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代皇帝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30浏览:2收藏

明朝历代皇帝,第1张

明朝历代皇帝十六位,依次为明太祖朱元璋、明惠宗朱允炆、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明代宗朱祁钰、明宪宗朱见深、明孝宗朱祐樘、明武宗朱厚照、明世宗朱厚熜、明穆宗朱载垕、明神宗朱翊钧、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明思宗朱由检。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小时候是一个放牛娃,25岁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起义,后被众将奉为吴国公,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为大明。朱元璋出身布衣,推翻蒙元朝的统治,恢复民族平等,开创了洪武之治,深受百姓爱戴。

明朝的末代皇帝明思宗朱由检,史称崇祯帝,崇祯帝朱由检十分勤政,生活也很节俭,曾经六下罪己诏书,为人年轻有为,但生性多疑。崇祯帝在位时明朝已然衰败,凭崇祯帝一人之力已难挽回衰败的大局,后来农民义军李自成攻破长安,崇祯帝出逃无门,在煤山上吊自杀,,大明王明灭亡。

明朝那些事儿手抄报如下:

标题:《明朝那些事儿》手抄报

导言: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璀璨的一页,承载着无数的传奇和故事。《明朝那些事儿》一书,将历史描绘得生动有趣,引领我们走进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在这本书中,我们看到了风云变幻的皇朝,感受到了人间烟火的沧桑。以下是对《明朝那些事儿》的一些内容的手抄报,希望能够勾勒出明朝那段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

一、气吞山河的明太祖,明朝的开篇,少不了气吞山河的明太祖。他出生贫寒,却凭借智谋和胆略,成功建立了明朝,成为了第一位皇帝。他的事迹让我们深刻领悟到:一个人的毅力和智慧,足以改变整个时代的命运。

二、传世之宝——《太祖实录》,《太祖实录》是明太祖创立的独特记事方式,也是一部宝贵的历史文献。它详细地记录了明太祖的生平和治国经验,为后来的皇帝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成为明朝政治制度的基石。

三、霸气外露的永乐大帝,永乐大帝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他统治时期的中国是明朝的鼎盛时期。他提倡文化事业,修建了许多宏伟的工程,包括著名的故宫。他的治理手法和文化事业的丰功伟业,让我们见识到了明朝的繁荣盛世。

四、红颜祸水——张皇后,明朝历史上,张皇后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她美丽聪明,但也因为权谋而陷入困境。张皇后的故事告诉我们,政治斗争中,红颜祸水的命运常常是坎坷而曲折的。

五、文官武将的较量,明朝时期,文官武将之间的较量层出不穷。无论是经济制度的争论,还是对外战争的决策,文官武将都在国家大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的斗争不仅是智慧的碰撞,更是时代的交锋。

六、巍峨的明长城,明朝修建的长城,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团结的象征。这座长城不仅是军事防线,更是文明和交流的纽带。明朝通过修建长城,将中华民族的疆域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七、余晖渐退的明朝,明朝虽然繁荣一时,但在其末期却饱受内忧外患之苦。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使得这个曾经辉煌的帝国渐渐走向没落。明朝的覆灭告诉我们,历史的车轮不停滚动,每一个王朝都有起落。

《明朝那些事儿》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宏伟的历史画卷,让我们见证了明朝的兴衰沉浮。明朝的历史教训深刻而丰富,是我们今天值得深思的珍贵财富。通过手抄报的形式,我们一同感悟历史的长河,了解那个曾经辉煌的明朝。

1、乾清宫

乾清宫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各种奏章的地方,后来还在这里接见外国使节。

清朝康熙皇帝以前,这里沿袭明制,清朝顺治、康熙年间,乾清宫与政务关系相当密切,皇帝在这里读书学习、批阅奏章、召见官员、接见外国使节以及举行内廷典礼和家宴。

自雍正皇帝移住养心殿以后,这里即作为皇帝召见廷臣、批阅奏章、处理日常政务、接见外藩属国陪臣和岁时受贺、举行宴筵的重要场所。

一些日常办事机构,包括皇子读书的上书房,也都迁入乾清宫周围的庑房,乾清宫的使用功能大大加强。

2、太和殿

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如皇帝登基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

清初,还曾在太和殿举行新进士的殿试,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始,改在保和殿举行,“传胪”仍在太和殿举行。

