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康姓家谱啊?
康姓的家谱读却难找但不能说没有吧
[康氏属地]
京兆郡,今陕西西安以东。
[康氏来历]
康姓的始祖,是周武王的同母弟弟姬封,西周初被封于康地而称为康叔。周武王死后,周成王继位,发生了武庚、“三监”之乱,被周公旦平定下去。之后,周公将商故都周围的地区封给了姬封,建立卫国,定都朝歌(今河南淇县)。而康叔也因治国有效,得到了民众的拥护,后来被周成王任命为司寇,权倾一时。他死后,他的子孙就以其谥号中的“康”为姓,就是康氏。另据史书记载,康氏姓源还有一支源于汉代的西域康居国。汉成帝时其王曾遣其太子来汉,后定居于中原,以康为姓。
[康氏名望]
康姓名人,三国时有康泰、康僧会,前者是一名旅行家,相传其游历过的国家达一百多个,后者是一名高僧,通天文、谶纬之学,尤娴经律,是江南佛学的创始人。康与之,南宋学者。康进之,元代戏曲家。康海,明代文学家。康有为,清末改良派领袖人物,人称“南海先生”,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大同书》等著作,在学术界有很大的影响。
康姓是中国第七十五大姓。
中华民俗文化底蕴深厚,人的姓名被赋予了深刻的文化意义。古人起名重义、重内涵,但更重辈分、重长幼之别,数千年来一直延续至今。
一个宗族中,辈分有字谱,辈分字谱又称昭穆、字派、行派,用以表明是同宗亲属,以及在家族中的世系关系、血系秩序。
人的辈分体现在人名之中。一般来说,辈分字多数放在姓之后、名之前,也有把辈分字放在名之后的。如康有为、康有成,有是辈分字,为、成是名;陈明仁、陈德仁,仁是辈分,明、德是名。
人名中辈分字谱用字主要分为三类:
一是体现美德或吉祥的字,如:德、仁、明、孝、福、禄、吉、祥、贤等;
二是希望宗族延续和昌盛的字,如:永、传、昌、盛、兴、延、继、承等;
三是怀念先祖和歌颂皇天恩德的字,如:泽、祖、显、荣、恩、锡、启、先等。
宗谱的辈分用字在家谱中非常重要,一般由家庭中的某位德高望重的人制订,按照五常一轮编成四个字或五个字一句的吉祥话,有的还将其写成诗。
如河南省汝州市《康氏家谱》辈字顺序是: “永悌文尽忠,贤才德建庭,荣华富贵长,仁 义礼智信"。湖北《汪氏宗谱》的辈分字谱是“正大光明,成先于后,世泽延长,齐家有猷”。
有了辈分字谱,按同一年代字谱向上叙,便可追溯到自己姓氏的同宗族人了。
汉人重宗族排字辈的观念一直延续至今,满人入关后,还影响了清朝皇室和满人。
满清入关前满人命名不排字辈,但从康熙皇帝起,满族人开始学习汉民,也开始采用排列字辈来命名了。康熙皇帝就钦定皇子第一个字皆用“胤”字,第二字皆用“示”(礻)旁;皇孙第一字皆用“弘”字,第二字皆用“日”旁。如康熙后的雍正帝名字为爱新觉罗•胤禛(胤为辈分,禛为名),乾隆帝名字为爱新觉罗•弘历(弘为辈分,历为名,历繁体字为历)。
到了乾隆,他在弘字辈分后面,亲选了“永、绵、奕、载”四个字作为辈分字传承;
到了道光,他在载字辈分下,亲选了“溥、毓、恒、启”四字作为辈分字传承;
到了咸丰,他在启字辈分下,亲选了“焘、闿、增、祺”四字作为辈分字传承。
所以,清代从雍正开始,皇族的辈分用字依次为:”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闿、增、祺"。清皇室这些辈分字按照清朝体制,“只有近支宗室,才能依此命名,其支派稍远者,命名即不得依此行辈”。
由此看来,我们现代后人各支寻宗,无论汉人还是满人,辈分字谱便是我们寻找根系祖宗的重要依据了。
一、榆林市1、 横山县(1)党岔镇(原王有地乡邓家墕、新庄)康氏辈分:天——正(明)——增——海——维——旭——?(2)武镇(康庄、)康氏辈分:丕(3)波罗镇康氏辈分:2、神木县二、延安市
出生和家世
神德王后出生于权门势家开始专横猖獗的高丽忠惠王时。神德王后祖上是虎景(호경)和康忠(강충),他们是高丽太祖王建(고려태조왕건)的外戚先祖。康忠的第三子康宝甸(강보전)后孙,也就是她的8代祖,高丽高宗(고려고종)时的门下侍中信城府院君(신성부원군)康之渊(강지연),在他这一代时再次光耀家门。
康之渊的6世孙的祖父康庶(강서)被封为象山府院君,成了谷山康氏的始祖,七代孙的亲生父亲康允成(강윤성)担任“门下赞成事”(문하찬성사)。死后追赠“领敦宁府事”(영돈녕부사)和追赠象山府院君
