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二号F型火箭的具体尺寸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30浏览:3收藏

长征二号F型火箭的具体尺寸,第1张

长征二号F型火箭全长5834米,最大直径335米,质量493吨,级数25,LEO运载能力88吨。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简称长二F,别称“神箭”,缩写CZ-2F或LM-2F)是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在长征二号捆绑运载火箭的基础上,按照发射载人飞船的要求,以提高可靠性,确保安全性为目标研制的运载火箭。

火箭由四个液体助推器、芯一级火箭、芯二级火箭、整流罩和逃逸塔(发射空间站则不包含)组成,全长达5834米,是目前我国所有运载火箭中长度最长的火箭,安全系数达097。火箭首次采用垂直总装、垂直测试和垂直运输的“三垂”测试发射模式。

扩展资料:

从火箭点火到飞船入轨,前后也就10多分钟。这是航天员进入太空的第一步,也是危险性较大的一个环节。作为天地往返工具的改进型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为扣人心弦的首要环节。

火箭研制团队要为此忙上无数个日日夜夜,作为团队代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火箭总设计师的荆木春、火箭总指挥刘宇对这一研制过程进行了解读。

在业内,长二F火箭被誉为“神箭”。1999年,首枚长二F火箭将首枚神舟飞船送入太空。至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前,已先后有9枚长二F火箭在太空写就辉煌。因为关系到航天员的生命,它是中国航天史上第一次有明确的097可靠性和0997安全性指标要求的运载火箭。

“这9枚火箭当中,发射神舟三号飞船和神舟八号飞船的火箭,有过比较大的改进。”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火箭总设计师的荆木春介绍。

历经两次飞行试验后,发射神舟三号飞船的长二F火箭正式启动了逃逸系统,目的是给即将到来的载人航天飞行作准备。逃逸系统是在飞船发射阶段的重要安全装置,被称为航天员的“护身符”。一旦火箭发生意外情况,它可以迅速启动,帮助航天员逃离危险区。

因为载人,一切都变得不同寻常。就连火箭总指挥刘宇也说,当他走进发射神舟九号的改进型长二F火箭厂房时,整个人也变得兴奋起来。

几年前,为了完成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火箭研制队伍一次性地投产了5枚火箭。其中,两枚用于发射目标飞行器(含一枚备用),3枚用于发射神舟飞船。神舟九号发射前,5枚火箭已经发射了两枚。发射神舟九号的火箭,也来自其中。

如此,前两枚火箭的表现好坏,直接能够反映神舟九号用火箭的状态。

神舟八号发射后,火箭设计师系统地对飞行数据进行了评估。数据表现非常完美,表明了相关技术和状态得到了初步验证。因为属于同一批次,各方都认为,神舟九号的火箭可以承担载人飞行任务。

尽管如此,但以刘宇、荆木春为代表的火箭研制团队,仍然希望能够让火箭在无人状态下再飞行一次,因为载人飞行要求万无一失。那么,飞行试验做得越充分,成功的把握就越大。

人民网-专家解读改进型长征二号F火箭:放心“天梯”如何搭建

不是,是三级。

“长征”1号的第一、二级为液体助推火箭,第三级是固体助推火箭。

长征一号火箭的一、二级采用二级改进型的东风三号中程弹道导弹,第三级使用新投入生产的GF-02固体火箭发动机。

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将“东方红一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奠定了长征系列火箭发展的基础,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结构组成

不管是固体运载火箭还是液体运载火箭,不管是单级运载火箭还是多级运载火箭,其主要的组成部分有结构系统、动力装置系统和控制系统。这三大系统称为运载火箭的主系统,主系统工作的可靠与否,将直接影响运载火箭飞行的成败。

此外,运载火箭上还有一些不直接影响飞行成败并由箭上设备与地面设备共同组成的系统,例如,遥测系统、外弹道测量系统、安全系统和瞄准系统等。

-三级火箭

-长征一号

长征运载火箭家谱

发射间隔以月计, 神八神九不载人, 神十带人进“站”

6年半能制造25吨运载力火箭,“神八”“神九”“神十”发射间隔缩短

“一旦国家立项发展大推力火箭,我们能在6年半之内完成制造,并进行首次试射,把火箭运载能力从现在的95吨提高到25吨。”昨天,在“北京宇航学会青年航天论坛”上,

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长征2F火箭总设计师刘竹生。他透露了我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的进展情况和“神舟”系列飞船的计划。

