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崔家口村位于哪个省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30浏览:3收藏

西崔家口村位于哪个省,第1张

西崔家口村是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葛家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1081109254,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71081。邮政编码为264200,长途电话区号为0631,车牌号码为鲁K。西崔家口村与铺集村、姚家庄村、松油村、东宋格村、西宋格村、北石山头村、南石山头村、院东村、院西村、王官屯村、小英村、大英村、洛格庄村、东孙疃村、西孙疃村、祝家泊子村、陡埠村、杭格庄村、林家庄村、于家口村、姜新庄村、南长岚村、北长岚村、新河村、东谭家口村、西谭家口村、葛家村、东旺疃村、中旺疃村、西旺疃村、董家庄村、窑南坡村、刘格庄村、生格庄村、赤金泊村、韩北耩村、岔河村、池水头村、韩家庄村、刘家上口村、潘家上口村、上卧龙村、下卧龙村、下口村、姜家埠村、占甲埠村、郭子村、山北头村、于家埠村、周家埠村、李家庄村、林子西村、背眼村、东崔家口村、旺格庄村、西窑村、松岚后村、西庄村、昆阳村、黄龙岘村、西于疃村、南于疃村、东于疃村、迟家庄村、议城村、英山前村、大背后村相邻。

西崔家口村附近有圣经山风景区、无染寺、栗景新天地、文登青龙生态旅游度假村、威海天沐温泉度假村等旅游景点,有文登大樱桃、威海刺参、文登苹果、文登奶山羊、文登水貂等特产。

[诸葛亮家谱]和兰溪《诸葛氏宗谱》。

当今比较通行的[诸葛亮家谱](或称为[诸葛氏族谱]、[诸葛氏宗谱]),几乎都来源于1983年10月由湖北省南漳县印刷厂印刷出版的[诸葛亮与三国]第一辑(或有更早本)。如下所示(简表):

1、诸葛丰(《汉书诸葛丰传》)

2、诸葛硅--章氏(《诸葛忠武侯文集诸葛氏谱》):三子二女

3、诸葛谨--诸葛谨妾:三子

  4、诸葛恪:三子

    5、诸葛绰

    5、诸葛竦

    5、诸葛建

  4、诸葛乔:一子

    5、诸葛攀:一子

       6、诸葛显

  4、诸葛融:三子佚名

3、诸葛亮大姊--蒯祺(《襄田府志》) 

3、诸葛亮小姊--庞山民(《诸葛忠武侯文集故事卷一·襄阳记》)

3、诸葛亮--黄氏:二子一女

  4、诸葛瞻:三子

    5、诸葛尚

    5、诸葛京

    5、诸葛质(《诸葛忠武侯文集故事卷一。杂记》)

  4、诸葛怀(《诸葛忠武侯文集故事卷一·朝真观记》)

  4、诸葛果(《诸葛忠武侯文集故事卷一,朝真观记》)

3、诸葛均--林氏((诸葛忠武侯文集故事卷一·诸葛氏谱》):一子

  4、诸葛望

2、诸葛玄

2、诸葛:一子

3、诸葛诞:一子

  4、诸葛靓:二子

    5、诸葛颐

    5、诸葛恢 

兰溪诸葛村《诸葛氏宗谱》,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第二十七世孙诸葛大狮于元至元、至正年间(1340年前后)迁民高隆(今兰溪诸葛村)。谱载祖传《戒子书》、《高隆八景诗》等。

兰溪诸葛氏宗谱

[诸葛村] 高隆诸葛氏宗谱

主 修 诸葛佐清等

宗族堂名 大公堂

版 本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大公堂第十五次重修,木活字本。本谱始修于南宋初年,此为第十五次修,世系修录至第五十四世,排行字为:容。

载体形态 共二十卷,计三十九册,线装本

卷目内容 卷一:谱序、敕、书、阳居图、墓图、诗文;卷二至卷二十:世系图等。

始 祖 (东汉)诸葛圭;诸葛青,北宋天禧二年(1018年),由寿昌县(今属建德)迁徙兰溪西乡砚山下定居

始 迁 祖 诸葛大狮,字威公,行宁五(诸葛青后之六世),元代时,由兰溪西乡砚山下迁居本县高隆(今诸葛村)

排 行 字 仍兴宁祥瑞 安原富贵昌 忠肃严恭懿 宣和德裕彰 聪明通睿智

文理敬容庄 孝友敦信睦 仁慈正伦常 咸恒开鼎晋 纯粹美贤良

俭让崇宽厚 谦尊茂泰方 亨贞嘉敏行 钦慎发荣康 恺惠成蕃秀

英华永庆襄

本支名人 (元)诸葛大狮 (明)广东参议诸葛伯衡 (明)弄笠给事中诸葛岘

(清)山西怀仁县知县诸葛提 药商诸葛韵笙

珍贵史料 民国三十六年陈果夫《宗谱序》(汉)诸葛亮《戒子书》诸葛亮生卒年月《高隆族居之图》《祠记》

备 注 本谱现存二部,兰溪市博物馆所藏为人字号,官字号一部藏金华白竹村

收藏者 兰溪市博物馆

第一次侵入岩

该次侵入岩岩性十分繁杂,包括辉长岩、辉石闪长岩、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石英二长岩等,其中以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两种岩体分布广,规模大。

(1)辉长岩 有德化蟠龙、白潭、湖仔顶,鲤城桃花山、东岳山,惠安青兰山、蔡岭,安溪白桃等10个小岩体,呈岩瘤产状,分布面积802平方公里。蟠龙、白潭、湖仔顶、蔡岭等岩体,岩性为辉长辉绿结构的辉长辉绿岩。桃花山岩体相带发育,地表上由北西往南东依次发育橄长岩相→辉长岩相→角闪辉长岩相→暗色闪长岩4个岩相,深部相带不规则。东岳山岩体发育有角闪辉长岩相和暗色闪长岩相,岩性特征与桃花山岩体相近似,矿物颗粒稍粗,大小不一,为不等粒结构。岩体矿化较弱,仅于桃花山岩体中见有钒钛磁铁矿化,属岩浆分异型。

