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修佛的几句咒语问题,大势至菩萨和地藏王菩萨有什么区别
大势至菩萨,又称得大势菩萨或大精进菩萨,简称为势至。大势至是梵文Mahās-thāmaprāpta的意译。音译为“摩诃那钵”。据《悲华经》卷二称,删提岚世界的无诤念王有一千个儿子,长子名不眴,次子名尼摩。后无诤念王成佛为阿弥陀如来,不眴太子为观世音菩萨。而尼摩太子则成了大势至菩萨。菩萨跟随佛学法修菩萨行,经过许多阶段之后,才可成佛。菩萨中经历所有的阶段达到最高位的菩萨,就是一生补处菩萨。只要结束菩萨生涯,在下一阶段的生涯中就定可成佛。若以三尊的形式表现佛陀时,必有一生补处菩萨随侍左右,且组合是一定的。阿弥陀佛其左右胁侍的就是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三位合称“西方三圣”或“阿弥陀三尊”。
大势至菩萨心咒为:嗡,巴杂,嘿,嗡,巴杂,詹杂,摩诃噜呵呐吽嘿
地藏菩萨(梵语:Ksitigarbha),因其“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所以得名。地藏是佛教中一位愿力深厚的菩萨。佛典载,地藏菩萨在过去世中,曾经几度救出自己在地狱受苦的母亲;并在久远劫以来就不断发愿要救度一切罪苦众生尤其是地狱众生。所以这位菩萨同时以“大孝”和“大愿”的德业被佛教广为弘传。也因此被普遍尊称为“大愿地藏王菩萨”,并且成为了汉传佛教的四大菩萨之一。唐朝来华求法的地藏比丘被认为是地藏菩萨的化身。这位出身新罗王族的僧人所在的安徽九华山也被视为地藏菩萨的应化道场,并因此成为了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千百年来香火鼎盛。
地藏菩萨心咒为:
汉译:嗡,呵呵呵,微斯摩耶,司哇哈!
梵文:Om
hahaha
vismaye
svāhā!
阿弥陀如来因位为转轮王时之名也。悲华经二曰:“往昔善持劫时有世界,名删提岚,有转轮王名无诤念,有一大臣名宝海梵志,是梵志生一子,名宝藏。后出家成菩提,号宝藏如来。如来广为无诤念王说法,王请如来及诸圣众三月供养,王有千子,王及千子如是供养满二百五十岁。时宝海梵志劝王及千子发菩提心,圣王即发菩提心愿,求清净国土,宝藏如来与授记。即西方极乐阿弥陀佛是也。”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修学阿弥陀佛誓愿,当依四十八大愿为根本。
燃灯佛是古佛,成佛不知多少劫时间了!阿弥陀佛成佛到现在才十劫,是很年轻的佛!《无量寿经》上有说。
佛分法身佛、报身佛和应身佛。释迦摩尼佛是应身佛,应我们这个世间众生的愿而来!几十年就涅槃了!燃灯佛,阿弥陀佛是报身佛,报身佛因地发愿不同,住世几十、百、千劫的都有。阿弥陀佛因发的愿最大(48大愿),所以是佛中之王(也是《无量寿经》中释迦摩尼佛告诉我们的),所有的佛都有一个共同的法身“毗卢遮那佛”!也就是法身佛只有一个“毗卢遮那佛”!
成佛就是寿命和法力无量了!报身佛和应身佛只是随众生愿,住世时间不同而已! 成佛就归于整个宇宙了,所以所有的佛都是一体的!报身佛和应身佛相当于毗卢遮那佛的分身!我们修行呢,如果按阿弥陀佛的大愿去做,再不间断、不夹杂执持名号,那我们也是阿弥陀佛的分身!因为和阿弥陀佛感应道交了!其实分身也是对我们凡夫而说的,佛是没有分别心的,没有主次之分的!! 相当于我们自已是一滴水,想让这滴水永不干涸,唯一的办法就是让他流入大海,流入大海的这滴水还会执着自已是一滴水吗?不会了吧!因为整个大海都是他了! 没有主次之分了!
