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姓的来历?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30浏览:2收藏

郑姓的来历?,第1张

一、郑姓流源

郑姓是当今中国第二十三大姓,在台湾是第十二大姓。

郑姓出自姬姓,发祥地为郑国,是黄帝的后裔。在中国的早期历史上,郑姓曾经创造过辉煌的业绩。五千多年前,轩辕皇帝以姬水为姓,建都有熊,后来春秋时期的郑武公、郑文公也在有熊建立国都。黄帝的第五世孙后稷是郑姓的血缘始祖。黄帝的第19代孙姬昌是商朝的西伯,姬昌的儿子姬发灭掉了商朝,建立了周朝,成为周武王。所以郑氏就是周朝王室的后裔。

公元前807年,周宣王姬静封他的异母兄弟姬友于郑(今陕西华县)为三等诸侯国的国君,国号"郑",郑国诞生。姬友因此被称为郑桓公。到周幽王的时候,郑桓公担任司徒的职务,掌管教化。因为见到周幽王昏庸无道,宠幸褒姒、重用奸臣、王室矛盾激化、内忧外患交织,预感将要发生变乱,郑桓公就向太史伯请教自保的办法,太史伯认为洛水以东,黄河以南的地方土地富饶,交通方便。桓公听了太史公的建议,把家属和重要财产安置在了那里。后来,郑桓公死于“犬戎之乱”,虢、郐之间一个叫"京"的地方,史称"虢郐寄孥"。次年,西周王室发生了"犬戎之乱",桓公为国捐躯,其子掘突袭位,是为郑武公。后来,郑武公乘护送周平王东迁之机,先后功灭虢、郐,建立新的郑国。郑国于公元前375年为韩国所灭,他的国人就用国名作为姓氏,子孙播于陈、宋间,以原国名为姓氏,就是郑氏。

二、郑姓始祖世系

郑姓始祖世系如下: 黄帝→玄嚣→峤极→高辛→后稷→不窟→鞠陶→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俞→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古公 父→公季→西伯昌(周文王)→武王发→成王诵→康王钊→昭王瑕→穆王满→共王医扈→懿王燮→夷王燮→厉王胡→共和行政→宣王静→封姬友(郑桓公)于郑。 公元前375年,郑国被韩国所灭。郑国灭亡后,散居于京(今河南荥阳京襄城) 制(今荥阳西) 祭(今河南郑州东)和陈(今河南淮阳) 宋(今河南商丘)之间,为纪念故国,相继改姓为郑,自此,郑姓诞生。

三、迁徙分布

郑氏最早的发源地是今河南省的荥阳市后到新郑市。在战国时因为韩国所灭,便散迁到河南东部及山东、安徽等地间。秦时,19世孙郑袭迁司州河南洛阳。27世孙郑其举族迁回荥阳。秦汉以后,郑姓已迁入邻近地区,主要以今山东、安徽、陕西、山西等境为其分布的主要地区。其后29世孙郑宾居山东高密。31世孙郑众之子安世迁居咸阳。因汉武帝令"强宗大族,不得聚居",有24世孙南迁至浙江会稽山阴。郑姓大举南迁始于"永嘉之乱"之时。西晋永嘉二年,"中原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其中第四姓即为郑姓。唐初,河南郑氏又有随陈政、陈元光父子移居福建者。唐末,又有河南故始郑氏随王潮、王审之入闽。明清之际著名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先祖既是此次入闽的。郑氏移居台湾,始于郑成功;播迁至海外,始于清朝,现分布于泰国、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加拿大、美国等国家。

三、郡望堂号

堂号

“博经堂”和“通德堂”:都与东汉著名经学家郑玄有关。郑玄博览群经,几千人从远方来拜他为师。西汉时期的读书人大都专治一经,郑玄却独自力主博通。史称郑玄深受北海相孔融敬重,特意在其家乡高密县设立一个“郑公乡”,又扩建他的门闾以通车马,称之为“通德门”。

“安远堂”:汉宣帝时,郑吉为侍郎,那时外侮屡屡来犯,郑吉打败了车师,使日逐投降。于是皇帝提他当司马。为了西方国境的安全,又派他为西域都护,封安远侯。

郡望

荥阳郡:三国时置郡,治所在荥阳县,下辖包括开封在内八县。荥阳郑氏最早的居住地是开封县,即今天河南开封县朱仙镇古城村一带。

洛 阳:我国古都之一。汉、魏故城在今洛阳市白马寺东汉水北岸;隋、唐故城在汉城西18里。

, 高密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高密。相当今山东高密一带。

雍 州:东汉时置郡,治所在长安。

陇西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狄道。

南阳郡:战国秦置郡,治所在宛县。

四、家乘谱牒

郑姓家谱见于记载的是《新唐书经籍志》里收录的《荥阳郑氏家谱》一卷。

河南:荥阳大里村郑氏家谱、荥阳郑氏宗谱、岩镇郑氏迁出宗谱一卷、郑氏传家谱、续修白华郑氏宗谱、郑氏族谱、郑氏宗谱不分卷、郑氏宗谱一卷

河北::丰南郑氏五门家谱二卷, 丰南郑氏家谱十六卷 , 郑氏家谱一卷

江苏:郑氏宗谱一卷、云阳郑氏宗谱二十卷、扶风郑氏宗谱四卷、兰陵郑氏宗谱三十卷、东山郑氏世谱八卷首一卷、萧山郑氏宗谱十二卷

浙江:镇北龙山郑氏宗谱十四卷首二卷末二卷、慈溪鞍山重视重修宗谱二十四卷、慈溪灌东郑氏宗谱十卷、兰溪郑氏宗谱十九卷

安徽:峰阳郑氏家谱不分卷、祁门奇峰郑氏本宗谱四卷、郑氏宗谱十三卷、桐城郑氏宗谱、桐西郑氏宗谱、礼仪堂郑氏宗谱、郑氏宗谱一卷

福建:南湖郑氏宗谱、石井本郑氏宗族谱、石井本宗族谱、郑氏世代谱、桃源郑氏族谱二卷、桃源郑氏族谱、四城郑氏家谱、荥阳堂郑氏家谱、荥阳郑氏宗谱、岩镇郑氏迁出宗谱一卷、郑氏传家谱、续修白华郑氏宗谱、郑氏族谱、郑氏宗谱不分卷、郑氏宗谱一卷

