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字辈寻祖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30浏览:1收藏

李氏字辈寻祖,第1张

通州树德堂李氏溯源

据《通州李氏宗谱》记载,通州 [树德堂] 李氏一世为守中,二世子美、子威,三世秉昭/省四、秉方(子美--秉昭/省四,子威—秉方),四世富四、富五、富七、富八(秉昭—富四/富七;秉方—富五/富八),五世康五,六世嵩寿,七世台斗,八世钧直,九世少溪,十世爱溪,十一世良,十二世文科(郁如)/文斗/文魁……吾家先世自颍州忠孝一门。。。代有英贤。。。史册流芳。

李氏世系肇自颖州,杳无家谱。自四世富五公颖州避乱,东迁崇川观音山北,子孙繁衍。清代康熙葵酉年十月(1693年11月),十二世孙李文科(郁如公)等首撰《通州李氏家谱》;清嘉庆甲子年间(1804年),十五世孙李智、十六世孙李仪、十七世孙李道鹏编纂;清光绪丁丑戊寅(1877-1879年),十九世孙李清敏续纂(据中华李氏网记载,编号为2106#《通州李氏宗谱》共十卷末一卷 由李文科首修于康熙三十一年,李道鹏、李冰鉴等续修,光绪三年木刻本收藏于南通市博物苑;观音山民间保存两本可供查阅),此后一百三十年没有续谱。

十四世始,观音山李氏辈分按照士、志、於、道、肇、敏、洪、公、继、序、思、昌、永、世、克、孝、锡、兹、嘉、福、德、音、孔、昭、长、发、其、祥排序。本人是李守中二十四世孙,现今名字排序为李公( )、李继( ),李序( ),李( )思等都是我们的宗亲。

观音山李氏堂号为树德堂;门联横批:李府大忠臣(竖联不详);祖坟:鹞鹰坟。经过我们大量走访发现,观音山李氏后裔广泛分布于南通市区/观音山/兴仁/先锋/正场/姜灶/白蒲/袁灶等地及海外。

据宗谱记载,我们李氏一世祖李守中官居元朝(泰定年间)工部尚书(《通州李氏宗谱》中有皇上任命的诏书)。据此本人研究了元代历史,对我李氏祖先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元代工部尚书李守中祖籍安徽颖州(今天的安徽省利辛县汝集镇天官李村),李守中育有两子,长子李冕(子美),次子李黼(子威)。《元史》、《明史》等对李黼有专门的记载:

李黼,颖州(今安徽阜阳)人,字子威。生于元大德二年 (1298),卒于元至正十二年(1352)。元泰定四年(1327)左榜状 元。授翰林国史院修撰。泰定五年,代祠西岳。后改任河南 行省检校官。迁礼部主事,充监察御史。出任江西行省郎中。 充国子监丞,升宣文阁鉴书博士兼经筵官。李黼受命巡视河 渠,根据河底淤泥高出地面,提出按故迹修浚。后历任秘书太 监,礼部侍郎,外调授江州路总管。

至正十一年(1351),李黼总管九江。盗起,攻陷城多处, 造船企图南攻。李黼治城壕、修器械、募丁壮,分守要害。以 忠义激励士气。至正十二年,贼犯,诸守官逃。李黼身先士 卒,大呼陷阵。以长木、铁锥沿岸设置刺盗船不得动。遂授李 黼江西行省参政,行江州等路军民都总管。盗势盛,其余守臣 弃城而逃,唯李黼独守孤城,亦无援兵。临战之时,江州平章 政事也逃。黼登城布战,张弩射敌。盗绕其他城门而入。巷 战,李黼知力不敌,挥剑叱盗大呼:“杀我,毋杀百姓!”盗自背 后来,刺黼落马。李黼与从子俱骂贼而死。百姓闻之,哭声震 天。葬其于江州城东门外。追赠摅忠秉义效节功臣、资德大 夫、行中书省左丞、上护军。追封陇西郡公、谥忠文。立庙江 州,赐额“崇烈”。

