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孟的是有家谱吧~家谱是什么呢?
孟氏家谱》说:行辈 “所以分尊卑,定表字,别长幼。”孟氏按行辈起名始于明代,从明景泰年间孟子的第五十六代孙孟希文被授予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算起,从次,孟子后裔开始授世职。当时,立了 “希、言、公、彦、承、 弘、闻、贞、尚、胤”十个子辈,后来,为了避清高宗(乾隆)爱新觉罗弘历之讳,改 “弘”,为“宏” ,为避清世宗(雍正)爱新觉罗胤祯之讳,改“胤”为“衍”。明末,又立了“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十个字辈。清统治四年(一八六五年),孟氏修谱时又立了“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 ”十个字辈。民国初年,又立了 “建、道、敦、安、定 、 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 永、锡、世、绪、昌” 二十个字辈,并咨请当时的北洋军阀政府内务部核准,登报周知。这样,从孟轲到孟繁骥共经历了七十四代,到“昌”字辈共一0五代。 希 言 公 彦 承 宏 闻 贞 尚 衍 56代 57代 58代 59代 60代 61代 62代 63代 64代 65代 兴 毓 传 继 广 昭 宪 庆 繁 祥 66代 67代 68代 69代 70代 71代 72代 73代 74代 75代 令 德 维 垂 佑 钦 绍 念 显 扬 76代 77代 78代 79代 80代 81代 82代 83代 84代 85代 建 道 敦 安 定 懋 修 肇 彝 常 86代 87代 88代 89代 90代 91代 92代 93代 94代 95代 裕 文 焕 景 瑞 永 锡 世 绪 昌 96代 97代 98代 99代 100代 101代 102代 103代 104代 105代
铁岭昌图姓庄的可能是汉族或满族,也有可能是其他少数民族。关于姓氏的起源,有许多不同的说法。姓庄的来源可能有以下几种可能性:一、来自家族祖先的名字或字号。有些姓氏是来源于祖先的名字或字号。例如,“庄”字本意是指住所、住宅,可以理解为祖先是住在某个庄园里,因此就以庄为姓。具体真假难辨,因为这些属于祖源传说。二、因为职业、地理环境等原因而形成。姓氏有时也与人们的职业、居住地等有关。可能“庄”字在某个地区是比较常见的姓氏之一,而昌图地区的某个家族因为职业或者家族成员活动的地区,被赋予了庄姓。或者庄氏族人在昌图地区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历史,因此这个姓氏便在昌图地区留了下来。三、历史渊源。庄姓源于炎帝的后代,有的还注明是庄姓鄙人参加了“黄河之战”,首创雨池,出现了庄亮带头冲锋,破敌营阵,从而保住了淮河一带的及周边百姓。因此便有庄姓在各地产生。以上仅供参考,具体的姓氏源流需要考古和历史学家进一步研究和推敲,才能得出更加准确的结论。
不好意思,没有查到,但我查到了下面的信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昌图县位于辽宁省北部,辽河东岸。昌图之名源于蒙语“常突额尔克”前二字之音。常突额尔克原系蒙古族之游牧区域。清嘉庆十一年(一八零六年)取“常突额尔克”前二字命名为“昌图”。“常突”,汉语意为“绿色的草原”。昌图县地在秦、汉、晋时期均属辽东郡北境。曾被扶余和鲜卑族所控制。五世纪初,被高句丽割据。公元六九八年至九二五年属渤海国扶余府(今古林省四平市)。公元九零七年至一一三五年辽国在昌图老城、四面城和八面城分别设凤州、安州和韩州。金废州存县,属咸平路咸平府。元属开元路。明时期分别属扶余卫、三万卫、辽海卫,并在境内增设永宁、镇夷、清阳三边堡。清属蒙古科尔沁王旗游牧区域。嘉庆十一年(一八零六年)汉族移居较多,始设昌图厅(今昌老城镇)。光绪三年(一八七七年)升厅为府,辖一州三县。民国二年(一九一三年)属奉天省洮昌道所辖。一九四五年 “九·三”胜利后,昌图划为昌图和昌北两县,均属辽北省。一九四六年曾一度被国民党占领。一九四七年十二月和一九四八年三月,昌图、昌北两县先后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同属辽北省。一九五四年十一月,两县合并为昌图县,属辽宁省。现为铁岭地区辖县。
昌图县地在秦、汉、晋时期均属辽东郡北境。曾被扶余和鲜卑族所控制。
