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的资料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30浏览:1收藏

JJ的资料,第1张

姓名:林俊杰

本籍:福建

英名:Lan,JJ

生日:3月27日

出生地:新加坡

血型:N/A型

身高:172CM

体重:60kg

掌握的语言:英语、华语

喜欢的食物:醉虾、白饭、生鱼片

喜欢的颜色:深蓝、黑、白

喜欢的组合:动力火车、SHE、N’Sync

喜欢的女歌手:张惠妹、陈洁仪、Jennifer Lopez

喜欢的男歌手:张学友、陶吉吉、周杰伦、Craig David、Michael Jackson

喜欢的女演员:深田恭子、章子怡、全智贤

喜欢的男演员:周润发、梁朝伟、Nicolas Cage

喜欢的**:8 Mile、Face-off、Saving Phvate Ryan

喜欢的作家:Shakespeare、Charles Dickens

最难忘的经验:从小就去日本旅游

最开心的事:当我知道身边有我「爱」的人

最讨厌的事:当我做错事、犯错、被欺骗的感觉

擅长的乐器:钢琴、吉他、鼓

专长:写诗、绘画、创作、编曲、唱歌

发表作品

曲:

where did you gd (吴克群/一个人的tomorrow)

记得 (张惠妹/真实)

有我 (王介安/最熟悉的陌生人)

一个人住 (阿杜/天黑)

放手 (阿杜/坚持到底)

超人心 (可米小子/HEY HAH)

清楚 (罗美玲/红色向日葵)

当你 (王心凌/BEGIN)

歌 手 履 历

1996 银座广场歌唱比赛

1997 第一届<滚石音乐词曲创作比赛>歌唱组亚军

1998 新加坡电视机构<宜康卡拉OK歌唱比赛>亚军

1999 海蝶音乐举办第二届<非常歌手训练班>毕业(共3,500人报名,其中只有70名入选)

2002 阿杜新加坡巡回校园演唱会嘉宾

个人简历:

新加坡新人林俊杰2003年4月在台湾首发第一张个人创作专辑《乐行者》,半年来,全亚洲销量已突破70万张,仅在内地销量就达到了40多万张的好成绩,绝对称得上2003年度亚洲唱片市场的销量小天王。是近年来新人发片取得开门红的又一****。

在公司的安排下,林俊杰前后3次赴内地巡回宣传,所涉及的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重庆、长沙、天津、福州、武汉、厦门、泉州、石狮等地,截止到目前为止,林俊杰在创作上的风格多种多样,有节奏厚重的舞曲;轻松轻快的励志歌;曲风舒缓的抒情作品;时下流行的R—B。每种曲风的作品都演绎的到位传神,这完全不像一个只有22岁,刚刚出道的年轻歌手所能表现的状态。

原来在林俊杰出道之前的艺术经历是为他今天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林俊杰出身在音乐家,父母都是搞音乐的,在父母的引导下俊杰4岁就开始学习钢琴,一度曾经想放弃音乐的俊杰在父母的鼓励下最后还是没有离开。1996年,年仅15岁的林俊杰就开始了在歌唱比赛中频繁拿奖的道路,前后获得多个词曲创作和演唱大奖,99年的海碟歌手培训班让林俊杰受到了正规优秀的全方位艺人培训,从3500多入围者中脱颖而出,成为最后的胜出者。获得这一荣誉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林俊杰另一个是就阿杜。

新加坡男孩都要有参军的经历,林俊杰亦不例外,只不过由于他的特长他参加的是 新加坡武装部队文工团,还是一名文艺兵,在此期间积累了大量的舞台表演经验。更多的思考时间让俊杰的创作才华得以展示,前前后后为张惠妹、阿杜、瘐澄庆创作了多首主打歌曲,有了这些宝贵的经验,俊杰为自己的音乐专辑创作歌曲更是如鱼得水。并被台湾媒体称为“新一代的创作魔手”。

林俊杰的歌曲取材很广,并不单单是流行的爱情歌曲。《会读书》是一首帮助学生释放压力的歌曲,告诉作为学生的你怎样放下压力轻松的面对未来,因此深受学生喜爱。《会有那么一天》是创作给自己的爷爷奶奶的,讲述的是一段生死离别的爱情故事,每一首俊杰的歌曲你都可以读出一段故事。