李黼与李冕之子秉昭叔侄九江之战殉职,李冕在九江之战幸免,后其在颖州也为国捐躯,我李氏为忠烈之后。《通州李氏宗谱》记载,秉昭有两子--富四/富七;秉方有两子--富五/富八,富五有三子(康一/康四/康五),富五世系脉络清晰。在元末明初社会动乱时期,直系先祖迁居南方。

据了解,秉方公有二子,为寻源公和绍源公,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自阜阳(颍州)迁居巢湖(至今有已经十八代),见半汤古刹大力寺附近泉壑幽深,林木繁茂,水深汩汩,鸟鸣嘤嘤,诚佳境地,于是卜新居与其下,自此以后,族属渐繁,子孙昌炽,绵延于今屈指六百余载。半汤力寺李氏宗族而今人口四五千有奇,巢湖市北关门外堪称巨族。

安徽颍州城建有状元祠和状元巷,利辛县汝集镇天官李村有状元坟(李黼衣冠冢),九江也留有李黼当年的踪迹。关于李黼的事迹《永乐大典》/《续资治通鉴》/《四库全书》等均有记载。

最近,通州观音山李氏后人正在筹备续修观音山李氏家谱,为此我们也专门注册了[通州李氏网](域名wwwtzlswnet),该网站正在建设之中。此前,通州李氏后人李公涛/李继建/李继典/张克礼/李 欣等为家谱续修做了大量先期准备工作。

本人绵阳,离南充不远。给你提供两条思路:1、字辈谱“云广承洪德,文林佐国良;本源多福实禄”,当中的“文林佐”的“佐”与你的忠谐音;2、字辈谱“其宗能代启,文林作嘉名”中的“文林作”也是同样情况,在《世界李氏字辈谱5000例》中因先辈们口传或方言所引起的音同字不同的情况很多,或许你们也一样。供你参考。

李姓他是中国的一个大姓。在《李氏家谱》中,按字辈排谱自然就很难了。全国各地的李氏有所不同。要知道山西省洪桐县一代那可是中国百家姓的发源地。在此仅谈李氏家谱(不能单纯的讲夏津一个地方) 例如老祖籍洪桐县一代现有传世的为:继厚传家广兆德炎思昌;万群士绍延邦国永振;月成兴相道。万方龙元天学高先宗德国正永安定世代玉朝君。但从李世民当皇帝之后,后裔和全国的百姓们也开始想姓李和叫李 X X了。所以当年姓李的人增加。这样李姓的家谱就复杂起来。李氏后裔中,“世”字辈之后排辈为:谷琰宣闳伯居均元景昌思时嘉显廷希承李会象淑廷德茂储荣恩 排辈多的能达好几十辈(代),少的仅有3-5辈(代)然后就不知后代如何起辈了。在这儿我也给朋友列举几例。有的只排辈:长连洪林秋??? 还有的排辈:促上自作维传士仰新本善佳锦邦瑞启占乃良恒以山东省为主的李氏:桂明福印德林兴国政乡田传九洲;纪克永传清明和顺。要有后人自已来整理。目前山东的(阳谷县)60代为一排辈的家谱最全了。家谱为: 继世传家葆思国安庆章;乃祯鸿秀顺福履永兴昌; 德臻绵长久廉洁恭学良;忠义应琛省立志建清光; 伟业奇广聚春和寿益旺;祝华延圣景恩尊效平阳。 在例如:(汕头一代的李氏) 陇西开统绪冠冕盛大唐;将相功勋伟经书道德祥; 守成嗣续绩创业祖宗光;诗礼家声显仕师世泽长; 学文兼习武修纪并立纲;孝友充庭宇臣邻重赞襄; 平居讲仁让报国效忠良;积善有余庆承先自永昌; 箕裘欣克绍兰桂喜腾芳;燕翼贻谋远,椒番万载香。 还有云南文山一代的李氏: 春季嗣云庆,祖宗凤郁善,乐仁正本春;时方开元泰,奇茂兆生成;孝友忠和信,节义智廉能;敬胜宣端哲,文章冠道经;世济升隆景,名昭邦国新;徽猷当益盛,圣武绍令闻;秀彦思昌炽,伟硕更蕃馨;清香愈华美,瑞品庆加珍;高瞻如珠佑,厚福必恒临;甲乙长相继,永远振朝廷。