3、中和殿

明清两代,中和殿的使用功能基本上相同,即皇帝到太和殿参加大型庆典前在此休息准备。皇帝在中和殿通常都先接受主持庆典的官员朝拜和奏事,再到太和殿参与庆典。

另外在每年春季的先农坛祭典时,皇帝都会先到中和殿阅读写有祭文的祝版,查看亲耕用的农具。在参与天坛、地坛、社稷坛、太庙的类似活动前,皇帝也会在这里阅读祭文。

清代每七年纂修一次皇家家谱。纂修工作完毕后就会在中和殿上举行仪式,送呈皇帝审阅。给皇太后上徽号时,皇帝也要到中和殿阅读拟好的奏折。

有时候皇帝也会在这里召见官员或赐食。

4、文华殿

文华殿在初建时是太子们的正殿,房顶上覆盖绿瓦。后来由于几位太子年纪很小,不能处理政事,所以在嘉靖十五年正式改作皇帝便殿,换成黄瓦,著名的经筵典礼在这里举行。

明清两朝皇帝御“经筵”都是在春分、秋分两季。皇帝要撰写御论,阐发自己学习“四书五经”的心得,清朝皇帝的经筵御论使用满语和汉语各讲一遍。文臣们跪在御前,聆听皇帝御论。

清朝的康、雍、乾诸帝文化素养都非常高深,皇帝讲得兴高采烈,来了情绪,还会指名文臣辩论。然后,皇帝赐给大家清茶一杯,稍事休息。

最后,作为对有幸参加典礼的文臣们的特殊奖励,皇帝率大家打开文华殿后门,来到殿后文渊阁,赏赐文臣们翻阅阁中的藏书。

5、慈宁宫

明朝慈宁宫为前代皇贵妃所居。万历年间慈圣李太后,泰昌元年(1620年)万历帝郑皇贵妃、昭妃等人曾在此居住。天启七年(1627年)明熹宗卒,其皇贵妃等人移居此处。

清朝顺治十年(1653年),孝庄文皇后始居慈宁宫,自此成为太皇太后和皇太后的住所,太妃等人随居。

清朝的前期和中期是慈宁宫的兴盛时期,当时的孝庄文皇后、孝圣宪皇后都先后在这里居住过。顺治、康熙、乾隆三帝以孝出名,慈宁宫经常举行为太后庆寿的大典。

不过道光之后,随着清王朝走向没落,国库空虚,当时的恭慈皇太后(孝和睿皇后)不得不缩减宫中开支,慈宁宫才逐渐失却往日的辉煌。

慈宁宫主要是为太后举行重大典礼的殿堂,凡遇皇太后圣寿节、上徽号、进册宝、公主下嫁,均在此处举行庆贺仪式。特别是太后寿辰时,皇帝亲自率众行礼,并与近支皇戚一同彩衣起舞,礼节十分隆重。

——慈宁宫

——文华殿

——中和殿

——太和殿

——乾清宫

北京故宫住过哪些皇帝

1、紫禁城住过24位皇帝。算上李自成的话是25位。

2、问题一:北京故宫住过多少个皇帝明成祖-朱棣,在位22年(永乐)。迁都北京。

3、故宫里一共居住过24位皇帝,第一位是明永乐皇帝朱棣,最后一位皇帝是清宣统皇帝溥仪。

4、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即清世祖(1643年-1661年在位),清朝第三位皇帝,清朝入关的首位皇帝。清太宗第九子,出生于沈阳故宫永福宫,生母为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年号顺治,在位十八年。

5、明代共有十四位皇帝在北京紫禁城居住过,分别是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前两位皇帝洪武、建文则住在南京。

故宫的24位皇帝

故宫里一共居住过24位皇帝,第一位是明永乐皇帝朱棣,最后一位皇帝是清宣统皇帝溥仪。

住过故宫的皇帝分别是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明英宗、明代宗、明宪宗、明孝宗、明武宗、明世宗、明穆宗、明神宗、明光宗、明熹宗、明思宗、清世祖、清圣祖、清高宗、清仁宗、清宣宗、清文宗、清穆宗、清德宗、清废帝。

紫禁城住过24位皇帝。算上李自成的话是25位。

北京故宫自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至1911年清末帝退位,共经历了明朝迁都北京后的14位皇帝和清朝入关后的10位皇帝,一共24位。

故宫经历过24代皇帝。明朝14位,清朝10位。

故宫前后经历多少皇帝

故宫一共经历过24代皇帝,明朝:朱棣、朱高炽、朱瞻基、朱祁镇、朱祁钰、朱见深、朱佑樘、朱厚照、朱厚_、朱载_、朱翊钧、朱常洛、朱由校朱由检;清朝: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从1420年明永乐帝迁都北京入住紫禁城,到1912年2月12日清宣统帝发布退位诏书,故宫前后共经历24位皇帝。

