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贾家族谱和人物关系图?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30浏览:1收藏

《红楼梦》中贾家族谱和人物关系图?,第1张

十二金钗: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李纨、妙玉、史湘云、王熙凤、贾巧姐、秦可卿。  

十二丫环:晴雯、麝月、袭人、鸳鸯、雪雁、紫鹃、碧痕、平儿、香菱、金钏、司棋、抱琴。

十二家人:赖大、焦大、王善保、周瑞、林之孝、乌进孝、包勇、吴贵、吴新登、邓好时、王柱儿、余信。  

十二儿:庆儿、昭儿、兴儿、隆儿、坠儿、喜儿、寿儿、丰儿、住儿、小舍儿、李十儿、玉柱儿。  

十二贾氏:贾敬、贾赦、贾政、贾宝玉、贾琏、贾珍、贾环、贾蓉、贾兰、贾芸、贾蔷、贾芹。 

十二官:琪官、芳官、藕官、蕊官、药官、玉官、宝官、龄官、茄官、艾官、豆官、葵官。

七尼:妙玉、智能、智通、智善、圆信、大色空、净虚。 

七彩:彩屏、彩儿、彩凤、彩霞、彩鸾、彩明、彩云。

四春: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 

四宝:贾宝玉、甄宝玉、薛宝钗、薛宝琴。  

四薛:薛蟠、薛蝌、薛宝钗、薛宝琴。  

四尤:尤老娘、尤氏、尤二姐、尤三姐。 

四草辈:贾蓉、贾兰、贾芸、贾芹。

四玉辈:贾珍、贾琏、贾环、贾瑞。

四文辈:贾敬、贾赦、贾政、贾敏。

四代辈:贾代儒、贾代化、贾代修、贾代善。 

四烈婢:晴雯、金钏、鸳鸯、司棋。

四清客:詹光、单聘仁、程日兴、王作梅。 

四无辜:石呆子、张华、冯渊、张金哥。

四小厮:茗烟、扫红、锄药、伴鹤。

四小:小鹊、小红、小蝉、小舍儿。

四婆子:刘姥姥、马道婆、宋嬷嬷、张妈妈。 

四情友:秦锺、蒋玉菡、柳湘莲、东平王。 

四壮客:乌进孝、冷子兴、山子野、方椿。 

四宦官:载权、夏秉忠、周太监、裘世安。 

文房四宝:抱琴、司棋、侍画、入画。 

四珍宝:珍珠、琥珀、玻璃、翡翠。

一主三仆:

史湘云--翠缕、笑儿、篆儿。贾探春--侍画、翠墨、小蝉。

贾宝玉--茗烟、袭人、晴雯。

林黛玉--紫鹃、雪雁、春纤。

贾惜春--入画、彩屏、彩儿。

贾迎春--彩凤、彩云、彩云、彩霞。

扩展资料:

贾家人起名字是讲究排字的。第一代宁国公与荣国公名中均为氵旁;第二代贾代善一辈,名中第二字均为代字;第三代贾政一辈,名中均带反文旁;第四代贾宝玉一辈,名中均带斜玉旁或者叫王字旁;第五代贾兰一辈,名中均带草字头。

金陵十二钗正册的排序,曹雪芹肯定是动了心思的。现在的解读一般为林黛玉和薛宝钗并列为第一,第三为贾元春,第四为贾探春,第五为史湘云,第六为妙玉,第七为贾迎春,第八为贾惜春,第九为王熙凤,第十为巧姐,第十一为李纨,第十二为秦可卿。

林黛玉的父亲是林如海,母亲是贾敏,贾敏是贾母的女儿,是贾赦、贾政兄弟两人的亲妹妹。

薛宝钗的父亲在书中并未出现,母亲是薛姨妈。名为薛姨妈,其本名姓王,与贾宝玉的母亲王夫人是姐妹,当然也就是王熙凤除了王夫人之外,另外一个姑妈了。薛宝钗哥哥薛蟠便是呆霸王。

贾元春的父亲是贾政,母亲是王夫人。贾元春在贾府四姐妹中,年龄最大,是长姐。根红苗正,是贾府兴盛败亡的幕后人。

贾探春的父亲也是贾政,母亲是赵姨娘,是庶出。与贾环有着相同的父母,却有不同的性格。

参考资料:

—红楼梦人物关系图

本次讲述《石头记》柳湘莲、尤氏、尤二姐、尤三姐、尤老娘、跛足道士。都是福建莆田人。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王熙凤原型是陈一元,叶向高女婿。万历四十一年癸丑(1613),陈一元巡抚江西。

江西有宁国府。《石头记》的宁国府故事有一部分是发生在江西。故事人物很多是旅居江西的福建人。

陈一元《漱石山房集》题为遵旨自陈疏:应天府府丞陈一元谨奏,为遵旨自陈事。臣一元,年五十二岁。福建福州候官县人。中万历二十九年进士,初授广东肇庆府四会县知县。三十一年,调繁南海县。三十二年,丁母忧。三十五年,服阙,复除直隶苏州府嘉定县。三十八年,考选搜山西道御史。四十一年,巡按江西,在差告病回籍。四十二年,例升广东按察司佥事,未任。四十五年,内察,降用。天启二年,降补江西司理问、二年,升户部四川清吏司主事。四年,改尚宝司丞,升本司少卿、恭遇大庆,礼部具题差臣賫诏南京礼部应天徽宁等府,江西布政司。事竣,便道还家,候限,满赴京奉缴。四年月蒙圣恩升臣今职。

柳湘莲

《石头记》第四十七回:那柳湘莲原是世家子弟,读书不成,父母早丧,素性爽侠,不拘细事,酷好耍枪舞剑,赌博吃酒,以至眠花卧柳,吹笛弹筝,无所不为。因他年纪又轻,生得又美,不知他身份的人,却误认作优伶一类。那赖大之子赖尚荣与他素习交好,故他今日请来坐陪。

宝玉道:"我也正为这个要打发茗烟找你,你又不大在家,知道你天天萍踪浪迹,没个一定的去处。"

《石头记》柳湘莲,和秦钟关系好,喜欢云游,“天天萍踪浪迹”,且又要辞别宝玉,到“外头逛个三年五载再回来”,最后随跛足道士出家去了。

柳湘莲人物原型是吴文潜。

吴文潜和秦钟原型江仲誉关系好。吴文潜喜游武夷山。江仲誉是武夷山茶人。徐兴公《鳌峰集》武夷溪口别元翰惟秦仲鱼。

柳湘莲喜欢云游,“天天萍踪浪迹”,且又要辞别宝玉,到“外头逛个三年五载再回来”。

吴文潜喜欢云游。《闽中录》:「元翰遍游名山,襟怀潇洒,孤癖苦吟,诗不多作,时为诸藩所重。中年后弃家学道,寄食武夷山中。后薙发为僧。」谢兆申《吴元翰小传》:「而自其束发,辄之吴、之越、之燕、之楚,以旅庐为家室焉。家不浃旬,则又厌苦妻孥,戴笠而去。」

柳湘莲最后随跛足道士出家去了。

吴文潜中年后弃家学道,寄食武夷山中。后薙发为僧。到剑门山出家,时间是万历二十九年辛丑(1601)。

柳湘莲有鸳鸯剑。吴文潜旅游的时候携带宝剑防身。

徐兴公《鳌峰集》怀吴元翰:半宵有泪孤灯泣,四海无家一剑贫。

吴文潜

吴文潜,字元翰,福建莆田人,万历中布衣,有《元翰诗略》。

姚旅《露书》:吴元翰诗如吴儿度曲,丰韵可人。

姚旅《露书》:洪仲韦谓吴元翰规其勿作情诗,即稿中亦宜削去,余戏答之曰:「觉三百篇多了国风。」

姚旅《露书》:吴元翰《梦题罗汉》诗:「黑云无路长孤往。雨雪何天独远归。」曹能始每称之。

姚旅《露书》:吴元翰尝梦作一诗云:「久在青溪住,因作青溪蛮。误逐青溪水,流出青溪山。」元翰嗜隐,其诗宜然。

姚旅《露书》:吴元翰《山居杂诗》有「山中杂木宜留火,井底寒泉不作冰」句,里中怪之。余谓此何足怪,如汉琅邪井中冰厚尺余,始足怪。

姚旅《露书》:吴元翰谓洪仲韦曰:「余诗似鹧鸪。」仲韦曰:「余诗似黄鸟。」元翰曰:「所谓余诗似鹧鸪者,游子乍闻衫袖薄,佳人才唱翠眉低。黄鸟谓何?」仲韦曰:「尔晚唐尔。绵蛮黄鸟,余诗盖三百篇也。」

