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史的历史线索?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30浏览:3收藏

云南史的历史线索?,第1张

云南简史

云南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开远、禄丰腊玛古猿和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的元谋猿人,证明从猿到人的进化曾经在这里展开。元谋、滇池、洱海地区大量的从旧石器到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证明云南进入了原始社会,并和内地有着密切的联系。剑川海门口遗址说明早在公元前1100多年前,云南的部分地区已开始使用青铜器,生产力有了一定的发展,逐步跨进了阶级社会的门槛。公元前286年左右,楚国将军庄跷奉命率军溯沅江而上进入云南,征服了以“滇”为首的劳浸、“靡莫之属”,统一了滇池地区,当了滇王。他们带来了新的技术、文化,促进了云南的发展,滇池地区进入到奴隶社会。

秦代修“五尺道”,在云南派官“置吏”,标志着中央王朝对云南正式统治的开始。西汉武帝时设益州郡,东汉在今保山设永昌郡,对云南的统治进一步深入,我国在云南西部地区的疆域已大体奠定。秦汉时期的云南,青铜器广泛应用,经济有较大发展,江川李家山、晋宁石寨山出土的两千多件青铜器、滇东北朱提(今昭通、鲁甸一带)、堂狼(今东川、会泽、巧家一带)地区的铜、银冶炼和制造,在全国享有盛誉,滇西地区的丝、麻、棉织品也较为发达,商业交换有较大发展,滇中、滇东北和滇西地区已经进入了奴隶社会。尤其是中国南方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云南与东南亚、南亚的对外联系。

魏晋南北朝时期,今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被称为“南中”。三国时南中部分奴隶主贵族据地自雄,诸葛亮为了“北伐中原”,亲率大军,5月渡泸(今金沙江),平定南中,并调整郡县建置,团结少数民族上层,发展云南经济。西晋时云南改设中央直接统治的宁州,为当时全国十九州之一。这时云南广泛使用铁器,实行移民屯田,滇中、滇东北等地出现了新的封建生产关系的因素。南北朝时期云南在爨氏的统治下,与刘宋等封建小王朝维持着密切联系,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相对发展,此后不仅“户口殷实”,“收获亦与中夏同”,而且留下了被誉为“神品”的《爨龙颜碑》和《爨宝子碑》。正是这一时期,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加强,形成了“西爨白蛮”、“汉裳蛮”、“松外蛮”、“洱河蛮”等白、彝诸族先民。

隋代消除割据势力,云南重新置于中央政府的直接统治之下,唐初继之,基本上恢复了汉晋时期的郡县规模。公元707年,唐朝击败南侵洱海的吐蕃扩张势力,立铁柱以纪功,公元738年扶植南诏统一了洱海地区,册封波罗阁为“云南王”,云南和祖国团结统一的总趋势进一步向前发展。南诏时期的疆域东接贵州,西抵伊洛瓦底江,南达西双版纳,北接大渡河;东南界今越南,西南界今缅甸;西北与吐蕃为邻,东北与戎州(今宜宾)相望的广阔疆域。南诏内修制度,筑拓东城(今昆明),建崇圣寺三塔,发展经济,文化上积极学习先进的汉族文化,云南范围内各地区、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联系空前加强。公元897年郑买嗣杀南诏王建“大长和” 。927年杨干贞建“大义宁”。公元937年,段思平联络三十七部灭大义宁国,建立“大理国”政权。大理国政权基本上承袭了南诏以来的疆界,行政区划设有八府、四郡、三十七部,实行封建农奴制专政。大理国政权在云南的统治基本与中原的宋朝相始终。大理王向宋朝称臣纳贡,其首领先后被宋朝封为“云南八国郡王”、 “大理王”等,并成为南宋王朝抵御蒙古贵族西部战线的助手。大理国政权始终保持着对宋王朝的臣属关系。所谓“宋挥玉斧”弃云南于不顾的说法,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公元1253年,忽必烈率大军乘革囊渡金沙入云南,灭大理国,1260年,设“大理国总管”。1274年,忽必烈选派富有才干的回回人赛典赤,来云南建立云南行省,任赛典赤为“云南行中书省平章政事”(相当于今省长),治中庆(今昆明)。云南行省下置路、府、州、县,由行中书省直接委任官吏管理。云南行省的建立,使云南完全纳入了元朝的统一治理范围,开拓了云南历史的新局面。从此,“云南”一名便正式作为行省一级的机构出现在历史上。赛典赤在云南建“民屯”,修水利,兴儒学,改善民族关系,云南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农牧业逐步由粗放经营向精耕细作转变,以银、铜为主的矿冶业成长为重要的支柱产业,云南银课、铜课居全国首位,占全国课税额的一半以上,昆明成了《马可.波罗行记》中所描叙的“工商甚众”的大城,民间主要以贝为币,商品交换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此后元朝又封也先贴木儿为云南王,1290年封皇孙甘麻剌为梁王,云南王镇大理,梁王管辖全省,云南实际上存着行省与诸王府两套政权,大理段氏又乘机割据滇西,行省已形同虚设。加之各地农奴主、奴隶主乘机叛乱,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损失。1363年红巾农民起义军在云南各族人民的支持下,一度由四川进入云南,打击了元朝封建主在云南的统治。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于1381年派傅友德、蓝玉、沐英率大军西进平定云南,1382年建立了云南布政使司(相当于省政府)和都指挥司(相当于省军区),云南内地设府、州、县,实行以流官为主的统治,在边远地区则建立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长官司、“御夷”府州等,全由土司管辖。明朝大量内地汉族人口入滇,经济迅速发展,白银产量达全国的一半以上,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所铸的24000斤重的大洪钟则是体现了这时铜矿业发展的水平。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云南使用的货币也开始废贝行钱,全国通行的白银、铜钱开始取代贝币在云南流通。明末农民起义军在孙可望的率领下进入云南,立永历帝,开展抗清斗争。1658年12月,清军三路入滇,南明最后一个王朝覆灭。

清朝对云南的统治确立后,大量移民入滇,推行“改土归流”,客观上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推进了边疆的开发。清代云南的矿冶业又有较大的发展,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东川、易门、路南、永北(今永胜)的铜,鲁甸、白羊(今宾川牛井)、永盛(今云龙)、茂隆(今沧源)的银,个旧的锡,罗平、建水等地的铅都负盛名。1743年至1802年间,滇铜的平均年产量均超过10000斤以上,最高年产达到14000多斤,位居全国之冠。

鸦片战争后,云南与全国一道进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受到了以英法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云南各族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斗争。1856年后杜文秀、李文学领导的回、白、彝、哈尼各族人民大起义,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沉重打击了清朝政府的封建统治,粉碎了帝国主义分裂、侵略云南的迷梦。滇西各族群众截杀英国“探险队”的马嘉理,保卫片马、班洪,滇南1883年至1885年的中法战争中严惩法国侵略者,取得宣光、临洮大捷,项崇周、杨自元领导的反法斗争等等,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诗篇。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恶劣环境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缓慢发展,初具规模的资产阶级政党组织同盟会诞生后,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斗争逐步展开。1907年,云南同盟会会员和革命群众举行了河口起义,武昌起义后17天,同盟会员张文光等在腾冲发动武装起义响应,并成立滇西军都督府。10月30日,即农历的 “重九”日发动了昆明起义,组建云南军政府,推翻了清政府在云南的统治。民国云南地方政府在派军队北伐、援川,支援全国的同时,初步进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对云南经济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1915年,袁世凯公然称帝,恢复封建帝制。云南各族人民在蔡锷、唐继尧等人的组织下,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于1915年12月25日首先发动护国起义,沿四川、广西两路出兵,声讨帝制复辟。在全国各方的支持下,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战,北洋军阀的统治分崩离析,袁世凯的皇帝梦被彻底粉碎。云南以一个地瘠民贫的边疆落后省份,为推进中国的民主共和进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