故宫是明代成祖时建的,有二十五位皇帝在那生活过。

住过故宫的24位皇帝分别是谁

明朝的皇帝从明成祖朱棣开始都是住在故宫里,共14帝。清朝的皇帝从顺治帝开始住故宫,共10帝。所以一共是24个名字如下:明朝:成祖朱棣(1360-1424)年号“永乐”1402年即位,在位23年。

紫禁城住过24位皇帝。算上李自成的话是25位。

在北京故宫居住执政过的皇帝是明清两代24位皇帝。

紫禁城是明永乐时期建成,自朱棣开始的明朝皇帝都住紫禁城,清朝居住在紫禁城的皇帝是从入关的顺治开始,往后的皇帝都住紫禁城。

故宫博物馆的24个皇帝分别叫什么急

成祖朱棣(1360-1424)年号永乐1402年即位,在位23年。成祖朱棣,朱元璋的第四子,1420年推翻明惠帝自立,1421年迁都北京,并下令编纂了《永乐大典》。死于1424年,时年65岁。

住过故宫的皇帝分别是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明英宗、明代宗、明宪宗、明孝宗、明武宗、明世宗、明穆宗、明神宗、明光宗、明熹宗、明思宗、清世祖、清圣祖、清高宗、清仁宗、清宣宗、清文宗、清穆宗、清德宗、清废帝。

所以严格说来,明清有4位皇帝没有在故宫住过,分别是:明朝太祖朱元璋、惠宗朱允_。清朝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

从明朝成朱棣开始,到清朝末帝溥仪一共经历过24代皇帝。

住在故宫的二十五个皇帝分别是

1、明朝的皇帝从明成祖朱棣开始都是住在故宫里,共14帝。清朝的皇帝从顺治帝开始住故宫,共10帝。所以一共是24个名字如下:明朝:成祖朱棣(1360-1424)年号“永乐”1402年即位,在位23年。

2、住过故宫的皇帝分别是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明英宗、明代宗、明宪宗、明孝宗、明武宗、明世宗、明穆宗、明神宗、明光宗、明熹宗、明思宗、清世祖、清圣祖、清高宗、清仁宗、清宣宗、清文宗、清穆宗、清德宗、清废帝。

3、问题一:北京故宫住过多少个皇帝明成祖-朱棣,在位22年(永乐)。迁都北京。

4、故宫里一共居住过24位皇帝,第一位是明永乐皇帝朱棣,最后一位皇帝是清宣统皇帝溥仪。

5、在北京故宫居住执政过的皇帝是明清两代24位皇帝。

6、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即清世祖(1643年-1661年在位),清朝第三位皇帝,清朝入关的首位皇帝。清太宗第九子,出生于沈阳故宫永福宫,生母为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年号顺治,在位十八年。

明朝时乾清宫挂的是“正大光明”。

乾清宫,内廷后三宫之一,位于北京市故宫内廷中路。始建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清两代曾因数次被焚毁而重建,现有建筑为清代嘉庆三年(1798年)所建。建筑占地面积约1400㎡。

乾清宫为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座落在单层汉白玉石台基之上,连廊面阔9间,进深5间,自台面至正脊高20余米。殿内明间、东西次间相通。后檐两金柱间设屏,屏前设宝座,宝座上方悬“正大光明”匾。东西两梢间为暖阁,前檐设仙楼。

扩展资料:

建筑格局

乾清宫面宽九间,进深五间,台面至脊通高20余米。重檐庞殿顶,上层施单翘双晶七踩斗拱,下层施单翘单晶五踩斗拱,饰金龙和玺彩画。东西梢间为暖阁,后檐建仙楼,西暖阁有乾隆御书“温室”匾。宫内明间设宝座。

左右列图史玑衡,彝器,凡临轩听政,于内廷受贺,赐燕,召见臣工,引见庶僚,接觐藩属国陪臣,皆御于此。明代乾清宫东西各设辅殿,东为昭仁殿,西为弘德殿,殿皆南向。清承明制,乾隆朝,敕检内府书善本,排比列架庋藏于昭仁殿,匾曰“天禄琳琅”。

故宫博物馆—乾清宫

—乾清宫

明朝一共16个皇帝,依次为:明太祖朱元璋、明惠帝朱允炆、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明代宗朱祁钰、明宪宗朱见深、明孝宗朱佑樘  、明武宗朱厚照、明世宗朱厚熜、明穆宗朱载垕、明神宗朱翊钧、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明思宗朱由检。

