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其美是青帮老大,黄金荣是青帮老大,杜月笙也是青帮老大.请问上海有几个青帮?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4收藏

陈其美是青帮老大,黄金荣是青帮老大,杜月笙也是青帮老大.请问上海有几个青帮?,第1张

陈其美是青帮的元老,上海滩的青帮,原来是负责清朝的漕运,后来有一些元老级的青帮头子去了上海创立了青帮,上海只有一个青帮,影响最大的是杜月笙,杜月笙和黄金荣都是青帮的弟子,只是他们辈分不同,青帮只有一个只是辈分不同,所以才让你感觉青帮好像有很多人似的。而且青帮规矩很多,黄金荣最开始是冒充青帮的弟子收门徒,后来才拜师的,蒋介石也是青帮的弟子,但是这也不能说明有蒋介石的青帮,杜月笙的青帮,只能说是青帮里面有很多人物,又有很多的辈分区分。

有人说,20世纪上半叶世界上最传奇的城市是上海,上海最传奇的人物是杜月笙。

确实,杜月笙从一个小瘪三到上海最大的黑帮帮主,再到海内外闻名的“杜先生”,他的一生充满了浓郁的传奇色彩。

在上海实业界横 空出世

杜月笙时刻睁大眼睛,寻觅着更大的发展机会。他发觉法租界没有一家烟土行,如果开一家烟土行必然能够赚大钱。

1925年,他向师母林桂生提出建议,林桂生认可,还馈赠金钱让他作为自己入股的原始股本。不久,杜月笙成立了三鑫公司,公司有三个股东,黄金荣、杜月笙和黄金荣的红人金廷荪,他们各占三分之一股份,杜月笙负责公司运营,金廷荪负责财务。

就在公司业务进展顺利的时候,老朋友张啸林从杭州回到上海滩,杜月笙在上海长城大饭店设宴为他接风洗尘。

张啸林

“张兄这次回来有什么大的计划?”杜月笙问。

“招兵买马,大干一番。”张啸林笑道,“看着别人家姨太太三五成群,出门小 汽车 ,我羡慕啊!”

“我与黄老板、金廷荪开办了公司,不知道张兄可否愿意加入?”杜月笙问。

“三鑫公司步入正轨,我加进来黄老板会不会有意见呢?”张啸林急切地问。

“放心,我来沟通。我们几个人联手,不但能够将法租界的烟土生意全部拿下,说不定还能拿下整个上海滩的烟土生意。”杜月笙说。

第二天,杜月笙说动了黄金荣和金廷荪。两天后,杜月笙、黄金荣、金廷荪和张啸林齐聚一堂,张啸林正式加入了三鑫公司。

杜月笙邀请张啸林加盟,除了友谊,还看中张啸林的独特人脉,他与几个军方要人都是好朋友,这有利于鸦片的运送。张啸林拿着杜月笙给的1万元,打通了淞沪军政各衙门,他还将林桂生的妹妹介绍给淞沪护军使何丰林的母亲做干女儿,他本人和军警头目俞叶封攀了儿女亲家。

联合了驻沪部队和警察,三鑫公司迎来加速度发展时期,鸦片登陆上海,受到军警和租界巡捕的一路保护,安全运入公司仓库。三鑫公司将鸦片盖上法租界巡捕房的收条,收取烟土分销商们支付的鸦片总值10%保险费;三鑫公司将鸦片批发给法租界的烟土行,赚取一笔可观的利润,法租界大小烟馆有几千家,三鑫公司又是一笔收入;三鑫公司与法租界当局商定,凡在法租界销售的烟土,必须贴上三鑫公司的“三鑫”印花标志,否则不得出售,而贴一个印花标志就得交纳一笔费用。三鑫公司生意异常火爆,财源滚滚,公司成立第一年,营业收入达到6000余万元,当年中国财政总收入仅345亿

黄金荣看到自己挂个虚名就赚了大钱,就在华格臬路(今宁海西路)造了两幢楼房,一幢216号送给杜月笙,一幢212号送给张啸林。于是,杜月笙的家从民国路钧福里搬到华格臬路,人称他的住宅为杜公馆。