观世音菩萨应该是在东汉末年传入中国,在东汉末年支曜译的《成具光明经》中已提及观世音的名号,但当时社会上尚未产生对观世音的信仰。观世音信仰的形成是佛教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德国学者奥登堡(Hermann Oldenberg)据印度坎达拉佛像研究,认为观音信仰应出现于公元前后;一般则以为应在公元一世纪末,至迟在公元二世纪初。晋法显《佛国记》记载摩头 罗国(今印度北方邦马土腊Mattra西南五里处的马霍里Maholi)的摩诃衍人供养观世音,据考应在公元1—2世纪”。
在古印度佛教雕塑和我国早期观音造像中,其都是男性,并且嘴唇上还长着两撇漂亮的小胡子。 《华严经》称善财童子到普陀山参拜观音时,“见岩谷林中金刚石上,有勇猛丈夫”,必然是男性。《悲华经》上说:“有转轮圣王,名无诤念。王有四子,第一太 子名不眴,即观世音菩萨;第二王子名尼摩,即大势至菩萨;第三王子名王象,即文殊菩萨;第四子名泯图,即普贤菩萨。”王子,自然是男性。
南北朝后期,我国才出现了女性观音像,盛行刚在唐朝以后,《北齐书徐之才传》中记载道:“武成酒色过度,恍惚不恒,曾病发,自云初见空中有五色物,稍近,变成一美妇人,去地数丈,亭亭而立,食顷,变为观世音。”可见,美妇观音的形象在当时已经流传久远了。
至于观世音菩萨在此世界多现女身道理于佛教在中国社会普及后女信徒的增加等,及观音菩萨宣扬的救苦救难的精神与中国儒家所谓的仁义精神有关系。。
女相只是观世音随类应化的示现,而不是真正的性别,所以真正的佛教信徒不必拘泥于性别本身。。。。
我查看来一些典籍,其中有一种说法是:观音菩萨最初的原型是印度婆罗门教中一对孪生马驹,又称谓印度双马神童,象征着慈悲和善良,能让盲人复明,不孕者甚子,公牛产奶、朽木开花。它们在古印度受到广泛信奉。佛教产生以后,神马驹渐次成为一位慈眉善目的菩萨,叫“马头观世音”,形象依旧是一匹小马驹,以后它又被人格化,塑造为男人身,于是观世音菩萨一跃而变为一位威猛伟丈夫。在佛教密宗至今还有一位马头观音,又叫马头明王,造型愤怒威猛,头有四面,分别为菩萨面、大怒黑色面、大笑颜面,顶上是碧马头。
又有一种说法,观世音菩萨在印度原本是男性,根据刘宋昙无谶译《悲华经》卷二《大施品》认为观世音在成菩萨前是一位太子:“时王千子,第一太子名曰不眴,终竟三月供养如来及比丘僧”。[2](卷三P176)不眴,即观世音。他和弟弟尼摩一起随同父亲转轮圣王皈依佛门修行。他的行动比思想要快。观世音菩萨又名观自在、观音。苦海无边,一切众生因无明要遭受悲苦,产生诸多烦恼。观世音就是细心地、深入地观察,寻找世界上一切苦难的呼救声音,世界上有情众生,遇到灾难,只要诚心诚意地称念观世音名号,“菩萨即时观其音声”,观世音就会应声而至,救呼号者脱离苦难。观世音的名号因此而来。“观音”的由来是因为唐朝时期要避讳唐太宗李世民的名字,便省去一个“世”字,略称“观音”。不过这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佛经所传的观世音,多依据印度的传说。
也有的佛经把观音菩萨说成是莲花化生的,如 刘宋昙无竭译《观世音授记经》:
昔金光狮子游戏如来国,彼国中无有女人,王名威德,于园中入三昧,左右二莲花化生二子,左名宝意,即是观世音,右名宝尚,即是行大势。[2](卷十二P356)
中国净土宗流传开以后,极乐世界的第二大神观音菩萨受到广泛崇敬。为了满足世俗的需要,观世音逐渐由男变女,成为一位大慈大悲的女菩萨。
在传入中国早期阶段,观世音在信众的眼里还是男身。我们从敦煌石窟中的北魏、唐朝的观世音造像中可以看出,特别明显的标志就是唇上的一撇小胡子。他在中国的由男而女是一个逐渐的过程。入唐以后观音像的脸庞渐渐地趋向丰腴圆润,而后则脸型更加俏丽,双眉细长,黑发披拂。这一点与唐代女子以肥为美相符。
盛唐时期,观音像的着装似为透明轻薄,呈现出荣华贵重,这与但是的女子美感的特点是一样的。到了宋代观音像才完全变成了女相。宋朝僧人寿涯禅师曾用“金荫西裙”来描述观音的服饰。而明代吴承恩笔下的“眉如小月,服似双星。玉面天生喜,朱唇一点红”的“女真人”观世音,乃是唐以后特别是元明之际的一尊中国佛教女菩萨和典型的中国淑女形象。南怀瑾先生认为:观世音菩萨慈悲为怀的精神,与中华民族素以仁义存心的教化相融会,已成为家喻户晓,男女老幼无所不知的人生守则;以慈悲的心肠而济世利物,以牺牲小我而成全大我的怀抱救苦救难,因而成为中华民族的中心思想。
按佛教说法,观世音有33化身,其中即有一些女身,以后观世音不再亦男亦女,而固定为一女性菩萨,这一改变深受俗众欢迎。观世音传入中国以后,逐渐被彻底汉化,她的国籍、民族,以至性别,全都按照中国人的意愿脱胎换骨了。观世音甚至被附会为汉家的公主,把她说成是楚庄王(妙庄王)的三女儿妙音。
观世音所住的普陀山,据说本在印度的海岛上。距中国太遥远,中国佛教徒想去朝拜很是不易,于是舍远就近,在中国替观音寻觅了一处道场,这就是浙江舟山群岛的梅岑岛。梅岑岛风景旖旎,被誉为“海上第一名山”。
相传唐时有个印度僧人有岛上的潮音石洞焚烧十指,礼拜观音,洞内忽放异彩,观音感召现身。于是这里被传为观音显圣地。以后日本僧人从五台山迎奉了一尊观音像回国,途经这里时,突遇风暴,船不能行。他们认定这是观音菩萨不愿东去,遂把像留在岛上,人们便依此建了一座“不肯去观音院”。
宋代,神宗皇帝下令在岛上建“宝陀观音寺”(就是今天的普济寺),把观音作为主神供奉,观音道场正式形成。此后,梅岑山便被观音住处“普陀洛伽”所代替,原名倒渐渐湮没了。
中国佛教将阴历二月十九定为观音诞辰日,六月十九为观音成道日,九月十九为观音出家日,统称“观音香会”。民间又有观音送子的说法,每逢观音香会时,来普陀求福求子的摩肩接踵,纷至沓来,成为规模宏大的盛会
话说取经团一行来到天竺国外郡凤仙郡,只见郡内一连三载遇干荒,草子不生绝五谷。大小人家买卖难,十门九户俱啼哭。三停饿死二停人,一停还似风中烛。眼看成了人间地狱,唐僧悟空大发慈悲,决定帮助凤仙军民求一场雨,拯救一城百姓。结果孙悟空到了天上一问傻眼了,原来三年前腊月二十五,凤仙郡守上官正把供奉给玉帝吃的素供推倒喂了狗,而且口出秽言,造有冒犯之罪,结果这事被玉帝亲眼看见了。根据惯例,腊月二十三灶王爷要到上天汇报工作,腊月二十五玉帝要亲自下凡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人们起居言语都特别谨慎,争取好好表现博取玉皇欢心,以期降福来年。玉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在天上弄了米山让小鸡啄,面山让叭儿狗舔,铁链让油灯烧,啄光舔尽烧断才给下雨。