(2)辉石闪长岩 仅有安溪郑坑和木林山两个小岩体,面积13平方公里。

(3)闪长岩 有德化霞碧、许厝、万古桥、泉空洋和永春高坪等5个岩体,面积36平方公里。各岩体呈小岩瘤状产出。岩性为深灰色闪长岩,半自形柱粒状结构、块状构造。各岩体蚀变较弱,矿化不明显。

(4)石英闪长岩 有德化许厝,永春马洋,安溪霞春、下乌土、大格,鲤城岭脚,惠安北峡岭等13个岩体,面积146平方公里。岩体多呈岩株、岩瘤状产出。相带一般不发育,岩性单一,主要为灰-灰白色石英闪长岩,半自形柱粒状结构,块状构造,但许厝、下坪子、岭脚岩体局部发育辉石石英闪长岩或含石英辉石闪长岩相。

(5)花岗闪长岩 有永春蓬壶、五里街、乌石,安溪祥东、东溪、白花洋、梧桐山、砖文,南安登科,惠安坑炳等大小岩体19个,分布面积1945平方公里。岩体呈岩基、岩株、岩瘤状产出。岩性以灰白、灰色花岗闪长岩为主,中细粒结构、块状构造。围岩蚀变一般较强烈,岩体金属矿化较明显。蓬壶岩体同位素地质年龄值为1027百万年。

(6)石英二长岩 分布于安溪西部美西、云集、举溪、内灶等4个岩体,面积349平方公里。分两个岩相,以石英二长岩相最发育,其次为石英闪长岩相。浅肉红至灰白色石英二长岩,中细粒—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

第二次侵入岩

该次侵入岩以中细粒含黑云母花岗岩为主,其次为中—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

(1)黑云母二长花岗岩 有永春头,安溪后林,南安华美、宫后等9个岩体,面积185平方公里。岩体呈岩株、岩瘤状产出,相带不发育,岩性为浅肉红色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

(2)含黑云母花岗岩 有永春酒瓶尖、二尖山,南安四都、扁担山,惠安后曾等16个岩体,面积1829平方公里。岩体呈岩株状为主,个别为岩基。相带不发育,普遍发育有少量晶洞构造,尤以边缘相较显著。岩性有浅肉红—肉红色含黑云母花岗岩,中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和浅肉红色细粒花岗岩,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

第三次侵入岩该次侵入岩多呈岩株、岩瘤状产出,有大小岩体29个,面积155平方公里。主要岩体有德化苦坑子,永春达山、梦尖山、石狮格,安溪达磨岩、美玉、侨仔头、五里松、坪溪、坪塔,鲤城葵山等。岩相不发育,绝大多数为边缘相。岩性为钾长花岗岩和晶洞花岗岩,肉红色,以细粒花岗结构为主,少数为中粒花岗结构或显微文象结构,块状和晶洞构造。

第四次侵入岩(1)石英二长斑岩 仅德化陈权岩体1个,面积58平方公里。岩性为肉红色石英二长斑岩,斑状结构,块状构造。

(2)花岗斑岩 有德化饭桶垵,安溪上盛、镇西、狮形顶、白荇、雪山、园田、招安坑,永春肉坑、牛牳林,南安潮山寨、外董等小岩体33个,面积406平方公里。岩体呈岩墙、小岩瘤状产出。岩性单一,稳定,主要为肉红色花岗斑岩,斑状结构,块状构造,基质成分与斑晶相同。 (一)太古代泰山期侵入岩

主要分布于鲁中南区,各类岩石均侵入于泰山群中,同位素年龄值为22~2508亿年。

1、超基性、基性岩类主要有角闪岩、蛇纹岩、辉长岩等,分布于泰安界首、三官寨、莱芜南山、淄博老猫头、新泰雁翎关、泗水石莱、沂水城东大山、邹县城前、沂源鲁山、蒙山东南麓等地。

2、闪长岩类主要分布于徂徕山水泉-曹刺-寨山前一带。如徂徕山变闪长岩体呈北北西-南南东向横穿徂徕山,侵入于泰山群万山庄组及混合花岗岩中。岩石呈绿黑色-灰黑色。主要矿物有角闪石、中长石,次要矿物有黑云母、石英等。

3、花岗岩类主要分布于枣庄以北、泰安三官寨、蒙阴望海楼、莱芜胡家庄、鲁山、沂山及沂源韩旺等地。如分布于四海山复背斜两翼的邹县斜长花岗岩体,呈岩基产出,侵入于泰山群山草峪组和混合花岗岩中。岩石为暗绿色,不等粒鳞片花岗-花岗变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更长石、角闪石、黑云母、石英组成。

除上述侵入岩外,还有各种脉岩,如伟晶岩脉、细晶岩脉、花岗岩脉、石英脉、煌斑岩脉、角闪岩脉等。

(二)元古代桃科期侵入岩

该期侵入岩各类岩体侵入于泰山群、胶东群、粉子山群等地层中。同位素年龄值一般为60~250亿年。

1、超基性、基性岩类主要有角闪岩、辉石角闪岩、橄榄岩、榴辉岩等。分布于历城桃科、日照梭椤树、威海、文登柳林庄、乳山唐家、牟平曲家疃、招远、莱西、平度于埠等地。如日照梭椤树一带的蛇纹岩体群,多呈北西-南东向侵入胶南群中。

2、闪长岩类主要有泰山普照寺闪长岩体,中天门石英闪长岩体、线峪中粒石英闪长岩体、后棚中粒石英闪长岩体、日照梭椤树黑云闪长岩体等。泰安一带的岩体呈北北西向侵入于由泰山群山草峪组组成的背斜核部。