做赌场生意,做烟土生意毕竟不太上台面,杜月笙考虑如何做既赚钱又有脸面的新生意。

这时,1928年春节,四行储蓄会经理钱新之来访,建议他办银行。

“以您的名望办实业才对,那样名望会更大,办实业第一要义就是办银行。”钱新之说。

金融家钱新之

杜月笙连连点头,深为所动。他经过再三考虑,决定创办银行。上海滩除了“黄”、“赌”、“毒”以外,最赚钱的是开办银行。瞧瞧,外滩至江西路一带银行林立;更重要的是,银行家可是有头有脸啊。

杜月笙创办中汇银行,自任董事长,黄金荣、张啸林和金廷荪则担任常务董事和董事。开业那天, 社会 各界头面人物纷纷前来捧场。

黄金荣、张啸林和杜月笙

1931年7月,上海商业储蓄银行遭遇灭顶之灾,一连几天,银行门口排着长龙似的队伍,争先恐后地挤兑现金。董事长陈光甫赶忙赶到杜公馆求救。第二天,银行门口驶来一辆小 汽车 ,杜月笙下车走进大门,要求存款300万元。消息传开,挤兑的储户纷纷散去,连杜月笙也来存钱,这家银行实力强大呢。杜月笙救了上海银行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浦东、国信、亚东等银行邀请杜月笙出任董事长,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邀请杜月笙担任常务副董事长,杜月笙成为上海金融界标志性的人物。

中汇大厦

杜月笙又作出一个重大决定,以自身财产作抵押向银行贷款100万元,再向朋友借款100万元,建造中汇大厦。中汇大厦建成,其塔楼耸立云霄,是外滩至江西路沿线的一道风景。至今中汇大厦还在,位于上海市河南南路16号。1934年9月,中汇银行迁入中汇大厦办公,上海银行总经理、上海银行公会主席陈光甫将50万两白银存入一年,利息分文不取。

杜月笙雄心勃勃,又扬鞭催马进军轮船业。

杜月笙看中了名人张謇创办的大达轮船公司。大达轮船公司是中国最早的民营轮船公司,生意一度十分红火,1926年张謇病重去世后,生意开始落败。杜月笙不断吃进大达轮船公司的股票,渐渐成为该公司最大的股东,最后出任大达轮船公司董事长。他花了60万两白银,建造了一艘“大达号”客轮,下水之日,邀请各界名流前来观礼。杜月笙成为继虞恰卿之后的上海船联会理事长。

状元实业家张謇

杜月笙后来收购了华丰面粉厂,最终接替荣宗敬和荣德生荣氏兄弟,担任上海面粉交易所的理事长。

杜月笙成为上海金融界和实业界的****。

会做人的杜月笙

人们这样评价上海三大亨:黄金荣贪财,张啸林善打,杜月笙会做人。

要要 社会 上善于做人,首先自己要像样子。

杜月笙一改身着短打、手戴戒指的白相人打扮,而是四季身着长衫,即使大热天在家会客也是穿着长衫马褂,他让门生弟子称他为“先生”。

杜月笙从小读书不多,为了在文化上补课,他重金聘请读报秘书,听到不懂的地方就详加追问,一直到弄通弄懂为止。他专门聘请说书先生说书,从春秋战国起,历经秦、汉、唐、宋、元、明直到清朝,他把两千年中国 历史 听了个滚瓜烂熟。杜月笙再忙还是抽空勤练书法,形成了他的书法特色。

我们来看看杜月笙是如何做人的?

民国总统黎元洪下台后到上海,不再有人追捧,可是杜月笙却热情招待,整天陪着他,还在家中大摆宴席,邀请上海名流贤达作陪;他对黎元洪的二三十名随从也是待若上宾。黎元洪深为感动,命令随行秘书饶汉祥当场作联表达谢意。饶汉祥特撰一副对联:“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杜月笙很喜欢这幅对子,让名家雕刻成黒底金字的楹联,隆重地特地挂在客厅里。

杜月笙和戴笠(右)

戴笠1923年来到上海,艰苦地停泊在十六铺一带。杜月笙偶然和他认识,对他十分赏识。尽管杜月笙已经在上海有头有脸,尽管长他8岁,仍然和他成为结拜兄弟。杜月笙看他在上海滩打拼不易,就请黄金荣把戴笠介绍给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戴笠来到广东拜见蒋介石,考入黄埔军校第6期,毕业后受到蒋介石重用,从此时来运转,开始了辉煌的人生。

章太炎先生

国学大师章太炎看不起杜月笙,因他侄儿在上海租界与权势人物发生房屋纠纷,被迫写信请杜月笙帮忙。杜月笙很快把事情摆平,还专程去往苏州拜访章太炎。临别之际,杜月笙悄悄把一张两千银元支票压在茶杯底下,表示对国学大师的敬仰。此后,二人开始来往。杜月笙本名“杜月生”,章太炎认为不够文雅,为其改名为“杜镛”,号“月笙”,并亲笔为其修订家谱。

杜月笙对达官名流以礼相加,热情热心,他又是如何对待普通百姓的呢?

