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族谱制作,那什么是家谱,族谱?怎么制作?
那什么是家谱,族谱?怎么制作?
谱,又称家乘、宗谱、公谱、祖谱、谱书、家牒、族牒。它是记录家族组织活动的档案材料。福建的族谱兴于宋代,盛于明清之后。修谱的动机是“溯渊源,分疏戚,序尊卑。”(安溪《谢氏总谱》卷首《联谱序》)族谱的形式有装订成册的(古为线装,今与一般印刷物相同),也有图表式的。许多家族把编纂族谱作为后代子孙的一项义务写进族规,重修族谱年限不等。闽北浦城的季氏和李氏家族,均规定族谱30年一修。房氏则规定“宗谱有贤子孙或十年、三十年一修,则存没葬地,时日不爽。先儒云,一世不修谱为不孝,宜知之。”(清·光绪《闽浦房氏族谱》)类似的族规,使修谱用家族法的形式永久化了。
族谱所载内容详略不一,通常除记载全族的户口、婚配和血缘关系外,还有全族的坟墓、族田族产、祠庙等的方位、数量及管理使用办法、家族的规约训诫、修谱凡例义则、各类合同契约文书等。一些较详的族谱,还记载有家族历代的重大事件、与外界的纠纷、可嘉奖的人物传记、科举出仕、名人传记以及义行节烈等。 族谱的核心内容是记载家族的世系源流、血缘系统。以防血缘关系紊乱而导致家族瓦解。连城《新泉张氏族谱》卷首说得明白:“亲疏派别得谱则溯其源,上下分支得谱则穷其本,即荡析代变,而皆有所考焉。”为达到显示血统的目的,各地族谱均有认中国先朝名人为远祖的习俗,这种附会的谱风,虽能使其家系倍增光彩,但往往导致家史失真和对后代误导。安溪湖头的李氏宗谱,认先祖为道教创始人李耳,直系则“出陇西,为唐高祖李渊公之苗裔。”南靖庙兜郭姓,认始祖为周文王之弟“虢叔”(“虢”与“郭”音近),并由虢叔是黄帝的二十七世裔孙,郭子仪是虢叔的第六十世孙、黄帝的八十七世裔孙,而推论自己的宗族嫡出于中唐名将郭子仪。(《南靖文史资料》第二期89页《庙兜郭姓的历史渊源》何柳枝)这些记载,易使族人深信不疑。其他的如刘姓必溯祖为刘邦,肖姓多探源为萧何,都是这种攀强名流、附会望族的修谱心态之反映。 族谱中,家族迁居(开基)始祖之下的代系排列严格分明,不容混淆。这往往是族谱中最具史实价值的部分。福建的许多家族,都实行名字排行制(古称“昭穆”),俗称“排辈份”。即在同一辈份的族人中名或字须用某个统一规定的单字起头,再与其他单字结合成名或字,以示区别。如某一父辈生三子,儿辈名按“永”字排列,分别称“永志”、“永仁”、“永贵”。如此,在族谱中一看“永”字排行便可知其为兄弟或堂兄弟辈份。已去世者,则在其名上写上谥称并加上“公”字,以示区别,沙县一带习俗,收养子若无族长和六亲认可,不可上谱排字辈,否则会被骂为“出透的人”而遭岐视。排辈份除少数由祖、父辈临时决定外,大多是按先祖早已选定的排行用字。南靖县双峰村《丘氏族谱》载:从其二十一世始,标定的昭穆用字是:“文章 ,诗礼传家。创垂显奕,继述藏嘉。光前荣耀,世德作裘。仁亲义祖,燕翼贻谋。桂芳兰茂,日新月盛。思皇多佑,福禄来成。庆余善积,谱泽绵延。宗风丕振,亿万斯年。”(《南靖文史资料》第二期86页《双峰丘氏的历史渊源》林明波)目前已传至“垂”、“显”字辈,即第三十至三十一世。