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就开始在云南传播,1926年11月7日,经过李鑫等***员的艰苦工作,中共云南特别支部在昆明成立,云南人民的革命斗争在党的领导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但是,由于国民党的残酷镇压,李鑫、王德三、刘平楷等同志相继牺牲,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革命斗争转入低潮。1935-1926年间,中央红军和红二、六军团长征过云南,先后经过33个县份,攻克13座县城,在今威信县城召开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扎西会议”。红军在长征途中,发动群众,打击土豪,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在云南播下了新的革命火种,云南人民在地下党的领导下,积极支持配合长征,2000多人加入了红军。

1929年,蒋介石任命龙云为云南省政府主席、国民革命军第十三路军总指挥等,以龙云为首的云南地方实力派的统治在云南确立、巩固。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云南倾全力投入抗战,先后派出20万云南军队开赴台儿庄、武汉等前线抗战,投入10万多民工抢修滇缅公路,而且在1942年-1945年间,支持远征军入缅抗战,在日寇践踏滇西滇南国土之际,配合远征军守住了西南门户,最后率先收复国土,主持入越受降,写下了一篇篇辉煌的反帝爱国斗争的篇章。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搞突然袭击,免除龙云的云南省主席职务,在云南先后制造“一二.一”惨案、“李闻惨案”、“九九整肃” 事件,残杀***员和爱国民主人士。国民党的暴行,激起了人民的强烈反抗,中共云南地方党组织全面开展了组织、发动民众,武装夺取政权的斗争,组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桂滇黔边区纵队”。1949年,在党的统一领导下,解放了61个县城,建立了14块根据地。同时,解放军野战军挥师南下,党组织争取了卢汉于1949年12月9日率部在昆明起义,云南宣告和平解放。

近代以来,云南经济在十分艰难的环境中曲折发展,1914-1919年,民族资本曾迎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抗日战争前后,云南地方民族资本、官僚资本获得了一定的发展,抗战中一批工厂、学校等由沿海、内地迁来,曾一度给云南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抗战胜利以后,在西方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官僚资本的重压下,云南经济几近崩溃。1949年,全省人口159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2%,农业总产值9.25亿元,人均有粮食493斤,工业总产值1.86亿元。商品经济极其落后,城市轻工消费品大部靠沿海等省市供应,农村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

云南历史简介

云南,人类重要发祥地之一,千百年来,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云南各民族融合、演变、发展,走过了漫长的历史,自战国时期建立滇王国以后,行政建制和区划经过无数次的演变,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云南。

元谋人:大约170万年前,原始人群时期的人类就生活在中国大地上。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的猿人。到新石器时代,居住在滇池、洱海附近的人们,已能使用石斧之类简单的生产工具,从事原始的农业生产,有些地方的人还会建造简易木结构房,并逐渐形成较大的村落。

庄蹻入滇:公元前三世纪,庄蹻通过黔中郡向西南进攻,“以其众王滇,变服从其俗以长之”,建立了滇国。庄跤等将较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带进了云南,促进了云南的发展,标志着云南从政治上与内地联系的开始。

秦开五尺道: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在云南设置郡县,开“五尺道”,从四川宜宾至云南曲靖附近,因路宽仅五尺,故称“五尺道”。五尺道的开辟沟通了首都咸阳经四川与云南东部的联系,并委派官吏入滇治理,使其成为秦帝国的组成部份。

汉武开滇: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派将军郭昌率巴蜀之兵临滇,设益州郡,下属24县,郡府设在滇池县(今晋宁县),云南为其中一个县,县城设在今祥云县的,“云南驿”。汉王朝调整了郡县,改变部落相立,不相统属的状况,带进了一些封建生产关系。这一时期青铜工具的使用,牛耕的出现进一步提高了农业耕作水平。高超的冶炼技术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各种青铜器物品的出土,显示了民间艺术家们的精湛技艺。大群被放牧的牛、马、绵羊和山羊与家畜猪、犬一道,标志了滇国发达的畜牧业。汉武帝还派唐蒙扩建“五尺道”,改名“西南夷道”。汉王朝还组织人力开凿博南古道,日趋频繁的商贾往来,促进了西南与东南亚各国,尤其是与缅甸、印度的国际贸易与文化交流。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汉武开滇。 诸葛亮治南:三国时期,现在的云南及黔西,川西南的部份地区统称为“南中”。公元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统三路大军亲征云南,他采取“不以力制,而取其心服”的政策,当进入滇西地区洱海(大理一带)时,迅速平定了云南奴隶主贵族发动的叛乱,降服了当地大姓孟获,对孟获“七擒七纵”,使盂获心悦诚服地投降,井发誓永不造反。因此诸葛亮很快平定南中,云南成为蜀汉的一部分。

爨氏据滇:公元317年司马睿称帝,建东晋,东晋初年,由内地迁至云南的爨(音窜cuan)势力逐渐强大,爨琛自主为王,统治滇池地区,爨氏历统治400多年,把滇池地区称作昆川(或昆卅),并与随、唐王朝保持经济文化联系。

六诏统一:公元738年贞观时期,唐王朝扶持蒙舍诏统一“六诏”,建立以洱海为基地的“南诏国”,诏主皮罗阁被封为“云南王”,南诏历传13王,统治200余年。

段氏建立大理国:公元937年,段思平灭南诏建大理国,公元1117年,宋朝封大理首领为“云南节度使”,政治中心在洱海区域,以大理为都城,相传22世,共统治316年。在大理国统治期间,鄯阐城(今昆明)逐渐成了滇中最繁盛的一座城池。其间留下了著名的“孔雀胆”的故事。

元跨革囊:公元1253年忽必烈率军征云南,破大理国,1267年封第五子忽哥赤为云南王, 1271年其子被害身亡。公元1274年忽必烈派赛典赤·赡思丁到云南。公元1276年,元朝已正式建云南行中书省为全国11个行省之一,从此“云南”正式作为省级行政区的名称。政治中心由大理迁至昆明。赛典赤到云南后,在经济上制定赋税,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在政治上,一改过去残酷屠杀的做法,代之以善民族关系,兴办教育、安定政治形势的政策。突出的如五百里滇池,原常泛滥成灾,赛典赤征召民工,凿开海口,疏通螳螂川,使滇池水由海口经螳螂川流入金沙江。

明设卫所,移民实滇。朱元璋于1381年派傅友德、蓝玉、沐英率大军西进平定云南,1382年建立了云南布政使司(相当于省政府)和都指挥司(相当于省军区),云南内地设府、州、县,实行以流官为主的统治,在边远地区则建立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长官司、“御夷”府州等,全由土司管辖。明朝大量内地汉族人口入滇,经济迅速发展,白银产量达全国的一半以上,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所铸的24000斤重的大洪钟则是体现了这时铜矿业发展的水平。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云南使用的货币也开始废贝行钱,全国通行的白银、铜钱开始取代贝币在云南流通。明末农民起义军在孙可望的率领下进入云南,立永历帝,开展抗清斗争。1658年12月,清军三路入滇,南明最后一个王朝覆灭。