揭秘火箭“力士”

25吨运力 能“驮”空间站

25吨的大推力运载火箭基本与国际上的顶级水平相当,可以在低轨道发射空间站,也可以在高轨道为月球探测、其他深空探测服务。

登月需要火箭“力士”

晨报:新一代大型火箭会用在什么地方?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长征2F火箭总设计师刘竹生(以下简称刘竹生):我国的空间计划在载人航天之后,还有发射空间实验室的计划。在发射空间实验室时,现有的用于“神六”的长征2F运载火箭适应不了大推力的要求,所以必须搞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另外,我国的探月计划分“绕、落、回”三个阶段,由于后两个阶段要登到月球上再回来,同样需要很多的能量作为支撑。25吨的运载火箭可以在低轨道发射空间站,也可以在高轨道为月球探测、其他深空探测服务。

晨报:绕月卫星会用什么火箭?

刘竹生:发射绕月卫星会采用长3甲火箭,因为登月的第一步绕月,比较省能量,不需要太大推力的火箭。而“落”和“回”阶段,则必须用新一代大推力的火箭了。

新火箭采用环保推进剂

晨报:新一代火箭的外形是否有改动?

刘竹生:外形与现在的火箭没有太大差别,但是直径会由长2F的335米提高到5米,运载能力也将由现在的95吨提高到25吨。

晨报:推进剂是否有所改动?

刘竹生:过去的火箭用的是单发动机,未来的新一代运载火箭将采用双发动机技术。双发动机分别用不同的推进剂,一种发动机烧液氢液氧,一种烧液氧煤油。现在的火箭用的推进剂是有毒的四氧化二氮。新一代火箭用的推进剂是环保材料——液氢液氧和液氧煤油,液氢液氧产生的化合物只有水,所以它是清洁、环保的能源。液氢液氧推进剂在我国火箭上早已开始应用了,技术上也很成熟;而液氧煤油只在小发动机上使用过,目前国外使用这样的推进剂。

25吨达到国际顶级水平

晨报:如果我国能建造25吨的大推力运载火箭,与国际上领先水平是否还有差距?

刘竹生:如果达到25吨,也基本上与国际上的顶级水平相当了。其实别说25吨,就是再往上也能实现。不过,在一段时间之内不会再发展更大推力的火箭,因为火箭的发展是为了满足卫星和航天器的发展,而卫星也不能无止境地“变大”。但是,如果不研制大推力的火箭,稍微大一些的卫星你就打不了,相当于自动从这个发射市场退出了。

晨报:新一代大型火箭对航天材料是否有新的要求?

刘竹生:是的,比如液氢液氧和液氧煤油都要装在低温储箱里,低温储箱需要保温,但不能做得很厚。现在有一种方案是使用复合材料,外边用碳纤维,里边用很薄的金属层,现在小的能做出来,但是要做直径5米的储箱,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可以发射外国商用卫星

晨报:研制新一代大型火箭技术有困难吗?

刘竹生:现在方案设计基本已经完成,在技术上不存在什么问题,就等国家立项之后,进行初步设计、地面大型实验等。目前,图像测量功能还需要改进,现阶段图像测量的主要功能是为拍摄火箭分离的图像,下一步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还要增加使用范围,除了对火箭分离图像进行监控外,还对一些温度场进行测量。

晨报:该项目立项的具体时间是什么时候?

刘竹生:具体时间还不知道,但都列在“十一五”规划中了。

晨报:大推力火箭是否准备发射外国的卫星?

刘竹生:当然可以为国外商用卫星提供发射服务,其实现在所有的火箭都可以提供发射服务。我们过去光是火箭比较强,卫星寿命达不到那么高,就只能发射别人的卫星,现在我们打算采取捆绑的方式,你来买我的卫星,我用我的火箭给你发射上去。

揭秘神舟系列

神舟“三兄弟”一月一发

从“神八”开始,“神九”、“神十”都很快,一个多月都算长的,一个目标上去了,需要马上发射下一个上去进行对接,所以会非常快地连续发射。

“神八”“神九”:只探路不载人

晨报:“神七”是否会用这种大推力火箭送上去?“神七”会有几个航天员?

