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姓 合氏家谱 合姓起源 合姓名人 合姓的来源 合姓简介
合[合,读音作hé(ㄏㄜˊ),亦可读作hā(ㄏㄚ)]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战国时期宋国君主微子之后裔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约在远古时代的公元前8000~前6390年:东、南、西、北、中,五方都有分布的原始社会。约在公元前6391~前6210年,出现了盘古、天皇、地皇、人皇、五龙纪、摄提纪、合雒纪、连通纪、叙命纪等“九纪社会”。
传至少典氏第十五代、黄帝轩辕氏第四代帝喾:帝喾次妃有娀氏,生契(商朝祖)为尧司徒,封于商,赐姓子氏。后来周武王封其子武庚于邶。武庚后来反叛,周公即古公亶父征而灭之,然后乃以帝乙之元子微子封于宋邑,建宋国,为周之宾。传三十二世而齐、魏、楚共灭之,三分其地后有了合氏。其支于戴国者,灭于郑国,后有戴氏、甾氏、菑氏。子段分于褚为,褚氏、石氏、褚师氏。
其合氏就是宋微子的后裔,分封在合邑,就是后来的庐郡合邑,在今安徽省合肥市东乡一带,族人以居邑名称为姓氏,称合氏。后来在春秋战国时期,“合邑”是诸侯国对一种城乡共合的居住群体的称呼。
关于合氏,有一个流传千古的动人故事:
今北京故宫的御花园内有十几棵连理树,多由松、柏培育而成。在天一门内有一棵园里最著名的连理树,该树由两棵柏树主干连结一起,长得十分粗壮繁茂。国内外游客都喜欢在该树下拍照留影,以求爱情甜蜜,生活美满。
战国时期,宋国君主宋康王偃(宋国第三十五任国君,原名戴偃,公元前239~前286年在位),暴虐无仁、荒*无道,时人称“桀宋”。宋康王夺了自己的臣下封丘舍人韩凭之妻合息露,强行霸占合氏为妃,为了将韩平支开,他还强迫韩平去筑青陵台。青陵台筑成后,宋康王又找了个由头杀害了韩平。
合息露闻讯后,痛不欲生。在参加韩平的葬礼时,她毅然跳入韩平的墓中撞棺而亡。
残暴的宋康王出于恶妒,令人把韩平、合息露尸首分别筑埋于青陵台的左右两侧,不将他们合葬一起。不料奇景出现,第二年于韩平、合氏的坟头上,慢慢长出两棵参天大树,树干中部聚合在一起,紧紧扭抱连结着,此后常有百鸟嘻于枝头欢跃、鸣啭。于是,后人便称此种合抱树为“连理树”,比喻夫妻之间坚贞不屈的纯洁爱情。
连理树,在人们的爱情诗歌中多有借喻。例如,南朝乐府《子夜歌》里就有“欢愁侬亦惨,郎笑我便喜。不见连理树,异根同条起“的咏唱。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也有“在天愿作比翼鸟,于地喜为连理枝“的千古名句。
第二个渊源:源于突厥族,出自元朝时期古突厥族合鲁温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早在宋、元时期,突厥族合鲁温部落,《补元史·氏族表》中曾有对其氏族中的合鲁温·满速儿有记载,其时他曾任大都路治中的一位官吏。
突厥一族在大蒙古帝国成吉思汗发动西征战略的后期,被铁木真的孙子旭烈兀彻底征服,其族诸部落被编入蒙古军旅,后在元朝初期迁落新疆、云南、中原内地等。其中的合鲁温部后逐渐融入蒙古族、 、汉族与彝族,其族人中有取原部族名称首音为谐音汉字单姓者,称合氏,多居于陕西、云南地区。
第三个渊源:源于 ,出自元明朝时期哈拉王族,属于以帝王改姓赐姓为氏。
哈氏为“ 十三姓”之一,起源于中亚布哈拉王族,北宋神宗年间(公元1068~1085年),布哈拉王及其弟艾尔沙率领族人五千来华,抵汴京开封,从此绝大部分人定居中原。
据史籍《续云南通志考》记载:“哈散,赡思丁次子。流于河西,其曾孙政举,始易哈为合。”
赛典赤·赡思丁(公元1201~1279年),先知 (别庵伯尔,即领袖,西域 对 教主之尊称)的后裔,是整个元朝时期(公元1271~1368年)享有极高盛誉的平章政事(中书宰相)。“赛典赤”的汉义,就是“贵族”。
赛典赤·赡思丁在晚年授爵雍国公,又奉命行省云南诸路。他积极为云南地区带来了和平与安宁,创建了云南行省,改善了民族关系,发展了经济文化,为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社会的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云南期间,赛典赤·赡思丁治理了滇池水系,造福后代,云南各族人民至今还在怀念他。赛典赤·赡思丁还在昆明建 寺十余所,将 教传入滇、黔地区。在赛典赤·赡思丁去世后,被元世祖忽必烈在元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追封为“咸阳王”,号“阿札勒”(极荣耀者),国内外的 皆尊称他为“咸阳王巴巴”。
哈散,就是咸阳王赛典赤·赡思丁的第二子哈散,在元朝时期为平安路同知、中奉大夫、广东宣慰使都元帅。平安路,就是今青海省东部的平安县,是唐蕃古道和丝绸之路南线的重要驿站,自古便是商贾云集、市井繁华,为元朝时期西部地区的重要蕃镇之一。
元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曾想以哈散为相,哈散以故事丞相必用蒙古勋旧,故力辞。元仁宗乃以伯答沙为右丞相,仍任命哈散为左丞相。
史籍《元史》记载“仁宗即位,浮屠妙总统有宠,敕中书官其弟五品,思明执不可。帝大怒,召见切责之,对曰:‘选法,天下公器。径路一开,来者杂遝。故宁违旨获戾,不忍隳祖宗成宪,使四方得窥陛下浅深也。’帝心然其言,而业已许之,曰:‘卿可姑与之,后勿为例。’乃为万亿库提举,不与散官。久之,近臣疾其持法峭直,日构谗间,出为工部尚书。帝问左右曰:‘张士瞻居工部,得无怏怏乎?’对曰:‘勤政如初。’帝嘉叹之,命授宣政院副使。五年,除西京宣慰使。岭北戍士多贫者,岁凶,相挺为变,思明威惠并行,边境乃安。因疏和林运粮不便事十一条,帝劳以端砚、上尊。会左丞相哈散辞职,帝不允,其请益坚,帝诘之曰:‘朕任卿未专邪?’曰:‘非。’曰:‘近臣有挠政者邪?’曰:‘无有也。’‘然则何为而辞?’对曰:‘臣自揆才薄,恐误陛下国事,若必欲任臣,愿荐一人为助。’帝问:‘为谁?朕能从汝。’哈散再拜谢曰;‘臣愿得张思明。’即日拜思明中书参知政事。比召至,车驾幸上都,见于道,慰勉之曰:‘卿向不负朕注委,故朕用哈散言,复起汝。’未几,升左丞。”