五世纪初,被高句丽割据。
公元698年至925年属渤海国扶余府(今吉林省四平市)。
907年至1135年辽国在昌图老城、四面城和八面城分别设凤州、安州和韩州。
金废州存县,属咸平路咸平府。
元属开元路。
明时期分别属扶余卫、三万卫、辽海卫,并在境内增设永宁、镇夷、清阳三边堡。
清属蒙古科尔沁王旗游牧区域。嘉庆十一年(1806年)汉族移居较多,始设昌图厅 (今昌老城镇)。
光绪三年 (1877年)升厅为府,辖一州三县。
1913年改为县。
1946年4月析置昌北县。
1954年昌北县并入。
太平寺位于昌图县毛家店太阳村的太平寺,建于1796年的清嘉庆年间。原有三层殿,文革期间被毁。二十世纪90年代重新复建。目前寺院占地3000余平方米,有二层殿,天王殿和大雄宝殿,正门两侧建有钟楼、鼓楼,有斋房7间,僧舍面积近1000平方米。监院1人,出家僧人近二十人,居士十几人寺院外正门右侧有一棵与寺院同龄的柳树,这棵神奇的古树根部空心,在空心内每年自燃几次,每次燃烧几天后自灭,虽然树内被火烧空心,但仍然枝繁叶茂,生生不息。当地百姓每逢孩子有病将红布条挂在树上,烧香拜树便大病痊愈,虽然带有封建迷信色彩,但此习俗沿用至今。
辽海卫遗址
辽海卫位于何处?明初以来的有关史籍中,既有置昌图牛家庄之说,也有海城牛家庄之说,而各有其据。现就辽海卫遗址如下考证:
经查证,明初实行军政合一的卫所制。辽海卫初治,确置三万卫(开原)之北的昌图牛家庄(今昌图十八家子乡牛庄窝堡村),距昌图境内的东辽河同江口(今通江口)码头十华里,昔昌图之水路枢纽。其依据:
《奉天通志(二)》在辽海卫条目中载:“清史稿地理志:昌图府东北二百四十里(有误),明初置辽海卫于此,地名牛家庄。”实为距昌图府西南九十里的牛家庄。
又谓,“辽东志:辽海卫洪武十一年置,初治牛家庄,二十六年徙开原城,领千户所九。”“明实录:洪武二十三年二月,置辽海卫指挥使司于三万卫即开原之北城……”辽东志、明实录,两者都说明,辽海卫置于开原北邻昌图的牛家庄。
那么牛家庄的分歧从何而来呢?
《奉天通志(二)》在辽海卫条目中有段按语:一日“今海城西四十里有牛家庄城,此外别无牛家庄……”其实,昌图有昌图的牛家庄,海城有海城的牛庄驿,这在交通、信息等都不发达的年代,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事会有的。附(见606页)明辽东都司域图。二日“又谓在卫西九十里,又似非今牛庄城,何也,纪要谓明初置辽海卫于牛家庄,证以实录洪武二十三年二月置辽海卫三万卫北之语,似牛家庄在今昌图信而有微矣。”前面已经讲清了三万卫即开原,开原之北,无疑是昌图的牛家庄。据《金辽志》载:“辽海卫于三万卫之后,屯兵马军话侔耸一名,步兵二百三十八名,屯军三百七十名,监军四十一名……”也说明辽海卫在三万卫(开原址)之后,即开原之北的昌图,绝不可能是相隔铁岭卫、沈阳卫、东宁卫等几百里以外的海城牛家庄。《奉天志(二)》在牛家庄条目中还记载:“高丽史辛口传:总兵官靖海候、余都督、李平章三个大人到牛家庄下岸,总统大军转运粮食至辽阳、海川、沈阳、开原等处。”更加说明是从昌图的牛家庄向海川(海城)转运粮食,绝不是“信而有微矣。
物证:昔年于昌图府地挖得石刻,“辽海卫三字经史,刻有口口斥堠(“斥堠”是军事上哨所、兵的意思)及永乐七年指挥陶昱造”等字。
齐姓根源:(1)出自姜姓。以国为氏。据《元和姓纂》载,西周初年太公望姜子牙受封于营丘建立齐国,至齐桓公时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后田氏代齐,原王族乃为“齐”氏。(2)出自姬姓,以王父字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卫国有大夫字齐子,其支孙以王父的字“齐”为氏。(3)西北少数民族姓氏。
白:
满族老姓有:瓜尔佳氏、纳喇氏、白佳氏、巴雅拉氏、伊喇氏、伯苏特氏、那塔拉氏、扎拉里氏、那木都鲁氏、萨察氏、纳塔氏、拜嘉拉氏、塔喇氏、巴鲁特氏、萨加拉氏,以及加入满族的拜都氏(蒙古族)、巴岳图氏(蒙古族)、塔喇巴齐克氏(蒙古族)、拜英格哩氏(鄂温克族)、白氏(汉族)。
要想准确的找出上边哪一个老姓属于你,请进一步提供家族排字、家族传说等资料。
姓孟的是有家谱吧~家谱是什么呢?
本文2023-11-30 05:29:56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84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