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氏族谱字辈排列表?
胡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当今大陆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十五位,在台湾则排名在第三十八位,属于超级大姓系列。胡氏族谱字辈排列如下:
1、湖北长阳胡氏字辈:仁德胡继文应廷水秉公启祖玉正绍应宗家懿行光耀友庆祖德昌明世寿国仁传必远新文渊华林吉安水清松滋荆辰长阳融景亮永照民。
2、贵州黔西胡氏字辈:元绍德世玉金正士应连国朝天万相清恩端锡贤昌荣族乃大裕后续光前安定家声远经治永为先。
3、贵州雷山胡氏字辈:朝北国之祯武功佐冶陵开基凡后品应学有贤明诗书宜可读月下海水清忠良光胜典风鉴绍前因。
4、湖南宁乡胡氏字辈:克仕旭□四秉九宗懋衷孝锡泽本光培镇湘麓荣增锦清集耀在鉴治业炳均。
5、湖南湘潭胡氏字辈:锡泽由于宋洪基盛在湘孝廉开甲地永世得荣昌作述家声远贻传世系长修明逢泰运继序有余芳。
6、浙江东阳胡氏字辈:云城百千万亿元正益恒覆泰怡友端恭启仁义理智信福禄寿康宁光裕荣华盛修齐均治平缵绪维新运。
7、福建永定胡氏字辈:博厚特载柔顺谦光礼义忠信恭俭温良苏湖济美淮海传芳华林育秀安定发祥经文纬武陈纪立纲。
8、 四川资阳胡氏字辈:孝义永兴国礼志信忠昌清德嘉明远宁君教授长光前坤多仕玉后大书香。
9、广东信宜胡氏字辈:清时玉金廷文大志成立其永儒曰昌必克斯可言列宗为善久。
10、 云南胡氏一支字辈:寿义德绍升仕廷光青龙正显世运中阳兴国定泰洪发绪昌。
11、辽宁沈阳胡氏字辈:万亮明成仁芳显世立德可光宗礼义常言孝善良久安荣宏鹏高锦志路桥亦青松勤俭创伟业谋勇建奇功。
家[jia]
姓氏源流
家姓起源有三:
①、出自姬姓,以祖字为氏。据《姓苑》和《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载,周孝王之子家父,周幽王时在朝中做官,称周大夫,他看到幽王爱喝酒,沉迷女色,残暴无道,整日游逸*乐,把国家大事丢在一边,很不满意,就做了一首《节南山》诗(见《诗经·小雅》)讽刺他。家父忠诚正直,后世子孙以他为荣,就取家字为姓,世代相传。
②、源自以祖字为氏。据《姓苑》和《姓氏考略》所载,春秋时鲁庄公之孙名驹,字子家,子孙取祖字为姓,世代姓家。
③、出自复姓家仆氏。据《中国姓氏大全》载,周代晋国有大夫家仆徒,为家仆复姓之始。后改为单姓家,称家氏。
始祖:家父。
迁徙分布
家姓早期主要生活在中原一带,后逐渐向周边地区迁移,汉唐之际在陕西、甘肃等地形成郡姓望族,以京兆郡、南安郡为郡望。宋代以后在四川眉山等地形成主要聚居区。如今在江苏、上海、山西等地有少量分布。目前家姓人口没有进入全国前三百位。
郡望堂号
①、郡望
京兆郡 即首都长安直辖区,相当于今陕西西安至华县一带。
南安郡 东汉中平五年(188)分汉阳郡置,治狄道(今甘肃陇西渭水东岸)。相当今甘肃陇西东部及定西、武山等地。
②、堂号
京兆堂、南安堂。
历史名人
家 父,西周诗人。家氏,名父,周幽王时(前781-前771)贵族。《诗经·小雅·节南山》末章云:“家父作诵,以究王讻”,可信《节南山》一诗乃家父所作。旧说此诗是刺幽王宠信太师尹氏,尹氏任人唯亲,使朝政昏乱,百姓遭殃。它揭露了权臣炙手可热的气焰,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更对统治阶级奉为最神圣的“天”发出了一连串责难:“昊天不佣,降此鞠讻;昊天不惠,降此大戾”,“不吊昊天,乱靡有定”,“昊天不平,我王不宁”,反映了西周末年统治思想的动摇,是《小雅》中一首较好的贵族讽刺诗。
家定国 (1031-1094),宋文学家。字退翁,眉山(今属四川)人。皇佑间进士及第,除雅州名山县尉。调永康军司法,徙澧州司理。迁秘书省著作佐郎,知洪雅县。签书蜀州判官事,徙通判泸州,知渠州。以泸州夷人叛命,坐罪罢官。后起知怀安军,移嘉州,未行。绍圣元年,因病卒,年六十四。定国长于诗文,曾与苏轼、苏辙唱和,体格清懿。著有古律诗三十卷、杂文十卷,今已佚。
家勤国,宋学者。愿父。庆历、嘉佑间与从兄安国、定国同从刘巨游,与苏轼、苏辙为同门友。愤怨王安石久废《春秋》学,著《春秋新义》。熙宁、元丰间朝臣纷更;元佑时,司马光当政废除新法,勤国忧郁不安,作《室喻》,苏轼、苏辙读之敬叹。
家 愿,宋臣。字处厚,眉山(今属四川)人。绍圣进士。元符三年(1100)为乐至令,应诏上书,极论时政,其大要开言路以闻直谏,详听言以观事实,从宽厚以尽人才等。崇宁初诏籍元佑、元符上书人,遂入党籍,谪监华州西岳庙。大观四年(1110)解党禁,调知双流县,因事谪英州酒税,移黄州。高宗南渡,擢知阆州,移彭州,卒。
家坤翁 (1213-),宋臣。号颐山,眉山(今属四川)人。淳佑二年,知诸暨县。历司农丞,除枢密院编修官兼度支郎中。景定三年,以户部郎中,出知抚州。坤翁博雅有家学,尝纂《景定临川志》三十五卷,《永乐大典》卷一九四一九存其残卷。
家铉翁 (1213-1294),宋末学者。眉州(治今四川眉山)人,号则堂。以荫入仕。历知常州、浙东提点刑狱、权户部侍郎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等。德佑二年(1276),赐进士出身,拜签书枢密院事。元兵至临安,丞相吴坚等檄告天下守令以城降,他拒不署名檄文。旋为祈请使赴元军营中,被拘留,誓不仕。被俘至河间(今属河北),开馆授徒,得释南归。学问渊博,精《春秋》。有《春秋详说》、《则堂集》。
家之巽,元诗人。字志行,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寓吴兴(今浙江湖州)。南宋景定间举进士,为建康制置司干官。宋末,为临安府通判。入元,尝作德政碑媚杨琏真伽,为士论不齿。尝和《三贤堂诗》,推尊苏轼,有“辞章小技应闲事,节义千年真大贤”之句。又为演福寺作观音殿碑,大骂贾似道,并为周密所讥刺。
其他家姓名人有汉官吏家羡、家君;宋学者家横、家进等。近当代家姓名人有医学家家普等。
家姓宗祠通用联
祖孙直论;
霜菊余馨。
上联:宋代眉山人家愿,字处厚,绍圣进士,官乐至令,上书极言议论时政,被贬官,监于华州西岳庙十余年。后官阆州知州。其曾孙家大酉,南宋初进士,官昭化县主簿,淳佑年间人朝侍讲经筵,官至工部侍郎。为官方正直率,因与宰相史嵩之观点不一致而罢官,终不屈服。下联:北宋家定国,与苏轼为同年好友,元丰年间官知怀安军。苏轼赠他的诗有句:“退翁守清约,霜菊凄余馨”。
棣萼辉映;
霜菊余馨。
上联:宋朝家横,字仲本,擅长经学,名列上庠之首。兄弟二人宫廷面试皆中甲科,人谓“棣萼(兄弟)相映”,名噪一时。下联:家定国。
西京遗直;
北海名良。
上联:家横。下联:家定国。
工部大方直;
参军谋略精。
上联:家大酉。下联:宋代司法参军家定国,官永康司法参军,韩绛欲治西山道,定国谓蜀恃险以安,堑为坦途,将有后忧。绛然其言,为之罢役。
退翁守清约;
霜菊凄余馨。
宋苏轼赠家定国诗联。
孝子芳传百世;
学士节播千秋。
上联:唐代孝子家师亮。下联:宋代端明殿学士家铉翁,字则堂,眉山人。学识渊博,于《春秋》造诣尤深。累官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入元不仕,有《春秋祥说》、《则堂集》等。
勤国独邃春秋学;
家父敢吟南山诗。
上联:宋代学者家勤国,眉山人。与苏氏兄弟为同门友。王安石久废春秋学,勤国愤之,著《春秋新义》。曾筑室伯喻。二苏读之敬叹。下联:周幽王时大夫家义,尝作《节南山诗》刺王。
