寺田1000多亩,民间尚有“一龟、二凤、三支提”的说法。目前,遗留1座后殿及残垣、残基、6个莲花池。

  二、自然景观

  赤溪自古有“壁立千寻”、“石牛望月”、“带水潮淙”、“南屏晚钟”等十景。泉悬百丈:在由知村左侧,千级石磴,一匹大白练,千山静寂,水声如涛,只见瀑布如银河下泻,在山脚激起千波万浪,水雾蒙蒙,意境幽深,遇天气晴朗,阳光辉映,如五彩云霞,接涧而生。。壁立千寻:在松岭村背后,举目苍苍莽莽,山峦叠嶂。带水潮淙:在赤溪村东侧,潺潺流水,四季湛蓝。石牛望月:在黄田村东侧,宝峰庵前,有诗云:忽见桃林菱镜满,一枝香信透梅盐。眠牛,在赤溪村南侧,林间隐许,歌转流莺。金鸡岩:在东边村外500米,怪石嶙峋,相传金鸡栖息其间。钵盂承露:在院前村,形如钵盂,收露贮烟霞。狮子啸天:形如狮子,壁立千仞,中稍平坦,小石环列,恍若开口呛哮,龇牙俱现。螺髻晴天:在院前村前石林,形如螺髻,遇到晴天,光芒四射。马仙迹:在东岭村,石上有足迹,棋盘,相传魏虞唐柳道人聚山奕棋。九重溪:在社洋村后,九重溪水,暖流不涸,清澈透底,弯弯曲曲。五龙相会:在班竹村背后,五个山峰拥抱相间,壮观迷人,相传五尊巨龙相聚,有琳琅满目的柏树、红杉、青松,一年四季郁郁葱葱,杜鹃花漫山遍野,鸟语花香。仙人洞:在西坑村外,坑流由间道穿入,树枝障人,洞中,盘古在涧中零乱,水清见底,清澈如翡翠,洁而平莹。

  三、经济生产

  全镇总耕地面积为26582亩,其中水田17154亩,旱地9428亩,林地134895亩,有林地109084亩。主经济作物包括,粮食作物为水稻、甘薯。经济作物有茶叶、蘑菇、甘蔗、花生、茉莉花、反季节蔬菜,其中茶园11万亩,蘑菇300万平方尺,居全区之首,有“茶乡菇镇”美誉;水果主要有西瓜、桃、芙蓉李、柚、枇杷、柑橘。企业主要有茶叶加工厂 22家, 其中赤溪茶叶有限公司为福建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独特手工制品有榨油坊、“染青”、土纸,红糖(已停产,但仍有制作工艺传人)、八仙果糕。

  四、社会发展

  全镇现有镇直所站单位18个,社团组织2个(议政中心、茶叶协会),26个行政村, 255个村民小组,153个自然村,其中少数民族107户,473人。全镇总人口为24063人,其中男12992人,女11071人。镇区面积约为032平方公里(479亩),常驻人口5000多人,其他较大的人口集中地为夏村,现有人口2354人,近年来新增的新村有岩坪新村、洋中新村、坑坪新村、琴田新村、南阳新村、榕树兜、岩头洋、文昌阁开发区,人口2000多人。村道主要有赤溪至龟山、赤溪至官岭、赤溪至邑坂、斑竹岔口至嵋洋岭道路,通车里程约120公里,全镇26个村庄基本实现水泥道路硬化。有卫生院1家,卫生所站37家,从医人员36名;中学1所,18个班,教师70人;小学8所,56个班,教师116人。