3、花岗岩类主要有历城桃科花岗岩体、昆嵛山交代花岗岩体等。桃科花岗岩体出露于历城桃科庄西,侵入于泰山群太平顶组混合岩、混合花岗岩及桃科变辉长岩中,岩石呈灰白微红,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石英、更长石、微斜长石、黑云母及角闪石组成。K-Ar法测年值为177亿年。昆嵛山交代花岗岩体为“胶北隆起”区较大的岩体,横跨乳山、牟平和文登3县,呈北北东向侵入于胶东群中。由中粒花岗岩、中粗粒花岗岩及片麻状花岗岩组成,岩性较简单,主要矿物成分有斜长石、钾长石、石英、黑云母等。

(三)中生代印支期侵入岩

该期侵入岩以花岗岩为主,主要有招远玲珑花岗岩体、文登花岗岩体、磁山花岗岩体等,是印支运动的结果。岩体侵入胶东群之中,并被燕山期侵入岩体切割。如招远玲珑花岗岩体,面积可达1900平方公里,总体呈北东向展布,侵入于胶东群中,并被燕山期郭家岭石英二长岩体侵入。该岩体可分为内带和外带,内带为中粗粒疏斑黑云母花岗岩,外带为中粗粒或中细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玲珑花岗岩主要由斜长石、石英、钾长石及黑云母组成。同位素年龄值为145~191亿年。

(四)中生代燕山期侵入岩

为早侏罗世晚期~早第三纪初期的岩浆侵入活动产物。该期侵入活动在鲁中南表现较微弱,在鲁东则十分强烈。按其形成顺序可分为早期和晚期。晚期又可划分为艾山、崂山和峡山3个阶段。

1、燕山早期侵入岩该期侵入活动早于白垩纪青山组,发生在晚侏罗世。以花岗岩和石英二长岩为主,有孟家花岗岩体、郭家岭石英二长岩体等。孟家花岗岩体分布在黄县东北孟家,其产状为小岩株,岩性为中粗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郭家岭石英二长岩体分布于栖霞郭家岭、黄县、招远横沟、南截、上庄、南围山等地。其产状为岩株,侵入于胶东群和玲珑花岗岩中,受东西向断裂控制,被燕山晚期艾山岩体所切穿。岩体同位素年龄值为135~177亿年。

2、燕山晚期侵入岩该期侵入活动晚于白垩纪青山组。分布广泛,岩石类型复杂。由早到晚可分为艾山阶段、崂山阶段、峡山阶段。

(1)艾山阶段岩体侵入于青山组三段,被王氏组一段覆盖。鲁东与鲁中南均有分布。其中:

基性岩类:主要有济南杂岩体,由橄榄苏长辉长岩、橄榄辉长岩、角闪辉长岩、角闪辉长苏长岩等组成。同位素年龄值为164亿年。

中性岩类:主要分布于莱芜金牛山、铁铜沟、矿山,泰安角峪,淄博金岭镇、月明泉,五莲七宝山,沂南铜井,临朐铁寨、松山及蒙阴虎头崖等地。主要为闪长岩、辉石闪长岩、角闪闪长岩等,同位素年龄值为078~180亿年。

中酸性岩类:分布于鲁东区。主要有艾山花岗闪长岩体,荣成伟德山岩体,栖霞牙山岩体、桃花岘岩体,牟平盘茶岭岩体,胶南石英闪长岩体,掖县南天门花岗闪长岩体,日照石场花岗闪长岩体等。艾山岩体同位素年龄值为112~158亿年,伟德山岩体为130亿年。

花岗岩类:主要有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中细粒花岗岩等。分布于海阳龙王山,牟平盘长岭,乳山三佛山、南天门,荣成人和集、登登口,日照石场,莒南兴隆店,五莲会稽山,沂南金厂,汶上卧佛山,滕县桑村等地。海阳龙王山岩体同位素年龄值为163亿年。

(2)崂山阶段侵入于王氏组第二段,被王氏组第三段覆盖,先后有5次侵入,以酸性岩类和碱性岩类为主,主要分布于鲁东。其中:

酸性岩类:主要有花岗岩、白岗岩、花岗斑岩等。分布于青岛崂山,荣成槎山、马山、龙须岛,蓬莱解角山、北崮,乳山下马山,海阳岚店、东玉叶、招虎山,日照马吉山、奎山,胶南藏马山、大珠山,莒南石柱山,平度花山,费县忠义山,莒县老营顶、玉皇顶,沂水石宗崮,莒南王家山等地。先后有多次侵入,如青岛崂山花岗杂岩体呈岩基产出,据其岩石特征和相互关系可分4次侵入:第一次为黑云花岗岩,第二次为钾质白岗岩(崂山花岗岩),第三次为正长白岗岩(青岛花岗岩),第四次为中细粒花岗岩。崂山阶段尚有第五次酸性岩类侵入,仅分布于薛家岛一带,岩性为花岗斑岩。

碱性岩类:主要有枣庄龙宝山岩体和微山县郗山岩体。前者由黑云辉石正长岩、角闪正长斑岩、斑状含石英角闪正长岩、含霓辉石正长斑岩组成。后者由霓辉石英正长岩、正长斑岩、石英正长斑岩、碱性花岗岩组成。同位素年龄值为140亿年。

(3)峡山阶段侵入于王氏组第三段,被第三系覆盖。主要有分布于安丘峡山一带的峡山石英斑岩岩体和蒙阴常马庄、西峪一带的金伯利岩体群带。金伯利岩的同位素年龄值为088亿年。

