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氏起源?现今分布何处?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30浏览:1收藏

樊氏起源?现今分布何处?,第1张

樊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零二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七。�

寻根溯源

樊姓来源有三:

1、出自姬姓,乃周文王之后 。据《元和姓纂》和《通志·氏族略》等所载,周文王子虞仲有支孙名仲山甫,宣王封仲山甫于樊(今河南济源),后世子孙以邑为氏。

2、出自子姓,乃成汤王之后 。据《左传》和《通志·氏族略》所载,汤王的后裔子孙,有陶、施、樊、繁等七大族,称为殷民七族,中有樊姓。周时,殷民七族归齐管辖。

得姓始祖

仲山甫。又名樊穆仲,乃周文王之裔孙。周宣王时任卿士,他同召伯虎、申伯、南仲、尹吉甫等大臣一起,辅佐周宣王南征北战,使周人统治的疆域扩大,史称“宣王中兴”。由于仲山甫功勋卓著,周宣王封他为樊侯,他的子孙便以封邑为氏,称樊姓。他们尊仲山甫为樊姓的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樊姓发祥于今河南济源,春秋战国时,樊姓以此为主源,北入山东、山西,南迁湖北、江苏,西徙陕西,如春秋时楚国有共王夫人樊姬,鲁国有孔子弟子樊须,战国有避罪于燕的秦将樊於期,汉初名将沛人樊哙等。

自战国至西汉,樊姓在河南繁衍兴旺,如尉氏、新野、新蔡、陈留等地皆有樊姓人。其中有一支迁至今唐河湖阳,迅速繁衍成为南阳郡大姓。湖阳樊姓至樊重,在西汉末、新莽初,成为全国有数的大庄园主,嫁女于春舂陵宗室刘钦,生刘秀。

樊宏,汉光武帝刘秀之舅父,被拜为光禄大夫,位至特进,封寿张侯。宏弟樊丹,封谢阳侯,兄子樊寻,封玄乡侯,族兄樊忠,封更父侯,父樊重,追封为寿张敬侯,一门五侯。后樊宏子封燕侯,孙樊凡官至大鸿庐。此支樊姓显贵于当朝,又族大人众,子孙昌盛,于是形成了樊姓历史上的第一大郡望——南阳郡。

此期北迁入山西的一支樊姓经繁衍昌盛,形成了樊姓历史上的另一大郡望——上党郡。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东汉以外戚声势显赫的湖阳樊姓余威不减,南朝梁的樊方兴,历散骑常侍,东益州刺史,封富川县侯,其孙樊毅和樊猛亦任高职,皆封公侯。此支樊姓传续六百年,隋统一后,才湮而不闻。

此际上党郡的一支樊姓入迁北猗氏(今山西临猗),以北周樊进、北齐樊逊为代表,使北猗氏之樊姓昌盛起来。唐代时,樊姓依旧在北方昌盛,值得一提的是,唐京兆(今陕西西安)人樊淑流落大食(今阿拉伯),将中国书画艺术传入西方。两宋时,江南始有樊姓见诸史册。明初,樊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北、天津、北京、河南、山东、江西等地。

明代,南方樊姓有大发展。清代时,樊姓已广布大江南北,并有渡海赴台,进而播迁海外者。如今,樊姓在全国分布甚广,尤以陕西、河南、江西三省多此姓,上述三省樊姓约占全国汉族樊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

