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在百家姓排第几位?
权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零三位。权氏或是一个典型的多源流汉族姓氏,但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r\n姓氏简介:\r\n据《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权姓源出于子姓。商高宗武丁有儿子被封在权国(今湖北省荆门县东南),后来权国人及国君的后人就以国名为姓氏,称为权氏。权姓有荣耀的王族先祖,并可追溯到远祖黄帝。而《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上记载,权氏原是颛顼帝之后,子姓,是商武帝后裔。后来,春秋时期,权国被楚国所吞并,而楚武王封公族大夫斗缗为权县尹,负责管理原先的权国人民,后来斗缗率领权国遗民谋反作乱,结果告败,自己也身死于此,但斗缗的子孙却以祖先的封地作为姓氏,称为权氏。故权氏后人奉武丁为权姓的得姓始祖。\r\n人口分布:\r\n今吉林省延吉市,陕西省的宝鸡市、渭南市的澄城县、西安市长安县、汉中市宁强县,江苏省的徐州市铜山县,山东省的济南市、临沂市、菏泽市、德州市,四川省的宜宾市屏山县、成都市、苍溪县、绵阳市、广元市,重庆市合川区,山西省的晋城市、运城市新绛县,河北省的大名市、束鹿县、保定市,青海省的乐都县,河南省的南阳市、漯河市、洛阳市孟津县、商丘市、兰考县、开封县、濮阳市范县,湖北省的十堰市,安徽省的淮北市、六安市、合肥市肥西县、宿州市萧县,甘肃省的张掖市高台县、天水市、庆阳县、陇南市,广西壮族自治区,辽宁省的沈阳市,湖南省的新宁县、临湘市,浙江省的磐安县,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江西省的永丰县、吉安市,内蒙古自治区等地,均有权氏族人分布。
截止2015年,据统计,姓氏共11969个。如下:
单字姓5327个,双字姓4329个,三字姓1615个,四字姓569个,五字姓96个,六字姓22个,七字姓7个,八字姓3个,九字姓1个。
具体情况是:
属于黄帝族的有86姓,占120姓的72%,即:王、张、刘、陈、杨、周、吴、孙、胡、朱、林、何、郭、罗、宋、郑、韩、唐、冯、于、董、萧、程、曹、袁、邓、傅、曾、彭、苏、蒋、蔡、贾、魏、薛、叶、阎、余、潘、杜、戴、夏、钟、汪、田、范、石、姚、邹、熊、陆、孔、康、毛、史、顾、侯、邵、孟、龙、万、段、钱、汤、黎、常、 武、乔、赖、庞、樊、兰、殷、施、陶、翟、安、颜、倪、严、牛、温、芦、季、俞、鲁。
家谱查询上百姓通谱网哦。
参见:http://baikebaiducom/view/7043029htm
权姓在我国百家姓中排名第403位。
一、姓氏源流
权(Quán 权)姓源出有二:
1、出自子姓,本颛顼高阳氏之后,以国名为氏。汤建商朝之后,第二十三帝为商武帝武丁。武丁的后人有被封于权者,建立了权国(今湖北省当阳东南)。春秋时期楚国武王破权国,权国迁至那处(近湖北省荆门),不久又为巴国所灭。权国的贵族子孙以国名为姓,乃成权氏。
2、出自芈姓,以邑名为氏。楚武王灭权国后,改权国为县,令大臣若敖之孙斗缗为权县尹。后来斗缗率领权国遗民谋反,失败后被杀。斗缗的后人以邑名权为姓,亦称权氏。
得姓始祖:武丁。据《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权姓源出于子姓。商高宗武丁有儿子被封在权国(今湖北省荆门县东南),后来权国人及国君的后人就以国名为姓氏,称为权氏。权姓有荣耀的王族先祖,并可追溯到远祖黄帝。而《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上记载,权氏原是颛顼帝之后,子姓,是商武帝后裔。后来,春秋时期,权国被楚国所吞并,而楚武王封公族大夫斗缗为权县尹,负责管理原先的权国人民,后来斗缗率领权国遗民谋反作乱,结果告败,自己也身死于此,但斗缗的子孙却以祖先的封地作为姓氏,称为权氏。故权氏后人奉武丁为权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缺)权姓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权姓源自子姓与芈姓。