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姓陆永字辈谁知道我是多少世吗?
陆氏清甫公字辈派序
陆氏始祖一世陆通公(今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糜镇),传至四十世陆希声公(唐代苏州府吴县),次子陆祟公,祟长子德迁、次子德晟、三子德达,五季之乱末,从江左(今江苏一带)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徙居于江右(今江西)抚州府金溪县延福乡青田里(今金溪县陆坊乡陆坊村)居住。(见陆象山全集卷二十七)。德晟公传儒富公于宋元丰8年(即1085年)徙居湖广宝庆府新化县石马三圳上干江村,南宋绍兴十九年(即1149年)迁至白溪山下陆家。儒富公生兴正,兴正公生魁一,魁一公生纪公,纪公生四子,镇甫迁今新化县孟公镇吉隆山村、信甫仍守白溪(今白溪镇回龙村)、良甫公迁邵阳梅子岭。清甫公于宋嘉定九年(即1216年)携妻陈氏三子如宝、如贝、如道从新邵迁徙靖州府绥宁县上二里(今通道县溪口镇)。而后,长子如宝迁徙安化县定居,次子如贝定居绥宁县上二里,三子如道定居绥宁县上一里(今绥宁县乐安铺乡)。三兄弟字辈派序如下:
1、安化县柘溪镇唐溪村(原红桃村)、椒园村、蜡溪村如宝字辈派序为:: 希崇德富兴,魁纪甫(清甫)如可,大廷世少,时纲级思,文仁义传,流国楚。六修与镇甫信甫清甫(如宝后裔)合谱字辈派序为:希崇德富兴,魁纪甫(清甫)如鼓,文益添孙友,志永祖广思,应大龙维楚,宗嗣承先远,家声继序长,诗书培厚泽,景运际明良,忠孝乾坤振,礼智耀祥光。
2、靖州绥宁县上二里如贝字辈派序为:清仲昂元,希孟道志,全成万庆,昌晟进再,通光定秀,朝仁向德,大有安居,奇明奉正,应林斗首。2015年新增字辈派序十七字:修章厚泽显宗家,文登武侯著,世嗣景运春。后裔分布湖南省通道县、靖县、绥宁县、新宁、城步县,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县、融水县、融安县、龙胜县,贵州省黎平县、天柱县,四川省安岳县等地。
3、靖州绥宁县上一里如道字辈派序为:清(迁)士(仕、思、诗)道志(奇、治),全成(成传)万庆,进再昌盛,通光定(安)汝(秀)。后裔分布湖南省绥宁县、通道县、靖县,贵州省黎平县、锦平,四川省安岳县、三台县等地。
4、原谱记载绥宁县上二里、上一里陆氏同属一脉。如贝、如道后裔商议,自”汝”字辈止,从”朝”字起,转为“朝仁向德,大有安居,奇明奉正,应林斗首”。其后裔迁徙地点有:马头(今地会村)、地弗(今地会村)、芙蓉(今芙蓉村)、金殿(今金殿村)、銮塘(今里勇村)、李涌(今里勇村)、老黄脚(今老王脚村)、青湖州(今菁芜洲镇)。靖州、三眼桥、贯六里、贯五里、鹅颈项等地,同时迁徙西蜀各府州县。无容二派,阖族同枝而吾子子孙孙务必恪遵,鱼贯接续,厘然不紊。世世代代永不错乱。陆氏清甫公一支字辈派序即将续完时,另取字辈派序,永不转宗。
大人物后面,必有一位或多位德才兼备、善于诱导的良师或亲人。
清道光年间,贵州毕节翟锦观被朝廷点为翰林。初任翰林院编修,负责诰敕起草及史书纂修等工作,后提升为侍讲,专门为皇帝及太子讲经读史。41岁出任地方官,先后任过广西右江兵备道、广东盐运使司、福建按察使、云南按察使,其一生政绩显著。翟锦观能够成长为栋梁之才,除得益于多位良师引导外,与其叔翟翔时的精心教育分不开。
翟翔时(1754-1810)﹒字审庵﹒号悦山。其先祖乃镇雄中屯头屯人,卒葬头屯河对岸青山村水口社。翟翔时出生于贵州毕节王官屯翟家湾,后迁居贵阳云锦庄(今属贵阳市乌当区)。在清代乾隆、嘉庆时期,翟翔时是贵州地方颇负盛名的大教育家。古在杨殿邦《翟悦山先生别传》、宋劭谷《悦山先生事纪》、翟荣观《悦山府君行述》,今在毕节翟显长《翟锦观和“毕节三翟”》等文章以及贵阳、毕节、大定等《地方志》中均给予高度赞扬。
据贵州《大定府志》载:悦山先生性情淳厚,言行庄谨,头脑聪慧,七岁便能作文。年龄稍长,博览群书,尤长于《尚书》、《左氏春秋》等经典著作,享誉一方。先生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丁酉科在毕节中举,五十四年(1789)荣任贵阳府训导,五十六年(1791)出监贵山书院(相当于今贵州大学副校长)。翟锦观12岁随叔就学,在叔精心教育下,年纪轻轻已擅于吟诗、作赋、写文章,智慧超群。
悦山先生为人师表,常勉励翟锦观修身养性,以古代圣贤为做人楷模,立志为公;对诸学子依然苦口婆心引导。翟锦观了解叔叔,对之佩服得五体投地;而其他学生却误以为悦山先生迂腐。后众人见先生学识渊博,言词肺腑,诲人不倦,立身一如所言,方改变看法,对其倍加尊敬信赖。连前任贵阳贵山书院院长何泌也将子应杰转先生门下深造,他人更是以得先生教诲为荣。
2007年4月出版的《毕节古今人物名录•翟翔时》一文中有史料云:初贵阳人为诗鲜知声病(指平仄、对仗、韵脚等格律之误),翔时为之指授精律,诗声始多;至今(指同治年间)部人能诗者,皆称得益于悦山先生教诲,蜚声乡里,众人对先生常怀感激之情。
嘉庆元年(1796),悦山先生授任普安州学正,仍兼监贵山书院。嘉庆二年(1797),贵阳总督勒保重先生人品、学识,让子英麟拜读于先生门下。嘉庆十一年(1806),悦山先生升贵阳府教授,因母亲去世,未就任。时孙玉庭任贵州巡抚,器重先生德才,委任其廷掌贵山书院,并出任主讲席。此期间,翟锦观多得益于叔叔点拨、教化,顺利考取进士,被朝廷点为翰林。嘉庆十三年(1808),悦山先生出任贵山书院院长(相当于今贵州大学校长)。后满洲鄂云布继任贵州巡抚,闻人云“求人师,首选悦山先生也”,遂三次亲临先生家中拜访,继续请其出任贵山书院主讲席。悦山先生德泽桑梓,清《毕节县志》称:翔时善教诲,好提拔、推荐人才,为贵阳南域所推崇,士大夫无论知与不知,皆称自为悦山先生门人,尊称其“悦山先生”。
教育的职能是什么?是以教育为手段帮助学生改善其社会地位吗?不完全是。教育的真正职能是教给学生自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文化水平和文明水准,使其不仅有文化,还具有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及为他人着想的善良,造就对社会有益、对庶民有利,在人生之路上走正道、走得远、走得久的人才——悦山先生在该方面成绩极为突出。
悦山先生执教近20年,有门人举乡、会试者百余,像其侄儿翟锦观这样德才兼备、外领方面(清代省级官员)、内为翰詹(清代对翰林和詹事的合称)者6人,居科举道部曹者9人,知府以下亲民官30余人。三个儿子两个中举,长子翟煜观官任黎平训导,次子翟荣观官任瓮安训导、保举知县;三子翟钧观虽未中举,乃堪称贵阳府学优行生,留贵山书院任教。据相关地方志书载,悦山先生的这些得意门生没有一个政绩不显著,没有一个不具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贵品质,云南按察使翟锦观便是这些众多佼佼者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先生教书育人成就非凡,真可谓桃李满天下,良师出高徒!