袁氏家谱 袁氏家谱介绍
袁氏早期家谱
家谱俗称族谱或宗谱,又称家乘、支谱、世谱,皇族的家谱称做玉牒。谱牒是家族与玉牒的合称,它是一个家族或宗族的世系表谱。
同其他姓氏一样,袁氏很早就有了自己的谱牒。汝南袁氏虽在东汉末年湮灭,但其家谱却传了下来,南朝宋时史学家、文学家范晔在著《后汉书》时得以为弄清袁安子孙世系。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所作的一部主要记录汉末、三国、两晋士族阶层奇闻轶事的小说《世说新语》曾引用《袁氏家传》、《袁氏世纪》、《袁氏谱》等资料,说明陈郡袁氏也有世谱传世。在东晋南朝讲究族望、注重门第的社会风气下,吏部选择官员必稽谱牒,考证谱牒的真伪,从高门士族中取士。谱牒成为门阀士族把持政治、排斥寒门庶族的工具,也是士族间彼此通婚的依据。因此,谱牒盛行,并形成了谱牒学和专门以著述为生的家族。陈郡袁氏在东晋南朝与陈郡谢氏、琅砑王氏、兰陵萧氏并为侨姓大族,贾弼的《姓氏簿状》和王僧儒的《十八州谱》等书对袁氏家族情况定有著录。《隋书·经籍志》有《袁州诸姓谱》八卷,袁姓作为袁州宜春郡四姓之首,被列入该谱。《韩昌黎(愈)集》中有《袁氏先庙碑》,说明在唐代袁姓也有家谱传世。宋朝进士袁采著《袁氏世范》,被人推崇为仅次于《颜氏家训》的一部家族力作。《古今图书集成》还收录了明朝时汪道昆为潜江(今属湖北省)袁姓所撰家谱写的序。从序中可以了解到,他受袁使君(汉代称州刺史为使君,汉以后用作对州郡长官的尊称)的委托而为袁氏家谱作序。这位袁氏子弟修家谱的目的有三个:一为尊宗,二为敬族,三为合族之间互相体恤。当时袁姓在潜江居住了数百年,已成为当地的望族。这次修家谱,是袁使君受…家人嘱托,经友人鼓动而促成的。考察潜江袁姓世次,自袁使君上溯10代的发展情况比较清楚,遂以德清公为这一支袁姓的始祖,从德清公到袁使君共11代。德清公的后代安斌公、安珍公时,袁姓共分两支,家谱因而分上下两卷,每卷先用一总图标明袁姓的历史演变,再用分图表明各自血缘、亲疏关系,然后分章叙述族上世次,俾使长幼有序。袁姓家谱在宗法上秉承周礼,在谱式上则仿欧阳修、苏洵的谱例,修谱时遵循“必信而传”(即实事求是)的原则,欧谱不注入谱人的生卒年月,袁谱也遵照执行,每对夫妇都不注明生卒年月,以示夫妇终身厮守,同穴长眠之义。丈夫的继室姓氏附在夫妇姓名之后,如果改嫁他人则削掉不录;妾生育有子女者,予以著录,否则一律不予记载。对族中无子者和无子早夭、有子早夭者,分别以“止”、“殇”、“早世”注明,以示区别。
袁姓传世家谱
现今传世的袁姓家谱大多是清朝和中华民国时纂修的。
浙江富阳《东安袁氏宗谱》由袁若启等纂修,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刊本;
湖南宁乡《沩宁袁氏重修支谱》由袁必魁修,袁必绅纂,嘉庆十五年(1810年)活字本;
袁锡龄纂修的《芝阳袁氏族谱》是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刻本;
湖南湘乡《袁氏续修族谱》由袁忠信、袁邵周修,袁文;城、袁鸿量纂,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宗臣堂刻本;
湖南宁乡《沩宁袁氏亘修支谱》由袁妙生纂,同治九年(1870年)活字本;
浙江上虞《小越袁氏宗谱》由袁耘纂修,光绪元年(1875年)刻本;
四川合江《袁氏族谱》为袁右督修,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刻本;
《丹徒袁氏支谱》由袁敏榕修,民国10年(1921年)刻本。
民国枭雄袁世凯家族宗谱以“汝南家声旧,舜裔世泽长”自诩,其家谱经历了两次修撰:一为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袁道涣撰;一为民国37年(1948年)。20世纪80年代以来,袁氏族人为聚族睦亲,又新修了一些家谱。
源于子姓,氏于爵,出自上古阏伯(名契)的后裔,契协助大禹治水,舜封契于商(今河南商丘),六世孙王
[王姓图腾]
王姓图腾
亥继任为商族首领,王亥为殷人先公之一,同时也是一位很有作为的人,他不仅帮助父亲冥在治水中立了大功,而且还发明了牛车,开始驯牛,为人使役,他的高祖父相土也很有作为发明了马车。王亥是商朝开国帝王成汤的七世祖,是先商十四个部落首领中的一个重要人物。自古以来,商丘都是一片肥沃的土地。奔腾东去的黄河,给这里留下一望无际的黄土平原,这片土地历史文化悠久底蕴深厚充满了神奇色彩。
据《百家姓》与《通志·氏族略》:“殷王子比干后亦曰王氏。”后代居于汲都郡(今河南新乡一带)、天水、河东等地。《广韵》中曰:“东莱之王,殷王子比干为纣所害,子孙以王者之后,号曰王氏。”东莱今山东龙口市(黄县)的古称。商末建莱国,史称:东莱古国。秦设齐郡。
黄姓由来
1、出自嬴姓。据《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等有关资料所载,黄姓为陆终之后,其后建立黄国,后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帝舜时代,东夷部落的首领叫伯益,是“帝颛顼之苗裔”,因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赐姓嬴氏。传说伯益的后裔有14支,既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修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赵氏、合称嬴姓十四氏。其中的黄氏大约于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黄国,因被周朝封为子爵,又称黄子国。春秋时期,楚国称霸,只有黄国和随国敢于抗衡。公元前648年,黄被楚灭。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氏,就是黄氏。
2、出自金天氏之后。据《古今姓氏书辨证》所载,黄氏起源于金天氏之后。台骀是上古时期少昊金天氏的苗裔,世代为水官之长,颛顼时受封于汾川,后世尊为汾水之神。春秋时,台骀的后人曾建立沈、姒、蓐、黄诸国,后来都被晋国灭掉了。其中黄国公族子孙以国为姓,成为黄姓。
百姓通谱最大最权威的家谱与家族网络,提供建谱,修谱,保存,分享,发现等。
属地姓氏族谱名称部数册数借出单位原 编 号
龙岩 黄 [清朝]闽汀杭邑新坊乡黄氏家谱 1 1 上杭族谱馆 FJSH044
龙岩 黄 (永定)黄氏族谱 1 6 上杭族谱馆 FJSH088
龙岩 黄 福建上杭黄氏族谱俊德公分谱 1 1 上杭族谱馆 FJSH171
闽台馆 黄 彭溪亭后紫云黄氏族谱 1 2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001
闽台馆 黄 清溪后清黄氏族谱 1 6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008
闽台馆 黄 参镇二房黄氏族谱 1 5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011
闽台馆 黄 参山尚德堂黄氏族谱 1 2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018
闽台馆 黄 黄氏族谱 1 3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020