权氏原为殷商中兴名主武丁的后裔。根据《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商代武丁的子孙,被封于权,后代以国为姓。而《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上记载,权氏原是颛顼帝之后,子姓,是商武帝后裔,后被楚武王所灭,子孙改为权姓。另外,权国灭亡后,楚武王任命斗缗到这里当令尹,后来这里部分楚国华姓就改为权姓。秦灭楚国后,权姓子孙迁于陇西,定居在天水。因此,权姓这个姓氏,根据考证,是共有二支来源的,一支是商汤的子姓后裔,另一支则出自上古颛顼帝所传的楚国华姓。两支权姓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最初都是由于一个叫“权”的地名得姓。殷商时期,名主武丁曾经把自己的一位裔孙封于权,成为当时殷天子附属的诸侯国。后来权国被楚国所灭,权姓变成了楚国的一个大姓。到了战国末期,楚国被秦国所灭,楚国许多大姓被强令迁移到陇西去,于是,他们就在现在的甘肃天水一带定居下来,然后再以天水为中心繁衍,逐渐分布于全国各地。根据学者考证,3000多年前权国的位置,就在现在的湖北省当阳县的东南部。而后世权氏家族的第二支的来源,在《左传》、《韵会》、《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等古籍上也有记载。望族居河南郡阳县东南。
三、历史名人
权 谨:字仲常,唐代徐州人,游乐中以荐历光禄署丞。他被仁宗召拜为文华殿大学士,后又任通政司右参议。
权景宣:字晖远,北周天水显亲人。父昙腾,魏陇西郡守。赠秦州刺史。景宣少聪悟,有气侠,宗党皆叹异之。年十七,魏行台萧宝夤见而奇之,表为轻车将军。及宝夤败,景宣归乡里。太祖平陇右,擢为行台郎中。魏孝武西迁,授镇远将军、步兵校尉,加平西将军、秦州大中正。大统初,转祠部郎中。景宣晓兵权,有智略。从太祖拔弘农,破沙苑,皆先登陷阵。转外兵郎中。除南阳郡守。郡邻敌境,旧制,发民守防三十五处,多废农桑,而奸宄犹作。景宣至,并除之,唯修起城楼,多备器械,寇盗敛迹,民得肄业。百姓称之,立碑颂德。太祖特赏粟帛,以旌其能。迁广州刺史。
权德舆:字载之(759-818),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人,唐代诗人。他以文章进身,由谏官升礼部尚书同平章事,参预朝政,有《权文公集》。
权怀恩:唐代益州大都督府长史。他赏罚明决,见恶辄斥,时语曰:“宁饮三斗尘,无逢权怀恩。”
权邦彦:字朝美,河间人。生年不详,卒宋高宗绍兴三年(1133年)。崇宁四年(1105年)登太学上舍第,调沧州教授。入为太学博士。建炎元年(1127年)命知东平府。金人围急,邦彦誓以死守;城破,犹力战不巳。累改江淮等路制置发运使,以治办称。绍兴三年(1133年)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尝献十议以图中兴;又言宜乘机者三。寻兼权参知政事;与政一年,碌碌无所建明。又助吕颐浩玫李纲,颇不誉於人口。邦彦有遗稿十卷,号瀛海残编,《宋史本传》藏于家。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天水郡:西汉初置郡,相当于今甘肃省天水、陇西以东地区。
2、堂号
贞孝堂:贞是对国之贞,孝是对亲之孝。唐时权皋,原在安禄山幕中做事。他发觉安禄山谋反,怕祸及父母,就装病携亲离职而去。刚渡江,安禄山就起兵了。唐玄宗曾召他做监察御史,恰逢权母重病,客居洪州,权皋坚辞不受。后被拜起居舍人,又被召为著作朗,权皋都以侍母为因固辞。人们见他一心事母,都佩服他对国家贞,对父母孝。他死后被谥为“孝贞”。