这种按族谱排辈份的方法,使农村常可见到这样的俗象,由于世系分支发展速度不一,一些年届七旬的老翁,要向三岁稚童称“叔”或“伯”。永定俗谓:“白头哥,坐地叔”(即对平辈的白头老翁仅呼“哥”,而尚在襁褓中的叔辈,即使上年纪老者也要唤其为叔)。为了区别同辈中的年龄次序,“排辈份”之外还要“排号”。永泰县同安乡张氏族谱规定,族人添丁按先后次序排号,日常称呼常舍其名而直呼其号,如同辈中是第20个出生的,就直呼“二十”以代名字。这一习俗在当地一些年高者中至今仍颇为流行。 同一姓氏的不同分支家族,还经常利用族谱中的血缘世系排行记载,进行“联谱”活动。安溪谢氏家族,曾于民国年间合数十宗支进行大联谱。辈份分明后,各宗支子孙公议决定排行班次悉归画一,修纂总谱,旨在扩大家族势力。谢氏家族裔孙谢维峻在《联谱序》中称:“联之以谱,化弱小为强大,转柔软为坚刚,众志成城。”此外还有,当族谱分支过多时另分几个房派修谱(房谱和族谱通称家谱)。如一房人外迁,其房谱分出后就成为新的族谱。 由于族谱为同一姓氏家族承继的依据,故一般只记男丁。少数族谱也将族中所谓“贞妇烈女”记载入乘。族谱有的依不同对象规定用笔着色的。据《岛居三录》载:“泉郡向修族谱,世系图所牵连之线,有红有黑,体例甚严。红线者,一本至亲,虽远房承宗亦然;黑线者,乞养异姓,即显宦不能免,此亦春秋诛心之法也。”有功名成就或能光宗耀祖之人,族谱中用红笔记入以示表彰,过去秀才或秀才以上的读书人也用朱笔入谱。现在一些新修族谱仍沿此习。寿宁《刘氏总谱》中,凡上大学的族人,名下都划上红线,所书的姓名用谱名(即按族谱排行而起的名字),抱养子用黑线注明(连城一带是用蓝线)。修谱和查阅族谱也很有讲究。旧时对祖谱保管十分重视,须慎重保存,定期曝晒,认真缮修。霞浦一带,谱系分正谱、副谱(草谱)。副谱可以查阅,而正谱修好后,要入箱上锁,将开锁的钥匙丢入祖祠神龛,以示此谱交祖先收存,以后禁开锁。若遇副谱丢失,有事要查谱时,要先做“牲福”,祭请祖先同意,方可开锁。 旧时一些宗族修谱,每逢初一、十五日要祭祀祖宗。族谱告成后,还要造灵厝、做功德,请和尚法师观灯;观灯时造3座大灵厝(纸糊房子),供已超度的神魂居住,另设一些黑龛,供无子孙后代及未超度的神魂居住。福建省连城一带宗族,每年正月要拜“代图”(即写在布上的族谱)。行仪时,本族男丁都要到场,先是“新丁上图”(即新添男丁的名字入谱),上图之家要给执笔者一个红包,并烧香燃炮,用三牲祭祖。若逢大祭,要用整头猪羊置于下厅的支架上;继而是鸣锣击鼓放鞭炮;最后会餐,座位严格按辈份排列。族人围坐喝酒谈心,气氛很好。连城人把正月“拜代图”的宗族聚会称为“闹花灯”。 用Excel如何制作家谱建议以Word编辑,用插入“组织结构图”编写家谱。
当然,你也可以下载专门的家谱软件,如《族谱家谱制作编辑软件》或《族脉家谱》编写。 族谱家谱制作的9大步骤一、拟定修家谱计划