肖羊名人

汉宣帝

汉宣帝(前90--前49)西汉皇帝刘询,前74--前49年要位。字次卿,武帝曾孙。幼年在祖母史氏家里长大,信在民间,少时出入于京城一带,对社会的种种黑暗不法现象有较深的了解和体会。精通黄老弄名之学。昭帝死,霍光迎他入军团为帝。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任贤用能,产生了大批贤相和循史。亲政十八年,平狱缓弄,轻缓薄赋,发展生产,恢复经济,广开言路,合史称其职,民安其业。又置西域都护,加强边防。甘露二年(前52年),匈奴呼韩邪单于称臣降服,威震域外。

北魏道武帝

北魏道武帝(371--409年),北魏建立者。字涉圭,鲜卑族拓跋部人。代王什翼健之孙。前秦灭代,他被迫流亡于独孤,贺兰等到部,淝水之战后,集合旧部,恢复代王称号,旋即改称魏王,攻灭独孤,贺兰及邻近部族,国势渐盛。曾在参合陂(今内蒙古丰镇、凉城之间)大败后燕慕容宝军,攻灭后燕,尽有并州、河北之地。皇始三年定都平城(今山西小大同市东北),即帝位。在位时,开始“分土定居”,发展农桑,引用汉族土人,推动拓跋族向封建制转化,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晚年,精神失常,被儿子拓跋绍所杀。初谥宣开帝,改谥道武帝。

宋文帝

宋文帝(407--453)南朝宋皇帝刘义隆,小字车儿生于京口(今江苏镇江),刘裕的第三子。424--453年在位。初封宜都王。少帝遇害后,被大臣摇篮立为帝。即位后,清除专权大臣徐羡之、傅亮、谢晦等,坚持武帝集权政策,压抑豪强兼并,清理户籍,减免同步税,劝课农桑,奖掖儒学,使用权封建经济文化得到较好发展,史家誉为“元嘉之治”。后因全面防御北魏进攻,耗竟民力,国势渐衰。为子劭所杀,谥文帝。

北魏孝文帝

北魏孝文帝(467--499)北魏皇帝元宏,鲜卑族政治家。471--499年在位。即位时5岁,政事由其母冯太后主持,相继颁行班禄制、三长制、 均田制等。太和十四年(490)亲政后,继续整饬史治,加速北魏政权的封建化。不久迁都洛阳,全面改革鲜卑旧俗:规定以汉服代替鲜卑服,以汉语代替鲜卑语,迁洛的鲜卑人以洛阳为籍贯,死后不得归葬平城;又改鲜卑姓为汉姓(如他自己拓跋氏改为元氏);鼓励鲜卑贵族到汉士族联姻;参照南朝典章,修改北魏政治制度等。在改革中,曾严厉镇压图谋抗拒的守旧贵族,并处死太子恂。经改革,加强了鲜卑拓跋部的汉化和封建化,促进了民族融合。

陈武帝

陈武帝(503--559年)南朝陈的建立者。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长城(今浙江长兴)人。公元557--559年在位。出身于乡里小史,以镇压交州农民起义,官至西江督护、高要太守。后在广州起兵,与王僧辩计平侯景之乱。西魏破江陵,他拥立萧方智,继而杀死王僧辩,赶走北方援兵,独揽朝政。太平二年(557年),进封陈王,不久废方智自立,建立陈朝,三年后病。

唐太宗

唐太宗(599--649年)唐朝皇帝李世民。李渊次子。627--649年在位,年号贞观。隋炀帝大业十三年(617年),随父于太原起兵反隋,进入关中。唐朝建立后,封秦王,任尚书令。后统兵消灭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等割据势力,镇压窦建德、刘黑闼等农民起义军,成为统一战争中的主要统帅。武德九年(626年)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与自己争夺皇位的太子李建成及齐王李元吉,迫使父亲让位。次年即皇帝位,改元贞观。在位期间,推行均田制,租庸调法和府兵制度。吸取隋王朝的败亡教训,竭力把赋役剥削控制在法定范围内,并耐心听取和接受意见,从谏如流;发展和完善科举制度,在统治阶级中努力做到不计亲疏、门第、种族选拔人才;下令编修《氏族志》,以现行官爵高低定门户等第;削弱门阀制度影响,抵抗少数民族统治者对内地的侵扰。贞观四年(603年)击灭东突厥。在蒙古草原设置了行政机构。九年,击败西部的吐浴浑。十四年消灭高昌,打通了西域门户。十五年,以文成公主出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使汉藏两族人民的关系空前密切。晚年,生活走向奢侈,营建日广,并发动对高丽的战争,阶级矛盾日有发展。

钱元

钱元(887--941年)五代十国进吴国国王。932--941年在位。字明宝。祖籍浙江临字。少年时作为人质住在宣州,为节度使,后加入战争,颇建战功,作清海军节度使。袭位后,奢侈营造,甚于其父。天福六年(941年),杭州发生大火灾,宫室焚毁殆尽,他遭惊悸而死。一生好儒纳文士,有诗千首,其中三百首编为《锦楼集》。

宋孝宗

宋孝宗(1127--1194)南宋皇帝,宋太祖七世孙,字元永。绍兴三十三年(1160年)为太子曾上书反对和议。1162--1189年在位,即位后,起用张浚等抗战将领,追复岳飞,并于1163年发动抗金战争,旋即战败。后来起用秦柃和汤思退等人,签订"绍兴和议",割让秦商二州。改称侄皇帝。以后曾用王淮理财备战争。使宋金处于体休战状态。1189年退位,当太上皇。

宋恭帝

宋恭帝(1271--)南宋皇帝。1274--1276年在位。四内岁即位,由谢太后主持国政。当时元兵大举南攻,势如破竹,导致南宋灭亡。他被俘上都(今内蒙古多伦县),降封瀛国公。

辽宣宗(971--1031年)辽朝皇帝耶律隆绪。982--1031年在位。喜读书,能诗文。十二岁即位,数次率军南下攻宋,又亲征高丽。在位期间,曾变更刑法,实行赋税制,使辽进一步封建化。又通过战争,扩大势力,被称为辽的全盛时期。金宣帝(1163--1223年)金朝皇帝完颜。1213--1223年在位。即位后向蒙古求和。从北京迁都河南开封,以避蒙古兵锋,导致北京城不守。后来,辽东又陷,1217年,遣军攻宋。1223年病死。

明英宗

明英宗(1427--1464年)明朝皇帝朱祁镇。1435--1449年和1457--1464年两度在位。宣宗长子,出生四月,即立为皇太子,九岁即帝位,建元正统。有大臣三杨(杨士奇、杨荣、杨薄)等辅政,国家尚安定平稳,社会经济也有发展。然而他年幼嬉戏,宠信宦官王振,命掌司礼监。王振生性狡黠,至皇太后去世及三杨等相继去世,即擅权跋扈,大臣下狱者不绝,政治开始衰败,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导致叶宗留、邓茂七等浙江、福建等地的起义。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喇也寇边、王振挟帝亲征,"土木之变"中被瓦喇俘虏,逾年乃还,尊为上皇,南闲居八年。景泰八年(1457年),乘景帝病重,将军石亨,宦官曹吉祥等发动政变,拥他复位,史称"南宫复辟"或"寺门之变"。诛杀功臣于谦及大学士王文,为王振立"旌忠词",赐祭葬,改元天顺,重用复辟功臣石亨、曹吉祥等,未久石亨跋扈,曹吉祥谋反。庙号英宗。

