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姓张的名人
中国古代姓张的名人
1、张景岳(1563-1640年),本名介宾,字会卿,号景岳,别号通一子,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明代杰出医学家,为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也是实际的创始者。
2、张择端,字正道,汉族,琅琊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居住于东京(今河南开封)。北宋画家。宣和年间任翰林待诏,擅画楼观、屋宇、林木、人物。
3、张飞(约166-221)字益德(《三国演义》作翼德),幽州涿郡(今河北涿州市)人氏,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因其勇武过人,而与关羽并称为“万人敌”
4、张道陵(34年2月22日—156年),字辅汉,原名陵,正一盟威道创始人,东汉丰县(今江苏徐州丰县)人。著作《老子想尔注》,弟子有3000多人,设立24治,奠基天师道。
5、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汉族,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 ,南阳五圣之一,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
张姓起源
张姓的起源,可以推溯到远古传说时代。
1、出自黄帝之后代挥。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通志·氏族略》及《元和姓纂》所载:“黄帝少昊青阳氏弟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由此可知,曾经是重要武器弓的发明者挥,其后有以张为姓氏的。是为河北张氏。
2、出自黄帝姬姓的后代。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其子孙以字命氏,也称张氏。又载,张氏世仕晋,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后,除部分留在原地外,大部分随着三国迁都而迁移。是为山西、河北、河南之张氏。
3、出自赐姓或他姓、他族改姓。据《读史方舆纪要》所载,世居云南的南蛮酋长龙佑那,于三国时被蜀相诸葛亮赐姓张,以后其子孙便以张为氏。魏国大将张辽本姓聂,后改为张氏。还有一些少数民族改姓张氏的。
4、其它姓氏改姓张。据《三国志·魏志》所载,三国时,曹魏名将张辽,改聂姓为张姓。另有韩、姬等姓人士和鲜卑、匈奴、契丹等众多少数民族改姓张姓。
得姓始祖
张挥。张姓的诞生很古老,约有五千年历史。在人文初祖黄帝时代,黄帝有一子叫少昊清阳氏,少昊之子挥自幼聪明过人,爱动脑筋。一次,他观看夜空,从星星的组合中得到启发,经过研究,发明了弓。在当时人类基本以狩猎为生,弓的发明是一件很了不起的大事,于是黄帝封挥为专门制造弓的官叫“弓正”,也称“弓长”,又将官名合二为一赐他“张”姓。张挥成了张姓人的始祖。补充据说张姓的始祖名“挥”,他是黄帝的孙子(一说是黄帝的儿子),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家,他发明了弓箭和网罟 (gu)。弓箭和网罟作为当时的新的生产工具,使人们可以猎取更多的鸟兽,捕捞更多的鱼虾,又能够减少猛兽对自身的伤害。挥所在的氏族部落世代以生产弓箭和网罟为业,于是他的后裔就以“张”作为自己的姓氏。
张姓公认的血缘亲祖黄帝是远古传说时代华夏族部落联盟的首领,他以德经天地,以仁,信治天下,选贤任能,严惩顽凶,开创了一个歌舞升平的盛世。
张挥是张姓的得姓始祖,但张挥与黄帝的关系则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认为张挥是黄帝之子,另一说则认为他是黄帝之子少昊青阳氏之子,即张挥为黄帝之孙。《元和姓纂》、《古今姓氏书辨证》、《姓氏急就篇》、《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等有关姓氏学的史籍记载虽稍有出入,但都主张挥为黄帝之孙说,其称:张氏出自姬姓,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始造弓矢,实张罗以取禽兽,主祀弧星,世掌其职,赐姓张氏。后世张氏后裔所修张姓族谱、张姓家谱多有沿用此说者。
清乾隆甲寅重修裕裔堂版《张氏家谱》卷三《受姓渊源考》云:“张氏出自黄帝轩辕氏,生少昊金天氏,又号青阳氏,第五子挥始制矢,官为弓正,主祀弧星,世掌其职,赐姓张氏。”
持张挥黄帝之子说的有《广韵》(下平声十阳)、马骗《绎史》等,张氏后裔所修张姓家谱也有很多赞同此说。
中国人姓氏之得皆有渊源,而且遵循一定的原则。姓氏命名的原则概括起来有以国、邑、乡、亭为据的,有以人之名、字、出生秩序、官、官名、爵、爵系、国符、技、事、谥、谥氏、邑系、邑谥、族、族系等等为据的。
张姓始祖挥之得姓亦基于上述原则。尽管在张挥是黄帝之子还是黄帝之孙这一问题上,古文献记载各持一端,但具体到张挥本人的情况,则无大的分歧,都承认其制弓矢、官弓正、祀弧星这一基本事实。然则,细心的读者还会从我们前引文献中发现,记张挥之得姓,有“观弧制矢,赐姓张氏”,“始制弓矢,官为弓正,主祀弧星,世掌其职,赐姓张氏”和“性长弓矢,善张纲罗,世袭其职,因赐姓曰张”等微小区别。据此,我们可以说挥之得姓为张,是以技即职业为姓,也可以说是以官为姓,或者记作以职官为姓。
迁徙分布
张是一个象形字,整个样子像一个张弓欲射之人
张,繁体字作眼,由弓和长左右相合而成,张姓人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姓氏时,都说成“弯弓张”,可见他们是十分看重其姓氏构件中的“弓”的。从文字学上来看,“弓”对于“张”字实在也是处于核心地位的。
在甲骨文中还没有发现张字,但金文及石刻文中却有很多,其写法也各不相同。这些张字虽然写法各异,但却有一个基本的特点,就是与弓、矢、长,尤其是与弓分不开,可以说没有弓就没有张。从字形的演变来看,张最早是弓与矢的联合体。弓矢是自然而然联用的,有弓就必然会有矢,不必再强调,因此后来矢就渐渐退出,而让位于长,最后稳定为长弓的联合体。长弓则表示这弓比一般的弓还要厉害,更有威力。
张字的意义很多,新版的《汉语大字典》计有21个义项,一般的字典皆作十余种,如夸张、张开、强、盛、张贴、看、望、扩大、布置等等,但这大多是后人引申而来的,最早的字书所记义项不多。《说文解字》说:“张,施弓弦也。从弓,长声。”《广雅·释诂三》:“张,施也。”另外还有一层意思,见于《周礼·秋官》:“罗取鸟兽曰张。”胡三省在注《资治通鉴·汉明帝水平七年》中“劳勤张捕,非优恤之本也”时也说:“张,设也,设为机阱,以伺鸟兽曰张。”
张氏还有一支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的。春秋时晋国有解张,字张侯,其后以祖父字为姓,从此晋国世代有张姓。公元前403年,赵、韩、魏三家瓜分了晋国后,张姓人口也随之分散於三个诸侯国。
这两种说法都为张姓的起源、繁衍以至成为今天第三大姓作了说明。一是张姓历史久远,为中国最早产生的姓氏之一,而且相当受重视。在原始氏族社会,狩猎为人们谋生的极为重要的手段,弓矢的地位与作用可想而知。而且在当时,少的东夷部族宗支繁衍很盛,遍及今山东半岛、苏北与江淮之间广大地区;相传商朝部族就是它的直接后裔。
二是张姓分布很广,晋国有此姓,随着三家分晋又遍及赵、韩、魏三国,即今华北、中原广大地区。
还有不少人被赐姓改姓张;如三国时诸葛亮就赐龙佑那为张姓;曹魏大将张辽,原生聂,后改姓张。非汉族人改姓张的也不少。金朝特嘉氏,因世代居住在张皇堡,便以张为姓。元代蒙古、色目人有不少改姓汉姓者,往往择汉人大姓改之,也为张姓扩充了人口。
据记载,晋代有中原张氏迁福建;唐高宗总章年间,陈政、陈元光父子奉命入闽,有中原张姓军校随从;后王潮、王审知入闽,又有河南固始人张睦随同前往,居古田梅溪,后被封为梁国公。福建张氏,大致以居住地分为鉴湖、金坡、板挢等派,此后有的又迁往广东,均称其始祖来自河南光州固始。从清初开始,闽、粤张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进而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谋生。