(五)新生代喜马拉雅期侵入岩

该期侵入岩规模很小,主要表现为呈脉状产出的超基性岩和基性岩。超基性岩脉主要分布于鲁东南,如莒南的碱性苦橄玢岩脉等;基性岩脉分布于鲁中南,如沂源等地的辉绿岩脉等。

列表归纳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发展情况

东吴、东晋、宋、齐、梁、陈是相继建都于我国长江以南建康的六个朝代,史称六朝。六朝经历的时间从公元3世纪至6世纪,整整300余年。与六朝对峙的是北方中原地区的曹魏、五胡十六国及北朝。其中只有西晋短期统一了中国,但时间只有36年。在三个多世纪的时间内,北方中原地区的分裂、割据时间在一个半世纪以上;而南方长江流域以南,在六朝存在的300余年中,却基本上是统一的,是我国南方经济得到开发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众所周知,以荆、扬二州为代表的我国南方地区,在春秋战国时期,虽然也产生了以楚、吴、越为代表的强大的诸侯国,与中原诸国争霸,并在局部开发与发展南方经济中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楚文化与吴越文化。但是直至东汉末年,就江南地区的总体而论,其经济的开发与发展远远落后于中原地区。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描述这一地区说:“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蓏蠃蛤,不待贾而足,地势饶食,无饥馑之患,以故呰窳偷生,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这与当时经济发达的关中地区是不能相比的,《货殖列传》云:“关中之地,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

但是,经过东吴、东晋,至南朝刘宋元嘉末,南方地区的经济有了迅速的发展,《宋书》卷五十四“史臣曰”描述这一时期经济的发展情况时说:

江南之为国盛矣,虽南包象浦,西括邛山,至于外奉贡赋,内充府实,止于荆、扬二州。自汉氏以来,民户凋耗,荆楚四战之地,五达之郊,井邑残亡,万不余一也。自义熙十一年司马休之外奔,至于元嘉末,三十有九载,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盖东西之极盛也。既扬部分析,境极江南,考之汉域,惟丹阳、会稽而已。自晋氏流迁,迄于太元之世,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及孙恩寇乱,歼亡事极。自此以至大明之季,年逾六纪,民户繁育,将曩时一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会土带海旁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值一金,鄠杜之间,不能比也。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渔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从齐、梁时人沈约的这一大段描述中,可以看出:经过这一时期的开发,我国南方地区的经济,以荆、扬二州的精华地区而言,已经赶上并局部地超过了北方。这一状况的出现,为隋唐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根据现有文献和考古资料,六朝时期,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大致概况是:

在农业方面,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水利事业的兴修和荒芜土地的垦辟上。三国以后,中原地区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技术在南方开始得到推广。东吴时,南方已普遍应用耦耕。孙权曾亲自将驾车的八头牛改充耕牛,“以为四耦”。东晋时,区田法已传入南方,并已使用粪肥。宋武帝刘裕时的功臣广陵人到彦之微时以挑粪为业,说明粪已用作肥料①。水稻栽培技术有了提高,东吴时已出现“再熟之稻”②,东晋后又出现了“冬种春熟,春种夏熟,秋种冬熟”的“三熟之稻”③。麦的种植也得到了推广,东晋和刘宋时都曾以 命令推广种麦④,麦类逐渐成为南方仅次于水稻的主要农作物。

与农业关系密切的水利事业,在六朝时也有很大的发展。东吴时,张昭在江宁创建娄湖,“溉田数十顷”⑤。西晋末、东晋初,陈敏据有江东,“务修耕织,令弟谐遏马林溪以溉云阳,亦谓之练塘,溉田数百顷”⑥;会稽勾章(浙江慈溪县西)所复汉旧陂,溉田二百余顷⑦;吴兴乌程(浙江吴兴县)新筑狄塘,溉田千顷⑧;丹阳曲阿新丰塘,“溉田八百余顷,每岁丰稔,葛洪为其颂”⑨;宋时在荆州的获湖,“堰湖开渎,通引江水,田多收获”⑩;对汉时旧堰芍陂(今安徽寿县),宋、齐、梁三代都重加修葺。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445)在江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见《晋书·隐逸郭文传》,《南史·到彦之传》。

②《文选》卷五左思《吴都赋》,李善注引《异物志》:交趾稻夏熟,农者一岁再种。

③徐坚:《初学记》卷八引《广志》。

④《晋书·食货志》载大兴元年(318)诏:“徐、扬二州,土宜三麦,可督令旱地,投秋下种”云云。又《宋书·文帝纪》元嘉二十一年(444)诏:“南徐、兖、豫及扬州浙江西属郡,自令悉种麦,以助阙乏”云云。又《宋书·孝武帝纪》大明七年(463)诏:“近炎精亢序,苗稼多伤。今二麦未晚,甘泽频降,可下东境郡勤课垦殖,尤贫之家量贷麦种。”

⑤《元和郡县志》卷二五《江南道一》。

⑥《嘉定镇江志》丹阳县练湖引《元和郡县图志》。

⑦《晋书·孔愉传》。

⑧《太平寰宇记》卷八四江南道。

⑨《晋书·张闿传》。

⑩《太平寰宇记》卷一四六山南东道。

内的武进县修阳湖堰,齐明帝在句容县开赤山塘①,用于灌溉。梁武帝时,还在丹阳修建思湖、长塘湖、高湖等以溉水田②。这个时期在太湖、鄱阳湖、洞庭湖以及浙江会稽郡一带,已经出现了旱涝保收和高产的湖田。刘宋时谢灵运求会稽回踵湖,又求始宁(浙江上虞县西南)休蝗湖作湖田,孔灵符也表请于余姚、鄞(浙江鄞县)、郧(鄞县东)三县界“垦起湖田”③。湖田土质肥沃,又接近水源,便于灌溉,特别适宜于水稻的种植。

从当时南方经济的开发和发展而言,已大体形成若干经济区,其中以三吴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是当时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以江陵为中心的荆州地区成为与下游扬州有同等地位的重要开发区;包括鄱阳湖流域的豫章地区、南方的交广地区、福建的闽江流域,都成为当时新的重要开发区④。位于这些经济区的三湖流域渐次成为鱼米之乡。

