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时健传的介绍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30浏览:3收藏

褚时健传的介绍,第1张

《褚时健传》讲述了昔日红塔集团掌门人、“褚橙”创始人、著名企业家褚时健精彩非凡、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作者是云南日报资深记者周桦。1本书于2015年12月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

褚时健是一个经营奇才、鬼才。他一己之力。撑起了一个玉溪,大半个云南。带领我们一个落后的边陲省份走进了全国人民的视野。云南人民爱戴他。他犯过错,改了,服刑了,又重新站起来了,任然是云南人民的大英雄。

褚时健:从天堂掉到地狱后反而轻松了

如果不是被媒体曝出褚时健在云南山中种橙的消息,人们或许都快要忘记这位曾经轰动一时的老人。与他的名字一同被回忆起来的,还有 “红塔山”、“烟草大王”、“贪污公款”和“争议”等等字眼。但他用“橙王”和“褚橙”刷新了人们的记忆。

种橙10年,这位已经鲜少接受媒体采访的85岁老人在他一手创立的果园中,与本报记者分享了他现在的生活,也谈起了曾经的人生。

“今年估计10月下旬就能收了,比往年早,叫市场准备吧。”9月初的一天下午,在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嘎洒镇的一座海拔近千米的高山上,褚时健站在自己的果园里,一边看树上挂满的果子,一边吩咐身边的管理人员。

此时的褚时健,头戴一顶遮阳草帽,身穿一件白色圆领衫和黑色长裤,脚踩一双运动鞋,肤色黝黑的他有着这个年纪难得的好气色。 他说起话来三句不离橙子。

种橙缘起:闲不住和不甘心

没人料到,曾经风光一时又饱受争议的财经人物——褚时健,从“烟王”的塔尖跌落,却在“橙王”的山头重新站稳脚跟。2002年,原红塔山集团董事长、因贪污入狱被判无期徒刑的褚时健在减刑至17年后,因被检出患有严重糖尿病而保外就医。此后,他在云南哀牢山下承包了2000余亩果园,种起了冰糖橙。

广州日报:“你可以颐养天年,却在家和果园之间奔波"

褚时健:"我性格的养成,不管逆境顺境,都要有事做,日子才好打发。一旦开始做了,做得不好也不甘心。"

广州日报:"为什么想到要种橙子"

褚时健:"开始我们受的启发是美国的新奇士,新奇士在我们国家卖价很高。我们就想,水果行业将来的竞争会很激烈,如果没有品质特色就不行。"

广州日报:"那“褚橙”的品质特色是什么凭什么高价"

褚时健:"我们的果子在成熟的时候,和别人的味道不同。我们管理得细,好果子是要有条件的,从空气、水和土壤都要讲究。我们这边附近都没有烟囱,空气是最优的。我们的水是从哀牢山上引来的山泉水,不会受地表水污染。而这个海拔的土壤也很肥厚,很适合种橙。”

广州日报:“怎么实现”

褚时健:“这3年云南很干旱,但我们的水能满足果树需要,这需要提前储备三四十万立方米的水,够用100天。”

广州日报:“你投入多少做这些基础建设”

褚时健:“从哀牢山引水,一条水管一百七八十万,我们架了5条管道,普通农户不可能承担。当时启动时,资金还是很困难,我只有一百多万块钱,只能向朋友借。他们没有一个不借的,我说赔不起咋整他们就说,你是稳稳当当的,没有把握不会向人借钱。所以借了三四年,现在全部还清了。”

广州日报:“果园规模多大”

褚时健:“现在果园一共有2800亩,我们分成4个作业站,一个作业站管理30多户人家,目前有115户人家,一户两个劳动力。一户人家管着2500株果树,他们是相对稳定的合同工。负责管理的是26个人,以技术为主的队伍。”

农户们很愿意到我这里来,他们做得好一年有六七万,一个人月收入有两千多元。

广州日报:“果园现在的收益怎样”

褚时健:“我们一年的销售额是六千多万,成本扣掉三分之二,还有两千多万。我们最初的投资是一千多万,现在资产有一个多亿了。赚的钱很多都投入到水利建设,今年我们用四千多万来建冷库,可储备五千吨。”

广州日报:“那你自己拿多少,有工资吗”

褚时健:“我一个月拿6000块工资,也花不完。”

“烟王”记忆:“入狱反而心情轻松了”

在种橙的新闻曝光后,褚时健重回公众视野。人们想起了这位曾经的“中国烟草大王”,在他的领导下,名不见经传的玉溪卷烟厂被一手打造成红塔集团——中国第一、世界第五的大型烟草企业。1998年,红塔集团利税200亿元人民币,接近云南全省财政收入的一半。“红塔山”品牌价值经评估高达386亿元,成为中国第一大品牌。褚时健回忆道,那是最好的时候。

广州日报:“你种橙的思路和做烟草的思路一致吗”

