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会谋反应诛九族,但为何钟家一门荣华依旧?
在三国时期,魏国灭掉蜀国主要靠了两个人物,一个是钟会,一个是邓艾。结果这两个人均下场凄惨,邓艾被冤杀,钟会因谋反被斩。按说对于谋反罪,那惩罚是很严厉的,钟会的家人应该被灭九族。但奇怪的是,钟会虽然被杀,但他亲哥钟毓一家却全都保存下来(当时钟毓已经病死,但有几个儿子),并且依然当官,这是为什么呢?
钟毓、钟会哥俩,是魏国太傅钟繇之子,都非常聪明,加上家教良好,都有乃父遗风。不过,龙生九子,各有不同,这哥俩的脾气秉性还真是不一样,总起来说,老大钟毓比较忠厚实在,讲规矩,老二钟会却比较机灵活泛,总不按套路出牌。有一次,小哥俩趁父亲午睡时偷药酒喝。钟繇刚巧醒来,故意装睡,暗中观察他们怎样行事。钟毓拿起酒杯,先行了个礼,然后才喝。老二钟会则拿起酒就喝,并不行礼。随后钟繇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回答说:"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父亲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这酒是偷的,本来就没礼,所以也用不着行礼。"
十三岁时,魏文帝曹丕听说这两个孩子很聪慧,就让钟繇带两个孩子入宫进见。第一次见皇上,钟毓脸上频频冒汗,魏文帝问他:"你为什么出汗呢"钟毓老实地回答:"我是恐惧、慌张得发抖,所以汗水流出像浆一样。"再转回头看钟会,却发现钟会脸上一点也没汗,魏文帝于是问钟会:"你脸上为什么不出汗"钟会回答:"我也恐惧、害怕得发抖,吓得连汗都不敢出了!”这钟会真是反应快,按照他的性格,长大后连造反都干,估计是不怕见皇上的,但皇帝问起来他竟然说的天衣无缝,真是机灵。
曹丕剧照
长大后,两兄弟性格越差越远。钟毓,算是个老实人,官升的不快,办事、进谏都比较靠谱。皇帝大兴土木,钟毓进行劝谏。大将军曹爽在炎热的夏天兴兵伐蜀,蜀兵依险据守,曹军无法前进,钟毓又上书进行劝谏。结果后来曹爽果然无功而返,因钟毓让他不高兴,被贬到地方当官。直到曹爽被司马家干掉,他才回到中央。
他的官升的确实不快。有一次司马懿让州泰担任新城太守,设宴为他庆贺,钟毓对州泰开玩笑说:"你连升数级,统领一府,如谚语说的:'乞儿乘小车',怎么官儿升得这么快呢"州泰则回答说:"你是名家贵公子,年纪轻轻就文采斐然,名满天下,可到现在也还是小官一个,正谚语说的:'猕猴骑土牛',为何升迁这样慢呢"宾客无不抚掌称妙。
弟弟钟会就不同了,他是司马家的智囊,时人都将他比作西汉谋士张良。表面上他从不居功自傲,实际上是司马昭的心腹,朝廷大小事,官吏任免权,钟会无不插手。钟会的心眼也不大,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等人被杀,就出于钟会的谋划。
钟会剧照
钟毓作为钟会的亲哥哥,对自己的弟弟知根知底,他知道钟会从小就有野心,早晚会惹下大祸。为了保住自家的性命,钟毓曾私下告诫司马昭说:"我弟弟才智过人,但好玩弄权术,野心不小,不可不提防。"司马昭还不信,听后哈哈大笑说:"若将来果如此,那我只治钟会之罪,绝不累及钟氏一门。"
果不其然,264年,钟会果然再灭掉蜀国后谋反,结果被杀。按照当时的律例,钟氏当诛三族。但是因为钟毓曾经劝谏过司马昭,司马昭也有诺言,因此司马昭对钟家网开一面,当时钟毓已病亡,但钟毓的儿子钟峻、钟辿都被特赦,而且官爵如故。这一切,都是钟毓的功劳。老实人有老实福,实在也有实在的好处!
