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湖风景区最好什么时候去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30浏览:4收藏

白沙湖风景区最好什么时候去,第1张

白沙湖风景区最佳时间:郑州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

年平均气温143℃,降雨大部分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

春秋两季天高气爽,百花齐放,为旅游最佳季节

白沙湖又称白沙水库,位于禹州、登封和新密三市交界处。是我国解放后最早兴建的大型水库。1951年4月开工兴建1953年6月竣工,156年扩建为省办大型水库之一。大坝东起二龙山,西接逍遥观,长1316米,高4788米,宽669米,另砌防浪墙高12米,主要栏蓄颍河、石淙河、蛟河,四里河水,流域面积985平方公里,总库容295亿立方米,水域面积1943平方公里。

已开发的有水库大坝,泄洪闸,森林公园,黑龙潭,东岭关遗址,鬼谷洞,姜子牙钓鱼台,古道遗址,湖心岛等大景点,水库大坝及泄洪闸雄伟壮观,这里石崖峭壁,石雕佛像,石径幽静,飞瀑清泉,湖心小岛,游艇帆船,亭台楼阁,画壁勾檐,碧波粼粼,鸟翔鱼路,可垂钓,冲浪、游泳、漫步,水库周围有四季常绿的森林公园,可欣赏到数百种奇花异草和数十种鸟兽。

白沙水库建成后,起到了集防洪、灌溉、保护生态为一身的作用,也是游览观光的胜地,每年接待全历各地游客4万多人。另外,在该水库周围还有众多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诸如白沙杨家庄园、义勇武安王大殿、颍陵和汉墓群。尤其自水库以下,颍河自然风光,更富有江南特色。

水上乐园

白沙水库森林公园是集防护与观赏为一体的森林公园。白沙水库风景区森林公园于2001年开发,总面积20多万平方米。园内树木茂密,花卉种类繁多。其中植有翠竹园、银杏园、棕榈园、石榴园、百日红园、盘槐园等。茫茫林海,成为水库一天然大氧吧。园内还修建有秋千,并有石桌、石椅、石凳供游人休憩,农家小院供人留鹤。林中有松鼠、刺猬、山鸡、野兔等20多种鸟禽动物。流水潺潺流,鸟儿喳喳,人行按摩道上,漫步花海林丛,一切都在不经意之中,尽洗烦恼忧伤。瑞雪降临,树披银装,游于此更让人怡然自得,充满无限情趣。

库区桂园

白沙水库库区桂园是一处以桂树命名的园林建筑物。过去桂园是集办公、休憩、接待为一身的建筑。它始建于50年代,占地约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多平方米,呈四合院形。墙体为块石筑砌,屋面为瓦木结构。园内植有桂树10余棵,每棵桂树树干直径均在20厘米以上,每到8月,桂花飘香,沁人心脾,故名为桂园。过去几十年,桂园是白沙水库领导办公的地方。上级领导到白沙水库视察,也都安排到这里办公、食宿。2000年以后,对桂园进行开发改造,现已成为一处供游人游览、休息、饮茶的休闲场所。桂园环境幽静、优美,现已对游人开放。

桂园位于白沙水库大坝右端,交通便利,与输水洞出口毗邻,出桂园即可看到雄伟的白沙水库大坝和库水,也是该景区的一个重要景点。距禹州市汽车站30公里

钓鱼台

钓鱼台位于白沙水库上游的玉翠山下,钓鱼台是临水伸出的一地自然山岩。岩石呈平面状,3平方米大小。此地因相传姜子牙曾在此垂钓而得名。此地山谷狭隘,地势险要,石崖峭壁,飞瀑清泉。在钓鱼台上,立有姜子牙的汉白玉塑像。该塑像呈坐姿,高约2米,头戴斗笠,悠然垂钓。玉翠山下有栈道,将钓鱼台与鬼谷子洞连接起来。到白沙水库的游客几乎都要到钓鱼台来领略姜子牙的风采,缅怀他辅佐文王伐纣的伟绩,体味愿者上钓的深意。

碧波龟岛

龟岛又名孤岛,位于白沙湖中,四面环水,总面积约480000平方米,形状伏卧在水中的乌龟,所以又称龟岛。站立岛上,俯视湖面,心情格外开朗。岛上建有亭台,环境优美,绿树成荫。还有古老的土窑洞,剥落的蓝砖墙,土火、土炕、干柴、瓦盆、铁锅,为古文明遗迹。

登临此岛,环顾远山近水,关掉手机,不谈生意,不讲竞争,可洗刷城市的嘈杂,洗去工作上的烦恼。

天爷庙

天爷庙是一座祭拜玉皇大帝的庙宇,位于白沙水库景区内。其建筑年代勺远已无考证,历代有修缮。1958年前庙内曾有道士。天爷庙有大殿三间,整座建筑雄伟壮观,古朴典雅。殿内有玉皇大帝及王母娘娘塑像,玉皇大帝头戴九龙冠,身披滚龙袍,手扶龙案,双目远眺。王母娘娘头戴凤冠,身穿青绿色牡丹朝凤裙,神态端庄。白沙水库在庙前,库水浩淼,烟笼雾罩,白鹭野鸭翱翔戏游。天爷庙周围翠竹成林,白鸽翔集。过去从豫东来朝中岳、参少林的香客都先拜求天爷保佑,再出关进入拜神路。

杨家庄园

杨家庄园是杨氏家族的民宅。位于花石线白北村,杨家早在明清时代,为白沙望族。杨氏家谱云:曾有人在朝中居官,为建文帝身边重臣,故有此豪宅。它建于明末清初,占地8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系砖石结构。原格局有花园两个,楼房近百座,分布于白沙街中段两侧。现存有花园轮门楼5座,地上有清嘉庆年制字样的石刻匾额。

杨家大院现存的5组建筑均为5进宅院,院的最后部为花园部分,主建筑为两层10间,红石条铺底,青砖砌墙。中间为二进或三进过厅,过厅大部分为5间,建筑精美,过厅两侧均有配房,过厅前为大门,大院方位为坐东向西或座西向东,大门均向街心。杨家大院建筑是典型的明清风格,雕梁画栋,斗拱高啄。其木雕、砖雕艺术取材考究,工艺精美,是古代建筑技术的宝贵遗产,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义勇武安王大殿

义勇武安王大殿位于花石乡白北村,即白沙水库坝下。该殿原为汉朝武安侯灌夫的祭殿。据《汉书》载:灌夫好住侠,在颍川作为横恣,侵夺百姓。到三国时,百姓毁灌夫塑像,改祭关、张、赵、马、贡五虎上将,但殿名未改。当地也有称为五虎庙。该殿历代多有修葺。现在建筑为无至正九年(1349)所建。该殿为歇山式建筑,木制斗拱式样奇特,雕工精细,对古建筑有研究价值。现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白龙电灌站

白龙电灌站位于花石乡白龙村,为白沙灌渠第二级提灌站。始建于1975年,历时3年建成。1980年因土地承包到户而停用。整条灌渠长20多公里,可灌溉农田万余亩,站台和灌渠全部用暗红色方砾岩石砌成,远望如巨龙摆尾,颇为壮观,站在台顶的平台上,白沙水库尽收眼底。西北嵩山诸峰若隐若现,缥缈朦胧。整座站台由36间房屋组成,内外均有台阶,可达台顶。由于北邻许洛公路的优越位置,站台已被装修成酒店。白龙电灌站由于其历史原因,再加上建筑艺术之美,已成为白沙水库一道亮丽风景。

嵩颍山庄

嵩颍山庄是白沙水库库区建造的容餐饮、住宿、休闲为一体的避暑胜地。山庄依山傍水,顺山势而建,占地约15000平方米,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山庄内亭、台、楼、阁高低错落有致,雕梁画栋既含古代风韵,又透着现代气息。餐饮部能容纳200人同时用餐。客房部有百余张床位,休闲部各种健身、娱乐设施齐全。炎夏酷暑,由于库区水面调节温度,山庄内总是凉风习习,令人心旷神怡。现每年接待游客4万多人次。