褚时健:“当时烟草很难整,烟草公司和烟厂是分开的'。我们把上百万亩的烟田给烟厂管理。给农民提供肥料补贴,解决水利和交通问题。这样首先我们的烟草品质上来了。”

记得1985年左右,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比如广东,流行穿的确良衣服,胸前口袋装一包烟,都是装美国烟。那个时候我们想,为什么中国烟就没有这个身价后来我们把原料做好了,我们的烟草品质上来了,用了五六年时间把口袋里的烟换成了红塔山烟。

广州日报:“你现在还在做一些烟草方面的工作吗”

褚时健:“不管了。找到我还烦。我搞烟草18年了,烟草的朋友很多。熟人呢,坐着随便聊聊,看看这个烟有什么缺点,其他的事情都不管了。”

广州日报:“资金过剩之后怎么解决”

褚时健:“我们就去搞水、电、交通。这一定是未来中国市场紧缺的,但是投资的时间太长。澜沧江梯级电站,就是我们投资的,现在电站赚钱了不得,电不愁销售。可以负责任地说,用少量的投资做更多的事情,认认真真为国家着想才行。”

广州日报:“你觉得自己对行业的贡献是什么”

褚时健:“贡献不讲了。我们能宽慰一点的是,我们做的这些事情在云南尤其是玉溪地区,问一个农民,不管有没有见过我,不管熟不熟,都认得我这个老头。那几年不光我们国家好了,农民也好了。烟种好了,国家拿大头,我们拿小头。”

广州日报:“有人说,因为你的威信非常高,就有点像传统的封建大家长式的管理。”

褚时健:“那时候也没有现代管理模式,中国刚刚发展,碰到的问题都是没有见过的,所以只能碰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直到90年代中,才把新的管理机制建立起来。”

广州日报:“有人说在最巅峰的时候入狱的你是一下子从天堂掉入地狱”

褚时健:“其实那时候我反而放松了。我清楚自己做的事,最后的判罚不是我的事。功过让后人评去,让社会评去。”

广州日报:“出事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一走了之”

褚时健:“当时很容易走,但我没想过。我女儿被抓时,我在美国。很多朋友劝我不要回去,我说不回去更说不清楚了,而且我一家人都在中国。”

我们这代人跟现在的人不同,还是觉得,在外国精神上不痛快。我知道,有些人拿了国家很多钱,在外面其实并不痛快。

晚年安慰:太多坎坷家庭从未解散

对褚时健来说,他的“落马”并非不可忍受,真正击中他的,是相爱的发妻入狱4年,疼爱的女儿在狱中自杀。他说他们这一代人家庭观念很重,正是因为家人,出事的时候他从未想过逃跑。

广州日报:“当时你的调查最早是因为你老伴批发烟而开始的,你有怪过她吗”

褚时健:“这种事不能怪她,所有的企业都有这种事。他们来搞这些事情,照常纳税。那个时候社会管理没有现在规范。成千上万的人都做。”

广州日报:“你出来之后,你老伴说要做一件不拜托人不求人的事情,最终选择种橙子,你老伴对你有多大影响”

褚时健:“我说我们要做事,不要求人。我们虽然很多争吵,但是在这件事情上是一致的。我们的坎坷太多了,但是没有把我们的家庭拆散,我们是真正的感情。她不错,她没有提出离婚。”

以前我被划成“右派”在农场改造的时候,她停薪留职了,只能在昆明待着,只有几百块钱。钱花光了没有办法,只能织毛衣赚钱,结果一根手指都断了。

我们在农场的时候,一天工资4毛钱,她就去养猪赚钱,那样的日子她也愿意过,愿意跟我待在一起。

退而无休的一天

9月1日,星期六。早晨7点半,褚时健从位于玉溪市大营子街的家中出发,坐车前往果园。近十时,车子到达热闹的新平县嘎洒镇,再沿着环山公路一路向山上开,不多久,就开始见到整片的橙树林,百米左右就会经过一户看管果林的人家。

车子开到半山腰的一幢二层楼房前停了下来,这里是果园的指挥中心,门前对着一个水塘。

下午3时,太阳有些猛烈,褚时健坐车去逛果园。到达一个作业站,作业长小王见到他,就搬了椅子让他坐在树荫下。坐下后,褚时健给小王布置任务,把肥料的结构成分算一算,晚上叫上某某和某某某去指挥中心开会。肥料的事情说了近二十分钟。小王开始汇报目前自己这边果子的长势,“走,去看看。”褚时健站起来,走近林中,这个捏一捏,那个捏一捏,小王剪下其中一个快要成熟的橙子递给褚时健。他一接过来,剥开就招呼身边的人一起吃:“要尝,尝是考察问题。”橙子虽是青色,吃起来不酸。

吃过饭,褚时健的椅子被搬到了水塘边,三两员工在旁一起聊天。一说话,褚时健就要点烟,就这样坐了一个小时,褚时健一声令下:“走,开会。”