1、版本:精装、平装、光碟、网络。 2、时间:完成期限、工作时程。 3、预算:经费、人员。 4、范围:同宗、合族、家族。 5、工具:图表、问卷、电脑。 二、组织章程 组织委员、修谱大纲、责任分配、发凡起例。 三、筹集基金 一人负担、众人分摊、家族劝募、早请补助、公开销售组织内容大纲,制作世系图表、填写行实履历、撰写名人家传、考订姓氏渊源、记录迁徙过程、著录文艺著作、附录照片图版、其它次要内容。 四、资料分析 前修旧谱、相说族谱、族谱研究资料、研究与过滤资料、请教族谱专家。 五、寻找史料 家谱文献、世系资料、出生、过世登记证、户籍、除户登记资料、神龛祖先牌位、家庙晋主名册、祭祀公业章程、名册,墓碑文字、坟葬座落方位,讣文、疏文、功德薄,长辈口述记录,家传、年谱、纪念集,老照片、录音、录影资料,古文书、契约、证书,正史、方志,人名录、同学录,旧报纸、电话薄。 六、编辑内容 组织内容大纲、制作世图表、填写行实履历、撰写名人家传、考订姓氏渊源、记录迁徙过程、著录文艺 著作、附录照片图版、其它次要内容。 七、审定内容 专家审稿、多次校稿、最后完稿。 说明:最好有学者专家参与审订,审稿时一定要仔细,可以慢一些但要保持精准。 八、印刷出版 黑白或彩色、纸本或光碟、选定印刷厂、印制若干份、设家族网站。 九、领谱典藏 办祭谱活动,族人领族谱,寄存图书馆。 如何把纸质家谱族谱做成电子版?把纸质家谱做成电子版,就得找这样的软件。或找会做网站的专业人员帮你做。非专业人士在没有软件的情况下应该是做不成的。
如何制作家谱图表家谱,又称族谱、家乘、祖谱、宗谱等。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
用PS图像处理软件制作家谱图表步骤/方法: 1、首先打开PS软件,然后选择菜单栏上的文件选项,选择下拉列表的新建文件。 2、弹出新建对话框,给新建的文档设置一个宽度和高度 3、设置好宽度和高度之后单击确定按钮,新建一个新的文档。 4、选择工具栏上的矩形选框工具,也可以选择椭圆工具,根据自己喜欢的形状来选择,这里我选择矩形选框工具。 5、然后在文档上拖动鼠标,拉进一个长方形的选区。 6、然后新建一个新的图层,选择软件右下角的新建小图标,新建一个新的图层 7、新建完图层之后为图层填充颜色,填充你自己喜欢的颜色,选择软件左侧的工具栏,单击颜色按钮,弹出的窗口选择你喜欢的颜色。 8、选择好颜色之后单击确定按钮即可,然后按下键盘上的ALT+Backspace退格键为刚才新建的图层填充颜色。 9、按键盘上的CTRL+D键,取消选择选区。 10、然后选择工具栏上的文字工具,选择直排文字工具,为刚填充颜色图案上面填写上名字。 11、选择完之后我们选择颜色图标,把颜色更换为白色,然后在文档上面输入文字。 12、如果觉得文字太小的话,可以在菜单栏顶部设置文字的大小,接下来就是要现点竖线,选择左侧工具栏上的自定义形状工具里面的直线工具。 13、然后在文档拉动,由于刚更换颜色为白色,现在将颜色更换为红色,拉动之后按键盘上的CTRL+CENTER然后再按CTRL+D取消选择。 14、“爷爷”已经制作好了,接下来制作“爸爸”,依次这样制作下来,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颜色之类都可以更改,包抱直线等。再请参考: 怎样制作家谱图表_家谱吧_百度贴吧 ://tiebabaidu/p/3634444285 有谁知道用“WORD”制作传统式家谱(族谱)?
