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姓的基本介绍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30浏览:2收藏

洪姓的基本介绍,第1张

据宋代丞相洪适家谱《大演洪氏繁衍脉络》亦记载道经有老子寄胎洪氏之谓。而安徽婺源轮溪《敦煌郡洪氏通宗谱》卷一洪范《敦煌共洪氏世系传》则云: “周厉王末,共伯和摄天子事,诸侯多往依之。和遂弃国而隐,访道于洪崖,炼鼎共山之首。后有共氏女获遗丹,吞之,孕而生老君焉。故《太行经》云: ‘老子托胎洪氏。’谓鸿蒙结气始于洪崖也。”

洪[洪、鸿,读音作hóng(ㄏㄨㄥˊ)]

源于轩辕氏,出自黄帝的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路史》中的记载,远古黄帝的帝号为“帝鸿”,其后裔中有以先祖帝号为姓氏者,称鸿氏。

在古代,“鸿”、“洪”二字同义通假,后有假称洪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源于姜姓,出自上古炎帝神农氏之后共工,属于以先祖官称名字为氏。据史籍《元和姓纂》、《尚书》等的记载,共工是上古炎帝的后裔,在黄帝时期世袭为治理天下水利的官职,被人们尊为水神。史书中描述:“共工,人面,蛇身,朱发……”是把共工神化的一种美好描绘。古代共工氏部族的活动中心,在大河(黄河)中游地区,以及伊水、洛河流域。据古史记载,到了颛顼帝时期,共工起兵与颛顼争天下,后失败。传说共工在失败后,一怒之下一头撞倒了西北方支撑天地的不周山,造成了天塌地裂,引发了大洪水时代,因此被逐出中原。

共工氏为了不让自己的后代子孙忘记自己是水神,便在自己名字“共”的旁边加上“氵”偏旁,成“洪”字,留给后世子孙为氏,因此其后裔中有以之为姓氏者,称洪氏,世代相传至今。洪氏族人多尊共工为洪氏的得姓始祖 源于姬姓

①出自西周时期古洪洞国之子民,属于以国名为氏。西周初期,周武王姬发将兄长、周文王庶子伯侨(姬肸)封于杨邑(今山西长冶、洪洞一带),候爵,因称杨肸,史称杨候,建有杨侯国。因杨候将都城建于洪洞(今山西洪洞曲亭镇范村一带),后又称其为洪洞国。

在杨候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国都名称为姓氏者,称洪氏,世代相传至今。

②出自春秋初期郑国君主郑武公次子共叔段,属于以先祖名号为氏。共叔段,是郑武公姬掘突的次子。其母武姜在生长子姬寤生时受到惊吓,从此便厌恶公子寤生,而偏爱二儿子姬叔段,因此曾多次请求郑武公立姬叔段为太子。姬叔段虽然长的英俊潇洒,但郑武公并未同意改立太子。到了周平王姬宜臼二十七年(郑武公二十七年,公元前744年),郑武公逝世,姬寤生继位,是为郑庄公。姬叔段带着零丁随从逃奔于共邑小城(今河南辉县),再也没本钱与哥哥争天下了。郑庄公放过了这个反叛的弟弟,令其居于共邑,后死于斯地,史称其为共叔段。

在共叔段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号为姓氏者,称共氏、京氏、段氏。该支共氏后裔后来因避祸,加“氵”偏旁改称洪氏,世代相传至今。

③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庆父,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庆父,本名为姬共仲,是鲁庄公姬同的弟弟,他时常与王妃哀姜私通,哀姜氏齐桓公的女儿,依仗父亲势力,私下要立庆父为君。

在庆父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共仲氏,在庆父被杀之后,为避杀伐,多改“共”为“洪”称单姓洪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自古代共国之子民,属于以国名为氏。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西周初期,姬姓族人有被封于共(今河南辉县),为伯爵,称共伯,建有共国。

