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徐氏家谱
徐氏族谱序粤〔注:作语助,无义。〕稽〔注:考证,考核。〕伯益之子若木,受封徐土,历虞〔注:虞,古国名。上古时代,舜所建。〕夏商周之久,子孙以国为姓。自晋宋以迄隋唐,东海琅邪〔注:邪,音牙。东海,古治名,今郯城。琅邪,今临沂。〕之间,多有闻人〔注:闻人,有名声的人。〕,古称望族〔注:望族,有声望的大家族。〕焉。予〔注:我。〕此一枝,居小太平村者,不知始于何年。因明末兵〔注:原文无“兵”。〕燹〔注:音险,意为野火,特指战火。〕,家谱毁灭,远祖字讳已不可考。闻之故老来自沂城南乡后芦塘〔注:据族人徐敏生讲,后芦塘在今苍山。〕,亦莫知所自出也。今据所知,自始祖讳堂者至予六世,以下又有三辈来,晜礽〔杜靖注:晜即“昆”,兄弟们。礽音仍,自身以下第八世孙,泛指子孙。〕云〔注:语气助词,无意义。〕族姓繁衍。有分居于沙岭村、西张村者,又有散居于沂水县者。其不读书之子孙,虽祖考字讳尚有不知,况远祖乎!若再数传,而后愈远愈疏,恐视同族如路人矣。夫循流必溯其源,按本可数其支。予蒙祖先德荫〔注:荫,音印,动词,庇荫。〕,读书游泮〔注:泮,泮官,古代学官。〕,稍知此义。今年近半百,渐有衰颓,特纠合同族,从父兄率子孙,于一阳初复〔杜靖注:“一阳初复”相当于“一元复始”,指春节。〕之时,行报本追远之礼〔杜靖注:“报本追远”指怀念祖先,追根溯源。〕,按支派次,谱系井然,俾〔注:动词,使。〕后世子孙见之,知一本则想亲睦,思创叶〔杜靖注:“叶”通“业”。〕则戒*逸,务读力耕,期不坠〔注:动词,失。〕家声云尔。裔孙府学廪生〔杜靖注:指享受一定津贴在府学习准备参加举人考试的秀才。〕秉恭顿首序于乾隆二十五年〔注:公元1760年。〕十一月望〔注:望,阴历十五左右。〕长至〔张国伟注:冬至。〕节 徐氏族谱后序族之有谱旧〔注:旧,长久。〕矣!原〔注:动词,推求,推究。〕其义将以昭世系,志〔注:标记。〕尊卑,惧其掩〔注:掩,遮盖,意为失没。〕也,恐其紊也,固〔注:副词,本来,原来。〕也,而不第〔注:第,副词,仅仅。〕此也。当〔注:应当。〕见同室聚首,绕膝承颜〔注:幸得见面。〕,盘〔注:游乐。〕匜〔注:音沂,古代盛酒器具。〕埙〔注:音熏,古代吹奏乐器。〕篪〔注:音池,古代竹管乐器,像笛子,有八孔。〕,蔼怡太和〔杜靖注:“霭”和蔼,“怡”快乐。指一家人幸福和睦。〕之气未泯也。未几,釜〔注:音府,古代炊器。〕甑〔注:音赠,古代蒸食炊器。〕析〔注:即分家。〕,爨〔注:音窜,即灶,指分锅吃饭。〕箪〔注:音单,圆形有盖的竹制盛器,用以盛食物。〕衅〔杜靖及张国伟注:起矛盾。以上六字,意为分家。〕,始而楚越,继而参商〔注:参商,参星与商星,二星彼此出没,互不相见。比喻人处两地互不相见或互不和睦。〕,渐至薄物细,故蝇蚁争及毫发,私忿小嫌雀鼠兴于骨肉者有之。圣人云,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更安望其敦故旧,睦邻里,为一乡之善士哉?族而有此,吾知在天之灵,当有顾而愀〔注:音巧,忧愁,凄怆。〕然者,虽椎〔杜靖注:音垂,椎,炳细身粗的大木棒,此为动词,意为敲,击。〕牛而祭,其吐之矣。噫!根固枝荣,源竭流滞,和气兆祥,乖〔注:疑缺忤字。〕致戾,乃愚者不察,犹或侈谈青〔注:青,指青于蓝。〕焉。妄希眠牛,某墓宜丁,某阡宜财,有是理乎?容〔注:副词,岂,哪。〕可冀乎?章自七世祖登甲,由小太平徙居西张村,迄今又九世矣。未审〔注:审,动词,祥知,明晰。〕西张族中亦有若是者否?每窃窃〔注:副词,谦词,私下,私自。〕然惧之,未敢为外人道也。是岁,吾族有续谱之举,旦公定续列,年未成丁者概不登谱,俟〔注:动词,等待。〕后随时收入,以昭慎重。余俱照前谱增修,不日告竣。诸祖以序命,章伏念徐氏族谱前廪生秉恭祖,序之者綦详,奚慎更赘〔注:音坠,多余。〕。然义不容辞,责无可贷,谨不揣固陋,略弁〔注:音变,弁言,前言,序语。〕数语,非敢云示劝惩也,庶几吾族睹斯谱者抗怀〔杜靖注:抗怀,感怀。〕。高曾屈指,云礽〔注:指子孙,礽音仍。〕因〔杜靖注:续。〕之,穆然深思,悠然意远,身从何来,家从何起,溯厥〔注:厥,代词,相当于“其”。〕初,原一室耳,推〔注:动词,推究。〕改〔注:副词,重,再。〕自〔注:副词,自然。〕只〔注:只,副词,不过,仅仅。〕一体耳。每逢露濡霜肃之辰〔杜靖注:指民间春秋二祭之时。〕,益触木本水源之墓,度〔注:音夺,推测,估量。〕必有考〔杜靖注:通“孝”。〕悌〔注:敬重兄长。引申为顺从长上。〕之心油然生。天良之动不可己者,间或质美未学,狃〔注:音纽,习以为常。〕于鄙俗俚言相示,亦将有以激其性真,返〔注:意为更换。〕其积习。斯数语者,未必非敦亲睦族之一助焉,则幸甚。至异日,年愈繁,或者上邀天贶,下叨祖荫,祥征螽斯〔注:音中,螽斯,昆虫名,吃农作物。古代用作祝颂子孙众多之辞。〕之绳绳〔注:绳绳,戒慎的样子。〕,庆延瓜瓞〔注:瓜瓞,大者为瓜,小者为瓞。典出《诗经》,有’绵绵瓜瓞’之说。〕之绵绵,一续再续,以及无穷。后之人当更有任其责者,非章之所敢之矣。裔孙由廪贡〔注:廪贡,即贡生。〕即选训导献章顿首撰同治十二年〔注:公元1873年。〕岁次癸酉村月上浣〔注:上浣,上旬。〕谷旦〔杜靖注:即良辰。〕 徐氏族谱诗七言十韵 徐氏原籍属淮安,太平又自芦塘迁。始祖讳堂初择里,东郡东鲁两支传。长支一子丁渐少,二支绵绵四派延。昆玉鸿名从景起,景元景注①荣芳环联。守达成排原并列,达成第后守兄先。惟有五世皆单字,继此秉甲互异焉。登甲南徙西张村,德希泽鹏清献连。希辈永康鹏汝献,行峰麟次注②均改添。宝男之下复家孙,尊卑次序俱井然。上下统计十四代,他日重续又何年。献章记希游参修裔孙宝贤敬书 注①:“景元景荣芳环联”一句,少第二个景字,本人添。注②:“行峰麟次均改添”一句,本人妄加次字。