用文本框(双击文本框,设置文本框颜色为无线条色)就可以制作了。中间的连接线用自选图形里面的 连接符。
先画出来一个文本框,然后双击设置好格式(双击 文本框--颜色与线条,改成无线条色,然后 点文本框(顶部 倒数第2组),设置4个边距均为0)。然后第一个框框就弄好了。 选中这个文本框,ctrl +鼠标左键,拖拽到适当的位置(比如最上面是 家族的族长,下面的第二层,是第二辈分的人,按要求摆放位置即可。这样所有的文本框均是同样的尺寸,同样的格式。 弄好了之后 ,再添加连接线。 每一页都是这样的编辑方式。可以根据大概情况,提前 弄出多页面来。 制作家谱用什么软件好传承家谱程序是专门做树形家谱的程序,而且输出为WORD文档,也可以图形输出。 输出树形谱系为TXT文件,可以输出任意大小的树形谱系,避免了版面上的限制。 可以在百度搜索,最新版本为520
如何制作家谱?可以考虑用Microsoft Office Visio进行绘制。使用方法和word类似
在word中可以考虑采用“组织机构图”的绘制方法 家谱(23)族谱(13)
家谱又称族谱、家乘、祖谱等。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在历史民族大融合中,各个民族中开始出现族谱。族谱也是中华民族的三大文献(国史,地志,族谱)之一。
追溯最早家谱的产生为口述家谱,资料显示:“瞽蒙主诵诗,并诵世系”之说,家谱最初的功能就是辨析亲疏,凝聚族群,优化生育,即所谓“亲亲以相及”。此后万变不离其“别”与“聚”这两个基本功能,但随时代推移,社会制度不同,其具体内涵和所起作用也不一样。它的发展也是根据历史朝代的政治体制来进行兴衰交替的演变。现在就跟着小编来了解一下家谱的起源吧。
家谱发展及其功能嬗变的脉络,大致可分为周代、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和五代以后几个阶段。
周代
周代的宗法分封制度,经过春秋战国战火的局面影响,特别是秦王扫除六合后,宗族组织由兴到衰,由破坏到重建,到东汉时已由世族和宗族代替。
周代行的是宗法封建制度。“族”本来只是 有血缘关系的群体,并无尊卑主从之别,但进入阶级社会,便有了“宗”,也就是在亲族之中奉一人以为主,主者为尊并享有特权,其死后则由宗子继承。这样,家谱“ 别亲疏、明统系”的功能便渗进了主从尊卑的阶级斗争里,其功能也是宗法封建政治服务的内容。
“辨昭穆者,帝系《世本》之中,皆自有昭穆亲疏,故须辨之云”。由此可见:周代的家谱《世本》之类,是属于以周 天子为首的周室宗族的,它所明的统系,是周宗室的帝王统系;所辨的亲疏,是尊卑贵贱的亲疏。所以,周代的家谱完全是为推行宗法分封,巩固周王朝统治服务的。
两汉时期
两汉时期基本是世族地主占统治地位,“命官以贤,诏爵以功”,君统与宗统开始分离。所以,两汉的家谱功能是为恢复、复建宗族和形成、巩固世族的统治服务。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是士族政治、魏立九品中正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选官品人,婚姻嫁媾,士庶分明,尊卑严格,“官之选举,必由簿状;家之婚 姻,必由谱系”,因而维系门阀制度的家谱特别兴盛。
此时的家谱成了政府选举、士族出仕、门第婚姻的根据,同时也成为士族政治服务的工具。正因为家谱对于人 们的社会地位、发展前途、社交层次有如此重大的作用,造假的现象也泛滥起来,这也是利益驱动所致。
五代以后
由于北方战乱频繁,大量中原人口南迁,经济中心南移,特别是宋明清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城镇商业繁荣和商帮的出现,推动着社会权力的进一步下放,士族宗族也向平民宗族发展。五代以后家谱由于失去了以前的政治功能,也由官修变为私修,内容也就更加广泛丰富起来,它的功能也由政治功能向社会功能的方向发展。
