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氏族谱的目录
4987江苏柳氏家乘不分卷
(清)顾景淦 柳善维编辑
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刊本 四册
科图
4988江苏靖江柳氏支谱一卷
(民国)柳溥庆编辑
民国二十九年(1940)排印本 一册
吉林大学
4989江苏镇江京江柳氏宗谱八卷
(清)柳可阴等辑
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序写本 四册
日本 美国
注:版心作《洵州柳氏康熙宗谱》。
4990江苏镇江京江柳氏宗谱十卷
(清)柳蓉等重修
清道光五年(1825)思成堂木活字本 六册
日本 美国
4991江苏镇江京江柳氏宗谱十卷
(情)柳预生重修
清光绪十六年至十七年(1890-1891)木活字本 十二册
北图 科图 历博 辽宁图 日本 美国
注:康熙三十六年六世孙柳可荫首修。
4992江苏镇江京江柳氏续谱六卷
(民国)柳牲春 柳预生等重修
民国元年(1912)思成堂木活字本 六册
人民大学 辽宁图 日本 美国
注:首修於清康熙间,此为四修。
4993江苏镇江京江柳氏宗谱□□卷
(民国)柳诒徵等撰
民国间刊本
江苏镇江市图(存卷7)
注:书中记事有至民国三十七年者。
4994江苏无锡金匮甘露柳氏宗谱八卷
(清)柳畅纂
清光绪十九年(1893)柳氏介和堂木活字本
八册
上海图 日本 美国
4995江苏吴江河东柳氏家乘不分卷
(清)柳树芳辑
清道光十二年(1832)刻本 一册
江苏苏州市图 江苏苏州市博
4996江苏吴江分湖柳氏家谱十卷
(清)柳树芳修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胜溪草堂刻本 二册
北图 江西图(十四部) 陕西图
4997江苏吴江分湖柳氏重修家谱十二卷
(清)柳树芳撰
清道光胜溪草堂刻《养馀齐全集》本 七册
江苏苏州市图 福建师大
4998江苏吴江分湖柳氏重修家谱十二卷
(清)柳兆薰纂修
清光绪七年(1881)胜溪草堂刊本 四册
哈尔滨师大 上海图 江苏苏州市博
福建图 江西图(十七部) 陕西图
美国
4999江苏吴江河东家乘二卷续编二卷
(清)柳树芳辑 柳以薰 柳以蕃续辑
清光绪八年(1882)序刻本
北图 辽宁图 上海图 江苏吴江县图
日本 美国
注:此谱为《分湖柳氏重修家谱》卷九至十二。
5000江苏吴江分湖柳氏第三次纂修家谱六卷
民国十二年(1923)胜溪草堂活字本 二册
历史所 南开大学 复旦大学 福建图
(二部) 暨南大学
5001浙江鄞县鄞东柳氏宗谱不分卷
(清)柳章 蔡恒寿等纂修
清光绪九年(1883)笔谏堂木活字本
天一阁(存四册)
5002浙江鄞县鄞东柳氏宗谱不分卷
(民国)柳开贵 柴永祺等纂修
民国七年(19l8)笔谏堂木活字本 六册
天一阁
5003浙江鄞县鄞东柳氏主册不分卷
(清)柳贤沧纂修
清光绪十四年(1888)笔谏堂木活字本 一册
天一阁
5004浙江鄞县鄞东柳氏主册不分卷
(民国)柴永祺纂修
民国八年(1919)笔谏堂木活字本 一册
天一阁
5005浙江慈溪竹口柳氏兴孝录二十匹卷
(清)柳世纲等修
清咸丰三年(1853)敦伦堂木活字本十六册
美国
5006浙江绍兴曾稽张家沥柳氏宗谱不分卷
(清)柳文贞纂修
清咸丰七年(1857)馀庆堂木活字本
北图 浙江图
注:卷端题《浙绍会员张家沥柳氏宗谱》,封面书《会稽柳氏宗谱》。
5007浙江绍兴会稽张家沥柳氏宗谱四卷
(民国)柳东甸 柳继权等修
民国十四年(1925)馀庆堂活字本 四册
北图 历史所 南开大学 河北大学
吉林大学
注:清道光二十二年柳文贞始修。
5008浙江兰溪柳家柳氏宗谱四卷
(民国)范厚基 吴忠雷重纂
民国十九年(1930)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圣山乡
注:清乾隆十六年初纂。
5009浙江兰溪蜀山柳氏宗谱十七卷
民国三十年(1941)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蜀山乡
5010浙江浦江浦阳柳氏宗谱八卷