有。一、姓氏渊源: 1、源于子姓,出自商朝武帝武丁后人的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颛顼高阳氏之后商汤建立商朝之后,第二十三帝为商武帝武丁。武丁的后人有被封于权邑(今湖北当阳),建立了权国。春秋时期楚国武王攻破权国,权国被迫迁至那邑(今湖北荆门),但不久又为巴国所灭。权国的贵族子孙以国名为姓,乃成权氏。 2、源于芈姓,以邑名为氏。楚武王灭了权国后,改原权国为县,令原权国公族大夫若敖之孙斗缗为权县尹。后来斗缗率领权国遗民谋反,失败后被杀。斗缗的后人以邑名权为姓,亦称权氏。二、得姓始祖:武丁。据史籍《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权氏源出于子姓。商朝高宗武丁有儿子被封在权国(今湖北荆门),后来权国人及国君的后人就以国名为姓氏,称为权氏。权氏有荣耀的王族先祖,并可追溯到远祖黄帝。据史籍《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上记载,权氏原是颛顼帝之后,子姓,是商武帝后裔。在春秋时期,权国被楚国所吞并,楚武王封公族大夫斗缗为权县尹,负责管理原先的权国人民,后来斗缗率领权国遗民谋反作乱,结果告败,自己也身死于权地,但斗缗的子孙却以祖先的封地作为姓氏,称为权氏。故权氏后人奉武丁为权氏的得姓始祖。三、迁徙分布:权氏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不过,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零三位。权氏源自子姓与芈姓。权氏原为殷商中兴名主武丁的后裔。根据史籍《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商代武丁的子孙,被封于权,后代以国为姓。而《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上记载,权氏原是颛顼帝之后,子姓,是商武帝后裔,后被楚武王所灭,子孙改为权氏。另外,在权国灭亡后,楚武王任命斗缗到这里当令尹,后来这里部分楚国芈姓人就改为权氏。战国末期,权氏子孙迁于陇西,定居在天水一带。因此,权氏这个姓氏,根据考证,是共有二支来源的,一支是商汤的子姓后裔,另一支则出自上古颛顼帝所传的楚国华姓。两支权氏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最初都是由于一个叫“权”的地名得姓。殷商时期,名主武丁曾经把自己的一位裔孙封于权,成为当时殷天子附属的诸侯国。后来权国被楚国所灭,权氏变成了楚国的一个大姓。到了战国末期,楚国被秦国所灭,楚国许多大姓氏族被强令迁移到陇西去,于是,他们就在现在的甘肃天水一带定居下来,然后再以天水为中心繁衍,逐渐分布于全国各地。根据学者考证,三千多年前权国的位置,就在现在的湖北省当阳县的东南部。而后世权氏家族的第二支的来源,在史籍《左传》、《韵会》、《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等古籍上也有记载。权氏望族居河南郡阳县东南一带。四、郡望堂号: 1郡望:天水郡:西汉初置郡,相当于今甘肃省天水、陇西以东地区。 2堂号:贞孝堂:贞是对国之贞,孝是对亲之孝。唐时权皋,原在安禄山幕中做事。他发觉安禄山谋反,怕祸及父母,就装病携亲离职而去。刚渡江,安禄山就起兵了。唐玄宗曾召他做监察御史,恰逢权母重病,客居洪州,权皋坚辞不受。后被拜起居舍人,又被召为著作朗,权皋都以侍母为因固辞。人们见他一心事母,都佩服他对国家贞,对父母孝。他死后被谥为“孝贞”。五、历史名人:权景宣:(生卒年待考),字晖远;天水显亲人(今甘肃天水)。著名北周大臣。父权昙腾,西魏陇西郡守。逝世后赠秦州刺史。权景宣少聪悟,有气侠,宗党皆叹异之。十七岁时,西魏行台萧宝夤见而奇之,表为轻车将军。及至萧宝夤败,权景宣归乡里。西魏太祖皇帝宇文泰平定陇右,擢权景宣为行台郎中。西魏孝武帝西迁后,授权景宣镇远将军、步兵校尉,加平西将军、秦州大中正。权景宣通晓军事,有智略。曾跟从北周太祖皇帝拔弘农,破沙苑,他皆先登陷阵,因功于西魏大统初年(公元535年),转祠部郎中。西魏攻占随郡后,形势还未完全安定下来,在随郡、安陆一带有影响的豪族段珍宝、夏侯珍洽等密谋推梁武帝第六子邵陵王萧纶为主,联络北齐,试图将西魏军队逐出随郡、安陆。杨忠奉命将他们扑灭。西魏稳定地控制随郡后,将其行政建制升格为州,任命黄道玉为随州刺史。黄道玉统治残暴,随州人吴士英等奋起反抗,击杀黄道玉,并聚结武装。西魏将领权景宣致信吴士英,伪称吴士英等诛除黄道玉有功。吴士英等中计,相率向权景宣投附,权景宣将吴士英逮捕处死,将其部下解散。西魏又改称随州为并州,任命权景宣为并州刺史。北周保定四年(北齐河清三年,公元564年)农历9~12月,北周遣柱国尉迟迥等进攻北齐,于洛阳(今河南洛阳)展开大战。是年农历9月,北齐帝高湛为改善与北周的关系,曾派人将住在晋阳(今山西太原)的北周权臣宇文护之母送往长安(今陕西西安)。