一、在位列表(姓名/年号/在位时间)

1、

2、

3、

4、

二、皇帝资料

1、朱元璋

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明朝开国皇帝。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暴政,龙凤七年(1361年)受封吴国公,十年自称吴王。

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在基本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和扫平元的残余势力后,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朱元璋统治时期被称为“洪武之治”。葬于明孝陵。

2、朱允炆

明惠帝朱允炆(1377—?),明太祖朱元璋的嫡次孙,明朝的第二个皇帝。朱允炆1377年十二月五日出生,生母是吕妃,父亲懿文太子朱标。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朱元璋驾崩,终年71岁。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改年号建文,称建文帝。因削藩,导致叔父燕王发动“靖难之役”。

建文帝的帝王之旅,四年即告结束,国破人不知所向。清乾隆皇帝追谥恭闵惠皇帝。南明安宗朱由崧追尊建文帝为嗣天章道诚懿渊恭觐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庙号惠宗。

3、朱棣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明太祖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永乐大帝等。

朱棣生于应天府(今南京),明朝建立后被封为燕王。就藩北平(今北京)之后,多次受命参与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

建文帝即位后采取削藩政策,不仅监视朱棣,还欲调走他的军队,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建文四年(1402年)取得胜利,在南京称帝。

朱棣在位时,政治上改革机构,设置内阁;对外五次亲征蒙古,收复安南,并于东北设奴儿干都司,在西北置哈密卫,在西南置大古刺、底马撒、底兀刺等宣慰司,又设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巩固了南北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完整;

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加强对南海的经营;还命人编修《永乐大典》,疏浚大运河。为加强对北方和东北地区的控制,永乐十九年(1421年)迁都北京。在他统治期间明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治武功都有了很大提升,史称永乐盛世。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8月,朱棣死于北征回师途中的榆木川(今内蒙古乌珠穆沁),享年64岁。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长陵。明世宗时改谥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改庙号成祖。

4、朱高炽

明仁宗(1378年-1425年),明成祖长子,其母为仁孝文皇后。徐达外孙。明太祖也挺欣赏其才。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被册封为燕世子。明成祖即位后立为皇太子。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即位,次年改元为洪熙元年(1425年)。明仁宗随父征战多年,知道创业很难,重用户部尚书夏元吉,采取了一系列减少国家开支的措施,对国力的恢复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他在位期间,他褒奖直言,虚怀纳谏,减轻刑法,对开封、山东等地赈灾免粮。用人,行政均得后人称善。

他一即位,即决定将首都迁回南京,以免漕运的巨大花费。体弱多病的洪熙皇帝,登基后从政仅8个月,就一病不起,于洪熙元年(1425年)因心脏病驾崩于钦安殿,庙号明仁宗。

葬于明献陵(今北京昌平)。朱高炽虽庙号“明仁宗”,但是依然延续了明太祖、明成祖的殉葬制度,死时生殉七名妃嫔。

5、朱瞻基

明宣宗朱瞻基为明仁宗朱高炽的长子,汉族,生母诚孝昭皇后张氏,生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驾崩于宣德十年(1435年)。明朝第五位皇帝。

幼年就非常受祖父朱棣与父亲的喜爱与赏识。永乐九年(1411年)被祖父立为皇太孙,数度随朱棣征讨蒙古。

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朱瞻基在性格上,他与其父朱高炽相似,也具有他父亲那种对皇帝作用的理想主义的、然而是保守的想法。朱瞻基是文人和艺术的庇护人,他的统治的特点是其政治和文化方面的成就。

宣德十年(1435年)驾崩,终年38岁,葬景陵。庙号宣宗,谥号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

朱瞻基在位期间文有“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浦)、蹇义、夏原吉;武有英国公张辅,地方上又有像于谦、周忱这样的巡抚,一时人才济济,这使得当时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

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朱瞻基与其父亲的统治加在一起虽短短十一年,但却被史学家们称之为“功绩堪比文景”,史称“仁宣之治”。

朱瞻基在短期患病后于宣德十年正月初三日(1435年1月31日)意外地死去,终年38岁。

——明朝

——朱瞻基

——朱元璋

——朱允炆

——朱棣

——朱高炽

明朝历代皇帝

明朝历代皇帝十六位,依次为明太祖朱元璋、明惠宗朱允炆、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明代宗朱祁钰、明宪宗朱...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