到了春秋时期,共国被卫国所灭。亡国之后,共国王族子孙和国民中有以国名为姓氏者,加“水“字偏旁成洪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于官位,出自南北朝时期北齐官吏洪赞,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洪赞,亦称鸿赞,就是秦朝时期的典客,汉朝时期的行令,在汉武帝时期改为鸿胪寺官吏。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齐政权,改设其为洪赞,为鸿胪寺官署吏员。鸿胪寺的最高行政长官为鸿胪寺卿,副长官为鸿胪寺少卿。洪赞专职负责掌管传宣赞礼,到唐朝时期按通义字改称鸿赞。后历朝历代鸿胪寺皆设此官,直到后来的明朝时期,改为礼部侍郎。

在洪赞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省文称洪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于改姓,属于避讳改姓为氏。南北朝时期,北魏献文帝名拓跋弘,北魏孝文帝名元宏,当时北方的宏(弘)氏为避其字讳,多改为谐音汉字“洪”氏。据史籍《百家姓考略》记载,豫章宏氏(今江西南昌)、常州弘氏(今江苏常州)为避唐高宗太子、唐明皇李弘(李宏)之名讳,多改为谐音字“洪”氏。

据史籍《姓源韵谱》记载,五代时期有刘弘昌、刘弘果二族,为避宋太祖赵匡胤之父宋宣祖赵弘殷的字讳,而改谐音字“洪”氏。 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

⑴蒙古族洪鄂罗特氏,亦称璜郭罗特氏、黄乌罗特氏,世居克什克腾(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Hongelot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洪氏、黄氏。

⑵蒙古族乌兰氏,世居呼伦贝尔(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黑龙江流域。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Ulan Hala,汉义“红”。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洪氏、红氏。

⑶蒙古族洪吉哩氏,亦称洪伊哩氏,源出元朝时期蒙古弘吉刺部,世居乌喇(今吉林永吉)、囊伊乌喇之伊蓝蜚儿塔哈村(今黑龙江富裕塔哈村)。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Honggiri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洪氏。 源于回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回族洪氏,是元、明两朝时期入中原的西域回回人,为随汉俗,借用发音相近的汉字汉化原名为姓氏。据文献《临清洪氏宗谱》记载,回族洪氏始祖是元朝大臣“赡思丁”,其后裔洪巴丹是回族洪氏的先祖。古西域人(今乌兹别克斯坦)赛典赤·赡思丁·乌马儿(赛义德·舍姆斯丁·欧麦尔,Al-Sayyid Shams al-Din’Umar),在成吉思汗西征时率千骑迎降,后随大汗西征,立有大功。随返中原后就任元廷财政官员,后出任云南行省平章政事,洪巴丹是赡思丁的后裔,曾有回族大阿訇之教职,其后代子孙以其教职的谐音汉字“洪”为汉姓,世代相传至今。洪巴丹是赡思丁的第几世孙,还有待进一步详细考证,其在山东临清的生息繁衍之所,就称作洪官营(现归河北省临西县老官寨管辖)很著名。

洪巴丹的后代建有清真北寺,史称“洪家寺”,系山东临清回族洪氏家族捐银所建,有记刻古碑为证。该寺已被列为全国十大清真寺之一,列第七位,规模和建筑十分壮观。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八旗通志》记载:

⑴满族宏义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霍域部,以部为姓,满语为Hongyi Hala,世居洪扬子沟(今宁夏贺兰山汝箕沟),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洪氏、鸿氏。

⑵满族洪鄂氏,满语为Honge Hala,亦称洪峨氏,以地为氏,世居尼马察(今黑龙江穆棱兴凯湖彼岸俄罗斯乌苏里斯克一带)、叶赫(今吉林梨树)、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伯都讷(今吉林松源)、长白山等地,后多冠汉姓为洪氏、鄂氏、关氏。

⑶满族洪衮氏,亦称洪果氏,源出唐朝时期古沙陀突厥汪古部,在金国时期称女真黄帼部,以部为姓,满语为Honggon Hala,汉义“槐”,世居萨哈尔察(今黑龙江北岸俄罗斯境布列亚河流域)、吉林乌喇(今吉林永吉乌拉街至辉发河口、拉发河流域、双阳县境)等地,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所冠汉姓为洪氏、淮氏。