刘竹生:按现在的计划,两年之后发射“神七”,还用不上大推力运载火箭,依旧会使用长征2F火箭。“神七”计划上3个人,因为有人出舱活动时,必须要有3个人协同完成。

晨报:未来的“神八”、“神九”一直有载人计划吗?

刘竹生:从“神八”开始,就发射无人的目标飞行器了,也就是空间实验室,不搭载航天员,只是送到天上完成实验室的对接。“神八”是有好多接口的小的空间实验室,包括“神八”在内,现在搞的空间实验室都是为未来的空间站做准备的,我们要考察到底人上去以后长期工作、生活行不行,到底上面会遇到些什么问题,这些都需要摸索,因为有好多你根本想不到的问题会发生。

“神九”也没有航天员,只是发射目标飞行器。

“神十”:航天员要进空间实验室

晨报:什么时候重新开始载人计划呢?

刘竹生:其实“神八”、“神九”都是上去探探路,看对接技术是否成熟,到了“神十”才重新带航天员上去进行空间实验室的工作。

“三兄弟”发射间隔一个月

晨报:“神八”、“神九”、“神十”的发射时间间隔是否也需要两年时间?

刘竹生:要不了那么久!从“神八”开始,“神九”、“神十”都很快,一个多月都算长的,因为一个目标上去了,需要马上发射下一个上去进行对接,所以会非常快地连续发射。

最新进展

六年半造出火箭“大力士”

“一旦国家立项发展大推力火箭,我们能在6年半之内完成制造。”昨天,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吴燕生院长透露了我国大推力运载火箭的研究情况。他说,这将使我国运载火箭的最大运载能力从现在的95吨提高到25吨。

他说,运载火箭是太空探索的基础系统。“可以说,火箭的运载能力有多大,太空探索的舞台就有多大。”

目前,我国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是承担了“神六”发射任务的长征二F,它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到了95吨,而世界上运载火箭的近轨运载能力最大已达25吨。

“在大推力运载火箭上,我国与世界最先进水平有6年时间的差距。”吴燕生说,目前我国已在大推力运载火箭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并且进入了型号研究阶段,国家立项后便能在6年半之内完成第一次试射。这也意味着,我国大推力运载火箭与世界水平的差距正在缩小。

他同时透露说,项目总体科研经费大约需要十几亿元人民币。

两大重点技术需要突破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神舟6号副总设计师杨宏在做主题演讲时介绍,2004年,中央批准了载人航天第二阶段正式启动,目前,我国正在进行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阶段的第二期工程。

该工程将重点突破两大技术,一是完成航天员出舱,进行太空行走,要为之设计适应舱外活动的舱外航天服,第二项技术是完成两个太空飞船在太空中交互对接,其中航天员出舱行走是“神七”时的计划。

杨宏说,这两项技术完成后,将进一步建立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继而建立永久性的空间站。

●新闻背景

中国运载火箭发射里程碑

●1970年4月24日 长征一号火箭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

●1975年11月26日 长征二号火箭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

●1982年9月9日 长征二号丙火箭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

●1984年4月8日 长征三号火箭成功发射试验通信卫星

●1990年7月16日 长征二号E火箭成功发射巴基斯坦卫星

●1994年2月8日 长征三号甲火箭成功发射实践4号卫星和模拟星

●1997年8月20日 长征三号乙火箭成功发射菲律宾马部海卫星

●1999年11月20日 长征二号F火箭成功发射“神舟”一号飞船

●2003年10月15日 长征二号F火箭成功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中国航天国际合作 双边合作

1985年以来,中国先后与美国、意大利、德国、英国、法国、日本、瑞典、阿根廷、巴西、俄罗斯、乌克兰、智利等十多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政府部门间空间科学技术及应用合作协定、议定书或备忘录,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双边合作的形式多种多样,从制定互利的空间计划、互派专家学者、组织研讨会,到共同研制卫星或卫星部件、进行卫星搭载服务、提供商业发射服务等等。

商业发射服务

自1985年中国政府宣布“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放国际市场,承揽国际卫星发射服务业务以来,至2000年10月,先后为巴基斯坦、澳大利亚、瑞典、美国、菲律宾、巴西等国家及中国用户成功地发射了28颗国外制造的卫星。“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进入国际卫星发射服务市场,是对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的有益补充,也为用户提供了新的选择。本版撰文 晨报记者 王大鹏

