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氏所有辈分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30浏览:2收藏

汤氏所有辈分,第1张

汤(Tāng 汤)姓源出有四:1、出自子姓,为商汤之后,以祖字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汤氏其得姓始祖为成汤。夏朝末年,居住在黄河下游的商落首领名契,本是黄帝曾孙帝喾之子,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封于商(今河南省商丘南),赐姓子氏。契传十四世至履,正值夏朝未代夏王桀统治时期。履字汤,又称成汤,尊称帝乙,他即位后爱护民众,施行仁政,深受人民拥护,周围一些小国也慕名前来归附,因之势力迅速扩大。而夏桀残暴无道,国内日趋动荡不安,诸侯们也不听从他的号令。成汤见其形势,顺从民意,不断积聚力量,开始有计划地讨伐夏桀。他先灭掉了商附近的夏的属国葛,接着经过十一次的出征,灭掉了夏的三个重要的同盟国韦、顾、昆吾,成为当时强国。随后一举灭夏,把夏桀放逐到南巢,这样,履就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国家――商朝。成汤的子孙中,有的以他的字“汤”为姓氏,就是汤氏。2、出自子姓,为宋国君主偃之后据《史记·殷本纪》载,周初,公元前11世纪周公平定武庚叛乱后,把商的旧都周围地区分封给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建立宋国,建都商丘,有今河南省东部和山东、江苏、安徽省间地。传至未代君主偃,于公元前286年被齐、魏、楚联合攻灭,子孙大多以国名为氏,姓宋。偃的弟弟昌之子隆,改子姓,在秦始皇焚书坑儒时,畏祸,又改子姓为汤姓,是为汤隆。3、出自荡姓,为宋国公子意诸之后据《万姓统谱》载,春秋时宋国有荡姓,后去草头成汤姓。春秋时,商宋有荡邑(河南睢县),宋桓公御说封其三子公子荡于此,为荡邑大夫。宋襄公即立拜其弟公子荡为宋司城,史称其为“司城荡”。公子荡文武全才,助兄宋襄公扶齐伐曹,两会诸侯,称霸天下,因而荡姓扬眉吐气。公子荡在宋楚决战中,为营救宋襄公,独闯敌阵,身倍数创而牺牲。公子荡之子公子寿,因不肯陪伴昏君宋昭公左右而辞去司城官职,让儿子荡意诸袭世职。荡意诸以祖父封邑为姓,是荡姓之始。荡意诸是春秋贤者,因见宋昭公被弑,自刎而死。宋文公知荡意诸贤,则封其弟荡虺为司马。荡虺之子荡泽袭爵后,欲削弱公室,则乘宋共公卒,宋国举哀之时,杀死太子肥,而专国政。荡泽因没有得到宋桓公家族鱼氏、向氏、鳞氏的支持,势单力孤,荡氏被右师华元率国人剿灭,荡泽被杀。荡泽子侄余生者逃亡于楚国亳州,楚共王封荡泽之子为荡侯。 公元前530年楚灵王拜荡侯为楚军元帅,率潘子、司马督、嚣尹午、陵尹喜围攻徐国,楚灵王于亳州南干溪督战。公元前529年5月,楚国内乱,公子比自立为楚王,楚灵王自杀。荡侯急率围徐楚军回国,中途遇吴国之伏当了俘虏,荡侯子孙为避祸,去草字头而改为汤氏。江苏苏州《汤氏家谱》曰:“吾祖宋公子意诸,以祖封邑为荡姓,其子孙因避祸,去草字头为汤氏。” 4、出自改姓,及他族中有汤姓:① 宋代有汤悦,本姓殷,建隆初避宣庙讳改姓汤。宋开国之君赵匡胤的父亲名弘殷,许多殷姓子孙或原来名殷的臣民为了避“弘殷”名讳,只好改名换姓,一些殷姓子孙改姓“汤”。据载,秋浦(今安徽贵池)人殷崇义,是南唐时名人殷文圭之子,曾任右仆射。开宝(968—976)年间,以司空任左、右内史,为避太上皇弘殷之名,改名为汤悦,曾主持编修了著名的图书《太平广记》。② 另满、侗、蒙、土等族均有汤姓。

汤字是中国汉字中最早出现于史的文字符号之一,因而在中国上古时代的陶文、简籍、甲骨文、金文、帛文中都有汤字符号的记载。据考证而知,《古陶字汇》中收录的“氵早”字符号,就是最古老的汤字象型符号,从字型上分析,汤字如初升的太阳,因日临于水,则如字义。因汉代以前,文字符号可以拆装组合,“早”字亦拆为十日,《海外东经》证曰:“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故而十日既是汤。但因汤字符号与偒人发展的历史有关,故而汤字符号亦出现多元化,直至唐代汤字符号才得以统一化。因此,若想揭开汤字符号从多元化至统一的过程,就必须与偒人的发展历史相结合,才能弥补这一奇特的姓氏缺环。

我的祖籍是江西临川,1951年父亲汤展云举家移居北京,因而我有幸出生于首都,虽然没有回过老家,但每至佳节之日,京津两地的亲友必云集于我家畅怀乡情,因而乡音及乡情从小就萦绕在我的心田,由于血缘关系,我对“汤”氏的源流非常好奇,总想破解自己的血缘之谜。1985年我时任《经济学周报》发行部主任兼记者,于是利用到上海、杭州考察之机,顺路由杭州乘风而下直抵江西南昌。我的祖籍临川县李渡镇,今属南昌市进贤县,是江西四大古镇之一,李渡镇烧酒作坊遗址,则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时代最早、遗迹最多、遗物最多、延续时间最长、地方特色最为鲜明的古代烧酒作坊遗址,被称为2002年中国考古六大发现之一。而其生产花炮的历史非常久远,其生产的礼花在东亚运动会、五十年国庆大典上为国争了光,因而李渡镇被称为“花炮之乡”。毛笔是中国的文房四宝之一,秦汉时期李渡镇就开始制造毛笔,并波及到文港镇,李渡镇在上海创办的周虎臣笔店、在安徽芜湖创办的李鼎和笔店及文港镇在湖北武汉创办的紫光阁笔店与浙江湖笔店并称为“中国四大笔店”,为此我的家乡又称为“毛笔之乡”。而今中国各县市都设有李渡镇医疗器械办事处,所以我的家乡又称为“医疗器械之乡”,这三大支柱产业为我的家乡赢得了荣誉,因此李渡镇被评为全国模范镇。