一二十个员工跟随褚时健进入会议室,像他每次过来一样。11时,会议结束。褚时健走到厨房,找出几种挂面摆在台面上。他看着挂面计算明早的早饭够不够7个人吃。电砂锅中热了一锅排骨汤,他说:“这汤煮一夜,明早起来味道就很好了。”

他计算好早饭就去睡了,明天他还要跟玉溪来的人讨论果园土地续租30年的事情……

褚时健其人:

1979年,51岁的褚时健被任命为玉溪卷烟厂厂长,这是一位到了烟厂才开始抽烟的厂长。那时候的玉溪卷烟厂与云南上千家小烟厂并无二致,固定资产仅一千万元左右。

1995年,玉溪卷烟厂改制为玉溪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这将褚时健的人生带到了顶峰。烟厂的年税利从097亿飙升到206亿,1998年名列中国税利第二(第一为大庆石油),玉溪卷烟厂曾被称为“印钞工厂”,红塔集团也发展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五的烟草企业。从1995年到2001年,“红塔山”连续7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称号,1997年,“红塔山”的无形资产为353亿元,在中国所有品牌中位居榜首。

伴随着事业的飞升,褚时健个人也先后获得“全国劳模”和“全国优秀企业家”称号,并被授予中国企业家的最高奖“金球奖”。1994年被评为全国十位改革风云人物之一,他因此被称为“中国烟草大王”,他在红塔集团时带的三个徒弟,现在已是红河烟厂、曲靖烟厂、云南中烟集团的掌门人。在中国烟草行业,褚时健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

但是,一封举报信将褚时健拉下了马,指控其贪污受贿。

1995年2月,中央纪委信访室接到举报信,信中阐述了三门峡市烟草分公司某人勾结洛阳水泥厂驻洛办事处临时工林政志,向云南玉溪卷烟厂厂长褚时健行贿的事实。林政志供认了他先后5次从玉溪卷烟厂套购8000多件卷烟、牟取暴利的事实,并交代他多次给褚时健的妻子马静芬、妻妹马静芳、妻弟马建华等人送钱送物90余万元。

1999年1月9日,褚时健被判处无期徒刑,后减刑至17年。

2002年,因严重糖尿病,办理保外就医。同年,褚时健开始种橙,他选择了年轻时劳动改造的地方建立果园,距他居住的大营子街有两个小时的车程。据他自己说,这里“人熟事熟”,而且“年岁增长,身体每况愈下,在外面跑不动了。家里来的人太多,自己烦不得,每半个月就来果园一次,清静。”

;

冬吴相对论第317期:褚时健和他的橙子(上)

梁冬: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大家好,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我是梁冬,对面的依然是《21世纪商业评论》主编吴伯凡。伯凡,你好。

吴伯凡:大家好!

梁冬:最近啊很奇怪的一个因缘呢,诶,有一个朋友送了一箱橙给我,叫褚橙,我不以为然。结果吃了之后呢,我发了个微博说:这是我二十年来吃过的最好吃的橙。你知道褚橙吗?

吴伯凡:哦,很有意思,前两天也收到一箱这样的橙子。

梁冬:你也收到了啊?

吴伯凡:啊。

梁冬:哇,很奇怪。

吴伯凡:这肯定是不同渠道嘛。

梁冬:对啊。

吴伯凡:我们屋子里暖气很足嘛,很热,我就怕这个冰箱里放不下,就送给一些朋友嘛,大家第一反应就是:哦,这是褚橙啊,你还挺时髦的噢。

梁冬:第二个就是觉得好吃。

吴伯凡:吃完以后就觉得好吃,待会儿我们分析一下为什么好吃啊。

梁冬:这个事儿很有意思,今天好好分享一下褚橙这个事情。这个褚橙呢,是一个叫褚时健的人种的橙。

吴伯凡:名称就是战略啊,“褚橙”和“储存”,它那个谐音,很容易被记住。

梁冬:感觉上是一种很有累积感的,一个老品牌,一个才出来一年的品牌变成了一个老品牌。一年成为名胜,三年成为古迹。

吴伯凡:就这个名称就是战略啊有时候,尤其在消费市场上,好的名称有时候就是成功的一半嘛。有一个叫“谭木匠”的,你听说过吗?