悦山先生一生献身教育,忠于职守,德高望重,连续受到贵州几任方面大员的信任和器重,其成就登峰造极,硕果累累。此种情况,在华夏神州古今罕见!
清嘉庆十五年(1810),悦山先生不幸病辞讲台,卒于家,享年56岁。他逝世后,门人、后学无限怀念,将其灵位祀之贵阳阳明祠。
人生的价值各有不同,但有价值的人生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即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而对社会有所贡献,从不同方面促进自我、他人、集体或社会的进步。作为乌蒙山区发展史上声誉卓著的大教育家,翟悦山先生的一生分明活得极有价值!
注:
1、摘自《建安文选·乌蒙名人⑵》;
2、本文相关史料援引《贵阳志》、《大定府志》及滇黔《翟氏族谱》。
侗族地区为什么要在老人过逝时家门口挂上糯米穗,这是侗族的丧葬习俗。
侗族葬俗(之一)
1.上祭。于死者去世后第二天举行,祭品须有鸡、鱼、肉"三牲",诵毕祭文,锣鼓、唢呐、铁炮齐鸣,加上道士的念唱和妇女的哭声,整个葬礼显得十分隆重而悲哀。此外,还给每个参加葬礼者发一条白孝巾,扎在头上为死者戴孝。
2.乐穴,侗族葬礼。在棺木入土之前,把纸钱、树枝、杂草丢在空中燃烧,又杀死一只鸡丢进去,让它在火中蹦跳至气绝才取出.最后沉棺于穴中埋葬。
3.挂葬,是侗族用以安葬未满月死婴之风俗。流行于贵州黎平肇兴。先替死婴穿好衣服,放在粪箕或摄箕中,用新白布(或黑布)盖上,挂在村寨附近山坡的树枝、竹枝上;或用草绳捆好挂上,任野禽野兽吞食。俗以为这样母亲才能再孕,否则就难孕或绝育,故子女多的人家也常常不用此葬法处理死婴。
4.停丧传葬。流行于贵州黎平四塞区和从江县和平区一带。当地风俗,患不吉之症的死者,因意外事故而死者,死亡时间与生辰八字不合者均要行此葬礼。尸体洗净装敛人棺后,停于选定的地点,停丧期(据鬼师推算决定)满后,将其焚化,骨灰用装进长三尺、高宽各一尺的小棺埋新白布包裹下葬,也有些地方不予埋葬,只停放在山坡之上。此外,停丧前之洗尸,装敛等事、一律由外婆、娘舅等亲戚办理,死者亲人都要回避。目前在于避开"饿鬼"。
侗族葬俗(之二)
黎平侗族的丧葬习俗,基本上也就是侗族南部方言地区许多侗族分支的丧葬习俗,具有较为普遍的代表性,至于村寨之间,地区之间,在丧葬礼仪的某些细节上略有不同,那仅是小异,而大同则是其主流。
黎平侗族丧葬过程,大致分为三个步骤:
一、从宣告死亡到“娘家人”到来。
家有老人病入膏肓,子女不离身旁。老人落气时,丧家鸣放铁炮或纸炮,曰“落气炮”。意思有二:一是送死者灵魂升天,到侗族传说中的“高顺俄安”(理想中的极好地方)去;二是告知四邻,家中老人已离人世,希望乡邻迅速到场,帮助处理丧事。
家中死了人,是一件极为悲痛的事情。但当时还不能哭,要立即用一个空器皿烧香化纸,称为“落气钱”,为让死者在去“高顺俄安”的路上有钱作盘缠。然后请一位地理先生来测算死者生卒年、月、日、时是否相克,如相克即为犯“凶勾”,犯“凶勾”者需杀一只大公鸡,化克“解勾”,如不相克则为大吉或“解勾”之后家人才可以放声大哭。
人死后第一件重要事情,就是去请“娘家人”到来,人一落气首先要考虑这个问题,要请一人到死者的“娘家”报丧,什么人称为“娘家人”呢?男性死者告知其母舅家后裔,女性即她本人的兄弟,也就是其子女的母舅。因为,侗族认为“世上只有舅为大”。报丧的方式:岩洞、竹坪、坑洞一带,派专人向舅家送去一块长二尺五寸的白色侗布报丧。水口、肇兴一带报丧者手持一穗禾,插于被告知者的大门口或直接交给告知者本人。对方接到这些物件后,就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在娘家人到来之前,趁死者尸骨尚未僵硬,家人即为死者洗尸更衣,男者剃发,女者梳妆挽?,洗尸一般只象征性地洗,即在尸体前后抹一抹,或为死者洗脸以表示。若死者牙齿尚全,须打掉门牙一颗,意为死者不是夭折,是老掉牙后才死的。传说如果不打掉门牙,死者难以尽快转生。
置碎银于死者口中,叫做放“含口银”,也有的地方只将碎银放在嘴唇上,但入棺时要将银子取掉。放“含口银”意思是让死者在阴间得以安宁,日后子孙语言稳重,不会惹事生非。但“含口银”在入棺时如不取掉,或放得过多,后代子孙的嘴巴会闭得太紧,不善言辞或者不会说话。
沐浴和打牙后即更衣。侗族老人有生前备制寿棺、寿衣之俗。除意外死亡者外,一般老人都有寿衣备用。男性以绸缎丝制品制成长袍夹衣马甲等。女性则以自织的侗布为寿衣,其样式与普通衣服基本相同,只是不加纽扣,以布条代替。茅贡一带不用布条,而用一束青纱捆在死者身上,青纱的数目是死者年龄的数目。寿衣只穿单数,或五套或七套,白内衣青外衣者居多。另外,还有给死者在“返回故地”途中食用的粮食,让他手中捏一团糯米饭或几张钱纸,表示有钱有粮。
更衣完毕,将尸体移至薨床,薨床用四块木板拼成,下垫两根二人凳,上铺白布。死者置放的位置是头向里脚朝外。先用纸钱盖脸,然后启用白布盖上,上面加盖床单或者被面。在死者脚下摆着插有一双筷子的一碗饭,旁边另外一碗有三条腌鱼或一块煮得半熟的猪肉,点燃一盏油灯。孝子守侯两旁,烧香化纸,等候死者娘家人的到来,选择吉时入殓。
娘家人到来后,死者子女们要向他们下跪,意思是:请求舅家原谅他们作得不周全的地方。舅家先通身检查死者,一是检查死者是否死得明白,二是检查死者所穿的衣物是否符合传统要求。如有不满意的地方,孝子除要认错外,还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直到“娘家人”满意为止。如死者是女性,其丧事规模还要由舅家决定。
二、从尸体入棺到灵堂守护
入棺时,鸣放三响铁炮及燃放纸炮告众。茅贡、酒潮、坝寨等地,入棺时死者子女配偶弟妹等一律回避。四寨、岩洞等寨,入棺前一切事务都由旁系亲属料理,子女在父母病危临终时就已离开回避。龙额、岑引等寨,如死者是老人,亲属打伞遮死者尸体抬至鼓楼或公共场所入棺,连设宴待客都在鼓楼进行。以上作法主要是怕死者留恋家人,如入棺时见面,怕死者把亲属的魂魄带入阴间,危及亲属生命。
入棺后,棺木不能加盖,要等子女到场验看尸体在棺内是否摆正。习惯认为死者尸体偏向哪一边,则站在那边的儿子今后家中就会兴旺发达,摆正了大家都好。在一旁负责抬尸入棺的主持人征求大家意见,大家都说满意后,即让儿女们把他们自己穿过的衣服,去掉纽扣塞在死者尸旁,因为穿过的衣服有热气,以使死者去到另一个世界后,也感到下辈对他的温暖和亲近,以示父母之情不断。有的入棺主持人为了表示公平合理,不偏不倚,为慎重起见,还用一根纱线扯直,对准棺木中线和死者鼻梁,然后搬动死者尸体,尽量做到大家满意。入棺时,铜铁一律不能入内,否则会犯凶,不吉利,后人会遭血光之灾。侗族地区多栽杉木,因此,棺木多用大杉木制成。人们认为棺木即为死者的“房子”,因此制作讲究。棺木必须用一根杉树的木料来做,底部用三根木料相拼而成,但也是用同一根树裁短,意为三间房子。一般重约200公斤,需要八人方可抬得起。