闽台馆 黄 紫云安溪房逊山黄氏族谱 1 3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028
闽台馆 黄 福建黄氏先祖像传(卷一)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033
闽台馆 黄 紫云安溪房黄氏族谱 1 3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034
闽台馆 黄 福建黄氏先祖像传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036
闽台馆 黄 紫云安溪房槐植黄氏族谱 1 3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038
闽台馆 黄 紫云安溪房霞苑黄氏族谱 1 2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039
闽台馆 黄 紫云黄氏湖上宗谱 1 6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040
闽台馆 黄 紫云白珩黄氏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045
闽台馆 黄 紫云安溪房德化锦洋黄氏族谱 1 9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048
闽台馆 黄 清溪丹山黄氏族谱 1 9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057
闽台馆 黄 紫云安溪房(德化)黄石林黄氏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060
闽台馆 黄 紫云安溪房九福黄氏族谱 1 4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068
闽台馆 黄 清溪紫云黄氏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079
闽台馆 黄 平和乾岭《黄氏狮岭房族谱》(附二种 1 2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46
闽台馆 黄 平和《霞苑黄氏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47
闽台馆 黄 邵武鹳薮禾坪《黄氏世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48
闽台馆 黄 《禾坪黄氏大成宗谱》(卷一、卷二、卷三 ) 1 3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49
闽台馆 黄 平和《大径黄氏南二公系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50
闽台馆 黄 漳州华安《良村黄氏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51
闽台馆 黄 南靖六门《黄氏覩敦家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52
闽台馆 黄 南靖六门《黄氏坑兜公家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53
闽台馆 黄 南靖书洋上版寮黄氏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54
闽台馆 黄 南靖永丰里上版寮黄氏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55
闽台馆 黄 霄岭《黄氏南三应元家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56
闽台馆 黄 南靖书洋上坂田寮坑黄氏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57
闽台馆 黄 南靖靖城湖山黄氏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58
闽台馆 黄 南靖和溪月水黄氏家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59
闽台馆 黄 南靖热水黄氏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60
闽台馆 黄 国强黄氏族谱 乙本 霄岭房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61
闽台馆 黄 乐土黄氏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62
闽台馆 黄 湖山黄氏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63
闽台馆 黄 秀篆黄氏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64
闽台馆 黄 溪黄族谱 1 1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65
闽台馆 黄 狮岭房国强黄氏族谱(甲本)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98
宁德 黄 黄氏宗祠支谱(复印件) 1 1 宁德、周宁台办 宁03
宁德 黄 黄氏宗祠(印刷品) 1 1 宁德、周宁台办 宁06
南平 黄 黄氏宗谱 又称禾坪黄氏大成谱 1 3 南平台办 南02(1-3)
泉州 黄 燕山黄氏谱牒汇编 1 28 南安图书馆 200902-36
泉州 黄 南安诗山坊前黄氏族谱 1 3 泉州华侨管 200901-23
泉州 黄 燕山黄氏谱牒汇编 1 5 泉州华侨管 200901-11
泉州 黄 仙都(山兜)紫云黄氏族谱 1 6 泉州华侨管 200901-34
泉州 黄 江夏黄氏大成宗谱 1 1 泉州图书馆 200905-73
泉州 黄 金墩潘湖黄氏族谱 1 1 泉州图书馆 200905-74
泉州 黄 [安溪感德]紫云安溪房槐植(山)黄氏族谱 1 12 泉州图书馆 200905-75
泉州 黄 [安溪]黄氏族谱 1 7 泉州图书馆 200905-77
泉州 黄 [安溪]参山尚德堂黄氏族谱 1 6 泉州图书馆 200905-78
泉州 黄 紫云安溪房黄氏族谱 1 3 泉州图书馆 200905-79
泉州 黄 紫云安溪房彭溪亭后黄氏族谱 1 8 泉州图书馆 200905-76
泉州 黄 进德黄氏族谱 1 8 泉州海交馆 200904-16
泉州 黄 清溪尚卿下科名黄氏族谱 1 7 泉州海交馆 200904-17
泉州 黄 《台湾江夏兴化军城黄氏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200906-9
泉州 黄 锦田大宗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200906-13