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1559--1626年)建州女真首领,后金的建立者。爱新觉罗氏。1583--1626年在位。先世出于韩朵里部,幼年家道中衰,流落扶顺,万历十一年(1583年)被推为首领后,以替父祖报仇为名,起兵攻打建州阿克苏护河部首领尼堪外兰。十五年,筑城于费阿拉;二十一年,统一建州各部,并向海西女真、东海女真发展。其间,接受明朝册封,任建州卫都督佥事,龙虎将军。三十一年,迁赫图阿拉(在今辽灯新宾),又命额洋德尼等借用蒙文创满文。四十三年,确立八旗制度,次年称汗,建立后金政权。天命三年(1618年)以"七大恨"誓师,公开反明。萨尔浒之役,大获全胜,逐步占据辽沈。六年,下令实行"计口援田"。推动女真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发展。十年,定都沈阳。次年,围攻宁远,因被炮击伤,死于沈阳云鸡堡。庙号清太祖。

窦融

窦融(前16--62年)东汉初大臣。字周公,抉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新莽时,经王邑推荐,任波水将军,赐黄金千斤。王莽败,他率军归降刘玄。后由大司马赵萌荐为钜鹿太守。又转为张掖属国都尉。刘玄败,他联合酒泉、张掖。敦煌等五郡,割据河西,经酒泉太守梁统等推为河西五郡大将军。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后,乃归汉,从踊隗器,封安丰侯,累进大司空。窦氏家族自此成为东汉著名外戚,干预政治达几十年。

曹操

曹操(155--220年)东汉末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字孟德,小名阿瞒。安徽毫县人。少时机警,有权术,任侠放荡,不治行业。二十岁时,举孝廉为郎,授洛阳北都尉,迁顿丘令,征拜议郎 。黄巾起义爆发,任骑都尉,参加镇压黄巾军,迁为济南相。不久占据兖州,诱降青州黄巾军一部,选其精锐为"青州军"。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迁都许昌,兴办屯田,整训军队和部属。十三年,进位丞相。从建安二年至十六年(197--211年),先后击败吕布、袁术、袁绍等豪强集团,征服乌桓豪强,统一北方。赤壁之战争惨改之后,他注重用人唯才,抑制豪强,加强集权,使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发展。二十一年,受封为魏王,著《孙子略解》、《兵书摘要》等。善诗歌,今存诗二十余首,较完整的散文四十余篇,皆为后世传诵。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

司马懿

司马懿(179--251年),三国时魏国大臣。字仲达,河南温县人。出身土族家庭,少时即被名士们赞许,以为"非常之器"。曹操要任用他出来做官,他称病不仕,后经多方威胁,乃出山。为人多智计划,善权变。初为文学掾,后任太子中庶子,主办军屯,是魏国重臣。明帝时,任大将军,多次出诸葛亮较量。明帝即位,他受遗诏辅政。249年,控制中央禁军,发动政变,迫使太尉王凌自杀。死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专政。其孙司马为代魏称帝,建西晋朝。他被追尊为晋宣帝。

侯景

侯景(503--552年)北朝东魏将领。字万景,鲜卑化羯人。初为戍兵,跟从米尔荣镇压葛荣起义,后又依附高欢。东魏时,职位通显,位居宰辅。高欢死,他又投靠西魏,旋又附梁,受封河南工。太清二年(548年)被东魏击败,奔寿春,闻武帝对己有反复,乃勾结觊觎皇位的萧正德,起兵叛梁,攻陷台城。困死梁武帝,立萧纲,纵兵大掠吴会。后西征江陵失利,反回建康(今南京),自立为帝,改国号汉。生性残忍酷虐,且军纪败坏,大失人心,史称"侯景之乱"。不久即被王僧辩,陈霸先击败,在入海北逃途中,被部下诱杀。

斛律光

斛律光(515--572年)北齐大臣字明月,山西朔县人。少工骑射。初为侯景部属,后被齐提升为都督。能射飞雕,每射必中,人称"射雕都督"。长期从事对北周的战争,564年,与同将尉迟迥、王雄大战于芒山,全胜而归,以功迁长太尉。570年,再次击败周将宇文桀,直逼河南。旋又击败宇文宪,被任为右丞相,并兼刺史,又徙左丞相,封清河郡公。因遭后主所忌,以谋反罪被杀,灭其族。牛僧孺(779--847年)唐朝重要大臣。字思黯,甘肃灵台人。贞之进士。宪宗之和三年(806年)以贤良方正对策,与李宗闵、皇甫提等拮斥时政,语言鲠直,激怒李吉甫,长久不行叙用。唐穆宗时,累官至户部侍郎同平章事。敬宗时,任武昌节度使。文宗立,李宗闵当国,屡次推荐,还任兵部尚书同平章事,是晚唐"牛李党争"牛派的首领。执政期间,排斥李德裕等党人,主张姑息藩镇。开宗时,李德裕为相,他被贬为循州长史。宣宗时,还朝病卒。有传奇文集《玄怪录》。

桑维翰

桑维翰(899--947年)五代十国时期后晋大臣。字国侨。河南洛阳人。初以进士及第,为河南节度掌书记。劝石敬瑭求援于契丹以叛后唐。后晋建立后,任翰林学士,礼部侍郎,知枢密院士。迁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又生任相州等地节度使,为政主张不屈服于契丹,出帝时封魏国公。开运三年(946年)十二月,杜威等引契丹军南下灭晋,他被威部将张彦泽所杀。

范质(911--964年)五代后周和北宋初的大臣。字文素,大名宗城(今河北清河县)人。后唐长兴进士。历后唐、后晋、生汉,官至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后周广顺初,任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平章等。后任北宋宰相。任期间,废宰相见天子时坐论之礼,议事以札子进呈。

吕端

吕端(935--1000年)北宋大臣。995年继吕蒙正为相,宗称他"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不久,让相位于寇准,自任参知政事。为缓和西夏与宋的关系作出了贡献。太宗死后,太监王继恩等阴谋废太子,被他发觉乃与群臣拥立真宗为帝,贬遂王继恩。加仆射,后为太子太保。

岳飞

岳飞(1103--1142年)南宋抗金名将。字鹏举,河南汤阴人。出身农家,1122年从军,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在宗泽部下作战。赵构即位,他上书指责黄潜善、汪伯彦等,反对南逃,被革职。后从王彦抗金于太行山,复从宗泽、杜充守开封,屡败金兵。四年,败金兵于常州、镇州、收复建康,任通、泰州镇抚使 ,出兵援楚,不胜,退守通泰。绍兴初,讨平李成、张用、瑛成等割据势力。镇压江西农民起义。高宗手书"精忠岳军"制旗赐之。四年,收复襄阳等六郡,授清远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州制使。五年,从张俊镇压钟相、杨么起义 ,部将牛皋擒杨么。六年,联络太行山忠义军自武汉移居襄阳,进取河南、陕西许多州县,并出兵淮西,大胜,官拜,又屡奏北伐中原,不许。九年,金人求和,他反对和议,秦桧忌之。十年,金人南下,他进兵中原大破兀术拐子马,乘胜进军朱仙镇,北主忠义军纷纷来归,士气高涨,以"直捣黄龙府"相激励。正待渡黄河之际,高宗、秦桧以十二道金牌急令班师,他悲愤地说:"十年之功,废于一旦!"回京后任枢密副使。未几,秦桧等罗织罪名,被诬陷入狱。1142年,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杀,时年三十九岁。宁宗时追封鄂王。有《岳忠武王文集》。