入棺后一般停放三到五天,让亲戚朋友前来吊丧,吊丧期间,本房晚辈披麻戴孝,亲子女腰间系一根朝左搓成的草索,上辈则一律不戴。
亲友送礼祭奠,除女婿必须送去一头猪外,其余亲友可送羊只、酒、米、孝幛等。他们每送到灵堂,都要向死者烧香化纸,同辈者只拜不跪,下辈者跪拜致哀。吊丧时,死者子女在棺木两旁向着亲友对跪,以示感谢,有多少亲友前去吊丧,就要对跪多少次,稍有疏忽,会被视为不礼貌待上香者拜毕,才将他们扶起。
整个丧期,死者子孙一律禁食肉食荤素,有的地方如龙额一带连亲友也不吃荤菜。侗族不视鱼类为荤,因此大都贮备有腌鱼,死者的子女可食鱼类为菜,但禁食米酒。说是吃了酒肉之后所生的子女都是馋嘴人。另一说是吃了肉后尸体容易发臭腐烂。其实,禁喝酒和不食荤菜的意思是:家里死了人,不应有什么心思大酒大肉。以体现悲哀的心情和对死者的孝敬。
停丧期间要守灵,子女不能擅离灵堂,亲戚朋友也都陪同熬更守夜。灵堂里灯火不断,通宵达旦。寨头、青寨一带晚上由几个歌手唱哭丧歌,以增加灵堂气氛,消除熬更守夜之疲劳。哭歌的内容一般有:一、女儿哭爹娘。二、妻子哭丈夫。三、爹娘哭儿女。四、乡邻劝慰死者亲属不要过分悲痛。五、有故事情节与悲痛气氛的叙事哭歌。哭歌语言生动,声调凄楚,催人泪下。当地侗族认为人死之后听不到说话的声音,只有歌声才能听见,故用歌来对他诉说衷肠。
鸡叫头遍的时候,孝子孝女们痛苦一场,“八仙”吹奏一番。说那时侯死者的亡灵离开家庭回归属之地----地府去,哭一场表示难舍难分之情。
守丧期间,全寨3日之内不得唱歌唱戏,吹芦笙或跳舞,以示哀悼。
三、从出殡到“黄金落窖”。
出殡之日,凡抬死人经过的巷道,家家户户插树叶,岩洞一带则晾白布,以示辟邪。
出殡之时,一般沿街由一人专撒纸钱、米,称为“买路钱”,意即给了买路钱,一路不受鬼神阻挠,能够顺利通过。但也有不撒钱米的。如黎平城关附近的上午开寨,他们说这块地方是他们祖先首先开发的,路也是他们祖先开出来的,用不着花钱向谁买路。
茅贡、九潮一带,送葬的孝子每人手拿一根1尺多长用白纸缠绕的竹棒,称为“孝棍”,在前面拜路。其余送葬人手拿3支香烛拜路。大部分地区都由孝子送到墓地,女儿和亲友等只送到村头或寨脚。
出殡的形式,因死者性别的不同而有区别。水口肇兴一带,若死者是男性,则由女婿喊三声“到时罗---”,即抬杠起步。如死者是女的,则由舅家人喊,并由死者女儿或侄女二人在前引路,她俩一人肩上掮一把系有手巾的雨伞,边走边喊死者的名字,催她快走。说这样死者才愿离去,使抬棺木的人觉得轻松,否则会觉得棺木沉重得走不动。茅贡一带如遇抬棺木上陡坡走不动爬不上时,孝子钻入棺木底部,用身体支撑,意思是用身体背着自己的父母上山,以尽孝道。
龙额一带,出殡时由长女手执半张开的雨伞走在前头,边走边撒米,以示辟邪。即将到达坟地时,孝家把早已备办的午饭祭贡死者,并用一只黄母鸡和一碗酸菜置于棺木上,说是送给死者带到“地府”受用的。
安葬。侗族对正常死亡的人一律实行土葬。对非正常死亡者,将其尸体火化后,才装棺入土。火化的目的传说是可逢凶化吉,使死者不成为恶鬼,也使后代不再有类似不幸。
侗族每家都有固定坟山,历代先祖葬于此山。非正常死亡者不能葬入固定坟山。
坟山讲究风水龙脉,墓地左山称“青龙”,右山称“白虎”,又谓男左女右。一般白虎不能高过青龙,传说若是白虎高过青龙,今后子孙中只出女子(且个个都有本事)不出男子,即便有也是没有出息的平庸之辈,于传宗接代不利。
洞穴挖好后,先用公鸡跳井。即将杀了一刀的大公鸡丢下井坑,鸡便挣扎乱跳,看跳到不能动弹时落在什么地方。若落在井中,即认为方位正确,视为最吉利,若向两边偏差,下棺时将棺木向左或右移动。
下棺之前需用纸钱撒入坑内,为垫底钱,给死者作家底。再撒少许朱砂,朱砂在土内发光,等于给死者房子点上了灯。入土时亲儿子避开,是为了避免死者将亲人魂魄带入土中。
棺木入土放稳后,称之为“黄金落窖”。其意是土能生万物,地可发黄金,孝家窖下一窖的黄金,今后可兴旺发达。掩盖棺木的第一块土由长子刨,然后动手填土,垒坟、安碑。侗族过去没有文字,因此,古老的坟碑都没有刻字。直到明朝以后,才出现有汉字的坟碑。
由于侗族讲究生卒年、月、日、时是否相克,如死者不逢吉年,不能入土则停柩待葬,停柩待葬的形式有:1、死者入棺后,移至寨外,架在木凳上,用杉树皮或草帘盖上以避风雨。待逢吉年,再入土安葬。2、茅贡一带,虽将棺木埋入土中,但不垒坟,称之浅葬,说尚未与地脉接触,不算安葬。3、有的用竹签插入棺木底部,表示棺木尚未落土,待到落土时再抽去竹签。4、肇兴、尚重务弄有同日下葬之俗,即人死后不安葬,待同辈人全部去世后,再统一安葬。这与李宗 在《黔记》卷三中关于“楼居黑苗…人死入殓而停之,为期合葬,共仆吉,以百棺同葬,公建祖祠”的记载大致相符。
安葬结束后,当天或第二天还要“复山”,即丧家房族众人再去死者坟上察看有何未尽事宜,去时带做好的菜肴,有的还请鬼师念诵祭词,将菜肴等拿在坟前祭供。
晚上,请各位亲朋饮宴。宴后,由一主人在火塘正中上方以黄土、砖土砌一小灶,并在米升上竖一小碑式的牌位,以供祭死者亡灵。待亲朋走时,孝家割一块重约700克的猪肉给亲戚各自带回。
一月之后,由一亲戚半夜去坟头,用三根芭茅草扫坟头三圈,带回家来供在火塘边的小灶牌位前,请一鬼师化纸钱念祭词,由亲戚拆掉小灶和牌位,将米升内的米煮熟大家食用。意即食了烧钱的米,日后定会发达。
至此,整个丧葬过程结束。
习俗是一个民族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反映,它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历史传统和心理素质。黎平侗族的丧葬习俗,是在这个民族的形成、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它必然反映出这个民族的社会进程、经济基础以及其宗教信仰等等。
从黎平侗族丧葬习俗里,可以看出有如下特点:
一、黎平侗族信仰“阴阳一理”之说,认为阴间和阳间都是一样的。他们所构思的冥冥世界,并不是阴森可怕的地狱,而只是稍稍有别于阳世间的另一个世界的住所,也就是死者的故地。在那个世界里同样要用钱,要吃食物,要穿衣服,要有住房,仍有村寨之分。在侗族歌谣里描述的那个世界,地名叫做“高顺俄安“,当地的情景是“那里的人也吹芦笙,也踩歌堂”,“那里的人不种禾谷也得吃,不种棉花也得穿”。这里,俨然像死者转到了良好的归属之地。因此,黎平侗族在丧葬的诸事安排上,都是按照现实生活来进行的。