在俊杰第一次来内地宣传唱片的时候,首站长沙、第一次举行签名售带和歌迷见面会,包括主办单位在内的所有人都对此次活动有所担心,毕竟那时候发片才刚满1个月,对这样的一个全新的艺人,活动的支持率会有多高谁都没有信心,每个人都在做着最坏的打算,不过很快,现场的火爆场面打消了所有人的疑虑。有3000多的歌迷售圆满成功,这也增加了主办单位的信心,在随后的多个城市里俊杰所遭遇热情都不必长沙差,最多一次在成都,万余人的场面是成都近年来少见的,最后不得不动用大批警力来维持秩序!还有很多重庆和贵阳的歌迷连夜坐车赶来为俊杰打气。

在北京,在签售地点并不很繁华的北京北三环竟然来了1000多人,有条不紊的长队像蛇一样在三环边上排开,成为当天的一道风景。最有趣的是竟然前后来了5位“批量采购”的歌迷,每个人同时购买了60多张俊杰的唱片,后经工作人员询问才知,原来今天是9月1日开学日,有很多同学都想前来给俊杰捧场。但是这样的话,一个基本上就走空了。

1925年摩尔根“基因论”的发表,确立了基因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它存在于细胞的染色体上,决定着生物体的性状。但关于基因的化学本质是什么,它通过什么方式影响生物体的遗传性状,仍然不清楚。揭示基因的本质及其作用方式就成了当时生物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开创了分子生物学这门新学科。分子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是生物学中信息学派、结构学派和生化遗传学派研究成果结合的产物,是科学史上一次成功的由学科交叉融合而引起的科学革命。发现DNA双螺旋的故事已为人们广为传颂,并作为生物学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伟大发现而载入生命科学史册

1.信息学派:信息学派主要是由一群对遗传信息世代传递感兴趣的物理学家组成,其代表人物是德尔布吕克(Max Delbrück)。德尔布吕克德国物理学家,1930年在美国洛克菲勒基金资助下,到丹麦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跟随著名物理学家玻尔(Niels Bohr)作博士后研究。1932年,玻尔在哥本哈根举行的国际光治疗大会上作了“光与生命”的演讲。演讲中玻尔提出了认识生命的新思路,认为对生命现象的研究有可能发现一些新的物理学定律。德尔布吕克深受玻尔思想的影响,决定转入生物学研究。他认为,研究遗传信息的世代传递的机制,基因是最好的切入口。德尔布吕克离开哥本哈根回到柏林后,与遗传学家列索夫斯基(Nikolaï Vladimirovich Timofeeff-Ressovsky)、生物物理学家齐默尔(Karl G Zimmer)合作,从量子理论的角度研究辐射与基因突变的关系,并于1935年出版了《关于基因突变和基因结构的本质》的小册子。书中,他们用量子理论分析讨论了辐射诱导的基因突变的规律,并给出了“基因的量子力学模型”。此模型认为,基因如同分子一样,具有几个不同的,稳定的能级状态。突变被解释为基因分子从一个能级稳态向另一个能级稳态的转变。文章还根据计算,推断了基因的大小。这就是著名的“三人论文”。“三人论文”是一篇完全用物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基因进行研究的文章。这篇文章的意义不在于其结论的正确与否,而在于它使许多年轻物理学家们相信,基因是可以通过物理学方法来进行研究的,从而推动了一大批杰出物理学家投入生物学研究。“三人论文”后来成为薛定锷(Erwin Schrödinger)“生命是什么”一书讨论的基础。

1937年,在洛氏基金的资助下,德尔布吕克来到加州理工大学摩尔根实验室进行遗传学研究。在那儿他发现噬菌体是一种比果蝇更适合进行基因研究的材料,并与埃利斯(Emory Ellis)合作,研究噬菌体的增殖、复制规律,建立了噬菌体的定量测定方法。1940年底,在费城召开的一个物理学年会上,德尔布吕克与刚来美国不久的意大利生物学家卢里亚(Salvador Edward Luria)认识了。卢里亚读过“三人论文”,对德尔布吕克极为景仰。当时他刚获得洛氏基金资助,在哥伦比亚大学准备开展X-射线诱导噬菌体突变的研究。共同的兴趣使他们很快建立了合作关系。当时在美国还有一个进行噬菌体研究的科学家是华盛顿大学的赫尔希(Alfred Hershey)。1943年,德尔布吕克约他在自己实验室见面,并讨论了合作研究计划。这样,一个以德尔布吕克—卢里亚—赫尔希为核心的“噬菌体小组”就形成了。