姚旅《露书》:莆中称诗,如剖珠合浦,家家而是,然缙绅林咨伯司成、陈尔鉴仪部及布衣吴元翰著。

姚旅《露书》:吴元翰醇谨不喜狎,人谓「吴孔子」。一日,许伯伦嬲之青楼,比酒散,诸人谓:「明俟我以缠头来。」 次日,诸人故不至,元翰初过,不便去,书劳蹦促之曰:「尔辈速我于火坑,速以水来救。」

姚旅《露书》:吴元翰谓郑翰卿为「郑蚊蝶」,人问其故,曰:「翰卿轿叛幢,身重重皴衣,道邀余饭,进门,从者始市束薪升米。犹之蝶翅,文彩有余而身分太小矣。」

邵武谢兆申《吴元翰小传》:曹能始恒曰:「布衣而人真诗者,其元瀚哉。一授简而藁如也。视之,则形废而灰如也。顾元瀚以声诗起雄,乃今则以净住稽白业焉,即四十有七年于此矣。而自其束发,辄之吴、之越、之燕、之楚,以旅庐为家室焉。家不浃旬,则又厌苦妻孥,戴笠而去。是以莆人士恒不得友元瀚。而元瀚所至,则莫不倾天下名矣。」

《兰陔诗话》:元翰性高洁,不喜狎。人戏呼为「吴孔子」。晚皈心襌学,薙发居武夷山中。其诗为曹能始、林咨伯、林孟鸣诸公所称许。

谢肇淛《小草斋集》吴元翰庐墓像赞:谓尔孝耶?而逃名空谷。谓尔隐耶?而钟情风木。旁佳城以挂瓢,老一丘而自足。吞月栖云,扰乌驯鹿。夫夫也,枯槁者貌,而膏腴者腹。吾以为非至性之猛,即俊才之俶。

钱谦益《列朝诗集》载:「文潜字元翰,莆田人。孤癖苦吟,诗不多作,或累月始成一章。弃家学道,寄食武夷山中,数载后剃发为僧。」姚园客云:元翰诗如吴儿度曲,丰韵可人。

《柳湄诗传》:按曹能始《苕上篇》有《舟中送吴元翰剑门山为僧》诗,「出门各有适,聚首一帆前。渡水恐将尽,入山推独先。心随剑峰断,果与秋月圆。何似金陵客,西风吹马鞭。」是元翰为僧在万历二十九年。

和徐兴公的交往

徐兴公《红雨楼文集》寄吴元翰:武夷分手,黯然魂消,足下马首已南,而吾始北。含情相盻,惟寄愁心于东流逝水耳。弟为饥寒所驱,跋涉风尘,秋杪始入武林,投剌朱门,作依人面孔,大是不堪。回思与足下同舟泛月,对榻眠云,真黄粱一梦也。弟自别来,神气不王,虽逢佳山佳水,亦懒往游。纵游亦懒于题咏。间一操觚,呕出心肝,竟不成句。盖友非同调,离群索居,安能花生笔底耶?足下此时闭户深山,上奉双亲,中挟爱弟,下呼穉子,饮水亦足自乐。如弟者,老母倚闾,弟兄两地,病妻伏枕,儿女啼饥,且孤身漂泊于数千里之外,劳生扰扰,不知何所底止也。黄白仲才一见,遂有海虞之行,亦甚念吴郎不置。叔度踪迹亦茫然。足下明岁果入燕山,当不吝到闽城一晤为别,毋忘故人,幸甚幸甚。兹方伯文孝廉还莆,聊寄八行,问足下起居,临楮怅结。

徐兴公《红雨楼文集》寄曹能始:吴元翰、王玉生、王元直、叶尹德同时游白门,未能一一寄书,为弟述意。元翰、玉生贫士也,足下须极力游扬,庶不失同社之谊。

徐兴公《红雨楼文集》寄张叔考别驾:莆友吴元翰,友于愚兄弟二十年。在山中者强半,诗日益工,而贫日益甚。兹出山为终老之计,谢在杭削牍荐之门下。以元翰与叔度交莫逆,海内有二子之称。仁丈固善叔度者,知念所笃,必倒中郎之屐。不佞齿牙,乌足为吴君重,然仁丈必不以布衣之言为不足重也。临楮蕴结。

徐兴公《红雨楼文集》寄郑四如广文:偶莆友吴元翰有吴兴访章吏部之行,附此奉候。吴君清标逸韵,绣句𫄨词。仁兄横经之暇,与之授简分题。不独应之才,献酬敬礼而已。

徐兴公《鳌峰集》夏日同闵寿卿柳陈甫吴元翰惟和兄避暑仁王寺、同吴元翰惟和兄庆上人过神光庵、题吴元翰画像、季秋三日同陈惟秦吴元翰周乔卿魏君屏丘文举曹能始登霜潭阁分得随楼二字、同吴元翰陈惟秦惟和兄游芝山丹青阁、武夷溪口别元翰惟秦仲鱼、送方伯文林朝望下第还莆兼怀佘宗汉吴元翰、怀吴元翰、喜吴元翰远归过访、送吴元翰之虎林谒莲池法师、旅夜独坐柬元翰乔卿、吴元翰庐墓。

尤氏、尤二姐、尤三姐、尤老娘

吴文潜同乡福建莆田人游日益(宗谦)、游士豪(宗振)、游及远(元封)、游子腾(勿馽)、游子骥(元藻)三代五人。

游宗谦游江西益王府,游及远、游子腾为江西益王府上客。

《石头记》尤氏原型是游日益(宗谦)。游宗谦善骂坐。 “那尤氏一见凤姐,必先嘲笑一阵。” 

尤二姐原型是游及远(元封)。游家第二代。尤二姐见过贾母,游及远(元封)参加了贾母原型曹学佺主持的金陵诗社。

尤三姐原型是游子腾(勿馽)。游家第三代。

尤老娘原型是游士豪(宗振)。

游日益(宗谦)

游日益,字宗谦,莆田人。有子游及远。

道光重修《福建通志》:同时黄天全、方元淇、游日益、游士豪、周如埙、林祖恕、林仲皆布衣诸生之能诗者。日益,字宗谦。游诸侯间,使酒骂座,张献翼每以得其骂为快。屠本畯、王穉登亦推重之。

游日益是林兆恩弟子,又拜师贾雨村原型徐中行。求诗集序于甄士隐原型王世贞。

王世贞《游宗谦诗稿序》:游子年四十余,而谒余以弟子礼。余力辞之曰:“”余所不敢抗颜者,有如日。”既坐定,谓余曰:“不佞尝事林兆恩先生,而未已也。已又游于何维栢先生,而又未已也。乃今得事徐中行先生与先生。”予固谢,不敢当。则又出其诗若干首曰:“何以教我?”稍读之,则泠然有新声,而不至誖于古则。即其辞,可以知其所遘之穷,然徃徃能致其穷之变于语,使人恻然而思悯,宛然而有余味。乃谓之曰:“子之所事林先生者,其为人也,谈性命人也。吾不知其所深诣,殆欲举一切而归之虚。其所游于何先生者,则以髙行闻天下,修辞斯猥矣。今吾子舍而师之,所谓虚而名是迩,舍而所从游之髙行,而雕虫之技是躭。且所为计,一徐先生足矣,而又何所藉余也?”游子曰:“非是之谓也。不佞于所谓虚者,日服膺焉,而未有得也。髙行者景之,而不相为用也。自不佞之为诗,触于兴,述于赋,寄于比,乃充然若有得。而吾之性与情,又若相为用矣。今夫咀藜藿,裋麻枲,而不为厌者,其所躭有在也。厄穷至于死,死而不畏者,以所托于名未亡也。夫执其似而我贵者,㝠趋者也。不得其境而轻相鄙者,迷复者也。子奈何以雕䖝之技而易之?”余曰:“善。”游子旧有刻稿二,俱名之日《辟支》、《𪨷夫》。《辟支》者,佛经训为独觉也。游子其殆有所寄乎?盖至是而谋尽,取前后稿加删削而梓之,曰:“岂敢以是售后世乎哉?贫士不办行巻,吾一梓而数百千卷立具,以贽夫天下之能操觚者,为先容而加斵削焉。虽然,非子无以先容也。窭人手一璞而示人,见者靡不以为石也。陵阳君既封而后目之,玉则玉矣。”余甚悲其意,故卒辞其弟子礼,而为序所以云。