韩侂胄

韩侂胄(1151-1207年)南宋大臣。韩琦曾孙,宁宗韩皇后的叔祖。宁宗即位,任枢密都承旨,与宰相赵汝愚不和。朱熹、彭龟年因指责过他,均得罪。1196年,兴"庆元党禁",赵汝愚、朱熹等六十人被陷。1205年,伍平章军国事,请宁宗下诏北伐,由于用人不当,出师后,西线叛变,东线失利,转而采取妥协求和方针。金人不肯,再次用兵。1207年,史弥远与杨皇后密谋,乘其入朝之机,杀于宫内玉津园。次年,劈棺取其首极函送金廷,遂成"嘉定和议"。

申时行(1535--1614年)明朝大臣。字汝默,号瑶泉,晚年号休休居士,江苏苏州人。嘉靖进士,授修撰。以文学受知张居正。万历六年任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再进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在官期间,唯图自保,无所建树,万历十九年辞职。有《赐闲堂集》。

叶向高

叶向高(1559--1627年)明朝大臣。字进卿,号台山,福清(今福建福清)人。万历进士,选庶吉士。1606年,擢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万历皇帝不理朝政,阁臣仅他一人。奏请增阁臣、补缺官、罢矿税,皇帝不听。七年后,坚辞去职。及光宗即位,复召为首辅。天启年间,魏忠贤擅权,欲兴大狱,因他在朝,尚不敢放肆。1624年,阉党攻击和迫害东林党人,他知国家前途将尽,难有振作,乃辞职归乡里。有《叶台全集》、《说类》等。

代善(1583--1872年)清朝大臣,努尔哈赤第二子。为"四大贝勒"之首。皇太极时,封和硕兄礼亲王。皇太极死,他召集诸王贝勒协调矛盾,与多尔衮共辅朝政。

曾国藩

曾国藩(1811--1872年)清朝大臣,湘军首领。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道光进士,穆彰阿的门生。原任京官,1852年奉诏在湖南办团练,创建湘军,造战船,建水师。1854年,发表《讨粤匪檄》,攻击太平天国是开天辟地以来"名教之奇变",以后遂专门围剿镇压太平军。升任两江总督,节制苏、皖、浙四省军务,李鸿章、左宗棠为其助手。1870年任直隶总督,查办天京教案。1872年病死,有《曾文正公全集》。

李鸿章

李鸿章(1823--1901年)清末大臣,洋务派首领。字少荃,安徽合肥人。道光进士。1853年,在家乡组织团练抵抗太平军,屡遭败绩后,投曾国藩为幕僚。1861年受曾国藩委派,按照湘军编制,组成淮军。1865年任两江总督,镇压捻军。1870年任直隶兼北洋大臣,掌握了晚清的军政大权。为了挽救朝统治,摆脱内外危机,他大办洋务,陆续开办了不少企业和实业。又组建北洋舰队。一贯主张妥协投降,反对抵抗侵略,曾导致中法、中日战争失败,与外国侵略者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丧权辱国的条约。有《李文忠公全集》。

云南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历史文化悠久,自然风光绚丽,是人类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云南不只有自然风光,还有充满云南文化的古镇,感受云南的独特的魅力,体会七彩云南。云南的古镇有哪些?

云南四大古镇是:

黑 井 古 镇

黑井自古以来是个产贡盐的地方,依山伴江,是个久封于龙川江河谷中已经差不多一个世纪以来的小镇。在一个世纪以前,历朝历代的盐都是ZF特权专营的商品,贩卖私盐是犯法的,所以在古时,很多的富贾都多为盐商或是做丝绸的。

黑井的盐之所以被作为贡盐,是因为它的质量很好,是属于井盐。当地的一个老大爷曾对我说:“黑井的盐渗透力特别强,你切十片生肉叠起来,然后往最上面的肉片上撒些黑井盐,半天的时间它就可渗透到最下面的一片肉中,用来做火腿是最好的。

要是换用其它的盐,最多渗透到第四五片肉,就是时间放得再长些,也不能渗透到最底下的那片肉的。黑井因为产盐,也就让许多人富了起来,也就让这个不起眼的小镇在历史上有着一定的地位。史书上说:清朝时云南67%的税收来自黑井,在那个时代,黑井街上卖豆腐的老太太都戴了金戒指;还有着在省城昆明一整条长街——武成路(现在的人民中路)的大富武姓世家。

黑井现存的古迹也特别多,“王”字型的武家大院豪宅、贞节牌坊、皇帝的御笔、飞来寺、以前曾产过盐的盐井及卤水池子仍留在那里。在龙祠内悬挂着雍正皇帝所题写的牌匾,上书“灵源普泽”四个大字。此匾长2米多、宽80厘米,匾上雕有9个龙头。“灵源普泽”四字也正是雍正皇帝对当时黑井卤水惠泽普天下的评价。还有始建于明末,完工于清道光年间,至今仍发挥着防洪作用,护卫着黑井镇的安全的黑井庆安堤,也是一个不可不去的地方。

古巷幽幽,木刻花窗,雕梁画栋上附着的蛛网尘丝,青石板路上的深深蹄印,无不在诉说着它的历史与曾经的辉煌……古镇依江而建,龙川江边的鹅卵石都是红色的沙石,江的对面就是插入云霄的大山,非常的有气势。在夜晚明月高挂的时候,走到街的人字路口,随便找个坐处便可和淳朴的老百姓聊聊黑井的过去,或是兴起的时候一块狂欢跳脚;或是独自在黑幽幽的小巷中瞎串;或是找个满是鹅卵石的地方坐下听听江水的声音、看看娥眉般的弯月;或是买些烟火鞭炮在江边狂放……

根据附近的旅游景点,推荐旅行线路:黑井(黑牛盐井、七星台、大龙祠与雍正题匾、飞来寺、武家大院、节孝坊、孔庙、飞来寺、五尺道、和尚坟、安庆堤)、黑井属于禄丰县,禄丰县也是中国出了名的恐龙之乡,元谋人的诞生地,还可去看看自然奇观元谋土林。在禄丰县城还有个恐龙化石展览的博物馆,门票价格很便宜。

交通情况:昆明——黑井,走成昆线(乘每日早上7:57分发往攀枝花的6162次列车,中午13:21分到达;第二天中午11:51分乘6161次列车返回),下了火车后可坐小马车或是徒步去黑井古镇,从火车站到黑井古镇大概3公里,小马车每人两元或是三元。

特色小吃:土瓜、泡犁。

特产:黑井贡盐

郑 营 村(宝秀镇)

郑营地处云南省石屏县,石屏县是云南中经济特科第一名的状元袁嘉谷的故乡,也是原云南省长李家廷的家乡。郑营它不是一个镇,而是一个村,这里没有显赫的历史与繁华,也没有独特的资源,自然经济也很一般。

郑营的早时的先人都来自江南,并把那里浓厚的文化气息以及江南的建筑情调带到了滇南的赤瑞湖畔。在那里有郑氏、陈氏的祠堂、书院、庭院、街巷、豪宅,特别是郑家祠堂及豪宅的镂空的木雕看了后绝对会令你叹为观止!这里的村民很淳朴,当然,因为不是旅游点的原因,你将找不到着装休闲或是华丽的游客,只有着农村中特有的那种气息,顺便到附近的宝秀镇看看也很不错。