江苏宝应徐氏字一支辈:“寿文正(振)宝国”。
江苏宝应徐氏字一支辈:“贵大顺丙德作刚尚”。
江苏连云港徐氏字辈:“正志光有定行宝”。
江苏灌南徐氏字辈:“林观学志永庆”。
江苏盐城徐氏字辈:“佃鹤长文锦彩”。
徐氏敦睦堂一支字辈:
名派:“人伯崇尚守世大乐雍熙有缘生贵子积累造宏基泽荫遗徽远英芳宾璐联文华开景运万代相君贤”;
字派:“敬良廷时郎之应惟公明仲体祖宗德季元启赞成敦睦传先绪诒谋袷后昆经纶匡上国冠冕拜龙恩”。
徐氏一支字辈:“峻定开洪运斯道碧龙昌”。
徐氏一支字辈:“万世久昌盛延传忠孝贤仁义礼智信福禄寿喜全先祖乃崇凤德行真美善少昊金天始伯益后代衍若木建国君源望在邳郯南北为堂号东海是家元”。
徐氏一支字辈:“文明(德化)进大同福国保安(天)泰云风肇其光庆新周万代时贤广济美循声自英迈家在苏鲁兴孔繁一世界怀祖念厚图群宗博以爱”。
徐氏一支字辈:“学崇先进尊德行仁孝友传家忠道永登宗尚明达祖作孙绳丕振绍述显延斯文善自可继本支昌荣”。
徐氏一支字辈:“惟有春光在其华兆以明国昌治海东盛杰永古存”。
江苏宝应徐氏字一支辈:“寿文正(振)宝国”。
江苏宝应徐氏字一支辈:“贵大顺丙德作刚尚”。
江苏连云港徐氏字辈:“正志光有定行宝”。
江苏灌南徐氏字辈:“林观学志永庆”。
江苏盐城徐氏字辈:“佃鹤长文锦彩”。
安徽淮地徐氏字辈:“广汉景(井)佩(沛)怀基”。
安徽宿州徐氏字辈:“元兴发存”。
安徽广德徐氏字辈:“福宜业(叶)同光”。
安徽阜阳徐氏字辈:“万贺克文玉继”。
安徽无为徐氏字辈:“书立修欣益”。
山东泰安徐氏字辈:“清焕志(田)学宗鲁”。
山东寿光徐氏字辈:“天会长新林炜基铸泰”。
山东苍山徐氏字辈:“安保会启邦广庆和太昌永传献吉祥敬修怀锦信浩月登辉扬”。
山东郯城徐氏字辈:“简静书慎贞敏祗勤熙嘉辑新绍镇培烈起船续乃延”。
四川合江徐氏字辈:“天下文章曰显先有国超三四代元光宗体祖昌明远永享荣华富贵全”。
四川泸县徐氏字辈:“德启洛文长银念光先泽云中应守成”。
四川营山徐氏字辈:“芳荣稣英遇国尚正元文鸿才兴邦家名立万代存”。
浙江山阴徐氏字辈:“洪维祖德朱虎为俦佐舜赞禹尽献嘉谋泽延东海望重南州忠考济美义烈杨休奕叶礽来永保徽猷”。
浙江金华徐氏字辈:“美绍总联芳昭宣丰豫胜蕃萃益金章纪叙云礽俊”。
浙江永康、武义徐氏字辈:“乾坤贤茂盛俊杰德富贵忠良明显达慈孝享荣华彝伦攸叙正大立纲常敬”。
河南邓州徐氏字辈:“成存士泽礼已”。
河南淮阳徐氏字辈:“天乃公汝其克”。
河南夏邑徐氏字辈:“金清汝同”。
湖南沅江徐氏字辈:“坡应连生志爱鸾景必桥思木先之荣世上发达光启后贤良传家永远道德文章守业继绪诗书义长益以明礼万代其昌”。
湖南资阳徐氏字辈:“廷崇允嘉大一正德贤良孝友清时用才华上国光勋名辉盛世伟业焕鸿章”。
湖南竹山徐氏字辈:“坡应运生志爱鸾景必桥思本先之荣世上发达光启后贤良传家永远道德文章守业继绪诗书义长益以明理万代其昌孝友清时用才华举国扬英名辉玉宇伟业焕鸿章博学怀雄略高歌壮太航廉仁传绮范义勇卫霞邦协力兴民建精心振纪纲和平同日永雅谊共天久”。
湖南长沙徐氏字辈:“道恭顺政胜廷邦显士元登大先承继时开运泰长宗功来瑞彩祖泽发荣祥忠信傅家国文章耀玉堂,存仁增善美树德毓贤良孝友贻谋远箕裘百世昌”。
湖南益阳徐氏字辈:“名世文彦永绍廷良钦子应鼎日大共光维祖明德克兆延昌守在典则序以伦常善之余庆孚乃家邦”。 湖北南漳徐氏字辈:“先怀在可升传”。
湖北恩施徐氏字辈:“宗祖仕显盛大光先列秀新启明昆”。
湖北徐氏一支字辈:“祖代留方永德配远长清坤名文关照高宗又翻春”。
江西铅山徐氏字辈:“享太富贵善忠荣”。
江西新建徐氏字辈:“尚永朝一甫明曰嘉隆盛维新昭伟烈济美协其祥”。
贵州铜仁徐氏字辈:“砚明洪学仕文治进朝廷”。
贵州遵义徐氏字辈:“怀开水源”。
广东和平徐氏字辈:“德仲成友惠广世仁诵嘉日大斯之廷元延振东海声名焕南州福泽绵一言开有自百粤永其传善集家余庆宜敦谱若联克绍庭训在忠孝步前贤”。
广东揭东徐氏字辈:“一志功业成英哥必聪明六代名位响”。
河南光山徐氏字辈:“承先光正大永世保宗传嘉庆安定守文明道德天”。
云南昭通徐氏字辈:“达德捷敬文朝维念光先荣宗应守诚泽齐思治国世发绍家声”。
辽宁鞍山徐氏字辈:“殿德洪文士”。
甘肃会宁徐氏字辈:“加登恒生汉克份步守仰(世)”。
徐氏敦睦堂一支字辈:
名派:“人伯崇尚守世大乐雍熙有缘生贵子积累造宏基泽荫遗徽远英芳宾璐联文华开景运万代相君贤”;
字派:“敬良廷时郎之应惟公明仲体祖宗德季元启赞成敦睦传先绪诒谋袷后昆经纶匡上国冠冕拜龙恩”。
徐氏一支字辈:“峻定开洪运斯道碧龙昌”。
徐氏一支字辈:“万世久昌盛延传忠孝贤仁义礼智信福禄寿喜全先祖乃崇凤德行真美善少昊金天始伯益后代衍若木建国君源望在邳郯南北为堂号东海是家元”。
徐氏一支字辈:“文明(德化)进大同福国保安(天)泰云风肇其光庆新周万代时贤广济美循声自英迈家在苏鲁兴孔繁一世界怀祖念厚图群宗博以爱”。
徐氏一支字辈:“学崇先进尊德行仁孝友传家忠道永登宗尚明达祖作孙绳丕振绍述显延斯文善自可继本支昌荣”。
徐氏一支字辈:“惟有春光在其华兆以明国昌治海东盛杰永古存”。
:
门头支:“玉满堂孝慈友震山恢荣成怀”;
墙务支、龙山支:“大文行忠信朝廷邦永”;
新屋支:“公文永德显一双秉与泰杨尚林祥”;
沙田支:“敬光德龙履华立志元允宾善”;
冷湾支:“富光圣友一秉泰性”;
墙下支:“文子圣显仕友廷明金启见美”;
大地支:“文士元亨利宏贞仁义道”。
参考资料:
中国徐姓-
百家姓之徐氏家谱大全
徐姓是中国最早的姓氏之一,其渊源可以追溯到4200多年前的黄帝第十世裔孙若木。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的百家姓之徐氏家谱大全,欢迎大家查看!