不久,突厥在塞北集合兵力,遣使告诉北周,约定再次联兵攻齐。宇文护感念高湛送母之恩,不想再讨北齐,但又怕违背了和突厥的约定而更生边患,不得已,乃征内外诸军二十万人东进。农历10月,宇文护军至潼关(今陕西潼关),派尉迟迥率精兵十万为前锋直指洛阳;大将军权景宣率荆襄之兵前往悬瓠(今河南汝阳);少师杨铡进攻轵关(今河南济源)。农历11月,宇文护进驻弘农(今河南灵宝),尉迟迥军包围洛阳,雍州牧宇文宪与同州刺史达奚武、泾州总管王雄等屯军邙山(今河南洛阳北)。杨劂自恃以往与北齐作战未曾失利,出轵关后轻敌深入,结果被北齐太尉娄睿袭破后降北齐。而权景宣率本部兵马围攻悬瓠,迫使北齐豫、永二州刺史举州投降,权景宣遂占领二州。农历12月,北周军乘胜进攻洛阳,三旬未克,宇文护分兵切断河阳(今河南孟县)道路,以阻遏北齐援兵。诸将轻敌,以为北齐军必不敢出,因而戒备不严,仅派少量侦察人员作例行侦察。这时北齐派兰陵王长恭、大将军斛律光救援洛阳,但这二将畏惧周军兵力强盛,不敢前进。高湛无奈,决定与并州都督段韶一起自晋阳南下,亲督诸军解救洛阳。段韶到洛阳后,即与诸将登邙阪(今河南洛阳)观察北周军形势。至太和谷(今河南洛阳)与北周将遭遇,即传令诸营结阵以待。以段韶部为左军,长恭部为中军,斛律光部为右军并头进攻。周军不意齐军突至,军心不稳,仓卒上山迎战,段韶且战且退诱敌深入;俟其疲惫发起反击,大败北周军。周军全线溃退,达奚武、宇文宪、王雄等被迫撤军。权景宣闻知洛阳兵败,亦放弃豫州退还。这就是历史上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洛阳之战”,此战中,唯有权景宣不败。当时的南阳郡紧邻敌境,治安混乱,原当地府衙发民守防三十五处,多废农桑,然而奸宄犹作。权景宣到南阳郡后,一并将其除之,唯修起城楼,多备器械,使得寇盗敛迹,民得肄业。百姓称之,立碑颂德。北周太祖帝特赏粟帛,以旌其能。后生迁为广州刺史。权德舆:(公元759~818年),字载之;天水略阳人(今甘肃秦安),祖辈迁居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著名唐朝诗人。权德舆幼年聪敏过人,三岁就能辨四声,四岁能赋诗,七岁时随父寓居阳羡 (今江苏宜兴),不久,父亲病亡,他守丧十分诚笃,孝名传扬乡里。十五岁时,权德舆曾将自己写的数百篇文章编为《童蒙集》十卷,其名气越来越大,先后被河南、江西的地方大员聘为幕僚。唐德宗好文,闻知其名后,将他召入朝廷,任为太常博士,转任左补阙,后任起居舍人,兼知制诰,迁中书舍人。期间,他为德宗起草过大量重要诏书,深受德宗信重。后又转任礼部侍郎、户部侍郎。唐宪宗即位后,权德舆历任兵部、吏部侍郎,太常卿,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 权德舆秉性耿直,为人宽和,言语质朴自然,风度甚佳,为时人所称道。他办事光明正大。有一次,运粮使董溪、于皋谟盗用军费,案发后,被流放岭南。唐宪宗感到量刑太轻,很后悔,又暗暗派宦官赶去将两人杀死于流放途中。权德舆就立即上疏说,依据这两人的罪名,本当公开处死的,但既然已经宣判了流放,就应当遵照执行,如今却又暗暗地将他们处死,这是名不正,言不顺,有损朝廷信誉,劝唐宪宗今后再也不能如此干了。这足见他为人之耿直。唐宪宗曾询问权德舆:“宰相为政,宽猛何先?”权德舆对答说:“秦朝以严酷而亡国,汉朝以宽大而兴盛,为政该以何者为先,由此就可知了。” 权德舆任相的次年,李吉甫和李绛又先后被拜为宰相。李吉甫好逢迎唐宪宗心意,而李绛为人梗直,两人常为政事在唐宪宗面前争论。由于权德舆根本就看不起这两位权臣,因此每当此时,权德舆总不表态,并因此而受到诸位朝臣的指责,也引起了唐宪宗的不满。唐元和八年 (公元813年)农历1月,他被罢去相职,以检校吏部尚书留守东都,后又拜为太常卿,改刑部尚书。公元816年,他又以检校吏部尚书外出担任山南西道(今陕西汉中)节度使。两年后,以病乞还,逝世于途中,终年六十岁。赠尚书左仆射,谥号“文”。权德舆寓居阳羡期间,曾游览玉女潭,称玉女潭为“阳羡胜境,以此为首”。另有诗作《周平西墓》:“英威今寂寞,陈迹对崇丘。壮志清风在,荒坟白日愁。穷泉那复晓,乔木不知秋。岁岁寒塘侧,无人水自流”传世。权德舆好著述,善写铭文表章,文辞雅正而又弘博,当时,王侯将相的铭志十有八九都请他撰写。他尤其喜欢读书,常常手不释卷,作有文集五十卷,称《权文公集》,流传后世。权怀恩:(生卒年待考),万年人(今河北万年)。