东岭关

东岭关原址位于白沙水库堤体西侧,是三国时期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的第一关。沿颍河逆流而上,是战国时期许昌通往古都洛阳的故道。1951年修建白沙水库时原关址建筑物遭到破坏,但关址位置尚存。今人有诗云:大坝飞落东岭关,关连碧水水绕山。即今东岭关地势写照也。

求子洞

位于白沙水库景区钓鱼台西南崖上,为一天然洞穴。传说一对夫妻,久婚不育。一夜里仙人托梦指点其妻到该洞求子:拣一石子,投入洞内,便可得了。该夫妻如其指点,果投石得子。消息传开,来此求子者络绎不绝,自此香火不断。另,该洞有人考证为商代石姬娘娘养鸡处,故又称石鸡洞或石姬洞。洞口略呈椭圆形。洞口朝向烟波浩淼的白沙水库,洞前有一突出的平台。站在平台上,脚下是碧绿的水面,拍打着山崖啪啪作响,微风扑面。湖面上水鸟咽鸣,翩然来去;湖中小岛树木葱郁,芳草萋萋。眺望北岸,亭台楼阁隐约可见,嵩山依稀可望。

白沙水库栈道遗迹

栈道位于白沙水库上游的玉翠山下峭壁上。其修建年代不详。据传是曹操为了进一步控制洛阳而秘密修建的军事要道,并在此栈道附近长期屯兵。古栈道目前大部分已遭到破坏,仅留栈孔。现修复长度约2公里,栈道宽12米。栈道骨架用钢筋水泥浇铸,外用木板镶铺。沿途建有亭、台、索桥等设备,将白沙水库景区内的鬼谷子洞、姜子牙钓鱼台等景点连为一体,已被游人作为攀登山崖、游览风光的交通道路。栈道由景区西侧山崖处进入林区,是白沙水库景区内的一个重要旅游景观。

禹王洞

禹王洞为一天然溶洞,位于白沙水库支流马峪河北岸。相传禹王曾在此治水。洞外山势雄伟,森林茂密,风景秀丽,鸟语花香。洞内洞连洞,路连路,宽者同时容纳六、七百人,窄者仅一人能通过。四壁到处是石花、石瀑、石笋、石柱、石塔,奇洞怪石,气象万千。禹王洞究竟有多深,至今仍然是个谜。目前已探明的共有2000多米,已开发可供游览的约700米。洞有三厅十洞,50多个景点,其中群狮迎宾、禹王观瀑、金龟出洞、二仙对弈、瑶池仙境、蓬莱仙岛、镇海宝塔等形象逼真,造型奇特,是我国北方不可多得的天然溶洞。禹王洞是登山、旅游、避暑之胜地。自1993年7月开放以来,游客蜂涌而至,凡来此参观者都称不虚此行。

黑龙潭

白沙水库大坝脚下的黑龙潭,原为颍河上游一个著名的汇水潭。黑龙潭汛期惊涛拍岩,像巨龙闹水;素常平稳如镜,水碧似染。是附近村镇游泳高手搏浪竞技的最佳去处。当地百姓传说,此有蛟龙、鳖精曾在此潭作怪。

五十年代初,修筑水库大坝时,填平大半。经数年的洪水冲刷,水潭规模几复原状。现水面长约200多米,宽20米,水面达到4000平方米。潭水水温较低,鲤、草、鲢等鱼类生长缓慢,烹饪后味道鲜美。加之此处泉水清洌甘甜,常饮可祛病御疾。黑龙潭周围现已成为休闲、烧烤、垂钓的理想场所。

鬼谷子洞

鬼谷子洞位于白沙水库景区内,又称谷宅,洞高32米,深4米,阔34米。内塑有鬼谷子像,身穿道袍,容颜奇伟,正站着讲书。下面坐着两名学生在认真听讲,即孙膑和庞涓。

鬼谷子姓王名诩,字禅,战国时人,为楚国贵族。自幼入云梦山采药得道,鹤发童颜,相貌甚奇,闻嵩山名胜云游到此。先前这个山谷很幽静,传说有很多鬼怪,人称鬼谷。自从王诩住在这里以后,魔鬼全消失了,所以后人称王诩为鬼谷子,所住的山洞称鬼谷子洞。鬼谷子是个传奇人物,又培养了象孙膑这样杰出的军事家,故来鬼谷子洞参观游览的人很多。

石棺潭

石棺潭是白沙水库坝西后面崖下的一处水潭。原水潭面积200多平方米,水深3米。关于这个水潭有一民间故事,被当地人广为流传。水潭附近村子一倔强孩子从小不听父亲管教,让他去东偏去西。直到父亲将死,父亲怕死被他葬于山下潭中,便对儿子说:我死后你用两个牛槽把我扣在里边,把我葬于此山崖下潭中,不要埋到山下田地。犟儿在父亲病逝后,想想父亲对自己的养育之恩,深悔过去没有听过父亲的话,就决定这一次一定要听父亲的话。于是,就按照父亲的遗言,用两口石牛槽把他的父亲扣起来葬于山崖下的水潭,所以就叫石棺潭。现该潭全被库区淹没。

望嵩桥

望嵩桥位于花石乡白北村,是一座独拱石桥,曾是去往嵩的必经之路。站在桥上可望嵩山,故名望嵩桥。桥宽6米,长18米,状若彩虹,横跨在颍河支流上游。桥上石栏杆对称,左右各四根,料石雕刻有飞鸟,猴、羊、狮及花卉图案。红石雕龙张嘴向西,欲吞颍河,龙尾向东,大有横扫激浪之势。整座桥造型美观,气势不凡,富有民族特色。桥头碑文记载此桥为中华民国六年(1917年)陆军中将毅军马步统领兼带巡缉等马公志敏号逊斋。修建碑记载了修建此桥的不易比先前汉王代楚明修的栈道还难。此桥虽经冲刷仍雄跨在颍河之上,可见其坚固异常。桥下河水清澈透底,游鱼嬉戏,河两岸垂柳轻拂,清爽怡人,是游人度假消暑的最佳去处。

石羊关石刻

石羊关石刻是北魏时期官道上设置的关隘遗址处的一处石刻。石羊关原名阳城关,南临颍河,北靠九顶凤凰山,是个东西长、南北窄的小乡村。原村在古关隘所在处,村子中间立有青石雕刻,昂首仰望的石羊,所以称石羊关。石羊雕刻刀工细腻,技术精堪,石羊造型美观,形象逼真。石羊不但是村子的象征,更是村民平安、吉祥的寄托。1951年修建水库时,居民全部搬迁,石羊也随着迁至新村南头路边。现老村已淹没水中。在老村北岸岩石上雕刻有几处石佛像,据考证为北魏时期所刻制,文字列于下方无佛处,现已剥落殆尽不可拓矣。在旁边不远处,有多处古采石场旧址,相传是修建少林寺、中岳庙时所取大型石料之地。

白沙汉墓群

汉墓群是禹州城西郊汉代直到白沙一带官民集中留下的墓葬群。禹州是战国时期的韩国都会,秦汉时期又为颍川郡首府,贵族阶层人物较多,城周围也就相应地出现了集中的墓葬区,尤其禁沟以西,地面保留下来的汉代墓冢很多,地下埋藏的墓室也不少,所以称为汉墓群。该汉墓群总面积67万平方米。墓室为青砖结构,青砖人们叫汉砖,上刻有各种图案,系空心烧制而成。从出土的汉墓来看,墓主上有王公贵族,下有黎民百姓;这些墓室形制不一,各有特点,为全国所罕见,对研究古代葬俗和汉代文化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刘阁老墓

刘阁老墓位于花石乡白沙村,据传为明代阁老刘基的墓葬,刘基(1311-1375),字伯温,明青田人,元至顺年进士,至正二十一年投奔朱元璋。明王朝的各种制度的建立多参与其事,官至御史中丞,太史令,封诚意伯。洪武四年辞官。后被左丞相胡惟庸构陷,忧愤而死。至于缘何墓葬于此,不得而知。整座墓葬占地13000多平方米,有一高34米,方圆50米的大土冢。冢前有柏林,古木虬枝苍翠如墨,以前墓前有鸾殿三间,现已不存,只留屋瓦断砖残片。坟前有石人石马仪仗景观。仪仗排列整齐,石人相貌庄重严肃。石人石马雕刻细腻,刀法圆润,栩栩如生,维妙惟肖,是中原明代高官墓葬保护比较完整的墓葬之一。

