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去世后,子女后代如何呢?
自恃甚高、谁都看不顺眼的左宗棠,其实是上门女婿,左与妻子周诒端、妾张氏共生育四子四女,但再无一人的声望名气能够与左宗棠相提并论,且其子孙大多退离朝野。
左宗棠出身湖南湘阴,其父左观澜署陕西五郎厅通判,本来左家并不算富裕,可日子好歹也过得去,然而左宗棠年轻时为参加乡试,花钱买了个监生的功名,之后左家兴建祠堂,花费不菲,而其祖父、父母亲、兄长等接连病故,将左家的家底几乎掏空,还欠下大笔债务。
清道光十二年,湘潭周系舆来信,催促左宗棠与其女儿周诒端成婚,周系舆乃是左观澜的同窗好友,两人一早就为左宗棠与周诒端定下了婚约,周家乃书香世家名门,但家中没有男丁。
当时的左宗棠一贫如洗,入不敷出,根本拿不出彩礼甚至结婚的钱,所以在周诒端之母王慈云的提议之下,左宗棠成了上门女婿,入赘周家。
虽然是赘婿,但左宗棠受到了岳父母的厚待,还得到了个贤淑温良的妻子。
左宗棠的岳父母周系舆和王慈云,待左宗棠有如亲生,关心照拂无微不至,周家尽全力支持左宗棠读书,王慈云也坚信左宗棠有一天能够出人头地,时常教导女儿要尽心辅佐丈夫。
虽然左宗棠在朝野之中人缘很差,一副极其高傲的样子让人觉得难以靠近,但是左宗棠与自己的妻子周诒端却是伉俪情深,夫妻俩一起研究学问,谈经论史,一副夫唱妇随的和谐。左宗棠膝下有四子四女,在父母恩爱的环境中,在周诒端的悉心教养之下,左家的子孙也逐渐长成,虽未成大业,但九代无一宵小之辈。
长子左孝威,英年早逝
作为左宗棠的长子,左孝威从小就受到了父母的偏爱,左孝威在学业上没什么突出之处,虽考中了举人,却也只是以其父恩荫而补了个县衙主事,左宗棠奔赴西北收复伊犁的时候,左孝威与将士们同吃同住,并没有因为是左宗棠的爱子而得到丝毫的优待,但左孝威毕竟文弱,在西北水土不服染上风寒,在被送回家之后没多久就离开了人世。
次子左孝宽,杏林圣手
父亲是个文武全才,母亲出身书香门第,但左孝宽却并没有入仕入伍,而是成为了一名大夫,也就是医生,历史上关于左孝宽的记载极少。
其子左景鉴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外科专家,而左景鉴的女儿左焕琛是复旦大学医学院的教授,儿子左焕琮是清华大学的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所的所长,可以说,左孝宽这一支的后人,大多都在医学领域颇有成就。
左宗棠的家乡是在湖南,其实在他死了之后,他的子子孙孙,也没有离开他的家乡,去别的地方发展,他的子孙传承到现在已经是第7代了。但是他们发展到第7代,除了左宗棠是在当时担任过政府的官员,他的子子孙孙都没有出现过政府当官的。这里并不是说他的子孙没有能力,而是因为左宗棠曾经留过一条家训就是读书不为科名。
正是因为这一条家训,所以,左宗棠的后代子孙基本上都没有进入到政府去当官做公务员,但是左宗棠的子孙都是读书人,他们这些人中出现过上百位的学者,医生、教授等等高知识的人才。比如说,他的第4代子孙,名字叫做孙卓景鉴,就是顶尖的外科专家,而且他的儿子左焕综则是脑科疾病研究所的所长。
其实一个家族,之所以能够百年不衰,并不是依靠祖荫,而是一种精神和品德的继承。而左宗棠的家族,就是勤学苦读。其实在左宗棠当官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知识对于一个人,一个家族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所以即使当时他公务是如此的繁忙,而导致他没有时间去指导或者是教导他的子孙的时候,他会利用晚上的时间去教他们写字和读书,而且他要让每个人都要记在心上,读书是第1位,如果不用功心先是教诲,再是惩罚。就是有了这么严格的家训,左宗棠的家族才能代代出人才。其实在中国很少有一个家族能够传承上百年,并且代代都能够出如此高素质的人才,这才是左宗棠留给后代的宝贵遗产。