泉州 黄 《江夏紫云金溪黄氏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200906-11
泉州 黄 紫云锦田黄氏大宗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200906-12
泉州 黄 苍南黄姓通志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200906-15
泉州 黄 金敦灵慈黄氏族谱 3 3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200906-46
泉州 黄 紫云黄氏南安房芦川派孚公系埔头二甲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200906-47
泉州 黄 晋江黄氏通书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200906-48
泉州 黄 泉州江夏黄氏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200906-49
泉州 黄 福建黄氏世谱宗祠编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200906-50
泉州 黄 福建黄氏世谱源流世系编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200906-51
泉州 黄 《金墩安平黄氏大宗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200906-10
泉州 黄 惠安黄氏通志 1 2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200906-14
泉州 黄 二房参镇罗黄氏族谱 1 17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20080028-6
泉州 黄 金墩安平黄氏大宗谱 1 1 晋江图书馆 200903-116
泉州 黄 莆阳黄氏通书:江夏流芳 1 1 晋江图书馆 200903-117
泉州 黄 仙游黄氏宗谱 1 1 晋江图书馆 200903-118
泉州 黄 锦塘紫云黄氏族谱 1 1 晋江图书馆 200903-113
泉州 黄 紫云象塘黄氏族谱 1 1 晋江图书馆 200903-114
泉州 黄 东安黄氏族谱 1 1 晋江图书馆 200903-115
泉州 黄 重修金墩灵慈黄氏族谱 1 1 晋江图书馆 200903-119
泉州 黄 泉州文山黄氏黄凰翔四子浤中房谱 1 1 晋江图书馆 200903-120
泉州 黄 莆田沙堤、晋江安平金墩黄氏宗谱 1 1 晋江图书馆 200903-121
泉州 黄 南安诗山坊前黄氏族谱 1 1 晋江图书馆 200903-122
莆田 黄 《莆阳黄氏通书》 1 1 莆田台办 莆台8
厦门 黄 永春梅林黄氏宗谱 1 1 高氏宗亲会 厦126
厦门 黄 紫云黄氏宗史资料汇编 1 5 高氏宗亲会 厦128
厦门 黄 惠安黄氏通谱 1 1 高氏宗亲会 厦129
厦门 黄 紫云黄氏南安房宗谱 1 1 高氏宗亲会 厦145
厦门 黄 江夏紫云金谷黄氏族谱 1 1 高氏宗亲会 厦146
厦门 黄 埔头九甲族谱 1 1 高氏宗亲会 厦147
厦门 黄 锦田黄氏大宗族谱 1 1 高氏宗亲会 厦148
厦门 黄 可坚公黄氏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29
厦门 黄 黄漳文集 1 1 黄氏宗亲会 厦30
厦门 黄 黄漳浦文体 1 1 黄氏宗亲会 厦31
厦门 黄 浦西黄氏 1 1 黄氏宗亲会 厦32
厦门 黄 莆阳黄氏通书 1 1 黄氏宗亲会 厦33
厦门 黄 金墩安平黄氏大宗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34
厦门 黄 虎丘黄氏世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35
厦门 黄 虎丘六黄氏宗谱总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36
厦门 黄 莆阳黄氏通书 1 1 黄氏宗亲会 厦37
厦门 黄 莆阳黄氏通书 1 1 黄氏宗亲会 厦38
厦门 黄 黄氏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39
厦门 黄 黄氏通书,支黄氏谱,暨重庆巴南二圣 1 1 黄氏宗亲会 厦40
厦门 黄 蒿州黄氏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41
厦门 黄 平和江夏黄氏宗谱上卷 1 1 黄氏宗亲会 厦42
厦门 黄 漳州市友文区蓝田社黄氏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43
厦门 黄 云霄江夏黄氏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44
厦门 黄 黄氏通史1本 1 1 黄氏宗亲会 厦45
厦门 黄 江西黄氏通史 1 1 黄氏宗亲会 厦46
厦门 黄 江西黄氏通史 1 1 黄氏宗亲会 厦47
厦门 黄 浯州汶水黄氏分派美人山洪塘头世系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48
厦门 黄 虎丘五世黄氏山世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49
厦门 黄 北溪头黄氏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50
厦门 黄 浦西黄氏 1 1 黄氏宗亲会 厦51
厦门 黄 黄氏通谱古十三支黄氏谱暨重庆地后 1 1 黄氏宗亲会 厦52
厦门 黄 莆阳黄氏通书 1 1 黄氏宗亲会 厦53
厦门 黄 长桥黄氏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54
厦门 黄 黄峭山后裔与客家文化 1 1 黄氏宗亲会 厦55
厦门 黄 黄姓通史 1 1 黄氏宗亲会 厦56
厦门 黄 福建省三明尤溪县黄氏通史 1 1 黄氏宗亲会 厦57
厦门 黄 江夏黄氏峭山宗史 1 1 黄氏宗亲会 厦58
厦门 黄 莆阳后黄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59
厦门 黄 江西黄氏通史 1 1 黄氏宗亲会 厦60
厦门 黄 金镦安平黄氏大宗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61
厦门 黄 重庆江津市青泊凉沙坝黄氏家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62
厦门 黄 浙江苍南黄氏分布情况 1 1 黄氏宗亲会 厦63
厦门 黄 平阳母黄氏通志 1 1 黄氏宗亲会 厦64
厦门 黄 苍南黄姓通之志 1 1 黄氏宗亲会 厦65
厦门 黄 江夏黄氏源流 1 1 黄氏宗亲会 厦66
厦门 黄 紫云谱史切记 1 1 黄氏宗亲会 厦67
厦门 黄 福建黄氏世谱源流世系编1 1 1 黄氏宗亲会 厦68