张氏以北方人居多,主是汉族,但在多次民族大融合中也有不少人融入少数民族。移居海外的张氏,现主要分布在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美、英、法、澳大利亚、巴拿马等国家和香港地区。
张姓公认的血缘亲祖黄帝是远古传说时代华夏族部落联盟的首领,他以德经天地,以仁,信治天下,选贤任能,严惩顽凶,开创了一个歌舞升平的盛世。
郡望堂号
1、郡望
清河郡:汉时置郡,治所在清阳(今河北省清河东南)。此支张氏,世居武城,其开基始祖为汉留侯张良裔孙张歆。
范阳郡:三国魏黄初七年(公元226年)改涿郡置郡,治所在涿县(今属河北省)。此支张氏,其开基始祖为东汉司空张皓之子张宇。
太原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太原市西南)。此支张氏,其开基始祖为北魏平东将军、营州刺史张伟。
京兆郡:汉时置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此支张氏,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御史大夫张汤。
敦煌郡:汉武帝从酒泉郡分置,治所在敦煌县(今甘肃省敦煌县西)。治河西走廊西端。
安定郡:西汉置郡,治所在高平(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东晋移至安定(今甘肃省泾川北)。这支张氏为西汉赵王张耳之后。
襄阳郡:汉始置襄阳县,东汉末始置襄阳郡。治所在襄阳(今湖北省襄樊市)。其后襄阳历为郡、州、道、府之治所。此支张氏始祖为张安之。
洛阳郡:秦始终置县,东魏置郡。汉、魏时治所在今洛阳市白马寺东洛水北岸;隋、唐代移治汉城西十八里。
河东郡:秦时置郡,治所在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北)。治今天山西省黄河以东、夏县一带。
始兴郡:三国吴由桂阳郡分置,治所在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南)。治辖相当于今广东省连江、曲江、韶关一带。
冯翊郡:汉武帝置左冯翊,三国魏改为冯翊郡。治所在临晋(今陕西省大荔)。
吴 郡:东汉末年分会稽郡置。治所在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治辖今江苏省长江以南一带。
平原郡:西汉初置,治所在平原(今平原县西南)。治辖相当于今山东省西北部平原县一带。
河间郡:原为战国时赵地。汉高帝置郡。治所在乐城(今河北省献县东南)。治辖在今河北省中部河间县一带。
中山郡:战国时为中山国,汉高帝置郡。治所在卢奴(今河北省定州)。治辖相当于今河北省北部地区。
魏 郡:汉高帝初置。相当于今河北省魏县,河南省浚县,山东省冠县之间地区。治所在邺县(今河北省临漳西南)。
蜀 郡:战国时秦置,治所在成都(今属四川省)。治辖今四川省成都市一带。
武威郡:西汉置。相当于今甘肃省黄河以西,武威以东地区。治所在武威(今甘肃省民勤县东北)。
犍为郡:西汉建元六年置。属益州,在今四川省宜宾县西南。治所在敝邑县(今贵州省遵义市西)。
沛 郡:汉高帝将泗水郡改为沛郡,东汉时改为沛国。治所在相县(今安徽省濉溪县西北)。
梁 郡:汉高帝置梁国,南朝宋改为梁郡。相当于今河南省商丘至安徽省砀山一带。治所在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南)。
汲 郡:西晋泰始二年置,不久即废。治所在汲县(今河南省汲县西南)。
河内郡:楚汉之际置。相当于今河南省黄河北岸武陟县一带。治所在怀县(今河南省武陟县西南)。
高平郡:西晋泰始元年将原山阳郡改为高平郡,在今山东省巨野县一带。治所在昌邑(今山东省巨野县南)。
上谷郡:战国燕设置,秦时治所在沮阳(今河北省怀来东南)。
2、堂号
百忍堂:唐朝的时候,张公艺九世同居,这对当时的世风影响很大。唐高宗亲到他家请他介绍和睦相处不分家的经验。张公拿起笔来写了100个“忍”字呈给高宗。高宗很佩服,奖励了张公100尺绸缎。
此外,张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清河堂”、“金鉴堂”、“孝友堂”、“亲睦堂”、“冠英堂”、“燕贻堂”、“敦睦堂”、“宗岳堂”、“敬谊堂”、“源流堂”等。
张氏名人
张仪 (前?~309)
战国时魏人。相秦惠王,以连横之策游说六国,使六国背叛纵约以事秦。惠王卒,六国复合纵以背秦,群臣谗之,乃去秦而为魏相,一年后卒。
张良 (前 - 前 186)
字子房。汉初名臣。本是韩国公子,秦灭韩,良欲为觊齁仇,乃使人击始皇于博浪沙,不中,遂更姓名,隐于下邳,而受太公兵法于圯上老人。后为高祖策画定天下,封留侯,晚好黄老,学辟谷之术。卒谥文成。
张道陵 (34~155)
道教的真正创教者,本名陵,东汉沛国(今安徽省宿县西北)人。以符水禁咒法惑人,从学者须出五斗米,故世称五斗米道。亦称为张天师。
张飞 (?~271)
字益德,一作翼德,三国蜀汉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少与关羽俱事刘备,号万人敌。官至车骑将军,封西乡侯。刘备伐吴,飞率兵会合,出兵前为部下所杀。谥桓。
张丽华
南朝陈后主妃,神采艳丽,聪慧强记,后主常抱置膝上,共商军国大事。国亡,与后主俱入井,隋军擒而斩之。后祀奉为十月芙蓉花神。
张居正(1525~1582)
字叔大,号太岳,明江陵人。穆宗时入阁,神宗时为首辅,综核名实,信赏必罚,整饬纪纲,推行一条鞭法,为相十年,海内称治。卒谥文忠。着有太岳集、帝鉴图说等。
张骞 (?~前114)
字子文,西汉成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人。武帝时以军功封博望侯,旋拜中郎将,出使乌孙,分遣副使至大宛、康居、大夏等,自此西北诸国方与汉交通,使汉朝能与中亚交流,并打通前往西域的南北两条通路,引进优良马种、葡萄及苜蓿等。
张旭
字伯高,唐代吴(今江苏苏州)人,生卒年不详。为著名书法家,以草书最为知名,有草圣之称。其书法逸势奇状,连绵回绕,具有新风格。与李白歌诗、裴旻剑舞并称三绝。相传他往往大醉后呼喊狂走,挥洒落笔,有时以发濡墨而书,故世称为张颠、书颠。
张士诚 (1321~1367)
小字九四,元朝泰州(今江苏省泰县)人。元末群雄之一。本从事运盐业,后据吴中,自称吴王,后为明将徐达、常遇春所擒,自杀身亡。
张三丰
生卒年不详。宋武当道士,所创太极拳术,闻名当时,其法传于后世,称内家拳,又称武当派。或作张三峰。(2) 名全,一名君宝,号三丰,明朝辽东懿州(今黑山县境)人,生卒年不详。因其不修边幅,又称张邋遢。史称其辟谷数月不饥,事能前知,太祖、成祖求之,皆不得,英宗时赠为通微显化真人。
张作霖(1875~1928)
字雨亭,奉天海城人。民国官至东三省巡阅使,握三省军政大权,为奉系领袖。两次直奉战争,先败后胜。民国十六年称大元帅,在北京组政府。十七年因国民革命军进抵河北,军事失利,退回关外,至皇姑屯被日军炸伤,未几伤重而亡。
宗族特征
1、得姓较早,源远流长。
2、张氏一族,枝繁叶茂,各郡望 字行辈份排列有序,清光绪年间张允选等修《张氏族谱》,有山东黄县一支字行为:“基业可久,名望堂昭,衍庆为志,肇锡永超。”张绶青刊修《张氏族谱》,有江苏润城张姓一支字行为:“好学用典,有文斯远,积庆之家,儒宗以衍,运际昌明,时乘光显。”据民国一九三五年张勉西所修《张氏族谱》,广西桂林张姓一支字行为:“增其心性学,器宇自温纯,积厚垂麻远,国恩申锡频。”
张姓宗祠通用对联
〖张姓宗祠门楣题辞〗
金鉴家风 百忍传家“金鉴家风”出自唐朝著名宰相张九龄的故事。张九龄,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唐玄宗为求治国安邦这策,长治久安之计,谕张九龄总结列代治国之经验,张洞察秋毫,明断事理,以犀利之笔综述列朝兴衰存亡之理,成书五卷,玄宗御览,甚为赏识,赐为《千秋金鉴》,作为治国铭言珍藏。"金鉴家风"本此。张九龄任宰相时期群贤依赖,天下仰重,文章风度,冠绝一时。今江西大余通往广东的梅岭古驿道即为张九龄颁令凿通,使中原与岭外一线贯通,即此一端,功不可没。
