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兴县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有影响力的人物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30浏览:2收藏

山西兴县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有影响力的人物,第1张

1孙嘉淦(1683-1753年),字锡公,又字懿斋,号静轩,山西兴县人,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清前期一位突出的有胆识的宰相级官员。前人评价说,“嘉淦初为直臣,其后出将入相,功业赫奕,而学问文章亦高,山西清代名臣,实以嘉淦为第一人”。
2康基田,乾隆进士。历任知县、通判、按察使、巡抚等官。曾以陈奏不实,遣戍伊犁,后复起用。两任河道总督,驭下极严。久管河物,精于治水,治河之法,以“束水攻沙”为 ,成绩显著。著有《河渠纪闻》。
3牛友兰,晋绥边区著名开明士绅。兴县中学的创始人。
4刘少白(1883~1968) 知名爱国人士。原名象庚。山西兴县人。

1刘昂(生卒年不祥)——字子昂,兴州人,金大定十九年(1179)进士。自高曾祖以下,七世科名相继。昂33岁时,任平凉路转运副使,不久因母忧去职,十年仕途不顺。后经推荐,升为国子司业,又擢升左司朗中,又因执政贾铉受人弹劾,累及刘昂,遂被降为上京留守判官,卒于任所。昂天资聪颖,工于诗赋,自成一家,诗得晚唐体,绝句尤佳。元好问《中州集》载其本传及诗十余首。
其弟刘海,旧志谓其举状元,但未详年代,曾任河南府尹。兴县城东关东街梢门一带称为“状元里”,据传曾有其府第。蔡家会沙盆洼旧有刘昂、刘海墓,今已无存。

2孙嘉淦(1683—1753)——字锡公,号懿斋,别号静轩,清兴县人。少时家贫,且樵且读。康熙五十二年(1713)举进士,官检讨。性刚直,有胆识。雍正初登位,命诸臣进言,孙嘉淦即上疏陈述三事:“清亲骨肉,停捐纳,罢西兵”。雍正帝感到他太放肆,但又觉得他有胆量,不仅没有加罪,反提升为国子监司业。四年后又改为祭酒。雍正六年(1728)代理顺天府尹,丁父忧,请准回乡,服未满,以府尹召晋工部侍郎,仍兼祭酒。后调刑部侍郎,又兼吏部侍郎。又因举荐教习不称旨,而被夺职。因他不爱钱,调银库工作,与吏卒共劳苦,收支银不差分毫,深得雍正帝嘉许。十二年命署河东盐政。
乾隆即位后,召回孙嘉淦,先后委以都察院左都御史兼吏部侍郎、刑部尚书、湖广总督、工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乾隆十八年卒,谥文定。入祠乡贤及晋阳三立阁。
孙平日居处,恒以“八约”自戒。其八约为:事君笃而不显,与人恭而不骄,势避其所争,功藏于无名,事止于能去,言删其无用,以守独避人,以清费廉举。所以虽刚直疏匡,却未能受到重用;虽有谣言挑拨,仍未能改变乾隆对他的信任。孙家淦精通理学,曾著《春秋义》,自以为不足取而毁之。另著有《周易述义》、《诗经补注》、《近思录辑要》、《南华通》、《南游记》诸书。后人辑有《孙定文公奏疏》。
其兄孙鸿淦,雍正进士,任湖北公安县知县,著有《庄子内篇评注》。其弟孙扬淦,雍正进士,任国子监丞。是为“一门三进士”。

3康基田(1728—1813)——自仲耕,号茂园,清兴县城关人。幼年家贫,苦心求学,14岁成秀才,选送省城晋阳书院读书。乾隆二十二年(1757)举进士,任江苏新阳、昭文知县,后又任河南怀庆知府、江南河道总督、安徽巡抚等职。
康基田为官清廉,抑强扶弱,深得民心,久管河务,精于治水。所著有:《河防筹略》、《河渠纪闻》、《合河纪闻》、《合河方彦》等。
其弟康基渊,乾隆十七年进士,曾任吏部郎中,兼翰林院编修。
其侄康绍庸,嘉庆四年进士,官至安徽布政使。