从上史述中可见,哈散为人正直恭谦,他所推举的张思明,后来在元朝整治体制中发挥了十分巨大的作用。
由于哈家多出将门,且功绩显赫,到哈散的曾孙时代,元顺帝孛儿只斤·妥帖睦尔赞其家族忠诚,易其哈氏为合氏,其子孙后代中有继为合氏者,但读音仍作hā(ㄏㄚ)。
又据《合氏宗谱》记载:“吾族为元朝咸阳王赛(赡)思丁裔……公殁,葬于省垣南城外斡耳朵……哈政(举)公、王去孙,落籍河西县之下回村,为明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甲子科举人,建坊村前,为该县鼎甲之始,授四川绥定府达县正堂,上(明英宗朱祁镇)以其忠臣无二心,应无二口之意,以御笔涂去口旁,由此遵姓合。”其姓氏字虽改为“合”,读音仍作hā(ㄏㄚ)。
到了清朝时期,乾隆大帝也称赞该家族曰:“中土回人,性多拳勇。哈其大族,每出将种。”
二郡望:
庐 郡:即庐州、合肥,是古庐子国,又巢伯国。春秋时期,舒国及群舒诸国多在庐郡,汉朝以后曾是三国、东晋时期的古战场,居江淮之间,巢湖北口一带地区。隋朝时期置为庐州,后改为庐江郡。唐朝时期复称庐州。元朝时期立为淮西总管府,后改庐州路。明朝初期立江淮行省于该郡,不久又改为庐州府。清朝时期属安徽省庐州府,辖庐江、巢湖等地。民国初期废黜府制,治所改为今合肥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定合肥市为省会城市,成为安徽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对于庐郡之地,合肥县志《八景说》一文中称赞:“山形单椒,秀泽不连,岭以自高。 云:‘春山艳冶如笑,夏山苍翠欲滴,秋山明净如妆,冬山惨淡欲卧。’唯其卧也,故雪霁神开,跃然有起色矣。昔人标此一端,以概三时也。岂雨后晴岚,霜余老色,反不敌堆盐眩海也哉!慧满禅师说法时,渊济龙神来看天女雨花,师识之,与之砚汁以润此一方民。杨行密在淮南时,披荆剪草作行宫于此,固一时之雄也。而今墨雨安在?杨吴之宫阙何存?唯有雪色不随世代迁改。年年一来,使滕六捉笔,白描淡写,为山头一老发也。彼仇池、蛾眉不得称胜矣。”
三历史名人:
合光文:(公元1950~今),湖北随州人。著名地方农村干部。
1977~1997年任沙窝村四组组长。1997年3月任沙窝村村主任至今。
自任村主任以来,能认真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带领群众“开发三荒”,创办企业,科学种养,发展生产,勤劳致富,特别是任村主任以后,工作任劳任怨,为群众办实事,1997年组织大战15天栽植意杨1000亩,为发展集体经济增强了后劲。
在村级财务管理上能严格按照上级有关文件办事,坚持民主理财,定期公布账目,精打细算,为减轻农民负担做了大量的工作,深受领导的好评和群众的信任。
子姓是殷商帝王家族的姓氏。殷商帝王家族以子为姓是从契开始的。传说契的母亲叫简狄,是有娀氏的女儿。有一次,简狄与族中的姐妹一起在大河中洗浴,忽然看见天边飞来一只大鸟。那鸟在河边下了一个蛋,正好离简狄很近。简狄自从吃了那个鸟蛋以后,便怀了孕,经过十月怀胎,竟生下了一个男孩子,这个男孩子就是契。这虽然是被记入《史记-殷本纪》中,但我们也只能把它当作一个神话传说。这种传说不仅我们今天不把它看作是历史事实,即使是古代的人也怀疑它的真空性。例如,传说中说简狄是帝喾的妃子,对此,三国时谯周就说,帝喾生尧,而契在尧时出生,在舜时才长大成人被提拔,所以,简狄一定不是帝喾的妃子,契也不是帝喾的儿子。在我们今天看来,疑点岂只这些,吃鸟蛋怀孕这件事本身就令人难以置信。不过,我们从这个传说中可以发现这样两个基本事实:第一,契出生的年代是远古时期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氏族社会。第二,在契出生的时候,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不再被视为天经地义的正常现象了,人们开始要求既知其母又知其父了。所以才有了吃鸟蛋而怀孕的故事,以此来为不知其父制造一个体面的理由。这说明母系氏族社会开始向父系氏族社会转变。
契在尧的时候出生,在舜的时候成长,并表现出过人的才干。大禹治水成功,舜对他进行表彰的时候,大禹就说这里有稷、契、陶等人的功劳。于是,舜还专门下了命令,任契为司徒,让他用父、母、兄、弟、儿子等伦理观念教化百姓,把他封在商地,赐姓为子。 契在自己的封地传了一代又一代,到了他第13代孙汤的时候,经过了8次迁都,最后终于在毫定下了统治中心,成为与夏朝抗衡的一个强大的部落集团。那时候,夏朝已经走到了它的穷途末路,与夏朝成为鲜明对比的是,商王国正处在蒸蒸日上的发展时期。商王国的首领汤很会治国,他有一句名言:人通过水可以知道自己的形象,君通过民可以知道国家治理与否。汤还是一个仁义的君主,人们纷纷前来投奔他。在这股离夏奔汤的人群中,有一个叫伊尹的能人,成了汤治理国家的良辅。最后,汤向夏王朝发动了进攻,一举打败了夏桀,推翻了夏朝,在西毫定都,建立了商朝。
这些以子为姓的契的子孙们,既有汤、盘庚、武丁这样的杰出人物,也有太甲、太庚、小甲等平庸之辈,而商王朝也时盛时衰地延续了500多年的时间,最后终于亡在第31位君主帝辛手中。 提起帝辛,一般人会有一种陌生的感觉,但要说纣王,则人人都会知道。他是历史上有名的骄奢*逸的暴君,百姓都盼着上天早点惩罚纣王,早点降下受天命的人来代替他。 然而,以子为姓的殷商宗室并不是人人都像纣王那样,他们之中不乏明智之人,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王子比干。比干是纣王的爷爷帝太丁的儿子,是商纣王的叔叔,当时他正担任少师的职务。纣王如此昏庸,人们纷纷离去,就连纣王的兄弟微子也走了,另一个兄弟箕子也装起疯来,以示不与纣王合作。而比干却下了决心劝谏纣王改弦更张。他见到纣王,对他进行了苦口婆心的劝说。纣王不听,比干就不走,一连在宫中劝了3天。最后把纣王说得不耐烦了,他说: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窍,我想看看你的心是不是如此。说完,便把比干剖腹挖心,活活杀死了。