1、为祝融之后,以国为氏。相传陆终为古祝融之后,生有六子 ,三曰彭祖帝尧封彭祖于彭(今江苏徐州市),为大彭氏国。大彭氏 国于商朝被灭后,子孙以国为氏,就是彭氏。彭祖原姓篯名铿。据说 他年轻时做了一碗野鸡肉羹献给上帝,上帝吃得高兴,就赐他长寿。 他经历夏商两代,活了八百多岁,所以人们称他彭祖。商朝时,商王 派人向他讨教长寿的秘诀,他却回答说:"我幼年时父母双亡,从小 就身体不好。长大后,又碰上犬戎入侵,流落西域一百多年。我从年 轻时到现在,已经死了四十九个妻子,失去了五十四个儿子,经历的 人生忧患实在太多,精神上大受影响。象我这样的人,本来就先天不 足,后天又保养不好,所以现在身体弄得如此干瘦枯槁,恐怕快要不 久于人世了,哪里还谈得上什么延年益寿的方法呢?"说完就长叹一 声,飘然而去。 2、祝融之后有八姓己、董、彭、秃、妘、斟、曹、芊。周灭之。 彭为八姓之一。大彭国一直延续至商代,被灭以后,其庶子不以原国 名“彭”命姓,彭姓就是彭祖的后代。 又据《晋书》载:“安定胡水有彭氏。”《姓氏考略》载:“西 羌、南蛮皆有彭氏。”均出自少数民族。 二、郡望堂号 1、堂号 "可祖堂"、"长寿堂":都是说的彭铿(即彭祖)的故事。彭 铿封于彭,他的道值得后人学习(古典文学"其道可祖"),人称"彭 祖"。彭祖活了800岁,商朝末年他就当了守藏史,到了周朝又当柱下 史,所以又叫"长寿堂"。 彭姓又以"陇西"为其堂号。 2、郡望 陇西郡:战国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79年)始置郡,治 所在狄道(今甘肃临洮南)。三国时移治襄武(今甘肃陇西南)。 淮阳郡:汉高帝时置淮阳国,为同姓九国之一,都于陈(今 河南淮阳),惠帝后时为郡,时为国。隋大业及唐天宝、至德时又曾 改陈州为淮阳郡。 宜春县:汉置宜阳县,隋复改宜春县。  彭寿  始祖PC250062 彭寿,字应贵,元大总戎,生没失详,葬堆子山祠堂屋后子午兼壬丙向有石墓碑表。先世椿年公於元代官授武职,由江右来衡州□县居第四都之铜口湾至明洪武二年已酉四月,公徙长沙落业,本邑坪山今敬房所居西冲湾其旧址也。故子孙之为宗堂云。元配:许氏,元封夫人,生没失详,葬堆子山上手潭冲坝口原庄屋后龟形山子午兼癸丁向有碑表。子三:爱爱子;燧子;楚子。龟形山墓前原庄屋及菜园自属,宗祠公管若 2摘自《彭氏5修族谱》32卷,民国乙丑,信述堂 缺卷4,21,25,26,29,存27册,296×178(本网站可提供光盘或复印)  彭鄑  始祖三子支祖:彭鄑,宋赠武烈将军。讳鄑字宗献行文三,由青山徙居西山散桥32.湖南长沙《彭氏二修绘支谱》3卷首上中下 末上下 光绪16年,陇西堂,木活字本,7册(本网站可提供光盘或复印)  彭尊三、彭福庆  原籍始祖:彭尊三,籍隶江西吉安府吉水县之欲谷村,元元贞八年壬寅三月初二辰时生,明洪武二年已酉十月初九寅时没,区谷村山向失考。元配:聂氏,元元贞十一年乙巳六月初八子时生,明洪武四年辛亥十一月十六酉时没,葬与夫合冢。子三:长福庆;次流庆;三华庆。一派祖:彭福庆,字仰高,元至正元年辛巳八月二十五午时生,明第乐四年丙戌二月初三午时没。葬何西堤外大坟山枫树下戌山辰向。元配:巢氏,豫章吉安府吉水县东玉之女,元至正四年甲申九月初七子时生,明永乐五年13.湖南沅江《彭氏族谱》12卷首,彭家猷主修,光绪33年,陇西堂,木活字本,10册(本网站可提供光盘或复印)丁亥初六卯时没,葬屋基东节后永兴山周围窑石为界向对土地山碑记。始祖PB210280/  彭显  基益始祖:彭显,字宣义,贡生,元至顺元年庚午正月十五卯时生,卒失考,葬白鹿铺大路南岸壬山丙向祥茔图有碑。子二:楚玉;楚石。元配:朱氏,生卒失始祖PB200610/26.湖南益阳《益阳三吾彭氏七修》12卷首末,民国32年, 木活字本 14册(本网站可提供光盘或复印)考,葬樊家山下手子山午向详茔图有碑。  源自高阳;望出宜春。 武原二仲1;新昌三奇2。 注释:1清代诗画粗彭孙贻,字仲谋,号羿仁,海盐人。天性孝友,善诗工墨兰。与同邑吴仲木同为名流推重,时称武原二仲。 2宋代学者彭渊材,宜丰人。曾出入京兆贵人之门十余年,及归上有李廷珪墨一丸,文与