明朝时期,钟姓由四川迁入山东掖县,居于县城西南隅。万历年间钟永兴之父又从西南隅搬迁到县城东南五、六里处建村,以姓氏立村名为“钟家疃”。自此,钟氏家族在山东莱州繁衍生息。
钟永兴父名失考,族人皆以钟永兴为始祖。
钟永兴子钟金声、钟元声;
钟金声子钟虎山;
钟虎山子钟灿、钟煌、钟锵。钟灿学深识广、品行高洁,很受乡人敬重,清乾隆年间,被登莱青道台招为书办,任职期间,与莱州府潍县知县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有往,交情笃厚,曾获郑板桥赠送的题诗画一组(共八联)。
钟灿子钟友仁(“友仁”取谐音“有人”之意,钟友仁实为钟煌生,过继给钟灿);
钟友仁子钟启文、钟启祖;
钟启文子钟希贤(字宝斋,实为钟启祖生,过继给钟启文),同治年间,在烟台任道台书办(时任道台刘达善),谢任回乡后在学塾里教书。
钟希贤子钟灏(字子正)、钟海、钟江、钟河;
钟灏子钟经耀(字光宇),钟经耀是钟永兴八世孙,光绪九年(1883年)生。钟经耀学识渊博,一生克己勤勉,做了四十多年乡塾先生。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祖国动荡、民族濒危,他一见到《论持久战》,即认定“这便是中国唯一之出路!”,因而精神面貌大为振奋的说“象毛泽东这样的人虽古之圣贤不能过也!”,于是他就把启蒙《三字经》改换成《国防课本》,在学友中奔走宣传抗日民主教育政策。1949年全国解放后,他已年逾花甲,因而辞教。1973年离世。
钟永兴九世孙钟树棠(字芾村,钟经耀之子)生于1906年。钟树棠文笔十分出色,他在山东省立第九中学读书时就被周兴岐(此人后来死于美国)等同学立为榜样,后来在掖县多地任教。就在朱桥教学时,他和周兴岐等同事上告当局不公,因而遭当局刁难,任教岗位也一再调动,由朱桥转沙河转仓上转周亭,每一次调动,各校师生及家长都曾群起挽留,甚至闹成学潮。最后在周亭教学时,钟树棠看透当局黑暗,愤然弃教,投考山东省汽车路管理局,因成绩优胜当即被派到青岛流亭汽车站任站长。“七七”事变,国民党南撤,钟树棠回到家乡,毅然参加了胶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后在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六十二团(团长郑耀南)任书记员。后来,因病由部队转到后方,先后在柳林头、王门、洪沟头任完小校长。后又从政,先后担任南掖县民政科长、司法科长、西海专署司法科长等职,此时化名黄健。抗战胜利后,政府机关改组,钟树棠重返文教岗位,任西海中学(莱州市第一中学)教导主任。建国后,1958年钟树棠被打成“右派”,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获得平反。在此期间,1970年在山东省人民政府工作的当年仓上的一个学生回县里为他落实政策办理了离休手续。1989年1月去世。
钟永兴十世孙钟鸿逵(字观吾,取“吾日三省吾身”之意。钟树棠之子)生于1929年。钟观吾书底深厚,光荣负伤后一生从事教育事业。他的祖父就在本村教书,钟鸿逵五岁就入了学,一直读到十五岁,这期间他不但读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对歌》等启蒙读物,还读了全部“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和部分“五经”(《诗经·书经·礼记·易经·春秋》),以及《古文释义》、《昭明文选》等。1944年他进入地方抗大式的西海中学,1945年5月在平度大田镇参加八路军——西海军分区司令部文书训练队,结业后依次在二中队(虎头崖中队)、南掖独立营、西海独立团、五旅一团任文书。1947年3月,他在解放寒亭的一次战斗中右眼被弹片击穿而负伤致残。全国解放后,钟观吾又考入山东师范学院深造,结业回到掖县完小任教导主任,后来又在掖县三中、四中、五中、七中等多处高中任教。1957年被打成“右派”,1976年获得平反。1984年离休后,他又被县一轻局、二轻局、运输局、电业局等单位聘教,2005年荣获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向抗战老战士颁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晚年,他在省内外多种报刊杂志上发表诗词文章百余篇,被邀为中外学者讲解云峰山“魏碑”石刻,还被莱州市委“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莱州驻地部队等单位聘请进行革命传统教育。2013年1 月去世,享年84岁。
钟永兴十一世孙钟开东(钟鸿逵之子),1954年出生,务农为业。他的青少年时代正处在三年自然灾害和文化大革命时期,遭尽磨难。“质良善忍、志远才迟”,这是其父在《家史》中对他的评语。
钟永兴十二世孙钟致帅(钟开东之子),1980年出生,幼时受其祖父钟观吾启蒙,读诗书、习碑帖,学而不厌。后来参军报国。2011年部队转业安置济南,任职于市属单位,致力于弘扬传统文化事业。
钟会钟毓的文言文翻译如下:
钟毓、钟会小的时候就受到大家的夸奖,十三岁的时候,魏文帝听说后,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能让你的两个儿子来让我见见吗?”于是他们奉皇帝的命令进见。钟毓脸上有汗,皇帝问他:“你脸上为什么会出汗?”钟毓回答说:“我见到您,感到紧张,所以出了很多汗。”皇帝又问钟会:“那你为什么不出汗?”钟会回答说:“我因为见到您而紧张,连汗也不敢出。”
钟毓兄弟小的时候,正当父亲昼午睡。于是一起偷喝药酒。其父当时觉察了,仍假装睡着来观察他们。钟毓先行了礼而后饮,钟会喝了酒却不行礼。因而问钟毓为什么行礼,毓说:“酒是用来成就礼教的,不敢不拜。”又问会为什么不拜,会说:“偷喝本来就不合礼法,所以不拜。”
出处:《世说新语·言语》。
《世说新语·言语》简介
《世说新语·言语》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尽符合史实。此书中相当多的篇幅系杂采众书而成。如《规箴》、《贤媛》等篇所载个别西汉人物的故事,采自《史记》和《汉书》。其他部分也多采自于前人的记载。
只说字辈是不可靠的,你说的辈份也只是你自己家的辈分,钟姓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南方客家姓氏,子姓钟氏的烈接两系也并没有什么固定的辈份,这些都不太靠谱,如果要寻祖归宗,最好问你家老人,某某公在那里开基,再查后世子孙迁往何处又在哪里开基,比如,子姓钟氏的烈系贤公南迁致江西,,子姓钟氏的接系宠公南迁致江西的赣南等等,钟氏经过三国两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的动乱大多往南迁移,如果你家是近代迁往东北可能就难找点,不像南方那样有很多的钟姓聚集村落,在北方也有可能是少数民族的汉化改姓钟氏,比如满族,蒙古族,都有姓后来改姓钟的,,
钟会谋反应诛九族,但为何钟家一门荣华依旧?
本文2023-11-30 04:39:57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84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