龙潭寺暨龙潭湖

龙潭寺也叫下龙潭寺,位于花石乡侯楼村。是宋朝以来佛教活动的场所。始建于宋,明清多次修葺。寺坐北朝南,现存有大殿、地藏殿、西厢房、山门等。寺内建筑均为单檐硬山式小青瓦顶,是典型的四合院建筑物。所有古建筑均为硬山式建筑,砖,石,木混合结构,脊饰龙首吻,寺内现存有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五十四年(1715年)、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三通石碑、刻字匾和宋代陀罗泥石幢一件。这些古建筑的存在对研究我国古代建筑,特别是宋、明、清时期的建筑科学技术及禹州西山区水文变化,民族文化等具有较高的价值。该寺形制虽小,但清幽非他景点可比。寺前有一天然涌泉。因不断上涌珍珠似的气泡,故又有称其为珍珠泉。泉水恒温,况含多种矿物质。当地称可治多种疾病。该泉常年溪流潺潺,寒冬雾气腾腾,炎夏清冽甘甜。泉水涌出成潭,人称龙潭。寺因潭而得名。潭水外溢东流而去,一百米外聚流成一平地湖,杨柳依依,鹅鸭畅游,为一天然回归自然去处。

五代后汉隐帝陵

隐帝陵是后汉第二代皇帝刘承佑的陵墓,位于今禹州市花石乡王桥村。刘承佑,(公元913-950),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之子,后汉第二代皇帝称隐帝。刘驾崩后葬于颍陵,即隐帝陵。

据《五代史汉书》记载:隐帝下葬于许州西阳翟颍陵。又据民国《禹县志》:颍陵在城西花石乡王桥,王桥与徐庄在历史上就是一个村。隐帝陵毁于十年浩劫,墓不存,现青石条墓室尚在。根据传闻,隐帝陵毁前墓冢高大,墓前有石人,石兽,石碑等。距隐帝陵北约十里处有刘承佑的父亲刘知远的陵墓一睿陵。

花石戏楼

花石戏楼位于花石乡花北村,属明末地方财主看戏用的专用建筑。它坐南面北,砖石结构。

戏楼宽9米,高5米,深15米,楼前有4根红石柱支撑。戏楼飞檐斗拱,饰以雕刻和图案。雕刻分石雕、木雕塑,图案大多是传统的爱情传奇故事和花鸟图形。花石戏楼是著名景点杨家大院相对立,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大户庄院式建筑群。花石戏楼历代都是当地乃至方圆几十里最繁华的地方。每逢唱戏,台下人头攒动,成百上千。就连来往于许昌、洛阳的商贾、香客也在此歇脚看戏。

祖师庙

祖师庙位于白沙水库上游,是古人举行宗教祭祀的活动场所。该祖师庙建筑年代不详,但从其建筑格式来看,元、明清三代均历有修复扩建,祖师庙建筑呈品字形,外加一个门楼,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左右,建筑面积300平方米,砖石结构,灰瓦盖顶,硬山式建筑为主,有少量石刻遗存,庙院坐北向南,门楼1间,东西厢房各3间,主殿5间,殿内供有祖师爷与其四弟子塑像,塑像均为混质彩绘。由于该寺院位于景区内,平时游客不断,香客众多。

上里古镇是四川历史文化名镇,具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6处。1982年被四川省命名为“历史文化名镇”。这里是红军长征北上的过境地,也是昔日南方丝绸之路。

临邛古道进入雅安的重要驿站,小镇依山傍水,田园小丘,木屋为舍,现仍保留着许多明清风貌的吊脚楼式建筑。现在这里还是影视作品的外景地。2013年6月5日挂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9年1月,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基本介绍 中文名称 :上里镇 外文名称 :shangli town 别名 :上里 行政区类别 :中国西南 所属地区 :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 下辖地区 :9个村,62个合作社 驻地 :上里镇五家场 电话区号 :0835 邮政区码 :625000 面积 :758平方公里 人口 :10790人(2006年) 方言 :四川话 气候条件 :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 著名景点 :文峰塔、舍利塔、清代立交桥 机场 :成都双流机场 车牌代码 :川T 景点级别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行前必读,景区动态,景区介绍,关键信息,景点美图,地理环境,建筑格局,名称含义,历史沿革,人文历史,概况,近况,建制人口,自然气候,主要景点,文峰塔,舍利塔,清代立交桥,双节孝牌坊,九世石牌坊,红军石刻,韩家大院,二仙桥,“二仙桥”由来,白马泉,经济概况,风土人情,年猪节,年猪饭,旅游指南,旅游季节,线路推荐,古镇住宿,特色美食,旅游景观, 地理环境 上里东接名山、邛崃,西接芦山、雅安,坐落于四县交接之处,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所谓的南方丝绸之路,是中国最古老的国际通道,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就已出现。 它以四川为起点,经云南的昭通、曲靖、大理、保山、腾冲,从德宏出境,进入缅甸、泰国,最后到达印度和中东。 也称“蜀身毒道”,总长200公里,与西北“丝绸之路”一样,”南方丝路”对世界文明也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上里古镇古时为南方丝绸之路。也是临工古道进入的重要驿站。 上里居于两河相交的夹角内,民间传为“财源”汇聚的宝地。古镇依山傍水,田园小丘,木屋为舍,石板铺街,还有“十八罗汉朝观音”的18座山丘。以“二仙桥”为代表的8座古石桥历史悠久、风格各异。 建筑格局 上里古镇的建筑格局具有以民居为主的空间特色,建筑风格仍以明清时期的为主。古镇的街道主要呈“井”子布局,且都不宽,两边全是老式的铺面。古镇以木结构为主要建筑,寓“井中有水,水火不容”之意,以水制火孽,祈愿小镇平安。 上里镇 名称含义 上里镇古时有5家大姓聚居,俗称“五家口”,即是:韩、杨、陈、张、许五大家族群聚。关于五大家族的传说更是各有千秋:韩家银子(官商钱多)、杨家顶子(官宦世家)、陈家谷子(屯粮大户)、张家棍子(骨科习武)、许家女子(漂亮勤劳),其中的故事耐人寻味。 上里镇 历史沿革 上里镇历史悠久,根据境内尚存的文物记载,古镇初名“罗绳”,是取其昔日古道上的驿站、关隘之意,是巴蜀平原通往外民族地区的关卡之一。到了明末清初,由于古镇人口不断增加,经济日益繁荣,便以五大姓氏更名为“五家口”, 至今仍流传着这五大家庭的各自千秋,即:杨家顶子(官宦仕家)、韩家银子(经商钱多)、陈家谷子(粮田众多)、许家女子(长得标致)、张家碇子(习武卖药)。 解放后,依据陇西河的流向,上游所在的乡划为上里。古镇人口探源,据史书记载,这里汉以前为青衣羌人领地,汉至隋归严道县管辖,隋末唐初曾一度隶属临邛郡,尔后归雅州府。 古时的西蜀称“西南夷”为开发这片宝地从先秦到明清间,曾有几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如秦灭赵国后,徒赵国臣来巴蜀,汉代迁楚国臣民来青衣,明末清初又一次大规模的湖广填四川移民。 上里早期为民族聚集区,民族中主要以本地土著的巴蜀民族——青衣羌人为主。由于南方丝绸之路的不断繁华,常有外地民族来此定居,他们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和境外文化同当地文化融合成了统一的汉文化,至今给我们留下遍及全镇的文物古迹,使参观者常常陷入史海沉钩之中。