我的祖籍李渡镇柴埠口汤家港背靠金山,面朝汝水,山环水绕美不胜收。自宋代我高祖朝四公由雍州(湖北襄阳,唐称“雍州”)徙居于此开基立业,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这是我首次回到我祖先世代生居的故乡,只见汤村村头高耸着两排巨大的石碑坊,一块坊上书“中山优秀”;一块坊上书“玉茗流芳”。后经研究才知,“中山”是汤氏族徽标志;而“玉茗”,则是明代戏剧大师汤显祖的堂号。宗族长老汤友才先生,见我远道而来,特意请出了清宣统元年(1909)年由我祖父汤茗孙公主修的八修《汤氏宗谱》让我阅览,据临川《汤氏宗谱》记载:临川汤氏源于江苏苏州温坊,唐禧宗时我苏州温坊36世高祖汤宝亭公,任抚州路宣慰大夫,因督率唐军与黄巢大战兵败殉职,唐僖宗赐汤宝亭公为“公”,谥“忠勇”,敕葬抚州临川温坊北飞燕投湖山,立庙于长春地,供郡人凭吊,并有宋宰相晏殊作撰、宋宰相王安石题诗为证。汤宝亭公五子奉旨举家迁居临川,于温坊之侧守庐而居。我35世高祖汤德公是汤宝亭公的第三子,为唐赐进士,历官湖北襄阳文林郎,故而我三房宗支又迁出临川定居于襄阳。因襄阳唐时均是雍州移民,因而又称“南雍州”。宋代,我29世祖朝四公因避战乱,才返迁回临川,其见李渡柴埠口之地,上控南昌、九江;下辖抚州、南城,是江西水运的中枢枢纽,而其地山清水秀,水运繁盛,则依金山、傍汝水,构屋而居。因家族繁衍渐成为江右望族,因此其地于清时称:“汤家港”。因汤氏源于中山,故而称“中山汤氏”。因我不服水土,于是到张家窠汤氏祖坟山(今为李渡花炮城)祭扫祖墓后,即起乘回京。临行汤友才先生恭敬的将1947年我祖父汤茗孙先生主修的九修《汤氏宗谱》请出,郑重的交我带回北京保管。

自从我有幸接掌了我族宗谱,几余年来为揭开汤氏家族“中山”之谜,我读遍中国二十四史及国家图书馆收藏的所有县志及《汤氏家谱》,初步认定河北定县(河北唐县、定县一带)与我家族徽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据古史记载:定县古属“唐”,古天子傥女娲、帝喾、帝挚、唐尧、丹朱皆曾封于此称“唐侯”,因上古时汤与唐同音通用,所以又称“汤候”。东周时期,鲜于白狄族在此建中山国,因而汉初在此置中山郡。据湖南益阳《汤氏家谱》记载:河南陈留郡人汤振麟,仕唐为荆湖(湖北)统制,功封中山郡,谥“文毅公”,其后裔世称“中山汤氏”。然而,汉代江苏句容汤氏及两晋时期的安徽贵池汤氏就已经以中山氏自居了,说明中山汤氏的起源应早于唐代。典曰:“中字意为齐、殷、极。”因而齐国也可称中山国;而殷商王朝则可称“中央王朝”,以此推理中山氏可以追溯到殷商王朝的始创者汤武王子履。史曰:“冀州为天下之中。”冀州之称始见于伏羲氏时代,共工氏居此称帝,被母后傥女娲诛于冀州,因而冀州从共也。尧舜时期,冀州为大禹所划九州之一,因尧舜禹三代皆于山西运城地区称帝建都,所以山西运城地区当属天下之中,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之一。古之天子辖域为千里,藏缅语系曰:“千里之王为汤。”所以古天子号“汤”,因此汤是太阳、君王者的象征;《荀爽传》证曰:“汤在天为日,在地为火。”如:傥(汤)女娲、唐(汤)尧、汤孙(夏少康)、成汤等,都被尊为“汤”。汤由天子之号逐渐演变为姓,因而汤姓具备原始姓的多义、多形、多音、多变的条件,并具有分衍氏族的功能,因此汤姓成为中华民族第一姓。周代中国开始施行“谥法”和“避讳”制度,严格要求不准用古天子名号为姓,因此汤姓先后分衍出千万个氏族,所以汤姓是万家氏族之源,其与汤氏完全是两个概念。

那么汤武王子履是否与冀州有关系呢?中山与汤武王又到底是什么关系呢?《闻喜县志》曰:“中条山又名汤王山。”山上建有汤庙。翁同和道:“有汤庙湫池,祷雨辄应,亢旱如此”。由此可知,中条山既是中山,汤武王就是中山之主。《运城市志》曰:“中条山西连华岳,东接太行,绵延300里,居中若带,故名中条山。”中条山北麓运城市与夏县的交界处的三家村乡汤里,传说是成汤的故居。《运城市志》曰:“汤里传说为商汤武王故里。”为了证实《运城市志》的这一论点,1990年11月我专程去山西运城地区进行考证。运城地区下辖运城市、临猗县、万荣县、平陆县、夏县、永济县、芮城县等7个县市,在运城地区文联副主席杜东明、运城市文联主席樊晋英、山西省宣传部《山西画报》社记者樊小力等人的陪同下,我们先后考察了运城市、夏县、永济县的文物古迹。运城有一个百里盐池,是中国最大的无机盐产地,也是上古人类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殷商族就是靠贩运盐泽起家,成为一代名族。