厦门 黄 福建黄氏世谱源流世系编2 1 1 黄氏宗亲会 厦69
厦门 黄 福建黄氏世谱宗祠编 1 1 黄氏宗亲会 厦70
厦门 黄 福建黄氏世谤人物编 1 1 黄氏宗亲会 厦71
厦门 黄 燕山黄氏谱牒汇编(29本) 1 29 黄氏宗亲会 厦72
厦门 黄 埔头六甲族谱(一) 1 1 黄氏宗亲会 厦73
厦门 黄 埔头六甲族谱(二) 1 1 黄氏宗亲会 厦74
厦门 黄 埔头六甲族谱(三) 1 1 黄氏宗亲会 厦75
厦门 黄 埔头三甲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76
厦门 黄 紫云黄氏南安房 1 1 黄氏宗亲会 厦77
厦门 黄 埔头五甲族谱1本 1 1 黄氏宗亲会 厦78
厦门 黄 埔头一甲族谱(一) 1 1 黄氏宗亲会 厦79
厦门 黄 埔头一甲族谱(二) 1 1 黄氏宗亲会 厦80
厦门 黄 埔头一甲族谱(三) 1 1 黄氏宗亲会 厦81
厦门 黄 埔头二甲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82
厦门 黄 埔头七甲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83
厦门 黄 埔头九甲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84
厦门 黄 埔头八甲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85
厦门 黄 仙都山紫云黄氏族谱1 1 1 黄氏宗亲会 厦86
厦门 黄 仙都山紫云黄氏族谱2 1 1 黄氏宗亲会 厦87
厦门 黄 仙都山紫云黄氏族谱3 1 1 黄氏宗亲会 厦88
厦门 黄 仙都山紫云黄氏族谱4 1 1 黄氏宗亲会 厦89
厦门 黄 仙都山紫云黄氏族谱5 1 1 黄氏宗亲会 厦90
厦门 黄 紫云锦田黄氏大宗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91
厦门 黄 惠安黄氏通书 1 1 黄氏宗亲会 厦92
厦门 黄 参山长房黄氏族谱(下册) 1 1 黄氏宗亲会 厦93
厦门 黄 参山长房黄氏族谱(上册) 1 1 黄氏宗亲会 厦94
厦门 黄 参山长房黄氏族谱(下册) 1 1 黄氏宗亲会 厦95
厦门 黄 参山长房黄氏族谱(上册) 1 1 黄氏宗亲会 厦96
厦门 黄 黄氏参山二房二族谱(一) 1 1 黄氏宗亲会 厦97
厦门 黄 黄氏参山二房二族谱(二) 1 1 黄氏宗亲会 厦98
厦门 黄 黄氏参山二房二族谱(三) 1 1 黄氏宗亲会 厦99
厦门 黄 参山长房黄氏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100
厦门 黄 安溪黄氏大宗世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101
厦门 黄 江夏紫云金黄氏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102
厦门 黄 永春梅林黄氏宗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103
厦门 黄 瑞献莲桑(台湾) 1 1 黄氏宗亲会 厦104
厦门 黄 德化黄氏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105
厦门 黄 德化黄氏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106
厦门 黄 江夏四安莲峰黄氏谱志 1 1 黄氏宗亲会 厦107
厦门 黄 霞美黄氏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108
厦门 黄 紫云象塘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109
厦门 黄 同安黄氏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110
厦门 黄 豪士黄氏詈记世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111
厦门 黄 紫云黄氏宗谱(台湾) 1 1 黄氏宗亲会 厦112
厦门 黄 江夏紫云同安黄厝黄氏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113
厦门 黄 同安黄安海桐林祭记金录 1 1 黄氏宗亲会 厦114
厦门 黄 炎帝文化纵览 1 1 黄氏宗亲会 厦115
厦门 黄 紫云东安下史汇编 1 1 黄氏宗亲会 厦116
漳州 黄 云霄江夏黄氏族谱 1 1 漳州云霄台办 漳云霄2
漳州 黄 黄氏族谱 1 1 漳州方志办 漳方33
漳州 黄 平和霄岭 黄氏族谱 1 1 漳州方志办 漳方51
漳州 黄 轩辕世系 黄氏江夏谱传 1 1 漳州方志办 漳方55
漳州 黄 黄氏族谱 1 1 漳州方志办 漳方76
漳州 黄 黄氏族谱 1 1 漳州方志办 漳方77
漳州 黄 南靖吕坊黄氏 1 1 漳州方志办 漳方84
漳州 黄 黄氏族谱(平和) 1 1 漳州方志办 漳方85
漳州 黄 黄氏谱叙 1 1 漳州龙海台办 漳龙海31
漳州 黄 长洲族谱 1 1 漳州龙海台办 漳龙海9
漳州 黄 北斗黄氏族谱 1 1 漳州芗城台办 漳芗城1
漳州 黄 黄氏族谱 1 1 漳州诏安台办 漳诏安2
漳州 黄 福建 南靖 和溪 六斗 黄氏坑兜公家谱 1 1 漳州图书馆 漳图34
漳州 黄 湖西黄氏长房族谱(治燕堂) 1 1 漳州图书馆 漳台428-2
漳州 黄 新加坡黄氏总会25周年纪念 1 1 漳州图书馆 漳台428-09
漳州 黄 黄氏族谱 1 1 漳州图书馆 漳台428-12
漳州 黄 黄氏大族谱(上、下) 1 2 漳州图书馆 漳台428-20
漳州 黄 湖西黄氏历史资料 1 1 漳州图书馆 漳台428-5
漳州 黄 福建 平和 黄氏族谱(卷三) 1 1 漳州图书馆 漳图428-24
漳州 黄 福建 南靖 书洋 上版 寮田寮坑 黄氏族谱 1 1 漳州图书馆 漳图428-25
漳州 黄 福建 南靖 永丰里 上版寮 黄氏族谱 1 1 漳州图书馆 漳图428-26
漳州 黄 福建 台湾 黄氏奥杳派族谱 1 1 漳州图书馆 漳图428-27
漳州 黄 福建 龙海 长洲 黄氏族谱 1 1 漳州图书馆 漳图428-28
漳州 黄 福建 龙海 古野 黄氏炽昌族谱 1 1 漳州图书馆 漳图428-29
漳州 黄 福建 南靖 书洋 上版寮 黄氏族谱 1 1 漳州图书馆 漳图428-30
漳州 黄 漳州 霞美黄氏族谱(上册) 1 1 漳州图书馆 漳图428-31
漳州 黄 福建 漳州市龙文区 湘桥族谱 1 1 漳州图书馆 漳图428-32
漳州 黄 福建 漳州市龙文区 湘桥族谱 1 1 漳州图书馆 漳图428-33
漳州 黄 福建黄氏世谱 宗祠编(福建黄氏世谱丛书之二) 1 1 漳州图书馆 漳图428-34
漳州 黄 黄氏家谱 船场笔峰 1 1 漳州南靖台办 漳南靖33
漳州 黄 黄氏英公传下族谱 1 1 漳州南靖台办 漳南靖46
漳州 黄 黄氏族谱 南靖山城溪雅 1 1 漳州南靖台办 漳南靖50
漳州 黄 黄氏族谱 南靖湖山 1 1 漳州南靖台办 漳南靖11
漳州 黄 漳州市龙文区蓝田社黄氏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009