  五、风俗传说

  独特的民间风俗有二月二迎土地、四月八牛节。民间崇拜有林公、奶娘、仙姑、杨公八使、大圣。独特的民间崇拜有杨公八使。

  金鸡岩传说:距宁德市赤溪镇东边村800多米的公路上,有一高丈余阔六、七尺的岩壁,其上有一幅摩岩石刻,由于年深月久,绿苔葱掩,字迹模糊,难以看出个究竟来。据传说其石刻历时已久,约在北宋元丰年间。正因为长久以来没人能真正识别出它的来由,所以更为它增添了神秘之感。传说,宋时赤溪这一带尚被开发,沿山尽是茂密的森林。有一年春天,东边村山路来了一位青年壮士,他见此处满山遍野叶绿花红、鸟语花香、风景秀丽,留连忘返。忽然间,他发现路边岩石上有块壁刻,壁下凹进一洞,盘坐一尊石佛——弥勒。由于他颇通文墨,时而兴至,坐下研读字迹。读到最后一行时,忽然岩隙崩裂,一声“咯咯”,蹦出一头金灿灿的金母鸡和一群小金鸡,在阳光下闪烁着道道金光。眼前的景物诱使他分了神,使他再也不想研读石刻了。他忙站起来,去捕捉那金母鸡,谁知那只金母鸡“咯”的一声,一头钻进了石缝。眼看没抓到手,就忙着又去捕捉小鸡,但这群小鸡也顶精灵,这边一蹦,那边一跳,随之钻进石缝中去。只有一只小金鸡,被困到石佛旁,他不肯罢休,就用尽全身力气,将石佛搬倒,果然在佛座下抓到了这只小金鸡。这时他极为高兴,细细回味着这场惊喜,他渐渐地领会到,这块摩岩石刻处就是一个金库,那么这篇石刻文字正是揭示金库的秘诀,他追悔自己见金矢志,没有好好地一口气读完这篇刻字。于是他决心再从头读一遍,可奇怪的是,读不上几个字头就痛得眼花缭乱。此时天色已晚,他心想若再不找个地方栖身就要为狼果腹了。由于天色越来越黑了,他昏沉沉地走着走着,不料把一个老人碰倒,正想向老人道歉,那老人却已微笑着开口说道:“年青人,走路那能不向前看,横着肩走路怎么行?那容易走歪道呀!”他连忙解释道:“老伯,实非有意,只怪我心仍在解一个谜,把您老得罪了。”老人又哈哈地大笑说:“是了,你在思索那石刻吧!这个谜有甚难解呢?需知勤力千金,希罕那金山银库做什么!不靠自力更生坐吃山空!”听了老人一席话后,壮士,细细咀嚼,恍然领悟了“勤能变金,力能致富”的道理。后来他在老人草蓬里栖身一夜,次日,毅然走回头路,回乡去了。不知经过多少个年代,直到清初年间,这一带已初步被人开拓,建立起村落,有一年,有个讲下南话的青年人到了这个村(现在东边村),一边开墓地,一边对人说,他祖上在此得金发达,这里山青水秀,按祖上的心愿把祖骨归葬于此。经过一番话后,为此,字岩存金的故事就很快地传开了。不久,村里人也认为这里确实是家乡风水集结点,就在字岩的前面建起了一座十六柱的八角凉亭,供人赏景休息。到了公元1922年(民国11年)赤溪暴发了一场大山洪,把八角亭冲倒了,石佛也被冲毁了。但是这块摩岩石刻至今仍保留着。