上里镇位于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北部,是历史上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亦是近代红军长征过境之地。 上里镇 古镇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沉淀和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拥有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共8处,先后被评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革命老区和“四川省十大古镇”。 古有诗云:“二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正是对上里古镇生动形象的总体描绘。二水环绕的古镇内明清建筑错落、古树参天,茶马古道上唐宋文物遗迹众多,近代红军石刻标语随处可见。 让往来游客踏石板道上体味历史的沧桑,漫步于小溪流水边享受怡人的田园风光,站在古老的石桥上领略自然的恩赐,沉醉在白马灵泉边聆听古“罗绳”兴衰的故事…… 人文历史 概况 古镇民居保存得比较完好,多为青瓦民居,街中心有宽展的戏坝子,原有的二重檐歇山顶戏楼,是川中场镇不多见的巧妙设计。现存多座石桥,其中以“二仙桥”为代表。上里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灵,所以经济不发达。但诸多非农业成份的渗入,也使小镇的经济有所发展,在规划上出现了一些新的格局。 上里镇 1935年红四方面军长征途经上里并驻扎半年之久,在镇内留下的数十幅石刻标语都是非常有价值的革命历史文物。 正如《中国古镇游》一书中的记载以及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研究所川西北调研组朱晓林博士(上海同济大学)写道,“镇内石板铺街、木屋为舍、建筑群高低错落、古风宛然;大院整个建筑雕梁画栋、飞阁流丹,镂空细刻、曲尽其妙,……均为清代佳作;从现状总体风貌与居住建筑群规模而言,上里镇是保护的相当完整的乡土聚落。” 近况 当今,《聊斋志异》《山那边好地方》《今夜不回家》《被告山杠爷》等一批影视剧将这里作外景地,到这里来的游客逐年增多。与繁华的江南古镇相比,或者与阆中相比,上里多少透出乡间的感觉,也不是那么著名,不象周庄或者阆中那样的游人如织,尽可以在一派川西民居风格的寂静中徜徉,在山水掩映中的田园里出神…… 上里镇 根据境内尚存的文物记载,古镇初名“罗绳”,是巴蜀平原通往关外民族地区的关卡之一,从这里到邛崃至芦山和雅安,各为一日行程。这五大家庭各有千秋,很久以来就流传着“杨家的顶子,韩家的银子,陈家的谷子,许家的女子,张家的锭子”的说法。 所谓顶子,是说杨家诗书传家,世代官宦;银子,是说韩家世代经商,积聚了大量钱财;谷子,是说陈家田产广阔,粮食丰足;女子,是说许家的女儿品貌双全,勤劳善良,持家有方,各户争相聘娶;锭子,国语叫拳头,是说张家有习武传统,个个骁勇善斗。 如此形象生动的说法,勾勒出了古镇的人文轮廓。三个女人一台戏,五大家族更是好戏不断。想当年上里的狭窄的石板街上,官场、情场、商场、农场都成了家族们的竞技场。这里能不发生故事吗? 建制人口 上里镇幅原面积758平方公里,共辖9个村,62个合作社,截止2006年底总户数为3208户,总人口10790人。农业户2982户,农业人口11242人。其中,辖区9个村包括箭杆林村、五家村、治安村、共和村、七家村、六家村、四家村、庙圷村等。 自然气候 上里镇东、北、西三面为丘陵山地,中南部为山丘围合的平坝。城镇边缘东、南、西三面分别由河流小溪围绕,白马泉则处在镇东北的一条沟谷之中。 上里镇 本区最高峰黑岩坪海拔1725米,与天台山相连,河谷平坝为农田,最低处海拔905米,山丘岭上林木植被茂密,生态环境质量较佳,无污染。 本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的气候特征。 境内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有山羊、野兔、野猪、麂子、杜鹃、画眉、老熊、锦鸡等兽类、鸟类和两栖爬行及大量森林昆虫。森林覆盖率近80%。 主要景点 文峰塔 文峰塔又称字型档塔,建于清同治五年。塔下有字纸炉,为上里古代官宦人家和文人燃烧字纸之用。 舍利塔 相传是隋文帝杨坚为感谢尼姑智仙对自己的抚养之恩,诏令全国各座名山修建佛塔供奉智仙的舍利子。 清代立交桥 高桥建于清干十四年。为三卷供桥,桥下东西两端各有一人行道,桥上、桥下东西两端各有一人行道,桥上、桥下皆可通行,又称清代立交桥。 双节孝牌坊 双节孝牌坊建于清道光十九年。清廷为褒扬韩家姑媳二人守节,敕建旌表节孝牌坊。 位于古镇南四家村昔日古道上(四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坊上横额镌刻“双节孝”三字,脊顶下正中精调“圣旨”二字。 该坊结构为四柱三间十二翼出檐多脊,镂空石雕彩绘,采用当地优质石英红砂岩石建造。通高1125米,进深3米,基座宽78米,出檐11米。 坊上图饰花纹、历史故事、戏曲坊面、匾额对联等,自然古朴, 镌工精细,造型灵巧,栩栩如生,一只只飞禽走兽扬威于坊上,一组组戏剧场景展现在画壁之间。石坊建成后施石青、石绿、石红、金箔等彩绘。 坊前30米处左右竖立12米高六棱四方双斗石桅杆一对,更显得气势雄伟。 九世石牌坊 九世同居石牌坊建于清嘉庆六年,记载了陈氏家庭九代同居、人口逾千、共聚一堂的历史,被誉为是汉族第一大家庭,因两次受到朝廷嘉立家谱石坊。 位于古镇东陈家山犀牛望月处的“九世同居”和“陈氏节孝”石牌坊(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九世同居石牌坊,系陈氏家族自五代迁居上里,一直延至第九代,一家人口逾千,共聚一堂,在当代被誉为是中国汉族最大一个家庭,曾两次受到朝廷嘉奖而立家谱石坊。另一座因陈氏家族中一妇女守节,奉旨而建贞节坊。两座牌坊呈一字型排列,坊前30米处立八轮双斗雕花石桅杆一 对。 红军石刻 1935年6月至1936年2月,红一方面军经雅安在甲金山下的达维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上里古镇境内尚存有红军石刻标语七十余幅,绝大部分集中在古场镇内,是雅安市境内尚存红军石刻标语最多的一个乡镇,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一方面军继续北上,四方面军因受错误路线影响而南下。红军在上里境内驻扎期间,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成立名为 “认真、德诚、紫光、崇安”等四个代号的政治部,并刻下七十多幅标语,如:中国 十大政纲、 是穷人的政党、赤化全川、红军是穷人的军队、红军是北上抗日的主力军等。 上里镇 红军离开后,当地民众用石灰和泥土将其石刻标语覆盖保护起来,解放后又将其覆盖物去掉,使这批珍贵的革命文物又恢复原貌,成为今天对广大民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实物教材,雅安人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雅安市人民 于1985年7月将红军石刻标语批准公布为雅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雅安市被命名为革命老区。 如今,当年红军长征时留下的石刻标语仍保存完好,现已将散存的部份石刻标语集中在白马泉院内,拟修建红军石刻陈列室,便于进行展示和宣传教育,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韩家大院 上里古镇保存完好的韩家建筑群有两处,一位于四家村,一位于古镇内。大院始建于清代嘉庆年间,院内雕刻历经三代人方完成,雕刻内容以戏曲和历史典故为题材,其独特的镶嵌式雕刻工艺,实为民间一绝。 韩家大院位于上里镇四家村,始建于清道光年前。该大院独具地方建筑特色,采取穿斗式木结构青瓦屋面组成的四合天井古建筑群,接近地表处采用石墩做柱基,石板铺地和嵌镶地角坊。 此种形式的建筑有较高的抗震和防潮性能,在雕刻装饰上:以门窗、桌台、墙壁隔板、栏板、檐枋、裙板、檐帘等,以变化无穷的民间雕刻艺术展现了淳朴的造型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通过匠人们丰富想像力以及独特造型手法,创作了千余幅精品,装饰在建筑物各个表面和室内陈设家具上。所有雕刻艺术品给人留下了民间装饰美的享受。该大院已于1985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仙桥 二仙桥位于古镇西约200米处的陇西河上,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清乾隆初第一、二次建成后均被洪水冲毁,第三次再建于清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建成,该桥为高卷拱单孔石桥,桥面两侧有石栏,此桥与周围山峦、河水、田野相映有江南水乡美景之感。 站立于桥上物影倒影水中,充满著诗情画意,桥南田野间耸立着数十座馒头小山包,人称“十八罗汉拜观音”;桥北为天台山,如遇晴天可观尝到天台山脉由由山脊构成的巨型卧佛。 二仙桥始建于清干年间,二仙桥得名有一段神奇的传说,相传:建桥竣工之日,附近州县名士前来祝贺,宴罢人们来到桥头准备踩桥定名,不料有两位乞丐坐在桥头拦住踩桥人……众人乾,二乞丐跃入水中,及刻显出两个“石包”,众人大悟,认定此二人并非乞丐,而是两位神仙,于是便将此桥定名为“二仙桥”。 “二仙桥”由来 位于古镇西约200米处的陇西河上的二仙桥,是单孔石拱桥,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此桥与周围山峦、河 水、田野相映,有江南水乡美景之感。该桥面两侧有石栏,正中雕刻龙头、龙尾,桥头坚一宝塔,正面浮雕神像和二仙桥三个大字,塔壁阴刻文字,记述了曾先后三次建桥过程。关于三次建桥,民间还流传着这样的传说:清乾隆初,为方便两岸居民生活交通,拟在陇西河上修建拱桥。前两次均在建成之即遭洪灾而冲毁。 上里古镇石牌坊 后经高人指点,得知是河内居住龙族肆意游走造成洪灾,冲毁桥梁。于于清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居民再次修建,并在桥身两侧分别刻龙头、龙尾,取“镇龙”之意,示将龙压在桥下,避免洪灾发生。说来神奇,第三次建成后历经一个半世纪,都未发生洪水毁桥的灾害。 至于“二仙桥”名的来历,民间相传当第三次建桥竣工之日,附近州县名士前来祝贺,宴罢人们来到桥头准备踩桥定名,不料有两位乞丐坐在桥头上拦住踩桥人……众人干涉,乞丐跃入水中,及刻显出两个石包,众人大悟,认定此乃非乞丐,而是两位神仙,于是便将此桥定名为“二仙桥”。 白马泉 白马泉始建于唐贞观元年,宋乾道元年诏封泉池为“渊泽侯”。该泉是全国独具特色的十大恒温间隙泉之一,因起潮落潮潮均能听见马蹄的声音而得名。 白马寺始建于唐代末年,位于龙头山麓的南丝绸古道旁,与天台山一脉相连。寺内现存的巨石石雕观音、唐代凿挖的古圣井尤为罕见,寺内还存有明代的钟亭、照壁、石雕兽、佛道两家的石刻香炉等。 喷珠泉终年不枯,泉池随时都可见串串珍珠般的气泡从池底喷出。池边立有清代雅州太守黄云鹄题写的“喷珠泉”碑。 白马泉的传说 白马泉所在地,历史上的佛教圣地,该泉原名“龙渊”,仅是一滩水。相传唐僧西去取经分南、北两路,南路曾经过白马泉。唐僧进庙膜拜,白龙马等候于寺外,因口渴饮用泉水。 此泉水与东海相连,见龙马便涨潮朝拜。当地僧人见状倍感神奇怪,唐僧一行离开后,立即围泉水建池,原为解决生活用水,后住持高僧得菩萨点化,得知得知原委,将“龙渊”奉为圣泉,并改名“白马泉”。现白马寺内香炉上,仍雕刻有以唐僧取经为主题的浮雕装饰。 众所周知,白马泉于宋乾道元年丁玄(公元1165年),因川西南连续三年大旱,附近州县官民到此求雨。巧遇泉池涨潮,随之风云交加,天降甘露,禾苗反青,皱章上述,封泉池为“渊泽侯”。传闻当时观音菩萨路径此地,见当地百姓遭受旱灾,大发慈悲,倾净瓶之水降甘露三日,解除旱情。 当时有一滴甘露洒落于白马泉侧,形成一泉,泉水清澈甘甜,长年不竭。后人为得知菩萨救助,于唐代永乐年间依托此泉靠山修建观音殿,并将山岩雕刻观音像供奉,将泉命名为“观音泉”以表谢意。当今的白马寺观音大殿内所供“十八罗汉拜观音”的摩岩雕像就是唐代所塑,殿内那口泉就是“观音泉”,这也是中国佛教中唯一在大殿内有泉的建筑。 经济概况 据2006年底统计,全镇人均年纯收入2400元;第一产业:1376万元、第二产业700万元;第三产业970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3814万元。 上里镇 主要农产品年产量:粮食总产4366吨;肉类总产量2010吨;茶叶151吨;出售林竹3600吨。 年财政收入:1228万元。 风土人情 逢年过节的时候,镇上的居民请戏班在戏楼唱戏,其中蕴涵着“万人共乐”的思想。具有传统民俗风情的雅安上里古镇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年猪节旅游主题活动正式开幕,传统的农家过新年、杀年猪、看大戏的喜庆场面。 年猪节 薄雾笼罩中的上里古镇就打破了往日的宁静,家家户户都起了个大早,在自家的楼阁上挂中国结、红灯笼并贴上对联。在修整一新的古戏台边,几个唱大戏的人已穿好了戏服,正在紧张地化妆。10点半在这里举行的年猪节。 年猪祭天重现100年前仪式 在雅安市代市长徐孟加宣布年猪节活动开幕后,整个小镇顿时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中———锣鼓敲起来了,秧歌跳起来了,迎亲的轿子也抬起来了。 这时,最令人注目的是,几个穿着旧式服装的小伙子抬着一头神情安然的大肥猪,迈著有节奏的步伐走到戏台下面。随后,他们将系著红布的大肥猪放到了一个香炉前面。原来,这里马上要举办一个传统的年猪祭天仪式。 随着祭祀师手中的香火一比画,周围一下安静下来。“祈祷明年风调雨顺,祝福上里五谷丰登……”只见祭祀师口中念念有词,100年前上里古镇祭祀上苍的场面再当今人们面前。 年猪饭 祭天仪式结束后,锣鼓声再次敲响,几个小伙子又抬起大肥猪开始巡街……11点过,在古戏台所在的院坝中传来了人们的欢呼声。原来,这次年猪节的一出大戏———杀年猪开始了。只见一头硕大的白猪被几个大汉从一户农家的猪圈里拉了出来。随即,四名大汉上前手按猪脚,膝盖顶住猪背。 上里镇 一名杀猪匠提起一把长约五十厘米的尖刀,对准猪的喉咙就是一刀,手起刀落间,这头刚开始还哼哼直叫的大肥猪逐渐没了声音。杀猪匠完成了口吹猪皮、铁皮刮毛、金钩倒挂、长刀破膛等工序。最后,肥猪被分成几块挂在了猪肉架子上,主人当场叫卖起来,“这些猪都是绿色生态猪……”不到两个小时,这些猪肉就被抢购一空。 中午时分,上里古镇各户人家的堂屋里都已摆好了酒席,当地纯朴、善良的老百姓和上千名来自城里的游客像一家人一样,端起了大碗的白酒,吃起了大块的猪肉,大家在一起共享丰盛的年猪饭。 当今这个时候,在充满腊梅芬芳的乡村晒谷坝上,一起跳起欢快的农家舞,自然别有一番风味。 旅游指南 旅游季节 全年均可,以春季及秋季为最佳,当然冬季及夏季也别有风味。 景区所在地区气候特点 上里镇 雅安为著名的雨城,景区也多雨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5度左右,一月平均气温5度左右,七月平均气温23度左右。无霜期308天,雨日多达200天左右。秋多绵雨,夏为阵雨。游览时应带雨具。 线路推荐 →碧锋峡上里古镇二日游 →蒙顶山上里古镇二日游 雅安距离成都130公里(高速路),车程约90分钟。雅安至上里镇27公里(柏油路),车程约30分钟。 成都——雅安——南游望鱼古镇(半天)——折返雅安周公山温泉(住宿)——北游碧峰峡景区(一天)——晚上到上里古镇(住宿)——游古镇、白马泉(一天)——根据您的时间安排可选择行程: ——①从成雅高速返蓉; ——②前往雅安市名山县蒙顶山风景区游玩(一天)——成雅高速返蓉; ——③自驾车从古镇出发,直接向北行驶,游天台山、平乐古镇,经邛崃返回成都。 小帖士 散客从成都出发可到石羊场汽车站乘车(每日早晨6:30到下午7:00均有班车,20分钟一班),费用49元/人。抵达雅安后需前往雅安旅游车站搭乘到上里的班车(早晨7:00到下午7:00均有班车,15分钟一班)费用7元/人。 古镇住宿 上里古住宿条件已成熟,古镇内兴建了很多的民宿客栈,非常有特色,大多为木质结构,很有特色。住宿条件也较为完善,环境比较干净。价格相对实惠,乡游网上可以预定。 特色美食 雅安名小吃:中大街大菜市里的程凉粉和伍抄手。程凉粉的甜水面,凉面,春卷。 在晚上,吃的地方更多,一般卖烧烤和铁板烧的基本都集中在人民路川农大门口和解放路以及沿江西路的啤酒屋;而卖串串的则集中在康藏路的巷子里面,价格都非常的实惠。 旅游景观 古镇 古镇建在二水环绕,面向田野小丘,与四周古主、修竹、溪水、古桥相映成趣。镇上古朴的建筑高低错落,风格各异,石板铺街,木屋为舍。街市以主要是“井”字布局,取“井中有水”防止火患之意。居高俯览,宛如观赏一幅古老的画卷;身临其间,有又一种时光倒流回到从前的感觉,仿佛置身世外。 古桥 从古镇沿河上溯1公里,有十余座古桥,造型无一相同,这些桥梁不仅是南来北往的通道,而且再现了古镇历史和匠师的技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清乾隆41年的“二仙桥”(单孔大跨度石拱桥)与清乾隆14年的“立交桥”(进入古镇的必经之路,桥面平整,两端为引桥,可上下通行,大有“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之势)。 古塔 上里的古塔分为文峰塔(又称字型档)、建桥塔、药王塔和舍利塔。是体现上里镇政治经济历史文化艺术繁荣程度的象征性建筑物。 上里古镇文峰塔 古牌坊 古镇内尚存有3座石牌坊,即省级保护单位“双节孝”石牌坊;市级文化陈氏“九世同居”和陈氏“贞节”牌坊。 古泉