杜月笙持续多年,购买预防传染病的药水,送到浦东老家,按户免费发放。

1934年9月,法租界水电工人、环卫工人大罢工,法国人请杜月笙出面调解,杜月笙给主事的法国人打电话:“工人要求工资上涨一倍,你们看着办,不然我也解决不了。”

“不行,只能上涨75%!”法国人回答。

杜月笙在杜公馆召集工人代表开会,询问希望工资上涨多少。有的人说40%,有的人说20%也行。

杜月笙挥着扇子说,你们要求太低了,我保证帮你们要到75%。工人代表热烈欢呼。

“法国人不答应罢工期间付工资,你们看行吗?”杜月笙问。

工人代表都说算了。

“不能不要,你们上有老下有小,得养活家人。这样,法国人不给你,我给。”杜月笙说。

工人们惊呆了,最后,杜月笙补贴了工人30万大洋。

1930年,杜月笙曾对人说:“我杜月笙从来只干雪中送炭的事情,不做锦上添花的事情。”杜月笙接济朋友有两大原则,一是给的钱不许退还,二是不许有第三者在场。有人总结,杜月笙对求助的人几乎都是三句话:“你的事情,我晓得了!”“我会替你办好!”“好,再会!”

杜月笙仗义疏财,乐于助人,结交的朋友遍布海内外各界,每天都有上百个人到杜公馆来,“杜先生”、“杜先生”的叫唤声不绝于耳。这些朋友,成为他的 社会 资源,成为他的实力,使得他的世面越越大,名气越来越响。

杜月笙(左一)和中外名流在一起

我们再记录杜月笙关于做人的语录,和大家分享:

做人有三碗面最难吃: 人面,场面,情面。

不要怕被别人利用,人家利用你说明你还有用。

上等人本事大,脾气小;中等人本事大,脾气大;下等人本事小,脾气大。

对你吹拍的人,最可能背叛你。伤你最深的人,一定是你最爱的人。

爱骂人的人,内心都很恐惧。一群人中最安静的人往往最有实力。

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关键是清楚你到底想要什么。得到想要的,肯定会失去另外一部分。如果什么都想要,只会什么都得不到。

善忘是一件好事,善良的人不记得对别人好过,也不记得别人对自己坏过。

快乐最重要,何人、何物、何事使你快乐,你就同他们在一起。何人、何事、何物让你不快乐,你就离开他,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离开他。

看了杜月笙做的事,听了杜月笙的这些话,我们应该理解人们说他“会做人”的原因了。

(待续)

青帮幕后真正的老大是张仁奎,张仁奎在青帮的辈分很高杜月笙也要礼让。说起上个世纪的黑帮那很多人一定会想到青帮,青帮发展的时间很长而且势利庞大在杜月笙的手中更是达到了巅峰时期。杜月笙很厉害但实际上并不是青帮真正的老大,真正的老大是张仁奎。

杜月笙刚入青帮时明面上的负责人是黄金荣和林桂生。最初的杜月笙家境不好所以日子过得也是穷困潦倒,幸运的是后来杜月笙认识了黄金荣。后来的杜月笙就得到引荐成为了青帮的一员开启了他发展青帮的道路。当时的黄金荣和林桂生是青帮最明目的***,他们两个人掌握着青帮的大大小小事件,但其实两个人并不是老大。

青龙帮的地位是按照辈分来排的。最初建立青龙帮的人我们不知道是谁因为时间太久远了。但是当时这个人却建立了一个规律,那就是青龙帮的辈分排名。而黄金荣就在“大通悟学”这个辈分中位列“通”字辈,这就意味着黄金荣辈分的前面是还有人的,而那个人就是“大”字辈的张仁奎。由此可见张仁奎其实比杜月笙还要高出两个辈分,所以地位不低。

张仁奎这个人也很有才能只是到了晚年很少管帮内的事务。在民国时期张仁奎凭借着自己的本身将青帮进一步发展起来,而且成为了青帮的依靠。所以后来就是黄金荣见到张仁奎都要向他鞠躬敬礼,只是后来因为年纪大了张仁奎很少负责帮内的事情所以就都交给了黄金荣夫妇二人。