  黄硕诉盐状:黄硕字廷彬,号华亭,清·康熙24年出生于宁德县十二都炉田村书香世家,自幼天资聪明,饱读经文,才华出类拔萃,为县内学子所共仰。乾隆十年中试“岁贡”,授福建永定县训导,署教谕之职(见《宁德县志》)。在位四年期间,为官清正,为人刚正不阿,深受百姓的爱戴。乾隆8年,黄硕年逾58岁,因身体不佳,辞职归里闲居。此间,宁德盐官商周良任以盐掺砂,行销全县,士农工商乃至乞丐,无不咬牙切齿痛恨,联名向知县告发无效后,部分群众挺身而出,陆续上省递呈,均被拘押打入水牢。后来才知此奸商是总督义子。显然,呈状之士无疑自投虎口,蒙难者亲属心如火焚,邀请城乡士绅、贤达集中城邑,推举足智多谋之士营救罹难之人。有人举荐炉田卸职岁贡堪当此任,随即将黄硕请到县城议事。当黄硕知道这盐官商靠山坚硬,初以婉言谢辞。但众绅又以拈阄相难,定要让黄硕先拈,黄硕明知阄中有诈,也只好领命,辞别众绅,前往省城。他先探明水牢人犯是否虚实,然后到馆里静候。一日,黄硕闻知一卓姓钦差大人已进省内。为营救水牢中的同乡,他心生一计,命家人请来纸扎艺人,扎了三中瞎眼狮子,每只口含钢钱,摆在一张桌上:“三狮(三司谐言)目生目真,只见口含钱。欲须清水正,唯求桌不偏。”命有人抬到大街供人观看。卓钦差一见蹊跷,即追查何人之举,并传令接见。黄硕叩见钦差大人时,先取出一包盐倒入桌上摆放的一碗水中,待其溶解后,碗底留下一撮细砂子。黄硕向卓钦差禀明了宁德盐官商周良任与本省总督结义父子之亲,以盐掺砂,祸害良民,三司皆受行贿,义士告状反遭罹难等案情。卓钦差闻之,勃然大怒,严厉说道:“此案不办,有负圣恩,愧对百姓。”随后令将盐官商周良任缉拿归案,审理属实,判之杀头极刑。行刑之日,省垣士人、商贾沿途鼓掌叫好,有人还在刑场张贴对联,大书:“黄硕公流芳百世,周良任遗臭万年。

  捞宝:从前,赤溪乡有个义士傅林妹,傅林妹从小练了一身好武艺,专门劫富济贫,后来被官府抓去判了死刑。他生前用过的那把一百二十斤重的宝刀,也被埋在儿栏岗深处。过了好久好久,有个云游四方的和尚来赤溪。他告诉大家,只有十个亲兄齐全的人家,才能得到这把宝刀。村里正好有户人家,已经生了九个儿子,主人得宝心切,等不到第十个儿子出生时,就急急忙忙想动手,但差一个儿子怎么办呢?只得暗自叫自己的妻侄来凑数。一天,这一家人齐集到儿摆岗上,等呀,等呀,等了半天果然从深山处慢慢地闪现出一把宝刀来。这时老九高兴地赶快伸手抓,可惜只差一截抓不到,他大声叫道:“表兄,快来拉我一把”。这一叫不要紧,原先现出的宝刀又很快地消灭得无影无踪了。

  附:1赤溪镇共辖26个行政村,分别是: 2班竹村、赤溪村、大坛村、东边村、东牛村、墩头村、官岭村、黄田村、留洋村、炉田村、牛洞村、芹格村、社洋村、松柴岭村、桃源村、西坑村、溪园村、夏村村、小坛村、宣洋村、岩坪村、洋林村、阳谷村、由知村、院前村、禅地村。

郡望南阳郡:战国时秦置郡。治所在宛县,在今河南省南阳市。西河郡:战国时魏国初置。治所在今山西省汾阳县。相当今山西、陕西两省之间黄河沿岸一带。

「卓」源出

卓(Zhuó)姓出自芈姓,是春秋时期楚国王族的后裔。楚威王有个儿子名叫公子卓,其后代以祖字为姓,称为卓氏。根据考证,卓氏是发源于2800多年前的楚国。又据《战国策》中有卓氏是楚大夫卓滑之后这一说法。另外《姓氏考略》上提到,卓姓望出西河。古代的西河,即今山西省阳城,全国卓姓人家的老家便在这里。望族居西河郡(今山西省离石县)。

