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的老师,究竟有多牛?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30浏览:2收藏

马未都的老师,究竟有多牛?,第1张

马未都何其豪横,可也离不开高人指路。马未都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刚接触收藏的时候,就有意识地与民国走过来的老先生交流学习。其中不乏大师级人物,比如王世襄、朱家溍、张浦生、王维玲等,特别是王世襄对马未都影响极深,为其跻身收藏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其实,王世襄与马未都的关系很微妙,属于亦师亦友的关系。马未都认识王世襄的时候,也就是二十八九岁,在王世襄面前就是祖父辈人物。从师承关系角度来说,马未都因《明式家具珍赏》与王世襄结缘,后来经常在一块探讨家具收藏。从友谊交情角度来说,王世襄曾亲自为马未都烹饪家常菜,用马未都的话来说“适口不腻”。但马未都与王世襄的关系,又超出了亦师亦友的范畴。

马未都曾表示,他有一次从王世襄家里告别,师母袁荃猷拽着他说:“畅安都这么大岁数了,这些东西怎么处理才是个好。我们得想后事了。”由此可见,马未都与王世襄的关系确实是非同一般。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王世襄已经把马未都引为知己。马未都是个厚道人,妥善的处置了王世襄价值连城的藏品。

正是得益于这一渊源,马未都的文物鉴定理论与实战经验,得到了跨越式发展。收藏不同于其他行当,需要经验和眼力,而这两点又不是勤能补拙所能解决的,还真有必要由高人不吝指点。马未都的成就就不用多说了,放眼当今确实是牛,可论起牛气,不及王世襄的一星半点。那么,王世襄作为马未都的老师,究竟有多牛?

王世襄的鼎鼎大名无需过多赘述,笔者为大家举一个最为经典的例子,就能明白王世襄有多牛了。1945年,北平宣武门在卖一批旧货,刚好有人告诉王世襄。王世襄到了现场之后,通过溥桐的题词,一眼就瞅出了这是明末清初宋牧仲祠堂里的紫檀案子。宋牧仲来头可是不小,被康熙誉为“清廉为天下巡抚第一”。暂且不说宋牧仲的特殊身份,单单就紫檀案子的品相就已经是鹤立鸡群了。

王世襄以80块钱的白菜价,就这么轻而易举的收入囊中。据悉,王世襄称天下第一案子为最大的便宜,可见对这一件藏品也是非常的满意。尽管王世襄老先生热衷于收藏,可从来不迷恋文物背后的金钱价值。后来,天下第一紫檀案子捐给了上海博物馆,成为收藏界的一段美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马未都提出将自己的毕生藏品,捐献给社会,不喜欢把钱和文物纠缠在一起,也是受到了老师王世襄的影响。

参考资料:

[1]马未都怀念王世襄:慎终追远 马未都

[2] 怀念王世襄先生 马未都新浪博客

[3]王世襄:京城第一玩家 杨澜访谈录

作 者: 马未都 著

出 版 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2008-10-1

字 数: 100000

版 次: 1

页 数: 183

印刷时间: 2008/10/1

开 本: 16开

印 次: 1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101063271

包 装: 平装

内容简介

我们了解历史一般通过两个途径——文献及证物。文献的局限在于执笔者的主观倾向,以及后来人的修饰,因此不能保证客观真实地再现历史。证物不言,却能真实地诉说其文化背景,描述成因。文明的形成过程是靠证物来标定坐标,汇成进程图表。 此套书共五册,分为家具篇、陶瓷篇(上)、陶瓷篇(下)、玉器篇、杂项篇。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播出时受时间限制,内容不尽完整。此为全本,未做删节。全套图书,从当今百姓喜爱的传统文化人手,试图解释文明成因,展现文化魅力。只要你对文物乃至文化有兴趣,读此书就一定会乐趣无穷。

