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年工龄缴养老保险小颔十七年大颌六年休退后开多少钱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3收藏

三十五年工龄缴养老保险小颔十七年大颌六年休退后开多少钱,第1张

百家姓之“郭姓”

新百家姓排名:16

郭氏简介

郭是以所居住的地域在城里命名族称的。

根椐古籍《尚书·尧典·禹贡》记载,大禹的父亲鲧首次创造了“城郭”,据此推论郭姓可能是崇拜鲧的。

郭像四方的城楼的整体形状,以此为图腾标志。居住在东城的称东郭,居住在西城的称西郭,居住在南城的称南郭,居住在北城的称北郭。

郭姓之郭,特指齐国首都。郭姓始祖禺虢,周文王弟虢仲虢叔,以虢为郭,姬姓别支。

郭姓得姓始祖:城郭得姓始祖虢公

参见:郭

家规祖训尊祖

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本培其根,枝叶盛茂。水养其源,河海纳吐。比人禽兽,谁不震怒。

惟豺与獭,生知报哺。亦有狐狸,死首邱顾。何以为人,不念尔祖。时祀匪懈,受天之佑。

敬宗

惟祖有功,惟宗有德。亦有积德,以衍今日。宗之有祖,惟尔之食。宗之有类,惟尔之锡。

胎孙其谋,子以燕翼。敷时绎思,寝成斯变。雨露时降,凄惨怵惕。人不敬宗,是谓伐德。

事亲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不离于里,不属于毛。饥寒衣哺,疾痛抑搔。子路负米,虽贫亦多。

温裾一绝,痛恨如何。亦有慈鸟,守林夜号。报德罔极,棘人伊蒿。哀我人斯,三复蓼莪。

睦族

惟吾氏族,人百其身。惟吾氏族,其初一人。一木而分,一气而陈。陈陈相因,是以百身。

身有其分,亦一其心。大小相恤,礼义相成。患难相扶,疾病相临,尔族既睦,受天之庆。

郭氏家谱家乘铺谍

郭氏家族所修族谱现保存在世的大约有上百种,其中大部分是清末民国初年所修,明代修的族谱现存有两种:一是《凫溪郭氏宗谱》,明代人郭志高纂修,明万历十一年(“83年)家刻本,现收藏在我国国家图书馆;另一部是《<福建漳州>汾阳郭氏谱》,明代人郭兴重修,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抄本,现日本和美国各收藏一部。

家谱名称列表

天津郭氏家谱四卷首一卷(清)郭采轩等修清光绪二十年(1894)刊本四册美国

山西太谷郭氏家谱不分卷(清)郭在朝等修清道光十九年(1839)序写本五册日本美国

黑龙江黑水郭氏家乘八卷(民国)郭克兴辑民国十四年(1925)-民国十五年(1926)铅印本北图(又一部三卷)首都图(世系录二集)历博(存世德录)考古所(存世系录)人民大学(存世系录)中央民院(六卷)南京大学(存世德录初集)日本(存乡土录)美国(四卷)注:为旗籍郭博勒氏的简称。

江苏泰县泰邑郭氏七修族谱四卷(民国)凌德玺纂辑郭明成主修民国十七年(1928)凌庆斋七凤堂活字本四册历史所注:清道光十五年郭之兴始修。

江苏如皋郭氏宗谱十卷卷首二卷(民国)郭全富主修郭雍男纂辑民国九年(1920)懿德堂活字本十六册北图

江苏镇江润东郭氏家乘八卷(清)郭正台纂修清同治十年(1871)诒政堂活字本八册历史所注:明崇祯三年郭汉始修,此为六修。

江苏镇江京江郭氏家乘八卷(清)郭开溎修清宣统三年(1911)续古堂活字本北图历史所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宁图吉林大学江苏镇江市博日本美国

江苏丹阳郭氏宗谱□□卷木刻本江苏丹阳县珥陵乡志办(存一卷)

江苏扬中郭氏家谱□□卷民国间木刻本七册江苏扬中市(0523-5109836想了解此家谱,谢谢!)

江苏江阴明威郭氏宗谱六卷首一卷(清)郭洪祥等修清光绪五年(1879)仁德堂刊本四册美国

浙江杭州郭氏族谱不分卷清光绪间钞本二册湖北图注:书名本拟定,记事至清光绪七年。

浙江萧山郭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民国)郭元鉴郭熊重修民国二十年(1931)敬爱堂活字本十二册河北大学浙江图杭州大学

浙江桐庐汾阳郭氏宗谱□□卷民国间木活字本浙江桐庐县档(存卷2-5、7)

浙江宁波县郭氏宗谱十七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郭庆湘郭谦益纂楫清宣统二年(1910)木刻本六册河北大学

浙江鄞县鄞东韩岭郭氏宗谱二卷(民国)王怀忠郭士篑等纂修民国十三年(1924)木活字本一册天一阁

浙江兰溪汾阳郡郭氏宗谱九卷清光绪三十年(1904)木刻本浙江兰溪县高潮乡会桥

浙江兰溪灵湖郭氏宗谱二十五卷(民国)郭光卿等纂修民国三十七年(1948)木刻本浙江金华市文管浙江兰溪县灵洞乡不源

浙江兰溪汾阳叶院郭氏宗谱十三卷木刻本浙江兰溪县汪高乡

浙江兰溪郭氏宗谱二十四卷木刻本浙江兰溪县板桥乡下郭村

浙江东阳汾阳郭氏家谱二卷(民国)郭小弟纂民国十二年(1923)木活字本浙江东阳六石乡方回村注:谱始修於宋庆元年间。

浙江常山郭氏宗谱二卷(清)韩旭思重修清道光十年(1830)木刻本浙江常山县招贤乡沙帽山村注:始修於清康熙十七年(1638)黄世南。

浙江临海更楼郭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清同治十一年(1872)序刻本浙江临海县博(存卷7-10)

浙江临海台临康谷郭氏宗谱□□卷(清)李廷铨纂清同治十三年(1874)序刻本浙江临海县康谷乡西岙材(存二卷)注:谱首修於宋淳熙六年郭葵。

浙江临海更楼郭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清)郭晓峰纂清光绪十三年(1887)木活字本浙江临海县博(存卷首、卷1、4、5、7-9)注:明万历九年郭达泉首修。

淅江临海台临康谷郭氏宗谱五卷(民国)陈韵裳吕调纂民国四年(1915)天台阵孟焚梓木活字本浙江临海县康谷乡西忝村(存卷1-3)注:谱首修於宋淳熙六年郭葵。

浙江仙居乐安郭氏宗谱□□卷(清)郭帘青纂清光绪十四年(1888)序刻本浙江临海县博(存卷1、7、10、12、17、22、27、28)

浙江仙居乐安郭氏宗谱(民国)郭寿祺纂民国七年(1918)序刻本浙江临海县博(存卷1、16、24、28、32)注:宋嘉定三年郭磊卿首纂《郭氏家史》。

浙江仙居乐安郭氏宗谱四十卷(民国)郭华等纂民国三十六年(1947)木活字本浙江临海县博(存卷1、4、6、7、13、17-39)注:宋嘉定三年郭磊卿首纂《郭氏家史》。