徐氏简介
徐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嬴姓、子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夏朝徐若木为徐姓始祖。徐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一百五十位。至2010年,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按人口排序,徐姓在中国大陆列第十一位(在中国台湾列第二十位)。大陆人口近200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43%。
徐氏起源
1、源于嬴姓,以国名为氏。远祖可追溯到五帝时代金天氏少昊(嬴姓)。少昊重孙为伯益,佐大禹治水有功,夏王封伯益之子若木于徐,故地在今安徽省泗县北。徐国历夏、商、周三朝代,一直活跃在江淮之间,史称徐戎,也称徐夷或徐方。春秋时,徐偃王反周,被周穆王联合楚国所灭,后又复封徐偃王之子宗为徐子。战国时,吴国灭徐,随后越国灭吴,至楚国灭越,徐国的版图归入楚国。徐国的子孙遂以国名为氏,散居于江淮之间。
2、源于子姓,以部落为氏。周朝初期,周公旦平定殷侯武庚和三监叛乱之后,裂分殷商遗民六个氏族与鲁公,其中有徐氏族。
3、源于改姓而来:
①氐族改徐姓:东晋时期氐族,分布于今宁夏贺兰山地区和甘肃庆阳地区,进入南北朝后,基本都同化为汉族徐姓了。
②蒙古族改徐姓:苏密尔氏,世居克什克腾、大黄山,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多冠汉姓为徐氏。兀苏德氏,源自蒙古旭烈兀部,后多冠汉姓为徐氏。明初蒙古族人七十五,归附明朝,被明成祖朱棣赐汉姓为徐晟,其子孙称徐氏。
③朝鲜族改徐姓:唐朝百济国王子扶余隆,改汉姓为徐姓。清朝,居于今俄罗斯加斯西湖口的高丽族人,皆改汉姓为徐氏,为今朝鲜族徐氏来源之一。
④满族改徐姓:清朝满洲八旗舒禄氏、徐吉氏、舒穆禄氏等氏族集体改姓徐,后成为东北地区的徐姓汉族。
徐氏始祖
得姓始祖
徐若木,伯益之子,伯益曾佐大禹治水,为禹治水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在论功行赏时,伯益的儿子若木被封到古代的徐城,建立了徐国。因若木首封徐国,其后代以国为氏,称为徐氏,徐若木便为徐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传播
远古时期,徐若木被封徐国(今安徽北部),徐国成为徐姓最早的发源地。在此地聚居的徐氏,在徐国灭亡后,纷纷向北方迁徙。大致经过两汉直至隋唐,中国北方的山东、河南等地形成了多处郡望。
先秦时期,徐姓主要分布于安徽、江苏、山东等地。秦汉时期,徐姓已经迁播于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同时,也开始南迁至江西南昌、浙江龙游等地,但聚集区仍以黄河下游地区为主。魏晋时期,徐姓开始大规模南迁,但主要繁衍地在淮河及长江下游大部分地区。宋朝,徐姓由江西石城迁至福建上杭、连城等地。元朝,徐姓在广东丰顺县、梅州市梅县区、海丰县等地繁衍。
人口分布
宋朝时期,徐姓大约有84万人,约占全国人口11%,排在第17位。 徐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约占全国徐姓总人口的235%。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浙江、山东、江苏,这四省徐姓大约占全国徐姓总人口的62%;其次分布于福建、安徽、四川、湖北、河南,这五省的徐姓又集中了30%。全国形成了以赣浙为中心的徐姓大聚集区。两广、云贵以及西北地区徐姓人口十分稀少。
明朝时期,徐姓大约有192万人,约占全国人口21%,排在第10位。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徐姓人口纯增长率高达128%,人口纯增长了108万。明朝时期,浙江为徐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徐姓总人口的351%。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苏、江西三省,这三省徐姓大约占徐姓总人口的645%;其次分布于安徽、福建、山东、湖北,这四省的徐姓又集中了217%。在西北和西南地区,徐姓仍为罕见姓氏。
当代,徐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苏、广东、浙江、四川四省,约占全国徐姓总人口的41%;其次分布于山东、江西 、安徽、河南、湖北,这五省的徐姓又集中了30%。江苏为徐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长江三角地区、广东东部和四川三块高比率徐姓分布区域。
当代徐姓人口分布频率,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在江苏中南部和浙江北部的杭嘉湖平原,以及山东烟台地区,每平方公里的徐姓人口达到9人以上,中心地区高达12人以上。徐姓分布密度最高的(72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区占国土面积34%,徐姓人口大约293万;36-72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144%,徐姓人口大约667万;18-36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296%,徐姓人口大约736万;1-18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19%,徐姓人口大约199万;不足1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336%,徐姓人口大约97万。在江苏南部、浙江、安徽东南部、江西东北部、云南中部和南部,是徐姓占当地人口比例最高的地区,一般达到25%以上,其覆盖面积占了全国总面积的44%;在江苏北部、安徽大部、江西大部、山东东部、云南东部和西部、甘肃武威地区、黑龙江东北部、辽宁东部、吉林东南部、台湾北部,徐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15-25%之间,其覆盖面积占了全国总面积的134%;在华北、华中、华南、西南和东北其他地区,徐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5-15%之间,其覆盖面积占了全国总面积的481%;在其他地区,徐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不足05%,其覆盖面积占了全国总面积的341%。
郡望堂号
郡望
东海郡、高平郡、高宛郡、琅邪郡
堂号
东海堂:以望立堂。
高平堂:以望立堂。
高宛堂:以望立堂。
琅琊堂:以望立堂。
雪山堂:以望立堂。
徐氏名望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徐姓历代名人685名,占总名人数的151%,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十位;徐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177%,排在第八位;徐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215%,排在第八位;徐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222%,排在第九位。
徐姓名望主要有:西汉时下邳太守徐光,哲学家徐斡;三国名士徐庶;南朝陈文学家徐陵;北魏经学家徐遵明;唐朝名相徐商、徐彦若父子;五代宋文学家徐铉;明朝名将徐达,地理学家徐霞客,科学家徐光启,文学家兼书画家徐渭;清朝医学家徐大椿;民国诗人徐志摩;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徐向前,教育家徐特立,大将徐海东,画家徐悲鸿,历史学家徐中舒,古植物学家徐仁,当代作家徐嗣兴等。
所谓“家乘谱牒”,就是一个家族或宗族的世系表谱,通常叫做家谱、族谱,又称宗谱、支谱、世谱、世系录、通谱、总谱、会谱等等。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徐姓的起源与家谱,希望大家喜欢。
徐氏
分布地区
江苏海县山东巨野县、沂水、临沂;河南濮阳。
历史来源
「徐」源出
