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元光是潢川人还是固始人?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30浏览:1收藏

陈元光是潢川人还是固始人?,第1张

陈元光毫无疑问是河南省潢川县人。

有历代文献记载,并有祠堂家庙为佐证,陈元光籍贯光州人及陈元光和其家人在光州世代活动的事迹,历代地方志、皇家敕文制诰等历史文献中有大量详实、明确的记载,足以环环相扣的印证陈元光是光州(今潢川县)人。

特别是《潘存实:开漳陈氏源流序》《全唐文》《宋会要辑稿》《(宋代丞相周必大)文忠集》及《光州志》关于陈元光光州人和光州弋阳城诸多陈氏家祠、庙宇的记载,有重要史料价值。

例如,《潘存实撰:开漳陈氏源流序》《全唐文》《宋会要辑稿》《(宋代丞相周必大)文忠集》等唐宋史料显示:则黉公,字子章,乃光州之世家也;宋廷诏敕光州弋阳城西弋阳三神祠庙额“威惠”;宋孝宗加封陈元光为灵著顺应昭烈广济王,光州城有司春秋祀之;明代光州北城儒学东恢复祭祀陈元光的广济王祠,并有祭田七亩,在南里九甲行粮;陈元光三十六世孙陈烨,于万历初为光州守,民感其德,以烨配祀广济王祠。

《宋史·艺文志》显示宋代光州志修过三次,明清又多次续修,《光州志》修编达十多次。今天流传的清代多个版本的《光州志》实际上是宋代以来志书的沿袭流传。从现存历代《光州志》看,陈元光及其子孙、后世的陈酆、陈咏、陈章甫、陈烨等几代人的事迹,也在《光州志》多个章节篇目中都有明确的、大量的记载。这是宋代以来直到清光绪年间光州地方志流传有序的记载。这些内容在历代《固始县志》古籍中从来没有记载过陈元光及其家人只言片语。

对比光州、固始县历史文献证实:陈元光籍贯光州确定无疑。

地方志是官修信史,是一方百科全书。纵观唐、宋、明、清,陈元光籍贯及其事迹在固始县是从来没有任何记载,而在光州今潢川历代都有记载和传流。对比光州、固始县,陈元光籍贯光州确定无疑。

历代地方志对于陈元光籍贯光州人或弋阳人及其立传记载,有关史料可谓数量可观,历历在目,斑斑可见。

(1)顺治十七年《光州志》陈元光传

顺治十七年《光州志》卷之九《人物考(上)·乡贤》陈元光:

“唐 陈元光 光州人,字廷炬。风姿卓异,博览经书。年甫十二,领光州乡荐第一,遂从其父政,领将兵五十八姓以戍闽。父薨,代领其众,任玉铃卫翊府左郎将,会广寇诸蛮陈谦、苗自成等攻陷潮阳,守帅不能救,公轻骑平之,诏进岭南行军总管。垂拱二十年,上疏请建一州于泉、潮之间,以控岭表,乞驻刺史以主其事。时宰相侍从裴炎、娄师德等以为非公不可,遂可其请,俾建漳州漳浦郡邑于绥安地,仍世守刺史。州自别驾、县自簙尉以下,听自注用。由是方数千里,无桴鼓之警。未几,蛮寇潜抵岳山,公往讨之,步兵后期,为贼所殒,民哭而祀之。事闻,诏赠官赐,谥忠毅、文惠。宋孝宗加封为灵著顺应昭烈广济王,有司春秋祀之。三十六世孙陈烨来为光州知州,表扬先德,士民为立广济王祠于学之左。”

(2)康熙三十一年《光州志》陈元光传:

唐 陈元光,字廷炬,号龙湖,生于显庆二年二月十六日,丰姿卓异,博览经书,总章巳巳年,年甫十三,领光州乡荐第一,遂从其父政领将兵五十八姓以戍闽,父薨,代领其众,任玉钤卫翊府左郎将。会广寇诸蛮陈谦、苗自成等攻陷潮阳,守帅不能救,公轻骑讨平之,诏进岭南行军总管。垂拱二年,上疏请建一州于泉潮之间,以控岭表,乞注刺史以主其事。时宰相裴炎、娄师德、裴行立、狄仁杰等建议,以为非公不可,遂可其请,置建漳州漳浦郡邑于绥安地。仍世守刺史。州自别驾县自簿尉而下听自注用。乃注部典马克君之子仁数人为司马等职。仍效巡守之典,奏立行台于四境,四时巡逻焉。由是,方数千里无桴鼓之警。未几,蛮寇鸱张,潜抵岳山,公往讨之,步兵后期,为贼所殒。百姓闻之,如丧考妣,为像其体貌,祀于绥安溪之大峙。先天元年,事闻诏赠官赐谥忠毅文惠。宋孝宗加封为灵著顺应昭烈广济王。有司春秋祀之。其先本妫姓,,胡公满之封国,周敬王之季移于楚,其国为属县,子孙以国为姓,易妫为陈,汉建武间,有祖名孟连者为固始侯,薨,葬于浮光山之山麓,子孙因而留家焉。后三十六世孙陈烨来为光州守,表扬先德,士民为立广济王祠于学宫之左。

(3)乾隆三十五年《光州志》陈元光传

乾隆三十五年《光州志》卷五十六《忠义列传》陈元光:“陈元光字廷炬,弋阳人,生于显庆二年二月十六日。风姿卓异,博览经书。总章已巳,年甫十三,领光州乡荐第一,遂从其父政,将兵五十八姓以戍闽。父薨,代领其众,任玉铃卫翊府左郎将,会诸蛮陈谦、苗自成等攻陷潮阳,守帅不能救,元光轻骑讨平之,诏进岭南行军总管。垂拱二年,上疏请建州于泉、潮之间,以控岭表,乞设刺史以主其事。时大臣裴炎、娄师德、裴行立、狄仁杰等建议,以为非元光不可,遂可其请,俾建漳州漳浦郡邑于绥安地,仍世守刺史,州自别驾、县自簙尉而下,听自注用。乃辟部曲马克君之子仁数十人为司马等职,仍奏立行台于四境,以时巡查焉。由是方数千里,无桴鼓之警。未几,蛮寇鸱张,潜抵岳山,元光往讨之,步兵后期,为贼所殒,百姓哀之,肖其象以祀于绥安溪之大峙。先天元年事闻,诏赠官赐,谥忠毅。宋孝宗时,加封为灵著顺应昭烈广济王,命有司春秋祀之。其系本于胡公满,后子孙以国为姓,遂易妫为陈,汉建武间,有祖名孟连者为固始侯,薨,葬于浮光山之麓,子孙因而留家焉。元光三十六世孙烨来为光州守,表扬先德,士民为立广济王祠于学宫之左。(节旧志。)”

(4)光绪十三年《光州志》陈元光传

光绪十三年杨修田繤《光州志》卷之五忠义列传陈元光:“陈元光,字廷炬,弋阳人,生于显庆二年二月二十六日,丰姿卓异,博览经书,总章己巳,年甫十三,领光州乡荐第一,遂从其父政将兵五十八姓以戍闽,父薨代领其众,任玉玪卫翊府左郎将,会诸蛮陈谦、苗自成等攻陷潮阳,守帅不能救,元光轻骑讨平之,诏进岭南行军总管。垂拱二年,上疏请建州于泉潮之间,以控岭表,乞设刺史,以主其事。时大臣裴炎娄师德行立。狄仁杰等建议以为非元光不可,遂可其请。俾建漳州、漳浦郡邑于绥安地,仍世守刺史,州自别驾县自簿尉而下听自注用,乃辟部曲马克君之子仁数十人为司马等职,仍奏立行台于四境,以时巡察焉。由是,方数千里无桴鼓之警。未几,蛮寇鸱张潜抵岳山,元光往讨之,步兵后期,为贼所殒。百姓哀之,肖其像以祀于绥安溪之大峙。先天元年,事闻,诏赠官赐,谥“忠毅”。宋孝宗时加封为灵著顺应昭烈广济王,命有司春秋祀之。其系本于胡公满,后子孙以国为姓,遂易妫为陈。汉建武间,有祖名孟琏者,为固始侯,薨葬于浮光山之麓,子孙因而留家焉。元光三十六世孙华(烨)来为光州守,表扬先德,士民为立广济王祠于学宫之左。(节旧志)”