“百忍传家”则是张公艺的事迹。张公艺,字千禄,是张氏第一百一十一世祖。公艺为人急公好义,乐以助人,修身养性,胸襟坦荡,待人处世,宽宏大量,深知小不忍则乱大谋的哲理。因而告谕后裔当忍则忍,忍者有益。父子不忍失慈孝,兄弟不忍失爱敬,朋友不忍失义气,夫妻不忍多争竞,能忍贫亦富,能忍寿亦永,古来创业人,谁个不知忍,不忍百祸皆云涌,一忍百祸皆灰烬。但公艺提倡之忍,并非不讲是非原则,明言不当忍则忍,忍者有害。公艺家教有方,道德高尚,故而能九世同堂,唐高宗旌为义门。
-----------------------------------------------------------------
〖张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九居世泽;
百忍家声。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唐·张公艺九世同居,高宗时封禅泰山,还过其宅,问本末,公艺书“忍”字百余以进。
西都十策;
金鉴千秋。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初曹州冤句人张齐贤,字师亮,少年时孤贫而勤学,有远大志向。宋太祖到西都,他以布衣身份上十策。太宗时中进士,历官大理评事、左拾遗、江南西路转运使、代州知州、吏部侍郎、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下联典指唐代大臣、诗人张中九龄,字子寿,韶州曲江人。长安年间进士,任右拾遗,开元年间议设十道采访使,玄宗殆于政治,他常评论得失,后因李林甫谗言罢相。所作《感遇诗》,抒怀感事,以格调刚健著称。著有《千秋金鉴录》、《曲江集》。
图传百忍;
鉴著千秋。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上了典指唐·张公艺事。下联典指唐·张九龄著《千秋金鉴录》。
轮奂善颂;
孝友传芳。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晋·献文子成室,张老颂曰:“美哉轮哉!美哉奂焉!”下联典指周·张仲,性孝,与尹吉甫为友,流芳百世。
烟波徒钓;
横渠理学。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张氏宗祠太原堂联。上联典指唐张志和隐于江湖,自称“烟波钓徒”。下联典指北宋张载,居郿县横渠镇,精研理学,世称“横渠先生”。
齐家公艺;
治国子房。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名人张公艺,寿张人。善于治家,九世同居。高宗封泰山,还幸其宅,问本末。公艺书“忍”字百余以进,帝善之。下联典指汉初大臣张良,字子房,城父人。为复韩国,狙击秦始皇,未遂,逃匿于一邳,遇黄石公,得《太公兵法》。后为刘邦谋士,佐其灭秦楚。汉朝建立,封留侯。
横渠理学;
烟波钓徒。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张载事。下联典指唐·张志和事。
渔阳惠政;
江左清才。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东汉渔阳太守张堪,字君游,宛人,少年时被称为“圣童”。光武初年拜郎中,任渔阳太守时,功课农桑,捕击奸猾,受百姓爱戴。在郡八年,匈奴不敢犯塞。去职之日,乘折辕车布被囊而已,百姓歌之。下联典指晋代文学家张翰,字季鹰,吴郡人。性至孝,有清才而善写文章,纵任不拘,时人号为“江东步兵”。齐王司马囧执政时,被任为大司马东曹掾。因预料齐王将改,又因秋风起而思念故乡的菰菜、莼羹、鲈鱼脍,便辞职离开洛阳返吴。
紫光烛剑;
黄石授书。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晋大臣、文学家张华,字茂先,范阳方城人。三国魏时,官佐著作郎、中书郎等,入西晋,官至中书令(宰相),加散骑常侍。排除异议,力劝武帝定灭吴之计。惠帝时,历官侍中、司空,封壮武郡公。诗作委婉艳丽,也有感慨忧时之作,另著有《博物志》。据说晋武帝时,斗、牛(星座名)间常有紫气,张华曾问通纬象的雷焕,雷焕说:“宝剑之气冲到天上了。”又说在丰城县。后来,果然掘得龙泉、太阿二剑。下联典指汉初大臣张良,字子房,祖与父曾在战国末任韩国五世之相。秦灭韩后,他图谋恢复,结交刺客,在博浪沙椎击秦始皇未中,传说逃至下邳,遇黄公石,被授予《太公兵法》。楚汉战争中归刘邦,为重要谋士,汉朝建立,封留侯。
簪缨七叶;
邦友千秋。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汉大臣张安世,字子孺,杜陵人。昭帝时任右将军、光禄勋,封富平侯;昭帝死,他与大将军霍光定策立宣帝,为大司马。子孙七代官侍中。下联典指周代贤臣张仲,以孝养父母、友爱兄弟闻名,与尹吉甫为友。《诗经·小雅·六月》(尹吉甫北伐猃狁获胜时的诗)有句:“侯谁在矣?张仲孝友。”
-----------------------------------------------------------------
〖张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阀阅传京兆;
声名重曲江。——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张姓郡望,“京兆”,指襄阳郡,旧治在今湖北襄阳西。为张姓望族所在地之一。下联典指唐代诗人张九龄,曲江县(今广东省韶关)人。
梧雨凤苞润;
松风鹤韵高。
——张问陶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采用清代诗人张问陶(1764-1814)自题联。张问陶,字钟冶,号船山,善书画。四川遂宁人。
泉源在庭户;
世界接人天。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采用陕西省留坝庙紫柏山张良庙联。
八德忠列上;
百忍孝为先。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唐代郓州寿张(今属山东东平)人张公艺,九世同堂。麟德(公元664-665年)中,高宗祀泰山,路过郓州,至其宅,问其义由。公艺请以纸笔,但书百余“忍”字。(见《旧唐书孝友传张公艺》)。后张姓常以“百忍”为堂名,本此。成语“百忍成金”(形容忍耐可贵),亦本此。
-----------------------------------------------------------------
〖张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落日平原纵马;
秋风古道题诗。
——张大千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采用现代国画家张大千1981年撰书联。
宴列琼林之首;
胪传鼎用之中。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张信、张异、张怵、张懋修、张以诚五状元。下联典指明代张显宗、张春、张修嗣三榜眼等。
世守百忍之训;
家垂两铭之风。——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南平市峡阳镇张氏宗祠“百忍堂”联。关于张氏宗祠“百忍堂”的典故,据《南平县志》里有一个记载,就是张氏张元洛这家人,当时在闽南当官,一天要审案,案子的被告是一个女的,由于这个女的平时泼,结果升堂的时候她就把口水吐在张元洛身上,张元洛都忍了,用手把脸上的口水擦了,然后坐下来再慢慢审,最后使她服理。由于张家世守百忍家训,所以出了很多人才。祠堂门口门楼上的砖雕便是一门三进士,只见三个骑马的人,前面是鸣锣开道的,后面则是撑伞的,显得栩栩如生。大门左右就是这副对联,堂内绿草凄凄,红柱画栋。
-----------------------------------------------------------------
〖张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弓力千钧东风劲;
长空万里北斗明。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鹤顶格析“张”姓拆字联,上下联句首嵌入“弓”、“长”,合而为张。
一林松月多诗兴;
千里云烟入画图。