具体地说,私修家谱通过姓氏原始、迁徙本末、世系渊源的展现,起着追踪溯源、联宗收族,维系和强化宗族的作用。尤其到了明清时期,家谱的作用已经上升到规范族人行为准则的一种约束力,其姓氏文化也得到大力的发展,为现在历史学家研究历史提供了大量的民间史料。
总之,家谱在我国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已经形成有独特内涵、浸润着民族情愫的谱牒文化,它已经成为历史学家探究真实历史的考证资料,它的文化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它的产生与发展,同社会群体氏族、家族、家庭相联系,它的功能是随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的变化而改变,从社会功能至政治功能再回归到社会功能,自有文字家谱以来,总的发展趋势是由贵族到士族再到平民,维系和凝聚的人群也越来越广。它从家族史的角度来阐释、反映、印证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对我们今天弘扬民族文化,热爱祖国,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研究社会学、人口学、民族学、历史学等学科,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王序
自序
第一章 文献与文献学
一:文献的含义
二:文献学的研究范围
三:为什么要学习文献学
第二章:文献的载体
一:甲骨
二:金
(一) 礼器
(二) 乐器
(三) 兵器
(四) 农器
(五) 度量衡
(六) 钱币
(七) 符玺
(八) 日用器
三:石
(一) 碣
(二) 摩崖
(三) 碑
四:竹木
五:帛
六:莎草纸
七:羊皮纸
八:贝叶
九:纸
(一) 造纸术的发明
(二) 纸质文献的装潢形制
1 卷子
2 经折装
3 蝴蝶装
4 包背装
5 线装
第三章 文献的形成及流布
一:文献的形成
(一) 著
(二) 述
(三) 编
(四) 译
1 佛经翻译
2 学术翻译
3 文学翻译
二:文献的流布
(一) 讲唱
(二) 镌刻
(三) 抄写
(四) 印刷
(五) 摄影
(六) 扫描、微机输入。
第四章 文献的收藏与散佚
一:历代官府藏书及其散佚
(一) 历代官府文献的收藏概况
(二) 历代文献的大量散佚
1 秦始皇焚书
2 西汉末年战乱
3 东汉末年战乱
4 西晋末年惠怀之乱
5 侯景之乱与梁元帝焚书
6 隋末唐初
7 安史之乱
8 黄巢起义
9 靖康之难
10 李自成起义
11 乾隆禁毁
12 嘉庆宫火
13 太平天国起义
14 英法联军纵火圆明园
15 庚子事变
16 日本侵华战争
17 文化大革命
二:历代藏书家之兴替
(一) 周秦私家藏书概况
(二) 汉魏晋南北朝的私人藏书
(三) 唐宋私家藏书
(四) 元明私家藏书
(五) 清代著名藏书家(上)
(六) 清代著名藏书家(下)
(七) 近代著名藏书家
第五章:文献的版本
一:版本释义
古代写作板本,指一种书籍的多种出版形式。
二:版本类型
(一) 写本
1 手稿本
2 清稿本
3 抄稿本
4 影钞本
5 抄本
(二) 刻本
(三) 套印本
(四) 饾版本与拱花印本
(五) 活字本
(六) 石印本
(七) 珂罗版印本
(八) 批校本、题跋本
三:善本的界义
(一) 善本的两层含义
(二) 四部要籍之精校精注本
四:版本的鉴定
(一) 明确撰写年代
(二) 细读前后序跋
(三) 验牌记
(四) 查避讳
(五) 考刻工
(六) 核校阅人时代
(七) 看字体
(八) 看版式
(九) 看纸张
(十) 看装潢
(十一) 查藏印
(十二) 类比法
(十三) 查著录
(十四) 求旁证
(十五) 对书影
第六章 文献的校勘
一:文献讹误的类型及校勘的目的
(一) 文献错讹的类型