手工业方面,六朝时期,南方手工业也有很大的发展,其中代表性的部门有冶炼、纺织、瓷器、造船和造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南史·循吏沈璃传》。

②《太平寰宇记》卷八九江南东道。

③《宋书·谢灵运传》,《宋书·孔灵符传》。

④参见冯君实《六朝时期南方的开发》,载吉林师大学报编辑部编《中国古代史论文集》。

虽然早在春秋时期,南方已发展了冶铁事业,但比之北方要落后得多。汉铁官44,多在北方,淮南只有广陵、庐江,江南一无所设。三国以后,原来落后的山越和广州夷人也都掌握了冶铁技术。当时无论官冶或私冶都很发达,官冶以梅根冶(今安徽贵池县东)和冶塘(今湖北武昌东南)最为著名,此外,扬州、石城、茅山、郯县、冶城、广州等地都有冶铁业的记载,特别是会稽郡,是南方冶铁技术较高的地方。东晋初年,会稽郡民为逃避赋役,从海道流入广州,刺史邓岳大开鼓铸,广州一带的少数民族因此知造兵器①。这时冶炼技术的最高成就是炼钢技术的提高。东晋以后,不仅有称为“百炼钢”的锻钢技术的提高和热处理“淬法”的应用,而且出现了新的“灌钢”技术。梁代丹阳秣陵(今南京)人陶弘景发明的“灌钢”,即在炉中杂置生、熟铁,生铁熔后注入熟铁中,然后反复加热锤打,炼成质量较纯的钢铁,不仅可以打造刀剑,也可以打制镰刀等农具,对发展生产起了很大的作用。齐、梁时建康的著名匠师谢平(浙江上虞人)和黄文庆(皇室作坊的匠师)并称为“中国绝手”,曾在茅山(江苏句容县)为皇室造出两批高级刀剑。丹阳郡永世县(今江苏溧阳)的铁岘山、郯县(今浙江嵊州)的三口山、江爰(今湖北武昌)的冶塘山都出产丰富的铁矿,是冶制兵器和农具的重要场所。梁武帝用建康东西冶数千万斤铁堵塞淮水上的浮山堰决口,可见南朝的铁产量是很可观的。

纺织业方面。南方原来有基础的是麻葛织业。左思《吴都赋》中关于纺织品的描写大都指麻葛织品。东晋以后南方纺织业的发达,一方面表现为葛麻制品品种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不仅有所谓越布、香葛、西葛、南布、花练等不同品种,而且高级织品织造极为精巧,以至刘裕曾憎其“精丽劳人”而下令禁织②。南朝末年还出现了“夜浣纱而旦成布”的“鸡鸣布”③。另一方面是丝织业的大发展。刘裕灭后秦姚兴时,曾把关中锦工迁往江南,于建康设立锦署,为日后金陵织造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与丝织业密切有关的蚕桑养植业在江南得到了普遍推广。优良的桑种,在鲜卑慕容魔通使于东晋时,被移植至辽东④。南方的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晋书·庾亮附弟翼传》。

②《南史·武帝纪》载:“广州尝献入筒细布,一端八丈,帝恶其精丽劳人,即付有司弹太守,以布还之,并制岭南禁作此布。”

③《隋书·地理志》。

④《晋书·慕容宝载记》:“先是辽川无桑,及廆通于晋,求种江南,平川桑悉由吴来。”

章、永嘉、闽中等地,还出现了“四熟”、“五熟”和“八熟”之蚕①,江南地区逐渐成为除齐、蜀之外一个新的纺织业中心。

六朝时期是我国青瓷器发展的重要阶段。青瓷无论在胎质、釉色、纹饰和烧制技术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高。这一时期南方大部分墓葬都有青瓷出土,尤其以浙江、江苏为最多。江苏六朝墓内出土的青瓷器,有许多在烧造工艺和造型技巧上都有出色的成就,南京栖霞山甘家巷出土的带褐斑或褐色釉的瓷器,宜兴周鲂、周处、周玘墓出土的青瓷神兽尊等极为工巧。南京出土的东晋青瓷四系罐、羊首双复系盘口壶、青瓷天鸡壶、青瓷莲花尊,镇江出土的青瓷扁壶,苏州出土的青瓷人物飞鸟罐等造型也都非常美观别致②。特别是1972年3月在镇江市郊发现的东晋隆安二年墓中出土的青瓷博山炉,釉色滋润,呈青绿色,通高20.8厘米,盖作山峰重叠状,分为三层,每层五峰、交错排列,在二、三层的峰后有十个镂孔为出烟用,圆顶上附扁平半球纽,下部由腹、承柱和盘组成,高10.3厘米,腹半球形,腹间有平行弦文两组,承柱矮,承盘平底,显得十分瑰丽多姿③。

六朝的造纸业相当发达,纸的名目繁多,且在利用南方当地资源上,取得了极大成就。藤皮纸即是利用当时南方所产的桑皮、藤皮作原料的,浙江郯县和余杭由拳都是这种纸的产地,除了白纸,还有青、赤、缥、绿、桃花等各色纸,最有名的是齐朝建康城中的“银光纸”。技术的改进和原料来源的扩大,也提高了纸的产量。王羲之曾一次赠谢安9万张纸,而桓玄则曾明令废除竹简。竹简的废除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反映了南方经济的发展对文化所起的促进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隋书·地理志》,《太平御览》卷八二五引《永嘉记》。