石屏的异龙湖,有着难以破解的“古城”之谜,或许有一天“水落石出”才能真正的弄个明白。湖中长满了荷花、芦苇,可以在感觉累的时候来到这里享受傍晚坐在挂有红色灯笼的、有蓬的船上穿梭于荷花间吟诗高唱、把酒而欢、吃着当地的特色火锅以及异龙湖里面刚捉起来的鲜鱼……(此地建议夏天的傍晚一些去)

推荐附近的旅游景点:石屏县异龙湖、宝秀镇、宝秀镇郑营村。离这里最近的值得去的地方还有:元阳梯田、建水古城。

交通情况:昆明距石屏县256公里(在昆明火车站出站后直走过一个十子路口,不远处的昆明汽车客运站),也可在昆明火车北站,乘坐昆明——蒙自的小火车,感受中国的第一条法国人设计的米轨铁路(昆明——河内),火车上强烈推荐小吃:白酒(这可不是酒啊,是云南的特产,用米做的,很好吃,不会醉人的)。

石屏 ——郑营(建议包小面包车,司机一般可兼导游,我们去的时候是七个人50元,县城到郑营村、宝秀镇来回全包),价格面谈。

特色小吃:石屏豆腐(包浆豆腐)

娜 姑 古 镇

云南的昭通、东川、会泽地区都是产铜的地方,在古代,铜就是当地的生命与财富,中国几千年的货币都是由铜铸造的一串串的铜钱,为了铸钱的需要,就通过人背马驮把云南东川、会泽的铜先集中于娜姑,然后再转运到昭通、四川宜宾进入长江,经水路万里迢迢的运往京城。明清时期,云南东川府产铜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其铜冶业在乾嘉时期最高年产量达一千万斤以上,每年额定上交600万斤运交京师专供铸币,东川的铜曾是大清帝国重要的经济支柱,会泽那时的经济也空前兴盛,小小的娜姑也成了中国版图上的经济重镇。当年的娜姑是非常的繁华的,客栈、酒楼、妓院、赌馆、粮行、油行、糖行、轿行、花生行、丝绸铺、银器铺、马鞍铺、铃铛铺、典当铺样样都有,文官武将、富商大贾、贩夫走卒、矿工匠人不绝于道。还有各省前来押运、采购铜的官员、商人常驻于此,建起了各省的会馆、庙宇,接待本省同乡,供奉着本省神祗。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广东、陕西、四川、贵州等省以及湖南的保庆府、江西的临江府、陕西的吉安府等都在会泽设立过会馆,至今仍有迹可循。就连洋人都跑来此传教,建起了教堂。

在附近还有一个大海草山,大海草山位于会泽县大海乡东南部,距昆254公里,地处乌蒙山系主峰地段,总面积18万亩,海拔在3100米至4017米之间,最高峰为牯牛峰,海拔4017m,也是乌蒙山系的最高峰。让当地人还引以为豪的是其气势磅礴的高原牧场,有着无边无际的草场。在那里,夜晚扎帐篷、烧篝火、烤全羊,把酒而欢,蛮有金庸武侠小说中的那种感觉。还有在牯牛峰下的万亩杜鹃,品种繁多、面积广阔,花开时节,姹紫嫣红、鲜花满坡;秋冬季节则云飞雾涌、白雪皑皑,牯牛峰若隐若现,日出时,云蒸霞蔚。

除外,在会泽大桥、长海子保护区内,有着许多的黑颈鹤。越冬的时候多达2500余只,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黑颈鹤种群栖息地。隆冬时节,成群结对的黑颈鹤或起飞滑翔,或悠然漫步,呈现出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美丽画卷。加之这两个水库的风景本来就迷人,所以这里是游人到会泽旅游时的不可不去的地方。

如果你还想看看雪山和冰瀑,那你可以在会泽县乘车去附近的禄劝县,然后再从禄劝县城乘车去转龙镇,再到雪山。轿子雪山属于乌蒙山系,是第二高峰,也是最南边的一座雪山。

根据附近的旅游景点:那姑古镇(白雾村教堂)、云峰寺、金沙江、蒙姑古镇、唐继尧故居、大海草场、大桥、长海子保护区、轿子雪山。

推荐旅行线路:昆明——会泽县城——那姑

会泽距昆明280公里,每天有多班客车来往,票价55元/人;娜姑距县城32公里,票价10元/人,娜姑至白雾村有三轮摩托,票价6元/两人;县城住宿有会泽宾馆、天河大酒店等宾馆,或是车站旁边就有个酒店,挺不错的。其他不同档次的旅馆也很多。

特产:斑铜

小吃:会泽县城的羊肉是很好吃的,特别是古街道上那家“壮羊馆”,他家得炒羊肝相当好吃。

沙 溪

沙溪位于云南省剑川县,沙溪寺登街是原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重要集市。沙溪环绕在青山绿水之中,自古以来就是个有名的鱼米之乡。在沙溪寺登街能让你找到很久以前宁静的丽江的那中感觉,少了许多商业气息。

附近还有著名的景点石宝山,从沙溪到石宝山,走小路的话,徒步距离大概有2km左右,车路大概有8km左右。听当地的老乡说,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七至八月初一,是石宝山出了名的“风流会”,四面八方的人都会赶来参加集会,但因在那里的时间与“风流会”的时间相差甚远,所以我们也没感受过。

其次,老君山(4247m)也位于剑川县与丽江的交界处,出了名的九十九龙潭是好多探险自助者的天堂。

交通情况:剑川——沙溪,21km,大概车行40分钟的时间;如选择从昆明出发时,可选择此线路:昆明——下关——剑川甸南,在甸南下车后,可在此包车进去

祖父朱元璋为其在继位道路上扫清了路障,杀戮了无数的功臣,却不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後,四皇子燕王朱棣就是这个黄雀。他觊觎皇位,却不够坚定,偏偏是这个阴谋家和尚姚广孝给朱棣吃了秤砣鉄了心,决定发兵造反。

一场皇宫内战——“靖康之役”葬送了朱允炆。根据正史记载,朱棣率兵逼近皇宫,朱允炆下令放火焚烧宫殿,自己投火而亡。

600年后的今天,南京一位85嵗的让庆光老人向史学界公布,自己就是建文帝的後世子孙!当时建文帝根本没有自焚而死,而是逃出了南京改名让銮,在湖南、湖北一带定居了下来。这一切都在《让氏家谱》中有记载,但还是使很多专家对其产生了巨大的疑问。因为它于正史《明太宗实录》中的记载相矛盾。

可是明史专家潘群发现了一条让人引起怀疑的记载。《明太宗实录》,也就是所谓的正史记载,儅燕王朱棣的人马杀入皇宫时,建文帝没了踪影。经过几天的搜寻,在灰烬中找到一具屍体,全身早已焦烂,四肢不全。燕王朱棣不胜悲戚,抚尸痛哭说:“你这样是何苦呢?,我是来帮你的呀!”暂且不看朱棣的假惺惺作态,可谓何认定这具屍体就是建文帝朱允炆呢?这的确不能不让人怀疑屍体的身份,也许就是个替身。

白寿彜的《中国通史纲要》也说:“一四二年,应天陷落,惠帝于城破后去向不明”。有野史记载,建文帝通过皇宫密道逃到了宫外。连《明史纪事本末》也记录了建文帝并没有死。而且说得很像戏剧:相传朱元璋驾崩之前给他一个朱红锦盒,让他在紧急时刻打开。於是建文帝打开了祖父遗留给他的锦盒。裏面有袈裟、剃刀和僧人的度牒。朱允炆恍然大悟,立即削发披裟,和几个忠心的大臣打扮成和尚摸样根据锦盒裏密暗道图的指引掏出了宫外。如果朱元璋死前就能预见到这一切,并为命运不济的长孙作了逃生的周密安排,那为何不为他稳固君位做更周密的安排,反而让朱棣起兵威胁到其孙的帝位?因此这段也不能轻信。