——张子祥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采用清代词画家张子祥撰书联。
将军更解神谶字;
太史合书大有年。
——张廷济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采用清代书法家、诗人张廷济(1768-1848)自题联。张延济,字叔未,浙江嘉兴人。
诗成掷笔仰天笑;
酒醋拔剑斫地歌。
——张大千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采用现代国画家张大千自题联。
独爱诗篇超物象;
只因山水与精神。
——张耒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采用宋代诗人张耒诗句联。张耒熙宁进士,有《张右史文集》。
拣茶为款同心友;
筑室因藏善本书。
——张廷济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采用清代书法家、诗人张廷济自题联。
文名旧许高清汉;
仙籍新题近赤松。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采用旧题张氏切张姓联语。
九居世泽传名远;
百忍家声播惠长。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唐代郓州寿张(今属山东东平)人张公艺,九世同堂。麟德(公元664-665年)中,高宗祀泰山,路过郓州,至其宅,问其义由。公艺请以纸笔,但书百余“忍”字。(见《旧唐书孝友传张公艺》)。后张姓常以“百忍”为堂名,本此。成语“百忍成金”(形容忍耐可贵),亦本此。
二酉发祥登北榜;
三公接武振淮滨。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安徽省阜阳市张氏宗祠联。上联典指该族中张鹤鸣、张鹤腾兄弟先后在明代万历年间进士及第。下联典指张鹤鸣官至兵部尚书,二弟张鹤腾官刑部主事、云贵副使,三弟张鹤龄官至户部员外郎。
九世居后添吉庆;
百忍堂前古泰和。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湖南省台前县张氏宗族联。联说该族唐代人张公艺九世同居,高宗封泰山返京时,路过他家,问他是如何理家的,他书写一百多个“忍”字进呈高宗,受到高宗肯定和赏赐。
功成百雉留怀远;
泽溥三农乐凤翔。
——张溶川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安徽省定远县池河镇张氏宗祠联。上联典出该族中张谨,字慎之,号敬轩,明代天顺年间进士,官工部郎中时,因修筑怀远县城有功升科道。下联典指该族中张国纪,字崇礼,号立斋,明代正德年间解元,官至凤翊知府,有善政。
南轩负公辅之望;
西铭为理学之宗。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宋学者张栻,字敬夫,号南轩,汉州绵竹人,迁居衡阳,曾任吏部侍郎兼侍讲,官至右文殿修撰。和朱熹、吕祖谦齐名,当时称“东南三贤”。极力主张抗金,指斥时弊。著作有《论语解》、《孟子说》、《南轩集》。下联典指北宋哲学家张载,字子厚,凤翔郿县横渠镇人,世称横渠先生,理学创始人之一。曾任著作佐郎、崇文院校书等职,讲学关中,其学派被称为“关学”,其思想对宋明理学影响很大。著作有《正蒙》、《西铭》、《易说》等。
鲲岛累迁昭祀典;
清河长出尚高风。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台湾省义溪口张氏宗祠联。上联典指本支张氏在台湾的迁徙。“鲲岛”,指台湾省,因台湾有七鲲身海口。下联典指张氏郡望为清河郡。
兵书三卷桥边授;
忍字百篇家内藏。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汉·张良事。下联典指唐·张公艺事。
气味梅花馨此日;
风神杨柳忆当年。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南朝齐·张绪事。
-----------------------------------------------------------------
〖张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玉燕投怀,姓生燕国;
出尘慧眼,相赏风尘。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张说之母梦玉燕入怀,乃生张说。后张说被封为燕国公。下联典指隋·杨素的侍妓张出尘,与李靖、张仲坚结为兄妹,号“风尘三侠”。
正色立朝,声重千秋金鉴;
懿文华国,名高万选青钱。
——佚名撰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大臣、诗人张中九龄,字子寿,韶州曲江人。长安年间进士,任右拾遗,开元年间议设十道采访使,玄宗殆于政治,他常评论得失,后因李林甫谗言罢相。所作《感遇诗》,抒怀感事,以格调刚健著
明朝276年期间共出了90个状元
◆吴伯宗 江西金溪人,名佑,字伯宗,以字行世。生年不详,卒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辛亥科状元。
◆朱善 丰城(今江西丰城)人,字备万,号一斋。生于元惠宗至元六年丰城(今江西丰城)人,字备万,号一斋。生于元惠宗至元六年(1340),卒于明成祖永乐十一年(1413)。明太祖洪武五年(1372)壬子科状元。
◆丁显 福建建阳人,字彦伟。生于元惠宗元统二十七年(1367),卒年不详。明太祖洪武十八年(1385)乙丑科状元。官授翰林院修撰。
◆任亨泰 湖广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字古雍。生卒年不详。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1388)戊辰科状元,官至礼部尚书。
◆皇观 直隶贵池(今安徽贵池)人,字澜伯,一字尚宾。生于元惠宗元统二十三年(1363),卒于明惠帝建文四年(1402)。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1391)辛未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累官至礼部侍中。
◆张信 浙江定海人。字彦实,号城甫。生年不详,卒于明太祖洪武三十年(1397)。明太祖洪武二十七年(1394)甲戌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侍读学士。
◆陈 福建闽县(今福建闽侯)人,字安仲,号叔恭。生卒年不详。明太祖洪武三十年(1397)丁丑会试,翰林院学士刘三吾、纪善、白信蹈为考试官,取宋琮等五十人于奉天殿,赐陈进士第一,尹昌隆、刘谔次之。
◆韩克忠 山东武城人,字守信。生卒年不详。明太祖洪武三十年(1397)丁丑科夏榜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监察御史。
◆胡广 江西吉水人,字光大,号昊庵。生于明洪武二年(1369),卒于明永乐十五年(1418)。明惠帝建文二年(1400)庚辰科状元,授修撰,累官至文渊阁大学士。
◆曾棨 江西永丰人,字子启,号西墅。生于明洪武五年(1372),卒于明宣德七年(1432)。明永乐二年(1404)甲申科状元及第。授修撰,累官至詹事府少詹事。
◆林环 福建莆田人,字崇壁,号絅斋。生卒年不详。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丙戌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第二年升为侍读学士,官至侍讲学士。
◆萧时中 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名可复,以字行。生卒年均不详。明成祖永乐九年(1411)辛卯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马铎 福建长乐人,字彦声,号梅岩。生于元惠宗元统二十六年(1366),卒于明成祖永乐二十一年(1423)。明成祖永乐十年(1412)壬辰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陈循 江西泰和人,字德遵,号芳洲。生于明洪武十八年(1385),卒于明天顺六年(1462)。明成祖永乐十三年(1415)乙未科状元。历事永乐至景泰五朝,由修撰累官户部尚书,位至少保兼太子太傅。