②参见《文物考古工作三十年》江苏部分。

③《文物》,1973年第4期。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当时商业和贸易的发达。江南地区众多的河流和湖泊,为商品的流通、航运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东吴时的造船业本来就很发达,装载物资可达万斛,万人大舰队北航辽东,南到儋耳(海南岛),东到夷洲(台湾)。东晋、南朝的造船业,在东吴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刘裕攻灭后秦时,王镇恶率水师诉渭水而上,乘坐的蒙冲小舰,行船者都在船内,秦人只见舰进而不见行船者,“莫不惊以为神”①。卢循起义军也曾“作八漕舰九枚,起四层,高十余丈”②。起义军的庞大船队不仅回溯航行于长江里,而且驰骋于波涛汹涌的大海上。梁时江东有军舰千余艘,其中“鸼[舟+了]”大船,“两边悉八十榷,榷手皆越人,去来趣袭,捷过风电”③。南朝时已能造载重2万斛的大船,比东吴时期的海船扩大了一倍。横贯东西的长江是南朝东西交通的大动脉。把上、中游的益、荆二州与下游扬州联系起来,由首都建康往河道稠密的太湖流域与浙东地区,已由运河网贯通起来。吴大帝赤乌八年(245)“使校尉陈勋作屯田,发屯兵三万,凿句容中道,至云阳西城,以通吴会船舰,号破岗渎,……晋宋齐因之”④。破岗渎是隋代江南运河的前驱。处于这条交通运输大动脉上的建康,不仅是当时政治的中心,而且它与江陵、夏口(今汉口)、京口(镇江)、广陵(扬州)等一起,也是长江南北上下的交通枢纽,货物的重要集散地,它“贡使商旅,方舟万计”⑤。梁时,“城中二十八万户,东西南北各四十里”⑥,如以每户5口计,当时建康已达140万人,俨然成为南北朝最大的城市。处于大动脉附近的山阴是三吴经济的中心,寿春为南北贸易中心,豫章是长江中下游新兴商业城市,地处交广的番禺则是南方经济中心和国际贸易口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南史·王镇恶传》。

②《北堂书钞》卷一六三引《义熙起居注》。

③《梁书·王僧辩传》。

④唐·许嵩:《建康实录》卷二。

⑤《宋书·五行志》。

⑥《太平寰宇记》卷九○引《金陵记》。

当时的中西海上交通也有发展,东晋、南朝加强了与外国的经济文化交流。1970年1月,南京市新民门外象山东晋王氏墓地7号墓,出土了一只镶嵌金刚石的金指环和两只玻璃杯,金刚石直径仅1.5毫米。据文献记载,晋代已有金刚石指环输入中国。因此,这一发现为当时中外交流提供了最有力的实物佐证①。

六朝时期,南方经济的开发和发展,使汉族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与南方原有文化相结合,逐渐形成了新的具有时代特色的“六朝文化”,这与当时北方民族的融合,同为这一历史时期最有积极意义的两个成果,无论对当时和以后中国历史的发展,都有毋容忽视的重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文物》,1972年第11期。

制作一张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发展情况简表

东吴、东晋、宋、齐、梁、陈是相继建都于我国长江以南建康的六个朝代,史称六朝。六朝经历的时间从公元3世纪至6世纪,整整300余年。与六朝对峙的是北方中原地区的曹魏、五胡十六国及北朝。其中只有西晋短期统一了中国,但时间只有36年。在三个多世纪的时间内,北方中原地区的分裂、割据时间在一个半世纪以上;而南方长江流域以南,在六朝存在的300余年中,却基本上是统一的,是我国南方经济得到开发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众所周知,以荆、扬二州为代表的我国南方地区,在春秋战国时期,虽然也产生了以楚、吴、越为代表的强大的诸侯国,与中原诸国争霸,并在局部开发与发展南方经济中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楚文化与吴越文化。但是直至东汉末年,就江南地区的总体而论,其经济的开发与发展远远落后于中原地区。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描述这一地区说:“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蓏蠃蛤,不待贾而足,地势饶食,无饥馑之患,以故呰窳偷生,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这与当时经济发达的关中地区是不能相比的,《货殖列传》云:“关中之地,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

但是,经过东吴、东晋,至南朝刘宋元嘉末,南方地区的经济有了迅速的发展,《宋书》卷五十四“史臣曰”描述这一时期经济的发展情况时说:

江南之为国盛矣,虽南包象浦,西括邛山,至于外奉贡赋,内充府实,止于荆、扬二州。自汉氏以来,民户凋耗,荆楚四战之地,五达之郊,井邑残亡,万不余一也。自义熙十一年司马休之外奔,至于元嘉末,三十有九载,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盖东西之极盛也。既扬部分析,境极江南,考之汉域,惟丹阳、会稽而已。自晋氏流迁,迄于太元之世,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及孙恩寇乱,歼亡事极。自此以至大明之季,年逾六纪,民户繁育,将曩时一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会土带海旁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值一金,鄠杜之间,不能比也。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渔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从齐、梁时人沈约的这一大段描述中,可以看出:经过这一时期的开发,我国南方地区的经济,以荆、扬二州的精华地区而言,已经赶上并局部地超过了北方。这一状况的出现,为隋唐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根据现有文献和考古资料,六朝时期,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大致概况是:

在农业方面,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水利事业的兴修和荒芜土地的垦辟上。三国以后,中原地区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技术在南方开始得到推广。东吴时,南方已普遍应用耦耕。孙权曾亲自将驾车的八头牛改充耕牛,“以为四耦”。东晋时,区田法已传入南方,并已使用粪肥。宋武帝刘裕时的功臣广陵人到彦之微时以挑粪为业,说明粪已用作肥料①。水稻栽培技术有了提高,东吴时已出现“再熟之稻”②,东晋后又出现了“冬种春熟,春种夏熟,秋种冬熟”的“三熟之稻”③。麦的种植也得到了推广,东晋和刘宋时都曾以 命令推广种麦④,麦类逐渐成为南方仅次于水稻的主要农作物。