漳州 黄 福建省漳浦狮关黄氏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010
漳州 黄 漳浦打石山黄氏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073
漳州 黄 福建南靖永丰里上版寮黄氏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174
漳州 黄 龙海长洲黄氏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175
漳州 黄 福建长泰县枋洋乡赤村岭村赤岭黄氏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176
漳州 黄 江夏黄氏霄岭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242
漳州 黄 台湾黄氏奥查派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256
漳州 黄 台湾黄氏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267
漳州 黄 龙海长洲黄氏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308
漳州 黄 平和黄氏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329
漳州 黄 平和江夏黄氏宗谱上卷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345
漳州 黄 福建平和霄岭黄氏南三应元家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373
漳州 黄 建溪东山黄氏族谱卷七一卷十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375
漳州 黄 福建南靖书洋上版寮田寮坑黄氏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376
漳州 黄 霞美黄氏族谱上之一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377
漳州 黄 霞美黄氏族谱上之二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378
漳州 黄 霞美黄氏族谱下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394
漳州 黄 龙海长洲黄氏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483
漳州 黄 建溪东山黄氏族谱卷七一卷十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485
漳州 黄 龙海古野黄氏炽昌堂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486
漳州 黄 福建平和霄岭黄氏南三应元家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488
漳州 黄 福建南靖书洋上版寮田寮坑黄氏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489
漳州 黄 龙海长洲黄氏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490
漳州 黄 江夏黄氏霄岭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491
漳州 黄 福建南靖永丰里上版寮黄氏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492
漳州 黄 霞美黄氏族谱下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493
漳州 黄 平和黄氏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494
漳州 黄 福建长泰县枋洋乡赤岭村赤岭黄氏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495
漳州 黄 霞美黄氏族谱上之二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496
漳州 黄 霞美黄氏族谱上之一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497
漳州 黄 龙海古野黄氏炽昌堂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546
漳州 黄 狮头黄氏族谱 1 1 漳州漳浦台办 漳漳浦5
台湾 黄 平阳黄氏志 1 1 台115
台湾 黄 黄氏祖先像传集 1 1 台116
台湾 黄 苍南黄氏通志 1 1 台117
台湾 黄 江夏堂紫云衍派金门金水黄氏宗亲旅居印尼东加省麻里巴板名册 1 1 台118
台湾 黄 江夏紫云金溪黄氏族谱 1 1 台119
台湾 黄 江夏紫云金溪黄氏族谱黄氏参山二房二族谱 1 1 台120
台湾 黄 江夏紫云金溪黄氏族谱黄氏参山二房二族谱 卷三佳槐公派 1 1 台121
台湾 黄 江夏紫云金溪黄氏族谱黄氏参山二房二族谱 卷三仲槐公派 1 1 台122
台湾 黄 江夏紫云金溪黄氏族谱黄氏参山二房二族谱 卷三应槐公上维谷王庵支卷 1 1 台123
台湾 黄 江夏紫云金溪黄氏族谱黄氏参山二房二族谱 卷三应槐公上维谷启文、启齐支卷 1 1 台124
台湾 黄 江夏紫云金溪黄氏族谱黄氏参山二房二族谱 卷三应槐公上维谷裕昌支卷 1 1 台125
台湾 黄 江夏紫云金溪黄氏族谱黄氏参山二房二族谱 卷三应槐公派下乐山分卷、高槐公派分卷 1 1 台126
台湾 黄 江夏紫云金溪黄氏族谱黄氏参山二房二族谱卷首、卷二宗谱 1 1 台127
台湾 黄 汶水相房黄氏族谱 1 1 台128
台湾 黄 尚义黄氏家谱 1 1 台129
台湾 黄 金水黄氏族谱 1 1 台130
台湾 黄 金门汶水华房黄氏族谱稿 1 1 台131
台湾 黄 金门金水黄氏族谱稿 1 1 台132
台湾 黄 金墩安平黄氏大宗谱 1 1 台133
台湾 黄 晋江黄氏通书 1 1 台134
台湾 黄 浦西黄氏 1 1 台135
台湾 黄 浯洲西黄沧海公派下南安石井东安下黄氏族谱 1 1 台136
台湾 黄 惠安黄氏通志 1 1 台137
台湾 黄 紫云同安金山黄氏宗谱 1 1 台138
台湾 黄 紫云金柄派安平黄氏族谱 1 1 台139
台湾 黄 紫云堂中浯洲西园中甲黄氏家谱 1 1 台140
台湾 黄 紫云黄氏宗谱 1 1 台141
台湾 黄 紫云黄氏南安芦川派四甲支系宗谱 1 1 台142
台湾 黄 黄氏族谱 1 1 台143
台湾 黄 黄家世谱 1 1 台144
台湾 黄 福禄寿全祖德流芳-黄氏族谱 1 1 台145
台湾 黄 檗谷後陇黄氏族谱 1 1 台146
台湾 黄 蘗谷分派沪江黄氏族谱 1 1 台147
台湾 黄 蘗谷黄氏大厅份家谱 1 1 台148