梁冬:我听说过啊。

吴伯凡:就是做这个梳子的。他跟我讲过他的那个故事,挺有意思的。他原来是做家具,后来呢那个家具卖得非常不好,到深圳去参加一个展销会,根本就卖不出去。非常沮丧的情况下逛一下“世界之窗”和“锦绣中华”,在那个门口他看见卖纪念品的嘛,他就看了一下,就问说这里什么东西卖的最好,他说两种东西卖的最好:一个是拐杖,一个是梳子。

梁冬:为什么梳子很好卖呢?拐杖我能理解。

吴伯凡:比如说你送一个快消品,哪怕是送一瓶茅台酒,一喝不也就喝完了吗?这个拐杖啊,他可以用一生的。而且他每天都离不了的时候,他会……

梁冬:提醒。

吴伯凡:提醒,这是谁送给我的。

梁冬:这是礼品的最高境界。

吴伯凡:呃,对,每天都要用。

梁冬:念叨你一遍。

吴伯凡:而且这个东西越用,他自己都会有感情。据说毛主席在长征途中,他也拄拐杖那个时候,就是过草地的时候。有一个棍子,还不叫拐杖,他就拄着那个,突然有一天,不小心啊,一下子在这山上掉下去了。赶紧让警卫员下去找,实际上是找不到的啦,他第一反应就是下去找。那根棍子跟了他很长时间,所以有时候用东西用长了,他会对它产生一种情感,叫ESP,就是情感卖点。有情感卖点的东西它就是能够卖得好。梳子也是一样的啦,你每天都要用嘛。

梁冬:而且不需要创新。

吴伯凡:对。回过来说远了,就是说这个名称啊,他为什么取“谭木匠”这个名字?当他发现梳子好卖的时候,他就干脆就不做家具了。

梁冬:对,他把做家具切下来的边角废料,做成了梳子。

吴伯凡:对对。他就把他做的那种古色古香。

梁冬:礼品化。

吴伯凡:对,就让你去凝视的那种商品,而不是说简单的使用的。有些东西是迫使你去凝视它的时候,它就会产生价值。

梁冬:你几乎在任何一个风景名胜区,以及机场都能看见“谭木匠”的影子。

吴伯凡:嗯。有一个人呢刚开始开第一家店的时候,到他店里来,就问他说:“谭木匠”那几个字也写得古色古香的啊,“我善治木”啊!

梁冬:就像成都的“梁鸡肉”一样,这“谭木匠”。这个组词结构就好像是很有年头的样子。

吴伯凡:对对。就一看那个顾客说:“你们家是世代做木匠的吧?”他说,是。其实他是……

梁冬:他是第一代,谭一代,哈哈……

吴伯凡:他是第一代的。然后说:“你们做了有多少年?”他就伸出四个手指头,有点儿夸张嘛,是吧?

梁冬:其实是四年。

吴伯凡:不。

梁冬:四个月。

吴伯凡:四个月可能都没有到,就是伸出四个手指头,那个人第一反应:都四百年了啦?!对!四百年啦。现在说出来无所谓了,但是就你的产品里头让人感觉到一种故事,一种历史的时候,这个东西是比较好卖的。褚橙呢,它也有这种感觉,除了这个名称以外,最主要的是褚时健这个人是有故事的。

梁冬:对。褚时健呢今年已经85岁了,年轻一辈的人可能不太了解他,但是呢稍微年长一点的人呐,都知道有一个烟叫“红塔”。当年呢红塔是个国企,褚时健呢当时呢把一个小烟厂,经过他的努力呀变成了一个创造利税九百九十一亿元的……

吴伯凡:也就是说上缴利润接近一千亿元的这样一家大的烟厂。

梁冬:当时呢,他这个团队把一个陷入亏损的小烟厂打造成了亚洲最大的烟厂,但是呢,由于呀它就是个国企,所以呢它的工资水平呢是很有意思的。据说褚时健呢,18年的工资收入总共六十万元。

吴伯凡:六十万元就是我算了一下,一年平均下来三万多块钱。

梁冬:平均工资一个月两千多。这么大的一个厂子,所以呢就会出现了很多问题。

吴伯凡:他要激励,他去激励,给别人啊,他有这个权力。比如说你加班多长时间给多少加班费。所以有人就**,就晚上啊,关了以后员工有**进来加班的,就到这种情况。但是呢,有个问题就是他不能激励自己。

梁冬:对,你激励别人呢算是工作。

吴伯凡:激励自己就是贪污啦。

梁冬:对。所以呢,这个褚时健呢,后来在九十年代的时候呢……

吴伯凡:在九十年代的后期嘛。

梁冬:因为经济问题被判无期徒刑。

吴伯凡:一念之差吧。当然这个东西我们不对他进行任何评价,法律已经宣判了。

梁冬:对。他的女儿还在狱中自杀。

吴伯凡:就2001年的时候他已经在监狱里头嘛,71岁的时候听到他的女儿,也是在狱中自杀了。你想人生几大不幸嘛,少年丧父,中年丧偶,老来丧子。白发人送黑发人。先是那么成功,一下子成为阶下囚,然后家破人亡。

梁冬:就全国人民的各种非议嚎。所以当时据说呢讥讽者有之;叹息者有之;抱不平者也有之。后来呢因为这个褚时健啊,他在狱中呆了几年之后呢,因为糖尿病,2002年的时候保外就医啊。出来之后没法办了,他不能回烟厂啊。他是一个被抓进监狱的人,出来怎么办?