与农业关系密切的水利事业,在六朝时也有很大的发展。东吴时,张昭在江宁创建娄湖,“溉田数十顷”⑤。西晋末、东晋初,陈敏据有江东,“务修耕织,令弟谐遏马林溪以溉云阳,亦谓之练塘,溉田数百顷”⑥;会稽勾章(浙江慈溪县西)所复汉旧陂,溉田二百余顷⑦;吴兴乌程(浙江吴兴县)新筑狄塘,溉田千顷⑧;丹阳曲阿新丰塘,“溉田八百余顷,每岁丰稔,葛洪为其颂”⑨;宋时在荆州的获湖,“堰湖开渎,通引江水,田多收获”⑩;对汉时旧堰芍陂(今安徽寿县),宋、齐、梁三代都重加修葺。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445)在江苏境

东晋南朝时经济发展情况

由于战乱频频,但是相对具有稳定性,所以各方面是有所发展,手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在原基础上是有很大进步的,发明了一些促进手工业和农业发展的工具.

但文学上的发展是很改观的,百花争艳,士学风气犹浓,晋末宋初,的名士谢灵运,就是代表.

其它记不清了,你查查吧.

东晋南朝时期

打仗,南北方的融合。北方战乱,难民逃往南方。北方的人民将先进的生产力带到南方,促进南方的发展。在唐朝的时候京杭运河再次推动南方的发展,在北宋时期达到平衡,南宋因为迁都,南方经济逐渐超越北方,成为中国经济的命脉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应该是北方的农业发展到江南

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是

给个教案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呈现怎样的状态

表现:初步形成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耕地面积和产量大幅度提高。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出现了建康这样拥有上百万人口的大城市。

特征:江南得到初步开发。

东晋南朝时期,哪些因素促进了江南经济的迅速发展

1北方人民大量南迁,为南方增加了劳动力

2带去了中原的先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劳动

3北方人口南迁与南方人口逐渐融和 经济文化风俗的交融

前两点必写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开发的原因有哪些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A) A.北人南迁,带去先进技术 B.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C.南方少战乱,社会安定 D.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

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为什么会得到发展

东晋南朝时期,也就是西晋发生八王之乱后,引来五胡乱华惨剧,当时的 一度沦为胡人的奴隶甚至是粮食(这是真的,纯粹当作储粮)。

这个背景下导致了北方 大量南逃,而有能力南逃的这些人大多都是官绅阶级,他们逃入南方的同时也给南方带来了资金。

随着晋王朝的南迁使政治和经济的中心由北方南迁。同时北方战乱,北方大量农民南迁,为南方增加了劳动力,也带来了比较进步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而南方气候的温暖更适合农作物的种植。

同时,相较于北方五胡的肆虐与冉闵建国后与胡人的抗争,江南一代的环境比较安稳,人民的心态在这种安稳的环境下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与开发建设。

字辈

所谓字辈,是指一代代人按顺序取其中一字作为名字的标记。它单独使用时仅是一个排列序号,合而观之便成为寓意深刻的诗句或箴言。这其中有对先祖功业的缅怀,有对儿孙进取的希冀。字辈谱的意义还在于严格区分本房、本堂或本支的血统传承,故各族皆对此极为重视,精心编订后载人族谱,用作后世子孙命名的依据。后嗣修谱时,有时还加以续写增订。

浙江缙云羊姓之字辈

寿康宁泰,贤良方正,怡惠谦和,忠顺诚敬,明永斋肃,慈祥敦懿。

江苏淮安羊氏的承续班字则为:

岘山忠效,珍宝德仁;敬传开来,永尚文弘;世青云庆,乾坤泰昌;路喜同攀,常思中原。

湖南邵阳羊氏的“五房合班班次歌”为:

晋开以直重,衍裔肇山东。将相勋业建,贤儒学术鸿。

清廉诒泽远,经济启后隆。继述善承烈,发祥奕叶崇。

至1992年七修族谱时再续增班次歌:

硕彦锺毓秀,俊杰步裘踪。燕谋螽斯蔚,厚德育人龙。

江苏武进后村羊姓的行辈共十六字:

大开文明,气象万千。辉煌绪业,寿考延年。

河南临汝羊姓一支辈分字行为:

云亭令士雨,少中启长文。

一六四四年九月,福临入北京,十月既帝位(顺治皇帝),十二月发圈地令。满清入主中原,为解决八旗官兵生计,掠夺土地,大规模地圈占汉人土地。原田主被逐出家门,逼迫迁徙关外垦荒种地,很多农民流离失所,背井离乡,饥寒交迫,社会秩序动荡不安。顺治三年(1647),先祖为求得政治上的庇护,在当时直隶河间府献县(属鳌拜势力范围),带地充军。奉旨出民入旗,编入汉军镶黄旗,任佐领。顺治六年(1650),先祖奉旨携家眷带兵移居关东奉天红螺岘山区连山铺(现葫芦岛市),建屯扎寨,起名:冮 家屯(注:1906年清政府在家屯设抚民厅,后改锦西厅,隶属锦州府)。康熙八年五月(这年鳌拜死1669。5),先祖奉调迁徙广陵(现北宁市)衣巫闾山东麓,建屯立寨,名冮家沟。雍正十年五月(1732。5),先祖率族人由冮家沟东移广宁正白第一旗界内。小黑山以北,墩台山以南,钟乳山下,建屯立寨,因墩台山有烽火台,起名:冮家台。彰武县章古台门的始祖为冮守良、新民马蹄岗子的始祖为冮义良。显然冮守良与冮义良是亲哥俩。彰武章古台门的谱序“守成文德单,佐廷误用冮守良名为谱序,既冮守良的谱序为良而不为守,后人并不知道先祖还有冮义良,据说为第四代人立谱。辽中县刘二卜镇高登卜村的先祖冮仕格,据说源于冮台,由于无谱序可寻,故不敢妄断。内蒙古扎兰屯市关门山乡的先祖为冮发,由于地域遥远,没机会和其后人直接接触,情况不详。红螺岘山区的冮家屯(现名葫芦岛市钢屯)葬有三座祖坟,广陵(现北宁市冮家)衣巫闾山东的冮家沟葬有七座祖坟还有很多田地,迁居冮台时,每年十月左右,族人赶着马车去冮家沟那里收租子祭扫祖坟,回来后杀猪宰羊祭奠祖先,氏族欢聚一堂,开怀畅饮共叙家常,欢欢喜喜准备过新年。那时我们氏族谱表由冮显臣一家供奉,氏族中每家娶亲生子都要到他家拜祖,并把新人或孩子的名字添入谱表。冮台、马蹄岗子、章古台门氏族都供奉祖先太太,故疑源于一个祖先,曾是一家人。