王子比 后不久,商朝就被在其西方兴起的姬周灭掉了。商朝虽然灭亡了,但商王室的3个子姓贵族却因为不与纣王同流合污而被视为商朝的3个仁人,他们就是微子、箕子、比干。微子后来被封在宋,箕子也受到了周武王的优待,比干的墓地所在的地方也被周武王封疆益土,赐给了比干的后代,并赐姓林氏。比干的墓地,《水经注清水》说是在朝歌(今河南淇县),《史记周本纪》张守节《正义》引《括地志》说在卫州汲县(治今河南卫辉市)10里250步。比干的后代便在从淇县到卫辉市一带的土地上生活,并以王作为自己的姓氏。最早生活在商都一带的王姓,实际上是殷商王族子姓的后裔。
子姓是殷商帝王家族的“好”氏,据历史学家杨荣国先生称,子原先写作“好”,读子,而“女”是表示原先是母系氏族。殷商帝王家族子姓是从契开始的。契的母亲叫简狄,是有娀氏的女儿;父亲为上古五帝之一的帝喾高辛氏。辞海载“契母吞燕卵而生契,故曰子氏。”这就是子姓的来历。 玄鸟是子姓的图腾屈原诗文里说是凤凰汉朝人说是燕子< >里,金庸把她列为老鹰,也即白眉鹰王所创之教的教徽
契被舜任为司徒,掌握教化,居于商(今商丘),是商族的祖先。虞舜二十年(公元前2260年),虞舜指派司徒-禹去治水,那时虞舜也派契、后稷帮助禹治水;十三年后,禹总算治好水了,同时也封契于商(今陜西省-商县),虞舜又下命契为司徒(主要掌管教育的官,等于现今的教育部部长),也开始治理商,后来契去世后,由其子昭明接下去治理商国
自契至十三世成汤凡八迁,汤始居亳从先王居,作《帝诰》。成汤,帝喾之子契的14世孙,姓子,名履,又名天乙。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的商代是继夏朝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个世袭制王朝时代。商朝始于子姓商汤,终于商纣,共30帝,享国646年
子姓衍派,殷世系记载:子姓从契至成汤传14世,汤建商之后派生17姓,微子封于宋之后,又派生21姓。
商氏:成汤之孙,以国为姓
汤氏:成汤之后
乙氏:成汤字天乙,子孙以王父为氏
来氏:汤之子孙,食采于邦,因一以为来氏
沃氏:系出子孙,商王沃丁之后
相氏:出自子姓,商王河亶甲都于相,宗族留居于相里,因氏。
武氏:武丁之后。
邓氏:武丁封叔为邓侯,其子孙以为氏
权氏:武丁裔孙封于权,其子孙以封地为氏
祖氏:祖甲之后
梅氏:出自子姓,纣时有梅伯 郝:帝乙封子期于郝,因为氏
殷氏:殷灭后子孙分散,以殷为氏
箕氏:箕子之后
林:比干子比坚,逃匿林谷,周武王赐姓为林,封河清公
王氏:比干之后,居汲县,世称汲城王
禄氏:纣王禄父(武庚)治殷民,其子孙以禄为氏
宋氏:微子封于宋,其子孙以为氏
乐氏:乐氏之先,与宋同姓 戴公生乐父衎,是称乐氏
微氏:微子之后
黑氏:微子之后
戎氏:微子之后
牛氏:微子之后名牛父,子孙以王父为氏
邹氏:宋正考父之后
孔氏:宋正考父之后
林氏:殷商王子比干之后
戴氏:宋戴公之后
皇甫氏:宋戴公子充石,字皇父,其后,以王父字为氏,汉代改为皇甫。
华氏:宋戴公孙督,字华文,自立为华氏
孔氏:孔父嘉遭华督之难,其子奔鲁,以子加乙为氏,孔子为其穆:系出子姓,宋穆公子孙,以谥为萧:微子十二世孙大心封于萧,因为萧氏
桓氏:出自子姓,宋桓公之后
向氏:宋桓公之后,食采于向,遂为向氏
鱼氏:宋桓公之目夷,字子鱼,子孙以王父为氏
墨氏:宋成公子墨台,子孙以王父为氏
钟氏:微子之后伯州梨,封于钟离,数传至接,居颖川长社,以钟为氏
褚氏:宋共公子段食采于褚,子孙因以为氏 匡:系出子姓,宋大夫封于匡,后以邑为氏
谈氏:宋传至谈君,子孙因为氏史记太史公曰:“契为子孙,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殷氏、来氏、宋氏……目夷氏。
陈氏家谱旧序(朱熹撰写)
家法之建,仿于诸侯别子,而士庶之宗,则惟其所始焉。或姓或氏,或地域或谥,爵则称宗,宗之于族也,有本姓以合庶姓,有缀食以系群情,孙之于祖也,有植祫以省大事,有齐衰以服三月,百世而婚姻不通,周道然也。上溯夏殷,何莫不然,故其迹泯(未混),末季七族九宗,犹资周王封国之重,及王辙东,世臣沦丧,乐却降在皂隶( 穿黑衣的官差衙役),从五皆为圭筚,宗法始荡然也。所赖以维持者,独周官莫繁世(一作独国官系世系),辨昭穆之制存焉尔,此谱帙所从出也。谱存而宗可考,是故君子重之。
颖川陈氏,出先妫姓侯爵(侯国),自帝舜之后,传于有虞,虞幕裔孙阏父为周武陶王,能利器用,王赖之,以元女太姬下嫁其子满,而封诸陈,使奉虞祀(祭),满谥胡,公生申公犀,犀而下传十世,子孙散处,遂以国为氏,敦读书,说礼乐,绶若若而印累累,匪朝伊夕矣。但世历既久,从迁不定,或移家于八闽,或筑室于三吴,或寄迹于浙东,或寓居于古歙,椒聊远条,几不知有原本矣,然千流万派,归一原,叶茂枝蘩,不离一本。其名之最著者,莫如太邱先生实(即东汉陈实)其子元方、季方,世称二雄,凤毛麟角,岂虚岂虚语哉,元方子群美才懿,历仕魏帝,清节驰声。传霸先,梁祚下移,生民涂炭,相机观变,应天顺人,非择而取之也。厥后王(一作伯宣)为海内文宗,奉公为教子令范,天下已任。擅著作之奇才者,非古灵先生欤!与义河目海口,所赋梅诗,徽宗有见晚之叹。建(见)炎人恭大政,其出处气节,翰墨文章,为中与大臣之冠。协赞大议,社稷之勋臣者,非鲁公、文正公康伯欤,盖一世芳躅,千古播扬,一叶云礽,景行靡替。但人情以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一经疏(流)远,视若途人。然昭穆既明,本原自辨,后有作者,果能追念前由,无忘厥祖,披图按籍,孝思勃生,则勉旃不怠,庶兴前业矣。
陈氏族谱源流序--王阳明