1881年左宗棠被朝廷召回京城任军机大臣一职,管理兵部事务,因与同僚不和,加上自身也不习惯在京中任职,于是在这一年的10月,朝廷将左宗棠调往地方任职,1885年7月29日,此时病重的左宗棠向朝廷连上两道奏折,第一个奏折是请求朝廷专门设置海防大臣,第二个奏折请求将福建巡抚改为台湾巡抚,不久后,朝廷专门设立了海军事务衙门,将福建巡抚改为台湾巡抚,左宗棠的请求得以实现,1885年,左宗棠病逝,终年七十三岁。
说完了父亲左宗棠,我们再来说左宗棠的儿女们。
从上面不难看出,左宗棠一生几乎大部分时间,都在为朝廷服务着,虽然大部分时间都不在家,但是并没有因此疏于对子女的教育,对子女的教育方面十分严格,子女们在父亲左宗棠的教育下,衣食住行方面都十分简朴,也有没有官宦子弟的纨绔习气。
左宗棠长子左孝威,最得父亲左宗棠的宠爱,跟随父亲左宗棠在新疆征战时,不幸染病而亡,终年二十七岁。
左宗棠次子左孝宽,历史上并无太多记载,只记载了他是1847年所生,去世的时间在历史上并不记载。
左宗棠的第三子左孝勋在历史上只记载了他是1853年所生,去世时间史书上并无交代。
左宗棠的第四子左孝同这里史书记载就较多了,左孝同出生于1857年,在1907年后,左孝同历任光禄寺卿,江苏按察使等职。
1911年左孝同又被任命为苏省第一提任法使,特别说明第一提任法使这个官职,在清朝时期,这个官职是一个省当中最高的司法行政长官,在官位品级上属于正三品级别的官职,同时左孝同还兼任江苏布政使,1912年清朝灭亡后,左孝同一直在上海居住,1924年在上海病逝,终年六十七岁。
总体来说,除第四子左孝同在朝廷有所建树外,其他三个儿子均没有什么建树,甚至可以说是平庸,说完了左宗棠的儿子们,我们再来说说左宗棠的女儿们。
左宗棠的女儿们在文学方面十分优秀,长女左孝瑜著有小石屋诗草,第二个女儿左孝琪著有猗兰室诗草,第三个女儿左孝琳著有琼华阁诗草,第四个女儿左孝瑸著有淡如斋遗诗。
左宗棠的后代大多数都在湖南居住,在后代当中学者较多当官的人较少,左宗棠孙子辈当中的左念恒成为了诗人,左宗棠曾孙这一辈中的左景伊成为了中国化工大学教授,主攻腐蚀和防护领域,后来还曾担任过政协委员,还有曾孙辈中的左景鉴,是外科学专家,还曾担任过中山医院的副院长,全国政协委员。
说完了曾孙这一辈,我们再来说说玄孙这一辈,玄孙在这一辈当中的左焕琛曾担任上海市的副市长,还有这一辈中的左焕琮曾任清华清华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院长。
总的来说,左宗棠的后代们,都还是很有出息的。
导读 :早在2000年,美国《新闻周刊》评选出全世界40位智慧名人。其中包括3位中国人:第一位是 ,第二位是成吉思汗,第三位就是左宗棠。身为晚清重臣的左宗棠,军功赫赫,治家有方。左氏一族,在清末乱世出了不少治国能臣,而后代良医辈出,清白家风令后世称道。 科举之途屡屡不顺
左宗棠,字季高,号朴存,湖南湘阴县人,生于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卒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左宗棠家南宋时从江西迁来湖南,在那里定居500多年。左宗棠父亲左观澜教书20多年,生活清贫。左宗棠3岁时,跟祖父上山采栗子,采到栗子没有吃独食,而是回家与兄长平分。祖父夸他:“这孩子分栗子很公平,还知道谦让,以后有出息。”