可是偏偏爱此後的一些典籍中,出现了建文帝逃出皇宫所走地道的描述。《明史考证》记载:“宫中阴沟,直通土城之外,高丈二,阔八尺,足行一人一马,备临祸潜出,可谓深思熟虑矣。”传说中的密道是否真的存在呢?对这段历史很有研究的季土家老先生多年前发现,1978年太平门裏南京钢锉厰要建栋新楼,挖地下室挖出了地道。从挖出情况看,高度大概在2米5上下,宽度在2米左右。当年发现地道的地方就在原来的明皇宫内,如果建文帝真的出逃了,很可能就通过这个地道逃出皇宫。可这个地道是否通到皇宫外面?2005年6月的一天,季老先生接到一个电话,说在清凉山旁边的国防园发现一个明代涵洞。涵洞位于原明故宫的宫城外,据现场考察发现,季老先生先生推断这个涵洞在明代主要是排水用的,但不下雨时,是没水的旱洞,完全可以人通过。联系多年前发现的皇宫内地道,这个涵洞很可能就是地道的出口。为了求生,建文帝使了个火烧皇宫金蝉脱壳之计。而朱棣为了能名正言顺地登上天子宝座,只好把一具烧焦了的残骸党建文帝的屍体安葬。

让氏家谱还公布,先祖建文帝就葬在湖北洪山寳通寺,并留有一副朱允炆的墨宝遗世。如果要考证,必要挖掘宝塔,如此浩大工程,首先要得到历史学界的首肯。但因族谱编修的很晚,对於祖先让銮的记载到底是出於史书采及还是家谱流传,史学家还不能下定论。

在《杰出航海家郑和》和《郑和下西洋》裏,刘志成研究员发现了建文帝曾到泉州开元寺儅过和尚的全新说法。书中记载:建文帝和随从打扮成僧人的漠阳,沿著皇宫地道逃出来,从南京沿长江到武昌罗汉寺,罗汉寺的住持达玄和尚接待了他们。达玄是全国知名的高僧,门下很多弟子,包括开元寺的住持念海和尚。达玄看过建文帝的度牒后,赶紧联系念海,并安排建文帝过去。福建泉州开元寺,历经多个朝代的变迁,如今依然香火旺盛。可是,六百年前的念海住持会让寺院惹祸上身吗?

如果建文帝到过泉州开元寺,也许会在那裏找到蛛丝马迹。但在泉州开元寺的寺志中,没有任何记载道建文帝的问题。李悌仁多年来一直研究开元寺志,他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解开人们心中疑虑的史证。明永乐年间,东南沿海倭寇猖獗,明政府大量禁军被派驻到泉州,开元寺成了驻扎明军的军营。开元寺的很多建筑都成了武器制造厂,如果建文帝逃到泉州显然是自投罗网。

建文帝是死是活,成了一大历史疑迷,就是《二十五史精华恭闵帝》上也说:“或允帝由地道出亡。正统五年,有僧自云南至广西,诡称建文皇帝。思恩知府岑英闻于朝,按问,乃钧州人杨行祥,年已九十馀,下狱,阅四月死。同谋僧十二人,皆戎辽东。自后滇、黔、巴、蜀闲,相传有帝为僧师往来迹。大清乾隆元年,昭廷臣集议,追諡曰恭闵惠皇帝”从这些记载传说来看,为政三年的建文帝是颇得人心的,他有种以柔克刚的人格魅力,再加上民间百姓长期以来的正统观念,这才使他几百年闲始终活在人们的心目中,同时也把篡位的四叔朱棣,钉在俄耻辱柱上。

总之,朱允炆没有了,建文一朝结束了。靖康之役结束后,燕王登基,成为了明朝第三个皇帝明成祖,年号永乐。永乐帝是明代历史上一位颇有建树的皇帝,他接过削藩政策,正是建立内阁制度。在东北地区设奴尔干都司,又五次率军北征,取得了重大胜利。然而他的靖难夺位,给他留下了刻骨的内伤。使他在登基做皇帝的道路上和儅上皇帝后,始终被靖难夺位的阴影笼罩著,挥之不去

云南一直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旅游城市。这里有许多景点吸引了无数的游客。那么,云南有哪些值得一去的古镇景点呢?如果你不知道去哪里玩,你一定要试试这些地方。

沙溪古镇

沙溪曾是滇藏古道上的重镇。古镇一般指四等街及其周边以四方街为中心的街道。2001年,四灯街作为“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古集市”,被世界纪念性建筑保护基金会列入《濒危建筑世界遗产名录》。在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的帮助下,沙溪在古市场的修复和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方面取得了成绩。

因为交通曲折,大历乡线旅游团一般会跳过沙溪。但进镇道路拓宽后,旅游团客流及相关产业激增,已计划修建滇南至沙溪的高速公路。消息称,沙溪可能开始向旅游团征收古城维护费。不管将来会不会成为一个满是买家的“标准中国古镇”,就目前而言,沙溪还是文秀中的静。

兴寺与古戏台

沙溪古镇不大,主要景点集中在四方街。三教膜拜的兴教寺和庙门对面的古戏台是四方街最重要的建筑,所以为神佛而设。这座寺庙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内外墙的16幅佛教壁画是寺内最重要的文物,但由于保护不善,已斑驳不堪。二进院有临摹壁画展。第一个庭院是大理白族密宗李阿丽的展览。对民间宗教感兴趣的可以细细品味。

参观完兴教寺后,需要请工作人员打开舞台旁边的小门继续参观茶马古道展厅。博物馆里有一些马帮文物和出土文物,可以帮助你了解沙溪的历史。最后,别忘了走上顶楼的魁星阁,俯瞰镇上老房子的屋顶(疫情期间可能不开放)。

秦雨大桥和黑鱼河

从东门往南到玉瑾桥,这座古老的石拱桥横跨黑玉河,黑玉河曾是牛街通往大理的茶马古道上的必经之路。将河西路北延至沙溪主庙。这里的主人是托塔北部气味更浓的天王,古沙溪人希望他能帮助减少这里的洪水。

黑榆河源头流出漾濞河上游丽江罗峰山,最终汇入澜沧江。沙溪古镇东边的一段黑鱼河平缓,与山川村落一起,构成了一幅山水画景观。

和节日。

如今由于建筑保护等原因,赶街的地方已经从四方街搬到了镇外。如果你想住得离当地人更近,你可以周五来市场。除了普通商品外,市场上还出售中草药和土特产,如看起来像虫子的人参粉。夏季野生蘑菇上市,其中松茸最为珍贵。

农历二月初八的王子会是沙溪的盛大节日。是纪念释迦牟尼出家的,活动中心也在四方街。庆典从二月初一开始持续半个月,二月初八最为热闹。人们抬着悉达多乔达摩和佛陀的雕像作为王子,绕着思登街游行。

巍山古城

如果想看更慵懒古朴的古城,巍山是最好的选择。古城始建于明朝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至今仍保持着600多年前修建时的棋盘格局。是中国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南诏古国的发祥地。2020年,巍山开通动车,从下关大理站到巍山只需22分钟。

