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编修孔氏足谱是在哪个朝代
一般族谱的修订都是在家族内部完成的。孔氏因为孔子的存在,所以使得历朝统治者都非常的关注。第一次官方层面的编修《孔氏家谱》是在明朝洪武年间。
孔子家谱正式订出行辈是在明朝:明初朱元璋赐孔氏八个辈字: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供起名用。后因洪武元年五十五代孔希学及洪武十七年五十六代孔讷先后袭封衍圣公。这样就把“希”和“言”旁加上去为十个字,即: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后清代为避帝讳,将弘改为宏,胤改为衍)。
明崇祯年间,这十个字已不够用,由六十四代衍圣公孔胤植(孔衍植)奏准。后续十字即:“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
到清乾隆九年(1744年),由礼部调查整理,报皇帝钦定,再添十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民国八年由七十五代衍圣公孔令贻又立二十个字咨请当时的北洋政府核准公布。亦即第八十六代至一百零五代。即“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到现在为止已知最小辈是“钦”字辈。因此,不少孔孟后人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辈分大小。
在此之前,孔子家谱非常繁芜,这个取字方法比先前大大简化,又经皇帝提倡,使得中国其它大家族谱系的也开始效仿这种方法。 由于孔氏谱系的完善,有时孔姓人也会遇到了一些小小的不便之处。如若按孔氏家规规定,同姓同宗晚辈见到长辈一定要按辈份称呼,往往出现年龄相仿者辈分相差数辈甚至十数辈的情形。另衍圣公府里面不用孔姓为佣人,主要原因就是衍圣公很可能比多数同宗人辈份要低,导致主仆关系和辈分关系发生尴尬。一些孔姓贫穷人家可能会先改名姓再进府为仆。
孟子、曾子、颜子三族亦用孔姓行辈排序,这三家的家谱与孔子家谱合称“通天家谱”,唯开始时期和严格程度各有差异。
- 孔子
- 子 孔鲤 孔子雕塑
- 孙 孔伋
- 曾孙 孔白
- 玄孙 孔求
- 六代孙 孔箕
- 七代孙 孔穿
- 八代孙 孔谦
- 九代孙 孔鲋、孔树、孔腾,汉高祖刘邦封孔腾为“奉祀君”
- 十代孙 孔忠
- 十一代孙 孔武
- 十二代孙 孔延年
- 十三代孙 孔霸,汉元帝封为“褒成侯”,赐食邑八百户。
- 十四代孙 孔福,被汉成帝绥和元年封为“殷绍嘉侯”
- 十五代孙 孔房,褒成侯
- 十六代孙 孔均,褒成侯
- 十七代孙 孔志,褒成侯
- 十八代孙 孔损,褒亭侯
- 十九代孙 孔曜,奉圣亭侯
- 二十代孙 孔完、孔赞,褒成侯,孔融,北海太守、汉太中大夫
- 二十一代孙 孔羡,宗圣侯
- 二十二代孙 孔震,奉圣亭侯
- 二十三代孙 孔嶷,奉圣亭侯
- 二十四代孙 孔抚,奉圣亭侯
- 二十五代孙 孔懿,奉圣亭侯
- 二十六代孙 孔鲜,奉圣亭侯
- 二十七代孙 孔乘,崇圣大夫
- 二十八代孙 孔灵珍,崇圣侯
- 二十九代孙 孔文泰,崇圣侯
- 三十代孙 孔渠,崇圣侯
- 三十一代孙 孔长孙,恭圣侯
- 三十二代孙 孔嗣悊,绍圣侯
- 三十三代孙 孔德伦,褒圣侯
- 三十四代孙 孔崇基,褒圣侯
- 三十五代孙 孔璲之,褒圣侯、文宣王兼兖州长史
- 三十六代孙 孔萱,文宣公
- 三十七代孙 孔齐卿,文宣公
- 三十八代孙 孔惟晊,文宣公
- 三十九代孙 孔策,文宣公
- 四十代孙 孔振,文宣公
- 四十一代孙 孔昭俭,文宣公
- 四十二代孙 孔光嗣,泗水主簿
- 四十三代孙 孔仁玉,文宣公兼曲阜县令
- 四十四代孙 孔宜,文宣公兼曲阜主簿、赞善大夫
- 四十五代孙 孔延世,文宣公兼曲阜县令 历代衍圣公:
- 第46代衍圣公 孔圣佑,文宣公兼知县事、孔宗愿,
- 第47代衍圣公 孔若虚、孔若愚、孔若蒙
- 第48代衍圣公 孔端立、孔端操、孔端友(南宗)
- 第49代衍圣公 孔琥、孔璠、孔玠(南宗)
- 第50代衍圣公 孔拂、孔摠、孔晋、孔拯
- 第51代衍圣公 孔元用、孔元孝、孔文远(南宗)、孔元措、孔元紘
- 第52代衍圣公 孔之厚、孔之全、孔万春、孔之周
- 第53代衍圣公 孔浣、孔治、孔贞、孔洙(南宗)
- 第54代衍圣公 孔思晦、孔思诚、孔思许(南宗)
- 第55代衍圣公 孔克坚、孔克忠(南宗)
- 第56代衍圣公 孔希学、孔希路(南宗)
- 第57代衍圣公 孔讷、孔议(南宗)
- 第58代衍圣公 孔公鉴、孔公诚(南宗)
- 第59代衍圣公 孔彦缙、孔彦绳(南宗)
- 第60代衍圣公 孔承庆、孔承美(南宗)
- 第61代衍圣公 孔宏绪、孔宏泰(字永实)、孔弘章(南宗)
- 第62代衍圣公 孔闻韶、孔闻音(南宗)
- 第63代衍圣公 孔贞干、孔贞宁、孔贞运(南宗)
- 第64代衍圣公 孔尚贤、孔尚乾(南宗)
- 第65代衍圣公 孔衍植、孔衍桢(南宗)
- 第66代衍圣公 孔兴燮、孔兴燫(南宗)
- 第67代衍圣公 孔毓圻、孔毓垣(南宗)