安徽合肥郭氏宗谱八卷(民国)郭能盛等修民国十七年(1928)汾阳堂活字本十六册美国

安徽续溪县南开享叙堂宗谱十卷(清)许文源等重修清光绪十五年(1889)活字本十册北图

安徽宿松郭氏宗谱十三卷卷首二卷(民国)郭氏族人修民国四年(1915)忠孝堂活字本十四册北图

安徽毫县郭氏宗谱十卷(民国)郭鸿诒郭文彻等纂民国十五年(1926)由义堂活字本八册北图历史所注:清光绪末郭玉珍始修。

福建福州郭氏支谱十二卷首一卷(清)郭柏苍等六修泯同治十三年(1874)序光绪三十一年(1905)刊本八册;日本美国

福建福州闽中郭氏支谱大略不分卷(清)郭柏苍修清光绪十四年(1888)福州郭氏刊本《郭氏丛刻》第一册首都图北京师大福建图福建师大

福建福州郭氏支谱十卷(清)郭杰昌等修清光绪十八年(1892)刻本五册福建图

福建福州郭氏支谱十卷(清)郭兆昌等修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刻本八册福建图(二部)

福建福州郭氏支谱十卷首一卷(民国)郭兆昌郭则寿重修民国九年(1920)第九次重修本福建师大注:谱首修於明隆庆六年郭大韶。

福建甫田魏塘郭氏族谱不分卷附世庆堂家志清末手写本五册历史所注:清初郭绍荣始修。

福建莆田郭氏世谱志不分卷清人编旧钞本福建师大

福建莆田郭氏家谱不分卷(民国)郭嗣蕃编民国九年(1920)修钞本福建师大

福建泉州郭氏族谱不分卷(明)郭萌等修(清)郭肇汾续修据泉州郭氏钞本传钞一册福建图福建师大注:郭萌始修於明正统元年。

福建惠安汾阳奇山二房郭氏族谱(清)郭天合纂修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修约民国元年(1912)重钞本一册台湾

福建南安蓬岛郭氏家谱二卷(清)郭章等纂修清光绪十六年(1890)刊本二册台湾

福建南安蓬岛郭氏家谱□□卷(民国)郭章等修民国十九年(1930)木刻本美国(存卷首、卷2上、卷5-7、9、12、16)

福建南靖郭氏族谱及地契清道光十五年(1835)钞本一册台湾

福建漳州澎湖郭氏流传派家谱(清)郭朝勋撰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钞本一册台湾

福建漳州汾阳郭氏谱一卷(明)郭兴重修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钞本一册日本美国

江西万载田下郭氏族谱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郭偌等纂修清光绪七年(1881)木活字本江西图(三部皆不全)

江西万载田下郭氏族谱□□卷(清)郭士杰撰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木活字本江西图(存卷7、10、11、14)

江西万载田下郭氏族谱□□卷(清)郭士杰撰民国三年(1914)木活字本江西图(存卷10、11、20)

江西万载田下郭氏族谱□□卷(民国)郭安澜撰民国二十七年(1938)木活字本江西图(存卷12、13、21)

山东历城郭氏族谱不分卷(清)郭绍庭序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刊本一册美国

山东潍坊郭氏族谱八卷(清)郭见龙等重修清嘉庆十五年(1810)刻本辽宁图注:记事至清嘉庆十九年。郭一琪首修於康熙二十六年。

山东潍坊郭氏族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郭阮容等重修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刻本辽宁图注:记事到清同治十年。清康熙二十六年郭一琪首修。

山东滩坊郭氏族谱不分卷郭苗由修。刊本十册科图

河南开封大粱郭氏世谱□□卷民国石印本南开大学(存世系一册)

河南新乡郭氏族谱十二卷(民国)郭荃阶郭庆云续修民国四年(1915)刻本河南大学(不全)

湖北新洲郭氏宗谱首四卷(民国)郭子秀郭席珍等续修民国十六年(1927)刻本湖北新洲县辛冲镇四岗村注:清光绪十五年郭可第郭平衡等创修。

湖北新洲郭氏宗谱(民国)郭云汉续修民国二十二年(1933)木刻本湖北新洲县凤凰乡郑家围村

湖北新洲郭氏宗谱四十卷首十四卷(民国)郭启爱郭可裕等四修民国二十二年(1933)木刻本湖北新洲县三店镇三店村注:清道光四年郭春亭创修。

湖北新渊郭氏宗谱四卷首二卷(民国)郭存瑜郭宗林等创修民国二十三年(1935)木刻本

湖北新洲县三店镇竹园村

湖北浠水汾阳郭氏宗谱□□卷清光绪八年(1882)木刻本湖北浠水县博(存卷1、2)

湖北浠水薪水郭公家乘摘录不分卷民国桐凤楼钞本一册湖北图

湖南郭氏族谱□□卷首三卷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活字印本湖南图(存卷首中)注:该族散居沅江、益阳、汉寿等地。

湖南湘潭中湘金霞山河头郭氏七修族谱不分卷清光绪间活字本湖南图(存七册)

湖南湘潭中湘金霞山沙头郭氏九修族谱〔汶祖房道支〕〔分兴仁、兴让两支〕点颔堂编印〔兴仁分下有共四卷,四至七卷,十八派至二十三派〕〔兴让分下有两卷,八至九卷,十一派至二十三派〕

湖南湘潭郭氏五修族谱二十二卷(民国)郭孝成纂修民国二十三年(1934)汾阳堂排印本广东中山图(缺卷15上)注:清乾隆三十四年郭速衢首撰。

湖南湘潭上湘石屋街郭氏三修族谱十卷首二卷(民国)郭葆鹤郭良礼等纂修民国二十六年(1937)木刻本十一册河北大学

湖南湘乡郭氏重修族谱十二卷(清)郭然卓纂(序)清道光四年(1824)文美堂刻本湖南图(存卷l)

湖南湘乡油榨铺郭氏读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郭再中郭春阐修郭德享郭年延续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刻本二

湖南湘阴郭氏家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郭嵩焘编清咸丰七年(1857)刻本辽宁大连市图(存5卷)上海图美国(缺3卷)注:清道光三年郭世俘、郭谆世创修。

湖南永兴长乐郭氏六修族谱不分卷(清)郭大聪纂修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世德堂活字本六册历史所