4刘少白(1883—1968)——名象庚,字少白,兴县黑峪口村人。出生于破落地主家庭,六岁入私塾,光绪二十九年(1903)选拔为贡生,先后就读于山西武备学堂和太原府中学堂。求学期间,看到清廷腐败,列强环逼,逐渐形成爱国思想。辛亥革命时,就读于山西大学的刘少白剪掉辫子,参加起义。1912年,当选为山西临时省议会议员。1918年山西大学毕业,获法学学士学位,被选为阳兴中学董事。
“五四”运动后,他的思想受到强烈的震动,开始接触马列主义,并积极投身于革命运动,多次掩护和营救地下党员和革命志士。1928年9月,刘少白任河北省建设厅四科科长,次年出任天津市商品检验局副局长、局长。他把在北平的寓所作为中共河北省委的秘密联络点。1935年,刘少白任绥远省乡村教育工组训练所政治主任,曾掩护刘澜涛避开蒋介石的追捕,还为营救王若飞出狱做了不少工作。
抗战爆发后,刘少白回到山西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并加入中国***。
1937年9月,刘少白在兴县动委会搞经济工作,筹资创办了兴县农业银行,为发展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经济、支持八路军抗日发挥了很大作用。同时,还创办了“新运书社”,发行延安出版的《解放》周刊、《八路军军政杂志》、《论持久战》等进步书刊,宣传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1940年,刘少白任晋西北农民银行经理。他大力提倡种棉纺织,扶助发展生产,粉碎了蒋阎联合的经济封锁。1942年,以副团长身份率晋西北土绅赴延安参观团访问延安,后又被选为晋西北临时参议会副议长。毛泽东在其著作中称赞说:晋绥边区的刘少白、陕甘宁边区的李鼎铭等人,在抗日战争和抗日战争以后的困难时期内,曾经给我们以相当的帮助。

从1938年起,他三赴延安,受到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中央***的接见。1947年土地改革运动中,由于“左”的偏差,他受到无端批斗,被撤销临时参议会副议长职务。毛泽东得悉后,立即指示作了纠正。
建国后,刘少白被选为全国政协委员,担任山西省人民政府委员、山西省政协副主席。“文化大革命”中,八十高龄的刘少白也受到冲击,忧愤成疾,于1968年12月10日与世长辞,终年85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共中央为其恢复名誉,骨灰移入八宝山公墓。1988年移葬于兴县县城晋绥解放区烈士陵园,原国家主席杨尚昆题为其写了碑名。
其女刘亚雄,建国后历任中央妇委副书记兼城工部长、劳动部常务副部长、中央监委委员、中监委派驻交通部监察组组长等职。是中共七大、八大代表,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和第三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

5牛友兰(1885—1947)——名照芝,兴县蔡家崖村人,晋绥边区著名开明土绅、教育家。出身富裕之家,曾求学于北京京师大学堂,接受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思想教育。1909年因病辍学,回乡后兴办新学,先后筹办兴县第二高等小学堂、兴县第一所初级中学校等。

1927年夏,牛友兰、刘少白与县署共同举办三民主义训练班,对全县小学教员、部分政府工作人员及中学生进行了训练。1929年3月和1931年10月,牛友兰两次发动学生、群众捣毁国民党兴县党部,停止了蒋系国民党在兴县的活动。1935年,“九一八”事变后,牛友兰支持学生上街游行示威,推动了兴县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1937年秋冬,八路军120师来到晋西北开辟根据地,牛友兰捐献银元23万元,支援抗日政权开办兴县农民银行。又筹金1万多元,开办产销合作社,生产毛巾、袜子、肥皂、裹腿等,供应部队。1940年,牛友兰又捐献了8000元银元,120石粮食和自己商店的所有棉花、布匹支持了革命。除积极支援抗日救国斗争外,牛友兰一生致力于民主教育新事业,积极鼓励子女参加革命,先后送子女十几人进入抗日军政学校学习,并参加了革命队伍。
1942年5月,牛友兰担任团长,带领晋西北士绅参观团赴延安参观学习,受到毛泽东的接见和中央及延安各界的热烈欢迎。延安《解放日报》对他兴学育人、举办实业、支援抗战、送子参军等模范事迹作了专题报道,给予高度的评价。同年10月,当选为晋西北临时参议会参议员。
其子牛荫冠,建国后曾任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主任。

6贾宝执(1917—1973)——兴县白家沟村人,全国著名农业劳动模范,中共八大代表,全国二、三届人大代表。生前历任白家沟大队党支部书记、白家沟公社革委会主任、中共兴县县委常委、县革委会副主任等职务,先后23次出席中央、省、地、县劳英会,5次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的接见和嘉勉,1952年和李顺达等同志一起出国访问。

山西兴县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有影响力的人物

1孙嘉淦(1683-1753年),字锡公,又字懿斋,号静轩,山西兴县人,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清前期一位突出的有胆识的宰相级官员。前人...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