河南街

古城不大,大小鼓楼所在的北街和南街是城中最古老的中轴线街道。巨大的陈宫建筑通常被称为

院子里最值得一提的太阳宫是修复后的清代建筑。木杵和梁架基本保持原貌。注意梁上猫的两只木雕狮子。屋里有两套木门,都是民间木雕的杰作。文庙明伦殿的六道门雕刻精美。展厅展品不多,主要是当地青铜器、佛像、文房四宝、彝族服饰等。

蒙阳公园

这里的生活氛围浓郁,很多老人拿着鸟笼和朋友聚会,欣赏珍藏的画眉鸟。园内树木繁茂,樱花点缀其中,还能找到几棵百年古柏。公园的一部分建在明代文庙的遗址上,或者你可以从公园向南去参观修复后的文庙。从北街转到大水沟街,你会找到公园的正门。

节日

农历6月25日彝族火把节,巍山县很多彝族乡镇都会播放歌曲,放火把。农历二月初八是当地彝族祭祖的节日。场地在离县城不远的威宝山南诏土主庙,期间彝族人弹歌。近几年,祭祖前后的一周都会举办微山美食节,地点就在后所街。

建水古城

在云南的古城名单中,建水不算太冷门,但也从来没有流行过。虽然《舌尖上的中国》之类的高收视率纪录片不止一次地为其做出了贡献,但并没有引入很多文化。四门所筑的雄关内外,从庙堂(文庙)到街巷(古井),从深宅(古宅)到乡野(古桥、古村),无不体现为“滇南邹鲁”。

建水旅游业态成熟,各档次住宿选择丰富,美食丰富,消费低。地下水质好,井水用豆腐腌制,土质成就了建水紫陶的美誉。把紫桃做成蒸锅也可以用来蒸鸡。酒足饭饱后去乡下兜了一圈,心满意足了就默契的保持安静,以一个人偷乐来成全建水的低调。昆明和建水之间每天都有火车,火车的性价比比长途汽车好。从建水到蒙自、河口、大理坐火车也很方便。

朱家园

是清末建水富商朱氏兄弟所建。占地2万多平方米,经过两代人近30年的精心打造。四横三横的布局,看着一亩三分地一样整齐的平面图,进入其中才发现精致和透彻。

花园、祠堂、客厅富丽奢华;木雕和砖雕精美复杂。各处房屋24间,天井42间,“滇南大观园”的称号绝非虚有。

位于祠堂后面的戏水台是整个建筑的精华。古色古香的三开间戏台悬挂在一个王碧池之上,两旁是高大精致的植物。池外有24块精美的石雕浮雕,可谓用心之极,搭配之好。

孔庙

建水文庙是仅次于曲阜文庙的中国第二大文庙。始建于元代,历经50余次修缮扩建。六步院以朱思源牌坊为界,南面是雪海,北面是主体建筑群。在最重要的圣贤殿,孔子在中间,孔子的第一个孙子颜回、孟子和曾子在左右,12位圣贤在外围。

文庙里有很多活动。每年9月28日孔子诞辰日,孔庙都会举行声势浩大的祭孔活动。庄严的仪式和悠扬的古乐,让人沉浸在中国儒家的庄严气氛中。

朝阳楼

东明应晖门和坐落在山顶的三重檐朝阳楼是建水古城的标志性建筑。朝阳楼建于明洪武年间,历经7次重修,完整保存。当红色的太阳在早晨升起

万窑村大约1公里长的街道两旁有很多紫陶店,种类和档次各不相同。村口的花园式复古建筑,也是卖紫陶的店。如果你想参观制作紫陶的完整步骤,你可以去少康陶瓷,它位于村庄的后面。店主陈少康是省工艺美术大师,可以在作坊里观摩陶瓷大师们的操作。很有意思。

黑井古镇

位于成昆铁路沿线的黑井镇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与公路相连。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衰落和隔绝之后,这个城镇保留了它简单而纯粹的外观。因为盐的兴起,该镇在历史上一度繁荣。千百年来,这里是云南盐业最发达的地方。明清时期,黑井盐成为皇室的贡盐。在清代矿业鼎盛时期,黑井的盐税一度占到云南税收的一半以上。如今盐已停产,但仍是古镇最大的卖点。明清时期的古盐井、古盐房、民居保存完整。

来布莱克威尔最合适的方式就是乘坐绿皮火车,听着火车的汽笛声,缓缓驶进车站,这样你就能更好地体会到古镇在繁华消减后的脱俗宁静氛围。黑井火车站早晚都有回昆明的火车。从昆明开来的火车每天早上都在黑井站停靠。下车后,私人面包车可以带你去龙沟河或五马桥。

大龙寺在镇西的山坡上,寺内悬挂着雍正帝题写的“凌源普泽”匾额,盛赞布莱克威尔卤水普泽天下。从古龙寺下山,可以看到著名的黑牛盐井。通往地下的隧道铁门紧锁,这里曾是地下输送卤水的出口。

吴佳大院是这个镇上保存最完好、最精美的古民居。它建于清末。现存建筑大部分是民国时期留下的。店主曾经是这个镇上最富有的人,也是布莱克威尔最大的炊具(制盐家族)。大院依山势而建,呈“王”字形,上楼梯,可一路探索分层布局。

去城北2公里的古燕坊。如果不想徒步,可以坐马车或面包车到镇北口的龙沟河。如果不请导游讲解,你只能想象盐井、储卤池、厨房前的煮盐场景。在这里,你可以体验用小锅烤盐,或者用自己的模具做一块盐带走。

和顺古镇

这个云南边境上的汉族小镇,繁荣于明朝洪武年间,美丽而宁静。当年八姓分街而居的石巷,街上日常活动的半圆形平台都还在。火爆的早市,野鸭湖上肥肥的鸭子,甚至因路灯缺失而显得特别深邃的夜景,都透露着生活的原始气息,非常适合住上两三天,慢慢逛。

小镇依山而建,南高北低,以大石乡为界。古镇东边开发很多,已经表现出酒店的热闹,西边还算安静,集中了老房子和寺庙。古镇四周是五座山(其中四座是火山),北面的老龟坡上有两个火山坑(大坑山、小坑洞),都还没有开发,半天就可以走到。腾冲从市区到和顺4公里,打车或公交均可到达。骑自行车或徒步也可行,但后者需要穿越来凤山或走田间小路,最好由当地人带领。

万紫

弯曲的建筑因弯曲的车行道所建的外墙而得名。曾有一句顺口溜总结腾冲富商,说“东董,西董,弯楼子;刘、北登、金,其中的“弯家”指的是昔日著名商号“永茂和”的李氏家族。李氏家族的祖先在出国时发了财,回来建造了这座宅邸。账户里还有德国和美国的挂钟,美国的烤箱,巨大而坚固的保险柜

文昌宫旁边有神马(祭祀用的雕版印刷品)、造纸、玉器展览。隔壁是滇缅抗战博物馆,只剩下资料了。6000件文物已全部转移到市内的滇西抗战纪念馆。文学宫外大屏幕上的“和合”,是旅行者拍照的必选。

葛源

古镇东侧的龙源亭依山而建。它是佛教和道教共同崇拜的道观。爬楼梯可以登上山野揽胜,也是拍照的好地方。在坡脚,还有一条上坡的路通往艾思奇故居。故居花园宽敞,室内是这位毛泽东非常看重的哲学家的生活展示。

云南史的历史线索?

云南简史 云南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开远、禄丰腊玛古猿和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的元谋猿人,证明从猿到人的进化曾经在这里展开。元谋、滇池...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