⑷满族洪佳氏,满语为Hong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融入鲜卑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乌喇(今吉林永吉)、长白山区,后多冠汉姓为洪氏、宏氏、关氏。

⑸满族洪罗氏,亦称洪骆氏、候勒氏、霍罗氏、洪克罗氏,满语为Honglo Hala,世居松花江流域,后多冠汉姓为何氏、石氏。

⑹满族洪达哩氏,满语为Hongdari Hala,世居嘉拉库(今辽宁新宾伊勒登河西岸,一称在辽宁抚顺东南部),所冠汉姓待考。

⑺满族洪鄂春氏,亦称洪厄春氏、洪鄂绰氏,满语为Hongecun Hala,世居伊汉阿拉屯(阿勒巴金,今俄罗斯西伯利亚尼布楚)、雅兰(今俄罗斯雅兰河流域)、绥分(今中俄交界绥分河上游地区)、辉发(今吉林柳河、辉发河以及沙河下游,桦甸、辉南一带)等地,后多冠汉姓为洪氏、关氏。

⑻满族洪果奇氏,满语为Honggoci Hala,世居长白山区,所冠汉姓待考。 源于裕固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裕固族洪氏,源出裕固族克孜勒氏,在明朝初期迎合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多改汉字单姓为洪氏。

源于高丽族,属于汉姓夷化为氏。清朝时期,朝鲜族人有洪氏,主源出四个支派:

⑴唐朝时期,文化使节洪肋悦至高句丽定居,从第十二代孙开始分为十三派,是为朝鲜南阳洪氏。

⑵公元九世纪末,王氏朝鲜高丽国太祖王建(왕건,公元918~943年在位)乘后新罗国王弓裔衰败之机,有唐人洪奎辅佐打江山,因功赐海丰府尹(郡王),是王氏朝鲜的开国功臣,海丰府后因此称洪州,是为韩国本道洪州洪氏。

⑶王氏高丽朝鲜高宗王皞(王昊)执政时期(公元1213~1259年),有宋朝使者洪志庆出使高丽,留任国学直学,后居于平山繁衍,是为朝鲜黄海北道平山洪氏。

⑷高丽的侍仲中有一洪兰,自明朝中期的外使,后留居朝鲜,出任侍仲(礼部尚书),后居富溪繁衍,是为吉林富溪洪氏。

明、清时期,有高丽洪氏被编入三卫、满洲八旗,将该姓氏又带回中国,成为今朝鲜族洪氏的主源。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壮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洪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洪氏,世代相传至今。

洪秀全清嘉庆十八年十二月初十(1814年1月11日)生于广东花县(今花都区)福源水村,后来移居到官禄布村。但他的祖籍是哪里的呢?一般资料都是语焉不祥。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太平天国史料大量发现,其中就有洪氏族谱《万派朝宗》,让洪秀全的祖籍露出端倪,原来是江苏邳州。

洪氏族谱《万派朝宗》的发现很传奇。

“九一八”事变前夕,有一个日本人名叫矢野兴的,以驻粤日领事署随员的身份,来到洪秀全家乡官禄土布村,探访洪姓宗族中的长老,诡称“寻根”。他编造说,自己是天王洪秀全外逃日本的裔孙,旅日后改姓矢野。洪氏族中长老起初不敢相认,矢野早有准备,款款而谈,描述天王在乡间的活动和天京突围的故事为证,并说据父辈告知,天王在乡教书之书馆前埋有两只石狮。依言挖掘,果见石狮一对。族中长老信以为真,遂出示《万派朝宗》,认他为族人。“九一八”事变后,矢野兴返回日本。抗日战争时期,矢野兴再次在广东出现,此时他已是日本“皇军”,遂以“南方军司令部”名义,到官禄土布村强行夺走《万派朝宗》和洪氏祖先画像等一大批文物运回国内。

新中国诞生后,我国 重视太平天国有关史料,征集过洪氏家谱族谱。当听说日本有一部完整的《万派朝宗》时,国家通过国际学术交流会认识日本国立东京大学教授小岛晋治,托他寻找归还我国。后来,小岛晋治带来了一部《万派朝宗》的复制品。虽未能见到原件,但据此可以整理研究加以出版,公之于世,

只是这部《万派朝宗》原件至今尚未归还!