自五宗九族之礼不行于天下,后世凡通能都大邑之间,号称巨室(族),而能仅谱其家者,不多得矣,若进而能谱其族者,则尤鲜焉!况推及天下同源异流者哉!能推及天下同源异游流,必其心之仁,志之远,力之徤、而学问之充博也。会祁间庠士陈君坚,一日思欲矫世俗之弊,溯本寻源,合陈姓而一之,其固大有功于陈氏矣!然便千万世之下,步尘蹈迹,伦理得以不冺,昭穆得以常明,维持名教于诚心真切之地,又谁之功耶,此此余喜得于观创见,而不容以辞请也,按陈之先本妫姓,出于胡公满,受周武王之封于陈,世(以)主虞帝之祀,传至愍公越,为楚所并,子孙因以国氏,赢秦之季,有曰平者,即越之十世孙也,家于阳武户牗,与张子房同为高帝谋臣,封户牖侯,拜相光显天下。
(汉)元帝时,有讳汤者,又以平六代孙,拜西城副校尉。奉使方外,诛斩郅支单于及阏氏太子名王以下千五百余级,功上,锡爵关内侯,于平有光,汤之后,移家颖川。七传而生文范先生实(寔),以节义风四方,至谓在曰:宁为弄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厥子六皆贤,而元方、季方为最,世称难兄难弟,殆本诸此。
自是颍川之陈亦着,二方之子孙亦盛,显于魏同,丕播于晋,大行于宋、齐、梁、陈之间,如大司空群,尚书仆射泰,至讳逵而迁长城者,皆元方之后也。高源太守閠魏主簿,谭至为福建节度使,曰:迈而迁莆田者皆季方之后也,季方之后居蒲为多,泉、福、建、安之境次之,宋元间罕有会者,故其派无传焉。
长城自逵之后十一(应为19?)世生武帝霸,继梁而有天下,传五君凡三十三年,故当时膏腴之地多为陈氏所居。
有曰新安者,则伯固[新安王,妃孔氏]之封,而其后居家绩溪若崇德(今浙江石门)、昌溪、霞溪(池州)、陈村(今江苏徐州)古山陉之云岑、昌化义千,类皆绩溪之分派也。
有曰宜都者则叔明[宜都王,妃方氏]之受封而而其后移家德安[今九江市德安],皆宁州,武宁[今九江市武宁,在柘zhe林水库上游],兴国[今赣州市兴国],安义[今南康义安],高安[今南昌市高安市],南昌,靖安[今南昌市靖安],建昌,丰城,瑞昌瑞昌[今九江市瑞昌市],奉新[今南昌市奉新],武昌[今湖北省武昌市],奉新,武昌类皆德安之分派也。
有曰湘东[长沙]者,则叔平[湘东王,妃丁氏]之受封,而其后居家歙[安徽歙县]之黄墩,若乐平[江西上饶市]、临淮[安徽凤阳]、定海[今浙江宁波]、永嘉[今浙江温州]、昆山[江苏苏州]、金华[今浙江金华]、灵璧[安徽凤阳],类皆黄墩之分派也。
有曰豫章者,则叔英(豫章王,妃田氏)之受封,而其后移家吉州[江西吉安]黄金乡,若城东聚星街、吉水[吉安市吉水县]、赤岸[赤水县地]、崇仁[江西抚州]丹桂里、新淦[江西临江]之润陂、大塘、清江[临江市清江县] 之黄龙潭、类皆黄金乡之分派也(伯)仁,[妃褚氏]受封于庐陵[江西吉安]、而安陆、新昌、大姑、信沣、新田[永州市]、泞州、沙市、宣城、长安诸派皆祖之。(仁受封于庐陵而安陆新昌大姑,信丰,新田,宁州杉市宣城长安诸派,皆祖之,)允[叔宝子,封吴兴王,妃宋氏] 受封于吴兴[浙江湖州乌程县],而平湖[浙江市]、延津[河南卫辉县]、 嘉兴、东阳[浙江金华市]、义乌、琏市[湖州归安]、海盐[嘉兴市]、乍浦[嘉兴平湖] 诸派皆祖之。庄[叔庄,封会稽王,妃夏氏] 受封于会稽[绍兴市],而凤阳、涂山[凤阳怀远县]、广德苦竹墩、台州状元塘诸派皆祖之。献[叔献,封河东王,妃余氏] 受封于河东[山西],原武[开封市]、鄢陵[河南归德]、宁祥、祥符[开封市]、时和[巩昌西]、临颖[许昌]、新郑[开封市] 诸派皆祖之。(受封于河南而原武宁陵祥符时和临颍新郑诸派皆祖之) 俨[叔俨,封浔阳王,妃余氏] 受封于浔阳,而安仁、太原、陈营[河南陈留]、南河[开封河阴]、鄱阳、南村[河南黾池]、贵溪[江西]、永丰[吉安] 诸派皆祖之。(俨受封于寻阳而安仁大原陈营南河鄱阳南材赀溪永丰诸派皆祖之) 虞[叔虞,封武昌王,妃田氏] 受封于武昌,而江夏[武昌]、金沙[长沙市]、竹牌[黄州蕲水]、团风[黄冈市]、荆、襄诸派皆祖之。(虞受封于武昌而江夏金沙竹牌轩风荆襄诸派皆祖之)若赭山、山阴、淮阳、遂昌、奉化、乌城、无锡、常、镇之派则自恬王[叔宝子,封钱塘王,妃谌氏]于钱塘、俭王[叔俭,封南安王,妃干氏]于南安始也。 鄱阳、大园、南昌、石桥、进贤、罗岺、湖楠之派则自山王[伯山,妃乐氏]于鄱阳。
谟王[叔谟,妃胥氏]于巴东[川东]始也。
至于西川东门[成都],又由太子深避隋所迁,而后亦移家保宁[成都]新井[成都南浦县],而卒宏大家声,如三尧者,亦有奉节[四川]出镇,因家浮梁[江西饶州]、盐仓岭[江西浮梁地],而殁能死职庙祀,如大夫轶者,亦有宦游江逝[浙江],爱其山水佳胜,而家桐卢[浙江],如观察使轻者,若吉水长松(一作重庆南川)、鄱阳礼城、婺源霍口[安徽]则托始于新井;而瓜分子折;如乐之城南[江西乐平],婺[安徽婺源]之金阐、五马、凤山沙源;又或有自礼城、自霍口者,与夫祁[安徽祁门]之竹源,休[安徽休宁] 之陈村、浮[江西浮梁]之引京、下连、镇市,则肇迹于盐仓岭;而溪殊径别,如祁之西方村、程村、磻溪,宣化[广西南宁]、崇善[广西太平]、棕榈[广西南宁宣化地]、谷木;如建德[江苏池州]小梅、青阳、湾里[青阳地];休之水潭、潜阜、罗坞;歙之慈孝坊、太平[宁州]之西乡;又或有自竹源、自陈村者也。
至于祁门东山,则系出叔达封义阳王,居长安蓝田,而其后移家闽之莆田、赣州之马头、吉安之庐陵县大湖塘凤凰山;若西蜀之阆中,如三尧者;茶陵之东乡,如四汉者;分迁不一,若马头、蒲江、陵尾、长冲后港,祁阳、宜章、全州,永兴、耒阳、塘村[兴宁县]、石墩[兴宁县]、攸水、马头香山岭、攸县东江乡、马兜[江西安成]、石陂、栗源堡、葛田、文江[吉水]、类皆蓝田之分派也(有曰义阳者则叔达之受封,而其后移家玉山、隐螀,若半x口大门里阳戈、荣锦、坊德、兴之陈源暖川齐村上饶沙溪类皆隐分派也。)其余或出彼入此,或出此入彼,殆如断丝散绳,诚不可头绪也。
[后]唐[明宗李嗣源]天成间,有天麒、万镒君子者,一倡是会,于是而相从三百余支,继之宋开庆,则得半焉,继之以元至正,则又半焉。自后各望其地,各宗其谱,虽咫尺之间(虽咫尺之远),而有泰越之分。回视古人家天下之心,殆天壤矣!(殆霄坏矣),今观二陈君之为是,岂直家天下云乎哉!散于天下,收于庙中,国之制也;散于天下,收于谱中,家之训也。陈君之意,盖欲拔浇漓之俗,挽回纯朴之风。使族之人,各自其身推及于其父,自其父推及于其祖。自其祖推及于其曾祖,自曾祖推及于其高祖,又自高祖而推及于无穷焉!