(清)柳应敏等修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刻本 八册
中央民院
注:清顺治间始修。
5011浙江临海柳氏宗谱□□卷
(清)柳鼎序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序刻本
浙江临海县博(存卷1、2)
注:谱初修於明成化五年。
5012浙江临海桃渚柳氏宗谱四卷
(清)黄浦南 葛荣再修
清光绪七年(1881)序刻本
浙江临海县博
注:谱创修於清康熙二十三年。
5013浙江临海桃渚柳氏宗谱五卷
(民国)柳宗善 李定纂
民国三十五年(1946)木活字本
浙江临海县桃渚乡城里村
注:谱创修於清康熙二十三年。
5014浙江临海柳氏宗谱六卷
民国六年(1917)木活字本
浙江临海县传(存卷1-3)
注:谱初修於明成化五年。
5015浙江云和司前柳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柳兆元修 柳培辑
民国二十年(1931)锡类堂木活字本 六册
浙江图
5016山东栖霞柳氏家册不分类
(民国)柳运茂纂
民国三十七年(1948)钞本
山东栖霞县寨里乡路旺村
5017湖南湘乡柳氏续修族谱七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柳奂谔等纂修
清同治八年(1869)河东堂活字本 十二册
吉林大学 湖南图
5018湖南湘乡柳氏续修族谱不分卷
(民国)柳盛恒 柳盛镰等纂修
民国八年(1919)河东堂活字本 四册
湖南图
5019甘肃庄浪柳氏宗谱四卷
(清)柳凤桥增修
清同治七年(1868)手钞本
甘肃庄浪县朱店乡柳家庄
注:清乾隆十三年始修於柳时春。
5020 柳氏续谱不分卷
(清)柳如鉴纂修
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钞本
北京大学
5021 柳氏宗谱
清嘉庆十四年(1809)刊本
浙江云和县文管(存一卷)
姓 氏 来 源
姓氏: 柳 祖籍: 河东
祖宗: 柳下惠 郡望: 河东郡
分类: 以邑为氏
历史名人
柳氏名人,最早的为春秋时卫国的柳庄,为卫献公之臣。南北朝时南朝的柳家,从刘宋时的武威将军柳世隆起,世代均为显官,俨然是当时的名门世族。唐时,出了两位柳氏名人,至今仍在影响着后世。一是文学家、哲学家柳宗元。柳宗元,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解州)人。在哲学上认为“元气”是物质的客观存在,根本否认在“元气”之上还有最高的主宰。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同被列为“唐宋八大家”。著有《河东先生集》。另一位是大书法家柳公权。柳公权,字诚悬,京兆华原(念今陕西耀县)人。官至太子少师,工书,正楷尤知名。初学王羲之,遍阅近代笔法,而得力于欧阳询、颜真卿,骨力遒健,结构严谨,自成面目,对后世影响很大,与颜真卿并称“颜柳”。此外,在史书中记载的还有南朝梁诗人柳恽,宋代词人柳永,散文家柳开,元代文学家柳贯等,都为柳氏赢得了声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熟知的人物。"
姓氏来源
中国柳氏的始祖就是以“坐怀不乱”而著称于世的柳下惠,他曾被孟子赞誉为“圣之和”的圣贤君子。柳下惠是春秋时代的鲁国人,是制礼作乐的周公后裔。后世的柳姓,是发源于山东的一个古姓。根据《元和姓纂》上的记载,周公的裔孙鲁孝公的儿子叫展,展的孙子无骇,以王父字为姓,称为展氏,传至展禽这一代,食采于柳下这个地方,子孙就以柳为姓,世称柳氏。也就是说,柳下惠是周公之后鲁孝公的后裔,原来姓展名禽,由于食采于柳下,就改以柳为姓。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原居鲁国的柳氏后人迁居到河东,即现在的山西省境内黄河以东的一带,秦末有柳安,是柳下惠的裔孙。柳氏子孙世代繁衍,终于成了河东的望族,然后繁衍到全国各地。望族居于河东郡,就是现在的山西省夏县北。
[柳氏属地]
河东郡,今山西省夏县一带。
[柳氏来历]