长征系列火箭是中国自主研发的一系列运载火箭,包括长征2、3、4三个系列和长征5号、长征6号等型号。这些火箭具备发射低、中、高不同地球轨道不同类型卫星及载人飞船的能力,并具备无人深空探测能力。长征火箭的发射成功率高达967%。

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的新一代运载火箭,属于无毒、无污染、高性能、低成本、大推力的大型液体运载火箭。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成功研制和工程应用大幅提升了中国运载火箭的整体技术水平,运载能力相比中国现役运载火箭提高了25倍,综合技术指标达到了国际同类大型运载火箭先进水平。

长征系列的火箭发射技术在中国航天事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我国的航天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从长征四号甲火箭成功首飞35年来,上海航天长征火箭用30年实现了第一个100发,用5年实现了第二个100发。这些都充分证明了长征系列火箭发射技术的先进性和可靠性。

  1、我国发射卫星用主要使用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目前运载主力是长征三号,正在逐步过渡为以长征五号为主。

 2、1970年,长征一号火箭将“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升空,由此拉开中国太空活动序幕,中国长征火箭发展也进入快车道。1985年我国宣布长征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率先投入的是长征三号,主力为长三甲系列。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

编辑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简称长二F,别称“神箭”,缩写CZ-2F或LM-2F)是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在长征二号捆绑运载火箭的基础上,按照发射载人飞船的要求,以提高可靠性,确保安全性为目标研制的运载火箭。 [1] 

火箭由四个液体助推器、芯一级火箭、芯二级火箭、整流罩和逃逸塔(发射空间站则不包含)组成,全长达5834米,是我国所有运载火箭中长度最长的火箭,安全系数达097。火箭首次采用垂直总装、垂直测试和垂直运输的“三垂”测试发射模式。

长征二号F火箭自1992年开始研制,1999年11月19日首次发射并成功将中国第一艘实验飞船"神舟一号"飞船送入太空。因多次成功发射神舟系列飞船并被央视直播报道其发射过程,已成为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家族中的“明星”火箭。截至2019年4月24日,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正在进行正(试)样产品组批生产。 [2] 

中文名

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

外文名

The Long March 2F carrier rocket

用    途

发射载人飞船、目标飞行器

研制单位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CALT)

制造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全    长

5834米

最大直径

335米

质    量

493吨

级    数

25

LEO运载能力

88吨

状    态

现役

发射场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JSLC)

总发射次数

13

成功次数

13

首次发射

1999年11月20日

目录

1 型号分支

2 主要参数

3 系统组成

4 发射任务

5 成果

6 发射记录

型号分支

编辑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共有长征二号F基本型和长征二号F改进型两种分支型号:

长征二号F基本型

长征二号F基本型,简称长二F(CZ-2F)基本型,

或称原型,用于发射神舟飞船的载人任务,安装逃逸塔。

火箭全长5834米,一、二子级直径335米,助推器直径225m,整流罩直径38m,起飞质量4798吨,可以把84吨的有效载荷送入近地点200千米、远地点350千米、倾角42°的地球近地轨道。 [1] 

长征二号F基本型先后成功发射了“神舟一号”至“神舟七号”飞船,为我国成功实现载人航天飞行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1]  2008年9月25日,最后一次使用基本型发射,已停产。

长征二号F改进型

长征二号F改进型运载火箭,简称长二F改(CZ-2F/G),替代基本型,用于发射神舟飞船载人任务(安装逃逸塔)以及不载人任务和空间站如天宫一号(不设逃逸塔,整流罩顶部改为冯·卡门曲线)。长征二号F改是在长征二号F基本型基础上,助推器推进剂储箱顶部椭球顶改为锥形顶,提升推进剂储存量,改用双激光惯组主从冗余,增加近地轨道推力。

火箭起飞质量约493吨,发射载人飞船型号和发射目标飞行器或空间实验室的型号(无逃逸塔)的整流罩直径分别为38米和42米,火箭全长分别为5834米和52米。可以把88吨的有效载荷送入近地点200千米、远地点350千米、倾角42°的地球近地轨道。

神舟七号发射任务完成后,长征二号F基本型不再执行任务,后续任务暂时由长征二号F改执行。

主要参数

编辑

基本参数

长征二号F基本型

(CZ-2F)

   

长征二号F改进型

发射载人飞船型

(CZ-2F/G)

   

长征二号F改进型

发射天宫型

(CZ-2F/G)