则吾同身者,同吾祖者,同吾曾祖者,同吾高祖,同吾世分祖者,虽有亲有疎,有远有近,贫富贵贱,知愚,有贤有不肖之不同,自祖宗视之,则皆子孙也,(何有亲疏、远近、贫富、贵贱、智愚、贤不肖之分?则亲之于疏,思如何而敦睦之;近之于远,思如何而时会之;富之于贫,思如何而周恤之;贵之于贱,思如何而维持之;智之于愚,贤之于不肖,思如何而劝勉之。)殆见好恶相同忧乐相共,音问相通,声势相倚,纲纪相扶,有无相济,,出入相友,会遇相接,德业相勤,过失相规,农未相赀,商贾相合,水火盗贼相顾,疾病患难想恤,婚姻死丧相助,(乎弱,众不暴乎寡,大不欺乎小,)一宗之中和气周流仁风霶濡,上无愧于祖宗,次无愧于大家,次无愧于斯谱矣,善哉。
陈君之为是也,(然其辑谱牒、表世系、叙节略、写遗像,即所谓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或者指为无益之举,此不知谱者也,乌足为陈君议哉!)故曰能推乃天下同源异流,(不欲其异,而欲其同),其心之仁、志之远、力之建、而学问之充博也,嗟呼!举万钧之鼎,必乌获;而后能游千仞之渊、必津人;而后可胜斯任者,余固知非在斯人也。然谱学失传久矣!感发而兴起者亦多也,求如是谱,光明正大,简切真实而易观者,盖寥寥焉!余以是又知陈君为经纶之手,而是谱信哉为大成也,故并呈之,以为将来者劝。
1世,造父擅长驾马车,帮助周穆王平息徐偃王叛乱有功,于公元前950年左右,赐封邑赵城(今山西洪洞县赵城镇)。从此,造父及子孙,以封邑为赵氏。
2世 叔观(宜父)
3世 赵璋(仲父)
4世 赵登(季父)
5世 尔成(公仲)
6世 赵高
7世,奄父名公仲,是造父下传六世孙,周宣王时伐戎为卿。生叔带。
8世,叔带,周幽王失败后,于公元前770年左右,投奔晋国,为晋文侯卿。
9世 赵麟 叔带生赵麟(守仁)
10世 子丰(知义)
11世 赵射(慧明)
12世 赵壮(公明),公明是叔带下传四世孙。生二子,有共孟,赵夙。战国末年,史官编著《世本》记载:“公明生共孟和赵夙,赵夙生赵衰。”
13世,赵夙是叔带下传五世孙。在晋献公时为将,赐采邑于耿(今山西河津县汾水南岸)。生赵衰。
14世,赵衰(——公元前622年)即赵成子,字子余,亦称赵成季,孟子余。随从公子重耳(即晋文公)流亡在外19年,并助重耳回国即位,成为春秋时晋国的卿。由于拥立晋文公有功,赐封地原(今河南济原县北)。后任新上军之将和中军之佐。曾推荐先轸、栾枝等人,帮助文公创建霸业。生赵盾。
15世,赵盾,即赵宣子,字宣孟,春秋时晋国执政正卿。晋襄公七年(公元前621年)任中军元帅,独揽朝政十多年。晋灵公十四年(公元前607年)避灵公杀害出走,未出境,其族人赵穿杀死灵公。他回来拥立晋成公继续执政。生赵朔。
16世,赵朔为下军元帅,娶妻庄姬。因晋权臣屠贾之谋,赵盾全家被杀。得韩厥庇护,门客孙杵臼舍死,程婴舍子相救,将赵朔遗腹子,隐匿在山西忻州孟山,又名程侯山抚养成人,名叫赵武,报仇诛屠族。这就是历史上“赵氏孤儿”的悲惨故事。
17世,赵武(?——公元前541年),即赵文子。春秋时晋国大夫,历任新军,上军之将。晋平公十二年(公元前546年)任晋国卿,代屠岸贾职,拜为司寇。生赵成。
18世,赵成,名景叔,即赵景子,生赵鞅。
19世,赵鞅,即赵简子,又名志父,赵孟,春秋末年,晋国的卿。在晋卿内讧中,打败范氏、中行氏。晋定公十九年(公元前493年),袭击护送粮饷给范氏的郑兵,扩大封地,奠定了此后建立赵国的基础。生赵毋恤。
20世,赵毋恤,又称赵无恤,即赵襄子,春秋末年晋国大夫。赵襄子死后,其弟赵嘉即赵桓子自立为君前424年――前424年在位。兄赵伯鲁,弟赵桓子。赵襄子兄赵伯鲁生赵周(代成君)。赵简子选继承人,选择了个人能力各方面都很优秀的赵襄子为继承人,而资质平庸的嫡长子赵伯鲁就没能当上继承人。
21世 赵周(代成君)生赵浣。嫡长子赵伯鲁就没能当上继承人,赵襄子一直耿耿于坏,所以他在选择自己的继承时,并不考虑自己的儿子,而选伯鲁的儿子赵周为自己的继承人,并有意栽培赵周。赵襄子在灭掉代国以后,立即任命赵周为代君。
22世,赵浣,即赵献子。生烈侯赵籍。
23世,赵籍(前408年――前400年,赵烈侯,正式建赵国),是战国七雄赵国的开国君主,建都晋阳(今太原),后迁邯郸,与韩、魏三分晋地即周安王三十六年(前376年)赵、韩、魏“三家分晋”。生武侯 赵□。
24世 赵武侯 赵□ 在位13年 (前399年――前387年)武侯生赵章
25世,赵章,生成侯赵种。
26世,赵种,生肃侯,赵语。
27世,赵语,生武灵王赵雍。
28世,赵雍,是赵国第五位国君,改革军制,实行胡服骑射,建立了强大的骑兵队伍,扩大疆界,国力大增。生惠文王赵河。
29世,赵河,公元前288年联合齐、燕、韩、魏五国攻秦,迫使秦国“完璧归赵”生赵孝成王赵丹。
30世,赵丹,赵孝成王六年,(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赵国为秦所大败。公元前245年赵丹卒。由子赵偃继位。
31世,赵偃是为悼襄王。生赵嘉、赵迁。
32世,赵嘉、赵迁。悼襄王在位九年(公元前236年)卒。由子赵迁继位,是为幽缪王。公元前228年,秦军长躯直入,破邯郸俘虏了赵幽缪王。流放到河南房县。赵国大臣又拥立赵嘉为代王,都于代城(今河北蔚县西南)。公元前222年,秦军继续大举攻赵国亡。赵嘉生成志。
33世,赵成志,生安上。
34世,赵安上,生成宁。
35世,赵成宁,生庆余。
36世,赵庆余,生乾德王赵歇。
37世 赵歇,生承先。
38世 赵承先,生圣寿
39世 赵圣寿,生赵过
40世 赵过在汉武帝末,任搜粟都尉,改进耕耘工具,创造三脚楼,提倡代田法,促进了农业发展。生臣达。
41世,赵臣达为司马,生广汉。
42世,赵广汉(?——前65年)字子都,汉宣帝时,任颖川太守,曾诛杀豪强原氏,褚氏等。本始三年(公元前71年)被任命为京都行政最高长官—京兆尹,执法不避权贵,后被杀,生赵充国。
43世,赵充国(前137年——52年),字翁孙,甘肃天水人。西汉大将,宣帝封营平侯。自天水迁长安,后迁襄阳,樊城,再迁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甘露二年(前52年),以86岁高龄谢世,谥号壮侯。墓存甘肃清水县城外西北隅李家村。生赵景。
44世,赵景,生国忠。
45世,赵国忠,生赵朋。
46世,赵朋与霍洪称三辅豪杰,生赵熹。
47世,赵熹,字伯阳,光武时任平原太守,生,赵纲。
48世,赵纲,生赵春。
49世,赵春,生明德。
50世,赵明德,生景禄。
51世,赵景禄,生可仕。
52世,赵可仕,生四子,有赵典,赵同,赵荀,赵昱(yu育)。
53世,赵典,生良辅。
54世,赵良辅,生赵云,
55世,赵云(?——229年)今河北省正定县人,字子龙,东汉大将军,初从公孙瓒,后归刘备。备败长坂,云力战救护甘夫人和备子刘禅,威震四方。刘备得益州,任为翊将军.并从取汉中.建兴六年(公元228年),从诸葛亮攻关中,分兵拒曹真主力。曾以数十骑拒曹操大军,被誉为“一身是胆”。公元229年逝世,墓存四川大邑县城东银屏山,生赵统,赵广。
56世,赵统,虎贲将军,生国威。赵广,虎牙将军。嗣裔落籍四川顺庆,保宁(今南充、西充、南部、广元等地)各地均有祠,子孙繁衍甚多。
57世,赵国威,生成之。
58世,赵成之,生赵正。
59世,赵正,任武略将军,生赵崇。
60世,赵崇为营卫司马,生赵整。
61世,赵整,生一扬。
62世,赵一扬,生相贤。