说到民国时期的青帮,大家很容易想到杜月笙,因为杜月笙为人处世,有许多值得后人学习的地方,何况杜月笙是民国时期的"上海三大亨"之一,跟黄金荣、张啸林齐名,杜月笙在民国上海滩的影响也很大。

了解过杜月笙生平的朋友都知道,他早年是卖水果的,后来投奔黄金荣,给黄金荣当了一段时间小弟,后来慢慢做大,就自己出来单干了,虽然杜月笙是青帮的首脑人物,但要说到青帮真正的幕后老大,既不是黄金荣,也不是杜月笙,而应该是张仁奎。

青帮在历史上源远流长,如今已经搞不清楚它是何时成立的,据说当初青帮创始人定下来规矩,按照进帮时间拟定了辈分,以"清静道德,文成佛法,仁论智慧,本来自信,元明兴礼"为辈分,到民国时期,这些辈分都用完了,青帮中的元老又加上了"大通悟学"四字,杜月笙是"悟"字辈。

张仁奎的辈分很高,他在青帮内排在"大"字辈,是杜月笙"爷爷"辈的人,民国初年上海滩青帮有四个旁支,分别为上海本土帮、浙江湖州帮、江苏扬州帮、山东帮,而张仁奎就是山东帮的老大,其他几个分支都因时局动荡相继毁灭了,只有张仁奎的山东帮一直屹立不倒,足见此人的能力不一般。

张仁奎早年曾假如义和团,当时他的首领叫马风山,也是青帮中"礼"字辈的人,慈禧天后逃往西安时,两人还护送过,后来义和团被清廷反杀,马风山被杀,张仁奎运气好躲过一劫,再后来他成为冯国璋的部下,被授予"陆军上将"的军衔。

张仁奎凭借过人的能力,成为民国时期的风云人物,而且他做人做事跟杜月笙一样,仗义疏财,他结交的人上到军政要员,下到地痞流氓,不管是按照辈分和能力,黄金荣和杜月笙在张仁奎面前都是"小弟",杜月笙辈分比他小很多,见到他还要磕头,黄金荣在青帮中辈分比较乱,但在张仁奎面前也要敬礼,称他为"师叔"。

在巅峰时期,张仁奎的徒子徒孙超过三万人,比杜月笙厉害得多,被人称为"民国教父",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张仁奎命令手下弟子支援抗日,而日军却想拉拢他,让他"主持上海的工作",但张仁奎拒绝了,日本多次威胁他都不惧。

1944年12月,张仁奎去世,党政军商学各界千余人为他举行追悼仪式,蒋委员长亲自为他题词"海岱硕望"致哀,很多人都说,张仁奎的去世,象征着真正的青帮灭亡,等到黄金荣、杜月笙在青帮中当老大时,青帮已经没了"盗亦有道"的灵魂,只剩下一个躯壳了。

青红帮组织,红帮建立在先。红帮本名“洪门”,青帮(亦作清帮)又名“安清帮”。洪门始建于清初。在清兵入关、明朝覆灭之后,一些明朝遗老和不甘心受满清统治压迫的民族志士,结成秘密团体,从事反清复明活动。他们基于对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代的怀念,故以“洪门”命名。洪门是反抗清朝统治的组织,为了躲避清朝官兵的剿捕,早期多以高山老林为根据地,活跃于江河流域。盛行于西南一带的哥老会,亦属洪门支系。白莲教、红枪会、大刀会、小刀会、天地会等秘密组织,也都是从洪门衍变而来的。

洪门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组织,已形成了全国性的帮会,各种支流很多,但都以“洪门”为正宗,统一于五字真言的口号下:“明大复兴一”(倒过来念即为“一心复大明”)形成一股强大的反清力量。 辛亥革命之后,洪门被反动势力操纵和利用,日趋没落。

上海青红帮头子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

黄金荣爱钱,张啸林善打,杜月笙会做人,这是三人的性格特点

黄金荣 (1867—1953) 浙江余姚人,字锦镛。早年在上海当学徒。1900年在上海法租界巡捕房当巡捕。后勾结帝国主义、官僚政客发展封建帮会势力,成为上海青帮最大的头目,门徒达1000余人,操纵贩卖鸦片、赌博等罪恶勾当。1927年组织中华共进会,参与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屠杀***人和革命群众。同年辞去法租界巡捕房督察长职务。1928年被蒋介石任命为国民政府少将参议、行政院参议。抗日战争时期寓居上海,拒绝出任伪职。抗日战争胜利后重新从事帮会活动,但是权势衰退,地位被杜月笙代替。建国后,曾向人民政府坦白罪行,1953年在上海病死。