湖南麻阳郭氏族谱十三卷首二卷(民国)郭元勋郭昌明总纂民国五年(1916)刻本历史所

湖南沅江郭氏续修支谱十二卷清光绪三年(1877)张善哉活字本湖南图

湖南沅江沅邑汾阳郭氏四修支谱十二卷首一卷(清)郭达全郭端午纂修清光绪二十年(1894)汾阳堂活字本湖南图

广东番禺郭氏族谱不分卷(清)郭富谦重编清光绪五年(1879)钞本一册广东中山图

广东番禺郭氏怀江房谱不分卷(民国)郭成辉郭全带等纂修民国二十一年(1932)铅印本一册广东中山图

广东潮州郭氏宗谱不分卷民国十六年(1927)潮州梁永昌印本一册广东汕头市档

广东中山香山郭氏族谱不分卷(民国)郭凤辉等编民国十八年(1929)铅印本一册

北图上海图注:封面、书签题《中山良都竹秀园郭氏家谱》

广东中山郭氏宗谱十六卷(民国)郭月朋郭梓南等重修民国二十六年(1937)铅印本

广东中山市档

广东中山郭氏宗谱十六卷(民国)郭尚媛监修民国二十七年(1938)治本堂刊本十六册美国

广东南海郭氏族谱不分卷(清)郭杖蒲编清宣统元年(1910)钞本一册广东中山图

广东大埔郭氏族谱二卷(民国)郭惠南等修民国十八年(1929)刊本一册美国

四川泸县丁市霸郭氏族谱不分卷(民国)郭锡文修民国十七年(1928)泸县郭氏石印本二册南京大学

四川安岳郭氏族谱三卷(民国)郭祖彤续修民国间木活字本二册四川图注:郭文锦首修於清乾隆年间。

四川资阳郭氏家谱三编四卷(民国)郭希振续纂民国二年(1913)修民国十一年(1922)资阳郭氏家祠石印本四册四川重庆市图

四川隆昌郭氏族谱不分卷(清)郭光壎等续修清宣统二年(1910)排印本四册南开大学四川图注:始修於康熙五十六年,此为四修。

台湾澎湖郭氏流传派家谱不分卷(清)郭朝勋撰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钞本一册美国

凫溪郭休宗谱不分卷(明)郭志高纂修明万历十一年(1583)家刻本一册北图

五谷溪郭氏族谱序(清)郭文良郭文玺等修清道光十四年(1834)钞本一册台湾

郭氏族谱十卷首一册末三册(清)郭培由纂修清同治十一年(1872)刻本十四册北图

郭氏族谱十卷首一册末三册(民国)郭励孚修民国二十五年(1936)铅印本十四册北图

雉水郭氏宗谱二十三卷(清)郭先培修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汾阳堂活字本二十册北图

郭氏族谱一卷(清)郭通磐纂修稿本山东图

汾阳郭氏八修宗谱十二卷(民国)郭衷棠等主修郭衷儒等纂修民国二十三年(1934)崇本堂刻本十册湖北图

郭氏族谱四卷(民国)郭光纂修民国三十六年(1947)排印本四册四川图

郭氏副使祠宗谱不分卷(民国)郭彤纂修民国石印本一册四川图

郭子仪家谱不分卷石印本四册上海图

郭氏宗谱□□卷油印本江苏丰县博(存一卷)

江苏扬中市新坝镇原郭家埭郭氏家谱郭顺智纂修(2002年)铅印本一册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家谱序言] 郭氏老茔碑记

墓之有碑也,为亡者志也,亦实欲生者衍其嗣续,使之支分派别永继承而不紊,不幸而世系偶轶,则有不得不汲汲以图之。

郭氏

始祖 讳 宾自前明承迁隶籍清邑,卒葬于吕家之西北隅,即今大王庄之郭氏老茔也。祖碑虽在,文多湮没,传之七世,璠公改葬于大王庄之村前,即今郭氏之南茔也。相传,璠公兄弟四人,其他支或迁于外乡出隶外县,谱牒无稽。今欲一一追叙其世系,亦何从而追叙之,难。然鉴前世之失,自宜为善后之计,于是有郭壮、郭宽、继河三人与族人共为商酌,以为是。可立碑于老茔,以志渊源。复立碑于南莹,以序昭穆。今事成功竣,爰勒诸石,使后之嗣其事者广有所资,以为其承前之志。

始祖郭宾自山东青州府乐安县大陵街迁居清邑,命名数目:

永学圣道 世首家传 培德积仁 福庆长延

一、郭哀、郭支、郭崇

郭哀为郭姓始祖。《路史国名记己卷》“夏世侯伯”中载:郭哀是夏朝大禹的龙御大夫,侯伯,世职世守,生活在聊城东南郭水。郭支是郭哀的后代,职务世袭。《三一经》注释云:郭崇商朝大夫,受封子爵,彭真人弟子,郭哀后裔。战国时古郭国为齐所灭,郭荣是其后人。

二、虢仲 虢叔 郭序

虢仲、虢叔,为季历第二、三子,周文王姬昌之弟,周武王之叔。虢仲、郭叔兼具元老重臣与宗支近族的双重身分,因其所封之国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负有特殊的历史使命。公元前1065年,虢仲受封于西虢,虢叔受封于东虢。因位列公爵,故尊称为西虢公、东虢公。西虢位于岐之凤翔,为畿内之地。负有屏障京城,捍御戎狄的使命。国都在虢镇,今宝鸡虢镇,因是宗庙社稷所在,亦曰成虢。虢叔位于荥阳一带,国都在制邑,是监控殷商旧族和东方诸国的重要屏障。东西二虢肩负着辅弼天子,监控诸侯,护卫西都镐京、东都洛邑的特殊重任。公元前722年,周室衰微,东西二虢衍生出南虢、北虢、小虢等五虢称谓。西虢位于陕西宝鸡之东;东虢位于河南荥阳东北虢亭一带;南虢位于河南陕县东南李家窑,后迁上阳;北虢位于山西平陆大阳南;小虢指西虢东迁后,留于原地的支族。

《春秋左传》、《史记》、《国语》等记载,西周末年,周宣王日渐骄奢。公元前789年,宣王违背“天子耕籍田干亩,为天下先”的惯例,虢文公直言切谏:“不可违背古制!百姓的大事在于农耕,上帝的祭品出于此,百姓的生计源于此。搞好农耕,保障各种供给,社会和睦兴旺。所以,农官为大官。”宣王执意不听,荒于农事,终至“干亩之战,败于姜戎”。宣王之子幽王更加荒*无道,为博取宠妃褒姒一笑,竟将烽火大事视同儿戏。烽火戏诸侯,威信顿失。幽王欲立褒姒的儿子伯服为太子,引发争嫡之乱。幽王急点烽火求救,自然无人再来,幽王被杀于骊山之下。《汲冢竹书纪年》载,幽王和伯服俱死于儿戏。诸侯与伯申立幽王太子宜臼为平王。虢公翰乃立幽王爱子余臣于携为王与平王抗衡。形成二王并立,引起平王不满,夺东虢之地予郑。平王13年(前758年),郑武公死,庄公继位。因平定内乱,久不在朝,引起平王记恨,欲起用虢公忌父。平王死,桓王继位。重用虢公忌父,独秉朝政。桓王13年(前707年),郑庄公假天子之命伐宋。桓王决定发郑,虢公林父深知周、郑兵力悬殊,出兵不利,自坠天威,力谏不可。但桓王一意孤行,结果出师不利,左肩中箭,虢公林父奋勇救驾,方得脱险。郑国虽获大胜,但周天子仍是天下诸侯之主,故派使臣前往周都赔礼道歉。虢公林父代桓王抚慰郑使,使紧张的局势得以缓和,显示了虢林父智勇兼备的政治才干和外交能力,成为支撑周王室的中流砥柱。

桓王17年(前703年),晋国曲沃武公杀晋哀侯父子,欲自立为君。桓王派虢林父讨伐,立晋哀侯之弟缗为晋侯。虢林父这次出兵虽然挫败了曲沃武公弑君自立的阴谋,但从此与晋国实力派结下宿怨,成为后世晋献公“假道灭虢”的史因。桓王、庄王死后,周厘王继位。厘王3年(前679年),曲沃武公灭缗侯,重金贿赂厘王。厘王派虢公为使节,任命曲沃武公为晋侯。厘王死后,周室发生争嫡内乱。虢公起兵平定内乱,维护了惠王的君位。