白马泉、喷珠泉是古镇域内独特的风景区,素有“雅州山水秀,二泉天下奇”的美誉。白马泉古名“龙渊”,是常年恒温间歇泉,因起潮落潮均能听见马蹄的声音二得名;喷珠泉,距白马泉100米,泉边有清代雅州太守黄云鹤所书“喷珠泉”三个大字,改泉泉水终年不枯,清澈见底的泉池随时可见到珍珠般的气球从池底喷出。 韩家大院 现具保存完好的韩家建筑群有两处,雕刻内容以川戏折子戏和历史典故为题材,其独特的镶嵌式雕刻工艺,实为地方一绝。 上里古镇韩家大院 红军石刻 1935年6月—1936年2月26日,红一方面军经雅安在夹金山下的达维与红四方面军会师湖,一方面军继续北上,四方面军因受错误路线影响而南下。 1935年11月12日,红军再次解放了上里。红军北上后,民众用泥土和石灰将四个政治部(认真、德诚、紫光、崇安)标语保护起来,解放后又将覆盖物去掉,标语又恢复原貌。古镇境内尚存有红军石刻标语数十幅,绝大部分集中在古镇上,形成一条“红军走廊”,是后人重走红军路,体味红军文化的理想所在。 十八罗汉拜观音 上里镇自然景观,位于上里镇中心国小对面。因十八个连续突兀的小山峰,面对“观音峰”而得名,是上里最具庄严神圣、奇拔秀逸的自然景观。