如1、人死后即烧“落气钱”,尸体入棺后给死者手中捏纸钱,棺木入土前先在坑内撒纸钱做碘垫底钱…为的是给死者在返回故地途中做盘缠和到故地后做家底之用。2、死者入棺时,给死者手中捏糯米饭团,作为在返回故地途中的食品(这与侗族种植水稻、喜食糯米食品的生活习俗是一致的)。3、死者的棺木系用杉木制作,其底部用3根木料相拼而成,意为给死者住的3间“房子”(这与侗族用杉木制建住房的习俗完全相同)。4、死者入棺时所着的服装,其颜色与式样均与生前无异,所不同者,一是,衣上不用任何金属或硬物做扣子,而以布条或棉纱代扣,以示吉祥。二是死者生前衣上各种银饰均不能入棺,其原因很明显:古代社会生产力低下,技术力量不发达,冶炼困难,金银尤为贵重之物,来之不易,入土的陪葬之物,非其经济力量所能允许,甚至连含口银用过之后也要取去。因此,产生了“金银铜铁带入土中不吉利”之说,唯此才能约定俗成,流传至今。
二、“尊舅为大”是侗族的传统规矩,黎平侗族在丧葬习俗方面亦充分体现了这一传统。侗族认为,任何人(无论男女)都是母亲生的,而母亲是舅家嫁过来的,舅家是最重的根本,所以,“世上只有舅为大”。当发生了死亡这样重大的事情,必须首先告诉舅家知道,舅家有权了解死者的死亡原因和对死者后事的安排。因此,当死者刚落气,其家中人放过“落气炮”通告寨上众人之后,必须立刻派人去死者的“舅”家报丧(男性死者告知其母舅或舅家的后裔,女性死者告知其子女的母舅),在死者的“娘家人”(即舅家人)未来之前,死者家属是不能将死者尸体入棺的,必须等娘家人来到并检验了死者,确认是正常死亡,“死得明白”(即不是被害或有病得不到治疗而死)和确认对死者的一切安排符合传统要求之后,才能将死者尸体入棺。死者如果是女的,其办丧事的规模还要舅家决定。这种“以舅为大”(即尊重娘家人)的传统,实际上也是尊重母亲、母系的表现,这是与侗族自古以来实行的氏族外婚的婚姻制度有着密切的关联。侗族自开始对偶制婚姻以来,实行的是氏族外婚,但体现了“舅家为大”和“不忘根本”(即姑娘的母亲是从舅家嫁过来的)的含意。女子嫁男,进入男家为妻,已是氏族社会的特征,但“舅家为大”和“不忘根本”的“还娘头”习俗,则反映了虽是父系氏族社会,但母系氏族的影响依然较大的情况。由此可见,黎平侗族的丧葬习俗应该是氏族社会以来就有了的。
三、“求吉避凶”。在黎平侗族丧葬整个过程中都有所表现。1、从死者落气时即要测算死者生卒年月日时是否相克,若不相克即为“凶勾”,家人必须杀鸡“解钩”之后才能放声痛哭。此为的是不犯“凶勾”以避邪、避凶。2、为死者沐浴更衣,男剃发,女挽髻,牙齿齐全者打掉门牙,为的是死者洁净安宁,同时表示死者上长寿的正常死亡而不是夭折,以求家中吉利。3、死者身上衣物不用扣子,而以布条或青纱代替,忌铜铁之物都是为了避免对后代儿孙不利;放“含口银”为了求吉,取“含口银”则又为了避凶。4、死者入棺时家中子女回避;死者入棺后,子女到场检验死者尸体是否放得端正;棺木落土时用公鸡跳井,使棺木在坑内定位(实为神明定位);安葬的停棺待葬习俗等等,无一不是趋吉避凶之意这种解释自然现象,人力还不能抵御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产生的因而只有崇拜并祈求天地鬼神(自然界)以避凶祸求得吉利侗族民间传说云:原始时代,侗族老人死了以后上不埋葬的,直到人们能饲养大牲畜,生产已经比较发达以后才开始对死者进行埋葬从侗族丧葬中”尊舅为大”的习俗看,其求吉避凶之俗,亦应是氏族社会就产生了的。
四、黎平侗族丧葬中出殡之时的撒“买路钱”,是侗族迁徙的又一旁证。黎平县许多侗族村寨,都有反映关于自己的祖先是从何处迁徙而来此定居的“祖公落寨歌”(侗语叫“共补夺顺”),但学术界对侗族来源问题仍在探讨之中,既有迁徙说(其中有说来自广西梧州、江西吉安或江苏等地的),也有土著说。由于缺乏历史文献记载,而民间文学只是在民间口头流传,且有变异性,当然不能与历史划等号。但她仍不失为对民族历史研究的一门辅助学科,能够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那么,侗族先在历史上是经过迁徙(无论是由广西、江西或江苏等地迁徙),才定居在目前的湘、黔、桂接壤的这一带地方还是本来就是居住在这里的土著民族呢?黎平侗族的丧葬习俗反映了当地侗族人民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当地侗族认为:他们的祖先是经过迁徙才在这里定居下来的。因此,当老人死后出殡之时,需由一人沿路撒“买路钱”,以使死者灵魂可以不受当地鬼神干扰,能够顺达到归宿之地。这就是黎平侗族老人死后出殡之时撒“买路钱”的由来,世居的饿土著民族在为亲人出殡之时上不撒“买路钱”的。他们的说法是:此地是我们老祖宗开发出来的,自己一般上不会轻易改变的,所以,黎平侗族对迁徙的朴素看法。
从上述情形可以看出,黎平侗族丧葬习俗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延续下来的。死者落气后,家属即,鸣放“落气炮”通告全寨人,寨上人即自动前来帮忙办理丧事,向死者的“娘家人”报丧讯,由死者“娘家人”检验丧葬事宜是否符传统要求的“尊舅为大”的侗规,以及趋吉避凶的观念等,都反映了当地侗族丧葬习俗形成的社会条件、经济基础和人们的心理状态。随着社会的变化,侗族的丧葬习俗亦受到了封建社会的思想影响,产生了姑娘不能进坟山(认为女子要出嫁,是别人家的人)等重男轻女思想。建国以来,黎平侗族在老人去世以后,虽然仍沿用传统的丧葬习俗办理丧事,但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发展,相信侗族同胞会接受“厚养薄葬”这样一种文明的礼俗。
一、姓氏源流
龚(Gōng)姓源出有八:
1、出自黄帝之臣共工氏的后裔。据《元和姓纂》所载,黄帝之臣共工氏(炎帝的后代)在黄帝时为水官,因治水有功,被奉为社神。其后有一支开始以单字“共”为整个家族的姓氏。其后裔又再加龙字改成“龚”氏,遂演变成龚姓。
2、出自古共国之后。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共国(今河南省共城,一说今甘肃省泾川县北)共,亦作恭,为商代诸侯国。因侵犯周而受文王姬昌的讨伐,被周文王姬昌所灭。共国灭亡后,其子孙以国为氏。就是共氏。后演变为龚姓。
3、出自姬姓,为共伯和之后。西周后期,有一个王室贵族叫姬和,被封于共(今河南省辉县),为伯爵,称为共伯和。当时,周厉王在“国人暴动”中被赶出国都,然后诸侯便推举他代行天子的权利,史称“共和行政”,这也是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共国在春秋时被灭后,其子孙以国名为姓氏,称共氏。后演变为龚姓,是为河南龚姓。
4、也出自姬姓,为晋献公的后裔,以谥号为氏。据《尚友录》所载,春秋时,晋献公(晋国为姬姓诸侯国)的儿子奚齐即位以后,给其兄申生(在被人诬陷后,以自杀表示对父王忠心的前太子)加谥号为“恭君”。因古代“恭”即“共”,申生的后代以谥号为姓氏,也称共氏。后演变为龚姓,是为山西龚姓。