◆李骐 福建长乐人,本名马,字德良。生于明太祖洪武十一年(1378),卒于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明成祖永乐十六年(1418)戊戌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增鹤龄 江西泰和人,字延年,一字延之,号松波,一号臞叟。生于明洪武十六年(1383),卒于明正统六年(1441)。明成祖永乐十九年(1421)辛丑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侍讲学士。
◆邢宽 直隶无为州(今安徽无为县)人,字用夫(一作用大)。生年不详,卒于明代宗景泰五年(1454)。明成祖永乐二十二年(1424)甲辰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南京翰林院侍讲学士兼署南京国子监事。
◆马愉 山东临朐人,字性和,号璞庵。生于明太祖洪武二十八年(1395),卒于明英宗正统十二年(1447)。明宣宗宣德二年(1427)丁未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礼部右侍郎。
◆林震 福建长泰人,字敦声,一字起龙。生卒年均不详。明宣宗宣德五年(1430)庚戌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曹鼐 直隶宁晋(今河北字晋)人,字万钟,号恒山。生于明建文四年(1402),卒于明正统十四年(1449)。明宣宗宣德八年(1433)癸丑科状元,初授修撰,累官至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学士,位至首辅。
◆周旋 浙江永嘉人,字中规,号畏庵。生于明太祖洪武二十八年(1395),卒于明代宗景泰五年(1454)。明英宗正统元年(1436)丙辰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翰林侍讲。
◆施盘 江苏苏州(今江苏苏州吴县)人,字宗铭。生于明成祖永乐十五年(1417),卒于明英宗正统五年(1440)。明英宗正统四年(1439)己未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刘俨 江西吉水人,字宣化,号时雨。生于明太祖洪武二十七年(1394),卒于明英宗天顺元年(1457)。明英宗正统七年(1442)壬戌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掌翰林院事。
◆商辂 浙江淳安人,字弘载,号素庵。生于明永乐十二年(1414),卒于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明英宗正统十年(1445)乙丑科状元,初授翰林院修撰,累官至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
◆彭时 江西安福人,字纯道,又字宏道,号可斋。生于明成祖永乐十四年(1416),卒于明宪宗成化十一年(1475)。明英宗正统十三年(1448)戊辰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累官至少保。
◆柯潜 福建莆田人,字孟时,号竹岩。生于明成祖永乐二十一年(1423),卒于明宪宗成化九年(1473)。明代宗景泰二年(1451)辛未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累官至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学士。
◆孙贤 河南杞县人,字舜卿,生于明成祖永乐二十一年(1423),卒于明宪宗成化十三年(1477)。明代宗景泰年(1454)甲戌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太常寺卿兼侍读学士。
◆黎淳 湖广华容(今湖北华容)人,字太朴,号朴庵,学者称为朴庵先生。生于明成祖永乐二十一年(1423),卒于明孝宗弘治五年(1492)。明英宗天顺元年(1457)丁丑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南京礼部尚书。
◆王一夔 江西新建人,字大韶,号约斋。生于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卒于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1487),明英宗天顺四年(1460)庚辰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工部尚书。
◆彭教 江西吉水人,字敷五,号东泷。生于明英宗正统三年(1438),卒于明宪宗成化十六年(1480)。明英宗天顺八年(1464)甲申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侍讲学士。
◆罗伦 江西永丰人,字彝正,号一峰。生于明宣宗宣德六年(1431),卒于明宪宗成化十四年(1478)。明宪宗成化二年(1466)丙戌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张升 江西南城人,字启昭,号柏崖。生于明成祖永乐二十年(1422),卒于明武宗正德十二年(1517)。明宪宗成化五年(1469)己丑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礼部尚书,太子太保。
◆吴宽 今江苏苏州人,字原博,号匏庵。生于明宣宗宣德十年(1435),卒于明孝宗弘治十七年(1504)。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壬辰科状元。累官至礼部尚书。
◆谢迁 浙江余姚人,字于乔,号木斋。生于明正统十四年(1449),卒于明嘉靖十年(1531)。明成化十一年(1475)乙未科状元。
◆曾彦 江西泰和人,字士美,生于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卒年不详。明宪宗成化十四年(1478)戊戌科状元。
◆王华 浙江余姚人,字德辉,号实庵,晚号海日翁。曾读书龙泉山中,学者又称龙山先生。生于明正统十一年(1446),卒于明嘉靖元年(1522)。明成化十七年(1481)辛丑科状元。
◆李旻 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子阳(一作子旸),号东崖。生于明英宗正统十年(1445),卒于明武宗正德四年(1509)。明宪宗成化二十年(1484)甲辰科状元。
◆费宏 江西铅山人,字子充,号健斋。生于明成化四年(1468),卒于明嘉靖十四年(1535)。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丁未科状元。
◆钱福 直隶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字与谦。因其家居临近鹤滩,故自号鹤滩。生于明英宗天顺五年(1461),卒于明孝宗弘治十七年(1504)。明孝宗弘治三年(1490)庚戌科状元。
◆毛澄 江苏苏州(今江苏苏州昆山)人,字宪清,号白斋,晚年更号三江。生于明英宗天顺五年(1460),卒于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明孝宗弘治六年(1493)癸丑科状元。
◆朱希周 江苏苏州(今江苏苏州昆山)人,字懋忠,号玉峰。生于明成化九年(1473),卒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明弘治九年(1496)丙辰科状元。
◆伦文叙 广东南海人,字伯畴(一作伯俦),号迂冈。生于明宪宗成化三年(1467),卒于明武宗正德八年(1513)。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己未科状元。