姚旅《露书》:游宗谦侍人范鹿字允驭,少美姿容,善吹洞箫,能琴、能书、能诗,诗多脍炙人口。王长公赠之诗日:「除却数行童约外,也应事事胜方回。」

姚旅《露书》:游宗谦过王百谷,王方作字,不及寒温,游诟曰:「尔以尔书佳耶?莆中当粪耳。」后将行,欲索书,不便索,令侍儿范鹿转去。王不语,便书,书毕,谓范鹿曰:「对相公道:「粪又担几石去矣。」」

姚旅《露书》:游宗谦初过周公瑕,公瑕未有生平,不即见,游对门者诟日:「尔主人不过善书,使未见我书耳!」即行。门者以告公瑕,急令要回,寒温毕,举笔向游,请作数字。游曰:「初不能书,欲见君耳。」

姚旅《露书》:游宗谦游益府,王旌以「雪苑嘉宾」。一日,陈公衡过从,治具皆巨盘,公衡故谑之曰:「己善骂坐,而以小碗饷客!」郑挺武在傍曰:「君不见其自署「虐死嘉宾」耶?」

姚旅《露书》:游宗谦善骂坐。张幼于尝与余言:「宗谦善骂,得其骂以为快。」既卒,屠长卿谓其子元封曰:「尊公 方在阎王前骂坐。」

徐熥《幔亭集》游宗谦山人见过。

徐兴公《鳌峰集》金昌门逢游宗谦、寓普通寺游宗谦来访喜赠。

佘翔《薜荔园诗稿》同游宗谦集马从甫草堂作、冬日同游宗谦余思澄泛木兰作。

佘翔《薜荔园诗稿》寄游宗谦:一曳王门裾,风流工赋雪。不知楚醴筵,犹为穆生设。

区大相《海目先生集》游宗谦老年出塞壮之。

游士豪(宗振)

游士豪,字宗振,莆田人。游日益弟。

道光重修《福建通志》:士豪,字宗振,日益弟,足迹半天下,与兄齐名。

徐熥《幔亭集》建溪逢㳺宗振、同㳺宗振陈伯岑集陈季廸斋中。

徐兴公《鳌峰集》:季夏四日王穉玉转运招同黄邻初郡伯阮坚之司理曹能始廷尉游宗振王玉生陈伯孺马季声王粹夫黄伯宠诸同社西湖筵集。

徐兴公《红雨楼文集》寄王明吁:弟以蒲月之望抵舍,适莆田敝通家游元藻在省。元藻世擅风雅,曹尊老为刻其乃翁宗振先生《雾隐诗选》。又削牍荐之于赵父母,念其贫也。谅必推及乌爱,不使铗中无鱼。冀兄翁晤间为一从臾,是所祷耳。溽暑届候,仰恪玲揄,不宣。

佘翔《薜荔园诗集》同杜子贤陈观甫游宗振宿天游庵、陈元朋张绍和二孝廉夜集游宗振嘉树林即席分韵(二首)、同周九逵游宗振集用晦王孙芙蓉园得华字、送宗振之江西兼柬用晦王孙、客中赠游宗振

姚旅《露书》:罗隐诗:「老知风月终堪恨,贫觉家山不易归。」游宗振诗「老忆兄愁子畏家」,意本此。

游及远(元封)

游及远,字元封。游日益子。莆田人。有二子。游子腾、游子骥。

游及远与同里姚旅、吴文潜、黄世康等参加了贾母曹学佺主盟的金陵诗社。

道光重修《福建通志》日益子及远,字元封,为益府上客,又与同里姚旅、吴文潜、黄世康等预金陵诗社,其诗沉酣清越,妙得风人之旨。及远子子腾、子骥。子腾字勿馽。朱郁林言尤氏多才,勿馽为最。

姚旅《露书》:游及远字元封,负傲骨,居平与予善,居相去不远。忆甲午、乙未间,无日不往来也。顷读其刻稿,如《晓发九牧岭》云:「嘶马促行役,出门星月稀。松风吹短鬓,竹露湿轻衣。鉴水秋容瘦,缘崖足力微。乡关今日尽,愁对岭云飞。」又《过九牧岭》云:「峻岭巑岏古树苍,凭临绝顶思茫茫。当关苦雾晴飞雨,入涧流泉暗带霜。觅路人行归鸟外,住巌僧在落星旁。村沽此地休辞醉,白发今宵尚故乡。」读之不胜闻笛之悲矣。

姚旅《露书》:游元封《小竹林草》,余爱其五言绝句,如《野鹿园杂咏》云:「潭水清人心,芙蓉乱江影。白雁一声秋,芦花明月冷。」《咏残灯》云,「夜漏断还续,灯花开且落。应识含羞容,灭光进罗幕。」《春闺思》云: 「伤春无限愁,愁对莺花语。流水如有情,缓泛飞红去。」《送春》云:「昔日随春来,今日送春去。惆怅姑山云,年年留客住。」《戍妇吟》云:「寄语边城雁,征人久未回。愁心秋不管,虚带尺书来。」《赋得宫中落梅》云:「雨过洗轻粉,风来落暗香。乱飘宫树里,欲上寿阳粧。」《汝阳晓发》云:「残月挂高树,秋林生晓风。凄凉千里色,都入客心中。」《惜花词》云:「问花何太愁,愁因风雨剧。别有送春情,游人应未识。」《听鸟》云:「把酒坐花阴,孤吟和鸟音。春风不解意,吹起故园心。」《楚姬》云;「宫鬓镂蝉薄,宫腰鬭柳轻。惜春娇欲语,传出买花声。」《怀潘景升》云:「夜静草虫寂,秋深花露纷。客眠犹未着,那得梦逢君。」 《相思曲》云:「薄命落花轻,娥眉明月妒。杜鸥血满山,不似思郎苦。」《醉中辞竹轩宗侯饮》云:「夜雨度花溪,风花踏作泥。惜花频唤酒,未得过城西。」

姚旅《露书》:游元封文每欲酸巧,亦有不酸者,惟《题梅花帐》诗乃其本色。诗云,「写就寒梅挂竹床,笔端飞雪梦中香。呼童轻拂潇湘簟,恐有残花落枕傍。」

姚旅《露书》:余从子巽卿卒于秣陵,游元封哭以诗:「何意金陵即夜台,旅魂飘泊客心哀。九原有路君先到,酒伴诗朋次第来。」蔡君豪戏之云;「君两人皆高阳酒徒,君当先去。」次年元封下世,诗竟成谶。

姚旅《露书》:游元封馆谷山中,尝托一陈生署,陈生授书至「郭,外城,环围也」。「外城」以下作一句读。元封咤之日:「几败乃公事!」陈生犹强口曰:「郭非城外之环围乎?」元封曰:「如是,则夫环而攻之不必注矣。」始相向大笑。

姚旅《露书》:建昌王孙戏问游元封:「山人有几品?」游云:「与王者同。」王孙讶问,游曰:「并无品级。」

姚旅《露书》:游元封病剧,昏睡中,见屠长卿为阎王,因谓其子勿碍曰:「余所见若是,恐不起矣。」后果然。

佘翔《薜荔园诗集》山中避暑和游元封夏日闲居十首、寄㳺元封、雨中集㳺元封双璧堂因怀其尊人宗谦。

车大任《车参政集》游元封见过赋赠。

姚旅《送游元封》。

徐熥《幔亭集》芝山寺逢游元封兼怀宗振。

徐兴公《鳌峰集》送游元封客益藩、送游元封客益藩、腊夜集余开先鹏先宜宜堂时予与柯谟伯买舟下钱塘而郑翰卿将附二余转饷入京游元封翁吾鼎将归闽中兼呈高公讱詹伯禹共得一先韵、莆阳游勿馽持其先人元封竹林集见示感而有作。