1 讹
2 脱
3 衍
4 倒
文字颠倒。
5 错乱
(二) 校勘的目的
二:校勘应具备什么条件
(一) 主观条件
(二) 广求异本
(三) 广求相关资料
(四) 精研所校之书
三:校书的主要方法
(一) 对校法
(二) 它校法
(三) 本校法
(四) 综合考证法
四:校勘成果的处理及校勘记的写法
五:校书的态度:多闻阙疑
第七章 文献目录
一:目录的产生及其含义
二:古籍的分类
三:目录的主要内容
(一) 书名
1 古书的命名方式
(1) 以通称为书名
(2) 取书中一二字为书名
(3) 以性命为书名
(4) 以朝代为书名
(5) 以时间为书名
(6) 以地点为书名
(7) 以隐括内容为书名
2 同书异名与同名异书
(1) 同书异名
(2) 异书同名
(二) 篇卷
(三) 撰人及朝代
1 关于撰人的朝代
2 关于撰人
(四) 版本
(五) 提要
(六) 大小序
四:目录的类型
(一) 公藏目录
(二) 私藏目录
(三) 史志目录
(四) 专科目录
1 经学目录
2 小学目录
3 史部目录
4 子部目录
5 集部目录
(五) 特种目录
1 举要目录
2 丛书目录
3 知见目录
4 眼经目录
5 禁毁目录
6 版本目录
7 辨伪目录
8 其他
第八章 文献的辑佚与辨伪
一:辑佚
(一) 古书亡佚之多及其原因
(二) 前人辑佚的成绩
(三) 辑佚的方法
二:辨伪
(一) 什么叫伪书
(二) 作伪的动机
1 传道
2 射利
3 炫名
4 争胜
5 逃禁
6 避嫌
(三) 作伪的主要手段
1 作者假托他人
2 后人改题著者
3 割去序跋
4 伪撰序跋
5 沿袭旧名而作新书
6 节采某书更易新名
7 缀合群书造为新编
8 变乱旧例以充新编
9 自著自注
10 书以篆籀而充古本
11 以假掺真窜乱旧帙
(四) 我国辨伪的历史
我国辨伪历史从西汉时期就开始了,一直延续至今。
(五) 辨识伪书的方法
1 从授受源流上辨伪
2 从被依托的人辨伪
3 从首先传出该书的人辨伪
4 从该书与作者行事的矛盾辨伪
5 据当世人的揭发辨伪
6 从文本上辨伪
7 从文章风格辨伪
8 从特殊词语的起源辨伪
9 从声韵系统和时代的矛盾辨伪
10 从因袭上辨伪
11 从称引上辨伪
12 从佚文上辨伪
13 从史实的先后辨伪
14 从称谓上辨伪
15 从制度上辨伪
16 从地理沿革上辨伪
17 从本书与作者的思想观点矛盾上辨伪
18 从被依托者的学术水平与本书矛盾辨伪
19 从被依托者的学术专长与本书矛盾辨伪
20 从学术思想发展史的倒置辨伪
(六) 伪书的价值
1 伪书的史料价值
2 位数的文学价值
3 伪书的语言价值
4 伪书的思想价值
5 伪书的其他价值
第九章 类书与丛书
一:类书
(一) 何谓类书
(二) 类书的起源
(三) 类书的功用
1 查找史料
2 查找辞藻
3 校勘、考订古书
4 辑佚
(四) 类书举要
二:丛书
(一) 什么叫丛书
把多种不同的书编在一起,冠以一个总名。
(二) 丛书的起源与功用
(三) 丛书举要
第十章 地方志与家谱
一:地方志
(一) 地方志的产生
(二) 历代地方志的数量
(三) 地方志的种类
1 总志
2 省志
3 府志
4 州志
5 厅志
6 县志
7 乡镇志
8 都邑志
9 卫所志
10 边关志
11 土司志
12 盐井志
13 专志
(四) 地方志的用途
二:家谱
(一) 家谱的起源与发展
(二) 家谱的内容
(三) 家谱的价值及存佚情况
1 家谱的价值
2 家谱的存佚情况
第十一章 总集与别集
一:总集
(一) 选集举要
(二) 全集举要
二:别集
(一) 别集的起源
(二) 别集的内容
(三) 别集的文献价值
第十二章 出土文献概述(上)
一:甲骨文文献
(一) 甲骨文的发现
(二) 甲骨文的发掘及出土数量
(三) 甲骨文资料的结集与考释》
(四) 甲骨文的文献价值
二:金文文献
(一) 金文的出土
(二) 金文文献的汇集及考释
(三) 金文文献的学术价值
第十三章 出土文献概述(下)
三:简帛文献
(一) 近世出土简帛文献概况