吴伯凡:双开的嘛。

梁冬:对,所以他就在哀牢山呐,在云南的哀牢山,开始种橙,重新创业。

吴伯凡:75岁种橙的那一年,已经是75岁啦。

梁冬:噢,75岁啊。

吴伯凡:75岁对好多人来说就是风烛残年的时候,75岁这是我们听说过的岁数最大的创业者了,应该是。

梁冬:对,九百九十一亿元,而且那是在90年代噢,2000年前噢。那个时候的九百多亿跟现在九千多亿差不多。你说90年代一房子是吧,30万,现在300万都买不到。所以这个东西很有意思。所以这个褚时健呢,在75岁出来的时候什么事儿都没有了,也没事干。也没钱,怎么办?

吴伯凡:当然后来在结案的时候啊,给了他一些钱,有可能是落实政策还是什么。手里头有一百多万。然后又借了一些钱。有的还有一些朋友就冲他这个人就送这些钱来,说:你玩儿,你要是玩儿砸了,我们也不要了。就是这样。这是信誉嘛,个人的信誉。使他能够有了创业的第一桶金。

梁冬:这个褚时健呐最近接受了一个访问,他讲了一个话,很有意思。他说啊:“当时心里不平衡,现在的国企老总啊,一年收入几百万上千万,我也不过想晚年过得不想太穷困。七十多岁出监狱,总得找点儿事干。所以呢,只能去种橙了。”记者说,说话的时候呢,褚时健的脸上挂着一丝淡淡的微笑,眼睛则稍有笑意。这一丝微笑那样不深不浅地挂着,像是劫波之后对外界的某种展示。诶,这段话写得很有意思。

吴伯凡:嗯,这是我们《21世纪商业评论》记者写的。在今年二月份的时候写的这篇稿子。

梁冬:对。所以今天我们的话题呢就跟褚时健--当年云南红塔集团的创业者,后来出来重新再创业做褚橙的故事有关。稍事休息,马上继续回来,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冬吴相对论》。

片花:褚橙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成为一个有故事、有历史的老品牌?为什么说好的产品名称就是销售成功的一半?有情感卖点的产品为什么总是能卖得更好?为什么说创业的前景往往取决于创业的前科?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本期话题--褚时健和他的橙子之上集。

梁冬: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大家好,欢迎继续回来到《冬吴相对论》。今天呢我们的话题就是跟这个褚橙有关。褚时健当年呢把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厂变成了一个亚洲最大的烟厂。共缴税九百九十一亿元,在90年代的时候,那是相当大的数字。

吴伯凡:接近一千亿元啊。

梁冬:后来呢,由于种种原因被关进了监狱。出狱的时候呢,已经七十多岁了。然后呢75岁再创业。开始自己种橙,在云南呢承包了一些山林种橙。

吴伯凡:2400亩山地呀,就在那儿种橙,从湖南引进的橙子,但是要改良。

梁冬:对。褚时健说刚种橙子时其实不懂技术的,不是谁都天生适合种橙子的,是吧?所以出了很多的问题。他说当年他开始搞烟的时候,技术上来说也是不懂的。

吴伯凡:创业者他是有一些基因的。我们说一个人你在创业之前想一想自己能否成功的话,你的那句话很经典,有没有前景,就看你有没有前科。他在种橙之前,他还种过烟叶,他做红塔卷烟厂的时候,他是从供应链的最上游开始抓起。同样的烟叶苗,不同的种法,最后的结果是很不一样的。只有一流的烟叶才能够卷出一流的烟出来,这是他的信念。所以他一直是跟农民一起来种烟叶的,有这么一个意识,也有这个耐心,还有一些基本的技能。

梁冬:对,褚时健说他在年轻的时候在边陲打过八年的游击,在有一次战斗当中由于敌人的活力太猛,上面命令他撤退,他就是不听,孤身一人在战场上寻觅了一个多小时,找到了他二哥阵亡后的遗体。这个细节很有意思,就是一个人当你只能成为孤独地一个人时候,你怎么能够做成事儿?只能凭着一个事情,就是你的信念。这点很有意思,我们很多人呢在创业的时候都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孤独期的,因为如果大家都说你一定能做成,轰着你往前走,那个做成几乎是不难的。但是大部分成功的人,其实,在他做的过程当中,其实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的一个痛苦的孤独的阶段。

吴伯凡:最重要的是不仅是别人怀疑你,你自己都有可能自我怀疑,就随时有可能都有那种想退的那种念头。但是那种一念之差很重要,我们把一件事做成做不成往往是在关键点上的那种一念之差。我前年看李彦宏的一篇采访里头说,他说:百度经常会觉得做不下去了,不想做了。在我们很多人看来,百度是一家很顺的公司啊。