据史书记载:帝喾第三子殷契是殷商族的始祖,《拾遗记》记载:“有神女简狄,游于桑野,见黑鸟(燕子)遗卵于地,有五色文,作八百字,简狄拾之,贮以玉筐,覆以朱绂。夜梦神母谓之曰:尔怀此卵,即生圣子,以继金德。狄乃怀卵,一年而有娠,经14月而生契。”唐尧称帝后拜三弟殷契为司徒,主管各部族教化,殷契认为自己是燕子卵所生,虞舜即位后赐契为“子”姓。燕卵真能诞生人类吗?我想这是古人对图腾的神话,实际上子契是上古以燕子为图腾的玄鸟部首领。子契初封为番侯,《世本•居篇》曰:“契居番。”番音盘,所以又称“盘侯”。子契协助大禹治水,因功而改封于商(陕西商州),辖域70里。子契的儿子昭明善于货殖,始创商贸文化,因此诸侯称其族为:“商族”。昭明之子相土为解决货殖运输而发明了马车,相土乘马驾车游历于天下,商族货殖千里主要贩运的是百里盐池的无机盐,因此在运城市至今仍保留着东古(明)、相城、马庄、马踢涧等地名。相土后率部迁至河南商丘立国,《春秋左氏传•襄公9年》记曰:“陶唐氏之火正阏伯居商丘,祀大火,而火纪时焉。相土因之,故商主大火。”相土晚年定居在安徽淮北县,在相山筑相土城,睢水流经于此,成为商人的母亲河。相土之子昌若、孙子曹圉经历了摄政羿与寒浞乱夏,至曹圉之子冥时,因冥助夏少康复国有功封为司空,主掌水土。夏少康11年黄河中下游因河沙淤积经常泛滥成灾,为根除水患,帝令冥率商人治水,冥率部迁至山西运城平陆鄍城,因地处运城咸(盐)池,所以咸(盐)池又称“冥泽”。《路史•国名纪》曰:“冥,鄍也,陕之(山西)平陆东北20里有鄍城。”冥治水20余年,因劳碌过度,于夏帝抒13年溺水而死,被尊为“水神”。《集解》宋忠曰:“冥为司空,勤其官事,死于水,殷人郊之。”

玄冥后裔王亥、上甲微、报丁、报乙、报丙、示任、主癸先后承继爵禄,其部族主要活动于山西中条山脉的运城和潞城一带,以贩运无机盐而货殖于诸侯。王亥为解决货殖负重问题而发明了牛车,我们在运城乡村所见到的黄牛与出土的唐开元镇河大铁牛极为相似,仿佛看见了王亥正在这里驯化野牛驾辕。上甲微时商族开始逐鹿中原,灭了有易氏,夺了其日御之职,由此商族继有易氏之后接掌了夏代的易台(天文台),并改称“灵台”。皇甫谧曰:“商家生子,以日为名,盖自微始。”上甲微建都于山西潞城,因而在运城也可以看到潞村的地名。主癸因居运城,与鹿蹄山(河南洛阳宜阳县)扶都部族相近,因此娶扶都为妻,一日扶都夜游郊外,见白气贯月,夜有狼星之精入寐,黑龙盘于帐,因而有孕,于乙日生子。主癸认为此子乃天帝之子,因生于乙日,则为其起名“天乙”。天乙自幼生长在中条山下,年稍长即随父经商,因其族迁徙不定,天下皆留其足迹,因而诸侯呼其为“子履”。我们在运城乡镇考察时,看到汤里、汤里滩、中杜里、中阳里等大量与商族有关的地名,就如同我们仿佛走进了一座古商族自然博物馆,是历史的巧合,还是历史的遗存?给我们留下一个深刻的历史悬念。

汤里位于中条山北麓运城市与夏县的交界处的三家村乡,明代属于安邑县夏鸣乡4都,清代改名汤段里,今恢复汤里原名。但汤里已经没有任何有关汤武王的古迹遗存,到是汤里村北门外路东的高地上,有一个古人类生活居住过的遗址,东西长1000米,南北宽150米,文化层厚度为1 5米,暴露遗物有黑色陶片,绳纹陶片,大三足器陶片,石斧、陶环等物,蕴藏量较为丰富,经文物专家鉴定为新石器时代遗址。汤里南门的汤里滩位于三家庄乡与东郭乡之间,是保护盐池的一大天然滩地,这或许就是子履的盐贩之泽。通过中条山、中杜里、中阳里、汤王山、汤庙、汤里、汤里滩等地名的考证,“中山汤姓”徽号,的确与此有很密切的关系。子履早年因生居在中条山下,因而与有辛氏(陕西大荔县)隔河相望。《括地志》曰:“古辛国城在同州(大荔)河西县南20里。”故而两家联姻,共同南迁商(河南商丘)曹(山东曹县)之地。子履见夏桀无道,起而革之,先击败夏伯昆吾(运城曾有昆吾镇),又在鸣条(运城鸣条陌)击败夏桀,而建立商殷中央王朝,号“成汤”,因汤氏认为自己是成汤的后裔,所以就以“中山”为堂号,久而久之就成为家族的徽号。