据史书记载,典故“坐怀不乱”中的柳下惠就是柳氏的始祖。《元和姓纂》中说,周公孙鲁孝公之子展,有裔孙禽,食采于柳下,遂以柳为氏。因禽生前坐怀不乱之美德,死后封其谥号为惠,史称“柳下惠”。
[柳氏名望]
说到柳姓名人,相信大家一定会想到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柳宗元,他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哲学上也有独到见解,倡导“元气”说,著有《河东先生集》。柳公权,唐代大书法家,与颜真卿并称“颜柳”,其书法笔力遒劲,自成体系,尤以正楷知名。柳永,宋代著名的大词人,词作传诵千古,历久不衰。除了以上三位以外,柳姓名人还有如春秋卫国的柳庄、南朝诗人柳恽、宋代散文家柳开、元代文学家柳贯等等。
柳氏民居
柳氏民居,位于沁水县城西南25公里处历山脚下的土沃乡西文兴村,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要保护对象为典型的明清建筑及唐末至清代以来的古建筑群、木雕石刻、名人碑文、书画工艺、壁画、皇赐金匾、石器雕物等等。
柳氏民居,原为河东解州镇(今运城永济县解州镇)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史称“永州司马”的柳宗元后裔的宅第。当年,柳宗元参与王叔文派政治革新运动,遭迫害被贬。其亲属为逃避“灭绝九族”之害,使分散躲避,此为一大支系。唐宋时,始祖自河东徙沁。柳氏民居初建于唐末,后历代均有扩展,盛兴于明清两代,其声名显赫,长达六百多年,延续了两个多世纪。据柳氏家谱记载,“家田千顷,路有万里,京归吾府,勿宿异姓”,子孙承继至今已二十六世,亲族分布极为广泛,历代历世居官累累,由此可见其影响之广大深远。1942年,在沁南抗日县政府领导下,打土豪、分田地,西文兴村的世袭柳府始变为民宅至今,故称为柳氏民居。
柳氏民居,座落在西文兴村东一条南北走向的山梁上,依山势高低,座北朝南,依山傍水而建,占地面积30余亩。始祖食邑为中条道中百顷良田,奴仆百余……。它依托北山之起势“凤凰单展翅”,座落后湾为“二龙戏珠”,左靠东山名“三台左抱”,右倚西岭为“九岗右环”,面壁历山近帝家,近傍洞水绕府行。四周青山绿野,林木森森,杂花吐芳,清新秀丽,为典型的明清庄园古建筑。藏龙卧虎,豪门旺族,一派气吞山河之气势。由于历史、地理、交通、自然等诸多原因限制,历经多代未造成大的破坏,至今仍保存有明代以来的六个完整府第。每院均为四大八小的四合院式建筑。内府区为全封闭式,只留有西南角的府门楼和东北角的砖拱门可进出,且府区中建有球环形路可通大府。外府第为半封闭式,西部敞开出入。
该民居东靠西文兴河,南临山谷,其东部的南北两端,因地势低筑有高大防护墙,墙下是砖窑式建筑,面朝村外。窑门外是走廊,约三米深,两米宽。上部为砖房,面朝西,建有木柱花栏、镂雕过亭、脊兽祥物。中间缓坡处往东走向为出村通道。庄园南临山谷处石墙高筑,西、北部为砖墙高筑。柳氏民居建筑在东南高墙之上、西北高墙之下之间的大平台之上。柳氏民居建筑共分三部分。村东端为外府区,包括柳氏词堂、虞帝庙、文庙、纸帛楼、天子殿、圣庙、柴房和左、右过亭等;村北端为内府区,包括府内环形小街、小戏台、司马第、中宪第、武德第、承德第、因秀楼、地道口、赏景亭、观河亭、后花园、府门楼等;中间区为内外府相接处,主要是文昌阁、校场、府外门楼和两个高大壮观的石牌坊构成的内街。
内府设有铁丝网、警铃、地道、防火墙等,防护设施,至今犹存。外府依据高墙建筑和过亭作防御。内府的八个府匾“行邀天宠”、“承德第”、“武德第”、“司马第”、“中宪第”、“河东世泽”、“青云接武”、“中宪大夫”,古痕斑斑,至今犹存。另外,在距西文兴村北约一公里处的老坟沟,便是规模宏大的柳氏祖墓陵。如今,柳氏族人遍布九乡十八村,更显旺势。