徐兴公《红雨楼文集》寄张鹏甫:近日游元封归来,深知足下无恙。

徐兴公《红雨楼文集》答张鹏父:游元封溘然长游,其子英英若神驹。今挟其尊人遗稿,图杀青于益殿下。足下其为从臾之,寔贻元封以不朽耳。

徐兴公《红雨楼文集》寄欎仪宗侯:社友游元封中道不禄,家计萧然。郎君子腾,挟其遗稿,谋刻贵藩,以垂不朽。惟一从臾之,地下之感深于地上矣。

徐兴公《红雨楼文集》寄喻宣仲叔虞:莆田游元封忽尔游岱,生平著作甚富。今其郎君挟遗诗一帙,欲谋之宗藩诸君,杀青以传。莆中谈此道颇多,如元封者,指不再屈。弟令其晋谒,以诗稿就正。二丈幸为删校行世,即以不朽贻元封矣。

游子腾(勿馽)

游子腾,字勿馽。莆阳人。游及远子。

道光重修《福建通志》日益子及远,字元封,为益府上客,又与同里姚旅、吴文潜、黄世康等预金陵诗社,其诗沉酣清越,妙得风人之旨。及远子子腾、子骥。子腾字勿馽。朱郁林言尤氏多才,勿馽为最。

《柳湄诗传》:按曹能始天启癸亥《桂林集》有“游子腾,字不馽,王门客也。” 是子腾曾入王府,勿馽作不馽。

姚旅《露书》:《诗》云:「习习谷风,以阴以雨。」《易》云:「密云不雨,自我西郊。」游勿馽有《苦雨》诗:「东风何不放,吹雾见山容。」余引此以折之。后与里人谈,始知莆中气候独与《诗》、《易》相反。此可为泥经者诫。

姚旅《露书》:余乡称诗,自游宗谦先辈始。游子腾字勿馽,元封仲子,宗谦孙也。近得其《游子吟》,如《别兄弟》 作:「树末凉风起,秋声散鹤鹑。所嗟离故国,不忍醉邮亭。去住皆无计,间关损壮龄。寄书藉兄弟,立马更丁宁。」《洪江晚泊》作:「系缆江头暮,飘然思欲飞。潮来喧出浦,酒退冷侵衣。苦雾寒山隐,疏林远火微。忽闻歌欵乃,清梦恋渔矶。」《竹轩宗侯朝爽楼》作:「朱邸傍城搆,层楼矗堞开。地形全上控,山势尽西来。槛外晴悬瀑,林端巧置台。飞薨与浮柱,一一出新裁。」皆合作。郁仪宗侯尝为余言:「游家多才士,然宗谦不若元封,元封不若勿馽。」。

姚旅《露书》:游勿馽客吁江,余在筠州,讯以诗,勿馽酬云:「交道殊崇古,诗情每逐新。才高众所骇,调合我能 亲。竹雨他乡梦,汀烟两地春。相看名下士,若个得辞贫。」同乡异地,读之每自魂销。

姚旅《露书》:余客秣陵,游勿馽以益藩王孙白华、肇邓、幼良稿见示。白华名常瀶。如「岳云图在壁,湘雨挂于帘」、「甲乙书从乱,诗禅友或兼」、「远山窥屋角,独鸟下檐牙」,皆佳语。

徐兴公《鳌峰集》莆阳游勿馽持其先人元封竹林集见示感而有作、游从姑山同梅子庾游勿馽作、访游勿馽留宿鹤林馆话别、偶宿游勿馽鹤林馆肇鄣宗侯见访夜谈。

徐兴公《红雨楼文集》答游勿馽:安仁别归,又逾五载,岁月易度,人生能不速老哉。近元滕令叔至,知仁兄动履清泰,今不须王门曳裾,则一丘一壑,亦足自怡耳。尊公《竹林集》,三山仅弟家藏一册,珍若拱璧。然尊公佳者,尚不止此。弟尚忆四十年前,有句云:“十口稻梁三月尽,半生湖海二毛疏。”集中所不载也。曹观察广搜名集入选,而弟尽出令祖令叔祖先后集俾之,业已杀青矣。今又投以佳咏,则广平一门风雅之盛吾闽鲜俦。序言容与言之。今曹公在囦溪也,小豚小孙俱能占四声,不落俗格,附《武草》、《集陶》求正。弟拙作业已刊行,计十册,因卷帙多,资乏印少,容嗣请教。承惠香笔,谨拜明德。来使立索回音,挥汗草之,不尽欲言。六月十七日。

徐兴公《红雨楼文集》寄肈鄣宗侯:勿馽高隐,故山足迹,不越里闬,差足愉快。

游子骥(元藻)

游子骥,字元藻。莆田人。游及远子。

姚旅《露书》:游子骥初不即慧,父严督之。一夕,与客对酒,父问:「能诗乎?试即景作。」骥作一绝,末二语「待月月不来,问花花皆笑」,父大异之。王叔宗振闻之,挟以登登瀛阁,阁瞰海上,适见归舟,命骥试咏。咏曰:「骚客临江边,扁舟载雾返。不知鱼有无,但闻歌长短。」

崇祯十年丁丑(1637)。四月、闰四月间,曹学佺等人集徐兴公绿玉斋听游元藻谈流寇。

徐兴公《红雨楼文集》寄王明吁:弟以蒲月之望抵舍,适莆田敝通家游元藻在省。元藻世擅风雅,曹尊老为刻其乃翁宗振先生《雾隐诗选》。又削牍荐之于赵父母,念其贫也。谅必推及乌爱,不使铗中无鱼。冀兄翁晤间为一从臾,是所祷耳。

益王府

游宗谦游江西益王府,游及远、游子腾为江西益王府上客。

《明史·卷一百十九·列传第七》:益端王祐槟,宪宗第六子。弘治八年之籓建昌,故荆邸也。性俭约,巾服浣至再,日一素食。好书史,爱民重士,无所侵扰。嘉靖十八年薨。子庄王厚烨嗣,性朴素,外物无所嗜。三十五年薨。无子,弟恭王厚炫嗣,自奉益俭,辞禄二千石。万历五年薨。孙宣王翊鈏嗣,嗜结客,厚炫所积府藏,悉斥以招宾从,通聘问于诸籓,不数年顿尽。三十一年薨。子敬王常氵迁嗣,四十三年薨。子由本嗣,国亡窜闽中。

跛足道士

跛足道士,人物原型为周千秋。

周千秋,字乔卿,莆田人。周所谐(如埙)之子。有《倚树唫》。移居福州。后隐居武夷山碌金岩,,出家修道,号一丘道人。

徐兴公《鳌峰集》寄碌金岩一丘道人:五十年来尔汝交,出家垂老世缘抛。 口中但咬千根菜,头上新添一把茅。问路远经青嶂杪,闭门深隐白云坳。学仙已得真传授,取坎填离熟卦爻。

附 一丘道人:久矣词坛号最交,应嫌俗累远相抛。 多君寄鲤如悬榻,奈我栖云今盖茅。时把死生超度外,日将形影息岩坳。何年参却阴阳透,缩地潜归论卦爻。

谢肇淛《小草斋集》周乔卿像赞:尔目蒿如,而非山泽之癯;尔衣褒如,而非逢掖之儒。抱膝高吟,左图右书。猿鹤之与徒,而鞅掌之与居。人鲜不以为迂、为疎、为愚、为拘,而吾业已见其大都。要一言以蔽之,曰,忠于谋人,而拙于谋其躯。