(二) 简帛文献的价值
四:石刻文献
(三) 石刻文献要籍
(四) 石刻文献的价值
五:其他出土文献
(一) 盟书
(二) 玺印
(三) 砖瓦文字
(四) 纸质出土文献
第十四章 敦煌文献概述
一:敦煌·敦煌石窟·莫高窟·藏经洞
(一) 敦煌
(二) 敦煌石窟
(三) 莫高窟
(四) 藏经洞
二:敦煌石室的发现及文献的流散
(一) 敦煌石室的发现
(二) 藏经洞的封闭时间和原因推测
(三) 敦煌遗书的流散
三:敦煌文献的目录
四:敦煌文献的汇编整理与刊行
五:敦煌文献的内容及价值
(一) 宗教文献
(二) 儒家经典
(三) 语言资料
(四) 史籍地志
(五) 子部图书
(六) 考古与艺术
(七) 文学作品
(八) 科技史料
谱牒学·家谱的收集与研究活动
据不完全统计,已知中国大陆公藏的家谱约有一万余种,收藏单位主要是公共图书馆、大学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文物管理委员会、文化馆以及科研院所等。藏谱量较多的单位有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湖南省图书馆、中国社科院历史所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等。
北京图书馆的家谱收藏是世界中国家谱总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民国十七年 (1928年)致函各界,征求家谱,至今馆藏家谱已达三千余种。八十年代中期,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家谱整理工作,内容包括集中存书、编目、印制软片目录、编写《北京图书馆藏家谱提要》等。1990年4月,该馆地方志和家谱文献中心正式成立,中心在家谱方面的主要职能是整理并收集家谱和家谱学著作; 开设阅览室,为广大读者提供阅览和咨询服务;编辑出版有关家谱的二次文献、资料丛编;开展家谱学的研究工作等。关于北京图书馆收藏及整理家谱的详况,可参见张志清《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家谱综述》(《谱牒学研究》 第3辑)。
自八十年代起,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学术新风,谱牒学研究风气渐浓。首先是有关研究文章的大量发表;继之出现了一批专门的学术团体,如中国谱牒学研究会以及山西、福建、河南、上海等地方性谱牒学研究会; 同时各家谱收藏单位的整理工作亦提上日程。中国谱牒学研究会召开过几次年会,并编辑出版了学术性论丛《谱牒学研究》,现已出版四辑,较为集中地反映了有关学者的研究成果。此外,一些学术性刊物,如北京图书馆主办的《文献》杂志等,还设立“谱牒学研究”专栏,登载有关研究论文。
在台湾,八十年代以前,著名图书馆收藏旧家谱的数量极少,如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图书馆仅藏有十余种,中央图书馆也仅有二三十种大陆人家的旧谱书。从1981年起,联合报文化基金会成立国学文献馆,致力于收集海外珍贵中国书籍、档案,供社会与学界使用,家谱资料为其主要项目之一。该机构除向美国犹他家谱学会复制缩微胶片以外,还从日本、英国、香港等地购置,到八十年代末,收藏量已达六十种,成为台湾地区收藏家谱量丰富的机关。在台北还有中国文化大学与摩门教族谱服务单位收藏有家谱资料,也供读者查阅。
家谱族谱制作,那什么是家谱,族谱?怎么制作?
本文2023-11-30 00:02:5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83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