周懿王时,周室已成衰微之势,“戎狄交侵,暴虐中国”,迫使懿王把都城由宗周迁到槐里。为捍卫王室,抵御戎狄,西虢公及其后裔多次率王师西征北伐。夷王7年,虢公伐太原之戎,获马千匹。厉王3年,淮夷侵洛,虢公长父征之。宣王12年(前816年),虢季子白讨伐严允于洛水之阳,斩首五百,俘获五十。宣王授予虢公“代王征伐”之权的最高殊荣。周惠王19年(前658年),晋献公借口洗雪虢林父伐晋之耻,重金买通虞国公,答应晋国“假道伐虢”的请求,灭掉由虢序建立的北虢。前655年,晋献公再次“假道伐虢”,灭掉南虢。虢国最后一位国君虢公丑父出奔京师。晋师在回国途中,顺手灭掉虞国。这就是历史上“唇寒齿亡”、“假道灭虢”典故的由来。虢公作为周室的宗支近族,自始至终都在为捍卫周室而拼搏,直至亡国失爵,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虢仲、虢叔及其后裔,从周初分封,到晋献公假道灭虢的近400年的历史中,其宗支衍派遍布秦晋鲁豫四省广大区域。虢国相继灭亡后,郭氏后裔除少数留在原居住地之外,大部分被迫迁徙,流亡到异国他乡,并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成为列国的客卿。

三、郭荣 郭最 郭重

春秋时人,事齐灵公、庄公,为大夫。鲁襄公18年,晋平公率诸侯伐齐,齐师败。灵公欲逃,荣对太子(后为庄公)说:“国之主不可轻易逃,君必待之,以免失去民心。”齐师稳定下来,晋师果然撤退,使齐灵公父子免为失国之君,郭荣一言兴邦。

郭最,齐国大夫,事齐灵公与庄公。正直果断,不畏权贵。灵公有宠臣夙沙卫恃宠骄逸,人皆畏之,连太子(后为庄公)也让他三分。独郭最敢于当面斥之,庄公称赞他为“寡人之雄也”!

郭重为春秋鲁襄公侍从重臣。襄公时,鲁国大权均操于“三桓”之手。三桓指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皆出自桓公,久专朝政,凌驾于鲁君之上。鲁之朝臣皆趋之若骛,畏之如虎,独郭重刚正不阿,浩然正气,一意匡扶鲁室,欲抑“三桓”,但终因独力难支,被三桓迫害致死。

四、郭隗

郭隗为战国时燕国谋士,是战国时期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以让燕昭王“筑台而师之”,为燕国召来许多奇人异士,终于使得燕国富强的故事,千百年来脍炙人口,传诵不绝。

当时燕国为齐国所败,被迫割地赔款,深受其辱。燕昭王继位后,立志兴国,张榜招贤。郭隗应聘,自荐于燕王。当昭王向他求教强国论时,他首先给燕王讲了“千金买马骨”的故事:古时有富翁欲出重金买千里马,派人带千两黄金四处寻找。当好不容易找到一匹千里马时,马已死。于是用五百两黄金买回马骨。主人见状大怒:“为何重金买回马骨?”他从容回答:一匹死千里马的骨头尚且用五百黄金买回,可见我们主人的诚心诚意,不久定会有人送千里马上门。不到一年,果然有三匹千里马送上门来。所以,大王要想招揽人才,先从我开始。比我有才能的人听到后,必然主动到来。于是昭王拜郭隗为师,待遇优厚。不久,乐毅、邹衍、剧辛等一批贤达之士,闻风而至,燕国很快强盛,并由乐毅率师伐齐,连下齐国城池70余座,几乎灭掉齐国。

五、郭吉

朝廷派往匈奴的钦差大臣,宁死不屈的苏武式英雄豪杰。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武帝率18万大军巡防朔方,并委派郭吉前往匈奴说服单于。郭吉不负众望,义正言辞地告诉单于:“南越与汉交战多年,而今贼王已被斩首,头颅高悬城门。你单于若敢开战,我大军就在面前;你若不敢开战,就赶快俯首称臣。何苦忽战忽逃,藏匿于漠北苦寒之地呢?”单于听后,恼羞成怒,将他囚困在冰天雪地的北海,但摄于汉军威力,终不敢侵扰汉边。从此,郭吉像苏武一样,手持汉节,不辱使命,被折磨致死。郭吉虽没能像苏武那样历尽艰辛,返回故国,但他那种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精神,令人敬佩。

六、郭昌

西汉云中(今大同)人。历事汉武帝、昭帝、宣帝三朝,一生在戎马倥偬中度过。初为校尉,随卫青作战,在征讨匈奴战斗中,冲锋陷阵,英勇杀敌,立下战功。元鼎6年(前111年),南越反,他以中郎将与卫广一起率兵讨伐,斩首数万,平叛后设置彰柯郡。元封2年(前109年),又以大将军衔率部讨伐西南夷,设置益州郡。元封4年,以太中大夫为拔胡将军封浞野侯,屯兵朔方,打击匈奴入侵。6年,西南夷又反,郭昌再次率部平定。汉宣帝时,加封为光禄大夫,受命治理黄河,在章丘一带裁弯取直,开渠引水,百姓深受其益。《前汉书》立传

七、郭解

据《史记.游侠列传》载:郭解字翁伯,河内(河南济源)人,布衣侠客,长得短小精悍,但和一般侠客不同,他不喜欢喝酒。郭解从小就很阴险残酷,常常会因为看不顺眼某人某事而杀人,也做了许多像窝藏逃犯、偷盗坟墓、印制伪钞、攻剽抢劫的犯法勾当;获得名望以后,虽然稍有收敛,但还是脾气不改。他为人讲究义气,为朋友可以不顾一切,甚至牺牲自己,但从来不愿宣扬自己的功劳或接受回报。他人公正,外甥仗着他的声望,在一次酒宴中,强行要灌别人喝酒,结果反被人杀死。姐姐埋怨他不替外甥报仇,故将尸体抛弃在道路上,企图让他难堪。他了解详情后,认为错在外甥,并不追究。这使得他更受到众人的尊敬,愿意归属于他。于是声望更高,凡是争执,都希望他出面调停。他曾经以各种方式挣到许多钱财,但都用来救济朋友,自己从来没有享用过;所以当汉武帝将天下富豪迁徙到茂陵的命令下达后,他因为家里贫穷,依理可以豁免;当时朝廷的大将军卫青也替他说情。但是,汉武帝却认为,他居然有能力影响到大将军替他说情,可见一定有问题,因此还是强迫他迁移。他的影响力真的很大,由于家乡的官吏杨季主举报他,就有人替他杀了杨家父子,连杨家派人到京城上诉的人,也一并遭到杀害;甚至有一个人因为批评他,而惨遭杀害,并割断舌头。汉武帝非常生气,便下令逮捕他。被抓到后,因为他并不知情,更没有亲自杀人,所以审问后,本被判无罪;但是,当时的御史大夫公孙弘却认为:“郭解虽然没有杀人,但有人肯为他杀人,这比他亲自杀人还可怕。应该依叛国罪处死。”所谓“树大招风”,郭解的死,势在必然。他是个“侠客世家”,他的父亲也是个任侠的人,在汉文帝时被处死,这似乎是侠客的必然命运。