谢肇淛《小草斋集》题周乔卿小像:莆阳周郎有奇表,广眉巨鼻双瞳小。七尺昂藏一丈夫,玉树临风殊皎皎。妍皮宁复裹痴骨,意气高骞九秋月。半生牢落只丹心,万事蹉能将白髪。朅来访我桃丘下,相看俱是沉沦者。手披此图索我诗,感新忆故泪盈把。自言十五二十时,青萍未试光陆离。文章不敢牛马走,肮脏岂让麒麟儿?三十四十神逾王,文采风流恣酣畅。酒楼夜荐五侯鲭,伎馆朝眠九华帐。当年貌此何清真?意态潇洒超风尘。玉尘香炉书几卷,嗒然疑是羲皇人。居诸冉冉十六载,昔日朱颜半已改。生计唯余四壁寒,壮心空有名山在。我闻此言眦欲裂,夜光按剑堪啼血。百錬翻为绕指柔,九河迸作愁肠折。贫贱之交三十年,只今须鬓各苍然。世情已付东流水,乡梦应归南亩田。君既支离柳生肘,我亦冯唐垂白首。未能丘壑便相从,聊置此图君座右。

想必问的是如皋或者如东地区的,我来小答一把,正好有关注。按:要是有族谱追溯,其实是最好的办法。没有的情况下,只能做合理的猜测。猜测,只是尽可能接近事实情况。

答:源于何处,聚居何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你要看哪个时间点了。

如东地区:已经是江苏最东边的一支尤姓了。当地字辈里面暗示来源地为无锡;如东的地区的来源于如皋,如东地区大部分为外来人口迁入。尤姓从哪里迁入呢 如皋。依据: 在如东尤姓聚居地,有一个姓:冒。 这个姓来源于蒙古族,只有如皋地区有。猜测为一起从如皋迁到如东。且如皋如东地区本来就很近,迁20多公里为了更多的土地,是合理的。

如皋地区:来源于靠近江边的苏州地区。 依据如皋姓氏记载:如皋尤氏,于唐宋时居如皋古摩诃山竹排岭之沙洲,时尤氏以姑苏阊门宗派五宗世表,无锡县一宗、靖江县一宗、泰州鹅儿湾一宗,居皋邑竹排岭为一宗。后此沙坍入江中,尤氏后人就搬迁至今江安阚家河西北地,左有大港,右邻毛宅寺。尤氏移居此地后,将毛宅寺更名宝庆寺,寺内有古佛三尊,迦兰钟鼓石塔一座,大佛腹中藏有尤氏始迁如皋一世祖天主公谱,称东皋始祖谱。尤氏集中居住地后定名尤家行。其堂名为“馀庆堂”。大门楹联有三:“延之绝学,公辅奇才”、“力崇道学,矢与清贞”、“图经来鹤,梦应成龙”。(延之,名袤,南宋诗人,无锡人。楹联只会写本家族有名望的人的事迹)

苏州地区的尤姓:发源于无锡。两兄弟本来都在无锡,后来一人因出了一些小事情,往苏州方向搬了。另本来两地不远,合情合理,且记载很多。里面的风雨和故事,可以参考:万柳溪边旧话,值得每一个尤姓族人参阅。

无锡地区:始迁祖,尤公叔宝。来源地:福建。迁入时间:大约于1017年,落脚地:无锡许舍; 现无锡地区有历史痕迹:地名尤渡里 , 万卷楼/尤氏锡麓书堂 (天下第二泉旁,非常的近,建议尤姓族人去无锡时可以参观一下)

福建:从沈姓而来。原因为避闽王讳。

尤姓:公元874年左右,有尤姓大将军从山西入云贵作战;公元925年左右,福建沈姓改尤姓;公元1017年左右,尤公叔宝至无锡;公元1400年 明初山西大槐树移民包括尤姓;(时间空间上有出入。原本就一支?还是分属不同支?第一种可能性很大,因为尤不是大姓。历史上发生了什么,不得而知)

从资料记载情况看,大部分尤姓族人能够正直不屈,能够友善对待周围的人,多有善举。

愿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有红楼梦人物关系表就清楚了吗?

我觉得还是要多读原本才行啊

关系并不复杂,其实

荣府是主线:活着的从史老太君开始,生了贾赦、贾政和贾敏,其它也有孩子,要不太君怎么对林黛玉说:“我所生的这些孩子,所疼者只有你母“。

贾赦娶邢氏生了贾琏,迎春。琏娶王熙凤,生巧姐

贾政娶王氏,生贾珠、元春、宝玉,赵姨娘生贾环和探春。王氏的妹妹嫁了薛家生宝钗和薛蟠。

宁府活着的贾敬生贾珍,珍生贾蓉和惜春。

贾敏嫁林如海,生林黛玉

算了,我写给你:

宁府

一代:贾演,宁国公。

二代:贾代化,贾演之子,袭宁国公。

三代:贾敬,贾代化之子,袭宁国公。

四代:贾珍,贾敬之子,袭宁国公,妻尤氏。

贾惜春,贾敬的女儿,贾珍的胞妹。

五代:贾蓉,贾珍长子,江南应天府江宁县监生,妻秦可卿。

荣府

一代:贾源,荣国公。

二代:贾代善,贾源之子,袭荣国公,妻史家**,即贾母。

三代:贾赦,贾代善的长子,袭荣国公,,现袭一等将军,妻邢夫人,未养。

贾政,贾代善的儿子,现任工部员外郎,妻王夫人,子,贾珠,贾宝玉。

四代:贾琏,贾赦的长子,捐同知。

贾琮,贾赦的儿子,年幼。

贾迎春,贾赦的女儿。

贾元春,贾政之女,入宫任女史,后晋封为凤藻官尚书,加封贤德妃。

贾珠,贾政长子,早亡,留一子贾兰,妻李纨。

贾宝玉,贾政之子。

贾环,贾政之子,庶出,母赵姨娘。

贾探春,贾政的女儿,庶出,母赵姨娘。

五代:贾兰,贾珠之子

曹雪芹的祖籍是当今“红学”研究的一个焦点,由这个焦点引发的争论已经很多年了,至今在红学界却未能形成统一的意见。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我们掌握曹家史料太少,没有足够的历史资料来说明这个问题。二是,我们仍把《石头记》单纯看作文学作品,不承认曹雪芹把曹家的“真事隐”在书中,这就为解决该问题设置了人为的障碍。为了解开《红楼梦》和曹雪芹的祖籍之迷,笔者多年来潜心研究《石头记》,研究曹雪芹写这部书的动机,书的宗旨和构成,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有了收获。在庆祝香港回归的日子里,因感叹曹雪芹的“红楼梦”想至今未实现,遂写了《也谈红楼梦》一文,简单的介绍了《石头记》一书的构成和宗旨。其主要观点为:《石头记》确为小说体裁的历史和文体解读论述著作,是这三部分的有机合成。写作的基本方法是“一手也而二牍”,也常常采取“一手也而三牍”的特技写作手法。主旨是谈“亲”(情),是谈曹家百年历史及社会背景。这个“亲”的历史全部用密码写成,试想,一个用密码写成的书,如果没有“解码器”是很难弄通它的真正含义。《石头记》正是这样一部书,它正是记载曹雪芹的祖籍及家族的历史(当然有社会即和当时朝廷有关的历史)。因此,我们只要把《石头记》看明白了,曹雪芹的祖籍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为了说明这个问题,下面分四方面谈谈:

一、曹雪芹的祖籍写在《石头记》中

曹雪芹的祖籍,在官方历史资料中并没有详细的记载,这是曹家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的史料缺口。曹家在清·康熙年间是荣耀显贵之族,为什么曹玺的祖籍记载是那样的简单而不确切呢?这正是《石头记》要回答的问题。要想在《石头记》中得到答案,就要会读《石头记》。怎样读?其主要方法,是我在《也谈红楼梦》一文谈到的宝玉和秦钟“伴读”方法,即“一手也而二牍”的解法。这个解法的基本条件是“秦钟”和“智能”结合,所以,只有了解“秦钟”和“智能”的含义,才能有效地破译出这部书的隐寓。本人不敢自喻“秦钟”,也不敢与“智能”结合,只能按脂砚斋和曹雪芹指示的方法来破译《石头记》的隐寓。关于曹雪芹的祖籍,《石头记》中有多处非常清楚的说明,下面仅举一例:

《石头记》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是全书纲领性章回,曹家的历史,曹雪芹用“十二钗”“判词”点睛。下面我们来看秦可卿的判词: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这首判词,按小说故事情节,是说秦可卿和贾珍之间的“*情”事。而实际上是“隐亲”事,隐寓着“亲可清”曹雪芹家的祖籍地。曹雪芹是用同音、谐音字,多音多义字,并运用字的转义方法写成的即“矫形”(娇杏)写成的。把“矫形”的字还原,这首判词其真面貌为:

清天清海还清身,亲既相逢必族人。漫言不肖皆荣出,曹姓开端实在宁。

现在看这首判词还原的“矫形”字后意思十分清楚,曹雪芹说:现在不光天下是清朝统治者——旗人的,就连曹家人也成了旗人。(因曹振彦投降后金而成为在旗人,后来曹振彦在对明朝战争中又收了曹玺为养子,所以曹玺及后代,随着曹振彦的身份都成了旗人)谁能看懂我写的书,既和我在此书中相会,必定是我们曹家亲族人。不要随便说从曹家出去荣耀发达这一支人,不像真正的曹家人,我们怎能忘记曹家的端头——祖籍实在宁呢?