5、仍出自姬姓,为春秋时郑武公的儿子共叔段的后代。据《元和姓纂》、《史记·郑世家》等资料所载,春秋时,郑武公的大儿子郑庄公继承了帝位,后来郑武公的小儿子叔段企图夺取政权,被郑庄公打败后,逃到共,当时在郑国境外,称为共叔段,其后代,或以“段”为氏,或以“共叔”为氏,也有以“共”为氏的,称共氏。后演变为龚姓,是为河南龚姓。
6、出自为避皇帝名讳演变而来。五代十国时,后晋皇帝叫石敬瑭,因为避名讳,“敬”氏改为同义的“恭”氏,后也演变为龚姓,是为河南龚姓。
7、出自姬姓,为翁氏所分。据《六桂堂业刊》所载,周昭王的支庶子孙受封于翁山,后以邑为氏,称“翁”氏。至宋初福建泉州有翁乾度,生有六子,分姓洪、江、翁、方、龚、汪六姓,其中第五子分姓龚,其子孙也姓龚,此支为其一。洪氏后来为了避仇,便改了自己的姓氏,在洪字上去掉三点水,上面加了一个龙字,就成了龚氏。均是为福建龚姓。
8、出自他氏改姓或小数民族汉姓而来:
① 贵州黎平三龙乡兜房族吴姓有改龚姓者。
② 土族龚塔氏汉姓龚。
③ 京、瑶、彝、白等族均有龚姓。
得姓始祖:共工。相传上古时期,黄帝大臣共工(炎帝后裔)专门管理水土,因治水有功,被封为“水神”。后与 兜、三苗、鲧结为“四凶”,被流放到幽州(今河北、辽宁一带)。开始以单字“共”作为家人的姓氏,子句龙继承父职,若干年后,共姓为了避仇,有的在“共”字上加一个“龙”字,成了龚姓,也就是说,龚姓是以祖先的官职和名字中的一字改造而来的。龚姓以共工治水有功而引以为荣,尊其为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龚姓发源地较多,有河北、辽宁间地和山西、河南、福建等,总的来说,龚姓早期主要繁衍于北方地区。汉时,华东龚姓崭露头角,江苏徐州人龚胜与江苏邳州人龚舍均以名节闻名,有“楚两龚”之称号。另山东、河南龚姓这一时期也较有名。魏晋南北朝时,龚姓进一步繁衍于江西、四川、湖南等省。据载,湖南人龚玄之及其侄龚黎民,从孙龚祈,自晋至南朝宋,世居汉寿(今湖北常德东北),是当地比较大的家庭,故有武陵郡。此郡不仅是龚姓历史上最大郡望,而且是后世南方龚姓播迁之主源。唐宋时期,龚姓繁衍势头南方旺于北方,江苏、福建、浙江、广东遍布龚姓足迹。其中,福建、广东龚姓尊南宋淳熙年间参知政事(副宰相)龚茂良(今福建莆田人)为其始祖。据《福建通志》所载,龚茂良后裔龚英居荆山,后有迁安海者;龚沼居晋江沙堤,后又有迁安溪者;龚徙居福州城内梅枝里。可见,莆田龚姓枝脉延伸之广,家族生长之茂。另有福建翁姓分支而出的龚姓,在当地形成望族(以“六桂”为堂号),更为福建龚姓的发展注入新的源泉。明代龚姓有移居上海、广西等地者。又山西大槐树龚姓被迁于人口萧条之地,分布于北京、天津、陕西、河北、河南等地。清代乾隆年间开始,陆续有沿海龚姓移居台湾,进而定居邻近国度者。 今日龚姓以四川、湖北、江西、山东、江苏、浙江、湖南等省多此姓,上述七省龚姓约占全国汉族龚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七。龚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九十九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七。
三、历史名人
龚 遂:是见于史籍记载的第一位龚姓名人。西汉时任渤海太守,敢于谏诤。渤海临郡饥荒时,曾开仓借粮。后世把他和黄霸作为封建“循吏”代表,称为“龚黄”。
龚 灏:字伯言,东汉徐州鄄城人,少机警通达,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然犹常自诩开汉之张子房,兴齐之管仲,时人莫之许,惟庐陵袁淮,会稽桥玄异焉。
龚 舍:武原(今江苏省邳县)人,西汉任谏议大夫。重节义,拒不仕王莽新政,与龚胜一同归乡,二人并称“楚两龚”。
龚 宽:洛阳(今属河南省)人,西汉画家,善画人物,尤工牛马飞鸟。
龚 原:处州遂昌(今属浙江省)人,北宋嘉进士。曾助王安石变法,颇为尽力。著有《周易新讲义》。
龚 胜:西汉末年时以好学明经与崇高名节而见称。汉哀帝时,曾三举孝廉,后因王莽篡权而归隐乡里。王莽数次遣使找他,要拜他为上卿,而他却在吾受汉厚恩,岂以一身事二姓哉的感叹声中,绝食而死。
龚 贤:清代著名画家。工山水,兼工诗文、书法。其画浓郁苍润,行草雄奇奔放。为“金陵八家”之一。
龚 开:淮阴(今属江苏)人,宋末元初著名画家。擅绘人物,尤精钟馗像,工画马兼山水,亦能诗文。
龚 平:淮阴人,宋末元初画家。擅画人物,喜作墨鬼,尤以钟馗像最著名,有“扫荡凶邪”之意。
龚 贤:江苏省昆山人,清代著名画家。工山水,兼工诗文、书法。其画苍润浓郁,行草奔放雄奇,为“金陵八家”之一。
龚鼎臣:郓州须城(今山东省东平)人,北宋景进士。知渠州,倡文教,兴郡学,曾上书建议裁汰冗员,节俭开度。著有《东原录》等。
龚宗元:宋代都官员外郎,德高望重,受人敬慕,与程道、程之奇并称“三老”。
龚颐正:南宋处州遂昌人,官任秘书丞、实录院检讨官,预修孝宗、光宗实录。著有《芥隐笔记》、《续释常谈》等。
龚明之:南宋苏州昆山(今属江苏)人,以孝行闻名于乡,入朝受宣教郎。著有《中吴纪闻》。
龚鼎孳:安徽省合肥人,明末崇祯进士。为人旷达不拘俗礼,博学能文,与吴伟业、钱谦益并称“江左三大家”。
龚午亭:江苏省东台人,清代评话演员。以演说《清风闸》著名。
龚翔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人,清代著名诗人,工诗词,为“浙西六家”之一。著有《田居诗稿》、《红藕山庄词》。
龚自珍:龚姓历史上最杰出的人物。清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博览群书,通晓经学、文字学、历史、地理等各方面学识。为今文经学派的重要人物。道光年间举为进士,官至礼部主事。当林则徐赴广东查禁鸦片时,他曾预见英国可能侵犯,建议加强战备。其诗、文有较高成就。著作辑成《龚自珍全集》。
龚琴徵:武进(今属江苏省)人,清代著名女画家,以工画蛱蝶著称。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武陵郡:西汉时,治所在义陵(今湖南省溆浦南),东汉移治临沅(今湖南省常德市)。
六 桂:指“六姓联芳”之誉称,隋代治所在闽县(今福建省福州市),唐代移治晋江(今福建省泉州市)。
2、堂号
中隐堂:宋朝时候龚宗元任句容县令。他在破案、挖掘藏犯、追捕逃犯上,像神仙一样。有一次,为政酷苛的杨弘(隋文帝的弟弟)奉旨到各地视察。但当他到句容边境时,却对人说:“这里已被龚先生治理得很好啦。我再去,不是徒找麻烦打扰他吗?”于是没入境就到别处去了。龚宗元官至都员外郎。退休后建了一座“中隐堂”。朝野上下都赞他是“耆德”(年高有德)。
此外,龚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六桂堂”、“中隐堂”、“耕读堂”、“渤海堂”等。