   

火箭全长/米

5834    52    

整流罩直径/米    38    42    

芯级直径/米    335    

助推器直径/米    225    

级数    25    

可靠性    097    

安全性    0997    

有无逃逸塔    有    有    无    

氧化剂+推进剂    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    

起飞推力/千牛

(吨)

   

5923千牛

(604387吨)

   

起飞质量/吨    4798    497    493    

起飞推重比

   126    123    122    

运载能力/吨    84    88    

有效载荷质量/吨    78    813    86    

飞行时序

时间

   

参数名称

   

备注

   

-40s

   

牵动

   摆杆打开。    

-30s

   

摆杆摆开到位

   

-3s

   

点火

   

0

   

起飞

   

+12s

   

程序转弯

   

+120s

   

逃逸塔分离

   

发射天宫型无此项

   

+1548s

   

助推器分离

   

+159s

   

一级关机

   一级完成任务,由二级继续完成发射任务    

+1595s

   

一二级分离

   

+2125s

   

抛整流罩

   

+4631s

   

二级主机关机

   

+5821s

   

二级游机关机

   

+5851s

   

船箭分离

   或器箭分离    

备注:以发射神舟飞船型为例,理论值。    

系统组成

编辑

系统整体结构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由箭体结构系统、动力装置系统、控制系统、推进剂利用系统、故障检测处理系统、逃逸系统、遥测系统、外测安全系统和附加系统及地面设备系统共10个系统组成。

助推器、芯级第一级、芯级第二级、整流罩、逃逸塔等箭体结构组成了火箭的“身体”。助推发动机、一级发动机、二级发动机是火箭的“动力和心脏”。控制系统是火箭的“大脑和神经”。为了更加充分有效地利用火箭装载的燃料,火箭上还设计了推进剂利用系统,能够保证二级火箭的氧化剂和燃烧剂同时燃烧完毕。

为了保障航天员的安全,保证即使在突发的意外情况下航天员依然能够顺利得到解救,脱离危险的故障火箭,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设置了故障检测处理系统,用于参数检测、判断,在发现火箭出现重大故障时发出逃逸指令,并按逃逸模式执行逃逸指令。火箭的逃逸系统是故障检测处理系统的执行机构,处于火箭最前端的尖状物就是逃逸塔。

为了测量火箭的弹道,接收地面逃逸指令和安全控制指令,火箭设置了自己的安全系统。为了了解火箭飞行过程中的工作情况,火箭上还设置了遥测系统,它能够测量、记录和发送火箭在飞行中的所有工作参数和环境参数,为故障检测处理系统提供检测参数,同时为地面故障判断实时提供遥测参数,这两个系统都需要同地面的测量设备协同工作,地面测控站和远在太平洋的“远望号”测量船则需要接收火箭传回的信号,并给火箭发出相应的控制指令。

此外,火箭还需要主要由耗尽关机信号系统、加注液位测量、推进剂测温、垂直度调整和地面总体综合测试网组成的附加系统,以及由地面发射平台、推进剂加注设备、转运车、吊装设备、各系统地面测试设备等组成的地面支持系统,共同完成火箭在发射场的组装、测试、转场等一系列火箭发射前的准备工作。

故障自动检测处理系统

长征二号F火箭上增加了自动故障检测处理系统,这套系统可以在飞船待发射阶段和上升阶段自动进行故障检测,一旦有问题它会自动报警。假如航天员正在塔架上尚未进舱,他们可以就近跳进塔架上的逃逸布袋,布袋是用一种弹力很强的特殊帆布做的,航天员跳进去后用四肢的阻力来控制下降的速度,像乘软滑梯一样从上面一直滑到地下室的安全地区。假如航天员已经进舱,这套系统可以指挥火箭顶部的逃逸塔自动点火,把飞船返回舱拽离火箭,安全降落。

逃逸系统

为保证航天员的安全,长征二号F火箭还取消了其他火箭一旦姿态不稳便自动自毁的功能,配备了逃逸系统,一旦出现意外,它可以随时启动。逃逸塔在飞船的顶部,塔高8米,从远处看像是火箭上的避雷针。它的任务是在火箭起飞前900秒到起飞后120秒时间段内,也就是飞行高度在0公里至40公里时,万一火箭发生故障,它可以拽着轨道舱和返回舱与火箭分离,并降落在安全地带,帮助飞船上的航天员脱离险境。逃逸塔分离后到抛整流罩前(40~110公里)出现故障由整流罩上的高空分离发动机逃逸,抛整流罩到飞船入轨前(110~200公里)出现故障飞船可以直接和二级火箭分离,紧急返回