张啸林(1877—1940),乳名阿虎,原名小林,后更名寅,慈溪庄桥(今属江北区)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移居杭州。早年游手好闲,斗殴滋事,与流氓为伍,为当地地痞。后进武备学堂读书,结识张载阳。民国初,结识上海英租界流氓季云卿,随季至沪,后拜上海青帮“大”字辈樊瑾丞为“老头子”,与黄金荣、杜月笙结为把兄弟,并称“上海三大亨”。1920年,三人合股开设“三鑫公司”,贩卖鸦片,逼良为娼,横行霸道。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组织“中华共进会”,率“敢死队”冒充工人,袭击工人纠察队,旋被蒋介石委为陆海空总司令部顾问、军委会少将参议。1932年经杜月笙推荐,充任上海华商纱布交易所监事。抗战爆发后,指使徒众组织“新亚和平促进会”,收购军需物资资敌,大发国难财。1939年附逆投敌,筹建伪浙江省政府,拟出任伪省长,因遭国民党军统暗杀(未成)作罢。次年1月被军统收买的贴身保镖林怀部刺毙于上海。

杜月笙(1888年——1951年),男,原名杜月生,后由章太炎建议,改名镛,号月笙,江苏川沙人(今上海浦东新区),是近代上海青帮中的一员。

1902年,杜月笙进入时为青帮上海龙头的黄金荣公馆,负责经营法租界的赌场“公兴俱乐部”。

1925年7月,杜月笙成立“三鑫公司”,垄断法租界鸦片提运。1927年4月,杜月笙与黄金荣、张啸林组织中华共进会。

1929年,杜月笙任公董局华董,这是华人在法租界最高的位置。1929年,杜月笙创办中汇银行,涉足上海金融业。

1949年4月,杜月笙前往香港。1951年8月16日,于香港病逝,终年63岁。

上海皇帝

三大亨里,要说名头最响,声望最高,实力最强,非杜月笙莫属,他是中国近代史里相当传奇的一个人物,有“三百年黑帮第一人”和“上海皇帝”之称。

从水果小贩到黑帮老大,从小混混到企业家,从流氓地痞到社会名流,杜月笙是如何做到黑白两道通吃,商界政界无往不利的呢?他都有些什么过人的本领呢?

杜月笙语录

做人有三碗面最难吃: 人面,场面,情面。

杜月笙,原名杜月生,生于1888年,江苏川沙人,早年父母双亡,年少时以卖水果为生,有高超的削梨手艺,故有两个绰号,一个是“水果月笙”,一个是“莱阳梨”。

14岁时,杜月笙拜青帮陈世昌为老头子,经陈世昌介绍,进入黄金荣的黄公馆打杂,在黄金荣妻子林桂生生病期间,他因尽心尽力服侍而获林桂生赏识,推荐给黄金荣重用。

通过一系列事件,杜月笙逐渐取得黄金荣的信任,让其负责经营赌场“公兴俱乐部”,由于他善于结交,极具手段,从此平步青云,飞黄腾达。

他成立“三鑫公司”,垄断法租界鸦片生意,开设赌场,大量聚敛钱财,广交名士,不断提高社会地位。

民国总统黎元洪下台后,流落于上海,杜月笙热情款待了他,有感于杜月笙的义气,黎元洪秘书长饶汉祥为他撰写对联:“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

这副对联他很喜欢,挂在家中客厅两楹之上,因此有人称他为“当代春申君”,此语虽有吹捧之嫌,但也说明他待人处世确有一套,下面几个故事,足以说明这一点。

脾气

一般人飞黄腾达后,都特别忌讳早年落魄的历史,有人提起就会愤怒不已,杜月笙是个例外。每次回故地,都有一帮乞丐围着他,扯开嗓子大叫:“莱阳梨,给点钱!”杜月笙从不生气,反而叫手下多给点。

顾嘉棠是杜月笙手下的好兄弟,一直跟随杜月笙打天下,有外人时,他对杜月笙毕恭毕敬,但私下里,他却总爱拿杜月笙打趣,拿水果送到杜月笙面前:“削一个。”杜月笙总是笑着接过去,从没丝毫不快。

有一次,杜月笙到军阀范绍曾家做客,当时满屋子的人,他一时手痒,拿起一个梨和水果刀,转眼间就将一整只梨皮呈螺旋形削下。有客人看得惊讶,赞叹说:“杜先生,你这削皮的本领真了不起啊。”

杜月笙淡淡一笑:“老兄,亏你还是外面跑的人,我是卖水果出身的,你竟然不知道?”