噬菌体小组的研究成果主要有:德尔布吕克与卢里亚合作进行的细菌突变规律的研究开辟了细菌遗传学的新领域;1945年卢里亚和赫尔希分别独立发现噬菌体的突变特性;1946年德尔布吕克与赫尔希又分别独立发现,同时感染一个细菌的二种噬菌体可以发生基因重组,证明了,从最简单的生命到人类的遗传物质都遵循着相同的机制。噬菌体小组最值得夸耀的成果是50年代初证明了基因的化学本质是DNA。1944年艾弗里(Oswald T Avery)已经通过肺炎球菌转化试验发现,DNA是遗传物质,但一直未获承认。赫尔希和蔡斯(Martha Chase)分别用35S(与蛋白结合)和32P(结合在DNA上)标记噬菌体,然后用它感染细菌,结果发现噬菌体只有其核酸部分进入细菌,而其蛋白外壳是不进入细菌的。表现为在感染噬菌体的细菌体内复制产生的后代噬菌体主要含有32P标记,而35S的含量低于1%。这清楚地证明,在噬菌体感染的细菌体内,与复制有关的是噬菌体的DNA,而不是蛋白质。1952年,这个结果发表后立刻被广泛接受,对促进沃森(James Watson)和克里克(Francis Crick)确定DNA双螺旋结构的突破,具有重要的意义。

噬菌体小组除了在研究遗传信息的传递机制外,还从1941年起,每年都在纽约长岛的冷泉港举行研讨会,并从1945年起每年暑期都举办“噬菌体研究学习班”。学习班课程主要为那些有志于投身生物学研究的物理学家们开设的。通过冷泉港学习班,扩大了噬菌体研究网络,形成并巩固了以德尔布吕克—卢里亚—赫尔希为核心的噬菌体小组在遗传学研究领域的地位,到50年代初,噬菌体小组已成了一个影响很大的遗传学派。

噬菌体小组早期的研究工作引起著名物理学家薛定锷的注意,并引起了他对生命的思考。1943年,他在爱尔兰的都柏林三一学院作了一系列演讲,阐述了他对生命的思考。1944年,他将这些演讲整理汇编成书出版,这就是被认为是分子生物学的“汤姆叔叔的小屋”的划时代著作《生命是什么》。在此书中,薛定锷讨论了以噬菌体小组为主的信息学派的研究成果,尤其对德尔布吕克的“基因的量子力学模型”最为推崇。在讨论这些研究成果的同时,薛定锷认为“在有机体的生命周期里展开的事件,显示了一种美妙的规律和秩序。我们以前碰到过的任何一种无生命物质都无法与之相比。”“我们必须准备去发现在生命活体中占支配地位的,新的物理学定律”。

《生命是什么》一书对生物学研究产生的影响是震撼性的。著名分子生物学家斯坦特(Gunther Stent)指出:“在这本书里,薛定锷向他的同行物理学家们预告了一个生物学研究的新纪元即将开始”,“不少物理学家受到这样一个可以通过遗传学研究来发现‘其它物理学定律’的浪漫思想的启发,就离开了他们原来训练有素的职业岗位,转而去致力于基因本质的研究”。分子生物学的历史表明,1950年代那些发动分子生物学革命的科学家,包括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者沃森和克里克都是受薛定锷此书的影响,而转而进行基因的结构与功能研究的。

2.结构学派:20世纪30年代起,在生物学领域还有一群物理学家开始从事生物大分子的结构研究,这就是被称为“结构学派”的物理学家。结构学派是由英国卡文迪许实验室的布拉格父子,亨利·布拉格(William Henry Bragg)和劳伦斯·布拉格(William Lawrence Bragg)创立的。20世纪初,他们发现用X-射线照射结晶体可以在背景上获得不同的衍射图像。通过对衍射图像的分析,就可以推出晶体的结构。他们用这个方法成功地确定了一些盐类(如氯化钾)等的分子结构。1915年,布拉格父子同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38年,劳伦斯·布拉格出任卡文迪许教授,开始将X-射线衍射技术推广应用到对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的三维结构研究。50年代初,当时在卡文迪许实验室的佩鲁兹(Max Peruts)领导下,正在进行二种蛋白质的结构分析。一是他自己领导的研究小组,进行血红蛋白的结构研究;另一个是肯德鲁(John Kendrew)领导的研究小组,进行肌红蛋白的结构分析。此外,在伦敦的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的威尔金斯(Maurice Wilkins)和富兰克林(Rosalind Franklin)的研究小组正在进行用X-射线衍射的方法研究核酸的结构,并取得了很多有意义的成果。结构学派的生物学家们主要对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感兴趣,对功能研究则较少涉及。