其实,中山的名号早在上万年前就已经存在了,汤古氏创建“中央之国”,因而其居地就称“中山”,其女傥女娲承传了中央之国的国号,将地名移植到河北定县,汉译改称为“齐国”,脐为人中,所以齐与中互假通用,故而定县古称“中山”。商殷中央王朝承传了“中山”后,随着商殷族的不断迁徙,中山这一地名也随之广播于华夏大地,汤氏是殷商族的后来氏,承传了天子汤姓的符号,汤氏无论迁徙何地,均认为自己是在地球的中央,并将中山当作姓氏的起源之地移植到所迁各地,因而中山地名遍及海内。我们在汤武王的故里没有发现汤姓聚居地,而1994年运城市的人口统计,全市汤氏人口也只有48人。根据这个统计不难看出,现在的运城汤氏是后期移民而来,与中山汤姓没有任何关系。

据史书记载:中国自周代开始推行避讳政策,尤其不准用古天子名号为姓,因而汤姓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出现过改氏现象,汤姓逐渐被淹没于历史的长河之中。同时又有其他姓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因避讳、避忌、避祸而改为汤氏,这就是现在的后来氏“汤氏”。仅史书上可以查到的就有荡姓、御姓、杨(扬)姓、唐姓、殷姓、潘姓、康姓、昌姓、朱姓、张姓、砀姓、梅姓、袁姓、梁姓、宋姓、温姓、乐姓、易姓、余姓、贺姓等姓改汤姓,还有高山族邹族、蒙古族撒姓、藏族乞髯氏、契丹唐括氏、满族汤务氏及日本大和民族改汤氏,而今汉族、蒙古族、土家族、苗族、侗族、畲族、白族、水族、傣族、高山族、回族、壮族、藏族、羌族、布依族、黎族、哈尼族、撒尼族、僳僳族中均有汤氏。汤氏今日总人口只占中国总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二一;又曰:百分之零点一九,位居中国人口第90位。虽然汤氏只属于中等氏族,但是“中山”的徽号却因而得以延续。

你说的是 ,陕西省商南县的汤氏会社吧

它搬家了???

商南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地处陕、豫、鄂三省交界,南接豫、楚,北通秦晋,扼南北要冲,是秦楚鏖战的必争之地。商南夹在秦、楚两个大国之间,左右摇摆,可谓是朝秦暮楚,所以这里也是秦楚文化的交汇处。洪武年间,明王朝向陕西南部和河南西部移民。

商南汤氏就是这时间从江南太湖县搬到现今天商南县富水镇瓦房沟村,由于众多历史原因,商南汤氏分居各地,其中以富水居多。

自从明初搬至商南,汤氏一族已传到二十五氏。其家谱在文革中遭到破坏,但是由于老一代人的保管,还有几本老关于祖宗和排行辈份的本本,后来又经过了大修。

  枞阳家谱资料

  程姓:

  桐城《程氏宗谱》14卷

  清乾隆14年(1749)程久泰始修。程发强、程裔后续修

  清同治六年(1867)存子堂活字本14册

  安徽地区博、日、美馆藏号:10571

  桐城《皖桐曲水村程氏宗谱》14卷首1卷

  程翰桂修,清嘉庆23年

  (1818)崇箴堂活字本18册。

  人民大学馆藏号:10570

  《皖桐程氏宗谱》20卷首1卷末1卷

  (清)程怡、程茂林纂辑 光绪十八年(1892)伊洛堂刻本22册2046页

  河北大学馆藏号:10572

  桐城《程氏宗谱》28卷。

  清光绪27年(1901)木刻本。

  浙江绍兴博馆藏号:10573

  查康熙四十三年《程氏人物志》程氏各派居里:桐城,县城西门一派;县城东南方向山口一派。

  婺源一支迁桐城始祖:应雷(寿二)、应经(子和)、仁高(德二)、应宰。后裔居:小龙湾黄村圩、青庙堂、缪家山。

  元末程举一避乱居桐城县西丁家冲,后裔分为丁家冲和冯头山两支。

  元末程颐十一世孙程庆四由婺源迁蕃阳瓦屑坝,眀初由瓦屑坝迁桐西瓦庄坂。

  伯符九十二世,簧墩湘公派婺源彰安上宅黄莲木坞时广公支下:文学、文迪兄弟俩约在眀弘治年间由婺源迁桐城。文学子道远;文迪子道孙。

  张姓:

  安徽桐城·皖桐张氏宗谱十三卷末一卷

  藏地:日本美国

  (清)张鲁山等续修

  清道光七年(1827)书签堂木活字本刊本十二册

  安徽桐城·皖桐张氏宗谱二十卷末一卷

  藏地:美国

  (清)张联元等修

  清光绪五年(1879)书鉴堂活字本二十册

  安徽桐城·张氏宗谱二十八卷末一卷

  藏地:安徽省图书馆 日本 美国

  (清)张士端 张焕之等重修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木活字本二十九册

  安徽桐城·桐城南乡姥山张氏五修谱二十六卷

  张廷镇 张泽辛纂修

  1915年木活字本二十六册

  安徽桐城·横螃张氏宗谱二十八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民国)张宗铎等辑

  1915年笃亲堂活字本二十八册

  安徽桐城·连城张氏双河股宗谱二十四卷

  藏地:安徽博物馆

  张光麟 张光廷等纂修

  安徽·桐城张氏宗谱二十二卷首一卷

  藏地:安徽省图书馆 日本 美国

  (清)张绍华纂修

  清光绪十六年(1890)刻本二十四册

  安徽桐城·皖桐南湾张氏重修宗谱十四卷

  藏地:日本美国

  (清)张惕侬等重修

  1924年一本堂重刊本十四册

  安徽桐城·连城张左塘公支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江苏苏州市图书馆(缺卷12)