楼主有可能是太平天国起义者的后人?!天啊,久仰久仰~

李自成被清兵打败后下落何处?似乎早有定论,又似乎仍是一桩历史悬案。说早有定论,是因为“永昌二年(1645年)在湖北通山县九宫山被地主武装杀害”一说早被载入了史书和课本。不过,不论是追击李自成的清军主帅,还是对李自成恨之入骨的南明王朝,当时都没有搞清李自成的真正下落,生没见人,死没见尸。因此“九宫山被杀”一说便饱受质疑。同时,围绕着李自成的下落,则一直存在各种说法。最近在第十一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上,又爆出一个惊人的新闻:李自成兵败后,在叔父李斌和堂兄弟李自盛的掩护下,隐居在甘肃 省榆中县青城镇,而且死后埋在了青城镇黄河边的龙头堡子。 青城古镇的奇特传说 青城镇是个沿黄河的千年古镇,距兰州90公里。明清时期,青城水烟闻名遐迩,青城也就成了商贾云集的水旱码头,有“黄河第一古镇”之称。或许,就是这种商贾云集、水陆交通的便利,才利于隐蔽和逃跑,才使得李自成把退路安排到了这里。 揭开这一历史之谜的,是今年70岁的青城镇青城村人罗士文。罗士文说,在他十岁左右时,有一次和他大爷去镇子背后的红岘沟里驮石板,在山沟深处一个叫西年口子的地方,大爷指着山崖上的一个山洞告诉他,这个地方是李自成来青城后的避难洞。大爷说,李自成失败之后没有出路,才化装成和尚来青城投靠其尕爹(叔父)李斌,李斌怕李自成被别人发现,叫自己的儿子李自盛把李自成带到西年口子荒无人烟的深山沟内避祸。 罗士文退休以后,常与本镇各村李氏家族的后人们交谈,了解有关李自成在青城避难的各种传说。罗士文利用两家儿子是同学的关系,与苇茨湾村的李文生成了好朋友。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看到了那本神秘的《李氏家谱》。 神秘的《李氏家谱》 关于李自成与李氏家族的关系,《李氏家谱》中写道:大始祖为李建岂,生三子,长子叫李安,移于钱州(陕西乾州);次子叫李正,为大明甲辰科举人,官至御史,移于湖广;三子叫李斌(就是家谱作者),移于甘肃兰州府皋兰县一条城洛家庄子居家落业(青城也叫一条城或条城,原属皋兰,后划榆中);二始祖为李建和,生一子,叫李虹,李虹生子曰自成,分居赵家村,“因他闯乱国事,合家各移逃性命,与大明江山亡矣”。 从《李氏家谱》的记载看,李自成起义以后,怕九族被株连,于是安排叔父李斌带三个儿子自盛、自文、自兴,移居兰州府皋兰县水北门口袋巷子,避过明王朝的视线。李自成兵败以后,李斌父子再转移到榆中县青城镇。 李自成避难青城? 据青城的一些老人们讲,大约在顺治五年到顺治六年,有三个和尚来到青城找李斌,住了不长时间,就不知到什么地方去了。这三个和尚其中一个是李自成,另两人是随从。八旬老人李桂彬说得比较详细:“李自成在失了江山以后,来青城找他的尕爹,李自盛为了李自成的安全,把李自成送到红岘沟西年口子避难。 红岘沟是一条极荒凉极偏僻的山沟,沟两面都是几乎寸草不生的秃山。根本就没有路,所谓路就是乱石河道。在距青城镇15里处有一个岔沟,西年口子就在岔沟口,是一个只有几户人家的小村庄。西年口子村庄背后的山崖上有几个天然石洞,据说李自成藏身的是最大的那个。 