3.生化遗传学派:自从1900年孟德尔定律被重新发现之后,“基因是怎样控制特定的性状”的问题就成了遗传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1902年,英国医生伽罗德(Archibald Garrod)发现一些病孩患尿黑酸症,病人的尿一接触空气就变成黑色。很快这种尿变黑的化学物质就被鉴定出来,即是由酪氨酸转变而成的一种物质。伽罗德对患黑尿病患者的家谱分析发现,此病按孟德尔规则的方式遗传。在进行一系列研究后,1909年伽罗德出版了《新陈代谢的先天缺陷》一书,指出黑尿病患者代谢紊乱是因为酪氨酸分解代谢的第一阶段,即苯环断裂这一步无法进行。因而伽罗德认为,苯环断裂是在某种酶的作用下发生的,病人缺乏这种酶,所以出现黑尿症状。这样就把一种遗传性状(黑尿)与酶(蛋白质)联系起来了。但对遗传因子与酶的这种预测性的设想,却无法得到实验证实。

1940年,比德尔和塔特姆(ELTatum)开始用红色链孢菌研究基因与酶的关系。他们用X-射线照射诱导产生链孢菌的突变体,发现了几种不同的失去合成能力的链孢菌。他们通过对这些突变体杂交后代的遗传学分析表明,每一种突变体都是单个基因突变的产物,并认为每一个基因的功能相当于一个酶的作用。由此,于1941年他们提出了“一个基因一个酶”的假说。按照这个假说,基因决定酶的形成,而酶又控制生化反应,从而控制代谢过程。1948年,米歇尔(F Mitchell)和雷恩(J Lein)发现,红色链孢菌的一些突变体缺乏色氨酸合成酶,从而为“一个基因一个酶”的理论提供了第一个直接的证据。蛋白质是有机体基因型产生的最直接的表现型,决定了生物性状的表现形式。因此“一个基因一个酶”(后改为一个基因一个蛋白质)的理论为以后DNA→RNA→蛋白质的“中心法则”提供了理论基础,对认识基因控制遗传性状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1958年,伽罗德和塔特姆获得诺贝尔奖。

DNA双螺旋结构的确立

1951年,沃森在意大利参加了一个生物大分子结构的学术会议,会上听了英国国王大学威尔金斯关于DNA的X-射线晶体学的研究结果的报告十分兴奋。沃森是噬菌体小组领袖人物卢里亚的研究生。博士毕业后,被卢里亚送到丹麦哥本哈根的克卡尔(Herman Kacker)实验室做有关核酸的生物化学方面的研究。这使他迅速熟悉了核酸方面的知识,并确认基因的本质是DNA。他认识到,要解开基因的功能之谜,必需首先弄清DNA的结构。威尔金斯的工作给了他极大的启示,在卢里亚的支持下,他来到了当时世界生物大分子结构研究的中心——剑桥的卡文迪许实验室。在这里,他与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相遇。克里克毕业于伦敦科里基大学物理系,二战期间在军队从事过磁铁矿方面的研究。战后在薛定锷《生命是什么》一书的影响下,转向生物学研究。当时作为一名博士研究生正在佩鲁兹研究小组参加血红蛋白结构的研究。沃森的到来,使他了解了DNA研究的新进展。他们一致认为,搞清楚DNA的结构是揭示基因奥秘的关键所在。伦敦国王学院的威尔金斯是克里克的朋友,这使他们很容易地获得威尔金斯小组对核酸研究的新成果。沃森和克里克的合作,可以看成是生物学研究中,信息学派和结构学派结合。这个结合最终导致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