1源出嬴姓。伯益之子嬴若木封于徐国说。据《元和姓纂 》和《通志·氏族略 》所载,伯益曾助大禹治水有功,虞舜封其子若木于徐国(今山东南部郯城一带),“自若木至 偃王三十二世,为周所灭,复封其子宗为徐,子宗十一世章羽,昭三十年,为吴所灭,子孙 以国为氏。”(语见《通志·氏族略》)。2源出殷民六族。据《中华姓氏大全》所载,周公的长子伯禽,受封于鲁国,分到了“殷民六族”,中含徐姓,是传说中的徐姓源起。3他姓改徐姓而来。据《百家姓溯源》所载,五代时,李升改姓徐,名知诰,其后代亦以徐为姓。另外,南京徐姓,大多为宋朝秦桧后代,因不耻于秦桧所为,均改为徐姓。
得姓始祖
若木。伯益之子,伯益曾佐大禹治水,为禹治水成功立下 了汗马功劳,因此在论功行赏时,伯益的儿子若木被封到古代的徐地,建立了徐国。传到三十二世徐偃王时,由 于他爱护百姓,施行仁政,结果不仅徐国,连周围三十几个诸侯国都非常拥戴他。适逢当时 周穆王不理朝政,整日沉迷于游玩打猎,徐偃王起了代周为天子的想法,起兵造反,正在西 王母做客的周穆王乘坐造父之车适时赶回,眼看就要兵戎相见,徐偃王不忍心士兵流血牺牲 ,于是弃国出走于彭城(今江苏徐州)一带的山中,由于他深得民心,跟他进山的百姓数以 万计。周天子获悉徐偃王如此深得民心,大为感触,于是便让偃王之子继续治理徐国。因若木首封徐国,其后代便以国为氏,称为徐氏,若木便为徐姓的得姓始祖(今葬于山东郯城县)。
繁衍播迁
徐姓人最早繁衍于山东南部郯城至淮河流域一带,以古代徐国为源地,世居而繁衍了一千多年,直到春秋末期为吴所灭,有徐姓人避居河南、山东,并在山东繁衍昌 盛起来,这是由徐姓郡望多为山东古地而来证明的。秦时有山东人徐福去东海为秦始皇寻求 长生不老之药,带三千童男童女,这六千多人消失在 中华徐姓始祖陵烟波浩渺之中,徐福被视作日本的开基 始祖。除山东外,在靠近徐国的江苏、安徽、江西、浙江一带,在秦汉时亦有徐姓人在活动。东汉以前,已有徐姓人西迁至今甘肃境内。东汉桓帝时,“南州高士”徐稚迁居今江西南昌,其子中有迁至浙江衢州府、龙游,孙辈中有迁居今浙江绍兴、信安,江西的南昌,江苏的苏州、吴县一带。此期徐姓亦有迁 居河南者,三国时走马荐诸葛的徐庶便是河南徐姓的杰出代表。徐姓大举南迁始于魏晋之际。南北朝五胡乱华,北方徐姓避居江南,到隋唐时期,在中国南方又有了进一步的繁衍。宋末时,有徐姓人由江南石城迁居福建汀州(今长汀县)上杭、连城二县。元时,有徐姓人从江西、福建迁居今广东的丰顺、海丰、梅县、博隆及潮州的南坑。明清时,徐姓已广布于 中国的大江南北。总之,徐姓在秦汉时期,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的黄河下游地区,尤以山东徐姓繁衍得最为旺 盛。徐姓的向南播迁,自唐代以后,几乎是络绎不绝于道的,此期广布江南各地,这正是南 方各地徐姓众多的原因,徐姓尤以江苏、广东、浙江、四川、山东、江西、安徽人数最多, 上述七省的徐姓约占全国汉族徐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五。
家族名人
徐霞客:南直隶江阴(今属江苏)人,明代杰出的旅行家和游记文作家,后 人据其日记整理成富有地理学价值和文学价值的《徐霞客游记》。
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教名保禄,赠太保、谥文定。上海县徐家汇人,祖籍河南,明代科学家、政治家、农学家,著《农政全书》、《徐氏疱言》、《崇祯历书》、《诗经六帖》等,译《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
徐建寅:清末科学家。其父为徐寿。著译有《造船全书》、《兵学新书》、《化学分原》、《水雷录要》、《欧游杂录》等40余种。
徐悲鸿:江苏宜兴人,现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尤擅画马。
徐志摩:,浙江海宁人,中国著名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一生追求“爱”、“自由”与“美”,虽然为他带来了不少创作灵感,但亦断送了他的一生。徐志摩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拓展
徐姓是中国最早的姓氏之一,其渊源可以追溯到4200多年前的黄帝第十世裔徐若木。从古徐国,数千年的发展使得徐姓成为中国当今第十一大姓,近2000万人口。在徐姓人口大省的江西,徐姓位列全省第十大姓,作为北徐最重要的一支,由东汉高士徐稚衍生的“南州徐氏”更是占据了当今世界徐姓人口的一半左右。徐姓家谱是以特殊形式记载徐姓宗族发展的史书,在中国传统社会血族习俗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是徐姓血脉的谱系。
因中华徐氏世系支脉繁多,全国各地字辈字序未能尽叙,请宗亲们原谅。在本页查询时请使用“搜索”(Ctrl+F)功能输入地名查询。如有疑问请加入我们的500人超级QQ群:群①50329900(满员),群②29472255(满员),群③37948833,群④52266180。谢谢!
◎1山东山东郯城八祖徐字辈(这个班辈属于淮、涟,郯、新四县合谱订立的,都是明麟祖之后):
……简靖淑慎贞敏祗勤熙嘉辑新绍振丕烈云光呈秀瑞月照海东方安邦全忠孝春发焕向阳天爱增万宝龙乐朝京堂立登峻崐峰仁德寿荣昌……
◎2浙江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白马镇清塘村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如继元善家国……
◎3浙江浙江鄞县茅山走马塘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开天文荣祖烈愈隆贤宗跃人……
◎4江西江西上饶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旨方温润光大正辉文行忠信礼义贤良恭庆嘉祥恒丰履泰豫顺谦和孝友树帮学道同芳长绍万世炳承家有源远永思崇祖继宗培元植德天锡其美善寿汝康……
◎5江苏江苏江都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恩锡万福世寿方桂……
◎6湖北湖北汉阳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永国良振必育英华荣昌祖顺志礼益芳诗书佩泽锡福增强遵仁安义事业维长……
◎7山东山东省陵县陈辇庄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德文兴相世少传卿……
◎8湖北汉阳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克永光明荣华迪吉和平治世忠厚传家……
◎9重庆重庆永川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天星经纶人利礼至文章报国私(或诗思)书传家永远少树世代光华……
◎10山东山东省莘县张寨乡土陈村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王广西兴玉计风连清怀韶生时恒良道远在明德……
◎11江苏江苏盐城郊区伍佑镇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采如锦宏国……
◎12四川四川省永川县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天星经纶人利茂知文章报国私书传家永远绍树世代光华……
◎13海南海南省琼海市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运会永绍辉……
◎14江西江西省吉安府泰和县龙子口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秉懋邦家善庆长翼为明听焕文章,虞夏殷周汉唐宋六经世受绍其芳,从来作述敦仁礼万代声名启俊良,志据依游克念力丕承祖德永光扬……
◎15湖北湖北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落叶沙子场郭家狮子岩几子湾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国正碧加大元庭永远兴文天耀祖德官清民自安……
◎16江苏江苏东海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增景方贵秀步兴……
◎17湖北湖北省竹山县东川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之元国治兴隆长祖德宗功世代扬尊守延绵恢先绪诗书彦秀起贤良……
◎18福建福建省石狮市永宁镇港边村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仁义长发祥忠和永垂芳……
◎19河南河南郑州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宗邦万选天……