陈元光为光州人或弋阳人,不光《光州志》有的记载,历代《汝宁府志》《河南通志》《河南新志》同样有记载:

(5)雍正《河南通志》陈元光传

景印文渊阁版《钦定四库全书•史部(二九三)• 地理类•河南通志((卷六十三、七十六)•光州 》之《陈元光传》载: 光州 唐,陈元光,字廷炬,光州人,年十三领光州乡荐第一,总章间从父政领兵五十八姓以戍闽,,政卒代领其众,任玉钤卫翊府左郎将,会广寇诸蛮陈谦等攻陷潮阳,元光……垂拱二年,疏请建州治于泉潮之间,以控岭表,,未几,蛮寇鸱张,潜抵岳山,元光轻骑以往,步兵后期,为贼所殒。百姓如失怙(死了父亲—笔者注),特立庙祀之。事闻,诏增秩,谥忠毅。

(6)康熙元年《汝宁府志》陈元光传

进士、弘文院编修、河南按察副使莱海等撰康熙元年《汝宁府志》卷十一《人物·忠节》陈元光、陈酆传:唐,陈元光,字廷炬,光州人,风姿卓异,博览经书,年十三,领光州乡荐第一,……,为贼所殒,百姓如丧考妣,立庙祀之。事闻,诏赠品职,赐谥忠毅。乾道四年(宋1168年),加封显著顺应昭烈广济王,有司春秋祀之。……

(7)民国十八年《河南新志(通志)》陈元光传

民国十八年刘景向等纂《河南新志(通志)》卷之十五《人物·忠烈·陈元光(传)》: 陈元光,字廷炬,唐光州人。总章间,从其父政领将兵五十八姓以戍闽,政卒,代领其众,任玉钤卫翊府左郎将。会广寇诸蛮陈谦等攻陷潮阳,元光率轻骑往平之,诏进岭南行军总管。垂拱二年,疏请建州治于泉潮之间,以控岭表,设刺史主其事。宰相侍从裴炎、狄仁杰等建议以为非元光不可,遂可其请。由是,方数千里无桴鼓之警。未几,蛮寇鸱张,潜抵岳山,元光轻骑以往,步兵后期,为贼所殒。百姓如失怙恃,立庙祀之。事闻,诏赠秩,谥忠毅。

来自英美等国的研究队伍,对英国一处新石器时代的墓址进行了研究。通过古代DNA技术,竟然完整的呈现出了这一“人类最古老的家谱”,首次揭示出了史前家庭的基本结构,为研究新石器时代的亲属关系和丧葬习俗提供了重要参考。

来自英美等国的研究队伍,对英国一处新石器时代的墓址进行了研究。通过古代DNA技术,竟然完整的呈现出了这一“人类最古老的家谱”,首次揭示出了史前家庭的基本结构,为研究新石器时代的亲属关系和丧葬习俗提供了重要参考。

古代DNA技术是以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为基础的,由分子生物学、考古学、人类学及古生物学等学科产生的交叉研究领域。古代DNA研究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直接分析古代生物遗存中的遗传信息。因此,应用古代DNA技术可以解决学术界许多用常规方法无法解决的重大课题。包括重建过去的进化 历史 ;建立灭绝种和现存种的进化关系;验证物种的迁徙、代替以及物种灭绝的原因;重建古环境的主要组成等。而本次研究则利用古代DNA技术,恢复了新石器时代一处墓葬的详尽家谱。

Cotswolds-Severn地区的哈兹尔顿北区长穴是英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新石器时代墓葬之一。科学家们从该墓葬里35具遗体的骨骼和牙齿中提取了DNA,分析检测后发现35人中有27人是近亲关系。他们构成一个大家庭的五代成员。