在沃森—克里克开始着手研究DNA结构之时,对DNA结构的资料还是比较零散的。当时已知:1。DNA是由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胞嘧啶(C)4种核苷酸组成;2。每个核苷酸的糖基因以共价键的方式与另一个核苷酸的磷酸基因结合,形成糖—磷酸骨架;3。这些核苷酸长链具有规则的螺旋状结构,每34埃重复一次。但DNA分子究竟是由几条核苷酸链组成,以及链与链之间通过什么方式组成螺旋状分子,则仍然不清楚。1951年沃森—克里克曾提出一个三螺旋模型,1952年,鲍林也提出了一个三链模型,但随即被否定,因与已知的DNA X-射线衍射结果不相符。DNA双螺旋结构的确立主要由于以下的研究成果:1。1952年,沃森在威尔金斯那儿看到了富兰克林在1951年拍摄的一张水合DNA的X-线衍射图,上的强烈的反射交叉清楚地显示了DNA是双链结构。这张图给沃森印象极为深刻,决定建立DNA的双链模型;2。1952年数学家格里菲斯(J Griffith)通过对碱基间的结合力计算,表明A和T与G和C之间相互吸引的证据。同时从查伽夫(F Chargaff)早先已确定的,DNA分子中,嘌呤碱与嘧啶碱之比为1:1的当量定律,也排除了碱基同型配对的可能性。此外,多诺休(J Donohue)指出了碱基的互变异构现象。这些结果都肯定了DNA的二条核苷链中,A-T,G-C的碱基配对原则;3。1952年,富兰克林DNA的X-线衍射结果已经准确地推测出,双链分子糖—磷酸骨架在外侧,碱基在内侧的结论。富兰克林还推测出配对碱基的距离为20埃,旋距为34埃。

根据上述资料,1953年沃森—克里克提出了一个DNA双螺旋模型。这个结构符合已知的有关DNA的实验资料,弃提示了DNA分子复制的可能方式,因而立即受到科学界的重视并很快被接受。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标志着分子生物学的诞生。此后的15年间,分子生物学取得迅速发展,其中具有重要意义的进展有:

1, 1968年克里克在他的《论蛋白质的作用》一文中,提出了遗传信息的流向是DNA-RNA-蛋白质的著名的“中心法则”。1970年蒂明(Howard Temin)和巴尔的摩(David Baltimore)分别在RNA肿瘤病毒颗粒中发现“依赖RNA的DNA转录酶”(逆转录酶),证明了遗传信息也可以从RNA流向DNA,从而完善了中心法则的内容。1975年,蒂明和巴尔的摩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1954年伽莫夫第一次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核苷酸组合称之为遗传密码,并提出了“重叠式三联密码”假说。他通过计算给出了64种可能的三联密码。伽莫夫的假说的问题是:1,重叠密码是错误的;2,认为DNA直接指导蛋白质合成是错误的。1961年克里克和布伦纳(SBrenner)通过实验和统计分析否定了遗传密码的重叠问题,提出了“非重叠式三联密码”的假说,并通过实验获得证实。同年,尼伦伯格(MWNirenberg)用生物化学的方法及体外无细胞合成体系,首次成功地确定了三联尿嘧啶UUU是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揭开了破译三联密码的序幕。到1966年就完成了所有20种氨基酸的密码表1968年,尼伦伯格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3,基因表达调控的“操纵子学说”的提出。1960年法国科学家莫诺(J Monod)和雅各布(FJacob)发表了“蛋白质合成的遗传调控机制”一文。在文章中他们正式提出了基因表达的操纵子学说。他们用大肠杆菌乳糖代谢调控系统为模型,揭示了半乳糖苷酶产生的基因调控机制,提出了结构基因、调节基因和操纵基因的概念,并证明了半乳糖苷酶(蛋白质)的产生正是这些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操纵子学说的提出使对基因的研究从结构研究向功能研究的转变,为深入揭示基因控制生物性状(表型)的机制奠定了基础。1965年莫诺和雅各布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操纵子理论有力地证实了美国科学家麦克林托克(BMclintock)1951年在研究玉米遗传特性时提出的“跳跃基因”(转座子)的概念,为真核细胞基因调控的研究开辟了道路。1983年麦克林托克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4,基因工程枝术的诞生。1962年阿尔伯(WArber)提出细菌体内存在一种可以破坏外来DNA的酶。1970年史密斯(HOSmith)获得了第一个DNA限制性内切酶。纳桑斯则用内切酶将SV40病毒的DNA切割成一些特定的片段,并获得了此病毒基因组的物理图谱。1978年阿尔伯、史密斯和纳桑斯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此后又陆续发现了DNA联接酶、DNA聚合酶,这些工具酶的发现为基因工程技术的出现奠定了基础。1971年美国科学家伯格(P Berg)用限制性内切酶和联接酶将SV40的DNA与入噬菌体的DNA片段连接在一起,形成的杂种分子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使跨越物种的DNA重组成为现实。基因工程作为一项新技术诞生了,它不但为农业、畜牧业和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且为进一步深入探索生命起源和开展人造生命(合成生物学)的研究提供了技术手段。伯格的工作为基因工程的诞生奠定了基础,1980年伯格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从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发现以来的半个多世记中,分子生物学按还原论的路径迅猛发展,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进入21世记以来,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以及蛋白质组学等各种“组学”的出现,为从整体上认识遗传、变异、及个体发育等基本生物学现象开辟了新方向。早已认识到基因组完全相同的卵孪生子之间在遗传表型上可以表现明显差异,显示了基因型(Genotype)与表现型之间的复杂关系。近年来兴起的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研究表明,基因组可以通过D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基因印记,母体效应,基因沉默,RNA编辑等方式改变基因表达的方式。这样就为深入理解环境与遗传的关系提供了可能,从而对医学科学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我们ISO9001标准和内审员的培训班里,几乎每一期,我都会被问到类似这样的问题 ——