从这部洪氏宗谱复制品考查得知,洪氏于汉魏时世居彭城下邳(今江苏邳县),西晋怀帝永嘉之乱,永嘉五年(311年)全家南迁京口(今镇江),东晋安帝时续迁新安郡遂安县(今杭州市淳安县),此后在各种战乱中,辗转经由江西、福建而入广东。今谱中有洪皓之子洪适、洪迈、洪遵为前谱所写的几篇序,又鉴于洪轩所写的《叙》中所说的情况,洪皓父子应该为洪秀全一族之远祖。洪适的孙子洪璞在南宋绍兴年间为进士,授福建泉州晋江尉,在那里落户。元末社会动荡,唯岭南较安定,洪璞的第十世孙洪贵生从福建迁往潮州府海阳县的布心。所以洪贵生是洪氏迁入广东的始祖。洪秀全便是洪氏迁入广东后的第十六世孙,也即是迁到花县官禄土布后的第六代。洪氏南迁的过程,实是两广几百万“客家人”辗转流徙的一个缩影。他们迁移到荒僻的地区开垦荒地,受尽当地土著豪强的压迫,成为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社会原因之一,所以太平军领导层中不少的“客家”贫农,大多是由江淮地区辗转流徙去两广的。如今江苏邳州、镇江、盱眙,浙江淳安、建德、临安、余姚、宁海一带,仍多洪姓,追根溯源,多数与广东洪氏同属一本,真所谓一千年前共一家了。 那么邳州的洪氏又从何处来?据《姓氏考略》的考证,是出自东汉光武帝时的洪氏。《姓氏考略》上的记载十分详尽:“汉洪□祖子浦庐,一作葛庐,起丘佐光武有大功,封下邳僮县侯,庐让封于弟文,南渡江,家于句容,为吴中葛氏所出,望出梁国。”连葛姓都有源于下邳洪氏,洪葛庐(葛洪远祖)迁去句容,成为葛姓,洪文(洪秀全远祖)留邳任下邳僮县侯,近三百年后洪秀全先祖因中原战乱,可能去追寻本家,也迁去这一带。这样算来,邳州洪氏、广东花都洪氏、镇江葛氏同源于下邳。

洪氏家族是晋永嘉五年离开下邳,至今邳州占城洪党村一带仍有传说,《万派朝宗》影印件归国,更加印证这种说法。洪秀全祖籍应该在这一带。

本文作者:崔学法

岫岩满族洪姓,祖上出自长白山四道沟,属建州女真讷殷部人。 努尔哈赤吞并讷殷部之后,洪氏家族被编入八旗,最初属满洲正白旗,充当皇家包依。 1644年,随龙入关后进驻在北京厂前胡同。到康熙26年,又被调到满洲正蓝旗。奉命到岫岩驻防屯垦。落户在居雅河洪家堡。 今天辽宁岫岩满族《洪氏谱书》是清代第四次续修本,80年代前一直保存在洪氏家族族人手里。1988年被辽宁省文物局强行争走,现藏在沈阳档案馆。 岫岩满族《洪氏谱书》中从其祖籍长白山的叙述中可以看出是八旗满洲,但并没有提到老姓是什么。也许该家族最早并没有姓氏,洪姓则是民国时期后取的。