◎20江苏徐州北郊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龙兴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
◎21四川四川达州市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先维加大启正应于朝学其昌永曰继思尚信义卓家长宗可传荣锡用安乐富贵万年兴甲弟连登科……
◎22四川四川广安岳池玉皇庙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一启思良上尧舜禹汤周文武忠天世万代显鸿猷……
◎23湖北湖北省石首市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世宗有大训孝义惟先永正一家典则……
◎24湖南湖南长沙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仲思旺兴国善德嘉立朝。学开文仕启永远定祥曜……
◎25湖南湖南绥宁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远历代善名扬……
◎26陕西陕西汉中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春启文明正乾坤……
◎27湖北湖北孝感市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永崇亭尚立天述四登齐,文学开创景中云自定基……
◎28广西柳州融安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以兴光登文世国良相正君德岳山重贻谋燕翼长培植基业永克昌后裔祥……
◎29四川四川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春先思龙来明道西光富……
◎30河南河南省濮阳市孟轲乡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贵鸣冠书林建广瑞祥云文豪佐志仕英武正乾坤……
◎31山东山东潍坊诸城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世玉德磬景文明会家安;仁(云)海永昌泰忠燕光聚远……
◎32湖南湖南省衡州府衡阳县金兰乡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公良明有道定国显朝廷德兆鸿隆运……
◎33安徽安徽灵壁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明昌兴龙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
◎34湖北湖北麻城孝感乡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天正世代昌朝廷兴万邦;高明悠久顺永远照真祥……
◎35湖南湖南省临武县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光龙公焕世宗允上元如良甫叟伯楚舜侣寿存思志士大夫卿文才俊秀英贤能应选举道学崇高明……
◎36江苏江苏高邮一沟镇河南陈家庄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统绍学林鹤凤启智海龙飞生……
◎37四川四川营山县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崇贞宗千祖国子名文胜朝邦万代永其昌兴隆善嘉志立刚常仁义得富贵……
◎38湖北湖北省钟祥市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正裕家生永克昌天开文运吉照祥光宗耀祖世为美安邦定国华锦长……
◎39广西广西龙州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德崇厚福天宝盛人……
◎40广东潮州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仕应天选大班良秦经国帝地由义举仁明正科开选精忠上致君泽化传永远本端定家兴孝友绍克绪经书启嗣贤……
◎41江苏江苏徐州铜山县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
◎42湖南湖南衡阳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孔武大君圣高瞻远见佑……
◎43湖北湖北荆州市荆州市弥市镇陈家湾村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明正科开选精忠上致君泽化传永远本端定家兴孝友绍克绪经书启嗣贤……
◎44湖北湖北石首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诗书光乾业,忠孝启后坤……
◎45安徽安徽当涂县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福禄寿永肇祚延长祖源省上行表言坊克遵懿范,能叙纲常修齐有本相得益彰典谟训诰先后辉煌,经纶化育迪吉尔康孝友为政郅治祯祥匡辅翼安定明良……
◎46四川四川大竹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真天存得玉大金嘉时祚曰应楚之才华国文章绪,朝廷用贤良立学明庠序诗礼传家珍世代受恩遇……
◎47湖南湖南省临澧县四新岗镇马家村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心书礼光家祖忠义耀朝廷……
◎48江西江西九江瑞昌县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添文福守亮席成宗其应以余家之道通学茂德立洪新世绪敬狄全华国文章……
◎49江苏江苏淮泗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象翠豫临丰履同升复泰孚观咸谦有宜……
◎50江苏南京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修仕国家宝鸿儒道德芳……
◎51福建福建汀州彭屋碑村安名排辈
……茂良秉文世凝依安(作理)胜昌敬(志英)德修原美名才继愈长庆余恒积善业大永遗芳兴盛家声显荣华国瑞光立泰泽新远昆强伟福庄尚士宏开建宗耀祖邦……
◎52贵州贵州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锡大天先(薪)应,文光学(华)世(永)鸿,思余平安义,镇国定庭忠……
◎53广东广东揭阳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君臣佑益禾责(责)厚能发光大统有……
◎54湖北武汉市黄陂区长岭街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春焕耀家庭君臣道义永振大明……
◎55四川四川省平昌县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九位(卫)运奉云文明光大正贤仕登朝庭(廷)焕直兆(朝)灯……
◎56四川四川省遂宁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宗谱取名定派歌:继自其汝之九邦第宏基培应醇厚广裕启显扬时勤慎佐国宜绵长锺嗣烈世泽万年思……
◎57贵州贵州都匀骆家田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荣学际国治延佑宏世德孝友惟敬修光显永尔锡……
◎58安徽安徽省肥西县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文学光宗贤能辅国明理安常宏昭世泽……
◎59辽宁辽宁省庄河县大陈庄和小陈庄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元学春广兆仁复日焕祥连仲丕继本玉树振永昌……
◎60湖南湖南湘乡山枣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义明君孝友……
◎61河南河南潢川(原河南光州)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家庭门联有:义门家声振颍川世泽长。
辈份中有:殿传金宝家庆宏昌永绍先泽大显其光……
◎62安徽安徽省枞阳县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克相胜庭……