六、历史名人

郑桓公:得姓始祖。周宣王把幼弟友封在郑地即郑桓公。后来,郑桓公的子孙以国为姓,从此就开始有了“郑”姓。郑桓公就是郑姓的始祖。

郑武公:郑桓公子,东迁始祖。

郑庄公:郑武公子,春秋初年,王室衰弱,诸侯崛起,竞相争雄。郑庄公继位后,首先安定国内局面,然后利用巧妙的外交战略和高超的军事谋略,在春秋初年率先小霸天下。由此拉开了春秋霸主政治的序幕,促使中国进入了大国争霸时期。郑庄公墓位于河南省新密市。1987年3月4日,郑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郑 旦:春秋晚期吴、越时的巾帼人物,即西施。经过训练,到吴国作内应。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得以“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灭吴。

郑 国:战国末期韩国人,水利专家。 出任关中史官,开凿灌溉渠,称为"郑国渠"。

郑当时:西汉名臣。

郑 吉(?~公元前四十九年):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人。活跃于西域,是在前汉对外战争中活跃的典型武将。郑吉的势力冠于西域,以都护骑都尉的身份效力。此外,汉也封其为安远候,并建立乌垒城,行使对西域的镇抚。随着其在汉经营西域时所建立的功绩,他也成为西域都护这职位的第一人。《汉书》卷七十《郑吉传》、卷九十六《西域传·上》“安远堂”:汉宣帝封郑吉安远侯,得安远堂。

郑 玄:东汉经学家,创立郑学。“博经堂”和“通德堂”:都与东汉著名经学家郑玄有关。郑玄博览群经,几千人从远方来拜他为师。西汉时期的读书人大都专治一经,郑玄却独自力主博通。史称郑玄深受北海相孔融敬重,特意在其家乡高密县设立一个“郑公乡”,又扩建他的门闾以通车马,称之为“通德门”。

郑 羲:北魏重臣。

郑 畋:(825-883),字台文,荥阳(今属河南)人。晚唐宰相,以书生意气破黄巢起义军。今存诗十六首,多七言绝句。

郑 虔:唐朝学者、画家。诗词、书法、画俱佳,尤以山水画见长,玄宗皇帝为之题字"郑虔三绝"。

郑 注:唐朝尚书,本姓鱼,冒姓郑。

郑买嗣(860-909):唐末五代初大长和国一世国王。郑回七世孙。初为南诏清平官,南诏王隆舜时官至侍中,南诏末代王舜化贞时为相。公元902年(唐昭宗天复二年,南诏中兴五年),杀舜化贞及南诏家室,自立为王,国号大长和国。公元909年卒。

郑 樵:南宋史学家,著有《通志》、《氏族志》等80余部书作。

郑思肖(1241—1318):字忆翁,号所南,福建连江人。兼长诗画,他画兰不画土根的故事早已流传人口。相传在明末苏州承天寺古井里发现的郑思肖《心史》,顾炎武就为此写了《井中心史歌》。

郑光祖:元代曲作家。

郑成功(1624一1662):明末名将,著名的民族英雄。本名森,字明俨,号大木,福建南安人。弘光时监生,隆武帝赐姓朱、号“国姓爷”。清兵入闽,起兵反清。后与张煌言联师北伐,震动东南。康熙元年(1662年)率将士数万人,自厦门出发,于台湾禾寮港登陆,击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郑 和:明航海家。本姓马,明成祖赐姓郑。

郑 燮: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78988e69d8331333262356139号“板桥”,清代画家。

郑 信:泰国国王,又名郑昭。泰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吞武里王朝创始人,泰国称为披耶达信王或达信王。