八、郭伋

生于西汉元帝建昭元年(前38年),卒于东汉光武帝建武23年(公元47年),扶风茂陵(陕西兴平)人。其高祖是任侠郭解。郭解是河内轵(河南济源)人。为人谦恭,常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在士大夫中声望很高。郭伋的父亲郭梵曾为蜀郡太守。西汉末,郭伋任大司空府、渔阳都尉等职。王莽时任上谷大尹、并州牧等。光武帝即位,任雍州牧、尚书令。建武5年(29年),出任渔阳太守5年,治理有方。建武9年,转任颖川太守。他恪尽职守,保持社会稳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深受后人好评。《后汉书》立传。

九、郭宪

西汉末汝南宋(安徽太和)人。年轻时拜东海王仲子为师。一天,官已至大司马的王莽召见王仲子,郭宪拦阻说:“按照礼法,只有学生来求教先生,没有先生前往教学生的道理。您去见王莽,是畏惧权贵,却违背了礼法。您应当先讲完课再去。”王仲子讲完课,见到王莽太阳已落山。王莽问故,王仲子据实相告,莽大为惊叹。莽篡位后,拜郭宪为郎中,并赐给许多衣物。回家后,将衣物焚烧,隐藏在东海之滨,莽多次寻找无果。光武即位,拜郭宪为博士。建武8年,光武帝西征隗嚣,郭宪力谏,并割断光武马缰,光武不听。西征途中,后方已乱,只好中途返回。光武感慨地说:“愧不该不听子横之言啊!”后又上书谏阻讨伐匈奴。他认为天下疲惫,不宜劳师动众。帝不采纳,郭宪拜服不起,装晕倒状。帝命人将其扶到殿外,宪称病辞官,病逝家中。光武帝对郭宪的倔强耿直十分钦佩。《后汉书》立传。

十、郭圣通皇后

光武帝郭皇后,名圣通,真定藁(河北藁城)人。其父郭昌,娶真定恭王女。真定郭家,素为箸姓,后世称中山郭氏。更始2年(24年),光武北征,路过真定,与郭家联姻,建武2年(27年)立圣通皇后。皇后弟郭况,16岁被封黄门侍郎、绵蛮侯。后任城门校尉、阳安侯、大鸿胪。光武帝不仅经常在郭家大宴公卿,而且把女儿育阳公主许配给郭况的儿子郭璜,再次联姻。永平2年(59年),郭况卒,汉明帝前往吊丧,加益号为节侯,郭璜承袭父职,官拜长乐少府,其子郭举为侍中,兼射声校尉。郭举娶大将军窦宪之女为妻,后窦宪被诛,郭举全家受株连。郭后贵为皇后,郭家满门显贵。其兄郭竟,光武信任有加。曾任骑都尉、新萋侯、东海相,卒后其子郭嵩袭封。建初2年(77年)汉章帝封嵩子郭勤为伊亭侯。郭竟的弟弟郭匡,曾任发干侯、大中大夫。卒后其子郭勋袭封。勋卒由其子郭骏继袭。建初3年,封郭骏为观都侯。郭氏一门三侯,尊宠显贵至极。

十一、郭攸

东汉臣。字细侯,挟风茂陵人,刘秀即位为雍州牧、尚书令。建武后累拜中山太守、渔阳太守、颍川太守、太中大夫。

十二、郭弘 郭躬 郭镇

郭弘东汉颖川阳翟(河南禹州)人,以熟知刑律,执法如山,著称于世。任颖川曹掾30多年,审理许多疑难案件,诉讼双方均心悦诚服。

郭躬系郭弘子,继承父业。朝廷每遇疑难案件,均向他咨询。有件兄弟二人共同杀父案,有司拿不准孰轻孰重,迟迟不能判决。汉明帝认为弟弟杀父,因为哥哥管教不严,哥哥应判死罪,弟弟免于一死。传诏官误传为兄弟二人均判死罪,尚书以矫诏罪判其死刑。汉明帝问郭躬,答曰:“理当罚金,因为法律有故意和失误的区别,他是误传,不应死罪。”汉明帝认为言之成理,赦免那人死罪,任命郭躬为廷尉。永元6年(94年)卒。郭躬子桎,官至南阳太守,政声俱佳。

郭镇系郭躬侄,汉安帝时任尚书。安帝驾崩,宫廷内乱,郭镇披甲执坚,手刃奸贼,为顺帝即位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定颖侯,食邑2000户,拜河南尹,转廷尉。其子郭贺袭父职。郭贺之弟郭祯、郭禧均官至廷尉。禧子郭鸿,官至司隶校尉,封城安乡侯。

十三、郭丹

字少卿,东汉时南阳穰人,汉明帝永平三年,任司徒。父稚,成帝时为庐江太守,有清名。丹七岁而孤,小心孝顺,后母哀怜之,为粥衣 ,买产业。后从师长安。《后汉书》立传。

十四、郭玉

东汉名医,曾任太医丞,治病“多有效应”。但当他为封建贵族治病时,却常常不能取得满意效果。后来汉和帝便令治病的贵族穿上穷人的衣服,住在蓬草破屋,在郭玉不知其身份的情况下,让郭玉为其诊治疾病,竟能“一针而愈”。见《后汉书·郭玉传》。

十五、郭嘉 郭图

郭嘉字奉孝,颖川阳翟(河南禹城)人。生于东汉末年。先投奔袁绍,见其难成大事,便改投曹操。为曹操出谋划策,出奇制胜。曹操事后赞誉说:“帮我成大事业者,必定此人!”曹操与吕布连续战斗,人困马乏,想撤退休整,以利再战。郭嘉力主兵贵神速,万不可错过良机。曹军一鼓作气,生擒吕布。在与袁绍子袁尚及三郡乌丸作战时,曹操许多将士担心刘备、刘表乘机在后面偷袭。郭嘉审时度势,当机立断,力劝曹操出兵。行至半路,郭嘉说:“大军千里奔袭,必须轻装疾进,扔掉辎重,才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曹操采纳,大获全胜。史称郭嘉“深通算略,达于事情”。曹操常感叹:“郭奉孝最知我意”。他在给荀域的信中说:“郭奉孝年不满四十,相与周旋十一年,阻险艰难,皆共罹之。又以其通达,见世事无所凝滞,欲以后事相属之,何意率尔失之,悲痛伤心。今表增其子满千户,然何益亡者,追念之感深。且奉孝乃知孤者,天下人相知者少,又以此痛惜。奈何奈何!”郭嘉子郭奕,是敏而有知的才子。奕子郭深,深子郭猎,均有才识,官至散骑常侍。

郭图颖川人,是袁绍集团的首席谋士,具有明析天下形势的雄才大略,切中时弊的直言劝谏,然而明珠错投庸主,袁绍刚愎自用,致使郭图郁郁而终。

十六、郭泰 郭淮

郭泰字林宗,山西介休人,居家教授,才子数千。因博学多才、高风亮节和善鉴人物而望重朝野。《后汉书》载,陈留史书宝,年轻名望已经很高。郭泰见后评论说:“墙高基础薄,看起来有所得,日后必有闪失”。后来史书宝因恃才傲物一败涂地。一位叫黄允的人,才俊远扬。郭泰见后告知:“你有他人无与伦比的才能,足以成大事,然你日后守道不坚,而招致失败”。不久,司徒大人选婿,见到黄允后说,若有这样的女婿就心满意足了!黄允听后,心猿意马,想休掉发妻。黄妻对婆婆说:“我要被休掉了,请求大会亲朋宾客,让我一一告别。”于是黄家请来300多宾客,黄妻当面将黄允恶行一一抖出,说毕登车而去。黄允此后声名狼藉。著名书法家蔡邕撰写郭泰碑文。赞誉:“我给别人写碑文,这些人多少都有缺点,只有郭泰毫无逊色。”《后汉书》评价说:“郭泰逊言危行,终亨时晦,循循善导,使士慕其名,虽墨、孟之徒,不能绝也”。