  (民国)张贤藩 张维藩等纂

  1931年活字本

  安徽桐城·张氏宗谱三十五卷首一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人民大学 安徽省图书馆安徽安庆市图书馆 美国

  (民国)张开枚等续修

  1933年铅印本二十八册

  民国《横峰张氏宗谱》二十八卷,张宗铎等修,民国四年(1915)笃亲堂铅印本,原装二十八册。横峰张氏是明清时期桐城望族之一,原本姓胡,元明鼎革之际,胡长乙于明洪武二年(1369)由饶州徙居桐西横峰,编户受田时,寄籍清河张氏户下,更姓为张。该谱以长乙公为一世祖,长乙原名太,字长乙,号校圃。在追溯其渊源时,仍以胡姓为本,记述其先人业迹。清雍正二年(1724),长乙公十世孙立选,首次修谱。该谱以长乙的五世孙八人,分作八大房,各房之下又分若干支。其后又先后五次重修,民国时刻印。该谱旨在联络长乙公更胡姓为张姓后,徙居各地之后裔,故名《横峰张氏宗谱》。

  李姓:

  安徽桐城·龙河李氏宗谱十七卷

  藏地:日本美国

  (清)李英秀 李兆隆等重修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绵远堂木活字本十七册

  安徽桐城·龙河李氏宗谱二十九卷末一卷

  藏地:河北大学 湖北省图书馆

  清光绪三十年(1904)绵远堂刻本三十册

  安徽桐城·李氏宗谱十卷末一卷

  藏地:人民大学

  (清)李怀智纂修

  清光绪十年(1884)敦本堂活字本十二册

  安徽桐城·延平李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日本美国

  (清)李荫川 李慎三等重修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木活字本四册

  安徽桐城·鹿城李氏族谱五卷

  藏地:安徽图书馆

  (清)李卓斋等纂修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刻本四册

  安徽桐城·李氏族谱十八卷首一卷

  藏地:人民大学

  (民国)李荫(禾农)等修

  1916年慕义堂活字本二十册

  施姓:

  5544安徽桐城车津施氏宗谱五卷首

  一卷(清)施玉鸣修清同治十年(1871)刊本五册

  日本美国

  5545安徽桐城车津施氏家乘三十四卷末一卷

  (民国)施葆棣撰

  民国八年(1919)刻本

  辽宁大连市图(缺五卷)

  姜姓:

  安徽桐城·皖桐姜氏宗谱六卷

  安徽桐城·姜氏宗谱六卷

  许姓:

  8789安徽桐城许氏宗谱十二卷

  (清)许鸿昌等修

  清同治三年(1864)敦德堂木活字本 十五册

  北图 安徽徽州地区博(残)

  8790安徽桐城许氏宗谱六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许达才等修

  清光绪二十年(1894)崇本堂活字本 八册

  人民大学

  刘姓:

  (安徽桐城)皖桐刘氏宗谱6卷

  (清)刘芳祥 、刘会友等续修

  清同治九年(1870)木活字本(现存 7册)

  现藏日本、美国

  (安徽桐城)刘氏(六修)宗谱14卷

  (清)刘来璋续辑

  清光绪八年(1882)敦木堂活字本(现存 14册)

  现藏北京图书馆

  (安徽桐城)刘氏六修族谱32卷

  (民国)刘梓培等修

  民国三年(1914)敦睦堂活字本(现存 32册)

  现藏人民大学图书馆

  (安徽桐城)官庄刘氏宗谱14卷首1卷末1卷

  (民国)刘志谋 、刘文谋纂

  民国十年庄桥刘氏敦木堂木活字本(现存17册)

  现藏安徽博物馆、美国

  〔此帖子已被 程璟 在 2005-4-5 14:10:41 编辑过〕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14 21:25:43

  孙姓:

  安徽·桐城孙氏家谱二十八卷首一卷:

  (清)孙脱颍等纂修 清同治十二年(1873)刻本二十九册

  安徽图

  安徽桐城·孙节悯公后裔世系:

  清刻残页

  吉林大学(残页十八页)

  安徽桐城·苍基孙氏家谱三十二卷:

  (民国)孙荫 孙培同纂民国十一年(1922)铅印本 一册

  国图 安徽图(存十一卷) 安徽安庆市图(存二卷) 日本 美国

  安徽桐城·苍基孙氏宗谱二十六卷首一卷

  (民国)孙贻谋 孙康等续修民国十三年(1924)木活字本 十二 册

  日本 美国

  安徽桐城·棠山孙氏宗谱十七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孙云卿等纂 民国十五年(1926)环兴堂刊本十九册

  安徽图

  王姓:

  桐城王氏、桐城东楼王氏、桐城桐川王氏、桐城皖桐王氏、

  有堂号:槐荫堂。

  《皖桐太原王氏谱》载,太原王氏一支于元末避乱南迁安徽婺源,后移桐城,称桐城王氏、古塘王氏等。县中还有自鄱阳迁来的东楼王氏、龙眠王氏等,也属太原王氏支派。

  何姓:

  桐城青山何氏支谱四十九卷<民国>何荫松修 民国三年刻本

  三十册 3097页 12T 411-3/412-1

  青山何氏三修族谱十四卷首一卷<清>何玉琪纂修 光绪二十一年广石堂活字本

  十二册 945页 19X 89-6/90-7-1

  何应奎——安徽桐城(籍贯)——安徽婺源(祖籍)——《明进士题名碑录》

  郑姓:

  桐城郑氏宗谱

  江姓:

  安徽桐城浮山江氏族谱十八卷

  (清)江国柱 江锦成等四修

  清光绪五年(1879)爱山堂木活字本

  北图 日本 美国

  注:一名《江氏宗谱》。

  1919安徽桐城浮山江氏宗谱二十四卷

  (民国)江少农等修

  民国九年(1920)刻本 二十四册

  安徽徽州地区博

  1920安徽桐城江氏宗谱四十九卷末一卷

  (清)江鸿书等修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敦伦堂活字本 五十二册

  人民大学

  1921安徽桐城钢山江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

  (民国)江南炎等修

  民国七年(1918)笃亲堂活字本 十七册

  美国 1922

  天津市东丽区政协委员江高林。江高林也是济阳江氏后裔,其祖上约在700多年前,从婺源一带迁往安徽桐城,祖传的《江氏宗谱》为忠恕堂》,是江皋公受康熙皇封修撰的,据安徽省书协会长刘夜峰叔叔刘唯一的考证,济阳《江氏宗谱》为历代谱学之范本,凡修家谱者,均参照其格式。据张廷玉(清康熙吏部右侍郎)在康熙61年撰写的《江氏支谱序》中记载:江氏之先始于伯益,伯益黄帝18世孙也,生三子,皆封国,其三子元仲封江国于济阳,后为江氏始。后人一般尊称元仲为始祖,传至江高林已130多代。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14 21:26:40

  方姓:

  桐城方姓三支:桂林,鲁谼(鲁谼山位于吕亭镇境内,与龙眠山一脉相连)、会宫。方以智、方苞是桂林方,方东树为鲁谼方(修谱者方宗诚为其从弟)。

  安徽桐城桂林方氏支谱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方镜等修

  清同治七年活字本 二十册

  人民大学

  安徽桐城桂林方氏家谱□□卷首一卷

  (清)方传理编

  清光绪六年(1880)刊本

  安徽图(存卷首、卷1一52、54一56、58一64)

  安徽桐城鲁谼方氏族谱二十三卷

  (清)方宗诚修

  清光绪九年(1883)刊本 八册

  安徽图

  安徽桐城桂林方氏友庆堂支谱不分卷

  (清)方传植修

  清钞本 一册

  北图

  注:一名《方氏支谱》。

  安徽桐城皖桐方氏宗谱二十五卷首一卷

  (民国)方炳南 方去危等六修

  民国十八年(1929)木活字本

  日本 美国

  安徽桐城白鹿庄五房墨谱不分卷

  (清)方祖德编

  民国二十年(1931)钞本一册

  安徽图

  安徽桐城桂林一胍流派传不分卷

  钞本 一册

  安徽图

  袁姓:

  仁风堂,始祖方二,宋末由豫章迁皖城。方二子受一元末眀初迁桐城练潭。

  左姓:

  左氏宗谱(安徽桐城)清宣统三年修木活字本 著者不详 八册

  (左氏)克永公续修支谱(安徽桐城)民国二十三年抄本复印本 左光普抄

  宋姓:

  3872安徽桐城宋氏宗谱二十八卷末一卷

  (民国)宋昌载主修 宋昌模等纂修

  民国十九年(1930)世德堂刻本 三十册

  湖北图

  汤姓:

  10987安徽桐城皖寿贲汤氏宗谱存三十二卷

  齐姓:

  14121安徽桐城齐氏宗谱十四卷

  (清)齐广渊 齐音谐等修

  清同治四年(1865)木活字本 十四册

  日本 美国

  14122安徽桐城齐氏宗谱二十卷

  (民国)齐锡周 齐廷华等修

  民国八年(1919)大启堂刻本 二十一册

  日本 美国

  〔此帖子已被 程璟 在 2005-3-13 14:58:46 编辑过〕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14 21:27:14

  光姓:

  一世祖:光庆六,新安兴公之裔,世居徽州祁门之八都一日。溶里公,于元季与兄庆一,庆二迁桐,居县东百里马埠山。旋因乱,返祁门。明初又同迁桐城。

  邹姓:

  10799安徽桐城邹氏宗谱三十卷

  (民国)邹鲁臣 邹开益修

  民国十二年(1923)木活字本 三十册

  日本 美国

  注:题签《皖桐邹氏宗谱》。此为八修本。

  陈姓:

  7431安徽桐城陈氏宗谱六卷

  (清)陈廷讃等修

  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刊本 六册

  美国

  7432安徽桐城义门陈氏宗谱四卷

  (清)陈原杰 陈子钊等纂

  清同治七年(1868)传义堂木刻本 二册

  河北大学

  7433安徽桐城陈氏宗谱十五卷

  (清)陈文炳 陈章甫等编

  清同治七年(1868)木活字本 十六册

  安徽图

  7434安徽桐城陈氏支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陈美章 陈春盛修

  清同治七年(1868)怀义堂木活字本 十册

  日本 美国

  7435安徽桐城义门陈氏支谱八卷

  (清)陈夙仪等修

  清同洽八年(1869)庆远堂刊本 八册

  日本 美国

  7436安徽桐城陈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陈善庆等修

  清光绪三年(1877)木活字本 十八册

  日本 美国

  题名义门陈氏宗谱

  责任者(清)陈法堂纂修

  版本清光绪34年(1908), 木活字本

  居地安徽,桐城

  堂号怀义堂

  先祖/名人始迁祖:[元]陈友德

  摘要始迁祖友德,元代自九江德化县来居桐城县。卷首、卷一谱序、诰敕、传记、契约,卷二至卷末世系。有张英序。

  陶姓:

  陶渊眀三子份,小字阿雍,生于隆安三年(公元399年),殁于大明元年(公元457年)。居桐城日就乡(西乡)。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14 21:29:13

  潘姓:

  安徽桐城木山潘氏宗谱三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潘承勋等修 民国十七年(1928)德经堂木活字本 三十二册