============================================================
龚姓宗祠通用对联
〖龚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荆楚仙范;
渤海清风。
——佚名撰龚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朝宋汉寿人龚祈,字孟道,风姿高雅,举止潇洒,中书郎范述见了他说:“这是荆楚的仙人哪!”下联典指西汉山阳南平人龚遂,字少卿,以明经为昌邑王刘贺的郎中令,勇于谏诤。宣帝时,渤海和附近各郡因饥荒引起农民反抗,他任渤海太守,开仓借粮,奖励农桑,使农民归田、狱讼减少。后官水衡都尉。后世将他与黄霸作为封建“循吏”的代表,并称“龚黄”。
姓启炎帝;
望出武陵。
——佚名撰龚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龚姓的源流和郡望。
抚循异迹;
行谊纯修。
——佚名撰龚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代水衡都尉龚遂为渤海太守。至任所,悉罢捕盗之吏,劝民务农桑,一郡大治。下联典指宋代学者龚郯。龚郯,字墨伯,师承朱熹,不务口耳,一意躬行。
武陵世第;
渤海家声。
——佚名撰龚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龚姓宗祠“武陵堂”堂联。
-----------------------------------------------------------------
〖龚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读书先审器;
稽古有遥源。
——清·龚自珍撰龚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诗句联。龚自珍,一名巩祚,字璱人。号定盦,浙江省仁和(今杭州市)人。道光进士,官礼部主事。学务博览,他提倡“通经致用”,强调万事万物都处在变化之中。散文自成一家;诗瑰丽奇肆、有“龚派”之称。
鱿跃清波彻;
莺啼众缘深。
——清·龚贤撰龚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画家龚贤撰书联。龚贤,号半亩等,又名岂贤,昆山人。能诗,善画山水,为八家之一。有《画诀》、《香草堂集》。
耆德并三老;
山水列八家。
——佚名撰龚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都官员外郎龚宗元,与程道、程之奇,皆以耆德称,吴人谓之“三老”。下联典指清代画家龚贤。
-----------------------------------------------------------------
〖龚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偷闲颇异凡夫法;
著书先成不朽功。
——清·龚自珍撰龚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诗句联。
天问有灵能置对;
阴符无效勿虚陈。
——清·龚自珍撰龚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龚自珍《秋心》诗句联。
-----------------------------------------------------------------
〖龚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大汉遗民,甘心绝粒;
横波侍史,雅擅画兰。
——佚名撰龚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汉彭城人龚胜,字君宾,先后举孝廉、茂才,为重泉令,哀帝时历官谏议大夫、光禄大夫、渤海太守,后因病辞职回乡。王莽篡汉建新朝,派人征他做官,门人向他报告时,他斥责门人为“棺敛丧事”,从此绝食十四天而死。下联典指清代合肥人龚鼎孳,字孝升,号芝麓,明末崇祯年间进士,官兵科给事中。清康熙年间,官至礼部尚书。为人旷达,博学多闻,诗文与吴伟业、钱谦益齐名,并称“江左三大家”,著有《定山堂集》。他的侍妾顾横波,名媚,字眉生,号横波,通文史,尤其擅长画兰花,独出心裁,不龚前人旧法,当时人推她为“南曲第一”。
安车不征,孝廉不就;
易剑买犊,卖刀买牛。
——佚名撰龚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代名人龚胜的事典。龚胜,彭城人。三举孝廉不就。下联典指汉代水衡都尉龚遂的事典。龚遂,字少卿,刚毅有大节。宣帝初,渤海盗贼并起。帝以遂为渤海太守。遂劝民务农桑。有带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郡遂大治。
五马数循良,偃武修文,练就甲兵还绿野;
一龙看变化,出风入雨,普将膏泽润苍生。
——龚鹤亭撰安徽省怀宁县西广村龚氏宗祠联
--------------------------------------------------------------------------------
中国人民 龚姓开国将军生平简介龚兴业少将
龚兴业(1911-1993),湖北省荆门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 。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二方面军警卫连排长、连长,参加了湘鄂西、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85旅716团连长、营长,晋绥军区第3军分区游击大队大队长。参加了雁门关战斗、齐会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独立3旅特务团参谋长,第9团副团长,第24团团长。参加了沙家店、羊马河、宜川、兰州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甘肃军区武都军分区司令员。1952年毕业于南京军事学院,任西北军区车辆管理部部长,军区司令部装备计划处处长,骑兵第1师师长,伊犁军区司令员,东疆军区司令员,新疆军区副参谋长。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 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3年4月17日因病逝世,享年82岁。