- 第68代衍圣公 孔传铎、孔传锦(南宗)
- 第69代衍圣公 孔继濩、孔继涛(南宗)
- 第70代衍圣公 孔广棨、孔广杓(南宗)
- 第71代衍圣公 孔昭烜、孔昭焕(南宗)
- 第72代衍圣公 孔宪培、孔宪坤(南宗)
- 第73代衍圣公 孔庆鎔、孔庆仪(南宗)
- 第74代衍圣公 孔繁灝、孔繁豪(南宗)
- 第75代衍圣公 孔祥珂、孔祥楷(南宗)
- 第76代衍圣公 孔令贻(字谷孙),1877年(光绪三年)5岁时承袭衍圣公
- 第77代衍圣公 孔德成(1920年生)
- 第78代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孔维益
- 第79代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孔垂长
- 第80代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孔佑仁
- 第80代之后的辈分字: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春秋谷梁传》:“(襄公)二十有一年,……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冬十月庚辰朔,日有食之。……庚子,孔子生。”
下面我们就根据上面的史料,利用本年历来推算孔子的出生时间。
鲁襄公二十一年即公元前552年,“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说明出现此日食的这一天,纪日干支恰为庚戌。但注意《春秋谷梁传》的“十月”是按照鲁国的历法的,当时各个诸侯国历法并不统一,所以可能与本年历的阴历月份不一致。利用本年历查到公元前552年阴历十月初一是公历的8月20日,本年历显示有日食(食甚北京时间14:05,所以鲁国(山东)可见),而日干支正好是庚戌,更加证明本年历计算的准确性。再找到阴历下个月、日干支为庚子的那一天,查得是公历10月9日,这就是孔子的出生日期。
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自称云亭山人,曲阜孔子六十四代孙。他与洪齐名,世称“南洪北孔”。二十岁以前就入学为诸生,此后一直谋官未成。他三十来岁时买下了曲阜县北四十里景色秀美的石门山(古称云亭山),在那里筑屋隐居,昼夜读书。他对礼、乐、兵、农、民俗、历史都有浓厚的兴趣。孔尚任的青少年时期正是清兵入关后民族矛盾十分尖锐的岁月。他受时事的刺激,受父辈崇尚民族气节精神的影响,以气节自尚,倾向经世致用之学。康熙二十二年(1683),孔尚任被“衍圣公”孔毓圻请去编修《孔子世家谱》和《阙里新志》。康熙二十三年秋,被委任教习七百多山东青年子弟礼、乐知识。然后在盛大的秋丁祭祀典礼上亲自指挥庞大的乐队,并自任司仪,主持祭礼。在这次祭礼大典中,他以杰出的音乐才能,谱制了《大成乐章》,获得了很高的声誉。渊博的知识,深厚的音乐修养,事后证明成为他创作《桃花扇》的铺垫。
又是:孔尚任创作《桃花扇》的背景是怎样的?
孔尚任在家乡协办完孔氏家族的几件大事,出现了一个偶然的机遇:此时恰逢康熙南巡回京,路过曲阜,特地去祭祀孔庙。孔毓圻挽留孔尚任经办接待事务。孔尚任应诏在御前讲经。康熙大为赏识,指示“特简为国子监博士”(封建社会最高学府教授)。孔尚任因此走入了仕途。此后,他在官场无大作为,因为康熙对他的破格提拔不过是因为他孔门后裔的身份,希望笼络汉族文人。受到皇帝赏识的积极意义可能倒是他能走出家乡、接触社会。
孔尚任生活的时代,南明王朝覆灭的历史还近在眼前。他的族兄孔尚则曾任南明朝刑部主事,是南明王朝兴亡始末的历史见证人。孔尚任还有一些亲友,知晓许多南明遗事。他因此间接获知了许多素材,特别是李香君血溅折扇、杨龙友画笔点染的轶闻,激起了孔尚任创作《桃花扇》的灵感和冲动。之后他曾在江淮治河三年半,深入了解了官场腐败和百姓生活,结识了大批入清不仕的遗民故老,了解了更多的南明遗事。比如冒辟疆,与《桃花扇》剧中的侯方域、李香君、杨龙友、柳敬亭、苏昆生关系密切,与侯方域、陈贞慧、方密之一起被称为“四公子”。冒辟疆不但是知情人,还是与阉党余孽阮大钺斗争的参与人。他曾特意从隐居地赶到孔尚任处,“高言燕清谈,连夕达曙”三十日。对孔尚任创作《桃花扇》显然帮助很大。孔尚任还到过四镇鏖战的战场,凭吊过史可法的衣冠冢,游历过南京明故宫、明孝陵,访问了秦淮河畔李香君的媚香楼遗址,拜访过南京栖霞山的道士。所以,孔尚任的《桃花扇》能当做历史来读,许多事情几乎可以考证出时间和地点来。孔尚任广采史料、长期酝酿、三易其稿而成的《桃花扇》。从有创意到定稿,花费了整整14年的时间。完成《桃花扇》时,孔尚任已经52岁。
历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编修孔氏足谱是在哪个朝代
本文2023-11-30 03:40:3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84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