一、应氏渊源 1、应氏出自姬姓。周武王第四子应叔被封于应(应国故都在今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华区滍阳镇),为应侯,子孙以封国为姓,遂为应氏。 2、历史上,西域人的姓氏中有应氏。蒙古族中有的姓应氏。 二、 迁徙分布 1,滍阳应氏。滍阳,应国故城,在今河南省平顶山市。有西周应国贵族墓,发掘出大量文物。 2,南顿应氏。汉代有南顿应氏。南顿,在今河南省项城县北50里。 3,大田里应氏:在今芝英一带。始祖为应詹(289~367),又名斌,字思远。原籍河南汝南南顿。东晋时随晋元帝渡江而南,仕至镇南大将军,占籍永康,留家于此。应詹有两个儿子,应诞留居江西宜黄,应玄随父至婺,留居永康大田里,即今浙江省永康市芝英镇一带。尔后,析居江南各地。东晋建元初,加封天下兵马都元帅忠国武平王。 4,仙居应氏。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下各镇东部(原下各乡)、双庙乡及田市镇有大量应姓。特别是原下各乡中心镇区基本上是应姓的。其都是明朝刑部尚书应大猷(字静庵)及其兄弟的后代。另外浙江省的永康市及浦江县也是应姓的聚居地。 5,峡阳应氏 。唐僖宗光启元年(885年),峡阳应氏始祖应世哲从河南光州固始县随王审知入闽,定居福建省南平市峡阳镇,是为峡阳应氏开基之始。岁月沧桑,峡阳应氏繁衍相传,迄今已至三十二代,子孙人口众多,其中历代又有流迁往外,遍布国内各省、市和台湾、香港,及美国、日本、新加坡、加拿大、马来西亚等国。 6,台州及温州应氏。在浙江的台州和温州两地也有不少应氏居住,其中温州的苍南,平阳,洞头,三县都有应氏宗族,洞头应氏于清朝从台州的泽国迁入,至今已经居住八代。 7,关东应氏。祖籍山东省蓬莱市鸭湾。清朝初年,一迁至辽宁瓦房店市长兴岛;二迁至辽宁省普兰店市城子坦镇应家村;三迁至吉林省东丰县黄河镇丰源村。 三、 郡望堂号 郡望:《郡望百家姓》中有记载:应氏望出汝南郡。《姓氏考略》中记载:望出汝南、颍川。 1、 汝南郡:汉高帝置郡。在今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 2、 颍川郡:战国时秦置。在今河南省许昌市一带。 [堂号] 1,淮阳堂:汉初,应曜在淮阳山里隐居。汉高祖派大臣请他和商山四皓一起到朝廷为官,应曜坚决不去。时人说:"商山四皓,不如淮阳一老!" 2,燕翼堂:福建省南平市峡阳镇应氏宗祠,堂号为“燕翼堂”。 3,报本堂:浙江省宁波市慈城应氏宗祠,堂号为“报本堂”。 4,徵德堂:浙江省永康市芝英镇应氏大祠堂,堂号为“徵德堂”。 5,择善堂:浙江省缙云县三溪乡西应村祠堂,堂号为“择善堂”。 6 ,彝叙堂 :浙江省诸暨“暨阳义门应氏宗谱”载,祠堂为 “ 彝叙堂”。 7,汝南堂:湖北省崇阳县八斗山应氏宗祠,堂号为“汝南堂”。 8,余庆堂:浙江省绍兴市兰亭镇下大庆村(山阴大庆)应氏,堂号为"余庆堂"。 四、应氏分布 1,吉林东丰:吉林省东丰县黄河镇丰源村、东丰镇有应氏家族散居。 2,辽宁普兰店:辽宁省普兰店市城子坦镇应家村有应氏家族聚居。 3,河南郾城:河南省郾城县黑龙潭镇老应等村应氏家族聚居,古称颖川,距应国墓地甚近,应氏嫡传,有"商山四皓,不如淮阳一老!"之传说 。 五、 历史名人 应曜:汉初,在淮阳山里隐居,不愿出来做官。汉高祖派大臣,请他和商山四皓一起到朝廷为官,应曜坚决不去。时人说:"商山四皓,不如淮阳一老!" 应顺:东汉河南尹,字华仲,南顿人。累官冀州刺史,廉直无私。侍后母孝。和帝时为河南尹,明达政事。生十子,咸以才学名。中子叠,江夏太守。叠生郴,武陵太守。郴生奉。 应叠:汝南南顿人,应顺中子。江夏太守。 应郴:汝南南顿人,应叠之子,武陵太守。 应奉:〔约公元144年前后在世〕字世叔,汝南顿人,应郴之子。生卒年均不详,约汉顺帝末年前后在世。少聪明,读书五行俱下。记忆力特佳,自幼至长,凡所经历,无有忘怀。年二十时,尝诣袁贺,适贺将出行,闭门造车。匠于内开扇出半面视之。后数十年,路逢车匠,知而招呼。梁冀举为茂才。永兴元年(公元153年)拜武陵太守,有威恩,为蛮夷所福。延熹七年(公元164年)从军骑将军冯绲征武陵蛮,以功荐为司隶校尉。党人事起,乃愤然以疾自退。后诸公多荐举,会病卒。奉追愍屈原,因以自伤,著《感骚》三十篇,凡数万言。又尝删《史记》、《汉书》及《汉记》三百六十余年事,自汉兴至其时,凡十七卷,名曰《汉事》。 应劭:〔约公元178年前后在世〕字仲远,(一作仲援,亦作仲瑗)汝南南顿人,应奉之子。生卒年不详,约汉灵帝光和元年前后在世。少笃学博览。灵帝初拜孝廉。中平六年,(公元一八四年)拜太山太守。献帝初平二年(公元一九一年)大破黄巾三十万众,郡内以安。献帝迁都于许(公元一九六年)之明年,诏劭为袁绍军谋校尉。后卒于邺。劭尝有感于当时旧章淹没,书记罕存,乃缀集所闻,著《汉官仪》及《礼仪故事》,又撰《风俗通》以辨物类名称,释时俗嫌疑。文不典而通俗,可谓名副其实。凡所著述,共百三十六篇又集《解汉书》,皆传于世。 应珣:字季瑜,司空掾。应劭弟,珣生玚。 应玚:字德琏,三国,魏文学家,汝南人,应珣之子。曹操征之为丞相掾,后为五官中郎将文学。曹丕称其才学足以著书,为"建安七子"之一。著有《应德琏集》。 应璩:(~252)字休琏,三国时,魏文学家。。汝南(今属河南)人,应玚之弟。生於汉献帝初平元年,卒於魏齐王芳嘉平四年,享年六十三。博学好作文,善于书记。文帝、明帝时,历官散骑常侍。曹芳即位,迁侍中、大将军长史。当时大将军曹爽擅权,举措失当,应璩曾作《百一诗》讽劝。应璩原有集10卷,已散佚。明代张溥辑其诗、文共10余篇,与应玚作品合为《应德琏、应休琏集》,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应贞〔公元?年至269年〕字吉甫,汝南人,应璩之子。生年不详,卒于晋武帝泰始五年,少以才名,善谈论。正始中,夏侯玄名势甚盛。贞常在玄坐作五言诗,玄大嘉许。举高第,历显位。后为武帝参军。帝践阼,迁给事中,累官散骑常侍。又与太尉荀顗撰定新礼,未施行而卒。贞著有文集一卷,(《隋书经籍志》)传于世。 应詹:〔公元279年至331年〕字思远,汝南南顿人。生于晋武帝咸宁五年,卒于成帝咸和六年,年五十三岁。幼孤,为祖母所养。十余岁,祖母又亡,居丧以孝闻。家富于财,乃请族人共居,情若至亲。以才艺文章知名当世。仕为太子舍人,累官光禄勋。王敦叛,明帝以詹为都督前锋军事。事平,以功封观阳县侯,都督江州诸军事,领江州刺史。卒,赠镇南大将军,谥曰烈。詹作有文集三卷,《隋书经籍志》注有镇南大将军应瞻集五卷,詹缮作瞻,当为作者误书;此从《唐书志》传于世。 应夷节 :唐代人。游天台山,栖真道元院,相传尸解成仙。栖真,保其根本,养其元神。 应 用:后周书法家,江南人。善写细字,微如毛发,尝于一钱上写《心经》:又于一粒芝麻上写《国泰民安》四字。 应舜臣: 宋代婺州人。字仁伯,少卓荦不羁,及长,笃志向学,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进士。官至洪州知府。 应纯之:(宋)字纯甫。永康人。孟明子。嘉泰进士。历知楚州,兼京东经略安抚使。见北军屡捷,谓中原可复,密闻于朝。丞相史弥远鉴于开禧之事,不欲大举,但敕立忠义军,令就节制。已而擢兵部侍郎。金人入侵,力战而死。 应子和,永康(今属浙江)人。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官至观察使掌中军都督府事。长于诗,尝有句云:"西岸夕阳红,烛炬短烧红,风过花落红",时人有三红秀才之称。事见清光绪《永康县志》卷八个《文苑》。 应 材(?-1180) 字伯良,浙江永康岩后人。