图像遥测系统

在以往的飞行中,火箭的关机、分离等动作,地面控制中心都是靠相应的遥测参数来获知的,但是,这些参数具有间接性,不直观。第六枚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在遥测系统中首次设置了图像测量系统,用于监视助推器分离、级间分离、整流罩分离、船箭分离的过程,使地面控制中心人员能够直接“观看”到分离过程。

与遥测参数相比,图像信息需要占用更宽的数据频带,原来分配给遥测系统的

数据传输速度也不够,需要从总体上调整遥测参数,为图像信息数据调整出所需要的频带。同时增加图像压缩处理器,尽量压缩图像信息的数据量。

其次,需要上天飞行的CCD摄像装置、图像压缩处理器、图像综合控制器等一系列设备还要经历严酷的火箭飞行环境的考验,包括高过载、振动、高温、真空等。因此,这些设备的设计标准和历经的试验都需要通过高标准的考核。

发射任务

编辑

神舟一号飞船

1999年11月20日凌晨6:30分,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经过21小时的飞行,完成预定的科学试验后,神舟一号于11月21日凌晨3:41分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中国人成功实现了天地往返的重大突破。作为我国航天史上的又一里程碑,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的成功发射与回收,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获得了新的重大突破,使我国发展载人航天事业迈出了重要一步。 [3] 

神舟二号飞船

“神舟”二号飞船于2001年1月10日凌晨1:00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在轨运行7天后成功返回地面。“神舟”二号是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组成,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并首次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的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等领域的实验。 [4] 

神舟三号飞船

“神舟”三号飞船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于2002年3月25日22:15分发射。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66次飞行。自1996年10月以来,我国运载火箭发射已经连续24次获得成功。中国科学院和信息产业部等有关单位为这次发射研制了对地遥感、生命科学、空间科学等船载仪器和地面测控设备。 [5] 

神舟四号飞船

神舟四号飞船于2002年12月30日凌晨0:40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升空,1月5日返回,耗时6天零18小时。

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行时完全一致,解决了前三次无人飞行试验中发现的有害气体超标等问题,运载火箭和飞船完善了航天员逃逸救生功能。 [6] 

神舟五号飞船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是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于2003年10月15日09时00分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这次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现由俄罗斯承继)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飞船于2003年10月16日6时28分安全返回地面。 [7] 

神舟六号飞船

神舟六号飞船于2005年10月12日9时00分03秒583毫秒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起飞,将航天员费俊龙(指令长),聂海胜(操作手)送入太空。10月13日聂海胜迎来他41岁的农历生日,这是中国人首次在太空庆祝生日。飞船于2005年10月17日4时33分成功着陆,共飞行115小时32分钟。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神舟六号”与“神舟五号”在外形上没有差别,仍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的三舱结构,重量基本保持在8吨左右,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进行发射。它是中国第二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也是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多天”任务的载人飞船。这也是世界上人类的第243次太空飞行。 [8] 

神舟七号飞船

神舟七号飞船于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988毫秒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搭载航天员翟志刚(指令长),刘伯明,景海鹏,其中翟志刚,刘伯明于9月27日16时35分进行我国首次太空行走。飞船于2008年9月28日17点37分成功着陆于中国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神舟七号飞船共计飞行2天20小时27分钟。 [9] 

天宫一号

天宫一号是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03秒507毫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由长征二号F/T1火箭运载,火箭全长52米,运载能力为86吨。天宫一号设计在轨寿命两年。 [10] 

神舟八号飞船

神舟八号飞船,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的第八个,也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进入批量生产的代表。神八已于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430毫秒由改进型“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顺利发射升空。升空后,于11月3日凌晨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第一次自动交会对接,之后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组合飞行12天,第二次交会对接于11月14日20时成功完成。 第二次交会对接飞行2天之后的16日,神舟八号第二次撤离天宫一号,并于17日19时32分返回地面。