郑周永:韩国现代集团的创始人,出生在朝鲜的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他经过不断的努力,使自己从一个移民劳工变成韩国最大商业集团的创始人。朝鲜战争结束之后的建设和六十年代的工业化发展给郑周永带来一个又一个获利丰厚的合同,他把自己的事业发展到汽车、轮船和机械制造,还有半导体与电子产品。商业上的巨大成功使郑周永雄心勃勃地参加1992年总统竞选,但未能当选。自从1998年金大中总统上台执政,郑周永赶了一群牛走过板门店,并给朝鲜送了一船粮食,领导韩国商界扩大与朝鲜的联系,对南北朝鲜改善紧张关系,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寻根溯祖周宣王封小弟姬友于郑,建立西周的最后一个诸侯国。姬友死后谥号为桓公。所以史称郑桓公。周幽王时,郑桓公任周朝司徒,掌管教化,他眼见周幽王宠幸褒姒、重用奸臣、王室矛盾激化、内忧外患交织,预感将要发生变乱,便向太史伯请教避祸的办法。郑桓公根据太史公的建议,把家属和重要财产安置在虢、郐之间一个叫"京"的地方,史称"虢郐寄孥"。次年,西周王室发生了"犬戎之乱",桓公为国捐躯,其子掘突袭位,是为郑武公。后来,郑武公乘护送周平王东迁之机,先后功灭虢、郐,建立新的郑国。郑国于公元前375年为韩国所灭,子孙播于陈、宋间,以原国名为姓氏,就是郑氏。二、迁徙分布郑氏最早的发源地是今河南省的新郑县。在战国时因为韩国所灭,便散迁到河南东部及山东、安徽等地间。秦时,19世孙郑袭迁司州河南洛阳。27世孙郑其举族迁回荥阳。秦汉以后,郑姓已迁入邻近地区,主要以今山东、安徽、陕西、山西等境为其分布的主要地区。其后29世孙郑宾居山东高密。31世孙郑众之子安世迁居咸阳。因汉武帝令"强宗大族,不得聚居",有24世孙南迁至浙江会稽山阴。郑姓大举南迁始于"永嘉之乱"之时。西晋永嘉二年,"中原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其中第四姓即为郑姓。唐初,河南郑氏又有随陈政、陈元光父子移居福建者。唐末,又有河南故始郑氏随王潮、王审之入闽。明清之际著名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先祖既是此次入闽的。郑氏移居台湾,始于郑成功;播迁至海外,始于清朝,现分布于泰国、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加拿大、美国等国家。三、郡望堂号1、堂号 "博经堂":东汉郑玄,博览群经,几千人从远方来拜他为师。西汉时期的读书人大都专治一经,郑玄却独自力主博通。 "安远堂":汉宣帝时,郑吉为侍郎,那时外侮屡屡来犯,郑吉打败了车师,使日逐投降。于是皇帝提他当司马。为了西方国境的安全,又派他为西域都护,封安远侯。2、郡望 荥阳郡:三国时置郡,治所在荥阳。 洛阳:我国古都之一。汉、魏故城在今洛阳市白马寺东汉水北岸;隋、唐故城在汉城西18里。 高密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高密。相当今山东高密一带。 雍州:东汉时置郡,治所在长安。 陇西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狄道。 南阳郡:战国秦置郡,治所在宛县。四、家乘谱牒江苏:郑氏宗谱一卷、云阳郑氏宗谱二十卷、扶风郑氏宗谱四卷、兰陵郑氏宗谱三十卷、东山郑氏世谱八卷首一卷、萧山郑氏宗谱十二卷 浙江:镇北龙山郑氏宗谱十四卷首二卷末二卷、慈溪鞍山重视重修宗谱二十四卷、慈溪灌东郑氏宗谱十卷、兰溪郑氏宗谱十九卷 安徽:峰阳郑氏家谱不分卷、祁门奇峰郑氏本宗谱四卷、郑氏宗谱十三卷、桐城郑氏宗谱、桐西郑氏宗谱、礼仪堂郑氏宗谱、郑氏宗谱一卷 福建:南湖郑氏宗谱、石井本郑氏宗族谱、石井本宗族谱、郑氏世代谱、桃源郑氏族谱二卷、桃源郑氏族谱、四城郑氏家谱、荥阳堂郑氏家谱、荥阳郑氏宗谱、岩镇郑氏迁出宗谱一卷、郑氏传家谱、续修白华郑氏宗谱、郑氏族谱、郑氏宗谱不分卷、郑氏宗谱一卷五、历史名人郑板桥:清朝书画家,善画兰竹,秀丽苍劲,亦工书法,所创"板桥体"独具风格,号称"三绝",是"扬州八怪"之一。 郑成功:明末名将,唐王赐姓朱名成功,授总统使、诏讨大将军,时人称"国姓爷"。 郑和:明航海家,本姓马,小字三宝,回族。明入宫为宦官,后从燕王起兵,有功,赐姓郑,曾奉命率舰队七下西洋,途经三十余国,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和伊斯兰圣地麦加。 郑国:战国时代的水利家,韩国人。出任关中史官,开凿灌溉渠,称为"郑国渠"。 郑光祖:元朝著名剧作家,他和关汉卿、马致远、白朴被誉为"元曲四大家",有代表作《倩女幽魂》。 郑虔:唐朝学者、画家。诗词、书法、画俱佳,尤以山水画见长,玄宗皇帝为之题字"郑虔三绝"。 郑旦:春秋晚期,吴、越时的巾帼人物。郑旦即西施,经过训练,送到吴国作内应,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得以"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灭吴。

一、郑姓流源

郑姓是当今中国第二十三大姓,在台湾是第十二大姓。

郑姓出自姬姓,发祥地为郑国,是黄帝的后裔。在中国的早期历史上,郑姓曾经创造过辉煌的业绩。五千多年前,轩辕皇帝以姬水为姓,建都有熊,后来春秋时期的郑武公、郑文公也在有熊建立国都。黄帝的第五世孙后稷是郑姓的血缘始祖。黄帝的第19代孙姬昌是商朝的西伯,姬昌的儿子姬发灭掉了商朝,建立了周朝,成为周武王。所以郑氏就是周朝王室的后裔。

公元前807年,周宣王姬静封他的异母兄弟姬友于郑(今陕西华县)为三等诸侯国的国君,国号"郑",郑国诞生。姬友因此被称为郑桓公。到周幽王的时候,郑桓公担任司徒的职务,掌管教化。因为见到周幽王昏庸无道,宠幸褒姒、重用奸臣、王室矛盾激化、内忧外患交织,预感将要发生变乱,郑桓公就向太史伯请教自保的办法,太史伯认为洛水以东,黄河以南的地方土地富饶,交通方便。桓公听了太史公的建议,把家属和重要财产安置在了那里。后来,郑桓公死于“犬戎之乱”,虢、郐之间一个叫"京"的地方,史称"虢郐寄孥"。次年,西周王室发生了"犬戎之乱",桓公为国捐躯,其子掘突袭位,是为郑武公。后来,郑武公乘护送周平王东迁之机,先后功灭虢、郐,建立新的郑国。郑国于公元前375年为韩国所灭,他的国人就用国名作为姓氏,子孙播于陈、宋间,以原国名为姓氏,就是郑氏。

二、郑姓始祖世系

郑姓始祖世系如下: 黄帝→玄嚣→峤极→高辛→后稷→不窟→鞠陶→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俞→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古公 父→公季→西伯昌(周文王)→武王发→成王诵→康王钊→昭王瑕→穆王满→共王医扈→懿王燮→夷王燮→厉王胡→共和行政→宣王静→封姬友(郑桓公)于郑。 公元前375年,郑国被韩国所灭。郑国灭亡后,散居于京(今河南荥阳京襄城) 制(今荥阳西) 祭(今河南郑州东)和陈(今河南淮阳) 宋(今河南商丘)之间,为纪念故国,相继改姓为郑,自此,郑姓诞生。

