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30浏览:3收藏

河北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第1张

河北省有55个少数民族成份,人口285万,在全国居第9位,占全省总人口的422%,世居的少数民族有满族、回族、蒙古族和朝鲜族,其中满族人口最多,为204万,回族58万,蒙古族16万,朝鲜族近1万。有6个自治县、两个民族县、55个民族乡、1390个民族村。6个自治县即孟村、大厂回族自治县,青龙、丰宁、宽城满族自治县和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两个民族县即滦平县、隆化县。

河北省少数民族的主要特点,一是大分散小聚居。全省少数民族分布在城乡各地,农村占90%,城市占10%。但几个世居少数民族又相对聚居。二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多是较为贫困落后的“山老边穷”地区,自然条件差,生产力水平较低。三是民族风俗习惯特点明显,如回族的清真饮食。四是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外地来我省经商或从事手工业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日趋增多。

回族,共有人口50万,约占全省民族人口的50%,“大分散,小集中”是回族分布的特点。以沧州地区最多,占回族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强。沧州地区的孟村和廊坊地区的大厂两个回族自治县,是本省最大的回族聚居区。此外,沧州,张家口,保定,泊头,定州,黄骅,河间,青县,大名,沧县,无极等市县,都在万人以上。

满族,共有40余万,约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45%,主要分布于承德地区,其中以青龙县(现以划归秦皇岛市)最多,约10万人。此外,丰宁,隆化,滦平,宽城,承德,平泉,围场,易县,遵化等本县,都在万人以上。

蒙古族,共有5万多人,主要分布于承德,张家口两市,其中有三分之一聚居在隆化县,此外,分布较多的还有承德,保定,张家口和平泉,丰宁,围场,承德,崇礼,张北,赤城等市县。

壮族,共有3000多人,大约一半左右居住在徐水,丰南,玉田,丰润,三河等市县。

朝鲜族,共有2000多人,主要聚居在抚宁县,石家庄,承德,秦皇岛和青龙等市县,人数在万人上。

于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十八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六。�

寻根溯源 于姓起源有四:1、周武王之子封于于阝而起源。据《广韵》所载,西周初年,周武王封第二子(有说第三子)于于阝(故城在今河南沁阳西北于阝台镇),称于阝叔,子孙以国为氏,后改于阝为于。②出自古复姓淳于氏。唐宪宗名李纯为避讳,淳于氏改为于姓,宋代时,有恢复本姓的,也有一部沿袭未改。③北魏时的万忸于氏恢复本姓于。据《路史》所载,鲜卑族的万忸于氏原为山东于姓人,后随鲜卑改之,孝文帝汉化改革,又复于姓。④赐姓或少数民族改于姓而来。如明朝时赐元人巴延达哩姓于名忠,清八旗尼玛哈氏改于姓,又有如达斡尔、鄂伦春、土、回、高丽等有改于姓者。

得姓始祖 于叔。为周武王姬发之次子(一说第三子),武王灭商后,大举分封诸侯,他把于阝国分封给于叔,起初于叔为于阝叔,其名得于封地。后来于阝国的子孙就以国为氏,有的姓了于阝,后来干脆去掉邑旁姓于,称为于姓,史称于姓正宗,是为河南于氏,后世于姓尊于叔为于姓的得姓始祖。繁衍播迁河南沁阳县北部一带,是古于阝国所在地,当然也是于姓的发祥地。在于阝国灭亡后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于姓基本上都生活在今河南省境,播迁基本是以河南境内为主,如方城、午汤、许昌、伏牛山等地。秦汉时期,于姓人开始以河南为中心缓慢向周边播迁,北迁山西、河北、东迁安徽、山东,西迁陕西、甘肃,此期于姓主要是以我国北方的中原地区为繁衍播迁的中心,并形成三大郡望,即河南、东海、河内,由此,东迁入山东的于姓也开始兴旺起来。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期的军阀纷争割据,造成“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惨状,于姓人跟随着逃难大军,大举南迁于东南广大地区,五胡乱华,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而战争又使中原地区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为躲避战乱,处于河南南部的于姓则就近南下湖北,后辗转于四川、湖南。隋唐时期,由于国家统一,战乱减少,也由于国人根深蒂固的恋家思想,于姓迁徙有等于无,却繁衍昌盛起来,于姓相继在北方形成了几处大的望族