目录

第一讲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新石器时代玉器

第二讲维天之命玉为祥瑞——夏、商、西周玉器

第三讲谦谦君子比德于玉——春秋、战国玉器

第四讲 君子无故 玉不去身——汉代玉器

第五讲 隋钗唐銙 异域交流——隋唐玉器

第六讲 世俗风情 温故知新——定西市代玉器

第七讲 马北民族 春水秋山——辽、金、元玉器

第八讲良工巧匠如意吉祥——明代玉器

穷极工巧风华绝代——清代玉器

典章文物精神力量——玉器收藏

后记

王朔与马未都很有意思,这俩人大有“仲尼不死,颜回再生”的意思。马未都与王朔都是大院子弟,从小都是在一块玩的,关系铁的不行。由于两个人关系比较好,王朔在马未都面前那是很“放肆”,这倒也符合王朔的性格。王朔本就是一个敢说敢恨的人,他什么人都敢说上一句,留有余地尽可能不得罪人的为人处世原则,在他这里貌似不怎么管用。王朔评价马未都很有意思,他认为“马未都就是一个倒腾古董的,他自己心里还能没点数”,他为何要这么评价马未都?背后又有何不为人知的隐情?

王朔与马未都俩人从小玩到大,很是情投意合。马未都对王朔的评价,也很有意思。马未都表示,小时候他们一块打架,王朔是最“怂”的一个。连马未都自己也不知王朔何时身上有难么点“文痞”的味道。话说回来,马未都还是王朔的“伯乐”。当年马未都在《青年文学》杂志社当小编,王朔第一部重要作品就是马未都发掘并发表的。

不知道的人还想着马未都如何如何的慧眼识珠,当你要是了解马未都与王朔的渊源的时候,你就会发现马未都“发掘”王朔,更多的像是一种帮衬。当王朔满世界找出版社发表文章的时候,人家马未都凭借《今夜月儿圆》在业界已经小有名气了。马未都出名比王朔要早,对王朔的帮助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很大,甚至可以说马未都成就了后来的王朔。

两个人关系好的没边,私下里聊天也很放松,往往都是互损模式。某日,马未都向王朔诉苦,说自个儿羡慕年轻人的生活如何如何,言辞之间大有追忆往昔的日子。王朔倒是很有意思,直接反唇相讥道你就是一个倒腾古董的,自己心里还能没点数?没错,这就是王朔对马未都的评价,在他的眼里马未都就是一个倒腾古董的,他自己做的事自己心里也清楚。马未都的另一个好朋友王刚,对马未都也有过相似的评价,指出马未都在原始资本积累的过程中也会倒卖古董。

从马未都朋友的评价声中,可以看到马未都早年的原始资本积累,确实是存在着倒腾古董的手段。马未都、王朔共同的大哥海岩,就指出马未都在交易的过程中,特别善于“五马换六羊”,处处透露着精明。回过头来再看看王朔对马未都的评价,马未都就是一个倒腾古董的,他自己心里还没点数。看得出,在王朔眼里马未都没少做倒腾古董的事儿。至于王朔言及马未都自己心里还没点数,这个说法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当然王朔早年对马未都的评价,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马未都本人对古董商人倒腾文物还是反感的,他现在也很少去倒腾古董,连捡漏都很少做了。马未都早年曾表示,百年之后愿意把自己一手创建的观复博物馆捐给社会,当自己退休的话以游客的身份参观观复博物馆。所以,马未都绝非王朔说的那般是一个倒腾古董的人,他自己心里还是有数的。毕竟人到了一定岁数,就要开始追求情怀了,这一点恐怕是王朔不能想到的。

马未都是捡漏行家,在收藏界已经是共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马未都创建的观复博物馆,其中藏品基本上都是他捡漏所得。每一件藏品的背后,都有一段“惊心动魄”的捡漏故事。马未都兼具捡漏实力与运气,往往多有斩获。诸多捡漏所得藏品中,不乏国宝级文物。笔者为大家罗列马未都捡漏的4件宝贝,件件堪称国宝级文物,一般不轻易示人。最令人羡慕不已的是,有一件竟然就花了40块钱。

马未都

西汉鎏金蚕

西汉鎏金蚕的来历也颇为传奇,是马未都在1986年至1987年之间,从西北老乡手中低价捡漏所得。按照马未都的说法,当年西北老乡在钟鼓楼摆摊卖西汉鎏金蚕,可当时的人们又不知道怎么一回事,认为这是不值钱的家伙什儿。