◆康海 陕西武功人,字德涵,号对山,又号浒西山人,沜东渔父。生于明成化十一年(1475),卒于明嘉靖十九年(1540)。明弘治十五年(1502)壬戌科状元。
◆顾鼎臣 江苏苏州(今苏州昆山)人,初名仝,字九和,号未斋。生于明成化九年(1473),卒于明嘉靖十九年(1540)。明弘治十八年(1505)乙丑科状元。
◆吕柟 陕西高陵人,字仲木,因居泾水之阳,故别号泾野,学者称泾野先生。生于明成化十五年(1479),卒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明正德三年(1508)戊辰科状元。
◆杨慎 祖籍庐凌,徙居四川新都,字用修,号升庵。生于明弘治元年(1488),卒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明正德六年(1511)辛未科状元。
◆唐皋 歙县(今安徽歙县)人。字守之,号心庵。生卒年不详。明武宗正德九年(1514)甲戌科状元。
◆舒芬 江西进贤人,字国裳,学者称梓溪先生。生于明成化二十年(1484),卒于明嘉靖六年(1527)。明正德十二年(1517)丁丑科状元。
◆杨维聪 顺天固安(今河北固安)人,字达甫,号方城。生于明孝宗弘治十三年(1500),卒年不详。明武宗正德十六年(1521)辛巳科状元。
◆姚涞 浙江慈溪人,字维东,号明山。生年不详,卒于明世宗嘉靖十六年(1537)。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癸未科状元。
◆龚用卿 福建怀安人,一作福清人,字鸣治,号云冈。生于明孝宗弘治十三年(1500),卒于明世宗嘉靖四十二年(1563)。明世宗嘉靖五年(1526)丙戌科状元。
◆罗洪先 江西吉水人,字达夫,号念庵。生于明弘治十七年(1504),卒于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明嘉靖八年(1529)己丑科状元。
◆林大钦 广东海阳(今广东潮州)人,字敬夫,号东莆。生于明武宗正德六年(1511),卒于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年(1546)。明世宗嘉靖十一年(1532)壬辰科状元。
◆韩应龙 浙江余姚人,字汝化,号五云。生于明孝宗弘治士兵年(1498),卒于明世宗嘉靖十五年(1536)。明世宗嘉靖十四年(1535)乙未科状元。
◆茅瓒 浙江钱塘(今浙江余杭)人,字邦献,号见沧。生于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卒年不详。明世宗嘉靖十七年(1538)戊戌科状元。
◆沈坤 直隶太和(今安徽太和)人,祖籍昆山,字伯载,号十洲。生于明武宗正德二年(1507),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九年(1560)。明世宗嘉靖二十年(1541)辛丑科状元。
◆秦鸣雷 浙江临海人,字子豫,号华峰。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1518),卒于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1593)。明世宗嘉靖二十三年(1544)甲辰科状元。
◆李春芳 直隶兴化(今江苏兴化)人,字子实,号石麓。生于明正德五年(1510),卒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丁未科状元。
◆唐汝楫 浙江兰溪人,字思济,号小渔。生于明武宗正德八年(1513),卒年不详。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1550)庚戌科状元。
◆陈谨 福建闽县(今福建神州)人,字德言,号环江。生于明世宗嘉靖四年(1525),卒于明世宗嘉靖四十五年(1566)。明世宗嘉靖三十二年(1553)癸丑科状元。
◆诸大绶 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字端甫,号南明。生于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卒于明神宗万历元年(1573)。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1556)丙辰科状元。
◆丁士美 淮安清河(今江苏淮阴)人,字邦彦,号后溪。生于明武宗正德十六年(1521),卒于明神宗万历五年(1577)。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1559)己未科状元。
◆申时行 (榜姓徐),江苏苏州人,字汝默,号瑶泉,晚年号休休居士。生于明嘉靖十四年(1535),卒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壬戌科状元。
◆范应期 浙江乌程(今浙江湖州市)人,字伯祯,号屏麓。生于明世宗嘉靖六年(1527),卒于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1594)。明世宗嘉靖四十四年(1565)乙丑科状元。
◆罗万化 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字一甫,号康州。生于明世宗嘉靖十五年(1536),卒于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1594)。明穆宗隆庆二年(1568)戊辰科状元。
◆张元忭 祖籍四川绵竹,徙居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字子荩,号阳和。生于明嘉靖十七年(1538),卒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明隆庆五年(1571)辛未科状元。
◆孙继皋 直隶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字以德,号柏潭。生于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1550),卒于明神宗万历三十八年(1610)。明神宗万历二年(1574)甲戌科状元。
◆沈懋学 宣城(今安徽宣城)人,字君典,号少林,一号白云山樵,生于明世宗嘉靖十八年(1539),卒于明神宗万历十年(1582)。明神宗万历五年(1577)丁丑科状元。
◆张懋修 湖广江陵(今湖北江陵)人,字惟时,号斗枢。生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卒于明崇祯七年(1634)。明神宗万历八年(1580)庚辰科状元。
◆朱国祚 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字兆隆,号养淳。生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卒于明天启四年(1624)。明万历十一年(1538)癸未科状元。
◆唐文献 直隶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字元征,号抑所。生于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卒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明万历十四年(1586)丙戌科状元。
◆焦竑 江苏江宁人,字弱侯,号澹园,学者称澹园先生。生于明嘉靖二十年(1541),卒于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明万历十七年(1589)己丑科状元。
◆翁正春 福建侯官(今福建闽侯)人,字兆震,号青阳。生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卒于明天启六年(1626)。明神宗万历二十年(1592)壬辰科状元。
◆朱之蕃 金陵(今南京)人,世居荏平(今山东荏平),后附南直锦衣卫籍。字元介,一字元升,号兰隅。生于明世宗嘉靖四十年(1561),卒于明嘉宗天启六年(1626)。明神宗万历二
十三年(1595)乙未科状元。