堂号:“东海”、“忠肃”等。

宗族特征 1、姓族人多志士能臣。如写“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以诗言志,诗如其人。2、历史上,于姓是我国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姓氏。3、字行辈份排列有序。据清光绪二十六年于炳坤修《于氏族谱》,江苏江都于姓一支字行为:“谦恭孝友,仲福正常。”

名人精粹 于公:东海郯县(今山东郯城西南),以善于决狱而成名,他所洗雪的“东海孝妇”一案,更是千古美谈。其子定国、孙永皆封侯。于定国:东海郯县人,汉初丞相,少学法于父,后为狱吏,宣帝时,任廷尉,决疑平法,后为丞相,被封为西平侯。于吉:琅邪(今山东胶南县)人,东汉时方士,为孙策所杀,有《太平清领书》传世。于禁:泰山巨平(今山东泰安南)人,三国时魏名将,因征战有功,封益寿亭侯,后被水淹七军,为关羽所掳,释放后,羞愧而死。于志宁:京兆高陵(今属陕西)人,贞观中为太子右庶子,高宗时拜太子太师,同中书门下三品,并封燕国公,以华州刺史致仕。于休烈:唐代洛阳人,开元初举进士,累官至积贤殿学士。性恭俭仁爱。礼贤下士。于氵贲:唐代晚期诗人,虽不为时人所重,但却具有显著现实主义创作特色,艺术上虽不够锤炼,但质朴无华,明快直切。《全唐诗》收其诗四十五首。于谦: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朝兵部尚书,土木堡事变,明英宗被俘,也先挟英宗南下,他拥立景帝稳固人心,大败也先,取得北京保卫战大捷。后英宗发动“夺门之变”而复位,于谦被斩,这是历史上的一桩冤案,有《于忠肃集》。于慎行:山东东阿人,明代文学家,曾任礼部尚书,其学有原委,贯穿百家,诗文弘丽,一时推为大手笔,有《读史漫录》、《谷城山馆诗文集》。于成龙:山西永宁(今属交口)人,清代廉吏,其为官清廉,爱民如子,重视教育,兴修学校,康熙赞其“天下廉吏第一”,官至两江总督。于准:清山西永安人,官至江苏巡抚。于敏中:清江苏金坛人,进士及第,后为军机大臣。于右任:陕西三原人,国民党南京政府成立后,历任审计院院长、政府委员、监察院院长、最高国防委员会委员等职。又是著名书法家、诗人,善草书,一九六四年病逝于台湾,有《右任文存》、《右任诗存》行世。于学忠:山东篷莱人,早年为吴佩孚之干将,后离吴投张,转入奉系,抗日战争时期,参加过台儿庄战役和武汉保卫战,是张学良被软禁后奉系的重要将领。

丁姓为回族古老的姓氏之一。“西域人多名丁,既入中国,因以为姓。”(《东里文集》)丁姓大部分是来自先祖回回名的尾音“迪尼”(Din),按汉语发音则可读或译为“丁”,于是他们中间一些人的后代便取“丁”为姓。如“勘马刺丁之后裔姓丁。”(《回族说》)丁鹤年“其先西域人也。父职马禄丁,徙居武昌,因以为氏。”(《新元史》阿老丁,西域回回,成祖永乐二十三年(1424年)入附授德州卫都指挥同知。子札马儿丁、札刺儿丁皆袭封。后札刺儿丁以丁为姓,名全。丁全子名丁宗智。”(《回回历史与文化》)丁姓中最大的一支,当属赛典赤赡思丁家族,因其子孙甚多,分为纳、速、拉(喇)、丁等姓,在国内分布很广。如福建泉州陈棣的丁姓回族,“一世祖节斋府君,讳谨,字慎思(赡思丁)。”(《执斋公图谱历代忌辰总目》)“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赛典赤瞻(赡)思丁是今日泉州陈棣丁姓的始祖。”(《陈棣丁姓研究》)丁姓回族在全国均有分布。

河北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

河北省有55个少数民族成份,人口285万,在全国居第9位,占全省总人口的422%,世居的少数民族有满族、回族、蒙古族和朝鲜族,其中满族人口最...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