西汉鎏金蚕

马未都不一样,他一眼看出这是西汉鎏金蚕。马未都看到以后,,强按捺住内心的惊喜之情,一番讨价还价,不仅低价捡漏西汉鎏金蚕而且还把汉白玉蝉收入囊中。据悉,同款西汉鎏金蚕为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实打实的国家一级文物。

北宋汝窑天青釉圆洗

汝窑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就不用笔者过多的说了。这年头要是真碰到一件汝窑珍品,最起码这辈子就会衣食无忧了。马未都还真就碰上了,从日本捡漏所得。

北宋汝窑天青釉圆洗

马未都表示,他不愿意透露真实的价格,害怕对方找上门。其实,马未都的担心不无道理。根据故宫博物院整理出的资料显示,目前毫无争议的汝窑珍品,存世的仅有93件。可想而知,马未都所藏汝窑笔洗的分量,毫无疑问的堪称国宝级文物。

明成化仿汝釉象耳炉

汝窑本就难觅,到了明代就以仿制汝窑为荣。其中,以明成化仿汝釉象耳炉最为经典。据悉,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收藏有,只不过是残器。

明成化仿汝釉象耳炉

马未都收藏的明成化仿汝釉象耳炉,那就不一样了,属于完整的。马未都逛地摊的时候,无意间发现了。经过一阵激烈的砍价,马未都用7万块的代价收入囊中。倘若重出江湖的话,恐怕就不止7万块了。

青花人头罐

文物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残器不值钱。马未都运气不是一般的好,早年曾收藏过一件青花人头罐。可是,这个罐子没有盖子。毫无疑问,罐子也就成了残器。

青花人头罐(与图文无关)

要不怎么说是马未都,还真让他给凑齐了。多年以后,马未都在潘家园看中了一个盖子,卖家成本价价30块,卖给马未都40块。马未都把盖子拿回家后,盖子和罐子合二为一,也就成为了一个完整的瓷器。至于真实价格是多少,马未都是非常反感把文物和钱挂钩的。

参考资料:

[1]《马未都:一带一路与汉代鎏金铜蚕》 马未都官方账号

[2]马未都脱口秀《观复嘟嘟》第92期:瓷器之王,北宋汝窑天青釉洗

[3]明成化仿汝窑 · 《收藏马未都》

[4]马未都拿出收藏四十多年的人头罐,声称:多次陪我入睡 · 《收藏马未都》

[5]40块钱居然捡漏5件宝物,而且件件都是珍品!牛 · 《收藏界》杂志官方账号

马未都,汉族,1955年生于北京,祖籍山东荣成,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收藏专家,观复博物馆的创办人及现任馆长。 马未都曾任职于中国青年出版社,十余年里他发表小说、报告文学等上百篇,并结集出版。  马未都从80年代开始收藏中国古代器物,至90年代,他的收藏已具规模,陶瓷、古家具、玉器文玩等藏品逾千件。1992年他的《马说陶瓷》一书,被许多读者视为传统文化的启蒙读物;接着他还写了《明清笔筒》等文物鉴赏、研究的专著和上百篇文物研究论文小品文章,在《收藏家》、《文物报》上发表,并参与编写《中国鼻烟壶珍赏》。马未都的另一部专著《中国古代门窗》已经于2002年面世,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第二届全国优秀艺术图书奖一等奖。

在这本书里,马未都会跟你侃:他是怎么开始玩收藏的,怎么搞到第一件藏品,怎么“捡漏”,家里怎么招贼的,怎么跟人砍价,如何获得各种消息,用什么方法使别人信任他,怎样与专家PK,如何建私人博物馆、馆里有几件镇馆的宝贝,甚至还悄悄告诉你下一个收藏热点是什么……还有,他在玩收藏之前,怎么写小说做电视剧出名,怎么看当年的王朔、苏童……在这本书里,你可以见识到一个真实的杂家马未都,他渊博、生动又极富个性。别以为他只是侃着玩,看完了就知道,这里边有马未都天才般的见识和几十年的人生智慧 。