一、出自上古炎帝神农氏之后,共工的后代。据《元和姓纂》及《尚书》等所载,共工从黄帝时起就担任了治理天下水利的官职,被人们尊为水神。颛顼帝时,共工起兵争天下,后失败,因避仇改洪姓。传说他失败后一怒之下撞倒了西北方支撑天地的不周山。因此被逐出中原,共工氏为了不让自己的后代子孙忘记自己是水神,因此在姓的旁边加上三点水,因此称洪姓。 二、共国之后所改。据《通志·氏族略》所载,西周有共国(故城在今河南省辉县),子孙以国为氏,后加水成洪。 三、据《路史》所载,相传帝鸿(即轩辕氏)之后有洪姓。 四、周时扬侯国,因建都洪洞,又称洪洞国,子孙以国为氏。 五、为宏(弘)氏因避讳而改: ① 南北朝时,北魏献文帝名拓跋弘,孝文帝名元宏,当时北方的宏(弘)氏为避讳改为洪氏。 ② 据《百家姓考略》所载,豫章宏姓、常州弘姓为避唐高宗太子、唐明皇名李弘之讳而改洪姓。 ③ 据《姓源韵谱》所载,五代刘弘昌、刘弘果为避宋太祖之父讳而改洪姓。 六、出自他族改姓。清满洲八旗姓爱新觉罗氏、洪佳氏、宏义氏等后全部或部分改姓洪;裕固族克孜勒氏,汉姓为洪;清高丽人姓,凡四派,出南大门、得州、易州、开城府等地;今满、朝鲜、蒙古、壮、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

洪秀全:清朝人。1843年创立了农民革命组织"拜上帝会",自称是"天帝"次子。著有《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等。1851年,在广西桂县与杨秀清、冯云山、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起义,建号太平天国,洪秀全称天王。太平天国十四年,洪秀全病逝,不久,天京陷落,起义失败。

洪觉范

宋代新昌人。以其书而出奇,同县人邹元佐以其命而出奇,彭渊材以其音乐而出奇,人称新昌三奇。

洪兴祖

南宋丹阳人。公元1090-1155年,字庆善。与孔端明、张炳、周林同时被召赴翰林院考试,名列第一,官秘书省正字。

洪适

南宋鄱阳人。字景伯。与其弟遵、迈先后考中词科,从此三洪文章名满天下。

洪皓

南宋鄱阳人。公元1088-1115年,字光弼。曾出使金国,被扣十五年,始终不屈,时人将其与苏武相比。初官宁海主簿,代行县令事,减赋税,抚恤贫民,深得人心。

洪亮吉

清代江苏阳湖人。公元1746-1809年,字君直。进士出身,官编修。精研经史、音韵及舆地学,诗文亦佳,著作颇丰。幼丧父,靠教书养母。曾绘《机声灯影图》,怀念母亲的辛劳与教诲。

洪咨夔:南宋诗人。嘉定进士,官至刑部尚书,翰林学士。

洪 皓: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宋代大臣、词人。政和进士。曾以礼部尚书之职出使金国,被扣十五年才被放回,有宋之苏武之美誉。后因与秦桧不合,被贬。他学识渊博,著有《帝王通要》、《松漠纪闻》、《鄱阳集》、《鄱阳词》。

洪 适:宋代名医。洪皓之子,少时聪慧。与弟洪遵、洪迈同中博学宏词科,时称"三洪"。以文章著称于时,好收藏金石拓本,并以据订正史传的讹误。

洪 迈:南宋大臣、史学家。洪适三弟。亦举博学鸿词科,累迁中书舍人兼侍读、直学士院、翰林学士、龙图阁学士、端明殿学士。有《野处类藁》、《容斋随笔》、《夷坚志》等。二哥洪遵乃钱币学家,有《泉志》。

洪 炎:南昌人,黄庭坚外甥,南宋诗人。进士出身,累官至秘书少监。诗属江西派,有《西渡集》。

洪 升:字方思,号稗畦。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朝剧作家、诗人。杂剧代表作为《长生殿》,现存还有《四婵娟》。另有诗集《稗畦集》、《稗畦续集》、《啸月楼集》。

洪 仁:洪秀全族弟。太平天国后期重要***之一。1858年辗转到天京后,被封为干王,总理朝政。他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并写出《资政新篇》,主张向西方学习。天京沦陷后,辅佐幼主,以图恢复。后被俘于江西石城,不屈被杀。