白沙湖风景区属于郑州森林公园的著名旅游去。

白沙湖又称白沙水库,位于禹州、登封和新密三市交界处。是我国解放后最早兴建的大型水库。1951年4月开工兴建1953年6月竣工,156年扩建为省办大型水库之一。大坝东起二龙山,西接逍遥观,长1316米,高4788米,宽669米,另砌防浪墙高12米,主要栏蓄颍河、石淙河、蛟河,四里河水,流域面积985平方公里,总库容295亿立方米,水域面积1943平方公里。

已开发的有水库大坝,泄洪闸,森林公园,黑龙潭,东岭关遗址,鬼谷洞,姜子牙钓鱼台,古道遗址,湖心岛等大景点,水库大坝及泄洪闸雄伟壮观,这里石崖峭壁,石雕佛像,石径幽静,飞瀑清泉,湖心小岛,游艇帆船,亭台楼阁,画壁勾檐,碧波粼粼,鸟翔鱼路,可垂钓,冲浪、游泳、漫步,水库周围有四季常绿的森林公园,可欣赏到数百种奇花异草和数十种鸟兽。

白沙水库建成后,起到了集防洪、灌溉、保护生态为一身的作用,也是游览观光的胜地,每年接待全历各地游客4万多人。另外,在该水库周围还有众多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诸如白沙杨家庄园、义勇武安王大殿、颍陵和汉墓群。尤其自水库以下,颍河自然风光,更富有江南特色。

水上乐园

白沙水库森林公园是集防护与观赏为一体的森林公园。白沙水库风景区森林公园于2001年开发,总面积20多万平方米。园内树木茂密,花卉种类繁多。其中植有翠竹园、银杏园、棕榈园、石榴园、百日红园、盘槐园等。茫茫林海,成为水库一天然大氧吧。园内还修建有秋千,并有石桌、石椅、石凳供游人休憩,农家小院供人留鹤。林中有松鼠、刺猬、山鸡、野兔等20多种鸟禽动物。流水潺潺流,鸟儿喳喳,人行按摩道上,漫步花海林丛,一切都在不经意之中,尽洗烦恼忧伤。瑞雪降临,树披银装,游于此更让人怡然自得,充满无限情趣。

库区桂园

白沙水库库区桂园是一处以桂树命名的园林建筑物。过去桂园是集办公、休憩、接待为一身的建筑。它始建于50年代,占地约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多平方米,呈四合院形。墙体为块石筑砌,屋面为瓦木结构。园内植有桂树10余棵,每棵桂树树干直径均在20厘米以上,每到8月,桂花飘香,沁人心脾,故名为桂园。过去几十年,桂园是白沙水库领导办公的地方。上级领导到白沙水库视察,也都安排到这里办公、食宿。2000年以后,对桂园进行开发改造,现已成为一处供游人游览、休息、饮茶的休闲场所。桂园环境幽静、优美,现已对游人开放。

桂园位于白沙水库大坝右端,交通便利,与输水洞出口毗邻,出桂园即可看到雄伟的白沙水库大坝和库水,也是该景区的一个重要景点。距禹州市汽车站30公里

钓鱼台

钓鱼台位于白沙水库上游的玉翠山下,钓鱼台是临水伸出的一地自然山岩。岩石呈平面状,3平方米大小。此地因相传姜子牙曾在此垂钓而得名。此地山谷狭隘,地势险要,石崖峭壁,飞瀑清泉。在钓鱼台上,立有姜子牙的汉白玉塑像。该塑像呈坐姿,高约2米,头戴斗笠,悠然垂钓。玉翠山下有栈道,将钓鱼台与鬼谷子洞连接起来。到白沙水库的游客几乎都要到钓鱼台来领略姜子牙的风采,缅怀他辅佐文王伐纣的伟绩,体味愿者上钓的深意。

碧波龟岛

龟岛又名孤岛,位于白沙湖中,四面环水,总面积约480000平方米,形状伏卧在水中的乌龟,所以又称龟岛。站立岛上,俯视湖面,心情格外开朗。岛上建有亭台,环境优美,绿树成荫。还有古老的土窑洞,剥落的蓝砖墙,土火、土炕、干柴、瓦盆、铁锅,为古文明遗迹。