本书以中国当代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的收藏经历为主线,通过幽默诙谐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将马先生艰辛曲折、鲜为人知且又充满智慧的收藏经历和故事生动地展现出来,涉及收藏故事、收藏秘笈、建博物馆、人生感悟、文学生涯几个部分,使读者在轻松聊天的氛围中品味收藏的传奇故事 。

马未都是收藏界公认的大师级人物,只要经过他鉴赏过的物件,基本上都能辨别出真假好坏。马未都虽然只接受过小学4年级的文化教育,不过后期靠一双慧眼,捡漏了许多国宝级藏品。他手里的藏品大多是捡漏捡来的,买的时候非常便宜,靠的就是他懂得别人不懂,才让他有机会赚了那么多钱。

“神探”马未都

马未都是收藏界中人人皆知的大家,他的收藏非常多,而且有很多都是价值连城的宝物。他把民间收藏可谓是做到了极致,并且对收藏极其热爱,这份热爱很少有人能赶得上。马未都的收藏品种类繁多,从瓷器、金器、木器,到各种古家具、杂项文玩,可谓应有尽有,包罗万象。

这些藏品主要靠捡漏得来,按马未都自己的话说,就是捡了时间之漏和技术之漏。而马未都的捡漏之地,除了农家小院、古玩市场的小摊,也包括相对来说高大上的各类拍卖会。

东西没拿出来就知真假

马未都的藏品都放在个人博物馆里,不仅大厅戒备森严,就连地下室都上着重锁。因为地下室里面存放着他的镇馆之宝,其中一件就是5000块钱“捡漏”来的头盔。马未都在节目上说:“我拿出这件藏品的时候,肯定会有人嘲笑我,但是笑就笑吧。”

这件头盔马未都很少拿出来给人看,就连他妻子,博物馆工作人员都没见过,因为这是古代皇帝用的头盔。为什么马未都能捡漏皇帝的头盔呢?这和马未都毒辣的眼光分不开干系。

马未都既然是收藏家,自然要靠这门本事吃饭,他把有价值的古董买下收藏,何尝不是一种保护老祖宗文化的方式呢?马未都最让人敬佩的是,他表示自己的儿子没有鉴宝的知识和眼光,这些藏品以后可能都会捐给社会,放在博物馆里供后世欣赏,这也算他为社会做的一点小贡献吧。

古玩鉴定通吃

马未都曾在电视节目中说:古代瓷器是有灵性的,我几秒钟就可以看懂。原先对这句话不太理解,认为他在卖弄自己学识;后来,听到古玩界的一个神秘传说,才猛然醒悟,对他这句话有了更深刻地释读。

古玩界的神秘传说是这样的:古代瓷器经历过多朝众人的过往,便有了灵魂,称为瓷灵,可以幻化成人形,与人沟通对话。当然,瓷灵不可能与所有人对话的,它只能与特殊的人沟通。这个具有特异功能的人叫抚陶师,不但能看透古瓷的过往今生,还能在子夜时分,唤醒瓷灵的生命,幻化成人,谈天说地。

马未都是不是传说里的抚陶师?不太清楚,但他有一双识瓷的慧眼,对古代瓷器艺术品情有独钟,却是不争的事实。

马未都是收藏行家,他本人对于家具和瓷器以及玉器等门类都有深入的研究。马未都曾坦言自己不搞书画收藏,可是他本人对于书画也是颇有研究。在他的观复博物馆里,收藏者为数不多的书画真品。马未都曾无不自豪的说“我20多年前买了一块匾,上边那4个字,还是董其昌写的”,这块匾有什么来历呢?董其昌的书法又有着怎样的魅力让马未都如此着迷?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马未都收藏的这块绝世名匾。

马未都

其实,马未都收藏的这块匾大家都会比较熟悉。经常看他相关视频的人,都会被他身后的一些装饰品所吸引。好多人可能觉得这些东西那是稀松平常,然而在马未都身边,可能一个不起眼的东西都是上千年的历史。他经常做视频身后的那块匾,自然也是价值连城。马未都说我2多年前买了一块匾,上边那4个字,还是董其昌写的,名为“松溪草堂”。马未都虽然不擅长书法,可是对于董其昌的这块绝世名匾那也是一见倾心。