“老师,ISO9001和ISO9000,我们学习的倒底是哪个标准?它们是一回事么?”“老师,这好几份标准学习文件,我应该先看哪一份?我都需要学习么?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你可别小瞧这些问题,有很多从事了多年体系工作的学员,或是在认证机构工作的非审核人员,也未必能把这件事说清楚。

首先,我必须要表扬这些提出问题的学员,确实,对于初学者而言,比起一头扎进标准中苦读,先花点时间先去厘清标准的来龙去脉,搞清标准间的家谱关系,能够更好地帮助你在未来的学习中理解标准,实践标准。

是的,这确实是一个好问题!

那在搞清ISO9000家族关系之前,我建议咱们还是先花一分钟的时间,一起简单地回顾一下它背后的金主——ISO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为什么叫ISO呢?有同学说这是英文三个字母的缩写,这种说法并不准确。通过不同的语言去表达ISO国际标准化组织,会有不同的字母缩写词,比如英语是IOS -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法语是OIN,虽然我在法资机构工作了十几年,也没能学会法语,实在有些惭愧。

ISO源自希腊语ISOS,意思是“相等”。因此ISO的创始人决定将这个缩写词固定为ISO,无论你在哪个国家或地区,无论使用哪种语言,都使用统一的ISO!

于是,在1946年,二战刚刚结束,当时我们国家处在内战的时期,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大IP就此诞生在了瑞士的日内瓦。

经历70多年的发展与变迁,今天的ISO组织早已今非昔比,颁布了超过23000个国际标准和相关的文件,涵盖了工业,科技,食品安全,农业和健康等方方面面。有164个国家成员代表加入ISO组织,这里,我想给你做个小小的注释,个人或公司是没有资格申请成为ISO正式成员的,每个国家只能有一个ISO成员代表机构,咱们国家是由“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统一代表参加ISO的工作的。

成员机构通过参加ISO技术和政策会议并对其进行投票来影响ISO标准的制定和战略。所以,我们说ISO是一个国际化组织是当之无愧的。

好,那回到我们今天讨论的主题,ISO9001作为ISO组织在全球推广最为成功的一个“质量管理体系国际标准”,第一版发布于1987年。到目前为止,有170个国家,超过100万家组织采纳了ISO9001标准。可以说,这是一个达成全球共识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ISO组织定期会对标准进行修定和更新,以保持标准能更好地适用于当下的商业环境。我们目前采用的,就是ISO9001:2015版标准。

——————分割线——————

那ISO9000又是什么呢?我们要从两个层面来理解ISO9000。

第一个层面,叫做ISO9000 Family。没错,就是ISO9000家族标准。这个家族里一共有四个儿子。

老大也叫ISO9000,也是我想说的第二个层面,它是一个具体的标准,名字叫:《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ISO9000基础和术语就像一本字典,对标准中常见的一些名词和术语,做进一步的澄清和解释。比如说,什么是组织的环境?什么是人员?什么是能力?什么是相关方,等等。我们刚才介绍过,ISO9001是一个全球通用的标准,那首先就需要在概念上让大家形成共识,用同一种质量语言,站在同一个平台上,说大家都听得懂的话!除了名词解释之外,ISO9000还提供了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我们常说的八大质量管理原则就是来自于ISO9000,当然最新的版本精简成了七大原则。