  安徽图 美国

  钱姓:

  《流光谱》记述的是文穆王第十子俨在皖的后裔繁衍情况,其桐城支派大多分居在安庆、无为一带。

  蔡姓:

  11716安徽桐城蔡氏族谱二十六卷首一卷

  (清)蔡开泰 蔡惠甫等重修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木活字本 三十册

  日本 美国

  丁姓:

  安徽枞阳枞川丁氏宗谱十二卷

  (清)丁子固等纂修

  清光绪十九年(1893)刊本,十二册

  安徽图

  慈姓:

  慈姓原是江西陈姓,在安徽枞阳做官,为官比较清廉,告老后被当地人留在枞阳。元末明初,陈姓兄弟是陈友谅一派,与徐达开战。徐达攻打枞阳城,陈姓六兄弟带枞阳人民守城被

  难怪我曾经听说:慈陈一家!

  唐姓:

  6932安徽桐城唐氏宗谱二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唐情美 唐步鳌等三修

  清同治九年(1870)绍勋堂木活字本 二十二册

  日本 美国

  6933安徽桐城皖桐唐氏七修宗谱□□卷

  清末木活字本 江苏南京市档(存卷11)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14 21:30:23

  黄姓:

  8220安徽桐城黄氐宗谱四卷首一卷

  (清)黄魁等重修

  清嘉庆二年(1797)培根堂木活字本 四册

  日本 美国

  8221安徽桐城谢河黄氏宗谱二十四卷首一卷末

  一卷

  (清)黄兴岩等撰

  清同治十二年(1873)刻本

  辽宁大连中图(存卷5-卷末) 日本 美国

  注:清初黄自章创修,此为五修。

  8222安徽桐城谢河黄氏宗谱二十八卷首一卷末

  一卷

  (清)黄金耀等修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敦本堂活字本 三十册

  人民大学 美国

  8223安徽桐城谢河黄氏宗谱二十三卷末一卷

  (民国)黄南垣等七修

  民国十三年(1924)敦本堂刊本 二十四册

  美国

  8224安徽桐城鹿城黄氏宗谱二十三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黄介孚等八修

  清光绪十六年(1890)德永堂木活字本 二十

  六册

  日本 美国

  8225安徽桐城黄氏宗谱二十二卷

  (清)黄南垣续修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敦本堂刻本 二十二册

  吉林大学

  8226安徽桐城鹿城黄氏宗谱

  (清)黄慕颜 黄菊佳等修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德永堂木刻本 五十八册

  河北大学

  8227安徽桐城黄氏族谱

  民国三十一年(1942)敦睦堂木活字本

  安徽安庆市图(存卷6、16、18、19)

  余姓:

  3442安徽桐城余氏宗谱四十五卷首二卷末二卷

  (清)余文辅 余桂清等五修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敦本堂木活字本

  安徽安庆市图(存卷2、6、8、14、39、42、卷

  首下,卷末上)

  注:余上驷等首修於清乾隆二十六年。

  3443安徽桐城余氏宗谱十七卷首一卷

  (民国)余梦诗六修

  一九八二年复印民国五年(1916)木活字本

  安徽安庆市图(存卷1-10,12-17、卷首)

  注:明嘉靖四十五年余腺首修。

  严姓:

  14451安徽桐城严氏宗谱二十四卷末二卷

  (清)严佳树 严淦等五修

  清光绪三十年(1904)富春堂木活字本 三十二册

  日本 美国

  姚姓:

  5799安徽桐城麻溪姚氏宗谱二十四卷首一卷附

  姚氏先德传七卷

  (清)姚寿昌等七修

  清光绪四年(1878)活字本 十二册(缺卷6-11)

  北图 日本 美国

  5800安徽桐城麻溪姚氏宗谱二十四卷首一卷附姚

  氏先德传七卷

  (民国)姚国桢 姚联奎纂修

  民国十年(1921)活字本 十六册

  北图(二部) 历史所 人民大学 辽宁图

  吉林大学 安徽博 湖北图 日本 美国

  注:附《姚氏先德传》,(清)姚莹著。

  杨姓:

  安徽桐城杨氏宗谱 民国九年木刻本

  杨竹坡、杨望如等修 三十一册 2846

  安徽桐城彭杨氏宗谱 民国三十七年木刻本

  杨伯侯、亿世杰等修 十册 744

  胡姓:

  崇德堂。始迁祖胡玉一(字立起)、胡金章(字璜章),元末自江西鄱阳迁居桐城。

  双峰堂。始迁祖胡广一,明初自豫章迁居桐城西乡撩风铺。

  浔源堂。始迁祖胡光亨(字时升),为徽州婺源清华胡氏十世,宋时迁桐城走马津。

  桂姓:

  5892安徽桐城桐邑桂氏族谱二十六卷首一卷末 一卷

  (清)桂心斋等修

  清同治十三年(1874)传盛堂活字本 二十八册

  美国

  5893安徽桐城桐西桂氏族谱三十四卷首一卷末 一卷

  (清)桂枝润五修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传盛堂木刻本 三十七册

  河北大学 安徽博(存二十七卷)

  注:清乾隆元年始修,此为五修。

  詹姓:

  11615安徽桐城詹氏支谱六卷

  (清)詹怀彦等修

  清嘉庆十四年(1809)守训堂活字本 六册

  美国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14 21:31:33

  高姓:

  8894安徽桐城高氏宗谱十卷

  (清)高卜芳等修

  清乾隆二十年(1755)庆寿堂活字本 十册

  美国

  8895安徽桐城官山高氏宗谱十五卷

  (清)高尚修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庆寿堂活字本(序) 二十册

  人民大学

  8896安徽桐城高氏宗谱九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高择善等撰

  清同治八年(1869)共祀堂木活字本 十册

  日本 美国

  项姓:

  9922安徽桐城项氏重修宗谱十三卷末一卷

  (清)项寅等修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培桂堂刊本十六册

  上海图

  马姓:

  6217安徽桐城扶凤马氏族谱四卷首七卷附族图 一幅

  (民国)马其昶纂

  民国十八年(1929)木活字本 八册

  安徽博 日本 美国

  金姓:

  4479安徽桐城金氏宗谱二十八卷

  (清)金承诏 金兆奎纂修

  清同治九年(1870)木活字本

  安徽博(存卷26一28)

  4480安徽桐城金氏宗谱十四卷

  清末活字本 八册

  人民大学

  注:记事止於清同治年间。

  4481安徽桐城金氏宗谱二十五卷

  (清)金莘农纂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木活字本 一册

  安徽博

  --------------------------------------------------------------------------------

  作者:唐志虎

  发表时间:2005-2-15 11:33:17

  内容可否提供?

  唐姓:

  6932安徽桐城唐氏宗谱二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唐情美 唐步鳌等三修

  清同治九年(1870)绍勋堂木活字本 二十二册

  日本 美国

  6933安徽桐城皖桐唐氏七修宗谱□□卷

  清末木活字本 江苏南京市档(存卷11)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15 12:58:39

  如果要看到家谱的内容,就是从民间祖传下来的,如果没有的话,就到收藏的地方去查阅。

  我只能整理到家谱目录!内容无法知道!

  --------------------------------------------------------------------------------

  作者:东方红

  发表时间:2005-2-15 13:41:14

  目录网上可以查到的,我也查阅过。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15 14:04:59

  陆姓:

  7107安徽桐城陆叶氏宗谱十九卷首一卷末三卷

  (清)叶国文等续修

  清同治五年(1866)木活字本 三十册

  日本 美国

  伍姓:

  1782安徽桐城伍氏家乘二十四卷

  (清)伍受糈等修

  清同治七年(1868)恩远堂活字本 三十六册

  美国

  注:一名《伍氏宗谱》。

  殷姓:

  6733安徽桐城殷氏宗谱六卷

  (清)殷士琏等修

  清嘉庆十年(1805)世裕堂活字本 六册

  人民大学 美国

  6734安徽桐城殷氏宗谱十卷

  (清)殷心田等修

  清光绪二年(1876)世裕堂活字刊本 十册

  美国

  6735安徽桐城殷氏宗谱十卷

  (清)殷立怀 殷志邦缮稿

  清宣统元年(1909)刻本

  辽宁大连市图

  注:清初殷朝聘创修。

  6736安徽桐城殷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殷家友等重修

  民国五年(1916)木活字本 十二册

  日本

  注:该族居住黄荻板。

  董姓:

  10336安徽桐城董氏宗谱二十卷

  (清)董治勋等辑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崇本堂木活字本 十册

  日本 美国

  章姓:

  9023安徽桐城章氏宗谱十五卷末一卷

  (清)章卫武 章汝调纂修

  清同治十二年(1874)木活字本 十六册

  安徽博

  注:封面题《全城世家》。

  朱姓:

  安徽·桐城紫阳朱氏重修宗谱二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湖南省图书馆

  (清)朱伯平纂修 清同治六年(1867年)活字本二十三册

  安徽桐城·皖桐柳峰朱氏宗谱十五卷

  藏地:日本美国

  (清)朱儒鸿等修 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敦睦堂木活字本十五册

  葛姓:

  10282安徽桐城葛氏族谱二十二卷首一卷

  (清)葛履成 葛拔萃等重修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木活字本 二十册

  日本 美国

  〔此帖子已被 程璟 在 2005-2-26 21:48:07 编辑过〕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15 14:55:20

  周姓:

  4728安徽桐城周氏宗谱四卷

  (清)周广盛等重修

  清嘉庆十年(1805)遵训堂木活字本 四册

  日本 美国

  4729安徽桐城周氏支谱八卷

  (民国)周启财等续修

  民国十四年(1925)遵训堂活字本 八册

  人民大学 日本 美国

  4730安徽桐城桐西周氏支谱七卷末一卷

  (清)周晴川等修

  清同治十一年(1872)濂源堂活字本 十二册

  人民大学

  4731安徽桐城鹞石周氏尚义堂支谱二十三卷

  (清)周月波等修

  清光绪二十年(1894)木活字本 二十九册

  美国

  4732安徽桐城河湾周氏宗谱□□卷

  清笃兴堂刊本

  安徽图(存卷1)

  4733安徽桐城练西周氏宗谱二十五卷末一卷

  (民国)周承先等修

  民国二十年(1931)肇岐堂活字本二十六册

  美国

  〔此帖子已被 程璟 在 2005-2-15 14:56:00 编辑过〕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16 18:39:26

  芮姓:

  2052安徽桐城皖桐芮氏续修宗谱二十四卷

  (清)芮学之等修

  清光绪十年(1884)活字本 二十四册

  人民大学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16 19:54:02

  曹姓:

  8515安徽桐城曹氏支谱五卷首一卷

  (清)曹正朝 曹情田等编

  清道光三十年(1850)木活字本

  日本

  --------------------------------------------------------------------------------

  作者:gmsh917

  发表时间:2005-2-26 12:03:42

  郜姓可查到么?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26 13:45:02

  没有查到,只知道是发源于今山东菏泽成武(古郜国),兴旺于今陕西西安一带(郡望京兆)!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26 22:06:3

汤氏所有辈分

汤(Tāng 汤)姓源出有四:1、出自子姓,为商汤之后,以祖字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汤氏其得姓始祖为成汤。夏朝末年,居住在黄河下...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