梁冬:对呀,李彦宏创办的第一家公司就变成了百度了,是吧?三十岁开始创业,四十岁以前做到中国最有钱的人之一了。但是实际上中间的辛酸不足为外人道也。

吴伯凡:他有技能,有经历,还一个有基因。所以他能够在人生的最低谷的时候重新开始,从城里头到了山里头,在一个山里头去种橙子,从一个厂长变成一个农民。

梁冬:这个事情很有意思。就是种橙呢,你说难它也不难,无非就是把它放下去种出橙子来。为什么褚时健种的橙子这么好吃?这个事情很有意思。

吴伯凡:我刚刚在微群上发现有四个群在聊褚时健,在聊褚橙,真的好奇怪的事。

梁冬:很奇怪,而且我随随便便转发一个微博,有几百个回复。

吴伯凡:其中有一个人在讲这个故事,我听了还挺有意思的,他去种橙子的时候,并不是说那个地方人从来没种过橙子,有的,一直有,但是这些农民他就是采取那种自生自灭的那种状态,种了,它长起来,就让它结果。

梁冬:就摘,摘了就卖。

吴伯凡:有时候卖都卖不了,就自己吃。刚开始的时候褚时健到那个地方知道它是可以种橙子的,但是没有大规模的种。如果大规模地种是有问题的,那个地方连水都很缺的,你要是说建立那种水利设施的话,那很麻烦的,抽水机抽到那么老高去灌溉,那成本非常高,关键是你时间耗不起呀,这个橙子树从种下去到长起来,它的周期挺长的,所以一般投资者他不愿投这种产业的。从创业到现在,今年进入北京啊,在北京打开市场,十年的时间。75岁创业,85岁结果。初步的结果就十年的时间。去了如何解决这个灌溉水?这就是他遇到的很重要的问题,他采取的是储蓄那个泉水,那个山上有泉水的,垒那种坑就是像梯田似的,其实是人工的水塘,在那个上储藏一些水,这样来浇。

梁冬:所以它叫储存,这是有道理的。

吴伯凡:水的问题解决以后,还有肥料的问题,因为那个哀牢山那个土质它不是说……

梁冬:天生适合种橙的。

吴伯凡:对。我们看那个照片里头那种红颜色的土嘛,他必须要对土壤进行改造。改造呢用什么办法呢?不能用化肥,用化肥第一个长出的果子不好吃;第二呢化肥是会把那个土地越来越恶化的。我们使用化肥的时候实际上是掠夺性的破坏性使用这个土地,只能用什么?有机肥!他用的什么呢?用的是烟梗,就是烟叶的梗,还有这个甘蔗,那地方生产甘蔗,榨那个糖嘛,那个榨完糖以后的那些渣,用那个渣加上牛粪,这个反复调试的,做了很多的努力,反复试验,最后就形成了一个比较标准配置的肥料,大量的生产这种肥料,让农民去使用这些肥料,这也是一个研发过程啊。

梁冬:就像我们的小郭,是吧?那个《冬吴相对论》好听,多长时间就得插一个“十万个为什么姐姐”的提问,这绝对是要经过很多实验才出来的,很多人认为《冬吴相对论》很好做,其实一点都不好做。

吴伯凡:呵呵,对对。

梁冬:所以呢,要研发研发研发……重点是研发。

吴伯凡:对,这肥料解决以后,这树就“蹭蹭蹭”地长。问题又来了,这树不能长得太密,不能长得太高的,它那个养料它全用在长树了,所以呢,第二步呢就是要毁差不多三分之一的橙子树。

梁冬:就是树长大了之后,空间不够,相互争夺这个阳光和养料,所以呢,必须要砍掉三分之一的树,其实农民是肯定舍不得的。

吴伯凡:那当然舍不得,好不容易让它长起来了。他会跟农民讲道理,就是我卖出去的橙子,不是按量,他们最便宜的是十块钱八斤,当地的那种橙子,他说他现在能够卖到三到六倍,就是最高的能卖到十块钱一斤。要农民去毁那个树,还有一个就是要摘花,这个很重要。

梁冬:为什么呢?

吴伯凡:这个一棵树上它不能结太多的橙子,这个能量是守恒的嘛,你太多的橙子,同样的……

梁冬:就不够甜、不够香了。

吴伯凡:对,每棵树只能够控制在240到260朵花,这样长。

梁冬:今天这个话题很有意思啊。今天我们谈论的话题就是曾经的烟王褚时健呢,把一个濒临倒闭的小烟厂变成了一个全亚洲最大的烟厂。后来呢由于种种原因锒铛入狱。七十多岁的时候重新创业,做了褚橙的故事。我觉得这个故事很值得和所有不同年龄层的朋友分享,而且个中它传递出来的信息很值得我们深思。稍事休息,马上继续回来。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冬吴相对论》。