郭淮太原人,曹魏大将军、阳曲侯。祖父郭全是东汉中期的大司农。父郭蕴雁门太守。郭淮从政40多年,历经曹操至曹高贵乡侯五代皇帝,正统二年(255)病故。魏蜀对峙,曹军以夏侯渊为帅,郭淮为司马拒敌。建安24年(219)正月,蜀军夜袭阳平关,火烧曹营,夏侯渊战死,曹军大败。在生死存亡之际,郭淮招集散兵游勇,举张合为帅,重整旗鼓,严阵以待。力排众议,决不后撤。两军隔河对峙,蜀郡未敢轻举妄动。诸葛亮六出祁山,郭淮担当司马懿副将,劝说司马懿抢占斜谷高地,先诸葛亮一步。在与蜀军争夺汉中过程中,他十分关注争取民心,对羌胡少数民族恩威并施,保证了地方的稳定。嘉平二年(250),魏帝下诏曰:“昔汉川之役,几至倾覆,淮临危济难,功书王府。在关右30余年,外征寇虏,内绥民夷。比岁以来,摧破廖化,擒虏句安,功绩显著,朕甚嘉之。”拜淮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晋封阳曲侯。

淮子郭统袭爵,官至荆州刺史。统子郭正晋封汾阳子。郭淮之弟郭配,官至城阳太守。西晋名相裴秀、贾充都是郭配之婿。郭配子郭展官至刺史、太守。郭淮二弟、三弟郭豫、郭镇都是杰出人才。郭镇子郭奕是西晋太康年间的尚书,皇帝称赞他“忠毅清直,立德不渝”。郭淮五世孙郭逸官至徐州刺史、加榆次侯。郭逸孙郭祚,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得力助手,因举策上第,拜中书侍郎、尚书左丞兼给事黄门侍郎。孝文帝赞曰:“先贤后哲,顿在一门”。宴会群臣时赞曰:“祚忧勤庶事,独不欺我,朝之儒秀,不敬此人,还敬谁呢!”《北史》载:“祚达于政事,凡所经履,咸为称职,每有决断,多为故事,名器既重,时望亦深。”《魏书》有传记。祚子延伯,官至骠骑大将军。次子景尚,官至太尉

十七、郭文德皇后

郭文德系魏文帝皇后,安平广宗(河北深县)人,其父郭永为东汉南郡太守,母董氏,生三男二女。文德皇后早年失去双亲,饱经战乱带来的颠沛流离。曹操把她带入东宫后,因聪明伶俐,深受喜爱。曹丕登基,封为夫人,甄皇后卒,文帝力排众议,封为皇后。皇后严于律己,劝说亲戚不要与显贵攀亲。力阻外甥不要娶妾:“当今世上妇女少,应当让她们与将士成亲,不要娶妾。”劝说亲属,小心做事,谦虚做人,不得骄奢*逸。其兄郭表,被封为拜车都尉、安阳亭侯、中垒将军,加爵增邑。郭表长子郭详,封为都骑尉、拜侯、驸马都尉。次子郭训、三子郭述亦拜侯。

十八、郭明元皇后

魏明帝皇后,西平人。黄初年间(220年)入宫,魏明帝即位后,拜为夫人,不久立为皇后。曹芳即位后,尊为皇太后。曹魏末年,三主幼弱,朝廷大事,都要先禀报郭皇后方可施行。郭后叔郭立,任骑都尉、宣德将军。郭立子郭建、郭直俱为镇护将军。郭直为西晋大鸿胪,加侍中、光禄大夫。郭直子郭喜,位至辅国将军,加散骑长侍。

十九、郭象

西晋洛阳人,是魏晋时期玄学的代表人物、哲学家。太尉王衍赞郭象:“悬河泄水,注而不竭”。任黄门侍郎。卒于晋愍帝永嘉年间(315年)。

二十、郭璞

生于晋武侯咸宁二年(276年),卒于晋明帝太宁二年(324年)。山西闻喜人。两晋之际著名的文学家、训诂学家。璞对阴阳五行、天文卜巫之术、攘灾消祸之法,烂熟予心。璞之父郭暧,曾任晋尚书都令史。璞为避匈奴侵扰,举家南迁,任东晋丞相王导的参军。晋元帝建武元年(317年),全朝郊祀,郭象撰写颇有气势的《南郊赋》,希望晋元帝能“振西北之绝维,隆东南之桡柱,廓清紫瞿,电扫坤宇”,深受晋元帝赏识,任著作佐郎。郭璞多次上书晋元帝“无为而为之,不宰而宰之”,受到嘉奖,晋升尚书朗。王敦反叛,要郭璞卜测吉凶,璞说:“将军起兵,必以失败告终。”被杀。王敦兵败后,晋明帝追赠郭璞为弘农太守。郭璞有许多赋诗和注释,是神话研究的鼻祖,是训诂学的集大成。后人辑编《郭弘农集》。《晋书》立传。

二十一、郭澄之

东晋太原人。澄之少时机敏过人,初登仕途任尚书郎。卢循起义,攻入豫章(南昌),澄之辗转来建康,被刘裕任命为相国参军。义熙12年(416年),随刘裕北伐。后官至相国从事中郎、南丰侯。箸有《隋书经籍志》十卷、小说集《郭子》三卷。记载许多精彩故事:许允妻是名门阮德如的妹妹,貌丑。婚后不入妻房。友桓范劝说:“阮家给你丑女,必有用意,应仔细观察她。”许允去见新娘,新娘提着裙子迎接。允说:“妇人有德言容工四德,您呢?”妻答:“我只欠容貌美。士人有百行,你呢?”允答:“我全具备。”妻说:“您好色,不好德,怎能说全具备。”允有愧色,于是和好。允任吏部郎,多用熟人,皇帝拘拿他。妻说;“别怕。对明主要讲道理,不能靠求情。允面见皇帝说:“您不是说知人善任吗?我用的人若不合格,愿服罪。”考察后,果然官得其人,遂放,并赏给他新衣。允被抓,全家哭。其妻说:“不必哭,很快回来!”粥烧好,人回来。《晋书》有传记。(待补)

一、姓氏源流

东郭(Dōng guō 东郭)源流单纯,源出有一:

出自姜姓,是齐国公族之后。古代外城城郭。春秋时,齐桓公有子孙住在都城临淄外城的东门一带,称为东郭大夫。其后代子孙遂以居住地命姓,称东郭氏。

得姓始祖:齐桓公。相传周朝齐国国君的同族大夫分居于东郭,南郭,西郭,北郭,各有以地名为姓的。齐桓公的子孙曾住在临淄外城的东门附近,而古称外城为郭,因此得东郭大夫一称,后来他们就以东郭为姓。据《姓谱》载,齐公侯大夫居东郭,以地为氏。故东郭氏后人尊齐桓公为东郭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缺)东郭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古代春秋时候的齐国,有一支公族住在城四方。那时的城墙叫廓,于是这位于公族的后代就以居住的方位,分别姓东郭、南郭、西郭、北郭。而齐国公族又是炎帝,的后代,炎帝族人崇拜牛图腾和凤图腾,是农耕民族的信仰。而到了东郭姓产生的时候,这些炎帝的传人大都还是擅长于耕作,所以居住在城廓边,因为耕地都在城外的原野上。东郭氏望出济南郡。西汉时在齐郡之地分置济南郡。相当于现在山东省临淄一带地区。