龚兴贵少将
龚兴贵(1914-2002),江西省兴国县鼎龙乡长信村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 。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第八师政治部宣传队分队长,红5军团政治部宣传队副队长,军委三局无线电台总队政治指导员,中华苏维埃 电台分队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电台分队长,冀热察挺进军电台中队长、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部通信科科长,炮兵教导大队政治委员,晋察冀野战军第3纵队9旅政治部副主任,华北军区炮兵第3师政治部主任,西南军区军械部政治部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重庆炮兵学校政治委员,锦州炮兵学校政治委员,中国人民 第二炮兵第51基地政治委员,第二炮兵技术学院顾问。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 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2年4月22日因病在大连逝世,享年88岁。
,男,汉族,四川省富顺县人,中共党员。邓萍于1926年底考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转入中国***。1927年秋,被派到国民党军湖南独立第5师团长第1团从事军事运输。在秘密组织中,成立了党支部和团委,担任书记。1928年7月,参与组织领导平江起义,任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参谋长、中共第5军军委书记。参与领导湘鄂赣苏区的发展。同年,董、彭、和滕率领红五军主力到达井冈山,参加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0年6月任红3军参谋长、红5军军长,参与指挥红3军进行长沙战役和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1933年7月任红军东部军参谋长,参加福建指挥所作战。在中央苏区,南征北战,战功卓著,成为著名的红军将领。其间,任红5军学校教育局长,参与工农红军学校筹建,担任副队长兼教育局长,培养了大批红军干部。1934年1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同年10月,他参加长征,协助彭指挥红3军担任右翼前卫,掩护中共中央机关和红一方面军主力突围。1935年2月27日,他在遵义战役前线指挥战斗时,不幸中弹身亡,年仅27岁。
彭是怀德的亲密战友
1966年4月的一天,一辆汽车在四川省宜公路上由北向南行驶。车上坐着从成都来宜宾考察的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彭元帅。当他得知汽车已进入富顺县城时,他命令它停下来。向车外望去,只见沱江蜿蜒流淌,点点帆影;山峦起伏,绿意盎然。我不禁感慨:真的很出众!难怪有那么多有才华的人。三十年前,我有一个亲密战友,就是这里人。可惜他死在了长征途中!说罢,神色狐疑,沉默良久。彭说的是这位鲜为人知的红军高级将领。
邓萍,1908年生于四川富顺县,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在校期间加入中国***。参加过著名的平江起义,长期担任红五军参谋长、红三军团参谋长,担任红五军军长,曾任中央红军军政学校教育主任。先后参加了五次反围剿、长沙会战、赣州会战、广昌湘江苦战。1935年2月27日,在第二次遵义战役中牺牲,年仅27岁。
自1927年冬与彭相识以来,他们朝夕相处,并肩战斗了7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蒋平举介绍他的策略。
1927年冬,刚从军校毕业的邓萍,被党组织派到国民革命军湖南独立第五师第一团担任士兵运输。行前,组织上向他介绍了代表团团长彭的情况,并说明了此行的任务。
彭,这位30岁的上校,出身贫寒,为人刚正不阿,与恶为敌。早在北伐战争时期,我就认识了***员段德昌,并在其感召下接受了社会主义。在退潮的时候
转眼间,一天下午,党组织派人秘密通知,中共湖南省委批准彭入党。在当晚彭的入党宣誓仪式上,悬挂着马克思和宣誓监督人绘制的马克思画像。彭的毛料制服、马靴、武装腰带和白手套也是事先精心准备的。这时,独立团中已有8名党员,并正式成立了党委,以彭为书记。邓萍特别提出,今后上级来了,要先见面,确定身份,再介绍给彭,以免团长暴露身份,增添危险。
盛夏,党组织指示一班党委尽快举行起义,以适应武装斗争的需要。7月17日晚,中共湖南省委特派员滕来到平江,与彭、商定起义时间定在7月22日上午10时。18时,在平江县医院的一间病房里,三人研究起义的准备工作和军事部署,邓萍负责写起义后的通知、标语等文告。
7月22日上午10时,平江起义打响。起义后,根据省委指示,以起义部队为基础,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彭任军长,滕任政治委员,任参谋长。
在战斗中为友谊而战
平江起义后,彭、滕、率军撤出县城,一路浴血奋战。先行军到湘鄂赣边,再折向南。1928年2月下旬,他们在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红四军会师。分割后不久,两军前委召开联席会议,决定为了打破敌人对井冈山的围剿,为部队冬季给养,红四方面军跳出井冈山,向赣南挺进,红五方面军留在井冈山。
红四军下山后的第三天,敌人以十个团的重兵向井冈山发起了围攻。
隆隆的炮声抖落了松枝上的积雪,远处的山脚下聚集了一堆堆的敌人。被击败的敌人暂时停止了进攻。
暂时的平静之后将会是更加激烈和残酷的战斗。红五军前委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当前形势。彭对大家说:这是我们红五军成立以来的第一次激战。目前敌人进攻我们的有14个团,我们只有2000多人。硬的守不住,只有果断决策,组织突破。接下来请参谋长谈谈突围行动的部署。邓萍指着墙上一张大军事地图上的一个地方说:“突破点在赣敌和湘敌的交界处。”集中我们现有的兵力,形成比较优势,出其不意,打硬仗,撕开一个口子。在此之前,前线各部不应脱离敌人。坚持rsquo他们秘密抽调了大部分兵力,准备参加突围战。我打算把间谍连、机枪连、迫击炮连当尖刀带领。缺口撕开后,1、7团分别作为左右两翼,形成安全通道。政委将带领电话队和卫生队护送所有家属和伤病员快速通过,指挥员带四个团殿后保护。彭听了的话,连连摆手:不行!不对!我在湘军当兵的时候来过这里。作为尖刀和前锋,你都不如我合适。邓萍坚定地说:你是第一军的***,责任重大,第五军今后的发展就要靠你了。况且还有那么多病人和家属需要保护。这是朱茂酋长下山时交给你的重要任务!这是紧急情况。不要再争论了。