这个“宁”是什么地方?这个“宁”当时是指山东登州府宁海州的“宁”。具体说,曹雪芹的祖籍应在山东登州府宁海州河南村西南乡,清朝末期为山东登州府宁海州河南村深水乡神山社二甲。怎么能肯定曹雪芹的祖籍是上述地方呢?因为曹雪芹告诉我们,曹家的事和祖籍“亲可清”(秦可卿)。当“秦可卿”逝去后还有“秦钟”(亲宗)知道。“秦钟”逝去后,还有“秦钟”的“情人”(亲人)“智能”者,“亲宗”的“亲人”是其后代,“智能”者是其后代中不知何年何月出现的一个人。他们看懂了《红楼梦》即晓红(小红)了,就会知道曹玺原来和他们家先辈是同宗谱的“一家子”,既然是“一家子”当然有同样的祖籍。上面所述曹雪芹祖籍的详细地址,实际也是曹雪芹“亲宗”家记载的祖籍地。

为了证明曹雪芹家和“亲宗”的关系,曹雪芹把这个“一家子”也写进了《石头记》中,这就是我在《也谈红楼梦》一文所说的:“曹雪芹为了使曹家永不泯灭,在《石头记》中设下两条“亲”线。一条正线,一条副线,只要找到其中一条,曹雪芹家的历史就全部清楚了。由于他家那条正线,在当时已经一百年未敢见天日,如今又过了二百多年在历史上已经荡然无存了,只剩下“亲宗”这条副线。这条副线一旦和《石头记》合上,曹雪芹家的历史就会大白于天下”。

我期望这一天尽早到来,还了曹雪芹和脂砚斋的遗愿,让《石头记》放射出新的光环,使“红学”研究跨入崭新的历程。

二、曹雪芹家的宗族关系

一提到曹雪芹家的宗族关系,大家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八旗满州氏族通谱》所记载的曹家六代十一人的名字。这个通谱按理是不错的,它是清朝官方机构按曹家当时家族状况编辑的。可是,曹雪芹写《石头记》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改正《八旗满州氏族通谱》对曹家历史人物之间关系的记载。所以,在《石头记》中,他用了大量的篇幅描写曹家的宗族,家族情况,详细的展示了曹家变迁,兴旺衰败的历史。说明了曹玺不是曹振彦的儿子,列出了自己直系血缘关系的家族成员,形象地描述了家族中各种人物,点出了能证明自己家族历史真面貌的“亲宗”。对此,我只要先把曹雪芹在书中描述他的真家族成员和其“亲宗”的家谱同时展示出来,大家就会一目了然。

总范世 探春范世 曹雪芹家和“亲宗”家家谱图示

54 14 曹锡章

55 15 曹 霖 曹 云

56 16 曹 文 龙 曹 元 龙

57 17 曹 峦(曹玺) 曹 岱

58 18 曹 寅 曹 宣(荃) 曹宗政(长)曹宗孔(次)

59 19 曹 顒 曹 頫 曹 贵 曹 积 曹 信

60 20 曹雪芹 曹延聪

惜春范世

61 1 曹连增

62 2 曹庭文 曹庭武

63 3 曹际仕 曹际宗

64 4 曹广盛 曹广田曹广义

65 5 曹天富

66 6 曹祖仁

此谱左侧是曹雪芹家真正家谱,是按曹雪芹在《石头记》中亲撰的家谱样子复原的,右边是其“亲宗”家谱,(有现存家谱)为了说明这个家谱和曹雪芹家的宗族关系,下面从四个方面解析;

(一)曹雪芹家的范世规律与宗族渊源

上述曹雪芹家和其“亲宗”的家谱,有与其他曹姓不同的范世规律,这个范世规律有特殊的纪念意义。按照曹雪芹在《石头记》中记载,曹雪芹家的初始始祖是曹髦。曹髦众所周知,是曹操的曾孙子,曹丕的孙子,曹霖的儿子,三国魏国皇帝,公元254—260年在位,字彦士,初封高贵乡公。嘉平六年,司马师废曹芳,立他为帝。他不甘心做司马氏的傀儡,率宿卫数百攻司马昭,为昭所杀,时年二十岁。曹髦后代为纪念曹髦,立下曹髦家族范世规范;每二十代为一个周期,规定出二十个范字的谱联,范完后,再范下个周期的二十代范字。这个范世方法,曹雪芹在《石头记》中比喻更加贴切形象,他用“春”表示曹家的范世周期规律。书中,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实际上是代表四个二十代周期的符号。元春为第一个周期二十世,迎春为第二个周期二十世,探春为第三个周期二十世,惜春为第四个周期二十世。书中第十三回,秦氏在王熙凤梦中赠给王熙凤两句话,“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其实是说明曹家第三个周期,即探春二十世范字范完后,曹家就进入第四个周期即惜春时期。曹雪芹是借“秦可卿”之口,告诉曹家人和世人,到了惜春时期,曹雪芹家和本家族的亲戚关系逐渐远了,不是“亲可清”的关系了,而是“亲宗”的关系了,即出了服后曹家族人的关系。另外,还有更重要的原因是,曹家到了曹雪芹这一代,正好是探春的最后一代,也是曹家总范世的第六十代人,曹雪芹的下代则是惜春范世时代的开始。曹雪芹家这些历史情况,当时是不可能公开的,因此才写成了这部《石头记》传世。

当时曹玺及其家人的身份是曹振彦的后代,所以曹雪芹家的后代,不能按曹髦后裔惜春二十代谱联范字起名。对此,脂砚斋在书中二十二回感叹到:“此探春远适之谶也。使此人不远去,将来事败诸子孙,不致流散也,悲哉伤哉!”。这段批语说的意思是,曹雪芹家探春周期完结后,由于当时的家族身份子孙还不能按惜春谱联范字起名,随着时间的推移,势必造成子孙流散,再也不能像探春周期末世几代人那样,在起名范世上和自己真正的宗族有一定的联系。曹玺为了自己和子孙能回归自己的宗族身份上去,在给后代起名范字上和探春谱联保持了这种联系。正如书中第四十八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中,曹雪芹借香菱之口,把此事道明。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这段话看起来是香菱和黛玉说诗,但实际上是讲曹家的家谱。曹家探春二十世谱联范字,就是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范字方法,这一点可以从曹雪芹家“亲宗”的家谱看出其规律。虽然其“亲宗”家谱在文革中,几乎全部焚之一炬,现仅存一部近代抄录的家谱和一个百年谱联。(此全谱估计在山东可以查到)这两谱在探春范世上仅存十四世到二十世七代人的范字。但从这仅有的七代人的范字也可以看出规律来,其范字是:

□□□□□□□□□□□□□锡雨龙山宗贝延

从曹家探春二十世谱联范字所存七个字可以明显看出,曹髦后裔探春范字确属“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范字规律。所谓的“一三五”不论是指奇数,范偏旁部首字,用偏旁部首组成一个字,为单字名。“二四六”是指偶数,范的是单字,起名均为双字名。从上面的曹家家谱可以看出“一三五”为……雨山贝,“二四六”为……锡龙宗延。“一三五”不论,是指在这些范字上,要求并不是非常严格,可以用这个偏旁字,也可以不用这个偏旁字,用和这个偏旁相关的字也行。但“二四六”要求严格,它是曹家的正宗范字,是隔代范的。