神舟九号飞船

神舟九号飞船于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21秒点火起飞,飞船搭载三名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女),其中景海鹏曾执行过神舟七号飞船飞行任务,由此成为中国航天两度飞天的第一人,刘洋则是第一位飞天的中国女航天员。6月18日11时左右飞船转入自主控制飞行,14时左右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6月24日12时42分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顺利完成我国首次手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并于2012年6月29日10点00分安全返回。

神舟十号飞船

神舟十号飞船于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02秒由CZ-2F Y10火箭点火起飞,飞船搭载三名航天员聂海胜、王亚平(女)、张晓光,其中聂海胜曾执行神舟六号飞船飞行任务。如今发射活动已经圆满结束,飞船成功入轨。神舟10号飞船执行了15天的应用性航天载人飞行任务。 [11] 

天宫二号

天宫二号于2016年9月15日22时04分09秒由长征二号F/T2运载火箭点火起飞,是我国首个空间实验室。

神舟十一号

神舟十一号飞船于2016年10月17日7点30分28秒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神舟十一号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

成果

编辑

随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成功发射109次。 长征二号F型火箭可靠性指标达到097,航天员安全性指标达到0997,这意味着1000次故障所采取的救助措施只允许有3次不成功。这是我国航天史上技术最复杂、可靠性和安全性指标最高的运载火箭。火箭能够安全可靠地将飞船送入预定轨道,同时,在飞出大气层之前,若出现重大故障,能按救生要求使航天员安全脱离故障危险区。长征二号F型火箭已经成功地将4艘神舟号无人飞船和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送入太空预定轨道,发射成功率达到100%,取得十全十美的战绩。

发射记录

编辑

序列

   

起飞时间

   

运载火箭

   

发射场

   

工位

   

轨道

   

载荷

   

入轨

近地点

   

入轨

远地点

   

轨道

倾角

   

1

   

19991120 06:30:03500

   

CZ-2F Y1

   

酒泉

   

921

   

LEO

   

神舟一号

   

200040

   

348715

   

42564

   

2

   

20010110 01:00:03561

   

CZ-2F Y2

   

酒泉

   

921

   

LEO

   

神舟二号

   

3

   

20020325 22:15:03544

   

CZ-2F Y3

   

酒泉

   

921

   

LEO

   

神舟三号

   

4

   

20021230 00:40:03345

   

CZ-2F Y4

   

酒泉

   

921

   

LEO

   

神舟四号

   

5

   

20031015 09:00:03497

   

CZ-2F Y5

   

酒泉

   

921

   

LEO

   

神舟五号

   

199140

   

347800

   

42400

   

6

   

20051012 09:00:03583

   

CZ-2F Y6

   

酒泉

   

921

   

LEO

   

神舟六号

   

200650

   

344725

   

42400

   

7

   

20080925 21:10:04988

   

CZ-2F Y7

   

酒泉

   

921

   

LEO

   

神舟七号

   

200108

   

346800

   

42400

   

8

   

20110929 21:16:03507

   

CZ-2F T1

   

酒泉

   

921

   

LEO

   

天宫一号

   

200046

   

346857

   

42757

   

9

   

2011111 05:58:10430

   

CZ-2F Y8

   

酒泉

   

921

   

LEO

   

神舟八号

   

200012

   

329808

   

42780

   

10

   

20120616 18:37:24558

   

CZ-2F Y9

   

酒泉

   

921

   

LEO

   

神舟九号

   

200019

   

330163

   

42836

   

11

   20130611 17:38:02666    

CZ-2F Y10

   

酒泉

   

921

   

LEO

   

神舟十号

   200000    329800    42400    

12    20160915 22:04:12428    CZ-2F T2    酒泉    921    LEO    天宫二号    200    347    428    

13    20161017 07:30:31409    CZ-2F Y11    酒泉    921    LEO    神舟十一号    

14 [12]     20204? ?:?:?    CZ-2F T3    酒泉    921    LEO    绝密载荷    

LEO:近地轨道(Low Earth orbit),又称低地轨道,是指航天器距离地面高度较低的轨道。

到目前为止我国共研制了12种不同类型的长征系列火箭,能发射近地轨道、地球静止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的卫星。

从1970年到2000年的30年间,我国发射长征系列火箭共计67次,成功61次,6次失败或部分失败,发射成功率为91%。在1994~1996年间曾一度几次发射失败,使我国在国际商业发射市场的声誉处于低谷。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经过一系列质量整顿后终于打了个翻身仗。