登临此岛,环顾远山近水,关掉手机,不谈生意,不讲竞争,可洗刷城市的嘈杂,洗去工作上的烦恼。

天爷庙

天爷庙是一座祭拜玉皇大帝的庙宇,位于白沙水库景区内。其建筑年代勺远已无考证,历代有修缮。1958年前庙内曾有道士。天爷庙有大殿三间,整座建筑雄伟壮观,古朴典雅。殿内有玉皇大帝及王母娘娘塑像,玉皇大帝头戴九龙冠,身披滚龙袍,手扶龙案,双目远眺。王母娘娘头戴凤冠,身穿青绿色牡丹朝凤裙,神态端庄。白沙水库在庙前,库水浩淼,烟笼雾罩,白鹭野鸭翱翔戏游。天爷庙周围翠竹成林,白鸽翔集。过去从豫东来朝中岳、参少林的香客都先拜求天爷保佑,再出关进入拜神路。

杨家庄园

杨家庄园是杨氏家族的民宅。位于花石线白北村,杨家早在明清时代,为白沙望族。杨氏家谱云:曾有人在朝中居官,为建文帝身边重臣,故有此豪宅。它建于明末清初,占地8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系砖石结构。原格局有花园两个,楼房近百座,分布于白沙街中段两侧。现存有花园轮门楼5座,地上有清嘉庆年制字样的石刻匾额。

杨家大院现存的5组建筑均为5进宅院,院的最后部为花园部分,主建筑为两层10间,红石条铺底,青砖砌墙。中间为二进或三进过厅,过厅大部分为5间,建筑精美,过厅两侧均有配房,过厅前为大门,大院方位为坐东向西或座西向东,大门均向街心。杨家大院建筑是典型的明清风格,雕梁画栋,斗拱高啄。其木雕、砖雕艺术取材考究,工艺精美,是古代建筑技术的宝贵遗产,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义勇武安王大殿

义勇武安王大殿位于花石乡白北村,即白沙水库坝下。该殿原为汉朝武安侯灌夫的祭殿。据《汉书》载:灌夫好住侠,在颍川作为横恣,侵夺百姓。到三国时,百姓毁灌夫塑像,改祭关、张、赵、马、贡五虎上将,但殿名未改。当地也有称为五虎庙。该殿历代多有修葺。现在建筑为无至正九年(1349)所建。该殿为歇山式建筑,木制斗拱式样奇特,雕工精细,对古建筑有研究价值。现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白龙电灌站

白龙电灌站位于花石乡白龙村,为白沙灌渠第二级提灌站。始建于1975年,历时3年建成。1980年因土地承包到户而停用。整条灌渠长20多公里,可灌溉农田万余亩,站台和灌渠全部用暗红色方砾岩石砌成,远望如巨龙摆尾,颇为壮观,站在台顶的平台上,白沙水库尽收眼底。西北嵩山诸峰若隐若现,缥缈朦胧。整座站台由36间房屋组成,内外均有台阶,可达台顶。由于北邻许洛公路的优越位置,站台已被装修成酒店。白龙电灌站由于其历史原因,再加上建筑艺术之美,已成为白沙水库一道亮丽风景。

嵩颍山庄

嵩颍山庄是白沙水库库区建造的容餐饮、住宿、休闲为一体的避暑胜地。山庄依山傍水,顺山势而建,占地约15000平方米,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山庄内亭、台、楼、阁高低错落有致,雕梁画栋既含古代风韵,又透着现代气息。餐饮部能容纳200人同时用餐。客房部有百余张床位,休闲部各种健身、娱乐设施齐全。炎夏酷暑,由于库区水面调节温度,山庄内总是凉风习习,令人心旷神怡。现每年接待游客4万多人次。

东岭关

东岭关原址位于白沙水库堤体西侧,是三国时期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的第一关。沿颍河逆流而上,是战国时期许昌通往古都洛阳的故道。1951年修建白沙水库时原关址建筑物遭到破坏,但关址位置尚存。今人有诗云:大坝飞落东岭关,关连碧水水绕山。即今东岭关地势写照也。

求子洞

位于白沙水库景区钓鱼台西南崖上,为一天然洞穴。传说一对夫妻,久婚不育。一夜里仙人托梦指点其妻到该洞求子:拣一石子,投入洞内,便可得了。该夫妻如其指点,果投石得子。消息传开,来此求子者络绎不绝,自此香火不断。另,该洞有人考证为商代石姬娘娘养鸡处,故又称石鸡洞或石姬洞。洞口略呈椭圆形。洞口朝向烟波浩淼的白沙水库,洞前有一突出的平台。站在平台上,脚下是碧绿的水面,拍打着山崖啪啪作响,微风扑面。湖面上水鸟咽鸣,翩然来去;湖中小岛树木葱郁,芳草萋萋。眺望北岸,亭台楼阁隐约可见,嵩山依稀可望。

白沙水库栈道遗迹

栈道位于白沙水库上游的玉翠山下峭壁上。其修建年代不详。据传是曹操为了进一步控制洛阳而秘密修建的军事要道,并在此栈道附近长期屯兵。古栈道目前大部分已遭到破坏,仅留栈孔。现修复长度约2公里,栈道宽12米。栈道骨架用钢筋水泥浇铸,外用木板镶铺。沿途建有亭、台、索桥等设备,将白沙水库景区内的鬼谷子洞、姜子牙钓鱼台等景点连为一体,已被游人作为攀登山崖、游览风光的交通道路。栈道由景区西侧山崖处进入林区,是白沙水库景区内的一个重要旅游景观。

禹王洞

禹王洞为一天然溶洞,位于白沙水库支流马峪河北岸。相传禹王曾在此治水。洞外山势雄伟,森林茂密,风景秀丽,鸟语花香。洞内洞连洞,路连路,宽者同时容纳六、七百人,窄者仅一人能通过。四壁到处是石花、石瀑、石笋、石柱、石塔,奇洞怪石,气象万千。禹王洞究竟有多深,至今仍然是个谜。目前已探明的共有2000多米,已开发可供游览的约700米。洞有三厅十洞,50多个景点,其中群狮迎宾、禹王观瀑、金龟出洞、二仙对弈、瑶池仙境、蓬莱仙岛、镇海宝塔等形象逼真,造型奇特,是我国北方不可多得的天然溶洞。禹王洞是登山、旅游、避暑之胜地。自1993年7月开放以来,游客蜂涌而至,凡来此参观者都称不虚此行。

黑龙潭

白沙水库大坝脚下的黑龙潭,原为颍河上游一个著名的汇水潭。黑龙潭汛期惊涛拍岩,像巨龙闹水;素常平稳如镜,水碧似染。是附近村镇游泳高手搏浪竞技的最佳去处。当地百姓传说,此有蛟龙、鳖精曾在此潭作怪。

五十年代初,修筑水库大坝时,填平大半。经数年的洪水冲刷,水潭规模几复原状。现水面长约200多米,宽20米,水面达到4000平方米。潭水水温较低,鲤、草、鲢等鱼类生长缓慢,烹饪后味道鲜美。加之此处泉水清洌甘甜,常饮可祛病御疾。黑龙潭周围现已成为休闲、烧烤、垂钓的理想场所。

鬼谷子洞

鬼谷子洞位于白沙水库景区内,又称谷宅,洞高32米,深4米,阔34米。内塑有鬼谷子像,身穿道袍,容颜奇伟,正站着讲书。下面坐着两名学生在认真听讲,即孙膑和庞涓。

鬼谷子姓王名诩,字禅,战国时人,为楚国贵族。自幼入云梦山采药得道,鹤发童颜,相貌甚奇,闻嵩山名胜云游到此。先前这个山谷很幽静,传说有很多鬼怪,人称鬼谷。自从王诩住在这里以后,魔鬼全消失了,所以后人称王诩为鬼谷子,所住的山洞称鬼谷子洞。鬼谷子是个传奇人物,又培养了象孙膑这样杰出的军事家,故来鬼谷子洞参观游览的人很多。