三、迁徙分布

郑氏最早的发源地是今河南省的荥阳市后到新郑市。在战国时因为韩国所灭,便散迁到河南东部及山东、安徽等地间。秦时,19世孙郑袭迁司州河南洛阳。27世孙郑其举族迁回荥阳。秦汉以后,郑姓已迁入邻近地区,主要以今山东、安徽、陕西、山西等境为其分布的主要地区。其后29世孙郑宾居山东高密。31世孙郑众之子安世迁居咸阳。因汉武帝令"强宗大族,不得聚居",有24世孙南迁至浙江会稽山阴。郑姓大举南迁始于"永嘉之乱"之时。西晋永嘉二年,"中原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其中第四姓即为郑姓。唐初,河南郑氏又有随陈政、陈元光父子移居福建者。唐末,又有河南故始郑氏随王潮、王审之入闽。明清之际著名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先祖既是此次入闽的。郑氏移居台湾,始于郑成功;播迁至海外,始于清朝,现分布于泰国、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加拿大、美国等国家。

三、郡望堂号

堂号

“博经堂”和“通德堂”:都与东汉著名经学家郑玄有关。郑玄博览群经,几千人从远方来拜他为师。西汉时期的读书人大都专治一经,郑玄却独自力主博通。史称郑玄深受北海相孔融敬重,特意在其家乡高密县设立一个“郑公乡”,又扩建他的门闾以通车马,称之为“通德门”。

“安远堂”:汉宣帝时,郑吉为侍郎,那时外侮屡屡来犯,郑吉打败了车师,使日逐投降。于是皇帝提他当司马。为了西方国境的安全,又派他为西域都护,封安远侯。

郡望

荥阳郡:三国时置郡,治所在荥阳县,下辖包括开封在内八县。荥阳郑氏最早的居住地是开封县,即今天河南开封县朱仙镇古城村一带。

洛 阳:我国古都之一。汉、魏故城在今洛阳市白马寺东汉水北岸;隋、唐故城在汉城西18里。

, 高密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高密。相当今山东高密一带。

雍 州:东汉时置郡,治所在长安。

陇西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狄道。

南阳郡:战国秦置郡,治所在宛县。

四、家乘谱牒

郑姓家谱见于记载的是《新唐书经籍志》里收录的《荥阳郑氏家谱》一卷。

河南:荥阳大里村郑氏家谱、荥阳郑氏宗谱、岩镇郑氏迁出宗谱一卷、郑氏传家谱、续修白华郑氏宗谱、郑氏族谱、郑氏宗谱不分卷、郑氏宗谱一卷

河北::丰南郑氏五门家谱二卷, 丰南郑氏家谱十六卷 , 郑氏家谱一卷

江苏:郑氏宗谱一卷、云阳郑氏宗谱二十卷、扶风郑氏宗谱四卷、兰陵郑氏宗谱三十卷、东山郑氏世谱八卷首一卷、萧山郑氏宗谱十二卷

浙江:镇北龙山郑氏宗谱十四卷首二卷末二卷、慈溪鞍山重视重修宗谱二十四卷、慈溪灌东郑氏宗谱十卷、兰溪郑氏宗谱十九卷

安徽:峰阳郑氏家谱不分卷、祁门奇峰郑氏本宗谱四卷、郑氏宗谱十三卷、桐城郑氏宗谱、桐西郑氏宗谱、礼仪堂郑氏宗谱、郑氏宗谱一卷

福建:南湖郑氏宗谱、石井本郑氏宗族谱、石井本宗族谱、郑氏世代谱、桃源郑氏族谱二卷、桃源郑氏族谱、四城郑氏家谱、荥阳堂郑氏家谱、荥阳郑氏宗谱、岩镇郑氏迁出宗谱一卷、郑氏传家谱、续修白华郑氏宗谱、郑氏族谱、郑氏宗谱不分卷、郑氏宗谱一卷

六、历史名人

郑桓公:得姓始祖。周宣王把幼弟友封在郑地即郑桓公。后来,郑桓公的子孙以国为姓,从此就开始有了“郑”姓。郑桓公就是郑姓的始祖。

郑武公:郑桓公子,东迁始祖。

郑庄公:郑武公子,春秋初年,王室衰弱,诸侯崛起,竞相争雄。郑庄公继位后,首先安定国内局面,然后利用巧妙的外交战略和高超的军事谋略,在春秋初年率先小霸天下。由此拉开了春秋霸主政治的序幕,促使中国进入了大国争霸时期。郑庄公墓位于河南省新密市。1987年3月4日,郑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郑 旦:春秋晚期吴、越时的巾帼人物,即西施。经过训练,到吴国作内应。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得以“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灭吴。

郑 国:战国末期韩国人,水利专家。 出任关中史官,开凿灌溉渠,称为"郑国渠"。

郑当时:西汉名臣。

郑 吉(?~公元前四十九年):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人。活跃于西域,是在前汉对外战争中活跃的典型武将。郑吉的势力冠于西域,以都护骑都尉的身份效力。此外,汉也封其为安远候,并建立乌垒城,行使对西域的镇抚。随着其在汉经营西域时所建立的功绩,他也成为西域都护这职位的第一人。《汉书》卷七十《郑吉传》、卷九十六《西域传·上》“安远堂”:汉宣帝封郑吉安远侯,得安远堂。

郑 玄:东汉经学家,创立郑学。“博经堂”和“通德堂”:都与东汉著名经学家郑玄有关。郑玄博览群经,几千人从远方来拜他为师。西汉时期的读书人大都专治一经,郑玄却独自力主博通。史称郑玄深受北海相孔融敬重,特意在其家乡高密县设立一个“郑公乡”,又扩建他的门闾以通车马,称之为“通德门”。

郑 羲:北魏重臣。

郑 畋:(825-883),字台文,荥阳(今属河南)人。晚唐宰相,以书生意气破黄巢起义军。今存诗十六首,多七言绝句。

郑 虔:唐朝学者、画家。诗词、书法、画俱佳,尤以山水画见长,玄宗皇帝为之题字"郑虔三绝"。

郑 注:唐朝尚书,本姓鱼,冒姓郑。

郑买嗣(860-909):唐末五代初大长和国一世国王。郑回七世孙。初为南诏清平官,南诏王隆舜时官至侍中,南诏末代王舜化贞时为相。公元902年(唐昭宗天复二年,南诏中兴五年),杀舜化贞及南诏家室,自立为王,国号大长和国。公元909年卒。