杜月笙语录

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

黄金荣与杜月笙基本没发生过利益冲突,唯一一次是在黄金荣退休之后,黄的门徒陈培德犯了案子,被关进淞沪警备司令部。碰巧逮捕陈培德的是杜月笙的门生,这下黄金荣不高兴了,一口咬定杜月笙故意扫他面子,怒气冲冲地要召见他。

第一时间赶到黄家后,杜月笙见一堆人守在黄的身边,可黄却全然不理他,只自顾自地抽大烟。黄不说话,杜只能乖乖站在一旁一声不吭。

等三筒大烟抽足,黄金荣总算开腔了:“我也老了,愿打愿杀随你们的便。”杜月笙接过话:“您老有什么吩咐尽管说,哪个敢违抗呢?”黄东拉西扯支吾了半晌,最后才高声吼道:“陈培德犯了什么错?”

这一声吼,把杜月笙吼愣了,陈培德是谁?这种发生在最底层的小事,哪里值得他去关注?但他二话不说,马上跑到门边打电话,安排手下去息事捞人。虽然是被冤枉的,但整个过程,杜月笙一直和颜悦色,不曾皱过一丝眉头。

识人

大律师秦联奎未成名前,托朋友朱如山带他去杜公馆见识一下,进去后看到别人在推牌九,一时手痒,赌了几把,转眼就输了四千大洋,结清赌帐后,他黯然离开,懊恼的表情被杜月笙瞅个正着。

待他走后不久,杜月笙便问朱如山:“你带来的这位朋友,是做啥事情的?”朱如山如实相告,他叫秦联奎,是个开业不久的小律师,原本只说来看看热闹,没想他会下注输钱。

杜月笙把那张四千元的庄票递给朱如山,说:“当律师,用心血,摇笔杆,逞口舌,能有几个钱好赚?我实在不想赢他的钱,请你替我退还给他。”收到钱后的秦联奎十分感激,从此成为杜月笙的头号法律顾问。

杜月笙语录

人可以不识字,但不能不识人。

国学大师章太炎晚年在苏州讲学,原本没打算结识杜月笙,但他居住在上海租界的侄子与人发生纠纷,他名声虽大,但无权无势,无能为力,只好拉下脸求杜月笙帮忙。

杜月笙没啥文化,却一向尊重和仰慕知识分子,他帮章太炎的侄子摆平了纠纷,事后又亲自到苏州拜访章太炎,向他报告调解过程和结果,临走时,杜月笙悄悄将一张两千银元的支票叠成方块,压在茶杯底下。

在送了一笔厚礼的同时,又顾全了大师的面子,杜月笙此举让章太炎感动不已,从此对杜另眼相看,他不但引经据典,将“杜月生”改名为“杜镛”,号“月笙”,并亲笔为其修订家谱,将出身卑微的杜月笙变为名人之后。

口碑

1930年,法商水电公司员工罢工,法国驻上海领事请杜月笙出面调解,杜月笙说:“工人薪金每月要加5角,罢工期间的工资要照付。”法商公司答:“罢工期间工资可以照付,但薪金只能增加4角。”杜月笙说:“好,那就说定了。”

没想到复工条约签订后,法商公司却临阵赖账,只答应每月增加工资四角的条件,却不肯支付两千三百多工人罢工期间的工资,工人群情激愤,眼看复工就要流产,杜月笙说:“罢工期间的工资,法商公司不付的话,全部由我来付。”

为此,杜月笙足足支付了30万大洋,但“杜先生”的口碑,也由此深入民间。

杜月笙语录

做事要刀切豆腐两面光。

有一年,金融巨子陈光甫的商储银行遭挤提,他向国民政府财政次长钱新之求助,钱新之让他去找杜月笙,当晚陈光甫来到杜月笙府上,杜月笙对陈光甫只说了一句:“明早开门之前,商储银行见。”