三、历史名人

东郭牙:春秋时齐国大臣,他为人正直,脾气犟,看到不对的事,不管君王高兴不高兴,就直言相劝,从来都是冒着杀头的风险。由于他敢说,为国家、为百姓带来许多好处。

东郭顺子:战国时魏国贤士。修道守真,清而容物,是田方子的老师。

东郭延年:东汉时道术家,晓“房中术”。《后汉书·甘始传》曾揭出曹操的好奇心理说:“甘始、东郭延年、封君达,三人皆方士也,率能行容成(人名)御妇人术。或饮小便,或自倒悬,爱啬精气,不极视大言;甘始、元放(即左慈)、延年皆为操所录,问其术而行之。”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济南郡:西汉时在齐郡之地分置济南郡。相当于现在山东省临淄一带地区。

东 郡:秦置,治濮阳(今河南濮阳西),辖境包括鲁西及豫东北。隋曾以兖州为东郡,此兖

州由滑州改名,并非今山东省之兖州。

2、堂号(缺)

============================================================

东郭姓宗祠通用对联

〖东郭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子方师事;

大谏官贤。

——佚名撰东郭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战国时魏国人东郭顺子,魏文侯的师傅田子方曾拜他为师。下联典指周代齐国大夫东郭牙,敢于冒死犯颜直谏,不向权贵屈服,被立为谏之官。

-----------------------------------------------------------------

〖东郭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东门外城启姓;

齐国公族发源。

——佚名撰东郭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东郭姓的得姓源流(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介绍)。

============================================================

附录:东郭姓典故、趣事

〖东郭先生和狼〗

晋国大夫赵简子率领众随从到中山去打猎,途中遇见一只像人一样直立的狼狂叫着挡住了去路。赵简子立即拉弓搭箭,只听得弦响狼嚎,飞箭射穿了狼的前腿。那狼中箭不死、落荒而逃,使赵简子非常恼怒。他驾起猎车穷追不舍,车马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

这时候,东郭先生正站在驮着一大袋书简的毛驴旁边向四处张望。原来,他前往中山国求官,走到这里迷了路。正当他面对岔路犹豫不决的时候,突然窜出了一只狼。那狼哀怜地对他说:“现在我遇难了,请赶快把我藏进你的那条口袋吧!如果我能够活命,今后一定会报答您。”

东郭先生看着赵简子的人马卷起的尘烟越来越近,惶恐地说:“我隐藏世卿追杀的狼,岂不是要触怒权贵?然而墨家兼爱的宗旨不容我见死不救,那么你就往口袋里躲吧!”说着他便拿出书简,腾空口袋,往袋中装狼。他既怕狼的脚爪踩着狼颔下的垂肉,又怕狼的身子压住了狼的尾巴,装来装去三次都没有成功。危急之下,狼蜷曲起身躯,把头低弯到尾巴上,恳求东郭先生先绑好四只脚再装。这一次很顺利。东郭先生把装狼的袋子扛到驴背上以后就退缩到路旁去了。不一会儿,赵简子来到东郭先生跟前,但是没有从他那里打听到狼的去向,因此愤怒地斩断了车辕,并威胁说:“谁敢知情不报,下场就跟这车辕一样!”东郭先生匍匐在地上说:“虽说我是个蠢人,但还认得狼。人常说岔道多了连驯服的羊也会走失。而这中山的岔道把我都搞迷了路,更何况一只不驯的狼呢?”赵简子听了这话,调转车头就走了。

当人唤马嘶的声音远去之后,狼在口袋里说:“多谢先生救了我。请放我出来,受我一拜吧!”可是狼一出袋子却改口说:“刚才亏你救我,使我大难不死。现在我饿得要死,你为什么不把身躯送给我吃,将我救到底呢?”说着它就张牙舞爪地向东郭先生扑去。东郭先生慌忙躲闪,围着毛驴兜圈子与狼周旋起来。

太阳快下山的时候,东郭先生怕天黑遇到狼群,于是对狼说:“我们还是按民间的规矩办吧!如果有三位老人说你应该吃我,我就让你吃。”狼高兴地答应了。但前面没有行人,于是狼逼他去问杏树。老杏树说:“种树人只费一颗杏核种我,20年来他一家人吃我的果实、卖我的果实,享够了财利。尽管我贡献很大,到老了,却要被他卖到本匠铺换钱。你对狼恩德不重,它为什么不能吃你呢?”狼正要扑向东郭先生,这时正好又看见了一头母牛,于是又逼东郭先生去问牛。那牛说:“当初我被老农用一把刀换回。他用我拉车帮套、犁田耕地,养活了全家人。现在我老了,他却想杀我,从我的皮肉筋骨中获利。你对狼恩德不重,它为什么不能吃你呢?”狼听了又嚣张起来。

就在这时来了一位拄着藜杖的老人。东郭先生急忙请老人主持公道。老人听了事情的经过,叹息地用藜杖敲着狼说:“你不是知道虎狼也讲父子之情吗?为什么还背叛对你有恩德的人呢?”狼狡辩地说:“他用绳子捆绑我的手脚,用诗书压住我的身躯,分明是想把我闷死在不透气的口袋里,我为什么不吃掉这种人呢?”老人说:“你们各说各有理,我难以裁决。俗话说‘眼见为实’。如果你能让东郭先生再把你往口袋里装一次,我就可以依据他谋害你的事实为你作证,这样你岂不有了吃他的充分理由?”狼高兴地听从了老人的劝说,然而却没有想到在束手就缚、落入袋中之后,等待它的是老人和东郭先生的利剑!

-----------------------------------------------------------------

〖东郭履〗

“东郭履”主要是用来描述穷困潦倒的典故,出自于《史记·滑稽列传》。

西汉汉武帝登基时,汉朝达到了鼎盛时期。但北方的匈奴族不时进犯,扰得汉朝不得安宁,卫青、霍去病等大将军都前去征讨过。卫青每次出征,都凯旋而归。

公元前123年,卫青又从前线胜利归来,汉武帝非常高兴,他当时就赏赐卫青千金,当卫青走出宫门时,一个方士挡住了他的去路,原来是东郭先生,他是为大将军献计的。他对卫青说他听到皇帝赏给卫青千金,询问大将军如何使用这些钱?卫青根本就没有想这件事,东郭先生建议大将军说,王夫人最近受到皇上的宠幸,可是王夫人的娘家并不富裕,如果大将军把千金的一半送给王夫人的家属,那么皇上一定会知道这件事,到时候皇上会重重赏赐大将军的。卫青虽然对此不以为然,但他还是按东郭先生的话做了,派人把五百金送给了王夫人的家属。王夫人果然把这件事告诉给了汉武帝,汉武帝认为卫青不会有这样的计谋,他把卫青召来一问,才知道原来是东郭先生的计策。汉武帝认为东郭先生很有计谋,派人把他请来,授予他东海郡都尉之职。