片花:什么是创业的基因?是怎样的技能、经历和基因令褚时健可以在人生的最低谷,在75岁高龄再次创业成功?为什么说褚时健是一个爱琢磨,总喜欢把事情做到极致的人?为什么说任何一个伟大的企业家背后都有一个胆大包天的故事?欢迎继续收听《冬吴相对论》,本题话题--褚时健和他的橙子之上集。

梁冬: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大家好,欢迎继续回来《冬吴相对论》。今天我们谈论的话题是褚橙。褚时健当年呢曾经把一个濒临倒闭的烟厂,做成了一个纳税额在九十年代的九百多亿的一个巨型的亚洲最大的烟厂。后来呢因为种种原因入狱,女儿呢还在狱中死去。他75岁的时候出来重新创业,用了十年的时间终于种出褚橙。今年第一年在北京开始卖这个橙子的时候呢,褚时健已经85岁了。

吴伯凡:八十有五了,耄耋之年了。

梁冬:哇,我们就觉得这个故事很有意思。

吴伯凡:在他那个顶峰啊,他到德国去,我看过一篇报道,德国给他的那个接待,商务人士最高的级别,他也经历过人生最辉煌的时候。但是你想,那个时候锒铛入狱,紧接着是女儿自杀,在那种人生最低谷的时候,又重新创业,75岁。

梁冬:比肯德基还厉害。

吴伯凡:桑德斯上校是60岁创业。

梁冬:拿养老金创业。

吴伯凡:哦,对,可能在以后的商学院那个创业课的教材里头又要改写这个记录了,75岁创业。柳传志四十岁创业,过去都觉得很老了嘛,是吧?75岁创业,85岁初见成效,十年的时间。

梁冬:这个事情我觉得很有意思的在哪儿呢?现在呀很多人创业就是拿investor的钱然后上市、套现、走人,然后自己出来做一个PE或者VC,把钱亏掉,是很多人的正常途径。

吴伯凡:对,他是不一样的。

梁冬:对啊,所以他的心态是什么?我相信对褚时健来说,他的心态一定不是说:我要赶紧挣笔钱,圈了钱之后搞个养老金。这已经没有意义了,所以他就像姜太公一样,他心里面就有一个事情,就是要做一个万古流芳的事儿。

吴伯凡:起码是人们能够记住你。他已经得了糖尿病嘛,他在保外就医的情况下创业,这种病大家都知道的嘛,能活多久都是老天爷说了算。从一开始呢他有这种动机说:我的晚景凄凉,我要挣一点钱,其实挣钱的方式有很多啦。再说当时手里头还有一百多万,在那个地方过日子也足够的。但是他要做一件能够留下来的事情,向自己证明自己不是一个失败者,或者说失败了,他还可以起来的一个人,这跟他这个人本身的这个基因很有关系,你说到死人堆里把哥哥的尸体抢出来,是吧?还有他在此之前,他也经历过这种大起大落,不是说这一次锒铛入狱,他在59年的时候……

梁冬:就打过右派。

吴伯凡:打成过右派。而且这个莫名其妙被打成右派,他是人事科长,在政府部门。那个时候划右派是有指标的,他心比较软,总是完不成任务,完不成任务的时候,总得要有人出来,然后就后来说,对右派心软的人,肯定就是右派。就这样从一个公务员变成了一个右派到农村里头去了。这个故事呢不像四十年后的这个故事起伏那么大,但也是很大的一个起伏。到了那个地方,他又慢慢的慢慢的做起来,后来又作了一家糖厂的厂长,这个糖厂啊,当时全云南省的糖厂都是亏损的,而他做的那家糖厂一年的营利是三十多万元,那个时候啊,你知道的……

梁冬:和现在的三千万已经差不多了。

吴伯凡:对那个时候三十万,你想……

梁冬:那个时候一个万元户,大家觉得他的稀缺程度跟现在的一个千万元户是一样的。

吴伯凡:那个比万元户还要早,他是在改革开放以前,所以他是做一个事情能够把它做彻底,做到最好。别人那个一百斤甘蔗能榨九斤糖,他能够榨十二斤糖,他甚至是把别人的那个榨过的那个渣买过来再榨糖,基本上那是没有成本嘛,他是一个……

梁冬:反失败反复成功的人。

吴伯凡:对,他是有这种,哎,你说种个橙子还不简单啊,桑麻之乐,像陶渊明一样。

梁冬: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

吴伯凡:诶,对,结庐在人境,心远地自偏。在那个地方,享受这种四园之乐,不是这样的,他骨子里头是要把什么事情要做绝,做到极致的这么一个人,他当时做烟就是这样的,烟谁不会做啊?!中国烟草最大的两个省,一个是云南,一个是河南,是吧?全国各地,烟厂遍地……