迁徙分布

卓姓在大陆未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在台湾位列百家姓第六十五位。卓姓起源于春秋时候。当时楚国有个公子名叫卓,称为公子卓。公子卓的'后代中有的以卓作为姓氏,称为卓氏,是今天卓姓最早的起源。卓氏的繁衍速度是比较迅速的。卓氏大规模地向各地播迁,大约发生于南北朝时期。《崇正同人族谱》介绍说:“晋武胡之乱,中原望族,相率南奔。粤有卓炜者,为建安刺史,后因家焉。卓姓移居广东,是为极为好的证据。堂号褒德堂:后汉卓茂,是当时学识最渊博的人。为人宽厚、仁爱、恭敬,最初在丞相府当吏(小官),负责宫里的给事,后升密令,关心百姓像疼爱自己的儿子,举善而教(遇到好人好事就立即举出来做大家的榜样)。没用几年,把社会风气治理得很好。汉武帝升他做太傅,封褒德侯。此外,卓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忠孝堂”等。

卓姓宗祠通用对联

〖卓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姓启王裔;望出西河。——佚名撰卓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典指卓姓的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临邛巨富;褒德晋封。——佚名撰卓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西汉临邛人卓王孙,卓文君的父亲,家中极为富裕。下联典指东汉宛人卓茂,字子康,元帝时在长安跟从博士江生学习礼法、历算,被称为通儒。历官丞相府史、侍郎、给事黄门、密县令,以教化著称。光武帝时为太傅,封褒德侯。

名高东汉;绩著西溪。——佚名撰卓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东汉卓茂,元帝时学于长安,称为通儒,后迁密令,视民如子,举善而教,教化大行,道不拾遗。更始立,以茂为侍中祭酒,光武即位,访求茂,以为太傅,封褒德侯。下联典指黄宋朝人卓立,中特科,著有《西溪文集》八十卷。

褒德世第;东汉名高。——佚名撰卓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卓氏宗祠“褒德堂”堂联。

〖卓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作管夷吾,有所不屑;惟方正学,可与为邻。——佚名撰卓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浙江省温州市鸥江孤心屿卓公祠联。祠祀明代卓敬。卓敬,瑞安人,洪武进士,遇事敢言。时有人言:“国家养士三十年,唯得一卓敬。”

文君当垆,终为富贵;廷瑞苦学,积累成功。——佚名撰卓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汉代才女卓文君,临邛人。与才子司马相如爱私奔,相如家徒四壁,文君当垆卖酒,后终为宝贵。下联典指宋代学者卓琮,字廷瑞,永春人。从陈淳游,嗜学坚苦,以积累成功。凡所讲论,能畅所授之旨。

良夜歌声,传来钓叟;远山眉黛,解逗琴心。——佚名撰卓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宋代人卓处恭,曾过洞庭湖,月下遇见一位老翁,敲着船舷唱歌:“世间多少乘除事(比喻人事的消长盛衰),良夜月明收钓筒。”下联典指西汉卓王孙的女儿卓文君,眉如远山,面如芙蓉,善鼓琴,丧夫后住在娘家。司马相如路过讨水喝,用琴心挑逗她,便与司马相如相爱,一同逃往成都,不久又返临邛,自己当垆卖酒。

诗词雅工,文士高宋代;车衣宠锡,武将列云台。——佚名撰卓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宋代绍兴间文士卓田,字稼翁,号西山,工小词,有《三衢买舟词》。下联典指东汉太傅卓茂的事典。卓茂,字子康,宛人。元帝时学于长安,称通儒,后迁密令,视人如子,举善而教,数年,教化大行。光武时封褒德侯。

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孝友睦娴,任蜨之谓和。——清·卓恬撰卓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清代武英殿大学士卓秉恬撰书联。

粤东卓氏统一辈序:(从隐之公第三十七代,宣义公第廿五世起)孝友廉节,和顺谦恭,仰承汉泽,戴毓豪雄,克守先谕,仁厚德丰,伟绩彰著,青史标彤,业肇长寿,源溯南阳,流馨粤海,螽斯绵延,簪缨踵武,忠义相传,弘扬念远,千秋薰蕃。

我之前帮长辈整理这些材料收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国福建宁德赤溪镇

中国福建宁德赤溪镇行政区是属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赤溪镇。 一·历史文化地处蕉城区北部,东与福安接壤,北与周宁相邻,南接八都、霍童...
点击下载
上一篇:岳姓的家谱文献下一篇:徐氏家谱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