据邓品所言
1930年6月,红五军扩编为红三军,彭任军长,滕任政治委员,任参谋长兼红五军军长。8月23日,第一军团和第三军团在湖南浏阳会师,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红一军团仍由彭领导,邓任参谋长。之后两人携手,领导了多场著名战役。邓萍杰出的军事才能和临危不惧、勇挑重担的革命精神给彭留下了深刻印象。
帮助别人分担自己的烦恼。
1931年秋,红军取得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全军进入休整阶段。遵照上级的命令,邓萍来到瑞金,担任新成立的中央红军军政学校的教育主任。在瑞金完成任务后,在彭电话的催促下,回到了红三军团,继续担任红五军参谋长兼军长。
1933年夏末,蒋介石不甘心四次围剿失败,集结百万兵力,在飞机和大炮的配合下,采取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战术,对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五次围剿。至此,毛泽东已被排挤出红军,执掌中央政权的是中央政府临时首长、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
10月18日,红三军团遵照临时中央的命令,向利川之敌发起进攻。敌人有7个师,构筑了长100公里,宽20公里的坚固防线。碉堡密布,重兵云集。每隔10米就有一个由轻重机枪组成的炮位。其目的是吸引红军进攻,消耗和消灭红军。中央的这个临时命令,正是敌人所希望的。直到25日,红军也没有达到突破敌人封锁占领资溪的目的。反而伤亡惨重,不得不把疲惫的师拖出战斗。
1934年4月,敌人在飞机掩护下,以7个师1个炮兵旅向中央苏区北大门广昌发起猛烈进攻。中共中央军委下令,广昌由红三军团防守。不要把敌人放进去,违反军法的就搞进去。军令下,彭、不敢怠慢,忙着组织全军一万二千人进入阵地,调集精兵强将,日夜抢修工事和碉堡。在兵团司令部,前来视察工作的彭的李德、薄谷开来说:敌人有七个师的重兵和飞机大炮,火力很猛。而我们只有12000人。再坚固的工事也经不起敌人的轰炸。我们无法保护自己。只有12000人全军覆没。建议改为机动防御,只留一个连在前面吸引敌人的进攻,主力隐藏在城市附近的山区。当敌人蜂拥进城时,我们的主力将抓住机会攻击敌人的侧翼。彭拿出一张《广昌机动防御首长决心图》的图来增加他评论的效果,这是昨天通宵画的。李德盯着地图看了一会儿,嘴角浮起一丝轻蔑而嘲讽的微笑:我曾经批评过这位同志,说他在苏联伏龙芝军校白呆了几年。我听说邓萍同志是黄埔军校毕业的,但是看了这本有很多常识性错误的书,我不得不对邓萍同志提出同样的批评,他的黄埔军校就废了!听到李德的狂言和对的肆意侮辱,彭站了起来,怒气冲冲地指着他说:同志和我并肩战斗了六年,他给了我多少好主意,策划了多少战役,你知道吗?他的军事才能,岂是你李德能比的?李德恼羞成怒,对彭吼道:中央革命委员会的命令,你必须执行,不许有任何变动。否则,理事会
10月18日,中共中央在贵州黎平召开政治局会议,决定放弃与北上的红二、红六军团会师的预定计划,向敌人薄弱的贵州前进。1935年1月9日,红军占领遵义。15日至17日,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从19日起,在毛泽东的指挥下,红军开始四次强渡赤水。
2月23日,中央革命军委在渡过赤水后,命令红三军团在本月底前夺回遵义,以动员敌人南返。24日,彭、杨、率部从川南进军,向遵义要害猛攻。娄山关。当我到达时,我发现钱军队已经在我之前占领了通往遵义的北门。
此时天空飘来阵阵雨夹雪,密密麻麻,打着旋儿;寒风吹来,侵袭筋骨。在警卫撑起的油纸伞下,三人召开紧急作战会议。彭对他们说:“我们不仅要拿下娄山关,打开通往遵义的通道,还要把山上的敌人全部消灭,防止他们逃入遵义,这样我军下一步进攻就更困难了。”杨对点了点头:歼灭战而不是战败是这场战斗的指导思想。根据两位***的要求,邓萍部署并亲自指挥了这场战斗。第一,第十团从娄山关左翼迂回到山后,切断敌人退路。第10团和第13团分别从正面和右边进攻。尤为壮观的是,邓萍集中了军团所有的迫击炮,向敌人阵地开火。我听到尖锐的尖叫声和隆隆的爆炸声此起彼伏,回荡在群山和沟壑之间。不到两个小时,娄山关主峰上就飘起了红旗。
红军一马当先,向前推进,于27日上午9时攻占了遵义城外围的一个小。石材店。傍晚,我们到达了遵义城下。
在军团指挥部,邓萍找到11团政委张爱萍、参谋长兰国庆,研究攻城部署。邓萍说:毛主席战略计划的关键是占领遵义,调动敌人援助。刚才周主席、朱副主席、朱总司令打电话来警告我们,攻城宜早不宜迟,迟了不但达不到目的,敌人部还要来增援。现在我们已经暴露在城门下,敌人明白我们的战斗意图。因此,越早发起攻击越好。我现在就和你一起去看看地形,研究确定攻城方案,明天天亮前一定要占领遵义。
冒着绵绵细雨和凛冽寒风,邓萍、张爱萍、兰国庆躲在茂密的草丛中边看边学习。邓萍举起望远镜,仔细搜索和观察。突然,随着一声巨响,一颗冲击力极强的冰冷子弹击中了他的头部,夺走了这位才华横溢的年轻将军的生命。此时,他才27岁。
这个意外的变故给彭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使他感到肝肠寸断!这个身经百战,爬尸到血的硬汉,不禁悲痛万分,泪流满面。卫兵轻轻的叫声打断了他的沉思:刘头领来了。军团政治部主任刘少奇紧紧握着他的手:老彭,你可以放心指挥这场战争。邓萍同志的事情,由我们政治部处理。我答应你,我一定对得起烈士,让你满意。彭点点头,擦了擦红红的眼睛,默默地拿起烈士的遗物,一件件仔细端详,然后交给了。接着,彭拿出怀表,拿起电话:各部,总攻时间到了。我命令,进攻,拿下遵义,为参谋长报仇!
2009年9月14日,被评为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100位英雄人物之一。
我姓陆永字辈谁知道我是多少世吗?
本文2023-11-30 11:59:4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86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