一支由纽卡斯尔大学的考古学家以及巴斯克大学、维也纳大学、哈佛大学的遗传学家组成的研究队伍主导了这项研究。分析表明,该族群大约生活在5700年前,亦即公元前3700至3600年。这个时期,大不列颠岛才刚刚引入农业不过百年。而本次研究的墓葬坑里埋葬的大多数人,都是来自于一个男人与四个女人所生育的后代。

哈兹尔顿北区长穴包括两个 L 形的分室区域,这两个分室被整个墓室结构的横轴线分割,一个分室位于北侧,一个则对称分布在南侧。家族成员在死后被分别埋葬在两个分室中。男性通常与他们的父辈和弟兄一同埋葬,以彰显其父系的代际,而他们与初代亲属的关系也完全由男性相串连。

墓穴埋葬有两个幼年夭折的女童,但却全然没有出现任何成年女儿的尸骨。这极可能表明,她们的遗体要么被放置在了与其育有子女的男性伴侣家族中,要么就是另外专门有地方埋葬她们。虽然墓葬的使用权通过父系关系来实现,但埋葬于北室还是南室则仍要取决于他们的是哪位第一代女性的后代,这表明这些第一代女性在家族中具有重要 社会 意义。

研究人员表示,也有迹象表明,世系中存在收养“继子”的情况:女性埋葬在该家族的墓中,但她的子女却并非全都是与该男性所生,虽然她也与该男性育有子女。此外,研究没有发现任何证据表明另外8个人是家族的亲属,这可能进一步表明亲属并不是唯一的入葬资格考量。这8人中有3人是女性,她们可能在坟墓中有伴侣,但没有孩子,抑或是仅与伴侣育有女儿,但女儿在成年后离开家族。

该研究的第一作者兼首席考古学家、纽卡斯尔大学的 Chris Fowler博士说:“这项研究让我们对新石器时代社区的亲属关系的了解大为进步。哈兹尔顿北区的坟墓有两个独立的墓室区域,一个通过北部通道进入,另一个入口则在南部。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发现是,墓葬最初的两半格局中,每一半各安顿了家族两个分支中的一支。这项发现具有更深广的重要性,因为这可能帮助人们了解其他新石器时代墓葬的建筑布局、丧葬风俗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亲属关系是如何运作的。”

研究首席遗传学家、共同第一作者,巴斯克大学的Iñigo Olalde博士表示:“古墓中完美的DNA 保存情况以及古代DNA恢复分析技术的最新进展,使我们能够发现这个有史以来最古老的家谱并对其进行研究。我们得以了解有关这些古代族群的 社会 结构。”

哈佛大学的 David Reich博士补充道:“这项研究反映了我所认为的古代DNA技术的未来。考古学家能够以足够高的分辨率水平来应用古代DNA分析,从而解决对考古学家来说相当重要的问题。”

维也纳大学的Ron Pinhasi博士表示:“几年前我们还很难想象我们会有机会一窥新石器时代的亲属结构。但这项研究还只是一个发端,毫无疑问,还有很多东西有待我们发现。英国、法国和其他地区的许多发掘点都有研究价值。”

该项目是由纽卡斯尔大学、约克大学、埃克塞特大学和中央兰开夏大学的考古学家与维也纳大学、巴斯克大学和哈佛大学的遗传学家携手完成。相关研究成果以《A high-resolution picture of kinship practices in an Early Neolithic tomb》为题发表于发表于Nature。

参考文献: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1-04241-4

江苏朱方滕氏五修族谱六卷,(民国)滕世忠纂,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苏省镇江市博物馆。

苏州吴门滕氏世略抄一卷,(清)滕文昭撰,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铅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苏州吴门滕氏世略抄一卷,(清)滕文昭撰,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铅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苏省苏州市图书馆。

浙江乐清南阳滕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临海市博物馆。

浙江兰溪游埠乡滕氏五聚堂宗谱五卷,著者待考,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市游埠乡。

浙江东阳滕氏宗谱二十卷,(清)滕廷锺修,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纽约国立图书馆。