孙悟空在四大天师的指点下,让郡侯领众拈香瞻拜,答天谢地,引罪自责。教城里城外大家小户,不论男女人等,都要烧香念佛。自此一片善声盈耳。孙悟空于是请九天雷部天尊先把雷电响动起来,真是:电掣紫金蛇,雷轰群蛰哄。荧煌飞火光,霹雳崩山洞。列缺满天明,震惊连地纵。红销一闪发萌芽,万里江山都撼动。凤仙郡城里城外大小官员军民人等一齐跪下头顶香炉,有的手拈柳枝,都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声善念果然惊动上天。玉帝大喜道,那厮既有善念,着风部云部雨部各遵号令,按凤仙郡界,即于今日今时声雷布云,降雨三尺零四十二点。
于是问题来了,既然凤仙郡军民得罪了玉帝被玉帝下令三年不下雨,现在想求玉帝施恩下一场雨,为啥不念玉帝名号却念起了阿弥陀佛。而玉帝听到一众人等念了阿弥陀佛名号之后居然大喜,着速下令让降雨部门马上下雨。这就要看阿弥陀佛在西天佛界的地位了。据《悲华经》记载:阿弥陀佛出生在删提岚国,名为无诤念王,因大臣宝海劝告,随宝藏如来修行。他生有千子,长子不后来成为观世音菩萨,次子尼摩成为大势至菩萨,其后诸子为文殊、普贤等等,大臣宝海即为释迦牟尼佛前世。就是说,如来佛和阿弥陀佛未成佛时,如来佛还是阿弥陀佛的下属。但是成佛后阿弥陀佛居然排在了弥勒佛之后,他的好多儿子也都成为如来佛的得力助手。但如来佛还是很尊崇这位前世老领导的,他在降服孙悟空时自报家门,我是西方极乐世界释迦牟尼尊者,南无阿弥陀佛。释迦牟尼尊者是他的谦称,阿弥陀佛是他念的法号。
阿弥陀佛还有一重身份,就是西天的降雨之佛。阿弥陀三字译为甘露,佛法中有甘露味、甘露门、甘露道、甘露界、甘露雨等,都是指代阿弥陀佛甚深法力。观音菩萨净瓶中的甘露水就是阿弥陀佛送给儿子的。凤仙郡军民人人手持杨柳枝念诵阿弥陀佛法号,可见净瓶中的杨柳枝也是老爸送的。于是一条线索出来了。其实阿弥陀佛能给凤仙郡降雨,但是凤仙郡郡守得罪了玉皇大帝,于是玉帝立了三条规矩,就看有没有人敢破,其实就是给西天佛界立威。你们到底还认不认我这个老大。许多人看了西游记都觉得玉皇大帝有点小题大做,凤仙郡郡守跟老婆吵架得罪了你,你完全可以惩罚他们两口子啊,一城军民何罪之有。其实玉帝是想让如来低头给凤仙郡说情,但是如来绝不低头,于是两人僵持不下,凤仙郡百姓遭殃。取经团的到来其实是给两人台阶下,阿弥陀佛是如来前世的领导,又是西天的降雨之神,但是也给玉帝面子没下雨。现在全城百姓祈祷阿弥陀佛下雨,阿弥陀佛依然把这个面子给了玉帝,因此玉帝听了大众念诵阿弥陀佛法号大喜,亲自指示,降雨三尺零四十二点。
关于修佛的几句咒语问题,大势至菩萨和地藏王菩萨有什么区别
本文2023-11-30 12:01:0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86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