原来东郭先生一直生活在贫困之中,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住在京城里的宾馆里等待朝廷的召见。由于没有钱,穿的衣服非常褴褛,鞋子破旧的只剩下鞋帮,这样在雪地行走时,不时地会露出脚趾头,人们见了以后都取笑他。而他却自我解嘲地说,有谁敢脚踏雪地,让别人看到上面是鞋,下面是脚印呢?后来,东郭先生受到汉武帝的器重,常常出入于宫廷,从此,再没有人嘲笑他了,反而对他乔目相看,把他作为学习的榜样。

唐代李白的《赠宣城太守悦》里就有这个典故:“自笑东郭履,侧惭狐自温。”

家谱是族姓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是记述某姓世系传承演变和人物活动的书籍,包括姓氏源流、家族迁徙、世系图录、人物事迹、风土人情等,人称私家史记。家谱与国史、方志,对研究历史、民俗、人口、社会、经济等具有重要价值。家谱起源至少可追溯到先秦时代,商代已有谱牒档案,官府设掌谱谍之官;史学家编修史书,也很重家乘谱牒,司马迁《史记》曾取谱牒旧闻以补史书缺略。家谱写法很多,其中不凡著名家谱。真实、科学记叙一个家族变迁、事故,可成为一部优秀专著,例如,亚历克斯·哈里的长篇小说《根》,用纪实手法,以写家史的心态,将一个黑人家庭七代、200多年的历史以时间线索展开记叙,每代人都有具体生动描述,使读者可认识到美国黑人乃至美国的一段历史,《根》曾风靡美国,并获美国历史特别奖,成为世界文学名著。郭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2007年人数居全国第16位,达1400多万人。据考证,郭姓起源主要有三:一是以封邑为姓。郭姓为黄帝姬姓后裔,周武王时封弟虢叔、虢仲于西虢、东虢;古代郭通虢,郭氏即虢氏。又有,山东有古郭国,战国时被齐所灭,其后人四处飘流,形成中山望族。二是以居住地为姓。郭义为外城,即因住在城外,而以郭为姓。《姓氏考略》载:夏有郭支,商有郭崇,此郭氏之始。三是其他族转姓。如后晋有郭金海,本突厥人,改为汉姓;后周太祖郭威,本常氏子,随母改姓郭;也有少数民族也改为郭姓的。郭姓传衍地域深广,遍及海内外,尤以山西、山东居多;郭姓英才辈出,代不乏人。现代研究传承郭氏家族、郭氏文化的热情颇高,国内外建立了数十家郭氏宗亲团体、研究会、纪念馆、网站,例如,山西省郭氏文化研究会;有的经济、事业实体也以郭氏命名,例如,福建著名的郭氏集团实力雄厚,世人瞩目。郭氏家谱现存大约上百种,大部分是清末民国初年所修,明代家谱现存两部:一部是郭志高修的《凫溪郭氏宗谱》,1583年家刻本,现藏于国家图书馆;另一部是郭兴重修的《<福建漳州 - 汾阳郭氏谱》,1600年抄本,现日本和美国各收藏一部。我们(沂水)现传《郭氏家谱》,上承《汾阳郭氏族谱世系表》,分为两段:上段以郭敬之为第1世,修至第16世或17世(郭伯温为第17世);下段以郭伯温第1世,修至今第16世或17世。我们主要修先祖郭伯温支脉,称为《郭伯温家谱》,并以郭敬之为第1世。据载,本家谱已修四次,本次修谱,主要遵循以下思路:创新表现方式,便于对比、查阅;添加人物事迹,增强可读性、借鉴性;吸收已往修谱成果,补充新内容、编入更详资料。也希望借助本次修谱,引导更多人关注家谱、喜爱家谱、编修家谱;通过修谱,探讨记叙家族传承、宣传郭氏家族、发扬郭氏文化、歌颂达官显贵的新途径、新方法。亲属之间的称呼。称其父亲为爷、伯、爹、叔、哥及名字等;称其母新为姆、娘、姨、娴、婶及名字等;称其祖父为公、朝,再上一辈的前面还要再加一个“太”字,即太朝、太公等。兄弟姐妹之间,称兄为哥,称弟一般叫名字或按排行称老大、老二、老三……。其余称呼与外地大同小异。非亲属之间称呼,对教学的称老师、先生。对传授技艺的人称师傅。对男性长辈称呼,在名字后面加个“翁”、“公”字。对女性长辈称呼,有老太、奶奶、外婆、姑娘等。对男性平辈的称师兄、大哥等。对女性平辈的称嫂娘、大嫂、大姐等。当有人在你的面前介绍他的亲属时,称呼又不一样了。对父亲称老子、父亲、爸爸。对母亲称姆、妈妈。对继父、继母称晚晚老子、干老子。晚母、干母等。对儿子称伢儿、细家伙、小鬼,寡妇改嫁带来的儿子称晚子、拖油瓶。对女儿称你、妮仂,或按排行称大妮、二妮等。对妻子称家里、女人、堂客。对丈夫称男人、倌客,家里。对岳父、岳母称丈人佬、丈儿,丈母。对大小姨夫称大小连襟。对妻兄弟称老婆舅。对亲家称亲家、亲家公、亲家婆、亲家母等。自己称呼自己,对不同的对象也是各有不同的。对父母自称不孝男,不肖儿。以岳父岳母自称愚婿、子婿。对教师自称学生、门生、晚生。对妻子自称拙夫、汝夫。对长辈则自称晚辈,对平辈自称卑人,或自称为愚兄愚弟。女人自称妾,对父母自称不贤女,对公婆自称不孝媳妇,对丈夫自称贱妾、汝妻,寡妇自称未亡人。4个月前

瑶厦郭氏敦本是指郭姓瑶族人,属于敦本辈分。敦本是瑶族中的一种常见辈分,指先祖在古代时期经历了艰苦卓绝的困难和磨难,终于取得成功,后代子孙为了纪念先祖的功绩,将其作为辈分传承下来。瑶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贵州等地。瑶族人重视家族和宗族,辈分制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瑶厦郭氏敦本辈分是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瑶族人的尊严和荣誉。在瑶族社会中,敦本辈分代表了一种特殊的身份和地位,是瑶族人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可的重要标志。

原来是郭子仪的后代啊,失敬了。

汾阳堂:西汉时置。此支郭氏为华阴郭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郭子仪。

山东的汾阳堂郭姓多为大明永乐年间从山西汾阳堂迁徙过来的,冀鲁地区的郭姓共有十一门世系,位于山东的分别是:

第二门 存周公 居山东省沾化县郭家八里庄

第四门 存洪公 居山东省沾化县台子郭家庄

第七门 存仁公 居山东省无棣县灶户郭家庄

第八门 存真存荣公 居山东省无棣县常家庄

第九门 存志公 居山东省无棣县郭打绳庄(原籍德州连洼郭家)

第十门 存礼公 居山东省阳信县大郭家庄水落坡

你是属于哪一门世系?干脆偶给你个网址,这是冀鲁郭姓开设的网站,具体的家谱你可以从那里得到信息,你还可以借此联系到郭氏家族里的人,比光帮你找个家谱有意义多了。

http://wwwjiluguoshicom/defaultasp

三十五年工龄缴养老保险小颔十七年大颌六年休退后开多少钱

百家姓之“郭姓”新百家姓排名:16郭氏简介郭是以所居住的地域在城里命名族称的。根椐古籍《尚书·尧典·禹贡》记载,大禹的父亲鲧首次创造...
点击下载
上一篇:唐姓的字辈下一篇:潘氏家谱字辈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