郑 樵:南宋史学家,著有《通志》、《氏族志》等80余部书作。

郑思肖(1241—1318):字忆翁,号所南,福建连江人。兼长诗画,他画兰不画土根的故事早已流传人口。相传在明末苏州承天寺古井里发现的郑思肖《心史》,顾炎武就为此写了《井中心史歌》。

郑光祖:元代曲作家。

郑成功(1624一1662):明末名将,著名的民族英雄。本名森,字明俨,号大木,福建南安人。弘光时监生,隆武帝赐姓朱、号“国姓爷”。清兵入闽,起兵反清。后与张煌言联师北伐,震动东南。康熙元年(1662年)率将士数万人,自厦门出发,于台湾禾寮港登陆,击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郑 和:明航海家。本姓马,明成祖赐姓郑。

郑 燮: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78988e69d8331333262356139号“板桥”,清代画家。

郑 信:泰国国王,又名郑昭。泰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吞武里王朝创始人,泰国称为披耶达信王或达信王。

郑周永:韩国现代集团的创始人,出生在朝鲜的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他经过不断的努力,使自己从一个移民劳工变成韩国最大商业集团的创始人。朝鲜战争结束之后的建设和六十年代的工业化发展给郑周永带来一个又一个获利丰厚的合同,他把自己的事业发展到汽车、轮船和机械制造,还有半导体与电子产品。商业上的巨大成功使郑周永雄心勃勃地参加1992年总统竞选,但未能当选。自从1998年金大中总统上台执政,郑周永赶了一群牛走过板门店,并给朝鲜送了一船粮食,领导韩国商界扩大与朝鲜的联系,对南北朝鲜改善紧张关系,作出了重要贡献。

郑氏每个地方的字辈都不一样,具体如下:

1、福建泉州惠安:兴隆知祖德显达念君恩复回同一派攀举陟龙门。

2、福建泉州安溪:煌观先祖基尊显受恩怡仰奉丹书赐芳声远代期。

3、重庆大足:永世长朝惜文兴大国昌天才开周泰宗明万代发。

4、湖北十堰:德建明兴顺道隆华日昌。

5、湖北广水:文章华国申名远忠厚传家世代长。

6、四川凉山:赢征思虎国山经朝万天永在成加显首本后循环。

扩展资料

郑氏名人:

1、郑爽

郑爽,1991年8月22日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毕业于北京**学院,中国内地影视女演员。2009年,郑爽因主演现代剧《一起来看流星雨》而进入演艺圈,她也凭借该系列剧获得第25届中国电视金鹰奖电视剧最佳女演员提名。

2、郑恺

郑恺(Ryan),1986年4月17日出生于上海市,华语影视男演员,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2007年,出演个人首部**《奔跑吧有情人》,从而正式进入演艺圈。

-郑姓

下郑氏出荥阳,荥阳郑氏遍天下。

——荥阳郑氏研究会会长宋国桢题

郑氏历史起源资料

一、郑姓流源

郑姓是当今中国第二十三大姓,在台湾是第十二大姓。

郑姓出自姬姓,发祥地为郑国,是黄帝的后裔。在中国的早期历史上,郑姓曾经创造过辉煌的业绩。五千多年前,轩辕皇帝以姬水为姓,建都有熊,后来春秋时期的郑武公、郑文公也在有熊建立国都。黄帝的第五世孙后稷是郑姓的血缘始祖。黄帝的第19代孙姬昌是商朝的西伯,姬昌的儿子姬发灭掉了商朝,建立了周朝,成为周武王。所以郑氏就是周朝王室的后裔。

公元前807年,周宣王姬静封他的异母兄弟姬友于郑(今陕西华县)为三等诸侯国的国君,国号"郑",郑国诞生。姬友因此被称为郑桓公。到周幽王的时候,郑桓公担任司徒的职务,掌管教化。因为见到周幽王昏庸无道,宠幸褒姒、重用奸臣、王室矛盾激化、内忧外患交织,预感将要发生变乱,郑桓公就向太史伯请教自保的办法,太史伯认为洛水以东,黄河以南的地方土地富饶,交通方便。桓公听了太史公的建议,把家属和重要财产安置在了那里。后来,郑桓公死于“犬戎之乱”,虢、郐之间一个叫"京"的地方,史称"虢郐寄孥"。次年,西周王室发生了"犬戎之乱",桓公为国捐躯,其子掘突袭位,是为郑武公。后来,郑武公乘护送周平王东迁之机,先后功灭虢、郐,建立新的郑国。郑国于公元前375年为韩国所灭,他的国人就用国名作为姓氏,子孙播于陈、宋间,以原国名为姓氏,就是郑氏。

二、郑姓始祖世系

郑姓始祖世系如下: 黄帝→玄嚣→峤极→高辛→后稷→不窟→鞠陶→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俞→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古公 父→公季→西伯昌(周文王)→武王发→成王诵→康王钊→昭王瑕→穆王满→共王医扈→懿王燮→夷王燮→厉王胡→共和行政→宣王静→封姬友(郑桓公)于郑。 公元前375年,郑国被韩国所灭。郑国灭亡后,散居于京(今河南荥阳京襄城) 制(今荥阳西) 祭(今河南郑州东)和陈(今河南淮阳) 宋(今河南商丘)之间,为纪念故国,相继改姓为郑,自此,郑姓诞生。

三、迁徙分布

郑氏最早的发源地是今河南省的荥阳市后到新郑市。在战国时因为韩国所灭,便散迁到河南东部及山东、安徽等地间。秦时,19世孙郑袭迁司州河南洛阳。27世孙郑其举族迁回荥阳。秦汉以后,郑姓已迁入邻近地区,主要以今山东、安徽、陕西、山西等境为其分布的主要地区。其后29世孙郑宾居山东高密。31世孙郑众之子安世迁居咸阳。因汉武帝令"强宗大族,不得聚居",有24世孙南迁至浙江会稽山阴。郑姓大举南迁始于"永嘉之乱"之时。西晋永嘉二年,"中原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其中第四姓即为郑姓。唐初,河南郑氏又有随陈政、陈元光父子移居福建者。唐末,又有河南故始郑氏随王潮、王审之入闽。明清之际著名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先祖既是此次入闽的。郑氏移居台湾,始于郑成功;播迁至海外,始于清朝,现分布于泰国、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加拿大、美国等国家。