彭氏家谱  一、来源有二

  1、为祝融之后,以国为氏。相传陆终为古祝融之后,生有六子

  ,三曰彭祖帝尧封彭祖于彭(今江苏徐州市),为大彭氏国。大彭氏

  国于商朝被灭后,子孙以国为氏,就是彭氏。彭祖原姓篯名铿。据说

  他年轻时做了一碗野鸡肉羹献给上帝,上帝吃得高兴,就赐他长寿。

  他经历夏商两代,活了八百多岁,所以人们称他彭祖。商朝时,商王

  派人向他讨教长寿的秘诀,他却回答说:"我幼年时父母双亡,从小

  就身体不好。长大后,又碰上犬戎入侵,流落西域一百多年。我从年

  轻时到现在,已经死了四十九个妻子,失去了五十四个儿子,经历的

  人生忧患实在太多,精神上大受影响。象我这样的人,本来就先天不

  足,后天又保养不好,所以现在身体弄得如此干瘦枯槁,恐怕快要不

  久于人世了,哪里还谈得上什么延年益寿的方法呢?"说完就长叹一

  声,飘然而去。

  2、祝融之后有八姓己、董、彭、秃、妘、斟、曹、芊。周灭之。

  彭为八姓之一。大彭国一直延续至商代,被灭以后,其庶子不以原国

  名“彭”命姓,彭姓就是彭祖的后代。

  又据《晋书》载:“安定胡水有彭氏。”《姓氏考略》载:“西

  羌、南蛮皆有彭氏。”均出自少数民族。

  二、郡望堂号

  1、堂号

  "可祖堂"、"长寿堂":都是说的彭铿(即彭祖)的故事。彭

  铿封于彭,他的道值得后人学习(古典文学"其道可祖"),人称"彭

  祖"。彭祖活了800岁,商朝末年他就当了守藏史,到了周朝又当柱下

  史,所以又叫"长寿堂"。

  彭姓又以"陇西"为其堂号。

  2、郡望

  陇西郡:战国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79年)始置郡,治

  所在狄道(今甘肃临洮南)。三国时移治襄武(今甘肃陇西南)。

  淮阳郡:汉高帝时置淮阳国,为同姓九国之一,都于陈(今

  河南淮阳),惠帝后时为郡,时为国。隋大业及唐天宝、至德时又曾

  改陈州为淮阳郡。

  宜春县:汉置宜阳县,隋复改宜春县。

  彭寿

  始祖PC250062 彭寿,字应贵,元大总戎,生没失详,葬堆子山祠堂屋后子午兼壬丙向有石墓碑表。先世椿年公於元代官授武职,由江右来衡州□县居第四都之铜口湾至明洪武二年已酉四月,公徙长沙落业,本邑坪山今敬房所居西冲湾其旧址也。故子孙之为宗堂云。元配:许氏,元封夫人,生没失详,葬堆子山上手潭冲坝口原庄屋后龟形山子午兼癸丁向有碑表。子三:爱爱子;燧子;楚子。龟形山墓前原庄屋及菜园自属,宗祠公管若 2摘自《彭氏5修族谱》32卷,民国乙丑,信述堂 缺卷4,21,25,26,29,存27册,296×178(本网站可提供光盘或复印)

  彭鄑

  始祖三子支祖:彭鄑,宋赠武烈将军。讳鄑字宗献行文三,由青山徙居西山散桥32.湖南长沙《彭氏二修绘支谱》3卷首上中下 末上下 光绪16年,陇西堂,木活字本,7册(本网站可提供光盘或复印)