梁冬:中国的最大的烟的省份,除了云南和河南之外,包括四川,贵州,福建,广东,湖北,及其它的五十六个民族,哈哈……就是说没有一个省自己不产烟的。

吴伯凡:对啊。这个烟你说一个它不是完全竞争的一个市场,只要你有一个烟厂,你就能赚钱,在那个行业里头,你能把它做好,还真是很难的。你能活着,很简单,只要你跃过那个个门槛,这个门槛是受保护的,有了那个牌照,你要把这个企业做破产都比较难。

梁冬:但是做好也不容易。

吴伯凡:做好也不容易。他就能够把一个小烟厂他能够做到亚洲最大,这就是跟他的骨子里头那种基因很相关的。

梁冬:所以呢这个褚时健呢我们现在聊到这个话题啊,就是做烟厂,然后由于种种原因锒铛入狱,然后呢重新创业,种植这个禇橙。用十年时间,今年我们才有机会吃到他这个禇橙啊,这个中的故事,其实真的是不足为外人道也。其中的很多朋友也问他一个问题说,说现在说动辄说上市这个问题,说你要不要上市?哎,这个禇时健说得很有意思,他说啊,我也管不了多少年了,我都85岁了,以后呢,交给外孙女和他的丈夫,说实话,他们管管销售还可以,但是他们没有掌握真正的种植的技术,上了市,我觉得我们是拿了钱,但是呢,亏了股民,我怕别人背后指指点点。哦,这话说得很有意思啊,就是现在很多上市的人啊,就奔着当你们股民是笨蛋,是吧?你们炒一炒,击鼓传花,看谁烂在手里,反正我是卖股票的人,我不会亏。

吴伯凡:一到可以套现的那一天,你发现好多副总都辞职了,这不是很多吗?

梁冬:对,你骂我呢,哈哈……但是这个事情呢的确是个中滋味不足为外人道也,呵。然后禇时健就讨论到关于上市的问题,他说啊,他说央企不是很赚钱吗?他们给股民分过红吗?他用很慢的语速笑着说,我不上市。

吴伯凡:嗯,对。所以最终啊你发现他做一个事情啊,最终落实到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我们在前面节目里头讲到一个链接,我们在小时候要建立一种链接,或者发现自己跟某种东西的链接,你才能够把一个事情做好。禇时健他有一个链接就是做一个事情就要琢磨这个事情,这优等生的逻辑啊,做一个事情要琢磨一个事情,把这个事情的每一个关键点找到,然后做到极致。

梁冬:是处处留心皆学问啊。我觉得呢我的外公呢给我最重要的两句话:一个是处处留心皆学问;一个是人情练达即文章。这话嘛,在我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听过的时候不以为然,当我都已经38岁的时候,我才意识到,我在天上的外公给我说这句话意味着什么,就是任何一个事情啊,就怕你琢磨,你认真去想,禇时健以前种烟的时候,他不懂烟,后来种橙的时候,不懂橙,一个人呢你只要肯学习……

吴伯凡:他做糖厂,做烟厂,今天呢又种橙子,他都能够做出一个这个行业里头的最好的东西出来。

梁冬:这一方面说明他很用心,另外一方面说明别人很不用心,哈哈……你说是吧?泱泱大国种出一个很好吃的橙子很难吗?

吴伯凡:这跟他爱琢磨,还一个抱负有关。他当时做烟的时候啊,他就是盯着美国的那些烟--三五和希尔顿,当时我们中国的烟为什么不能够做到跟它们一样地赚钱,他就每一个环节他都要琢磨,从烟叶抓起,然后买设备,当时他冒着进监狱的危险,贷款2400多万美元的设备买进来,当时他自己知道,如果这个做砸了,他肯定进监狱,但是他还是干了,就因为……

梁冬:这就叫企业家精神。

吴伯凡:对对。所以德鲁克说任何一个伟大的企业背后,都有一个胆大包天的故事,就是说他有那种基因,就是琢磨事,把它琢磨透,做绝,做到极致的这样一种心性、品质,同时他也是一个特别敢冒险的人,75岁包2400亩,我反正没有这种……

梁冬:所以我们只能做评论家嘛,哈哈……股评家赚得钱永远不如炒股的人赚得多,当然亏得钱也不如那么多,是吧?您挣的是稿费,人家挣的是差价,这是不一样的,哈哈……所以这个禇时健今天的故事呢,我觉得呢,很值得我们年轻一辈分享,一个75岁的人出来创业,关键是人家75岁了,都不怕,还用十年的时间来创业,我们35岁,怕什么,对不对?所以我觉得今天在我们的收音机旁边的听众朋友们,记住了,当你没有到75岁的时候,不要跟别人说我老,你说你老的时候,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好,感谢大家收听今天的《冬吴相对论》,我们下一期同一时间再见!

褚时健传的介绍

《褚时健传》讲述了昔日红塔集团掌门人、“褚橙”创始人、著名企业家褚时健精彩非凡、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作者是云南日报资深记者周桦。1...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