在我国运载火箭的发展初期,探空火箭的研制占有重要的地位,尽管它是结构简单的无控火箭,但却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枚真正的火箭。从1958年开始,我国陆续研制出包括生物、气象、地球物理、空间科学试验等多种类型的探空火箭。

长征一号(CZ-1)系列运载火箭

1970年4月24日,中国使用长征一号(LM-1)运载火箭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长征一号是在两级中远程导弹上再加一个第三级固体火箭所组成,火箭全长2986m,起飞总重8157t,起飞推力为1040kN。

长征二号(CZ-2)系列运载火箭

长征二号(LM-2)运载火箭是从洲际导弹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并于1975年发射了1t多重的近地轨道返回式卫星,成功地回收了返回舱。此后,又根据发射卫星的需要,陆续衍生出长征二号丙(LM-2C)、长征二号丙改进型(LM-2C/SD)和发射极轨卫星的长征二号丁(LM-2D)运载火箭。在长征火箭大家族中,长征二号系列主要用于发射各类近地轨道卫星,LM-2C/SD曾以一箭三星方式发射了12颗美国的铱星移动通信卫星。

1986年初美国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后,航天飞机被停飞,美国用了很长时间分析和处理故障,其后美国停止用航天飞机发射一般商业卫星。趁此时机,我国仅用了18个月就研制成功长征二号E(又称长二捆,LM-E)运载火箭,可以发射原来准备用美国航天飞机发射的商用卫星。长征二号E火箭是以长征二号为芯级,周围捆绑了4个液体助推器,它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高达92t。长征二号E于1990年试射成功,从1992年到1995年曾发射多颗外国卫星。

为满足发射神舟号飞船的要求,保证宇航员的安全,我国又在长征二号E的基础上改进了可靠性并增设了故障检测系统和逃逸救生系统,从而发展出了长征二号F(LM-F)运载火箭,专门用来发射神舟号载人飞船。

由于长征二号火箭的质量和可靠性非常高,1975~1996年连续成功地把17颗返回式卫星送上天,这使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在国际卫星发射市场上获得了非常好的可靠性声誉。

长征三号(CZ-3)系列运载火箭

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是在长征二号二级火箭上面加了一个以液氢、液氧为推进剂的第三级,所用的液氢液氧发动机可以二次启动,在技术上是当时国际先进水平,是我国火箭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984年长征三号成功地发射了我国第一颗地球同步试验通信广播卫星东方红二号。1985年中国宣布进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市场。1990年我国首次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将美国休斯公司制造的亚洲一号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轨道。

此后,长征三号系列不断增加新成员,如长征三号甲(LM-3A)、长征三号乙(LM-3B),主要用于发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

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图25)是在长征三号的基础上研制的大型火箭,它的氢氧发动机具有更大的推力,性能也得到很大的提高,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也从长征三号的16t提高到26t。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图26)是在长征三号甲和长二捆的基础上研制的,即以长征三号甲为芯级,再捆绑4个与长二捆类似的液体助推器。长征三号乙主要用于发射地球同步轨道的大型卫星,也可进行轻型卫星的一箭多星发射,其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达到51t,跃入了世界大型火箭行列。

长征三号丙是在长征三号甲是单枚三级火箭捆绑2个助推器而成,运载能力为2600-3800公斤,介于2600公斤的长征三号甲和5100公斤的长征三号乙之间。2003年才完成总体设计,2008年4月26日发射“天链一号01星”是首次其飞行,长征三号丙是“长三甲”系列中最后一型火箭。

长征四号(CZ-4)系列运载火箭

投入使用的是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是长征火箭家族中用于发射各种太阳同步轨道和极轨道应用卫星的主要运载工具。

长征五号(CZ-5)运载火箭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即将进入初样研制阶段,这是对中国航天未来三十至五十年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的一大项目,旨在面对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市场和国内未来卫星发射、深空探测的更高需求,其研制成功后,中国进入空间的能力将得到大幅度提升。“长征五号”总体设计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第一设计部负责,生产基地已在天津开建,目标是二〇一四年实现首次航天飞行,长征五号将主要运载嫦娥卫星直接进入月球。

长征二号F型火箭的具体尺寸

长征二号F型火箭全长5834米,最大直径335米,质量493吨,级数25,LEO运载能力88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简称长二F,别称“神箭”,缩写CZ-2...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