次日上午,商储门口来了一队小汽车,为首的一辆牌号是“7777”。上海人人皆知这是杜月笙的车。杜月笙跨出车门,申报存款三百万元。见杜先生来存钱,挤兑的客户顷刻散去。杜月笙只亮了个相,一场金融灾难便平息了。

处世

孟小冬,人称“冬皇”,大名鼎鼎的京剧名伶。几次与名满天下的京剧大师梅兰芳唱对台戏,让梅兰芳顿生爱意,梨园同行,惺惺相惜,不久二人便喜结连理。

北平肄业学生王惟琛,是孟小冬的超级脑残粉,因梅兰芳娶了他深爱的女人,怀恨在心,携枪闯入梅家刺杀梅兰芳未果,却误杀了梅的朋友张汉举,事件轰动全国,孟小冬难承压力,加上被梅兰芳原配福芝芳多次欺辱,孟小冬终下决心与梅分手。

几年之后,在杜月笙四太太,也是她的好姐妹姚玉兰牵线做媒下,孟小冬到上海跟了一直仰慕她的杜月笙。1949年,杜月笙60大寿,梅兰芳专程赴上海唱堂会祝寿,街坊们纷纷打趣,不知道杜月笙会不会将孟小冬还给梅兰芳?

**《梅兰芳》里,章子怡饰演的孟小冬

1950年,杜月笙准备带全家赴法,掐指算了算,一共要办27张护照,这时,孟小冬在旁边说了一句:“我跟着去,算丫头还是算女朋友呀?”

杜月笙一愣,当即宣布尽快与孟小冬成婚。结婚那一晚,孟小冬的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一生傲气的她,最终也算是有了真正的归宿。

想看杜月笙和孟小冬之间的故事,可以看**《上海皇帝之岁月风云》,想看梅兰芳与孟小冬之间的故事,可以看**《梅兰芳》。

杜月笙语录

我的处世之道,尽在一个诚字!

吴开先担任国民党上海负责人时,杜月笙多次托人请他吃饭,但吴看不起杜,每次都拒绝了他。因为请的次数多了,有时实在找不到借口,就先答应后爽约。即使这样,杜月笙依然没有放弃,照样三天两头托人请他。终于有一次,吴被缠不过,横下心来,决定赴约。

这一天,吴开先准时出现在杜家,大门口,杜的总管万墨林正毕恭毕敬地等候;二道门,杜的头号法律顾问秦联奎毕恭毕敬地迎候;到内厅,杜月笙一身长衫,满面春风,见吴进门,起身相接。

看到杜月笙礼数如此周全,吴开先不由心想:前几次答应来时,他们也曾这样等过我吧?试想三人等了又等,盼了又盼,最后没等到人,该有多失望?于是,抱愧之情油然而生。

杜月笙说的第一句话是:“老早就想约吴先生过来坐坐,却因为我这里总是人来人往,实在太忙,所以一直拖到今天。”似乎吴开先此前多次爽约的事,根本没发生过。吴一时不知如何回答,只好含糊说道:“岂敢岂敢。”

此后,两人成为生死之交。

临终

1949年解放前夕,国共双方都在争取杜月笙,一边让他留在上海,一边让他过去台湾,但两边都被杜月笙婉言拒绝,他选择了去香港。

两年后,在香港的杜月笙病入膏肓。处置遗产时,身边仅有11万美元。遗产分配如下:每个太太拿1万美元,儿子拿1万美元,没出嫁的女儿拿6000美元,出嫁的拿4000美元。

然后他让大女儿杜美如打开家里的保险箱,保险箱里装着满满的借条。最少的一张是5000美元,最多的一张是500根金条。杜月笙一张一张全部撕掉,子女们非常不解:“为什么要撕了?”

杜月笙说:“我不希望我死后你们到处要债。”沉默了一会,他又说道:“借出的,表面是钱,实际是人情,感恩的,永远会记得我们杜家的好。不感恩的,你去要账,可能换来牢狱之灾。”

1951年8月16日,杜月笙病逝,终年63岁,他临死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没有希望了,可你们还有希望,中国还有希望。”

PS:感谢从良匪兵提供资料!下回最后一个,张啸林。

陈其美是青帮老大,黄金荣是青帮老大,杜月笙也是青帮老大.请问上海有几个青帮?

陈其美是青帮的元老,上海滩的青帮,原来是负责清朝的漕运,后来有一些元老级的青帮头子去了上海创立了青帮,上海只有一个青帮,影响最大的...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