文中香菱说,看古人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的,这句话是指曹雪芹家讲的。曹雪芹家,从曹玺成为曹振彦的儿子后,就不能使用自己家族范世谱联的范字方法,其后代也随之改变。曹玺原来应范“山”字,按书中所记应为单名“峦”,显然“玺”字是到曹振彦家后所用的名字。曹玺基于这样的身份,在给自己儿子起名时,是不能按原曹家探春谱联范字起名了。但是,曹玺又不想完全脱离探春谱联范字的规范。这一点从他给两个儿子起的名字上可以证明;曹寅、曹宣按探春范字看和父辈顺了,又在“二四六”的范字规律上错了。因为,按曹家探春谱联范世,他们俩是十八世,范“宗”字,应起双名。曹玺虽然给儿子起了单名,却大有深意。我们应该这样理解:曹玺把曹寅、曹宣应该范的宗字的宗字头部首“宀”字保留下来,以此配字起名,保持了和曹家探春谱联范字的信息联系。而且两个儿子的名字,也非常有讲究。曹寅的名字,应出自《文心雕龙·祝盟》,“所以寅虔于祗,严恭放宗庙也”。曹玺希望儿子,要敬自己真正的祖宗,要认自己的宗族。并取字“子清”,意儿子要清楚,你是曹髦后裔五十八世孙,范“宗”字。曹宣的名字应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七年》,“民未知信,未宣其用”。意思是,我家的事,世人不知,是我们没法告诉的原因,希望以后儿孙能把曹家的“真事”公布于世,因此取字“子猷”。人世间的事,实在太巧,曹家真实历史,确实是通过曹宣的儿子曹頫告诉了曹雪芹,并策划了《石头记》写作方案,使曹雪芹写下了这千古不朽的著作,他就是脂砚斋。

到了曹家探春十九世,曹顒、曹頫的名字,也是参照曹家“探春”谱联规范起的单名。在偏旁使用上把“贝”字变成了“页”字,也保留了十九世谱联范字的字形。

到了探春最后一世,就是曹雪芹这一代,应范“延”字,起两个字的名。因曹雪芹的生身父亲曹顒,在曹雪芹未出世已经去世,其叔曹頫过继他家为嗣。由于曹頫始终不忘回归本宗的愿望,所以给曹雪芹起的名字含义就更深了。我在《也谈红楼梦》中是这样表述的:“曹頫给曹雪芹起名的含义:名“霑”,是沾祖宗之光。字“梦阮”,是圆曹家三代人回归本宗之梦。号“雪芹”,是雪耻曹家之辱之意”。所以书中林黛玉和香菱谈诗时说:“……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曹雪芹的名字,乃真正是“不以词害意”。曹家自曹寅、曹宣后三代人的名字确有特殊的含义,我们要“会看”才是。

总之,上述说明了曹玺及其后代是曹髦的后裔,和其“亲宗”东港市大孤山曹家在范世起名上是一脉相承的。

(二)曹雪芹应是曹霸的后裔

《石头记》中暗示曹雪芹是唐朝时期曹霸的后裔。因现存的《石头记》稿本没有完整的,多处遗失、破损,八十回后的文字至今未能发现,这都为全面理解《石头记》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但是,曹雪芹家和曹霸有许多地方暗合;曹霸,谯郡人,三国魏国曹髦后裔,官左武卫将军。安史之乱后漂泊四川。公元764年,在成都和杜甫相识,杜甫为他写下了《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诗篇。而曹雪芹岫岩、大孤山“亲宗”家谱写到:“吾曹氏原籍四川小云南人氏后,又原籍山东登州府宁海州河南村深水乡神山社二甲人氏”。这又和曹霸漂泊四川相吻合。又因大孤山、岫岩曹家最早的宗谱及谱书毁于“文革”,所以,要找到曹家全部历史资料,到山东及四川曹家原祖籍地,也许能查到线索。

现存的线索虽然有限,但历史资料还是透露出一些信息。例如,曹雪芹生前好友敦诚有诗《寄怀曹雪芹·霑》:“少陵昔赠曹将军,曾曰魏武之子孙。君又无乃将军后,于今环堵蓬篙屯。……”当时敦诚和曹雪芹交往密切,感情深厚。因此“君又无乃将军后”这个信息是非常有价值的。在当时,曹雪芹是不会轻易向人透露曹家的真实历史情况的,否则,《石头记》用不着写成我们看到这个样子。就是因为敦诚和曹雪芹关系太密切了,他们经常在一起喝酒、赋诗。在长时间的交往中,敦诚从曹雪芹的只言片语中,察觉到曹雪芹是曹霸的后裔,于清·乾隆二十二年在松亭关分管税务时,因思念曹雪芹,写下了这首非常有价值的诗篇。其价值在于:当时的历史资料和官方档案,都表明曹雪芹家是曹彬的后裔,此事敦诚不可能不知道。他诗中既然这样写了,说明敦诚已经察觉到曹雪芹不是曹彬的后人,而是曹霸的后裔。

其实,脂砚斋在书中也露出信息。书中二十一回有眉批:“赵香梗先生《秋树根偶谭》内,兖州少陵台有子美祠为郡守毁为己祠。先生叹子美生遭丧乱,奔走无家,孰料千百年后数椽片瓦犹遭贪吏之毒手。甚矣,才人之厄也!因改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数句,为少陵解嘲:‘少陵遗像太守欺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折克非己祠,傍人有口呼不得。梦归来兮闻叹息,白日无光天地黑。安得旷宅千万间,太守取之不尽生欢颜,公祠免毁安如山。’读之令人感慨悲愤,心常耿耿。”从这段眉批可以看出批者对杜甫的敬仰和特殊感情,在感叹杜甫的同时隐喻着曹霸和杜甫一样,因遭丧乱,奔走无家,漂泊四川。千百年后,曹霸后裔奔走山东,又遭“朝乱”,曹家又遭变故,脂砚斋怎不“心常耿耿”。所以说,这段批语是脂砚斋见景生情,见杜甫之事,思曹霸之情,思曹家当时处境。如果没有此种心緖,这条批语写在书中就显得非常勉强。

通过上述资料可以证明,曹雪芹应是曹霸的后裔。要得到准确无疑的答案,一是要全部破译《石头记》,二是按上面说的线索查到民间的曹家史料,会得到准确答案的。

(三)曹锡章、曹霖、曹文龙何许人

从前面列出的曹家家谱上有这三个人的名字,这三个人按曹家家谱辈分看,曹锡章是曹玺的曾祖父,曹霖是曹玺的祖父,曹文龙是曹玺的父亲。因曹玺成了曹振彦的养子,所以在当时的《八旗满州氏族通谱》是不可能记载他们的。

按《石头记》文字记载,曹锡远就是曹锡章,《八旗满州氏族通谱》上也有曹锡远的名字。史料记载,曹锡远又叫曹世选,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是曹玺为自己和后代回归自己宗族身份所采取的措施。实际上曹振彦的父亲是曹世选不是曹锡远。曹振彦去世以后,在官方后来辑成的档案上,曹玺把祖父填报成曹锡远,就是把自己真正的曾祖父曹锡章名字改成曹锡远报上去的。虽然,曹锡远和曹世选这样一换差一辈,但是,曹玺觉得留下这至关重要的信息,就能使曹家达到回归本宗的目的,也就不顾忌那么多了。曹玺为什么偏要把曹锡章改成曹锡远呢?因为,当时社会上,尤其上层人物,可能很多人知道曹振彦的父亲是曹世选,曹玺要把他换成曹锡章显然会引起人们疑问,尤其是曹振彦继妻的怀疑。但改成曹锡远就好解释了,按当时曹玺的家乡话,(也许三百多年前,北京、华北、东北一带土话,说话口音都和曹玺家乡差不多)曹世选、曹锡远的发音几乎一样,听不出什么差异来。就是现在,曹玺的家乡和其“亲宗”的家乡,发这两个名字的音,还是非常接近,不仔细听,曹锡远就是曹世选。当时曹玺把曹世选改成曹锡远,可以说是音对字误,是顺理成章之举。关于曹锡远(曹锡章)在《石头记》中是那个角色的原型,这里暂不谈了,下面重点说说曹霖。