  彭尊三、彭福庆

  原籍始祖:彭尊三,籍隶江西吉安府吉水县之欲谷村,元元贞八年壬寅三月初二辰时生,明洪武二年已酉十月初九寅时没,区谷村山向失考。元配:聂氏,元元贞十一年乙巳六月初八子时生,明洪武四年辛亥十一月十六酉时没,葬与夫合冢。子三:长福庆;次流庆;三华庆。一派祖:彭福庆,字仰高,元至正元年辛巳八月二十五午时生,明第乐四年丙戌二月初三午时没。葬何西堤外大坟山枫树下戌山辰向。元配:巢氏,豫章吉安府吉水县东玉之女,元至正四年甲申九月初七子时生,明永乐五年13.湖南沅江《彭氏族谱》12卷首,彭家猷主修,光绪33年,陇西堂,木活字本,10册(本网站可提供光盘或复印)丁亥初六卯时没,葬屋基东节后永兴山周围窑石为界向对土地山碑记。始祖PB210280/

  彭显

  基益始祖:彭显,字宣义,贡生,元至顺元年庚午正月十五卯时生,卒失考,葬白鹿铺大路南岸壬山丙向祥茔图有碑。子二:楚玉;楚石。元配:朱氏,生卒失始祖PB200610/26.湖南益阳《益阳三吾彭氏七修》12卷首末,民国32年, 木活字本 14册(本网站可提供光盘或复印)考,葬樊家山下手子山午向详茔图有碑。

  源自高阳;望出宜春。

  武原二仲1;新昌三奇2。

  注释:1清代诗画粗彭孙贻,字仲谋,号羿仁,海盐人。天性孝友,善诗工墨兰。与同邑吴仲木同为名流推重,时称武原二仲。

  2宋代学者彭渊材,宜丰人。曾出入京兆贵人之门十余年,及归上有李廷珪墨一丸,文与可竹一枝,欧阳公五代史稿一巨编而已。善晓大乐,尝献乐书,珍重协律郎。为“新昌三奇”之一。

  吴中三老3;鸿博第一4。

  注释:3明代贡生彭行先,字务敏,长洲人。崇祯时授知县不就,隐居教授,年九十二卒。与金俊明、郑敷教称“吴中三老”。

  4明代进士彭孙遹,字骏孙,海盐人。工诗,有文才,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康熙中举鸿博第一,授编修,历官吏部右侍郎。

  七百岁八百年流沙记身世;

  四十妻五十子独卧妙权衡5。

  注释:5古代长寿彭祖(铿)传说事典。

  政治精明,卓尔循良龟鉴6;

  1应道玉福安,尚正启祖荣,安贞维元传。(传)家敦孝友,开国显忠良。大业光昭代,鸿勋殿楚邦。(邦)泰民康宁,恩宗永世昌。华富贵美德,天顺耀宪章。

  2《彭氏5修族谱》32卷,民国乙丑,信述堂 缺卷4,21,25,26,29,存27册,296×178(本网站可提供光盘或复印)派语PC250060

  寿考肇祥,厥志丕彰,人才蔚起,望重南湘,国之上瑞,家运维光,元本忠孝,世绪孔长,承先启后,振纪立纲,修齐平治,树德扬芳,式诒有壳,继述永臧,积善笃庆,福禄尔康。

  332.湖南长沙《彭氏二修绘支谱》3卷首上中下 末上下 光绪16年,陇西堂,木活字本,7册b缺卷首上(本网站可提供光盘或复印)

  派语:PB210172

  1-15派:子罡伯再仁守思文公汝希应兴(仔)学承国(子大添)(朝乾兴)(荣闻)开重德志(善如克)(天赤承正)(为绍之元)(仔真)(庆傅家有)

  16-20派:彭家坳房:章时庆太允

  后牛坝房:用时玉兴。

  西山彭家桥房:友能时光。

  张家阜角树房:偲万允大,

  丰仓房:偲万玉廷。

  山田段房:伏正仕俊茂。

  球琳神房:清伏在万耔。

  管笔黎家:为绍之元

  西山段山口段春华市:仔真庆傅家有。

  21-25派:彭家坳房:章时庆太允。

  后牛霸房:用时玉兴世。

  西山彭家桥:友能时光。

  张家湾角树各房:偲万允大。

  丰仓房:偲万玉廷。

  山田段房:伏正仕俊茂。

  球琳神房:清伏在万耔。

  管笔黎家冲房:志廷胜时(若辉)。

  西山 山口段房:之耔志。

  春华市房:道耔志。

  26-30派:彭家坳房:尚友祖开家。

  后牛坝房:贵清。

  西山彭家桥房:世再大启仕。

  张家湾角树各房:景开光绍勤。

  阜角树荣祖房闻亮支:映正明启学。

  