少年时,左宗棠以优异成绩考上秀才。可他的科举之路很不顺利。道光十二年(1832年),左宗棠参加湖南乡试,试卷没能被阅卷的考官看中。眼看与举人资格失之交臂,幸好这是为道光皇帝五十大寿开的恩科,主考官从5000余考卷中又选了6份,左宗棠名列增补的6人之首。
此后,左宗棠考进士三次落榜。有一次落榜,竟是因为湖南人多中了一个进士,而湖北人少了一个,硬把左宗棠撤下,换上了一个湖北人。左宗棠决定不再参加会试,开始寻找新的报国途径。他23岁结婚时,在新房自写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这是对自己的勉励,也是他一生的写照。
道光十七年(1837年),两江总督陶澍回老家省亲,途经醴陵,县公馆的一副对联引起了他的注意:“春殿语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陶澍大为赞赏,提出要见作者。这个作者,正是左宗棠。陶澍和20多岁的左宗棠一见如故,彻夜长谈。左宗棠拜陶澍为师,落魄的穷举人,就这样做了两江总督府的幕僚。谁知好景不长,两年后陶澍病死于南京,左宗棠失去靠山。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左宗棠在老家置了几亩薄田,回家务农。
军功成就旷世奇才左宗棠虽在家隐居,却已然声名在外。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回原籍养病,途经长沙,指名要见左宗棠。左宗棠振奋不已,日夜兼程赶往湘江,上林则徐的官船时过于激动,一脚踏进水里。林则徐见到衣裳湿透的左宗棠,笑着问:“这就是你的见面礼?”二人一直谈到天亮,林则徐告诉左宗棠新疆的危局,将耗费数年心血整理的新疆资料和绘制的地图交给左宗棠。这为左宗棠后来新疆平乱埋下伏笔。
咸丰二年(1852年),太平军进攻长沙。湖南巡抚张亮基知道左宗棠的军事才能,派专使请出40岁的左宗棠守长沙。左宗棠与太平军初战长沙城下,太平天国西王肖朝贵战死;再战湘潭,太平军主力被击破。声名大振的左宗棠,率部从江西打到浙江,同治元年(1862年),左宗棠升为浙江巡抚,次年攻下了汤溪、龙游、兰溪,占领金华,攻克了义乌、诸暨。左宗棠一路胜利一路升官,10多年中,当上了闽浙总督。
左宗棠军功赫赫,不断升迁,开始自负起来。传闻他常说自己是牵牛星下凡,爱在饭后摸着大肚子说:“我不负此腹也!”有一次,他又手摸肚子,问身边一个差官:“你知道我这肚内是什么吗?”差官说:“是燕窝海参?”左斥责道:“这是什么话!我腹中都是绝大经纶!”差官出来后咂舌道:“左大人说他肚里有绝大金轮,能吞下去真不简单啊!”
左宗棠喜欢把自己比作诸葛亮,有时在写给别人的信中甚至署名“老亮”。他的一个下属林寿图喜欢开玩笑,当左宗棠自吹自擂时,林笑说:“此诸葛之所以为亮也。”左宗棠很高兴。两人后来又说起,当时有很多人自诩为诸葛亮,林寿图说:“此葛亮之所以为诸也。”左宗棠把脸一沉,因为“诸”和“猪”是谐音,左宗棠觉得丢了面子,后来找了个借口把林赶走了。
西征路插满左公柳曾国藩对左宗棠提携颇多,但左宗棠并不很“服”他。左宗棠比曾国藩只小一岁,但曾国藩统领湘军时,左宗棠只是个幕僚。左宗棠在给曾国藩的信里却不肯自称“晚生”,只署“愚弟”,他的傲气,让两人关系逐渐恶化。传说有一次两人见面,曾国藩表面平静,内心怨气难消,出了个上联:“季子敢言高?仕不在朝,隐不在山,与吾意见常相左(嵌入左季高三字)。”左宗棠也不示弱,对道:“藩臣当卫国,进不能战,退不能守,问君经济有何曾(嵌入曾国藩三字)?”