注意马未都身后牌匾

马未都对于这块匾那是钟爱有加,特意以这块匾为主题在观复博物馆搞了个实景展览。这个实景展览,以此匾为中心,摆放了许多稀世珍品,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未曾见到过的古木家具。马未都费了老大的劲,搞出来这么一个“松溪草堂”,可想而知背后的价值,恐怕不是我们这些平民小百姓能够想象的。言归正传,小编主要说说“松溪草堂”这块匾,给大家讲讲马未都这块匾背后的书法价值。

“松溪草堂”牌匾(明董其昌

“松溪草堂”这4个字,写的是沁人心脾。大家注意看,此匾木材不得而知,既然是董其昌亲笔手书,相比木材也是上等木材。这四个字,相关史料少之又少,我们很难知道这是他什么时候写的。不过,从字体风格来看,可见董其昌写这4个字的时候,书法风格已经自成一体。董其昌的书法飘逸有余,又充斥着空灵之美。尤其是“松”这个字,写的可真是风华自足,天纵奇才。整体来看,董其昌对这4个字处理的那是美不胜收,字与字之间疏密有致,一气呵成。

董其昌

我们可以从董其昌手书“松溪草堂”中可以看出,董其昌创作书法的时候用笔极为精到,始终保持中锋的用墨姿态,一以贯之。可以说,马未都20多年前买下这幅匾,也没花多少钱。这也是马未都的一贯风格,很少透露自己藏品的真实价格,被问急了也是以“很贵重”为由委婉拒绝透露。此匾收藏价值与书法艺术价值,可以说很能代表董其昌的书法成就。马未都喜欢董其昌这4个字,那是喜欢的不得了。

董其昌书法作品

其实,马未都本人的书法实难恭维,可是他对于书法尊崇的精神,还是值得我们尊敬的。马未都对这块匾那是相当的满意,每每提之都会着重强调“我20多年前买了一块匾,上边那4个字,还是董其昌写的”,董其昌的书法,上等的木材,马未都专属收藏,百年之后,此匾价值几何?幸运的是,马未都早有透露,将来会将藏品悉数交给社会。换言之,董其昌的这块绝世匾额是祖国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声马先生,送上

我感觉马未都的藏品更多,因为马未都,可是捡漏之王,虽然说两个人都喜欢收藏古玩,但是我感觉马未都应该更胜一筹。毕竟王刚收藏古玩主要是靠主持节目收入以及演戏收入,但是,马未都则不一样了,他是以藏养藏。

相比而言,马未都自然会有钱收藏很多的东西,而且马未都从上个世纪70年代就开始收藏东西了。他一般来说都是带一些古玩市场进行捡漏,并且他收藏的很多的产品都是国宝级别的,我感觉仅凭这一点就是王刚比不上的。因为他很多的藏品都没有花太多的钱,虽然说有人说马未都比较的商业,但是他对于那些收藏品的了解程度比王刚更深。

而且在日常生活中,王刚就经常询问马未都一些关于收藏的问题,可以说,在收藏这方面,马未都是一个大师。而且马未都收藏是不看东西的价值的,因为他感觉不管是什么样的收藏品都有自身的价值。我们不能够用金钱去衡量,我感觉仅凭这一点就很少有人能够做到。再加上人家确实有很多的文物,他有一个很大的地下收藏室。

有人说,他所有的收藏品的价值约是400亿美金,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来,马未都这个人有多少收藏品,估计他的收藏品是没有办法估量的。马会读了很多朋友都是被他带进收藏界的,所以说,王刚和马未都进行比较的话,自然是马未都的收藏品更胜一筹。毕竟,面对这样的一个收藏大家,很难有人能够与之相匹及。

马未都的老师,究竟有多牛?

马未都何其豪横,可也离不开高人指路。马未都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刚接触收藏的时候,就有意识地与民国走过来的老先生交流学习。其中不...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