曹霖是《石头记》中的核心人物,也是解开《石头记》的金钥匙。

我在《也谈红楼梦》一文中说过:宝玉即石头,石头刻字即碑文。碑文刻有什么字呢?刻得就有《石头记》中林黛玉的原型——曹霖的大名。林黛玉是“霖”字的谐音拆字——“林代雨”,宝玉非要驼这块碑不可。上面说到曹锡章在自己家谱上有原位,又改名顶了曹世选的位子。曹文龙的位置上有曹振彦占着,他们一明一暗存在着。在曹振彦和曹玺结合的家谱上,曹霖是插不进去了,曹霖便成了“孤魂野鬼”。为此,曹雪芹塑造林黛玉的形象,叫他和“石头”即宝玉结合,就会有自己应该有的位置。凭什么说林黛玉是曹霖呢?下面举个例子说明这个问题:

《石头记》第三回“金陵城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此回题目明确告诉读者,南京的曹玺家要起复自己家范“雨”字的祖辈人了,荣耀的曹家人将把曹霖收在自己的家谱上。接着书中描写了曹霖名字上家谱的过程,“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不可。’贾母笑道:‘更好,更好。若如此,更相和睦了。’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谅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所说的“颦颦”二字,实际上是“拼拼”,即拼起来的意思,就是把林黛玉(林代雨)名拼接起来那就是曹霖的名字“霖”。这一点林黛玉的判词上说的更加清楚,“玉带林中挂”,“雨代林”即“霖”。宝玉问完后,探春问何出,点明“霖”是曹家探春范世上的人,探春当然清楚“林黛玉”是谁。这段话,充分说明了曹家人要把曹霖收在宗谱上的愿望,说明了“林黛玉”就是曹玺的祖父曹霖。

曹玺的父亲,按曹雪芹家真正的宗谱记载应该是曹文龙,曹玺成了曹振彦的养子后,他的名字也无法再见天日。书中对他有一番特别的描写,《石头记》中的薛文龙、薛蟠的原型就是他,这里就不多介绍了。

总之,曹锡章(远)、曹霖、曹文龙,《石头记》中都描写的很详细。他们的事已经过去三百多年,这次会上,也许能圆了脂砚斋、曹雪芹二百五十多年的回归自己宗族的梦。

(四)副线

我多次提到《石头记》中的副线,即曹雪芹所说的“亲宗”,就是上述谱中右侧那一支人,现有大孤山、岫岩曹家家谱为证,这个“亲宗”曹家和曹雪芹家在范字排名上用字规范是一致的,《石头记》中介绍曹锡远就是曹锡章,曹霖和曹云是兄弟。从历史上看,这个“亲宗”曹家,原籍四川小云南,又原籍山东登州府宁海州,和《石头记》中所说曹雪芹家祖籍在山东半岛宁海州是一致的。这个“亲宗”曹家于清朝·康熙五十余年,由山东登州府宁海州迁到关东岫岩厅辖区落户。“亲宗”曹家到岫岩始祖是曹宗政、曹宗孔兄弟二人。(因范宗字,二人行走到岫岩,所以书中喻为“邢忠夫妇”)长支曹宗政在大孤山达子营落户,(大孤山当时属岫岩辖区)二支曹宗孔在岫岩房身沟落户。后来,曹宗孔的三儿子和五儿子到大孤山山东头落户。《石头记》中的邢岫烟,就是指曹宗孔的儿子们,代表人物是三儿子曹积。曹雪芹把曹家回归自己宗族的愿望,全都寄托在这一支人身上。

根据《石头记》的描述,曹雪芹逃禅是住在大孤山庙宇的上庙,(现东港市大孤山镇)在庙中和曹家堡披阅十载写完《石头记》的初稿。这期间曹大汉即曹积(邢岫烟)参与了孤山上庙的修建过程,由于他和曹雪芹经常在一起,相处很好,所以,《石头记》中有特别的描述。曹大汉是大孤山有名民间的历史人物,为修大孤山上庙出过工,立下汗马功劳,大孤山人有口皆碑,传说颇多。按曹家家谱,曹大汉和曹雪芹父亲曹顒是一辈人。曹大汉长得非常高大,力气过人,能负千斤物体,行动自如。历史记载,曹顒长得也很魁梧,曹家两支人,在这一辈上同时出现了身材高大的人是有什么启示吗?更有趣的是,书中说:“此乡多宝玉”。而岫岩就是玉石之乡,玉雕闻名全国,曹家“亲宗”后代现操此业不少。尤其是六十年代,岫岩出世的玉石王,现以雕成玉佛(在鞍山玉佛苑),背面的观音菩萨像旁出现个“真”字,同时出现龙凤像。这些是否和《石头记》有某钟信息联系呢?也未可知。

总之,《石头记》把“亲宗”这条副线从曹云到曹大汉写得非常清楚。曹雪芹当时感叹大孤山、岫岩曹家的惜春时期正在开始,且人丁兴旺,所以就把圆梦的希望寄托在这一支人身上。

三、曹家矛盾的原因

曹家矛盾,是指曹尔正儿子曹宜和曹玺后代尤其和曹頫之间的矛盾。其原因之一,曹振彦不是曹玺的生身父亲而是养父所致。按书中隐寓和有关资料分析,曹玺是清军对明战争中被曹振彦强行收养的,取名曹尔玉,(传说是皇上笔误写成曹玺)后来叫曹玺。虽然曹玺成了曹振彦的养子,但是,由于曹振彦是满州后金政权的军官,他们这种父子关系,怎能不包含着国仇、家恨呢?原因之二,由于曹玺及其子孙念念不忘自己的祖宗,不忘自己的民族身份,希望有一天,能回到自己的宗族上去。到了曹頫这一代,这种迹象逐渐显露出来,形成了曹宜和曹頫之间的家族矛盾。康熙年间,康熙帝极力维护曹頫家,所以,曹宜无法使坏于曹頫。康熙已死,曹宜的靠山雍正当了皇帝,曹宜开始挑拨雍正打击曹頫,使曹雪芹家彻底败落下来。

下面通过三个方面分析两家关系与矛盾:

(一)曹家的家族关系。曹頫和曹宜虽然是叔侄关系,但没有一点血缘关系。因为曹玺是曹振彦的养子,此事一旦成为曹家公开的秘密,他们的感情会自然而然地产生隔阂,和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是不会一样的。下面按两家血缘关系,列出曹家家谱:

—曹寅—曹顒—曹雪芹

曹锡章(远)—曹霖—曹文龙—曹玺(峦)—

—曹宣—曹頫

曹世选———————曹振彦—曹尔正 ——— 曹宜—曹颀

这个家谱上下一对比,可以看出,范世起名规范在曹玺以前明显不一样,后面则一样,这就是曹玺成为曹振彦养子的结果。曹玺的名字是曹振彦后改的,所以和曹尔正范字一样。而曹宜的名字,是/ca>

这个是贾家的贾府旁支:  贾代儒(司贾家私塾)(孙--贾瑞)  贾琼母(贾琼--子,四姐儿--女)  贾王扁之母(贾王扁--子,喜鸾--女)  娄氏(贾菌--子)  周氏(贾芹--子,)  五嫂子(贾芸--子,五嫂子的兄弟--卜世仁)  贾璜(妻--金氏,金氏嫂--胡氏,胡氏子--金荣)  贾府宗族:  贾敕,贾效,贾敦,贾衍,贾珖,贾璎,贾琛,贾璘,贾菖,  贾菱,贾蓁,贾萍,贾藻,贾蘅,贾芬,贾芳,贾菌,贾芝,  贾荇,贾芷;  贾氏族亲:香怜,玉爱  宁国府:  贾演(宁国公)--焦大(奴,老仆)--来(赖)升(宁国府总管,来升媳妇)  乌进孝(黑山村)--俞禄(小总管,张财家的,丫环--万儿,兴儿)  贾代化(贾演子,神威将军)  贾敷(

《红楼梦》中贾家族谱和人物关系图?

十二金钗: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李纨、妙玉、史湘云、王熙凤、贾巧姐、秦可卿。  十二丫环:晴雯、麝月、袭...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