四、郡望堂号

1、堂号

"博经堂":东汉郑玄,博览群经,几千人从远方来拜他为师。西汉时期的读书人大都专治一经,郑玄却独自力主博通。

"安远堂":汉宣帝时,郑吉为侍郎,那时外侮屡屡来犯,郑吉打败了车师,使日逐投降。于是皇帝提他当司马。为了西方国境的安全,又派他为西域都护,封安远侯。

2、郡望

荥阳郡:三国时置郡,治所在荥阳。

洛阳:我国古都之一。汉、魏故城在今洛阳市白马寺东汉水北岸;隋、唐故城在汉城西18里。

高密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高密。相当今山东高密一带。

雍州:东汉时置郡,治所在长安。

陇西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狄道。

南阳郡:战国秦置郡,治所在宛县。

五、家乘谱牒

江苏:郑氏宗谱一卷、云阳郑氏宗谱二十卷、扶风郑氏宗谱四卷、兰陵郑氏宗谱三十卷、东山郑氏世谱八卷首一卷、萧山郑氏宗谱十二卷

浙江:镇北龙山郑氏宗谱十四卷首二卷末二卷、慈溪鞍山重视重修宗谱二十四卷、慈溪灌东郑氏宗谱十卷、兰溪郑氏宗谱十九卷

安徽:峰阳郑氏家谱不分卷、祁门奇峰郑氏本宗谱四卷、郑氏宗谱十三卷、桐城郑氏宗谱、桐西郑氏宗谱、礼仪堂郑氏宗谱、郑氏宗谱一卷

福建:南湖郑氏宗谱、石井本郑氏宗族谱、石井本宗族谱、郑氏世代谱、桃源郑氏族谱二卷、桃源郑氏族谱、四城郑氏家谱、荥阳堂郑氏家谱、荥阳郑氏宗谱、岩镇郑氏迁出宗谱一卷、郑氏传家谱、续修白华郑氏宗谱、郑氏族谱、郑氏宗谱不分卷、郑氏宗谱一卷

六、历史名人

郑板桥:清朝书画家,善画兰竹,秀丽苍劲,亦工书法,所创"板桥体"独具风格,号称"三绝",是"扬州八怪"之一。

郑成功:明末名将,唐王赐姓朱名成功,授总统使、诏讨大将军,时人称"国姓爷"。

郑和:明航海家,本姓马,小字三宝,回族。明入宫为宦官,后从燕王起兵,有功,赐姓郑,曾奉命率舰队七下西洋,途经三十余国,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和伊斯兰圣地麦加。

郑国:战国时代的水利家,韩国人。出任关中史官,开凿灌溉渠,称为"郑国渠"。

郑光祖:元朝著名剧作家,他和关汉卿、马致远、白朴被誉为"元曲四大家",有代表作《倩女幽魂》。

郑虔:唐朝学者、画家。诗词、书法、画俱佳,尤以山水画见长,玄宗皇帝为之题字"郑虔三绝"。

郑旦:春秋晚期,吴、越时的巾帼人物。郑旦即西施,经过训练,送到吴国作内应,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得以“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灭吴。

历史上的郑氏望族

魏 晋 南北朝时期是郑姓历史上的显赫年代。东晋汉学家郑众的玄孙郑泰 郑浑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郑泰,字公业。郑泰所处的年代正值天下大乱,当时董卓篡权,各地起义军蜂起讨伐董卓。董卓想要出兵镇压,郑泰以"为政在德而不在众"等10条理由劝阻,得到了董卓的信任,被董任命为议郎。后因郑泰反对董卓之事败露,弃官返乡,被袁术封为扬州刺史,去任途中病逝。

郑泰的次子郑袤被曹操选为尚书郎,出任黎阳(今河南浚县)县令。因政绩显着升任济阴(今山东定陶)太守。又被调补为大将军,拜为散骑常侍。后来成为安远侯,食邑千户。公元265年,晋武帝司马炎称帝后,郑袤进位密陵侯。郑袤生了6个儿子,长子郑默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后被晋武帝任命为东郡(今河南滑县)太守。

郑浑,字文公,是郑泰的弟弟,郑浑起先是在曹操手下当官。后来得到曹操的信任,被调到曹操身边当幕僚。曹操的儿子曹丕即位后,拜郑浑为侍御史,加封驸马都尉。郑浑非常重视农业生产,任职期间,亲自率领百姓开坡修田 植树造林,受到百姓的爱戴并得到皇帝的表彰。他去世后,他的儿子郑崇当了郎中,官致荆州刺史。郑崇的孙子叫郑随,当过扶凤太守。郑随之子叫郑 ,郑 生了六个儿子:郑翳 郑豁 郑渊 郑静 郑悦 郑楚。郑豁之子叫郑温,郑温生了四个儿子:郑涛 郑晔 郑简 郑恬。郑涛随魏武帝到了甘肃,并定居在那里,成为"西祖";郑晔定居在古荥阳(今古荥镇),成为"北祖";当过北魏的建武将军,封南洋公,郑简定居京县(今京襄城),成为"南祖";郑恬定居大索(今荥阳城),成为"中祖"。后来北祖的子孙官位显赫,人丁兴旺。

大唐盛世 到了唐朝,郑姓在中国北方的荥阳已经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有多人在朝中官至宰相,家族地位和声望十分显赫。北祖 南祖 中祖3支郑姓发展壮大,特别是郑姓在朝中的强大势力更是其他豪门望族所无法比拟的。郑姓家族出现了22名进士 6名状元 8位驸马 9个宰相。人称"郑半朝"。这一时期郑姓的主要代表是北祖郑晔的四世孙郑幼儒一支。郑幼儒生了两个儿子,长子郑敬道,当过开州(今四川开县)刺史;次子郑敬德,当过青州刺史,封爵阳伯。到了郑幼儒的五世孙郑曾,开始兴盛起来。