柳氏民居,就其建筑规模、艺术、工艺质量、建造技术来看,建造工艺水平极高,布局结构精巧,砖木结构十分坚固。从门、窗、过亭、檐头、楼道的斗拱、勾檐、浮雕、门匾、楹联、绘画、木刻、石雕、书法的装璜、布局上看,其观赏、研究的价值好于乔家大院,且保存下来的文物之多之好在我省少见。据考证,目前有宋代理学家朱熹的书法碑一通,明代文学家王阳明的书法碑二通,明代曲江书法家方元焕的草书碑刻四通,明户部侍郎、吏部尚书、可乐山人王国光诗作碑刻一通,明代内阁协办大学士田宜奄的诗作碑刻二通,宁海知州柳柳泉的碑刻二通,大书法家文徵明的书法碑一通,郑观洛的书法碑一通。另外,还有未署名的书法碑40余通,以及不少的石、木刻楹联、壁画、皇家赐匾多幅,还有柳氏族谱等文物。特别是朱熹、王守仁、文徵明的书法墨迹碑刻在我国北方实属罕见,研究价值极大。除此之外,还有散落在地头院落的家训、祭祖、记事、皇旨碑石、墓志碑石多通。从这些物件的艺术构筑上,便知晓柳氏民居的研究价值之重要,更是研究我国北方人文历史、古建筑史、文化、艺术、书法、考古方面的珍贵史料发掘地和开发、利用、游览的胜地。
柳氏民居丹桂传芳、青云接武牌坊
柳氏民居一院落大门
柳氏民居内宅大门
柳氏民居院落之一
http://wwwtydaocom/sxsen/shangdang/liushihtm
柳
读音:Liǔ
柳姓主要是以采邑为姓氏,源于展姓。春秋时鲁国展禽,食采于柳 下(今河南濮阳城东),其子孙后代遂以邑名为氏,称为柳姓。
柳姓最早繁衍于今河南北部和山东西部一带。鲁国为楚所灭后,柳 姓有入居楚地者,至秦灭六国后,又有入居山西境者,后渐在河东(今 山西境内黄河以东地区)形成名门望族。唐以前,柳姓已入居四川、广 西等地,唐高宗时,柳姓入闽。宋元明清时期,柳姓名人多出江苏、安 徽、浙江、福建等南方之地。明代柳姓作为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 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北、河南等地。清代柳姓有移居台湾者,后又有 徙新加坡等地者。今日柳姓尤以山东、四川、湖北、湖南等省为多。
柳姓历史人物有柳恽,南朝梁诗人。少好学,长于文辞,棋艺精湛 又善弹琴。其诗清新秀逸,善为游子思 妇之辞,尤工写景。柳冕,唐文学家。 博学富文辞,是韩柳古文运动的先驱者 之一。柳宗元,唐文学家、哲学家。因 曾任柳州刺史,故世称柳柳州。工诗, 尤擅散文,与韩愈皆倡导古文运动,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并称 “韩柳”。柳公权,唐代书法家,擅楷书。初学王羲之,受颜真卿影响较 大。书风遒劲刚健,可与颜真卿的雄浑雍容书风相媲美,被后人誉为 “ 颜筋柳骨 ”。柳开,北宋文学家。他反对宋初浮靡文风,提倡古文,主 张作文阐明儒道以教民,为北宋古文运动先驱。柳永,北宋词人。因其 长期生活于市民阶层,受歌妓、乐工影响很大,创作了大量的慢词,为 词家在小令之外提供了可以容纳更多内容的新形式,在宋词方面有着重 要贡献。柳亚子,现代著名民主人士,同盟会会员,抗日战争期间与何 香凝、宋庆龄积极开展抗日民主活动,影响很大。
柳姓在《 百家姓 》中排在第六十位。
源 ①系自姬姓。春秋时鲁孝公之裔展禽食采于柳(故城或在今河南濮阳东40里),号柳下惠,后以邑为氏(6,9,12,15,17)。②其先楚怀王之孙心,号义帝,都柳,子孙因以为氏(10,63)。③苗(115,205)、水(125)、彝(130)、蒙古(255)、满(344)、土家(387)、东乡、朝鲜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河东(17,21,60,418)。布 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1%。尤以山东、四川、湖北、湖南等省多此姓。四省柳姓约占全国汉族柳姓人口62%。人 柳庄,春秋时卫太史(7,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西 之太原,山东之平邑,湖北监利,江西之金溪、崇 仁,云南之陇川、河口,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汉 族、鲜族、满族、苗族、回族、土家族、布依族等有 此姓。《郑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其注云: “柳氏, 鲁孝公之后。孝公生子展; 展孙无骇生展禽,字季, 为鲁士师,谥曰 ‘惠’,食采於柳下,故谓之 ‘柳下 惠’。子孙以邑为氏。楚灭鲁,仕楚; 秦并天下,柳 氏迁於河东。” (按: 《广韵》 称: “……鲁为楚灭,柳 氏入楚; 楚为秦灭,乃迁晋之解县,秦置河东郡,故 为河东解县人”)。当系出姬姓。