◎63黑龙江黑龙江省嫩江县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庆源长兴远春和景茂昌……
◎64江西江西抚州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赤土大田庄珠光映碧球……
◎65四川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搽耳镇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天了庆宗应仲叔光家邦世传自有常永遵敦厚礼昌大定悠扬……
◎66浙江浙江黄岩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正国以贤仕齐嘉义必仙……
◎67贵州贵州金沙及遵义三河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流传的诗句:平地干戈闹红哇红兵赶散各天涯五马太子如雷吼永赴麒麟江定巴一家分为三五户一户分为三五家有人记得诗八句不同宗祖也同华。……
◎68贵州贵州省赤水市元厚镇庆丰村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洪万启光登先明永远福……
◎69贵州黔南地区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炳少明忠玉……
◎70四川四川省荥经县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朝应尔恩俸仕文仁;席尚光大家秉昌荣;先祖来居荥河经江;聿修厥德启迪胤臧;前创后守作为有方;义门之业迨见再举……
◎71四川四川大竹县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华国文章绪朝廷用贤良……
◎72山东山东省滕县圈里村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昭明允克宏……
◎73贵州贵州织金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进霸百景安毯大万福先再启玉文光恩高(洪)开国相……
◎74四川四川省仪陇县马鞍镇辈份大至是
……奉尚梁必仕朝庭四代兴。永远林中贵吉地寿年长登科正名扬……
◎75甘肃甘肃靖远陡城堡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自文世兴陈玉仕(士)天……
◎76山东山东诸城陈家官庄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伟钟汝桂炳……
◎77四川四川金堂徐氏近几辈的辈序
……自多福积善……
◎78辽宁辽宁辽中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锡德崇彦俊嘉善永朝天道本维良景宏昌继泰先……
◎79江西江西安远县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立志颙公为开派始祖派行语:志元玉招大清胜陈兴帮恭宽信敏惠积善启传芳泰交逢景运兆锡享荣昌继代钟才德咸朝庆明良崇文克登辅守正定观光贤嗣宗祖绍发达永世长……
◎80湖北湖北仙桃通海口(沔阳洲岭)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谱律国志正天心顺家齐世泽堂忠孝习仁义久厚得荣昌光明大有圣永远望长根信守开门衍日月照景春……
◎81河南驻马店一带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龙仲德忠文王士廷雷万玉应如以启圣家传心法伟建宝东国祥泽庆海明志鸿……
◎82重庆重庆市渝北区龙兴镇西山村西山沟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有文在一子应升高光明正大学守全梁;家修永著世德克方尊仁安义吉善泽长……
◎83吉林吉林德惠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宗孔宏日明典秉贵俊兴显维德胜曾永远振家声……
注:祖先为山东登州(今烟台威海)文登县白鹿淀。
◎84广西广西柳州和平南字牌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必宗嘉章达仁世泽长……
◎85重庆重庆合川市宝华镇群英村三社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大仲文玉舜国仕朝元兴开通景运永正山合根本万世红光……
◎86山东山东茌三里庄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士万太玉兆吉英顺……
◎87浙江温州永嘉桥下镇浦石村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大善公克守谦尚伯信友,士元嘉允茂鸣时继光久,贤孝济熙朝永世承天受……
◎88四川四川省蓬溪县安府场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国正天兴顺官清自化良,德崇行必善学广道宜章,廷宪文明显佳修素吉祥,攸邦进齐尚世泽永龙昌……
◎89陕西陕西南部安康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湖振太平宗广耀强明……
◎90江西毕阳慕山葛陈楼南昌府南昌县紫竹岭猪市巷湖广武昌府蒲圻县峡山团又田堡仑嘴上岸九都落陈家寨(义门)
……依先谱录派:心应之日昌定宗世正大光明元亨利贞……
◎91重庆重庆川东道庙里五甲地名陈家坪
……廷仲现奇文际盛英才生硫秀光天德钟灵荷祖恩孝忠昭日月永远振乾坤积善富贵发荣华万代春……
◎92湖北湖北沔阳排湖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远久昌立志先本……
◎93重庆重庆南川市福寿乡同心村五社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墓志字派:孟显天仕应朝廷国家兴隆中和本立达德文大永有光明……
◎94浙江浙江省平阳县敖江镇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观均钦尔……
◎95湖南湖南新化鹅塘伯万祖班次
……陈滚陈绪昌新定班次:惟今能显远历久善名扬,道盛崇基厚勋洪启绪良,登廷修锦业献策守彝常,礼让芳规永诗书茂泽长,敦伦恢祖德集义焕宗堂,余庆延星聚英才上国光……
附旧谱:乾隆癸卯年永康齐三派共订:惟今能显远历代善名扬;端自开基厚继因衍绪长;量材修正业素位守彝常;礼乐家声振诗书世泽光;香台恢祖德义柱焕宗堂;馀庆原星聚支延万世昌……
◎96江苏江苏扬州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家联:三尧德家声远泗水名高世泽长。
明初自现在二十代排行:克己怀先德仁敦同寿(于)君文芳从世道书可启宏机……
◎97河南河南邓州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文同明光志理……
◎98辽宁辽宁盘锦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字大有勇万玉洪光凤树朝天……
◎99贵州贵州独山县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士玉开志国文兴……
注:从江西来的先到贵州省福泉后在1860年左右迁至独山。
◎100山东山东临清市唐元镇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始祖:显祯显明(无坟茔)。二始祖相:相兴桂兴率子侄来现居。查宗亲堂系知班辈为:显兴学(富)大。木部:年。玉部:世。绞丝部:百广玉。……
◎101云南云南昭通
……仙青锦秀福应思文仕子学多广大光明安邦定国永正朝廷。……
◎102江西江西贵溪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福斌星礼义……
◎103山东山东省登洲府莱阳县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元学春广兆仕复日焕祥连仲丕继本玉树振永昌……
◎104河南河南省泌阳县高邑乡下陈洼村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丰兆荣昌广增付祥……
◎105江西江西省宁冈县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秉锡启光成宗世昌克绍作述久有传芳道学始源家声永扬瑞应星聚景焕天章……
◎106安徽安徽舒城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大德超发吉庆来昌……