郑曾,字景秀,当过右慈州刺史,怀州刺史,加朝散大夫,去世后被赠光禄少卿。长子郑长裕有6个儿子,26个孙子,曾孙以下难计其数。郑长裕的5个世孙中,出了7位宰相,10多位御史 大夫等朝官,10多位刺史 节度史。7位宰相是:郑询瑜 郑余庆 郑覃 郑朗 郑涯 郑从谠 郑延昌。此外,唐朝郑姓还有2位宰相:郑畋 郑綮等。

荥阳郑姓出仕的除了这9位宰相外,还有尚书 侍郎 郎中 常侍 大夫 御史等朝中官员60多人;刺史 节度史 廉访史等地方官员50多人;将军 司马 别驾 府率 参军 长史 县令等其他官员300多人。还有"六状元":郑益 郑全济 郑解 郑言 郑弘业 郑中贻;八驸马:郑敬言 郑孝义 郑万钧 郑潜曜 郑巽 郑沛 郑河 郑颢。

一、郑姓流源

郑姓是当今中国第二十三大姓,在台湾是第十二大姓。

郑姓出自姬姓,发祥地为郑国,是黄帝的后裔。在中国的早期历史上,郑姓曾经创造过辉煌的业绩。五千多年前,轩辕皇帝以姬水为姓,建都有熊,后来春秋时期的郑武公、郑文公也在有熊建立国都。黄帝的第五世孙后稷是郑姓的血缘始祖。黄帝的第19代孙姬昌是商朝的西伯,姬昌的儿子姬发灭掉了商朝,建立了周朝,成为周武王。所以郑氏就是周朝王室的后裔。

公元前807年,周宣王姬静封他的异母兄弟姬友于郑(今陕西华县)为三等诸侯国的国君,国号"郑",郑国诞生。姬友因此被称为郑桓公。到周幽王的时候,郑桓公担任司徒的职务,掌管教化。因为见到周幽王昏庸无道,宠幸褒姒、重用奸臣、王室矛盾激化、内忧外患交织,预感将要发生变乱,郑桓公就向太史伯请教自保的办法,太史伯认为洛水以东,黄河以南的地方土地富饶,交通方便。桓公听了太史公的建议,把家属和重要财产安置在了那里。后来,郑桓公死于“犬戎之乱”,虢、郐之间一个叫"京"的地方,史称"虢郐寄孥"。次年,西周王室发生了"犬戎之乱",桓公为国捐躯,其子掘突袭位,是为郑武公。后来,郑武公乘护送周平王东迁之机,先后功灭虢、郐,建立新的郑国。郑国于公元前375年为韩国所灭,他的国人就用国名作为姓氏,子孙播于陈、宋间,以原国名为姓氏,就是郑氏。

二、郑姓始祖世系

郑姓始祖世系如下: 黄帝→玄嚣→峤极→高辛→后稷→不窟→鞠陶→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俞→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古公 父→公季→西伯昌(周文王)→武王发→成王诵→康王钊→昭王瑕→穆王满→共王医扈→懿王燮→夷王燮→厉王胡→共和行政→宣王静→封姬友(郑桓公)于郑。 公元前375年,郑国被韩国所灭。郑国灭亡后,散居于京(今河南荥阳京襄城) 制(今荥阳西) 祭(今河南郑州东)和陈(今河南淮阳) 宋(今河南商丘)之间,为纪念故国,相继改姓为郑,自此,郑姓诞生。

三、迁徙分布

郑氏最早的发源地是今河南省的荥阳市后到新郑市。在战国时因为韩国所灭,便散迁到河南东部及山东、安徽等地间。秦时,19世孙郑袭迁司州河南洛阳。27世孙郑其举族迁回荥阳。秦汉以后,郑姓已迁入邻近地区,主要以今山东、安徽、陕西、山西等境为其分布的主要地区。其后29世孙郑宾居山东高密。31世孙郑众之子安世迁居咸阳。因汉武帝令"强宗大族,不得聚居",有24世孙南迁至浙江会稽山阴。郑姓大举南迁始于"永嘉之乱"之时。西晋永嘉二年,"中原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其中第四姓即为郑姓。唐初,河南郑氏又有随陈政、陈元光父子移居福建者。唐末,又有河南故始郑氏随王潮、王审之入闽。明清之际著名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先祖既是此次入闽的。郑氏移居台湾,始于郑成功;播迁至海外,始于清朝,现分布于泰国、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加拿大、美国等国家。

三、郡望堂号

堂号

“博经堂”和“通德堂”:都与东汉著名经学家郑玄有关。郑玄博览群经,几千人从远方来拜他为师。西汉时期的读书人大都专治一经,郑玄却独自力主博通。史称郑玄深受北海相孔融敬重,特意在其家乡高密县设立一个“郑公乡”,又扩建他的门闾以通车马,称之为“通德门”。