一、姓氏源流

樊(Fán)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姬姓,形成于西周,是周文王的后代,其始祖为樊仲山甫,史称姬姓樊氏。据《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所载,周文王的儿子虞仲有孙名仲山甫,他同召伯虎、申伯、南仲、尹吉甫等大臣一起,辅佐周宣王南征北战,使周人统治的疆域扩大,号称“宣王中兴”。由于仲山甫功勋卓著,宣王封他为樊(今河南济源县东)侯,他的子孙即以樊为姓,樊氏。

2、出自子姓,起源于商代,是成汤王的后代,史称子姓樊氏。据《左传》所载,商汤的后裔子孙,在商中期以后,形成了陶、施、樊、繁、锜、几和终葵七大族,其中有樊姓,子孙一直沿袭下来。商朝灭亡之后,周武王把商的遗民七族,划归齐国管辖,故战国前后,樊姓多在齐、鲁一带。孔子的弟子樊迟,便是商人七族中樊姓的后人。

3、为西南少数民族姓氏。东汉时,巴郡、南郡蛮夷本有五姓:巴氏、樊氏、莘氏、相氏、郑氏,皆出于武落钟离山(今湖北省长阳西北)。

得姓始祖:仲山甫。周宣王时之名臣,因食采于樊,故又称樊仲山甫,亦称樊仲山父、樊仲(见《国语·周语上》、《晋语四》),卒谥穆,故亦作樊穆仲。樊重即其后。又易蹇卦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疏曰:“尽忠于君,匪以私身之故而不往济君。”《类聚卷·二○》引作“夙夜匪懈”。樊姓的始祖,可以追溯到2800年前辅佐周宣王中兴的名臣仲山甫。他是鲁献公的第二个儿子,仕周为卿士,后来因功被周天子封在樊国,爵位为侯,在当时的诸侯之间,地位十分崇高和尊贵。他的后代子孙,后来也按照当时的习俗,纷纷以国为氏,而我国就开始有了“樊”这个姓氏。樊氏后人尊仲山甫为樊姓的始祖。

二、迁徙分布

樊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未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樊姓出于姬姓。周太王有后代叫作仲山甫的因为作战有功被分封到樊地(今河南省济源县西南,一说现河南省济源市),他的后代以国号为姓,世代以樊作为姓氏。而樊姓最早的起源其实可以追溯到商汤时代。上古汤王建立了商朝,汤王的后代十分兴盛,后来渐渐分离成了七的大族,其中就有一族为樊姓。后来商朝被周武王打败,周朝平定天下以后,周成王的叔叔康叔管辖商朝的遗民,他将这七大王族迁到山东山西一带,让他们在此定居。所以樊姓的名门望族亦大多出于山东山西一带。在古代,樊姓的望族大多聚居在上党。樊氏族人在全国各地许多地方均有分布,如北京,河北之尚义、景县,山东之平邑、龙口,山西之太原、长治,广东之新会,广西之田林、灌阳,贵州之从江,云南之泸水、陇川等地。樊姓是当今常见姓氏,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17%,居按中国姓氏人口多少排序的第一百零二位。尤以陕西、河南、江西等省多此姓,三省樊姓约占全国汉族樊姓人口的50%。在山西省按照姓氏人口多少排序中,居第四十五位。

三、历史名人

樊 哙:汉初将领,沛县人。楚汉战争时,项羽的谋士范增打算在鸿门宴上谋杀刘邦,樊哙持盾闯入,斥责项羽,使刘邦得以脱身。灭秦后,与张良谏刘邦不要贪图咸阳宫室安乐,遂封存重宝财物府库。以军功封 舞阳侯。