冮显泰,俗称老营长、抚顺、辽阳、黑山一带有很多他的传闻佳话,对后人产生很多激励。冮显珍俗称老团长、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全军覆没,只落个光棍团长。他们两个与张作霖家族的关联是很好的文学素材与历史资料,《沈阳文史资料》第五辑(1984年3月),关于征集《沈阳文史资料》参考题目中军政历史人物——奉系军阀时期第六项:军政人物中就有冮显泰,冮显珍。先祖在第一次定立家谱中发出感慨“可惜先祖展经纶,遗留田地为儿孙。至今族内文风断,恭录谱书示后人。”已经意识到文化对氏族发展的重要性,寄希望于后人,故立谱书:“天仕单朝文,尚宪。”那时候我们氏族并不大,正象谱书记载“先远三代宗亲”,所以修订家谱足不出户就能办到。

第二次整理家谱时为民国三年冮殿升在他所留下家谱中写出“幼读诗书十几年,文未发科武未谙。只落糊口舌耕业,愧见先祖到黄泉。”那时候科举已废,行武时髦,但他对武又不熟悉,只能靠教书谋生的感慨。当时氏族势力大,凝聚力强,回家探亲祭扫祖墓者频繁,外部情况清楚,整理家谱可以人不出村就能办到。

第三次整理家谱时,已是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公有制的建立冲击了私有观念与财产,一切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思想意识受到严重压抑,人际关系有了新的内容,个人的进步必须体现在同私有观念与财产的决裂上,氏族基础发生了动摇,血统观念日趋淡薄,从殿字开始,起名已不受谱序约束,随意性很强,氏族的凝聚力已不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还有少数人满怀对祖先的敬意,对氏族的亲情,留下一本本手抄本,并做了有限的补订,局限在自己生活的圈子里,为这次家谱整理奠定了很好平台。

第四次整理家谱是在改革开放政策遍地开花结果的时候,新的社会经济关系建立,开辟了新的视野,人们生活条件明显得到改善,群体的文化素质空前提高,经济的增长,生活的改善,以不再是简单的个人行为,好的社会关系能创造财富已为大家所接受,志同道合的群体能创造财富也已为大家所接受,在这些活动中人的素质是至关重要的。社会活动的快节奏,使人们对资本的运用与理解有了新的飞跃。资本,在经济生活中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倍受青睐。氏族是社会资本,新的氏族观念也就萌发出来,寻亲访友日趋增多,寻根问祖也日趋增多,这时候人们感到急需一部既能反映自己的过去又要体现现代氏族情况的家谱。

第四次整理家谱工作量之大,覆盖面之广,是空前未有,它充分利用了高新技术手段与信息时代的到来。树森大叔为扩大家谱接续规模上,八次去冮台,抄一百七十七户的户口,又对四十多人进行走访,座谈,访七台子时,在冮明武的热情帮助下,当即完成九十一人的接续。黑山县内冮氏族人的接续,历时六十多天,查找外地冮氏族人发出信件二十八封,共拨打长途电话四十六次。查到冮树卓、冮树振等多人的后代子孙。为冮树昌、冮树春、冮殿荣等找到了后人。家谱中记载冮显明没有后人,在走访中经发现有有误,所以这次接续为他进行了更正。彰武县氏族情况的收集,在冮雨林的带领下,冮殿坤、冮峰出来协助,他仅用二十多天就走访十四个村屯,完成了三百八十九人的资料收集,把资料送到黑山。笔者听到有人接续家谱的消息后,几次专程来到黑山,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并且亲自去黑山县八道壕乡冮台、彰武县及彰武县西六家子乡甘九窝铺村、辽宁省新民县东蛇山子乡马蹄岗子村、长春市南关区幸福乡、要以接续的家谱为蓝本,用科学的方法编排成册留给族人,由此看来一部家谱是凝聚几代冮氏族人心血的历史谱书。家谱接续中了解到族人较集中居住的地方有:黑山县八道壕乡冮台、大虎山乡七台子、丁马窝卜;彰武县的哈尔套乡黄花村杏树洼子、何家;丰田乡小王家村、红山村、四间房村;平安乡四家子、赵家屯;五蜂镇东升村;四合城乡土城子;盘山县喜彬乡钱家村;法库县包家镇十家子村;阜新县富荣镇乡王金荒村;北宁市高力板乡陈屯村;锦西高桥镇上坎子村;海城市牛庄;长春市南关区幸福乡光明村;内蒙古通辽市;与我族谱序不同的冮族人居住的地点是:辽宁省新民县东蛇山子乡马蹄岗子村;彰武县西六家子乡甘九窝铺村;辽中县刘二卜镇高登卜村;四川省彭县。另外与我冮姓音同字不同的刚姓人的地点是:辽阳市塔子岭乡刚家卜村;河北省肃宁县沃北乡大王庄;西丰县乐善乡公河屯 2001年12月29日完稿件于通辽市大林。

西崔家口村位于哪个省

西崔家口村是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葛家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1081109254,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71081。...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