老二是ISO9001,名字叫:《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它是ISO9000 Family下面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员,是这个家里的顶梁柱。它对组织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提出了最基本的要求,工程客ISO9001标准与内审员的培训课程,主要也是围绕它展开的。此外,ISO9001也是这个家族中唯一可以用来认证和审核的标准;

老三是ISO/TS9002,名字叫:《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2015应用指南》,从名字我们就不难看出,这份标准是围绕ISO9001第4-10章节,从应用层面上给出了示例和指引,以帮助组织能更好地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并增强其与组织整个管理体系之间的联系。而标准名中加了一个斜杠TS,也说明了他在家族中的地位是略低于其它几个兄弟的,属于技术规范。

老四ISO9004,最有情怀,名字叫:《追求组织的持续成功——质量管理方法》。为什么说它最有情怀?因为它不满足于现状,不满足于60分合格,它在二哥ISO9001的基础上,为组织实现持续成功的能力提供了指导方针,和一套自我审核的工具。

好,说到这里,我基本上给你介绍了ISO9000家的四位核心成员,那是不是就结束了?当然不是,ISO9001做为ISO组织在全球推广最成功的标准,家庭情况当然没有这么简单,甚至还会有点错综复杂。

这么来说,ISO9001大约30-40页,为什么还大约呢?因为不同语言的版本,页数略有差异。这么薄的一本标准,却是全球统一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除了文字表达极尽简约精准,它还是一个纲领性的要求,也就是说,ISO9001只讨论WHAT做什么的问题,不讨论HOW怎么做的问题。

那HOW的问题由谁来解决呢?有没有更加具体的指导性文件的?

ISO9000既然是个大家庭,烟火肯定是生生不息的!

我们刚才说过,老二ISO9001是一个国际通用的认证标准,它提出的是一个基本的要求。那对于一些自我要求高,不满足于60分,希望不断超越自己的组织,有没有一套国际通用的指南性文件呢?

除了老三9002在应用层面,老四9004在的持续改进上的支持,老二的小家庭也开枝散叶,人丁兴旺,从体系、过程和相关活动上繁衍出了很多指南性标准。

比如,ISO 10001,《质量管理 顾客满意 组织行为规范指南》;

ISO 10002,《质量管理 顾客满意 组织处理投诉指南》

ISO 10003,《质量管理 顾客满意 组织外部争议解决指南》

ISO 10004,《质量管理 顾客满意 监视和测量指南》

ISO 10005,《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计划指南》

等等

这里我就不一个个念了,我在这里放一个表格,这个表格也是ISO9001附录B中的表格,它比较清晰地表达了ISO 9001和这些亲族标准间的支持关系。

好,到这里,我已经把ISO9000 Family的家庭情况和你做了一个比较详细的交待。它的四位核心成员ISO9000,ISO9001,ISO9002,ISO9004,以及支持性指南标准。文中的子女关系,只是为了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有不严谨的地方还请大家多多海涵。

——————分割线——————

其实,ISO组织里有很多像9000 Family这样的家族。比如ISO14000 Family,他们家有三个孩子,老大ISO14001,老二ISO14004,老三ISO14005。具体每个孩子长得什么样?如果你有兴趣,我们可以找时间再详细聊一聊。

回到我们文章开始时学员提出的问题,我们的标准和内审员课程学习的是哪个标准呢?这些Family标准,我都需要学习掌握么?

ISO9001内审员课程的学习当然主要是围绕《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这个标准展开的,但我们的眼睛不能只盯着它,《ISO 9000基础和术语》需要时时放在案头,我刚才说过,它就像一本字典,当你对某个概念理解不够通透的时候,可以随时翻一翻。9002应用指南可以作为参考书,当你不清楚某个条款具体该从哪些方面下手时,可以来找它。结合9000和9002一起来学习,可以帮助你解决很大一部分 ——“标准每个字都认识,连起来读就不懂是什么意思”的困惑。

对于初学者,理解和掌握这上面这三个标准就足够了;当然,对于学有余力,希望在持续改进的道路上继续精进的小伙伴,可以选择和涉猎的内容就更为广泛了。从标准到实践,再从实践中验证标准。

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培养自已的宏观视角,站在实践者的角度训练自己的微观视角。

如果你对ISO9001内审员这门课程感兴趣,欢迎加入我们,和我们一起学习,共同精进!

JJ的资料

姓名:林俊杰 本籍:福建 英名:Lan,JJ 生日:3月27日 出生地:新加坡 血型:N/A型 身高:172CM 体重:60kg 掌握的语言:英语、华语...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