康氏叔父康允忠( 강윤충)是太祖的伯父,也就是桓祖(환조)兄长李子兴(이자흥)的女婿。由于这样的姻缘,她才会跟李成桂接触,很快就成了他的妃子。
与李成桂的结婚
李成桂天生武艺高强和极强的领导能力,期间屡建军功,因此达到了与权门世族并肩的程度,大大成长之后,便进行政治策略通婚。通婚人康氏当时比李成桂小21岁。当时李成桂与元配韩氏(한씨)已有成人的儿女两个。
李成桂与康氏初次见面时的逸事很有名。某一天在狩猎老虎的李成桂一时口渴,去找水井,正好有一个女人在井边。李成桂于是就请她给一瓢水喝,此女用瓢取了一瓢水,然后又在水上洒了一些柳树叶子。对此李成桂非常奇怪,问“这是什么药?”,女人羞涩地回答,“这样可以立即解渴,另外直接饮用冷水会生病,浸泡柳树叶再慢慢饮用就不会生病了。”听了此话,李成桂内心非常感动,此时也就特别留意了一下此女,发现此女的美色非常突出,一时于此女的智慧和美色李成桂失了魂。这个井边的女人就是康氏。这个故事与高丽太祖(고려태조)和庄和王后(장화왕후)的相见的传说一样动人。但庄和王后和神德王后各自都是建国始祖第二夫人和地方势力豪族的女儿这样的共同点纯属讹传。在很多地方传下来的有史构造的柳叶故事很可能就是与李成桂结成莲理的原因。 康氏将神懿王后韩氏所生的成人的王子和公文拉下马,想将自己所生的王子推上下一任的王位。于是与志同道合的郑道传(정도전)达成了政治上的联合,使宜安大君成了王世子。但又不是长子,结果却后妃所生的次男成了王世子,以靖安大君李芳远为首的神懿王后的儿子女儿们对此无法接受。但李成桂却指名继妃神德王后的儿子为接班人,政治野心最大神懿王后的第五子李芳远对此勃然大怒。
1396年阴历8月13日辞世,神德王后一死,太祖十分哀痛,为了给她祈冥福,在陵的旁边建造了一个小庵寺,每天早晚都敬献香车,又建造了经过一年工程的兴天寺(흥천사)。兴天寺一完工,太祖从此环视陵和寺就成了日常事。陵和寺都环视完后,就和神德王后所生的子女们进晚餐,然后上山看了陵和听了寺的钟声才回寑宫。不仅如此,还经常为神德王后祈了冥福,听了佛经后才举筷进食,可见其真诚。
神德王后升霞后不久的1398年发生了第一次王子之乱,包括宜安大君在内的神德王后的所有儿子都被清除了。女婿也遭到杀害。女儿庆顺公主(경순공주)也成了尼姑。神德王后为了抓住太祖的心,借郑道传等的力封自己的儿子芳硕为世子,因此神懿王后所生的王子和公主们对神德王后的愤怒达到了极点。结果这种愤怒持续到了神德王后之死,也成了之后太宗制定庶孽禁告令和嫡庶差别制度的原因。 通过王子之乱掌权并成为王的神懿王后所生的第五子李芳远指示将贞陵破坏掉并迁移。把太祖设置在附近正东的神德王后的贞陵于1409年(太宗9年)移葬到当时四大门以外京畿道扬州地域上(现在位置的首尔城北区),命令完全清除其庙的坟茔,不留一点痕迹。
太宗在其父王辞世后就将神德王后降级为后宫,并命令把贞陵迁葬到都城外的扬州城北面的四限里(今首尔城北区贞陵洞)。
从贞陵挖出来的屏风石和栏杆石都用来修复曾遭过洪水的广通桥,立在贞陵前的圆柱也被推倒,当木材使用。这样的波折被记录传下来了。在修复清溪川的过程中,发现了屏风石,其事实已被查明。位于四限里山谷中的贞陵也在172年后的1581年(宣祖14年)才被世人所知。
居住在德源康顺日曾在国王乘坐的牛车面前乃至有过激烈的争论。
“我是被判三寺事康允成的后孙,现在却分配军役,按照先例,侍奉国庙的人应该免除军役。”――燃藜室记述
宣宗接受了宋时烈的上书,其过程中因不能更正太宗错误的处置,只能归咎于怂恿太宗的臣下。从此神德王后才得以复位,进入宗庙,贞陵也被列入王陵常设中。经历了88年的论争,在神德王后恢复了王妃的称号的那天也下了一场大雨,百姓也为她的漂泊也落泪。 死后过了近300年的时间,在1669年(显宗10年)阴历8月5日才恢复王妃的地位,神灵进入宗庙,荒废掉的贞陵才得以恢复。另外在阴历8月20日追加尊号为顺元显敬神德(순원현경신덕),1899年(光武3年)阳历12月19日最终追尊为神德高皇后。现在陵位于首尔特别市城北区贞陵洞。
[편집]가족관계
哪里有康姓家谱啊?
本文2023-11-30 13:17:2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87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