63世,赵相贤,生百福。
64世,赵百福,生赵华。
65世,赵华,生洪恩。
66世,赵洪恩,为唐参将,生明伦。
67世。赵明伦,生国弼。
68世,赵国弼,生大德。
69世,赵大德,为司户。生维翰。
70世,赵维翰封卫国候,生坤方。
71世,赵坤方,生存幼。
72世,赵存幼,长庆元年进士,太和中为兴元节度使,兵乱被害澶州,生家庆。
73世,赵家庆,生腾蛟。
74世,赵腾蛟,生桂才。
75世,赵桂才,生赵明。
76世,赵明,生宏通。
77世,赵宏通,生世守。
78世,赵世守,生有德。
79世,赵有德,为太原守。生天锦。
80世,赵天锦居解梁。生赵风。
81世,赵风为唐大臣,生赵眺。
82世,赵眺,幽州都县令。生天德、天禄。
83世,赵天德,又名赵挺,唐封御史中丞相,生启圣,
84世,赵启圣,又名赵敬,历营、蓟、涿三州刺史,生弘殷。
85世,赵弘殷,少骁勇,善骑射,后唐禁军统领、汉护圣都指挥使(乾佑中),周铁骑第一军都指挥使(广顺末),右厢都指挥,龙捷左厢都指挥使,岳州防御使,检校司徒,天水县男。赠武清军节度使、太尉。生匡胤,匡义,匡美。
86世,赵匡胤,建立宋朝,为太祖。
希望能解决您的问题。
因为谢家和王家一直是望族,在司马懿时期就帮助其夺权,东晋时又帮助其巩固地位。
北方司马氏之所以能推翻曹氏的统治,主要也是依赖北方世家大族的支持。其中以琅琊王氏,陈郡谢氏,颍川庾氏,太原王氏等四大家族为首,在司马懿夺权的过程当中站出来挺了司马氏。
王谢世家,在魏晋南北朝那是响当当的字号,即使在门阀林立的东晋,王谢两门也自视极高,婚嫁除了入宫攀龙附凤以外,都只在两族之内进行。
他们两家在晋朝消亡之后仍是风光不减,直到梁武帝时大枭雄侯景向两族求婚被拒绝,遂视此为平生恨事,最后造反时顺便将王谢两族彻底诛绝,王谢的数代风流到此嘎然而止。
扩展资料:
西晋愍帝被俘后,司马睿在晋之贵族与门阀大族的支持下于318年称帝,即帝位。他即位后,因在皇族中声望不够,势力单薄,得不到南北士族的支持,皇位不稳。
但他重用王导,王导使南方士族支持司马睿,也使北方南迁的士族拥护司马睿,进而稳定东晋政权,维持偏安江东的局面。
司马睿十分感激王导,任他为宰相,执掌朝政,时人谓王与马,共天下。东晋是门阀政治发展的鼎盛时期,较显著特征是皇权的衰落。王、谢、庾、桓等门阀大族先后共同支配着东晋王朝。
参考资料:
:龚氏家谱(总)
一世
遂公,字少卿,西汉南平阳(今山东邹县)人,是见于史籍记载的第一位
龚姓名人。西汉时任渤海太守,敢于谏诤。渤海临郡饥荒时,曾开仓
借粮。后世把他和黄霸作为封建“循吏”代表,称为“龚黄”。
宣帝即位-73年,不久,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不能禽制。
上选能治者,丞相、御史举遂可用,上以为渤海太守。时,遂年
七十余,可能生于-150年,以上引自《汉书》
二世
谔公,仕参军,妣刘氏,子一,廷。
三世
廷公,妣李氏,子一,林。
四世
林公,妣高氏,子二,讳、旭。
五世
讳公,妣杨氏,
旭公,妣练氏,子三,胜、舍、金。
六世
胜公,字君实,哀帝时三举孝廉,仕谏议大夫,享年79,王莽召不仕,
不食而卒。妣陈氏,子四,仲达、秀达、吉达、志达。
王莽建新朝,公元10年去世,79,可能生于-69年。
舍公,字君清,仕光禄大夫,享年68,与夫人合葬小高山子午向,
与胜公合传,妣李氏,子一,著礼。
金公,子三,伯达、显达、叔达。
七世
仲达,子三,轼、辙、辂。
吉达,子一,昌期,妣梁氏。
著礼,妣周氏,子一,昌济。
显达,子二,辅、轺。
八世
轼,子二,云梯、云集。
辙,子一,云技。
昌期,妣张氏,合葬竹庄山,子一,歆。
昌济,妣郗氏,子一,绰。
辅,子三,云栋、云标、云榜。
九世
云梯,子一,珍。
云集,子一,珠。
歆,妣杨氏,子一,虔。
绰,妣杨氏,子一,乘。
云栋,子二,珊、瑚。
云榜,子二,璋、瑜。
十世
珍,子二,德仁、德义。
珠,子一,德忠。
虔,妣伍氏,子一,玉舒。
乘,妣江氏,子二,孟璘,孟夔。
珊,子二,德信、德彰。
瑜,子一,德文。
作者: 天机云锦 2008-4-20 20:58 回复此发言
--------------------------------------------------------------------------------
3 回复:龚氏家谱(总)
十一世
德仁,子三,景、旻、昱。
德仪,子一,旦。
德忠,子二,都、郁。
玉舒,妣杨氏,子二,易、直。
德彰,子二,邦郢。
德文,子一,邦礼。
十二世
景公,青州太守,子一,居思。《三国演义》有此人。
旦公,子一,居正。
都公,献帝时为汝南侯,子一,居易,沔邑远祖。《三国演义》有此人。
郁公,竞陵远祖,子一,居士。
易公,妣梁氏,子一,履素。
直公,妣孙氏,子一,履高。
礼公,潜江远祖。
十三世
居思,子二,祖威、祖武。
居正,子二,祖德,祖宽。
履高,妣李氏,子二,实、崧。
十四世
祖威,子二,坚、基。
祖德,子一,褆。
祖宽,子二,坤、坦。
菘公,妣唐氏,子二,资、浒。
十五世
坚公,子三,邦基、邦定、邦实。
基公,子一,邦昌。
坤公,子二,邦国、邦和。
资公,妣周氏,子二,祚、祈。
十六世
邦基,子二,俊、杰。
邦昌,子一,例。
邦国,子二,修、征。
祈公,妣白氏,子一,岳。
十七世
俊公,子一,吉人。
杰公,子二,吉卿、吉臣。
修公,子一,吉士。
岳公,妣尹氏,子二,廉公、晋仙。
作者: 天机云锦 2008-4-20 20:58 回复此发言
--------------------------------------------------------------------------------
4 回复:龚氏家谱(总)
廿二世 南朝齐时人
柏秀,子二,谏、诗。
柏吉,子一,训。
柏祥,子一,诚。
柏昌,子一,论。
柏共,子一,说。
柏有,子一,讲。
聪公,妣刘氏,子一,鼎臣。
廿三世 南朝梁时人
谏公,子二,秉行、秉圻。
训公,梁武帝时封侯伯
诚公,子一,秉文。
说公,子一,秉辅。
讲公,子一,秉玢。
鼎臣,子一,秉宏。
廿五四世
秉行,子二,祯、祥。
秉圻,子一,祉。
秉文,子二,福、祺。
秉辅,子一,禄。
秉玢,子一,礼。
秉宏,子二,节、涣
廿五世
祯公,子二,大富、大贵。
祉公,子二,大宝、大贤。
祺公,子二,大广、大方。
节公,妣吉氏,子一,郏。
涣公,妣高氏,子一,义。
廿六世 隋时人
大贵:子一,起龙。
大常,子二,起鹏、起鲲。
大方,子二,起凤、起鸣。
郯公,妣闵氏,子二,潮、瀚。
义公,妣章氏,嗣子瀚。
廿七世,唐时人
起龙,子三,文权、文广、文亮。
起鹏,子二,文富、文华。
起鲲,子二,文贵、文忠。
起鸣,子一,文荣。
瀚公,妣舒氏,子一,宋。
廿八世
文权,子一,锡。
文广,子二,链、铬。
文亮,子二,钟、铸。
宋公,豫章太守,官御史,丞相翰愈题有像赞,妣褚氏,子二,琂、达。
廿九世
锡公,子一,春。
链公,子三,懋云、懋元、懋龙。
钟公,子二,懋鹏、懋鹤。
达公,妣贾氏,生子一,开。
三十世
春,子二,愉、恂。
懋元,子二,怡、性。
懋鹏,子一,恪。
懋鹤,子一,快。
开公,妣马氏,子二,婴、束。
作者: 天机云锦 2008-4-20 21:00 回复此发言
--------------------------------------------------------------------------------
5 回复:龚氏家谱(总)
三十一世
愉公,子一,泽明。