石棺潭

石棺潭是白沙水库坝西后面崖下的一处水潭。原水潭面积200多平方米,水深3米。关于这个水潭有一民间故事,被当地人广为流传。水潭附近村子一倔强孩子从小不听父亲管教,让他去东偏去西。直到父亲将死,父亲怕死被他葬于山下潭中,便对儿子说:我死后你用两个牛槽把我扣在里边,把我葬于此山崖下潭中,不要埋到山下田地。犟儿在父亲病逝后,想想父亲对自己的养育之恩,深悔过去没有听过父亲的话,就决定这一次一定要听父亲的话。于是,就按照父亲的遗言,用两口石牛槽把他的父亲扣起来葬于山崖下的水潭,所以就叫石棺潭。现该潭全被库区淹没。

望嵩桥

望嵩桥位于花石乡白北村,是一座独拱石桥,曾是去往嵩的必经之路。站在桥上可望嵩山,故名望嵩桥。桥宽6米,长18米,状若彩虹,横跨在颍河支流上游。桥上石栏杆对称,左右各四根,料石雕刻有飞鸟,猴、羊、狮及花卉图案。红石雕龙张嘴向西,欲吞颍河,龙尾向东,大有横扫激浪之势。整座桥造型美观,气势不凡,富有民族特色。桥头碑文记载此桥为中华民国六年(1917年)陆军中将毅军马步统领兼带巡缉等马公志敏号逊斋。修建碑记载了修建此桥的不易比先前汉王代楚明修的栈道还难。此桥虽经冲刷仍雄跨在颍河之上,可见其坚固异常。桥下河水清澈透底,游鱼嬉戏,河两岸垂柳轻拂,清爽怡人,是游人度假消暑的最佳去处。

石羊关石刻

石羊关石刻是北魏时期官道上设置的关隘遗址处的一处石刻。石羊关原名阳城关,南临颍河,北靠九顶凤凰山,是个东西长、南北窄的小乡村。原村在古关隘所在处,村子中间立有青石雕刻,昂首仰望的石羊,所以称石羊关。石羊雕刻刀工细腻,技术精堪,石羊造型美观,形象逼真。石羊不但是村子的象征,更是村民平安、吉祥的寄托。1951年修建水库时,居民全部搬迁,石羊也随着迁至新村南头路边。现老村已淹没水中。在老村北岸岩石上雕刻有几处石佛像,据考证为北魏时期所刻制,文字列于下方无佛处,现已剥落殆尽不可拓矣。在旁边不远处,有多处古采石场旧址,相传是修建少林寺、中岳庙时所取大型石料之地。

白沙汉墓群

汉墓群是禹州城西郊汉代直到白沙一带官民集中留下的墓葬群。禹州是战国时期的韩国都会,秦汉时期又为颍川郡首府,贵族阶层人物较多,城周围也就相应地出现了集中的墓葬区,尤其禁沟以西,地面保留下来的汉代墓冢很多,地下埋藏的墓室也不少,所以称为汉墓群。该汉墓群总面积67万平方米。墓室为青砖结构,青砖人们叫汉砖,上刻有各种图案,系空心烧制而成。从出土的汉墓来看,墓主上有王公贵族,下有黎民百姓;这些墓室形制不一,各有特点,为全国所罕见,对研究古代葬俗和汉代文化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刘阁老墓

刘阁老墓位于花石乡白沙村,据传为明代阁老刘基的墓葬,刘基(1311-1375),字伯温,明青田人,元至顺年进士,至正二十一年投奔朱元璋。明王朝的各种制度的建立多参与其事,官至御史中丞,太史令,封诚意伯。洪武四年辞官。后被左丞相胡惟庸构陷,忧愤而死。至于缘何墓葬于此,不得而知。整座墓葬占地13000多平方米,有一高34米,方圆50米的大土冢。冢前有柏林,古木虬枝苍翠如墨,以前墓前有鸾殿三间,现已不存,只留屋瓦断砖残片。坟前有石人石马仪仗景观。仪仗排列整齐,石人相貌庄重严肃。石人石马雕刻细腻,刀法圆润,栩栩如生,维妙惟肖,是中原明代高官墓葬保护比较完整的墓葬之一。

龙潭寺暨龙潭湖

龙潭寺也叫下龙潭寺,位于花石乡侯楼村。是宋朝以来佛教活动的场所。始建于宋,明清多次修葺。寺坐北朝南,现存有大殿、地藏殿、西厢房、山门等。寺内建筑均为单檐硬山式小青瓦顶,是典型的四合院建筑物。所有古建筑均为硬山式建筑,砖,石,木混合结构,脊饰龙首吻,寺内现存有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五十四年(1715年)、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三通石碑、刻字匾和宋代陀罗泥石幢一件。这些古建筑的存在对研究我国古代建筑,特别是宋、明、清时期的建筑科学技术及禹州西山区水文变化,民族文化等具有较高的价值。该寺形制虽小,但清幽非他景点可比。寺前有一天然涌泉。因不断上涌珍珠似的气泡,故又有称其为珍珠泉。泉水恒温,况含多种矿物质。当地称可治多种疾病。该泉常年溪流潺潺,寒冬雾气腾腾,炎夏清冽甘甜。泉水涌出成潭,人称龙潭。寺因潭而得名。潭水外溢东流而去,一百米外聚流成一平地湖,杨柳依依,鹅鸭畅游,为一天然回归自然去处。

五代后汉隐帝陵

隐帝陵是后汉第二代皇帝刘承佑的陵墓,位于今禹州市花石乡王桥村。刘承佑,(公元913-950),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之子,后汉第二代皇帝称隐帝。刘驾崩后葬于颍陵,即隐帝陵。

据《五代史汉书》记载:隐帝下葬于许州西阳翟颍陵。又据民国《禹县志》:颍陵在城西花石乡王桥,王桥与徐庄在历史上就是一个村。隐帝陵毁于十年浩劫,墓不存,现青石条墓室尚在。根据传闻,隐帝陵毁前墓冢高大,墓前有石人,石兽,石碑等。距隐帝陵北约十里处有刘承佑的父亲刘知远的陵墓一睿陵。

花石戏楼

花石戏楼位于花石乡花北村,属明末地方财主看戏用的专用建筑。它坐南面北,砖石结构。

戏楼宽9米,高5米,深15米,楼前有4根红石柱支撑。戏楼飞檐斗拱,饰以雕刻和图案。雕刻分石雕、木雕塑,图案大多是传统的爱情传奇故事和花鸟图形。花石戏楼是著名景点杨家大院相对立,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大户庄院式建筑群。花石戏楼历代都是当地乃至方圆几十里最繁华的地方。每逢唱戏,台下人头攒动,成百上千。就连来往于许昌、洛阳的商贾、香客也在此歇脚看戏。

祖师庙

祖师庙位于白沙水库上游,是古人举行宗教祭祀的活动场所。该祖师庙建筑年代不详,但从其建筑格式来看,元、明清三代均历有修复扩建,祖师庙建筑呈品字形,外加一个门楼,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左右,建筑面积300平方米,砖石结构,灰瓦盖顶,硬山式建筑为主,有少量石刻遗存,庙院坐北向南,门楼1间,东西厢房各3间,主殿5间,殿内供有祖师爷与其四弟子塑像,塑像均为混质彩绘。由于该寺院位于景区内,平时游客不断,香客众多。

同为南京大坝柳树湾杨氏,迁移云南楚雄苍岭镇周家山后人,清末最后一批派往这里的官员。有族谱和祖宅,祖宅门题诗稿,如果你们是同支可以来看看,大院近两年被损毁一些,但是主要建筑物和雕梁画柱还在,至于祖籍大坝柳树湾,经我在南京6年多方寻找查问,确定为集庆门附近,可惜原址在四年前已经全部拆迁。集庆门在古代南京算是比较繁华的地段,结合门上题诗中一句为“杨家兄弟不可当,才高八斗尚书郎,几逢春酒衡会客,卷楷玉缸闻酒香”可见本族支离开南京前却为名门望族,至于离开的原因,祖辈相传是自请戍边,所以过来以后依旧是三进四抱合的大院子。至于始祖是谁,我们的族谱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损毁大

白沙湖风景区最好什么时候去

白沙湖风景区最佳时间:郑州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43℃,降雨大部分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春...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