山东泰安滕氏家谱一卷,(民国)滕锡龄撰,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手抄本。现被收藏在山东省泰安市图书馆。

湖北新洲滕榨村滕氏宗谱,(民国)滕练成修,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北省新洲县滕榨村。

福建建瓯滕氏六修宗谱,(民国)滕金泉等纂修,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江苏无锡滕氏宗谱,(清)滕廷锺等纂修,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浙江汤溪南阳郡滕氏宗谱,(清)滕贵平等纂修,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种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七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临海市博物馆。

浙江汤溪南阳滕氏宗谱,(清)滕春逵等纂修,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种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九册。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浙江汤溪南阳滕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种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浙江兰溪大塘滕氏宗谱,(清)滕玉珊纂修,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锡类堂木刻活字印本七册。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浙江金华让长滕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崇本堂木刻活字印本(残本)。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注:浙江省金华市让长村从2007年5月1日起,正式开始修续编撰《滕氏宗谱》,已完成修定。

原《金华让长滕氏宗谱》编修于北宋庆历年(1041—1048)间,至1936年最后一次修续,历经十八次近千年修编史。金华滕氏第一世祖令琮公(唐 国子监 司业),居住兰溪南住山。从令琮公唐714年明经三礼及第时计,家族延袭至今,已历四十三世,有1300年的历史。第五世滕珦(754—840),出生南住山,进士及第,历四门博士、侍郎、御史、太子右庶子等。赐户部尚书、上柱国、银青光禄大夫、左仆射和金紫。致仕后,唐皇李昂赐给珦公新的居住地“金华白沙溪口”即燕山坑口村(多类史书有载)。金华滕氏第二十一世孙(出生金华白沙溪口)滕浩,儒学训导致仕后,于明永乐三年(1405年)迁居让长村,为让长村滕氏第一世祖(支系),至今也历二十三世,即金华滕氏四十三世 。

其中唐朝时的“东阳郡”或简称“东阳”名,就是现在的“金华”(市)。唐朝时的“东阳郡兰溪县紫岩乡南住山”,今全称:浙江金华(地区)兰溪市上华街道寺前村南住山。

滕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秉德堂木刻活字印本(残本)。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火德公是唐太宗李世民之后,是唐昭宗的后代。

李火德,原名炳凤,号闽海,南宋开禧二年(1206)十一月初八日生于福建宁化石壁村。21岁迁居上杭县胜运里丰朗村。为人忠信孝友,乐善好施。他并非达官显贵,也不是在某方面有特别成就的名人,之所以备受瞩目,是因他后裔奇多,分布奇广,且名人辈出。

扩展资料

李火德先妣钟氏生二子逝世。次妣王氏生二子:文珑、文凤,战乱中走散。续娶伍氏为原配。宋末与兄木德及妻伍氏迁往上杭县稔田镇丰朗村开基。

原配伍氏未育,宋咸淳四年  (1268年)纳娶丰朗陈梅山(时任潭洲太守)之女陈氏,婚后生有三子(三一郎、三二郎、三三郎),二女(桂英、淑英)。李火德卒于宋壬辰岁八月六日,享年八十七岁  ,葬于丰朗岗头“螃蟹游湖”穴。

原配伍氏,生于宋嘉定元年戊辰岁(1208年)五月十二日子时,娘家在宁化县禾口村,十六岁与李火德结婚,随夫迁上杭县丰朗村,婚后未生育,卒于成宗大德二年(1298年) 十一月二十八日辰时,享年九十一岁。葬于丰朗岗。

继配陈氏,生于宋咸佑十年庚戌岁正月十五日酉时,出生于上杭丰朗,十九岁与李火德结婚,婚后生三男二女,卒于成宗大德元年(1300年)壬寅岁十一月九日子时,享年五十三岁 。葬于上杭丰朗李家山。

—李火德

陈元光是潢川人还是固始人?

陈元光毫无疑问是河南省潢川县人。有历代文献记载,并有祠堂家庙为佐证,陈元光籍贯光州人及陈元光和其家人在光州世代活动的事迹,历代地方...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