性公,子二,泽长、泽远。
恪公,子三,泽厚、泽仁、泽宏。
快公,子一,泽源。
束公,妣洪氏,子二,肃、培。
卅二世
泽明,子一,岭。
泽远,子二,岸、峰。
泽仁,子一,嵩。
肃公,妣包氏,子一,权。
培公,迁朝鲜。
卅三世
岭公,子二,懋道、懋英。
岸公,子一,懋祉。
嵩公,子二,懋云,懋宦。
权公,妣熊氏,子一,淑。
泉山,字国瑞,唐大中辛未进士,为建安令,生子一,延朗。809
卅四世
懋道,子一,松。
懋英,子一,柏。
懋祉,子二,樟、榔。
懋云,子一,桂。
懋宦,子二,柱、杭。
淑公,妣袁氏,子一,友福。
延朗,乾符乙未进士,子一,仲淹。
卅五世
松公,子二,儒仁、儒义。
桂公,子一,儒礼。
樟公,子一,儒智。
榔公,子二,儒信、儒吉。
友福,妣吴氏,子一,茂。
仲淹,为鱼台令,子一,琪。
作者: 天机云锦 2008-4-20 21:02 回复此发言
--------------------------------------------------------------------------------
6 回复:龚氏家谱(总)
卅六世
儒仁,子二,冠、惠。
儒礼,子一,志。
儒信,子二,忠、悫。
儒部,名琪,字季藩,迁居邵武邵陇口即移涧,子二,愈, 潮。
燔公娶吴院吴氏十一娘,又娶城西周氏五娘,二人皆有娠, 887年三月十三日,
公夜梦见一神谓之曰:“子不识我乎?昔谏迎佛骨
者我也,汝祖国瑞亦曾谏迎轩辕集,今特来汝家投胎。”公曰:“谏迎佛骨者,
乃韩吏部也,圣贤精英,百世不爽,今来我家投胎
,亦缘因果之。”神拂衣而去。公思二夫人将临,始悟梦中之言,因名一子为
卅七世 愈,一子为潮。愈后封越国公,知发祥之有也。
龚姓为吴地望族,祖籍福建邵武。
一世龚质美(南唐赠光禄大夫同中书门下三品)起家邵武和
二世龚愈(仕南唐官太子傅)迁居钟陵外,从
三世龚慎仪迁居吴地(仕南唐历礼部郎中给事中,终歙州刺使宋赠正议大夫)开始,
以后的十八代人中,大多数散居在吴地的苏州、昆山葛隆、嘉定、石冈、华
亭等。并且均在官府中担任较高地位的官职。薪俸颇厚。如
四世龚识 字默甫,为北宋端拱元年(988年)进士,官殿中侍御史,终平江军节度副使
四世龚纬,为北宋淳化三年922进士,入嘉定籍;
四世龚纪,为北宋咸平三年(1000)进士,至中奉大夫职方郎中;
五世龚宗元(字会之)为北宋天圣五年1027进士,官至都官员外郎迁居黄姑湾入籍嘉定
五世龚会元(宗元弟)为北宋咸平三年(1000)进士;
六世龚程(字信民)为北宋熙宁六年(1073)进士;历西安丞终桐庐令卒赠左朝议大夫
七世龚况(字俊子),为北宋崇宁五年(1106)进士,仕终祠部员外郎;
八世龚明之(字熙仲),为南宋绍兴三十年(1160)进士,终宣教郎;
十世龚天定,为南宋咸淳七年(1271)进士;
十六世龚弘(字元之)为明成化十四年1478进士,工部尚书致仕,恩眷赐金存问。
作者: 天机云锦 2008-4-20 21:02 回复此发言
--------------------------------------------------------------------------------
7 回复:龚氏家谱(总)
卅七世 五代时人
冠公,子二,朝宰、朝相。
惠公,子二,朝文、朝忠。
忠公,子一,朝佐。
悫公,子一,朝信。
愈公,居福建邵武府光泽县牛田里,仕南唐,金紫光禄大夫,大子太傅,封越国公
,赐紫金 鱼袋,食邑千户,子五,朂、慎仪、保贞
卿耀、定言。
卅八世
朝宰,子一,云
朝相,子二,霹、雳。
朝文,子一,霞。
朝信,子一,霆。
朝佐,子一,雪。
朂公,仁房,迁居牛田,妣危氏,子二,颖、顺,侧室苏氏,子五,仲传、仲偃、仲兴、仲制、仲镇。
慎仪,义房,南唐勤政殿大学士,礼部侍郎,妣李氏,同葬姑苏山,子一,颜、茂、诵
保贞,理房,南唐大理寺丞,妣黄氏,子四。续妣蔡氏,同葬严寺,子一,绘。
耀卿,智房,博学多识,细行不苟,轻财重义,南唐司户参军,人呼为铁使军,子六,谊、询、谈、顼
定言,信房,南唐卫尉少卿,妣张氏,同葬游舍林,子八,纬、纪、维、绩、绍、神、经、继。
卅九世,宋时,以前多居福建,以后多居江西。
云公,子二,茂林、茂宗。
霞公,子三,茂芝、茂兰、茂莲。
霆公,子二,茂芳、茂云。
颖公,仕宋,加上柱国,晋爵琅琊侯,子三,桂、梓、权。
顺公,宋淳化壬辰进士,仕镇南节度判官,转隆兴郎,为江西戟溪始祖,子三,槐、椿、杞。
颜公,迁歙州,扈州汉县令
伟公,子二,邦兴、邦杰。
康公,子一,本仁。
识公,居岳州平江,宋端拱己丑进士,官监察御史,子一,宗元。
诵公,宋淳化壬辰进士,官太常少卿,子一,会元。
凯公,宋至道间为处州功曹。
缓公,宋端拱已丑进士,官礼部尚书。
淑公,为湖口令。
绘公,宋著作郎
谊公,由封建官临川,家洛安,子一,懋。
赞公,宋军州令,子一,士元。
颢公,宋端拱已丑科进士。
纬公,宋连州桂阳令,子四,高、宏、
福公,妣呈氏,子一,茂。
四十世
梓公,子一,
权公,殿中丞,子八,茂、左、贤、真、贵、室、庆、贺。
槐公,端州教授,子三,焕、璨、杰。
椿公,端拱已丑进士,官吏部侍郎,子二,宋、宥。
杞公,至道乙未进士,殿中侍御史,子二,宝、实。
宗元 宋天圣丁卯进士,员外郎,子一,饼。
士元,子一,
茂公,字实之,号德泉,宋淳化进士,仕秘书省,官至参政,吏部、
礼部尚书,拜丞相,子六:日新、日政、日严、日堪、日堤、日安,
继妣陶氏,子五,日章、日宣、日华、日元、日秀,后九子八尚书,
享年75,夫妇同葬甫田城外金凤山西南十五里,未丑向。
作者: 天机云锦 2008-4-20 21:02 回复此发言
--------------------------------------------------------------------------------
8 回复:龚氏家谱(总)
四一世
进公 属福建
简公
寰公
戈公 兄弟八人,后代无考
焕公,迁长港。
述公,迁木山。
炯公,迁宜黄。
宋公,迁西洛。
宥公
宝公
实公,家戟溪,官至光禄寺寺卿,文天祥替有像赞。
饶公
禄公,子一,丰,由福建赘江丰城李坊。
日新,官朝奉大夫,妣易氏,子一,慎仪。
日顷
日安
日章
日宣
日元
日秀
四二世
丰公
慎义 仕大申大夫,陆秀夫题有,妣杨氏,子一,颖
慎肃
慎太
慎明
慎宋
慎言
慎懿
慎武
慎诰
端公
四三世
颖公
公
颤公
公
灏公
政公
颢公
述公
瑞公
珍公
珠公
作者: 天机云锦 2008-4-20 21:03 回复此发言
--------------------------------------------------------------------------------
9 回复:龚氏家谱(总)
四四世
孛良
吏良
士良
遂良
友良
均琮
均尧
均瑶
四五世
元公
元爵
元祜
元威
元太
元威
元佐
元鲁
元鲜
元麟
静古
静英
静齐
宋元宗太
宗杰
宗宝
宗临
宗兴
宗本
宗相
宗楫
宗显
宗尧
太镇
元镇
亨镇
作者: 天机云锦 2008-4-20 21:03 回复此发言
--------------------------------------------------------------------------------
10 回复:龚氏家谱(总)
四七世
定公
琦公
伦公
球公
公
徐公
球公
琛公
瑜公
瑗公
瑛公
公
公
公
奉公
四八世
公
丰公
共卫生 和公
枢公
礼公
桐公
利公
枧公
公
贞公
享公
艮公
震公
民公
乔玲
玲
文?