◆赵秉忠 山东益都人,字季卿,号阳。生于明神宗万历二年(1574),卒于明熹宗天启六年(1626)。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戊戌科状元。
◆张以诚 直隶青浦(今上海青浦)人,字君一,号瀛海。生于明穆宗隆庆二年(1568),卒于明神宗万历四十三年(1615)。明神宗万历二十九年(1601)辛丑科状元。
◆杨守勤 浙江慈溪人,字克之,号昆阜。生于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卒年不详,明神宗万历三十二年(1604)甲辰科状元。
◆黄士俊 广东顺德人,字亮恒(一作亮垣),号玉仑,又号振宇。生于明万历五年(1577),卒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丁未科状元。
◆韩敬 浙江归安(今浙江吴兴)人,字简与,一定求仲,号止修。生于明神宗万历八年(1580),卒年不详。明神宗万历三十八年(1610)庚辰科状元。
◆周延儒 直隶宜兴(今江苏宜兴)人,字玉绳,号挹斋。生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卒于明崇祯十七年(1644)。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癸丑科状元。
◆钱士升 浙江嘉善人,字抑之,号御岭。生于明神宗万历三年(1575),卒于清世祖顺治九年(1652)。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丙辰科状元。
◆庄际昌 福建永春人,字景悦,号羹若,原名梦岳。生于明神宗万历十二年(1584),卒于明思宗崇祯二年(1629)。明神宗万历四十七年(1619)己未科状元。
◆文震孟 直隶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文起,号湛持。生于明万历二年(1574),卒于明崇祯九年(1636)。明天启二年(1622)壬戌科状元。
◆余煌 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字武贞,号公逊。生年不详,卒于清世祖顺治八年(1651)。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乙丑科状元。
◆刘若宰 直隶怀宁(今安徽怀宁)人,一作潜山(今江苏潜山)人,字荫平,一作颖平,号退斋。生卒年不详。明思宗崇祯元年(1628)戊辰科状元。
◆陈于泰 直隶宜兴(今江苏宜兴)人,字大来,生卒年不详。明思宗崇祯四年(1631)辛未科状元。
◆刘理顺 河南杞县人,字复礼,号湛陆(一作湛六)。生于明神宗万历十年(1582),卒于明思宗崇祯十七年(1644)。明思宗崇祯七年(1634)甲戌科状元。
◆刘同升 江西吉水人,字晋卿,又字孝则。生于明神宗万历十五年(1587),卒于清世祖顺治三年(1646)。明思宗崇祯十年(1637)丁丑科状元。
◆魏藻德 顺天通州(今北京通州)人,字思令,号清躬。生于明神宗万历三十三年(1605),卒于明思宗崇祯十七年(1644)。崇祯十三年(1640)庚辰科状元。
◆杨廷鉴 直隶武进(今江苏武进)人,字冰如,号靖山。生卒年不详。明明思宗崇祯十六年(1643)癸未科状元。
90个
明代状元榜
◆吴伯宗
江西金溪人,名佑,字伯宗,以字行世。生年不详,卒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辛亥科状元。
◆朱善
丰城(今江西丰城)人,字备万,号一斋。生于元惠宗至元六年丰城(今江西丰城)人,字备万,号一斋。生于元惠宗至元六年(1340),卒于明成祖永乐十一年(1413)。明太祖洪武五年(1372)壬子科状元。
◆丁显
福建建阳人,字彦伟。生于元惠宗元统二十七年(1367),卒年不详。明太祖洪武十八年(1385)乙丑科状元。官授翰林院修撰。
◆任亨泰
湖广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字古雍。生卒年不详。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1388)戊辰科状元,官至礼部尚书。
◆皇观
直隶贵池(今安徽贵池)人,字澜伯,一字尚宾。生于元惠宗元统二十三年(1363),卒于明惠帝建文四年(1402)。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1391)辛未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累官至礼部侍中。
◆张信
浙江定海人。字彦实,号城甫。生年不详,卒于明太祖洪武三十年(1397)。明太祖洪武二十七年(1394)甲戌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侍读学士。
◆陈
福建闽县(今福建闽侯)人,字安仲,号叔恭。生卒年不详。明太祖洪武三十年(1397)丁丑会试,翰林院学士刘三吾、纪善、白信蹈为考试官,取宋琮等五十人于奉天殿,赐陈进士第一,尹昌隆、刘谔次之。
◆韩克忠
山东武城人,字守信。生卒年不详。明太祖洪武三十年(1397)丁丑科夏榜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监察御史。
◆胡广
江西吉水人,字光大,号昊庵。生于明洪武二年(1369),卒于明永乐十五年(1418)。明惠帝建文二年(1400)庚辰科状元,授修撰,累官至文渊阁大学士。
◆曾棨
江西永丰人,字子启,号西墅。生于明洪武五年(1372),卒于明宣德七年(1432)。明永乐二年(1404)甲申科状元及第。授修撰,累官至詹事府少詹事。
2006-4-12 23:18 lihe19820519
◆林环
福建莆田人,字崇壁,号絅斋。生卒年不详。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丙戌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第二年升为侍读学士,官至侍讲学士。
◆萧时中
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名可复,以字行。生卒年均不详。明成祖永乐九年(1411)辛卯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马铎
福建长乐人,字彦声,号梅岩。生于元惠宗元统二十六年(1366),卒于明成祖永乐二十一年(1423)。明成祖永乐十年(1412)壬辰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陈循
江西泰和人,字德遵,号芳洲。生于明洪武十八年(1385),卒于明天顺六年(1462)。明成祖永乐十三年(1415)乙未科状元。历事永乐至景泰五朝,由修撰累官户部尚书,位至少保兼太子太傅。
◆李骐
福建长乐人,本名马,字德良。生于明太祖洪武十一年(1378),卒于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明成祖永乐十六年(1418)戊戌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增鹤龄
江西泰和人,字延年,一字延之,号松波,一号臞叟。生于明洪武十六年(1383),卒于明正统六年(1441)。明成祖永乐十九年(1421)辛丑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侍讲学士。
◆邢宽
直隶无为州(今安徽无为县)人,字用夫(一作用大)。生年不详,卒于明代宗景泰五年(1454)。明成祖永乐二十二年(1424)甲辰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南京翰林院侍讲学士兼署南京国子监事。
◆马愉
山东临朐人,字性和,号璞庵。生于明太祖洪武二十八年(1395),卒于明英宗正统十二年(1447)。明宣宗宣德二年(1427)丁未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礼部右侍郎。
2006-4-12 23:18 lihe19820519
◆林震