“安远堂”:汉宣帝时,郑吉为侍郎,那时外侮屡屡来犯,郑吉打败了车师,使日逐投降。于是皇帝提他当司马。为了西方国境的安全,又派他为西域都护,封安远侯。

郡望

荥阳郡:三国时置郡,治所在荥阳县,下辖包括开封在内八县。荥阳郑氏最早的居住地是开封县,即今天河南开封县朱仙镇古城村一带。

洛 阳:我国古都之一。汉、魏故城在今洛阳市白马寺东汉水北岸;隋、唐故城在汉城西18里。

, 高密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高密。相当今山东高密一带。

雍 州:东汉时置郡,治所在长安。

陇西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狄道。

南阳郡:战国秦置郡,治所在宛县。

四、家乘谱牒

郑姓家谱见于记载的是《新唐书经籍志》里收录的《荥阳郑氏家谱》一卷。

河南:荥阳大里村郑氏家谱、荥阳郑氏宗谱、岩镇郑氏迁出宗谱一卷、郑氏传家谱、续修白华郑氏宗谱、郑氏族谱、郑氏宗谱不分卷、郑氏宗谱一卷

河北::丰南郑氏五门家谱二卷, 丰南郑氏家谱十六卷 , 郑氏家谱一卷

江苏:郑氏宗谱一卷、云阳郑氏宗谱二十卷、扶风郑氏宗谱四卷、兰陵郑氏宗谱三十卷、东山郑氏世谱八卷首一卷、萧山郑氏宗谱十二卷

浙江:镇北龙山郑氏宗谱十四卷首二卷末二卷、慈溪鞍山重视重修宗谱二十四卷、慈溪灌东郑氏宗谱十卷、兰溪郑氏宗谱十九卷

安徽:峰阳郑氏家谱不分卷、祁门奇峰郑氏本宗谱四卷、郑氏宗谱十三卷、桐城郑氏宗谱、桐西郑氏宗谱、礼仪堂郑氏宗谱、郑氏宗谱一卷

福建:南湖郑氏宗谱、石井本郑氏宗族谱、石井本宗族谱、郑氏世代谱、桃源郑氏族谱二卷、桃源郑氏族谱、四城郑氏家谱、荥阳堂郑氏家谱、荥阳郑氏宗谱、岩镇郑氏迁出宗谱一卷、郑氏传家谱、续修白华郑氏宗谱、郑氏族谱、郑氏宗谱不分卷、郑氏宗谱一卷

六、历史名人

郑桓公:得姓始祖。周宣王把幼弟友封在郑地即郑桓公。后来,郑桓公的子孙以国为姓,从此就开始有了“郑”姓。郑桓公就是郑姓的始祖。

郑武公:郑桓公子,东迁始祖。

郑庄公:郑武公子,春秋初年,王室衰弱,诸侯崛起,竞相争雄。郑庄公继位后,首先安定国内局面,然后利用巧妙的外交战略和高超的军事谋略,在春秋初年率先小霸天下。由此拉开了春秋霸主政治的序幕,促使中国进入了大国争霸时期。郑庄公墓位于河南省新密市。1987年3月4日,郑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郑 旦:春秋晚期吴、越时的巾帼人物,即西施。经过训练,到吴国作内应。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得以“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灭吴。

郑 国:战国末期韩国人,水利专家。 出任关中史官,开凿灌溉渠,称为"郑国渠"。

郑当时:西汉名臣。

郑 吉(?~公元前四十九年):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人。活跃于西域,是在前汉对外战争中活跃的典型武将。郑吉的势力冠于西域,以都护骑都尉的身份效力。此外,汉也封其为安远候,并建立乌垒城,行使对西域的镇抚。随着其在汉经营西域时所建立的功绩,他也成为西域都护这职位的第一人。《汉书》卷七十《郑吉传》、卷九十六《西域传·上》“安远堂”:汉宣帝封郑吉安远侯,得安远堂。

郑 玄:东汉经学家,创立郑学。“博经堂”和“通德堂”:都与东汉著名经学家郑玄有关。郑玄博览群经,几千人从远方来拜他为师。西汉时期的读书人大都专治一经,郑玄却独自力主博通。史称郑玄深受北海相孔融敬重,特意在其家乡高密县设立一个“郑公乡”,又扩建他的门闾以通车马,称之为“通德门”。

郑 羲:北魏重臣。

郑 畋:(825-883),字台文,荥阳(今属河南)人。晚唐宰相,以书生意气破黄巢起义军。今存诗十六首,多七言绝句。

郑 虔:唐朝学者、画家。诗词、书法、画俱佳,尤以山水画见长,玄宗皇帝为之题字"郑虔三绝"。

郑 注:唐朝尚书,本姓鱼,冒姓郑。

郑买嗣(860-909):唐末五代初大长和国一世国王。郑回七世孙。初为南诏清平官,南诏王隆舜时官至侍中,南诏末代王舜化贞时为相。公元902年(唐昭宗天复二年,南诏中兴五年),杀舜化贞及南诏家室,自立为王,国号大长和国。公元909年卒。

郑 樵:南宋史学家,著有《通志》、《氏族志》等80余部书作。

郑思肖(1241—1318):字忆翁,号所南,福建连江人。兼长诗画,他画兰不画土根的故事早已流传人口。相传在明末苏州承天寺古井里发现的郑思肖《心史》,顾炎武就为此写了《井中心史歌》。

郑光祖:元代曲作家。

郑成功(1624一1662):明末名将,著名的民族英雄。本名森,字明俨,号大木,福建南安人。弘光时监生,隆武帝赐姓朱、号“国姓爷”。清兵入闽,起兵反清。后与张煌言联师北伐,震动东南。康熙元年(1662年)率将士数万人,自厦门出发,于台湾禾寮港登陆,击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郑 和:明航海家。本姓马,明成祖赐姓郑。

郑 燮: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78988e69d8331333262356139号“板桥”,清代画家。

郑 信:泰国国王,又名郑昭。泰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吞武里王朝创始人,泰国称为披耶达信王或达信王。

郑周永:韩国现代集团的创始人,出生在朝鲜的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他经过不断的努力,使自己从一个移民劳工变成韩国最大商业集团的创始人。朝鲜战争结束之后的建设和六十年代的工业化发展给郑周永带来一个又一个获利丰厚的合同,他把自己的事业发展到汽车、轮船和机械制造,还有半导体与电子产品。商业上的巨大成功使郑周永雄心勃勃地参加1992年总统竞选,但未能当选。自从1998年金大中总统上台执政,郑周永赶了一群牛走过板门店,并给朝鲜送了一船粮食,领导韩国商界扩大与朝鲜的联系,对南北朝鲜改善紧张关系,作出了重要贡献。

郑姓的来历?

一、郑姓流源郑姓是当今中国第二十三大姓,在台湾是第十二大姓。郑姓出自姬姓,发祥地为郑国,是黄帝的后裔。在中国的早期历史上,郑姓曾经...
点击下载
上一篇:秦姓起源及家谱下一篇:刘氏家谱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