春秋时卫有柳庄,献公臣; 唐代有柳公权,华原 人,书法家; 又有柳宗元,散文家; 宋代有柳永,崇 安人,词人; 元代有柳贯。
关于柳氏的姓氏来源说法为下:
古代春秋时,鲁国有个士师叫展禽,即柳下惠,受封于柳下(在今河南仆县柳下屯),其子孙便以封地为姓,相传姓柳。
聚集地(迁徙分布)
在台湾,被排为第九十七位大姓的是柳氏。柳氏入台,据台湾文献载,是清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最早由一位福建的漳州柳姓人氏,东渡过海,移居今台北县金山乡五乡村的。
堂号
《广韵》记载:“鲁展禽食采于柳,后因为氏”望出河东。
历史名人
柳宗元——字子厚,唐朝河东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也称柳河东。柳宗元是中唐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哲学家,与韩愈齐名,并称“韩柳”,诗文皆工,尤擅长散文,峭拔矫健,寓意深刻。后人因其在文学上的卓越成就,故建柳侯祠和他的衣冠墓,以示纪念。传世有《柳河东集》,也称《唐柳先生集》。
柳公权——字诚悬,唐朝京兆华原人。著名书法家,擅长楷书,结体劲媚,法度谨严。世称“颜筋柳骨”。所书碑刻,传世者有《送梨帖跋》、《玄秘塔》、《金刚经》、《神策军碑》。
柳亚子——原名慰高,又名人权、弃疾,字安如,一字亚庐。江苏吴江人。同盟会会员,主编《复报》第一至十一期。宣统元年(1909年)冬与陈去病、高天梅创办南社,被举为主任。民国元年(1912年)元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任总统府秘书。旋托病至上海,任《天锋报》、《民声报》、《太平洋报》主笔。民国2年起致力于新剧运动,出版《春航集》和《子美集》。抗日战争时期,与宋庆龄、何香凝等从事抗日民主活动,被国民党开除党籍。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等职。1958年逝世,终年71岁。著有《磨剑室诗集、词集、文集》、《柳亚子诗词选》,辑有《苏曼殊全集》、《孙竹丹烈士遗集》等。
第一代是薛衍,第二代是薛轨,第三代是薛仁贵,第四代是薛讷、薛慎惑、薛楚卿、薛楚珍、薛楚玉,第五代是薛徽、薛直、薛畅、薛光、薛嶷、薛岌 、薛崿、薛嵩、薛岸 。
扩展资料:
薛仁贵(614年-683年3月24日),名礼,字仁贵。河东道绛州龙门县修村(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唐朝初年名将,北魏河东王薛安都六世孙。
薛仁贵出身于河东薛氏南祖房 ,于贞观末年投军,征战数十年,曾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句丽,击破突厥,功勋卓著。
有“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典故。唐高宗时,薛仁贵累官至瓜州长史、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封平阳郡公。
薛仁贵第三十代裔孙薛廷瑚明朝时迁居今静海县城东南25公里的薛庄子一带,搭窝棚,垒锅灶,垦荒种地,逐渐形成村落。
清末民初,马厂减河开挖後,薛庄子村的部分薛姓又相继外迁垦殖。目前,静海的薛姓有1700多人,主要分布在唐官屯、西勾禾、李八庄、周庄子等村镇。
薛仁贵名礼,字仁贵,以字行于世。他生于隋炀帝大业九年(614年),出身于河东薛氏南祖房,是南北朝时期刘宋、北魏名将薛安都的后代。其曾祖父薛荣、祖父薛衍、父亲薛轨,相继在北魏、北周、隋朝任官。
参考资料来源:-薛仁贵
柳氏族谱的目录
本文2023-11-30 04:48:3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84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