福建长泰人,字敦声,一字起龙。生卒年均不详。明宣宗宣德五年(1430)庚戌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曹鼐
直隶宁晋(今河北字晋)人,字万钟,号恒山。生于明建文四年(1402),卒于明正统十四年(1449)。明宣宗宣德八年(1433)癸丑科状元,初授修撰,累官至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学士,位至首辅。
◆周旋
浙江永嘉人,字中规,号畏庵。生于明太祖洪武二十八年(1395),卒于明代宗景泰五年(1454)。明英宗正统元年(1436)丙辰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翰林侍讲。
◆施盘
直隶吴县(今江苏吴县)人,字宗铭。生于明成祖永乐十五年(1417),卒于明英宗正统五年(1440)。明英宗正统四年(1439)己未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刘俨
江西吉水人,字宣化,号时雨。生于明太祖洪武二十七年(1394),卒于明英宗天顺元年(1457)。明英宗正统七年(1442)壬戌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掌翰林院事。
◆商辂
浙江淳安人,字弘载,号素庵。生于明永乐十二年(1414),卒于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明英宗正统十年(1445)乙丑科状元,初授翰林院修撰,累官至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
◆彭时
江西安福人,字纯道,又字宏道,号可斋。生于明成祖永乐十四年(1416),卒于明宪宗成化十一年(1475)。明英宗正统十三年(1448)戊辰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累官至少保。
◆柯潜
福建莆田人,字孟时,号竹岩。生于明成祖永乐二十一年(1423),卒于明宪宗成化九年(1473)。明代宗景泰二年(1451)辛未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累官至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学士。
◆孙贤
河南杞县人,字舜卿,生于明成祖永乐二十一年(1423),卒于明宪宗成化十三年(1477)。明代宗景泰年(1454)甲戌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太常寺卿兼侍读学士。
◆黎淳
湖广华容(今湖北华容)人,字太朴,号朴庵,学者称为朴庵先生。生于明成祖永乐二十一年(1423),卒于明孝宗弘治五年(1492)。明英宗天顺元年(1457)丁丑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南京礼部尚书。
◆王一夔
江西新建人,字大韶,号约斋。生于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卒于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1487),明英宗天顺四年(1460)庚辰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工部尚书。
◆彭教
江西吉水人,字敷五,号东泷。生于明英宗正统三年(1438),卒于明宪宗成化十六年(1480)。明英宗天顺八年(1464)甲申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侍讲学士。
◆罗伦
江西永丰人,字彝正,号一峰。生于明宣宗宣德六年(1431),卒于明宪宗成化十四年(1478)。明宪宗成化二年(1466)丙戌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张升
江西南城人,字启昭,号柏崖。生于明成祖永乐二十年(1422),卒于明武宗正德十二年(1517)。明宪宗成化五年(1469)己丑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礼部尚书,太子太保。
◆吴宽
直隶长州(今江苏苏州)人,字原博,号匏庵。生于明宣宗宣德十年(1435),卒于明孝宗弘治十七年(1504)。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壬辰科状元。累官至礼部尚书。
◆谢迁
浙江余姚人,字于乔,号木斋。生于明正统十四年(1449),卒于明嘉靖十年(1531)。明成化十一年(1475)乙未科状元。
◆曾彦
江西泰和人,字士美,生于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卒年不详。明宪宗成化十四年(1478)戊戌科状元。
◆王华
浙江余姚人,字德辉,号实庵,晚号海日翁。曾读书龙泉山中,学者又称龙山先生。生于明正统十一年(1446),卒于明嘉靖元年(1522)。明成化十七年(1481)辛丑科状元。
◆李旻
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子阳(一作子旸),号东崖。生于明英宗正统十年(1445),卒于明武宗正德四年(1509)。明宪宗成化二十年(1484)甲辰科状元。
◆费宏
江西铅山人,字子充,号健斋。生于明成化四年(1468),卒于明嘉靖十四年(1535)。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丁未科状元。
◆钱福
直隶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字与谦。因其家居临近鹤滩,故自号鹤滩。生于明英宗天顺五年(1461),卒于明孝宗弘治十七年(1504)。明孝宗弘治三年(1490)庚戌科状元。
2006-4-12 23:18 lihe19820519
◆毛澄
直隶昆山(今江苏昆山)人,字宪清,号白斋,晚年更号三江。生于明英宗天顺五年(1460),卒于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明孝宗弘治六年(1493)癸丑科状元。
◆朱希周
直隶昆山(今江苏昆山)人,字懋忠,号玉峰。生于明成化九年(1473),卒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明弘治九年(1496)丙辰科状元。
◆伦文叙
广东南海人,字伯畴(一作伯俦),号迂冈。生于明宪宗成化三年(1467),卒于明武宗正德八年(1513)。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己未科状元。
◆康海
陕西武功人,字德涵,号对山,又号浒西山人,沜东渔父。生于明成化十一年(1475),卒于明嘉靖十九年(1540)。明弘治十五年(1502)壬戌科状元。
◆顾鼎臣
直隶昆山(今江苏昆山)人,初名仝,字九和,号未斋。生于明成化九年(1473),卒于明嘉靖十九年(1540)。明弘治十八年(1505)乙丑科状元。
◆吕柟
陕西高陵人,字仲木,因居泾水之阳,故别号泾野,学者称泾野先生。生于明成化十五年(1479),卒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明正德三年(1508)戊辰科状元。
◆杨慎
祖籍庐凌,徙居四川新都,字用修,号升庵。生于明弘治元年(1488),卒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明正德六年(1511)辛未科状元。
◆唐皋
歙县(今安徽歙县)人。字守之,号心庵。生卒年不详。明武宗正德九年(1514)甲戌科状元。
◆舒芬
江西进贤人,字国裳,学者称梓溪先生。生于明成化二十年(1484),卒于明嘉靖六年(1527)。明正德十二年(1517)丁丑科状元。
◆杨维聪
顺天固安(今河北固安)人,字达甫
中国古代姓张的名人
本文2023-11-30 07:58:0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85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