四五九世
朝选
朝政
朝思
朝宝
朝栋
朝宝
朝栋
朝实
路四
怀七
路六
和秀
中彦 (1413年明永乐,一代2578)
位秀
作者: 天机云锦 2008-4-20 21:07 回复此发言
--------------------------------------------------------------------------------
11 回复:龚氏家谱(总)
五十世
明元
茂良
用之
得之
茂兴
茂卿
茂相
茂言
茂新
宣公
安公
宣公
五十一世
克尧
克礼
克孝
克昌
位顺
位庆
位太
位圣
位龙
德昌
德升
德早
五十二世
珀公
光公
凝公
实公
公
谋公
公
宽公
宝公
宗公
灾公
作者: 天机云锦 2008-4-20 21:07 回复此发言
--------------------------------------------------------------------------------
12 回复:龚氏家谱(总)
五三世
谅公
许公
晋公
通公
通惠
通语
通志
隐士
述士
五四世
铃公
洞公
铃公
铸公
公
铁公
五五世
景万公
宏公
用卿
常公
用宝
天韶
天凤
志远
志道
成旺
五六世
绫公
愚公
辉公
公野
公及
公普
仕诚
仕伟
仕杰
仕彰
春镇
作者: 天机云锦 2008-4-20 21:07 回复此发言
--------------------------------------------------------------------------------
13 回复:龚氏家谱(总)
五七世
公
达夫
祥夫
煜公
学公
公
昱公
昴公
吴公
公
景公
志林
志和
志忠
志信
志
志仪
志宝
有杰
普贵
金祥
公
腠公
作者: 天机云锦 2008-4-20 21:08 回复此发言
--------------------------------------------------------------------------------
14 回复:龚氏家谱(总)
五九世
显才
显仪
显文
显祖
显爵
显达
显荣
显魁
显伏
显元
显朝
显明
显耀
福慧
福贵
福澄
福渊
福
福祥
福祯
福雄
福隆
福京
福广
援御
付清
伏胜
伏贵
述公
必显
六十世
修公
敞公
微公
微答对
孜公
敬公
益公
敏公
牧公
洪公
公
武公
文公
▲吴氏家谱信息:
2690全国吴氏宗谱支蕃衍志不分卷
杨继盛纂
写本 一册
美国
2691全国吴氏宗谱支世系图不分卷
写本 一册
美国
2692全国吴王寿梦等四子季札公世系图不分卷
吴如胜纂
写本 一册
美国
2693全国吴氏先代溯源引不分卷
吴鸣凤撰
写本 一册
2694辽宁本溪吴俄雨格氏家乘五卷
清雍正间纂 写本
辽宁本溪市城子乡朴卜邨
2695辽宁凤城吴氏家谱一卷
(民国)吴春融纂
民国十八年(1929)石印本
辽宁凤城县杨木乡
复印民国十八年(1929)石印本
辽宁凤城县档
2696辽宁辽阳吴守近家谱
清钞本 一册
北图
2697辽宁辽阳吴氏族谱三卷
(民国)吴恩培编
民国二十九年(1940)辽阳兴亚印刷会社精印本
北图(二部) 历史所 辽宁图
2698河北泺南吴氏家谱四卷
(清)吴优善 吴鸿磐纂
清道光三年(1823)纂 清光绪十八年(1892)
铁板本
河北滦南县档
2699河北泺南吴氏家谱三卷
(清)吴宝善纂
清光绪十二年(1886)纂 光绪二十五年
(1899)刻本
河北滦南县文管
注:吴怀慎首修於清道光三年。
2700河北河间吴谱一幅
吴淑珍纂
钞本
河北青县崇 镇野兀屯
2701上海松江华亭张泽吴氏宗谱二卷
(清)吴德达辑 吴应芝续辑
清嘉庆十四年(1809)仁泽堂刻本
上海图
2702上海松江吴氏宗谱三卷
(民国)吴承佑纂
民国十八年(1929) 民国二十五年(1936)
铅印本
上海松江县博
注:该族为张泽吴氏。
2703江苏吴氏宗谱三十六卷
(清)吴宗洛十一修
清咸丰元年(1851)至德堂铅印本 三十六册
历史所 哈尔滨师大
注:该族散居常州、无锡、江阴等地。
2704江苏吴氏族谱十二卷首一卷
(清)吴瑞宗等修
清光绪三年(1877)至德堂木活字本 六册
上海图
2705江苏吴氏族谱十卷
(清)吴丽生纂
清光绪十二年(1886)刊本 十册
科图
2706江苏吴氏 修宗谱十二卷
(民国)吴仲山纂修、
民国吴氏至德堂活字本
江苏苏州市图(存卷l)
2707江西溧水吴氏宗谱十五卷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三让堂木活字本
江苏溧水县云合乡陈里坑邨竹窝里
注:谱首修於清道光十七年。
2708江苏溧水吴氏宗谱四卷
(民国)吴祖起纂
民国五年(1916)锦肃堂木活字本
江苏溧水县明觉乡向阳邨小吴家
注:吴孺敦创修於元至正间。
2709江苏赣榆吴氏宗谱长房卷不分卷
(民国)吴怀镡重修
民国二十六年(1937)至德堂油印本
江苏赣榆县档
2710江苏淮阴清河吴氏宗谱一卷
(清)吴昆田修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翻刻
合姓 合氏家谱 合姓起源 合姓名人 合姓的来源 合姓简介
本文2023-11-30 01:06:3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83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