绍兴二十七年(1157)进士,授衢州教授。后潜心钻研理学,造诣甚深。宋隆兴间,朝廷下诏求贤,应材被举荐,升任兵部架阁文字,掌管帐籍机密文案。后因老成持重,端庄谨严,被帝选为太子春坊,总管东宫内外庶务。宋淳熙初,应材上疏力陈北伐收复中原失地。几年内,边境平静安定。淳熙七年应材病故于军中。谥安国公。 应象翁:元代判官,字景则,黄岩人。生宋季,尝随车若水、黄超然游,时称圣泉先生。有《圣泉文集》等。 应本仁:元代学者,字本立。以世为宋臣,义不仕元。隐居城南,博学好施。尝规建义庄,又即其中为义塾。世称"应家馆"。 应良,字原忠,仙居人。正德六年进士。官编修。守仁在吏部,良学焉。亲老归养,讲学山中者将十年。嘉靖初,还任,伏阙争大礼,廷杖。张�总黜翰林为外官,良得山西副使,谢病归,卒。 应大猷:(1487—1581)字邦升,号容斋。仙居人。明正德九年进士。曾任南刑部主事,参与平定宸濠之乱。后历广东参政、佥都御史、吏部右侍郎、官至刑部尚书。卒年九十五。曾巡抚云南、四川、山东,所至均有政绩。 应典:字天彝,号石门,浙江永康芝英人。明正德九年(1514)进士。历任兵部职方司主、事车驾司主事,承德郎,尚宝同丞等职。应典自乡试中式考取举人以后,总是奋然希望自己能达到圣贤境地。创建丽泽祠于寿山,汇集诸生讲学。应典为王琼所器重,委以总揽本部四司政务。居家养母,不希荣利。通籍三十年,在官止一考。 应奎(1466-1545)字方塘,又字天启,浙江永康芝英人。明弘治十三年(1500)举人,十四年进士。授南直隶和州学正。任内,办学制定条例,以身作则,学风改观,人才辈出八年后,提升湖广武昌教授。后起用江西广信教授。又曾主管广西,广东乡试,遵守考场规矩,中试之士甚多。大学士费宏,曾赠送“两广文衡”匾额褒扬。 应撝谦:〔公元1615年至1683年〕字嗣寅,号潜斋,浙江仁和人。生于明神宗万历四十三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二年,年六十九岁。明诸生。生而有文在手,曰“八卦”,左耳重轮,右目重瞳年二十余,与虞分等为猡社。性至孝,授徒养母,三十未娶。归安沈士毅慕其义,妻以兄女,资使奉养。撝谦终不入私室,母丧服除,始成礼。康熙十七年,李天馥等以博学宏词荐,以老病不能行辞。撝谦性介特,读书务穷底蕴。著有潜斋文集十卷,教养全书四十一卷,性理大中二十八卷,古乐书二卷……等二十八种,(均清史列传)并传于世。 应宝时:(1821—1890)字敏斋。永康人。清道光二十四年举人。咸丰初,考授国子监学正。同治四年,任苏松太道。创建龙门书院,开办普育善堂。九年,任江苏按察使,兼署布政使。饬令各府州县立常平仓,并主持疏浚淞江水道。工诗文,有《射雕词》二卷。
六,当代名人
应昌期:祖籍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台湾金融界、实业界著名人士,应氏围棋计点制创造人,被誉为“黑白世界的诺贝尔”。应先生爱国爱乡,热心报效桑梓,先后捐资创建慈城昌期幼儿园,重建慈城中城小学和慈湖中学;捐资扩建慈城保黎医院;捐资助建台北市宁波同乡会馆、市联谊中心。投资创办宁波现代建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利华羊毛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为促进家乡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尽心尽力。
应祚智(若愚),1957年生于安徽合肥。我国著名当代书画艺术大师、杰出篆刻家、金石书画鉴定专家,著名慈善家。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书画研究院特约书画家,中山大学艺术顾问,中国书画研究院副院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客座教授,广州大学客座教授。 应祚智大师曾在合肥、北京、昆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泰国、香港等地举办书画展。作品分别在《人民日报》、《半月谈》、《中国新闻》、《工人日报》、《中国政协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中华书画报》(香港)、《澳门日报》、《美国侨报》、《欧州时报》等刊登。80年代师从前辈艺术大师赵朴初和林散之先生十年之久代表作《百猫图》被誉为“近代所无”1993年作品《双猫清趣图》在美国当代中国名家书画展中展出。1994年作品《猫趣图》在中国美术学院陈列展出,《猫趣图》等六幅书画作品被中央文史研究馆收藏。1994-1996年新华出版社分别出版《中国画名家作品选·应祚智猫图》、《中国画名家作品选·应祚智画选》、《中国画名家作品选·应祚智画集》。1998年作品《回眸图》在香港举办的第三届世界华人艺术大会上获得“世界艺术金奖”(最高艺术奖)。2000年《回眸清趣图》等几十幅作品在中国最高艺术殿堂---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并获得国内优秀作者联展金奖(世界杰出艺术家)。1999-2001年新华出版社连续三年分别出版《中国著名画家应祚智画集》、《中国书画大师应祚智画选》、《中国书画大师应祚智画集》。2001-2002年北京市邮政管理局分别出版发行《中国邮政明信片——中国书画百杰·应祚智作品选》、《中国书画大师应祚智作品选》明信片,中国邮政局批准出版《当代国画名家应祚智作品选》邮票一套。2003年由广州出版社出版个人专著《中国书画大师应祚智书画集·国画卷》、《中国书画大师应祚智书画集·书法卷》及《中国书画大师应祚智书画集·评介卷》。 2004年2月《中国书画大师应祚智书画集》(全集)被中国国家图书馆永久收藏。应祚智在画猫、金石、书法及中国水墨画大写意方面独树一帜,罕有匹者,被誉为“世界猫王”、“东方猫王”,其书画作品被美、英、法、德、日、韩、意大利等多国的艺术馆及有识之士收藏。其个人传略和作品也多次被选编《世界美术集》、《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世界美术家传》、《世界美术作品大画册》、《世界美术书法家世纪末成就大典》、《国际人物辞海》、《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世界传世名画鉴赏》、《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华人物家教大辞典》、《二十世纪中国美术书法家作品拍卖库》、《二十世纪末中国美术家丛书》、《中华骄子应祚智》、《2004世界教科文卫组织专家年鉴》等等大典。近年来,他在北京、安徽、广东等地向中华慈善总会等慈善机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高等学府以及广州市教育局等单位捐赠了价值近1600万元的《中国书画大师应祚智书画集》精装图书,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胡氏族谱字辈排列表?
本文2023-11-30 10:19:2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86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