樊 英:字季齐,生于汉代,南阳鲁阳人。他通晓阴阳地理,并洞悉其中的奥妙,能推测灾异。他在壶山之阳隐居时,向他求学的人从四处涌来。无论州郡如何礼请他,他都不应。有一次,有暴风从西方吹来,樊英对学生们说:“成都市正在发生火灾。”就喝了口水冲西喷去,并让学生记住当天的日子。后来有人从蜀郡来,说那里大火,发生的时间与与樊英喷水的日期正好相符。来人还说,当时有黑云从东边突然袭来,须臾之间转为大雨,于是火灾得以扑灭。永建年间,宫殿上有一架钟在无人敲击时,自己能发响,皇上对此甚为忧虑,公卿大臣们无人能解。于是便去询问樊英,樊英说:“蜀岷一带发生山崩了,山是铜为母,母亲崩,所以儿子鸣。这并不表示当今圣朝会有什么灾祸。”时隔不久,果然有人向朝廷奏报,蜀地发生了山崩的消息。在中国古代,隐士多是修道之人,修道人具有特异功能并不足为奇,因此他能用遥识功能看见成都市的火灾,并用功能扑灭它。

樊 逊:北齐哲学家,他对道教神仙方术加以批判,认为皆虚妄之术,“秦皇汉帝,信彼方士,冀遇其真,徐福去而不归,栾大往而无获。犹谓升遐倒影,抵掌可期,祭鬼求神,庶或不死。江璧既返,还入骊山之墓;龙媒已至,终下茂陵文坟”(《北齐书·樊逊传传》),到头来都进了坟墓。

樊 兴:安州人。以罪为奴。从唐公平长安,授左监门将军。从秦王积战多,封营国公,数赐黄金杂物。后坐事削爵。贞观六年,陵州獠反,命讨之,为左骁卫将军。又从李靖击吐谷浑,为赤水道行军总管。后军期,士多死,亡失器仗,以勋减死。后为左监门大将军、襄城郡公。太宗征辽,以兴忠谨,副房玄龄留守京师,检校右武候将军。卒,赠左武候大将军、洪州都督,陪葬献陵。

樊 圻:明万历四十四年至清康熙三十三年后(1616-1694后)清画家。字会公,江宁(今江苏省南京)人。擅画山水、花卉、人物。为“金陵八家”之一。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其《柳溪渔乐图》

樊 弘:四川I江津人。民国14年北大毕业后,任北京《中美晚报》编辑助理和《国民公报》编辑 员。后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经济研究院研究生。回国后,历任湖南大学、中央大学经济系教授和复 旦大学经济系教授兼主任。民国31年任中央研究院社会研究所专项研究员。民国35年后,任北京大学经济系教授。 1950年加入中国***。曾任政协第一、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第七 届中央委员会顾问。 1988年4月在北京逝世,终年88岁。著有 《劳动立法原理》。编有《社会调查方法》、《中国劳动年鉴》(与人合编)、《工资理论之发展》、《论社会主义下商品生产和价值规 律》等。

樊于期:战国时秦将,避罪于燕,得燕太子丹之庇护,后因荆轲欲替太子丹杀秦王,愿得其首级以入秦,遂自刎而死。

樊宗师:字绍述,河中人。始为国子主簿。元和中,擢军谋宏远科,授著作佐郎。历金部郎中,绵、绛二州刺史。进谏议大夫,未拜,卒。诗七百六十九篇。今存一首。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上党郡:战国时韩国设置,秦灭韩后沿用,其地相当于今山西省沁水以东地区。

南阳郡:战国时秦国初置,其地在今河南省南阳一带。

2、堂号(缺)

基益始祖:彭显,字宣义,贡生,元至顺元年庚午正月十五卯时生卒失考,葬白鹿铺大路南岸壬山丙向祥茔图有碑。子二:楚玉;楚石。元配:朱氏,生卒失始祖PB200610/26.湖南益阳《益阳三吾彭氏七修》12卷首末,民国32年, 木活字本 14册(本网站可提供光盘或复印),葬樊家山下手子山午向详茔图有碑。

樊氏起源?现今分布何处?

樊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零二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七。� 寻根溯源 樊姓来源有三:1、出自姬姓,...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