李桂彬老人又说,李自成在西年口子住了几年,顺治十一年,李斌去世后,时局已经稳定下来,李自盛就买下附近魏家台子的地,盖了三合院的房屋,让李自成搬来住,并改名为李家庄子。 可是《李氏家谱》中并没有明确记载这些传说。对此,家谱保管者李文生的解释是:“家谱里不可能记载李自成到青城,如果记载了被人发现就可能会惹来杀身灭族之祸。”不过,《李氏家谱》中记载的另一些事,却似乎暗含着李自成的某些信息。 其一,顺治三年十月间,有青城镇商人钱得中将李自盛、李自文带到他家中,居住数月。其二,顺治四年二月间,李自文奔钱州,“此地有从兄自成积下金银铜钱四库,望切此事”。其三,李自文奔钱州后,李斌、李自盛父子又央请钱得中商议置买青城洛家庄前后坐宅四院,时值卖价纹银765两整,即日银契两交无欠;之后改为李家台子;又买南武当龙水地一亩三分作为菜园,时值价银每亩60两。两笔交易共花了纹银843两! 有人分析,顺治三年十月,李自成已兵败而销声匿迹,巧的是李斌父子不仅再次转移,而且在一个非亲非故的青城镇商人钱得中家里居住数月,并且接着又让次子自文奔钱州李自成所积金银铜钱而去。钱得中何许人也?李斌又如何得知钱州金银的信息?这证明李自成和李斌、李自盛父子可能一直暗中有通信,钱得中很可能就是李自成早就安排好的接应者。而且,“望切此事”四字,很像是李自成告知金银铜钱信息时的叮咛之语。 另外,按家谱上的记载,李自文奔钱州李自成所积金银铜钱而去之后“无迹”。但巧的是,李斌父子却在这时花843两纹银大肆购置房产田地,而且是“即日银契两交无欠”,好像突然发了大财。再说,其时四下里仍是兵荒马乱,百废待兴,李斌一家能有几口人,却为什么在此时花这么多银子购置这么多房产呢?似乎是已知李自成要来青城,所以在做前期准备。 李自成埋骨苇茨湾? 关于李自成去世的时间,李氏家族中普遍认为大约在康熙二十六年之后。按他们的说法,李自成与两个随从是同一天死的,很可能是李自成死后两个随从从死。李氏家族的人把他们从红岘沟里的李家庄子运出来,葬在了一起。三个墓呈“品”字形分布。 关于李自成的葬地,李氏家族的八旬老人们说法比较统一:葬在苇茨湾龙头堡子下方。李作圣说:“老人们说这里埋的是我们的皇上先人,也就是李自成。皇上先人来青城不能带很多东西,只有随身所带的三件宝:一个玉印,一把宝剑,还有一个和尚化缘的钵。他死后三件宝物都随棺而葬了。” 青城之谜何时能解 “李自成归隐榆中青城”的说法,引起了第十一届明史国际学术会上专家们的极大兴趣。有人宣称:“李自成归隐青城不容置疑!”也有人分析:“李自成在兵败后不可能跑到甘肃,只能向南,因为当时清兵在陕西进行了严密的布置。” 对龙头堡子边的李自成坟墓能不能开挖也是观点不一。有的急切要求挖掘坟墓,认为只要能在墓中找着哪怕是一件传说中的随葬品,就可以使李自成的归宿之谜大白于天下。更多的专家则认为,开挖时机尚不成熟。而且李自成是青城镇李氏家族的祖先,要开挖必须获得李氏家族的同意,而李氏家族能否同意还很难说。 历史之谜让人困惑,但探访之,也给人趣味无穷。

李氏字辈寻祖

通州树德堂李氏溯源据《通州李氏宗谱》记载,通州 [树德堂] 李氏一世为守中,二世子美、子威,三世秉昭/省四、秉方(子美--秉昭/省四,...
点击下载
上一篇:族谱的作文下一篇:李昭寿的生平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