著名唐朝官吏、诗人。初任万年县令,赏罚明断,见恶则斥,当时人说:“宁饮三斗尘,无缝权怀恩。” 后历官庆、莱、卫、邢、宋五州刺史,所到之处,威名赫然。官至益州大都督府长史。权皋:(生卒年待考),著名唐朝大臣。原在安禄山幕中做事。他发觉安禄山谋反,怕祸及父母,就装病携亲离职而去。刚渡江,安禄山就起兵了。唐玄宗曾召他做监察御史,恰逢权母重病,客居洪州,权皋坚辞不受。后被拜起居舍人,又被召为著作朗,权皋都以侍母为因固辞。人们见他一心事母,都佩服他对国家贞,对父母孝。他死后被谥为“孝贞”。权邦彦:(公元?~1133年待考),字朝美;河间人(今河北河间)。著名宋朝大臣。宋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登太学上舍第,调沧州教授。入为太学博士。宋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命知东平府。金人围急,权邦彦誓以死守。城被攻破后,权邦彦犹力战不巳。后累改江淮等路制置发运使,以治办称。权邦彦曾献十议至朝廷,以图中兴,杨诚斋曾赞曰:“补天重光,扶日再中。” 宋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尝献十议以图中兴;又言宜乘机者三。寻兼权参知政事;与政一年,碌碌无所建明。后又助吕颐浩玫李纲,颇受正直人士不誉。宋高宗绍兴三年逝世。权邦彦有遗稿十卷,号《瀛海残编》。权谨:(生卒年待考),字仲常;徐州人(今江苏徐州)。著名明朝大臣、孝子。权谨是载入《明史》的“孝义”典范人物,曾历光禄署丞,文华殿大学士,后又任通政司右参议。十岁丧父,哀痛甚至哭死过去。明朝永乐年间官光禄署丞。母亲九十岁去世,他在墓旁筑庐,守孝三年。明仁宗时因孝行官文华殿大学士(宰相),他要辞去,明仁宗说:“朕提升你,要给天下为人子树个典范,其他事对你不苛求。”明仁宗皇帝当年明令群臣要效仿权谨孝义。明宣宗即位后升其为通政司右参议。又为表彰其孝心,特在徐州户部山赐建《孝子牌坊》。权谨的《孝子牌坊》始建于明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是如今徐州仅存的宣扬忠孝名人的纪念性建筑物。六、当代名人权延赤 河北完县人。1945年11月26日生于内蒙古赤峰市。1970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历任空军某部无线电技师、宣传干事、大队副政委,北京空军政治部文学创作室专业作家。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1996年转业。著有长篇小说《多欲之年》《狼毒花》,纪实文学《走下神坛的毛泽东》《林彪将将》《红墙内外》《走下圣坛的周恩来》《共和国密使》 《龙困与微行》《贺龙生与死》《司令爸爸许世友》《雷英夫与中共领袖》《 四个秀才一台戏》 等。权龙洙 1942年8月生,黑龙江牡丹江人。朝鲜族。中共党员。1966年毕业于延边大学语文系。黑龙江新闻社主任编辑。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黑龙江省社会科学学会会员。主要成果:1979年合译《水稻增产技术经验汇编》;1984年合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1984年至1991年翻译连载小说100万字,审阅连载小说400万字;1974年至1992年翻译中文文章1330多万字,审阅3837万多字。1992年被评为黑龙江省优秀编辑,1993年《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精神文明建设》获黑龙江省报纸理论宣传优秀文章三等奖,1994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各民族的共同进步》获黑龙江省优秀理论文章二等奖,在黑龙江省朝鲜语学会第四届年会暨第七次学术讨论会上《关于朝鲜语规范化与外国语的使用》获二等奖。 4
“权”在百家姓排第几位?
本文2023-11-30 01:02:3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83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