◎107江苏江苏省泗洪县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家志兴(新)林光耀门亭……
◎108湖南湖南长沙徐氏一支家谱字派
……老派语:建国从英杰襄邦正泰康乾坤忠信海万世乐荣昌;致浩借天久。垂统绍先庄立朝迁楚启镇大永纲常。
分修旧派语:乾坤开绪业永远乐书香裕厚光前代恢先应先朝。
壅正己已派语:世际文明会家声大盛昌显庸期后裔永远绍书香。
民国癸未新派语:世际文明会家声振泽长家贤资教育骏烈定宣扬。……
⊙该文章转自[中华徐氏网|xuschinacom]
…………
您提交的答案超过9999字,请删减
108以后请参考链接资料 原因如上
一、 姓氏源流
徐氏的姓氏来源比较纯正,主要出自嬴姓。是先帝玄孙伯益之子若木的后裔。相传陷帝有一个孙女叫女修,因食燕子蛋而怀有大业。大业娶少典氏女子女华为妻,生下了伯益。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除了正式赐他为嬴姓以外,还把本族的女子姚氏嫁给他,姚女后来生了两个儿子,其中小儿子叫若木因为他的父亲有功,所以封他于徐,建立徐国。徐国历经了夏、商、周三个朝代,都是作为诸侯而存在的。周穆王的时候传到了徐国的32世孙徐君偃,他很聪明,对百姓又很好,所以深的百姓的爱戴,国力不断强大。当时周穆王喜欢云游四方而经常不问国家大事,诸侯埋怨他的很多,徐君偃于是产生了想要取代周穆王的野心。于是他自称为徐偃王,率领各国联军向周国进军,周穆王知道这个消息后马上返回京城,调兵前去镇压。徐偃王只好收兵而逃,他躲进了彭城一带的山中。由于他得得民心,跟着他到了山中得百姓很多。这座山后来就叫做徐山,徐州也因此而得名。周穆王也因此不得不封他的儿子宗于徐,称为“徐子”,继续管理徐国。春秋时期,徐国被楚国打败,国力从此日渐消退,周敬王八年的时候,徐国被吴国所灭,徐国的后裔就称为徐氏,以国为姓,代代相传。
徐姓源流详介:
早在远古时期,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主要生活着四个大的部落群体。即西部和中原的炎黄集团,也称华夏集团;东部的东夷集团;南部的苗蛮集团;东南沿海的百越集团。徐姓的远古始祖就是东夷集团中的重要首领少昊。
东夷集团是以鸟为图腾的部落群体。这是因为这个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各种鸟类栖息与候鸟迁徙停留的好地方。居住在这儿的人,自然以捕鸟为食,以鸟羽为衣,处处依赖鸟类作为主要生活来源,最后发展到以鸟为图腾崇拜。对于这一点,从夷字的本义也可看出,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的解释是:“夷,从大从弓,东方之人也。”由此可见,夷人善射,由此亦可推出,这个群体是以射猎为主要的生存方式。随着对鸟的图腾崇拜的加强,逐步开始以鸟为氏族、部落的名称和标志,再慢慢发展成姓氏。如东夷集团的四大姓偃 (燕)、嬴、子(燕子、小鸟)、凤 (凤鸟),大约就是由此而来。
少昊,嬴姓,在古代典籍中,也被写作“少皓”、“少嗥”、“少皋”,名挚(也作质),三皇五帝之一,又被称作“朱宣”、“白帝”、“西皇”、“金天氏”、“穷桑氏”。从少昊的名字中,同样可以看出其与鸟的关系。挚,即鸷,是一种猛禽。少昊的诞生,存在多种说法,非常具有传奇色彩。其中一种传说是其母女节,也称皇娥,夜梦流星人怀而有孕,生下少昊。少昊长大后,成为本氏族的首领,后又成为整个东夷部落联盟的首领。开始时以玄鸟,即燕子作为本部族图腾,后在穷桑即大联盟首领位时,有凤鸟飞至,大喜,于是,改以凤鸟为族神,崇拜凤鸟图腾。不久迁都于曲阜,并将所辖部族以鸟命名,分为凤鸟氏、玄鸟氏、伯赵氏、青鸟氏、丹鸟氏五个部族,在这五个部族之外,又分祝鸠、鹃鸠、鸬鸠、爽鸠、鹘鸠五个氏族,以及鹊雉、鹋雉、翟雉、鹈雉、晕雉五个雉氏族,春扈、夏扈、秋扈、冬扈、棘扈、行扈、宵扈、桑扈、老扈九个扈氏族,共二十四个氏族,形成一个庞大的以凤鸟为图腾的完整的氏族部落社会。
少昊在位期间,修太昊之法,以鸟名为官名,设工正和农正,分别管理手工业和农业,以发展生产,同时,还“正度量”,即订立度量标准,并观测天象,制定历法,发明乐器,创作乐曲。在他的带领下,东夷集团得到很大发展。同时,还与炎黄集团建立了非常密切的交流关系,比如他就收留、养育了黄帝的孙子颛顼及其部族,并决定自己去世后由颛顼接任自己东夷部族联盟首领的职务。少昊共在位八十四年,寿过百岁,也有说在位百年,去世后葬于曲阜。陵墓在今曲阜市东4公里处,呈金字塔形,底边长28米,顶边长94米,斜坡高152米,上面有庙。整个陵园占地11万多平方米,有宫门、享堂、配殿、石坊等建筑组成。
少昊去世后,东夷部落联盟由黄帝的孙子,二十岁的颛顼接掌。颛顼,号高阳氏,三皇五帝之一。自幼聪明过人,相传十岁时便成为本部落首领,率族众迁往东夷集团所在地,可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而率族众迁到东夷集团所在区域穷桑一带,已不可考,但其深得少昊信任却是毋庸置疑的。八年之后,少昊去世,颛顼继位,成为东夷部落联盟的首领,不久,将统治中心迁回中原,即今河南濮阳一带,许多东夷部落也跟着内迁。迁回中原后,颛顼又继承了祖父黄帝原担任的炎黄部落联盟首领的职务,身兼炎黄与东夷两大部落联盟首领,大大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在位七十八年之后,年近百岁的颛顼方才去世。颛顼陵遗址在今河南省内黄县三相庄西15公里处,南北长240米,东西长一百三十余米,有宝城、享殿和廊房,始建于唐代,重修于宋代。唐、宋以来,每年春秋两季或改元,皇帝都要遣使告祭。清宣统年间,一场龙卷风携沙将陵园全部覆盖。近年来随沙丘移动,已有部分建筑露出地面。
作为少昊后代的徐姓与颛顼发生关系是在颛顼之后。在所有的徐氏家谱中,徐姓的血缘始祖都是若木,若木的父亲是伯益,伯益的父亲是皋陶,皋陶的父亲是大业,大业的曾外祖父就是颛顼
据《史记》等书记载,颛顼有个孙女叫女修,一次,女修吞食了一粒燕子(玄鸟)落下来的卵而有身孕,生下一个男孩,取名大业。 大业成年后,娶华夏集团少典氏族女子女华为妻,生子皋陶。皋陶,亦名繇、皋繇、咎繇、咎陶,字庭坚。
皋陶在虞舜时期,曾担任了掌管刑罚的士,明五刑,弼五教,使天下无冤狱,以公正、正直著称。在农业方面,发明了耒、耜等农具,为东夷各氏族部落对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业开发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还参与了大禹的治水工程,与大禹密切合作,不争功诿过,极力树立大禹在民众中的威信。虽然他在“知人”与“安民”等治国方面功劳不在大禹之下,但在舜去世时,却积极推荐、扶持大禹登舜位,当上了中原华夏部落联盟的大首领。大禹对他非常感激,也认为他最贤德,遂选定皋陶为自己的继承人,并授予他处理政务的权力,准备在适当的时候禅位于他,可不久皋陶即去世,大禹很伤心,就把英(今湖北英山县)、六(今安徽六安县)一带分封给他的后裔。如今,皋陶墓在六安县城东8公里,六(安)合(肥)公路北侧,为圆形土冢,周长97米,顶高62米,顶部平面直径4米,墓前有碑,为清同治八年(1869年)安徽布政使吴坤修手书,墓上有黄栗树一株,形如伞盖。在墓东14米处,有皋陶祠,为前后两进四合院式。由于皋陶在当时口碑极好,影响很大,后人为纪念他,亦将六安县别称为皋陶城,简称皋城。
传说皋陶有六个儿子(一说三个),其余几子被封在英、六等地,后陆续建立了英、六、群舒等小王国,只有长子大费(音闭),又称伯益,与他长期共同辅佐舜和大禹,居功至伟,被舜赐为赢姓,继承赢姓正统,也就是当上少昊遗留下来的赢姓部落首领。自此之后,他的兄弟,继承了偃姓,向南发展,偃姓及后来所产生的姓氏即奉皋陶为血缘始祖,而赢姓及所产生的姓氏如秦、徐、赵、黄等则奉伯益为血缘始祖,其后裔主要居留在山东南部或淮河中下游流域,或远迁西北。
伯益,也被写作伯翳、伯繁、柏翳、化益,或只称益,这是因为伯本来就有老大的意思。因佐舜有功,被封于费。因此又叫大费、贯侯:由于原来少昊的赢姓氏族是以凤鸟为图腾,伯益被赐姓赢后,自然也就以凤鸟为图腾,成为赢姓正统:对于这一点,我们还可以从他的名字看出,益也写作繁,而繁据《离骚注》解释,为“凤皇别名也”。伯益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具有传奇色彩和作出过卓越贡献的英雄人物。传说伯益通鸟语,能够调驯鸟兽,“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这在当时生产力极为低下的时期,是非常令人惊讶和信服的。伯益还发明了以卦占卜岁时吉凶的办法。很年轻时,就随父亲皋陶辅佐舜,“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火烧林木,驱赶禽兽,这就能很快地开辟出大片平地,同时,草木焚烧后的灰烬又是肥料,这样,极大地便利了氏族部落的发展和农田的开垦,大大加快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吕氏春秋》等书中,还提到诸如“伯益作井”、“化益作井”等故事。这说明,中国古代的凿井技术是伯益发明的。凿井技术的发明,大大扩展了古代先民们的生存空间。在凿井技术未发明之前,先民们只有近河、湖而居,年年雨季还要受其威胁。凿井技术发明后,先民们可以进入相对远离河湖的广大平原地区生存、发展。所以说,对于凿井技术的发明,无论今天我们用什么样的词汇去赞美都不为过。伯益在大禹治水过程中,也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以致于大禹治水成功后,向舜汇报时竟说到:“非予能成,亦大费为辅。”舜大为赞赏,将本氏族姚姓女子嫁给他为妻,后为他生下两个儿子:大廉和若木,同时,还对伯益说到:“咨尔费,赞禹功,其赐而皂游,尔后嗣将大出。”舜的话果然没错,伯益的赢姓后裔后来分衍出徐、黄、赵、秦、江等十多个姓氏,俱尊他为血缘始祖。