后来,曾国藩奉命处理“天津教案”,对洋人态度软弱。一向主张对外强硬的左宗棠拍案大骂,二人断交。
但左宗棠本人在民族大义上确实不含糊。同治四年(1865年),中亚浩罕汗国军官阿古柏入侵新疆喀什噶尔等城,宣布成立“哲德沙尔汗国”。光绪二年(1876年),左宗棠让护卫抬着一口棺材,亲率6万湖南子弟入疆平乱。他的大军翻天山,穿沙漠,历时两年,收复新疆全境,是晚清历史上最扬眉吐气的大事件,也是抗拒外来侵略的光彩一页。左宗棠下令,在西征路上遍植杨柳,并写下一首七绝:“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种杨柳,后来被称为“左公柳”,至今犹存。
光绪十年(1884年),法军进犯台湾基隆,又偷袭福州马尾港,福建水师覆灭。清廷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福建军务。他在福建整顿防务,援助台湾清军,使法国侵台阴谋没有得逞。正当捷报频传时,慈禧太后一意求和,下令停战。左宗棠眼睁睁看着军事胜利换来的是不平等条约,气得口吐鲜血,晕倒在地。一年后,弥留之际的左宗棠口授遗折:“臣督师南下,逾未大伸挞伐,张我国威,遗恨平生,不能瞑目。”9月5日,左宗棠病逝于福州,次年归葬于湖南长沙。
未获《环球人物》杂志事先书面许可,任何媒体不得转载《环球人物》杂志及文字内容,违者《环球人物》杂志将追究其侵权责任。
“左骡子”的清白家风左宗棠一生刚直不阿,绰号“左骡子”。早在长沙幕府期间,永州总兵樊燮贪赃枉法,自恃身为满人,又是湖广总督官文的亲戚,拒不服罪。左宗棠坚决把他绳之以法。面对咆哮公堂的皇亲国戚,左宗棠大义凛然地喝斥:“纨绔子弟,国之硕鼠,有何面目见尔列祖列宗?”官文向咸丰皇帝诬告左宗棠,把他的话篡改为“八旗子弟,国之硕鼠”,说他“头上有反骨”。咸丰帝下旨“就地正法”。幸而大臣中有人力保,左宗棠才躲过横祸。
手握大权,左宗棠要发财易如反掌,但他一生清廉。他与晚清巨富胡雪岩交往颇深,胡雪岩为左宗棠筹措粮饷,左宗棠任命胡为军中总理粮台,还保荐他为候补道,后来更奏请皇帝,给胡加授布政使衔,赏穿黄马褂。胡雪岩成为显赫一时的红顶商人。左宗棠在东南用兵顺利,又在西北连战连捷,在财政上得益于胡雪岩支持。两人可谓典型的官商合作。说这样的合作不谋私利,当然有人不信,就向朝廷告发。但朝廷调查的结果是,胡雪岩的财力支持,为左宗棠的军事行动立下了汗马功劳,而左宗棠一身清白。慈禧太后非常高兴,随即对满朝文武下了一道口谕:30年不准参奏左宗棠。
左宗棠共有4个儿子,名为孝威、孝宽、孝勋、孝同。他得子较晚,大儿子孝威出生时,左宗棠已经35岁。儿子7岁时,他离家到长沙当幕僚,此后戎马生涯,与家人聚少离多,甚至一连6年都不能与家人见面。他对子女的教诲主要是靠书信。他写信教导儿子:“读书要目到、口到、心到。”“读书做人,先要立志,想古来圣贤豪杰是我这般年纪时,是何气象?是何学问?是何才干?我现在哪一件可以比他?”
左宗棠去世后,子女后代如何呢?
本文2023-11-30 18:53:07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89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