洪 钧:江苏省吴县人,清末外交官。同治年间中状元,历任提督江西学政、翰林院侍读学士等职。后出使俄、德、荷、奥诸国,官至兵部左侍郎。著有《元史译文证补》。著名交际花赛金花即为其妾。

洪姓家谱全部字辈排名如下:

湖南安化乐安镇葡萄村洪氏字辈:“福茂记贵传,端广洪兴应;正光汝承永,宗先哲之训。明德亲昭穆,忠孝启家声、祖泽流芳远,诗书礼裕英、学博振基业,经纬辅乾坤、贤能展盛世,海宇庆升平、治国新猷现,誉美钊锦程、兴邦凌云志,敦章历代隆。”

湖南宁乡洪氏字辈:“兴应正光、汝承家永、先志尚德、培基业恢、彰定有贤、诗书徵锡、类孝友、克昌传瑞、启谋犹远、祥钟秀杰、绵人文丕、振起国、器重瑶编、允光文运、锡汝本业、克振家声、常思先泽”。

湖南娄底洪氏字辈:“学士忠良、全名家孝、义传奇勋、昭令绪玉、翰策英贤、保受光先、业书馨裕、楚南文章、湘上焕锡、祚庆恩覃”。

洪姓起源

洪姓最早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共工氏,根据《元和姓纂》记载可知,共工氏在黄帝时期被称为“水神”,因为他主要负责天下所有水利工程的管理,后来共工氏造反失败,于是他的子孙后代就将姓氏改为洪姓,主要是将共字添加了水偏旁,从而也形成了洪姓氏族的最古老的一脉。

洪姓中也有一个分支源自扬侯国,当时这一国家是魏国的诸侯国,位于今天山西省的洪洞县,于是扬侯国也被称为洪洞国,最终子孙也就以洪为姓。扬侯国最初是由扬侯建立的,在魏国创立的初期,将军徐晃跟着曹操打天下,后来就被封为扬侯,建立了国家后就称为扬侯国。

是的,中国的洪姓和韩国的洪姓可能有同一祖先。洪姓在朝鲜半岛分布广泛,占朝鲜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而朝鲜洪姓的起源与发展,与中国的洪姓有着密切联系。朝鲜洪姓的始祖是箕子,他是商纣王的叔叔,西周时被封为诸侯,其封地就在今天朝鲜半岛的西部。一些史料记载中,箕子的后人曾多次回到中国,并将洪姓带回朝鲜。因此,中国的洪姓和韩国的洪姓可能同源。

满族洪姓可能属于不同的旗,具体如下:

1 镶黄旗:洪姓可能属于镶黄旗,因为爱新觉罗氏的后裔在本支后裔中被称为“红带子”,因此一些本支后裔在冠以洪姓时使用了“红”字。

2 正黄旗:有些洪姓是正黄旗,这一支的洪姓可能与镶黄旗的洪姓不同。

3 镶红旗:也有一些洪姓可能属于镶红旗。

另外,满族洪姓的起源可能包括:

1 爱新觉罗氏:有些洪姓可能是由爱新觉罗氏演变而来的。

2 索佳氏:另一个洪姓的起源是索佳氏,其中有一人因犯“诛族”之罪而逃脱,为纪念家中死去的人,他在回答询问其姓氏时,因穿孝服而回答为白姓,后来他的女儿出嫁,办红喜事,觉得白姓戴白孝犯忌,遂改为洪姓。

3 洪雅氏:还有一些洪姓可能是由洪雅氏的子孙以其父名之第一字“洪”为姓演变而来的。

综上所述,满族洪姓的起源和所属旗可能因家族历史和个人故事而异。

洪姓的基本介绍

据宋代丞相洪适家谱《大演洪氏繁衍脉络》亦记载道经有老子寄胎洪氏之谓。而安徽婺源轮溪《敦煌郡洪氏通宗谱》卷一洪范《敦煌共洪氏世系传》...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