大禹在位时,曾打算将首领位禅让给皋陶,皋陶去世后,大禹又准备传位给伯益,并在晚年授政于伯益,让他协助自己管理所有部落、氏族事务。临终时遗命传位伯益。可伯益与他的父亲皋陶一样,淡于权位,在为大禹守丧三年之后,主动避让首领位置给禹的儿子启,自己隐居于箕山之北。启于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由于启的这个行为彻底抛弃了氏族社会长期以来的“公天下”传统,而代之以文明社会的“家天下”。为了政权的稳固和长久,有必要对坚持过去传统的有影响和有实力的氏族势力与著名人物进行清洗和整肃,声望卓著的伯益自然不能幸免。据《战国策》和《韩非子》记载,夏启即位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待政权基本稳固后,开始进攻伯益,夏启六年,伯益被害,据说已年过二百。为了笼络人心,夏启一面以隆重之礼安葬伯益,一面将伯益的二儿子若木封于徐,即今天以安徽泗县为中心的安徽东北部、山东西南部、江苏西北部一带。自此之后,徐姓的脉络开始清晰。徐姓宗族的主支由此繁衍、发展、壮大。若木,也就成了后世徐姓基本公认的血缘始祖。
若木因其父之功,夏禹时被封于徐,建立徐国,其故地在今江苏西北部及安徽东北部。徐国历夏、商、周三代为诸侯,周穆王时,传至三十二世孙徐君偃。当时徐国已很强大,徐君偃便想乘穆王巡游在外时代周称天子。他自称徐偃王,率各国联军向周进攻。穆王得此消息,乘造父驾的车,日夜兼程赶到京都,调军镇压,偃王弃国出走,躲进彭城(今江苏徐州)一带的山中。由于他甚得民心,随他进山的百姓数以万计。这座山后来就叫徐山,徐州也因此得名。后周穆王封偃王儿子宗于徐(今江苏泗洪一带),仍称“徐子’。春秋时徐国被楚国打败,国力逐渐衰弱。至宗十一世孙章禹,于周敬王八年(公元前50年)最终为吴国所并,其后子孙便以国为氏,称徐氏。
周朝初年,徐姓氏族已经比较强大,形成一个方国,史书上称作徐方。由于与商人同属东夷集团,因而,在周灭商后的商人反叛中,赢姓之徐即使没参加共同行动,也必然对此表示了极大的理解与支持,这也是周初平叛后没有分拆商人氏族的原因之所在。但随着周朝势力在东方的加强与巩固,不可避免地会威胁到徐方的利益与生存。于是,徐方与周朝爆发了不止一次的战争,结果是互有胜负。这在先秦及后世相关文献中都有记载。《礼记·檀弓》篇中就记录了徐国大夫容居的回忆:“昔我先君驹王,西讨,济于河。”西讨的对象必是周王朝,徐驹王可能是周初时徐国的国君,大军已到了黄河边,足见军力之强。并且,徐国国君也称王,与周王室平起平坐,这种行为自然是不能容忍的。伯禽在鲁时,曾不断地去征讨。《史记·鲁世家》载:“伯禽率师伐之,作《费誓》,遂平徐戎,定鲁。”《诗经·阕宫》篇有:“鲁侯之功,……遂荒徐宅。”荒者,占有之意,在伯禽大军压境之下,徐国只得南迁,迁到淮河流域。因此,徐国也被称作淮夷、徐夷。由于屡次兴兵,又被称作徐戎。
徐国南迁后,仍然保持较强的国力,一方面,稳定周边形势,讨伐与其不一致的国家,包括同姓的舒国或其他徐姓部落,另一方面,积极备战。
古书中记载周昭王“南征不复”死于汉水,大致与征伐徐、楚有很大关系。到了周穆王时,正值徐偃王当政,国势大盛。据《竹书记年》记载,穆王十三年,徐戎侵洛。另据《后汉书·东夷传》介绍:“后徐夷僭号,乃率九夷以伐宗周,西至河上。穆王畏其方炽,乃分东方诸候,命徐偃王主之。偃王处潢池东,地方五百里。行仁义,陆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整个东方,均由徐偃王管理,徐偃王俨然可以与周王室分庭抗礼,成为东方之王。
徐偃王在徐姓历史上,是仅次于若木的最重要祖先,这是因为在相关的历史文献和各徐姓家谱中,徐偃几乎成了仁义的代名词,导致几乎所有的徐姓家谱,如果有“姓氏溯源”这一部分内容的话,基本上都上溯到徐偃王,倘若上溯到若木,也必然将徐偃王作为最重要的一部分来大书特书。在各类徐姓家谱中,徐偃王被认为是若木的三十一世孙,也就是说,从伯益计,到徐偃王共三十三世。
有关徐偃王的记载,最早出于战国后期的《尸子》与《荀子》二书。
《尸子》久佚,引自他书,有徐偃王记载二条,分别为:“徐偃王有筋(古筋字)而无骨”,“徐偃王好怪,没深水而得怪鱼,人深山而得怪兽者,多列于庭”。《荀子·非相》篇将他与仲尼、周公、皋陶、闳夭、傅说、伊尹、禹、汤、尧、舜同列,但没说明理由,只说到:“徐偃王之状,目可瞻马(或作焉字)。”
《韩非子·五蠹》篇中记载:
徐偃王处汉东,地方五百里,行仁义。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荆文王恐其害己也,举兵伐徐,遂灭之。故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
西汉初年,《淮南子·人间训》秉持《韩非子》记载为:
昔徐偃王好行仁义,陆地之朝者三十二国。王孙厉谓楚庄王曰:“王不伐徐,必反朝徐。”王曰:“偃王有道之君也,好行仁义。不可伐。”王孙曰:“臣闻之:大之与小,”强之与弱也,犹石之投卵,虎之啖豚,又何疑焉且夫为文而不能达其德,为武而不能任其力,乱莫大焉。” 楚王曰:“善。”乃举兵而伐徐,遂灭之。
到了《史记》共有两处,《秦纪》中是这样记载的:
“…造父以善御幸于周缪(与穆同)王,……西巡狩,乐而忘归。徐偃王作乱。造父为缪王御,长驱归周,一日千里以救乱。”
《赵世家》则更详细:
“造父幸于周缪王,……缪王使造父御,西巡狩,见西王母,乐之忘归,而徐偃王反。缪王日驰千里马,攻徐偃王,大破之。”
《后汉书·东夷传》:“行仁义,陆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之后,是这样记述的:
穆王后得骥艰之乘,乃使造父御以告楚,令伐徐,一日而至。于是楚文王大举兵而灭之。偃王仁而无权,不忍斗其人,故致于败。乃北走彭城武原县东山下,百姓随之者以万数,因名其山为徐山。
在后世文献如《博物志》及各类徐氏家谱中有关徐偃王的记载:
偃王名诞,周昭王三十六年,徐母感瑞而有孕,足月后生下一卵,家人谓之不祥,遂弃于河边,有位姓独孤的老太太家养了条叫鹄苍的狗,将其叼回,放在床下,三天后因其污秽而被家人扔到水边,又被狗叼回。家人再想扔时,忽听中间有小儿的啼哭声,剖开一看,是个婴儿,形容端正,声气和绥。只是左手紧紧握住,直到七岁时方才伸开,手心中有特别的纹理,仿佛为“偃王”二字,因此,以之为号。这条狗后来将死时,化为黄龙,埋葬之所被徐国人称之为“狗垄”。由生卵我们可以联想到大业与契之母均是吞燕卵而有孕,徐偃王属东夷集团必定无疑,这又为徐氏出自赢姓添一佐证。
徐偃王17岁时,才艺过人,诗礼俱足,20岁时,文武兼备。继位后,广行仁义,去除刑争,“弛甲戈之被,坠城池之险,修行仁义,被服慈惠,视物如伤,以怀诸侯,诸侯贽生死之物于我者,三十有六国,是共戴君为王。”一次,徐偃王组织的开挖连接陈、蔡间的河渠时,挖出一副赤弓朱箭,众人以为祥瑞,献给徐偃王。当时因周天子穆王喜爱巡游四方,以致国政无人管理,诸侯多有怨言。
一次,周穆王向西巡狩至昆仑山下,见到西王母,乐而忘返。徐偃王在东部诸侯的拥戴下,率36国联军向周进军。周穆王得讯之后,乘造父驾车,一日千里奔回京城,调兵镇压,徐偃王没想到周穆王能回来得这么快,不忍生灵涂炭,民众遭殃,于是收兵弃国,躲进彭城 (今徐州)一带的深山中。由于他很得民心,跟随他进山的百姓数以万计,这座山后来因之就被叫作徐山,徐州也因此而得名。周穆王打败徐偃王之后,因见他在当地很得民心,便不得不继续封其子宗于徐,但降为子爵,让他继续管理徐国。后来一说徐偃王死于山中,另一说到了今浙江衢州一带,老死于此。至今徐姓为衢州第一大姓,与此不无关系。后人还在衢州建有徐偃王庙,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专门为此写了《衢州徐偃王庙碑》
急求徐氏家谱
本文2023-11-30 03:40:02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84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