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后代如今分布在哪里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3收藏

李世民的后代如今分布在哪里,第1张

在湖北的武昌叫做李家村的地方。

一个村民到村子里的宗祠去打扫,意外的发现在一个墙洞里,竟然有一本破旧的书籍,这本残旧的书籍,竟然是他们村的族谱,最终经过数位村中老者共同的翻译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村中所有的原住李姓,都是当年唐太宗李世民的后裔,因为躲避战乱迁居于此。

李世民有一个儿子叫做李恪,李世民对其非常喜爱,但是因为长孙无忌从中作梗,李恪非但没有当上太子,反而在被封为蜀王不久后,因谋反被处死,虽然李恪被处死,但是李世民却网开一面,放过了李恪的后人,让他们仍然留在原址生活。

唐朝末年,朱温率兵起义,唐王朝覆灭,唐朝的所有皇室成员,被驱赶到了洛阳,其中一个就是李恪的后代李道,李道当时被唐昭宗免官,然后流放,但是不幸的是仍然被抓住,李道在被押运途中,偷偷逃跑,从湖南辗转一路来到了江西武昌。

跟随李道一起来的,还有不少唐朝的皇室成员,在这里,李道隐姓埋名,所有的人都改头换面重新生活,近千年过去了也没人知道他们的身份,但是这次族谱的出现,却再次让这个村庄处在了风口浪尖上,原来这个丝毫不起眼的小村庄,竟然是李世民的后人。

在这本族谱上,详细的记载了这个村庄的来历,以及散落在各地的唐王朝后人,看来李道的出走,是唐昭宗刻意为之,为的就是能够保留下一丝皇室的血脉,对于重视家族归属感的中国人来说,能够认祖归宗,是最让人欣慰的事情。

扩展资料

历史评价:

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自古就为人所津律乐道,颂扬备至。学界对他的雄才伟略和他对中国历史所作出的重大贡献都给予积极的肯定。李世民是一位有作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反隋建唐的斗争中起着领导作用,唐太宗玄武门之变的胜利,在客观上对唐初社会历史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唐太宗不歧视少数民族,除对突厥的侵扰用兵外,主要是采用怀柔的政治手段处理民族问题,方法妥当,政策开明,有利于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

-李世民

李姓是中国的大姓,但不全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后代。李姓由来有几种说法:

1、出自赢姓,李氏的远祖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五帝”时代的高阳氏颛项,出自赢姓。

2、出自姬姓。商朝时期,居武落钟离山的巴人,巴人以虎为图腾,巴语读虎为李,当虎图腾演化为姓时,巴人崇仰汉人之姓,遂依音用李姓。公元前303年,巴人李姓在四川建立大成国,史称成汉,这是李姓在中国所建的第一个王朝,后灭于东晋。

3、出自他族改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鲜卑氏有复姓叱李氏,汉化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是为洛阳李氏。

4、唐王赐姓。据有关资料所载,唐开国元勋有诸将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鲜于氏)等16氏,因立功从唐国姓,赐予李氏。

扩展资料:

蜀汉时期,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

汉晋时期,北方游牧的少数民族内附,部分匈奴人和鲜卑人随之被赐为刘、李等姓;

北魏时期,孝文迁都洛阳后,实行文化上全面汉化政策,鲜卑族有复姓叱李氏被封为李氏  。北魏皇室鲜卑拓跋氏实为汉将李陵后裔。

宋朝时期,李姓大约有56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72%,排在王姓之后,为宋朝第二大姓。李姓第一大省是河北,约占全国李姓总人口的116%。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北、四川、河南、山东,这四省李姓大约占全国李姓总人口的44%。

明朝时期,李姓大约有51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55%,仅排王、张之后,为明朝第三大姓。宋元明时期,李姓人口不但没有增长,反而减少,600年中李姓总人口减少了10%。这与北方地区长期战乱,尤其是元朝的野蛮统治有密切关系。

当代李姓的人口已达9200多万,大约占全国人口的738%。从明确至今500年中李姓人口由510万激增到近9200万,近18倍。李姓人口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河南、山东、四川、河北四省,大约占全国李姓总人口的32%。

-李姓

李世民是李渊的儿子,曾经发动著名的玄武门之变而上位,他开创了享誉后世的贞观之治,然而就是这样一家著名的家族,他们的身世之谜也引起了人们的猜测与争议,唐太宗到底是汉人还是鲜卑人?

据史书记载,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个会说厥语的人。唐高祖李渊时突厥颉利可汗率军攻入渭水便桥,秦王李世民迎战。在桥边李世民屏退左右,单独一人“与颉利可汗隔津而语,责以负约”。“太宗独与 颉利临水交言,麾诸军却而阵焉”(《旧唐书》)。其时李世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还有诱之以利,于是突厥人抽身引退,并相约几天后便桥再会。其后他们如约 而至,“刑白马,与颉利同盟于便桥之上”。

李世民说突厥语明矣,否则怎么可能“临水交言”呢?他们是完全的同类,他们说同样的语言,有同样的行为方式,有同样的文化背景。《隋唐嘉话》说,单雄信曾呼李世民之弟李元吉为“胡儿”,李元吉小字亦叫三胡;《旧唐书》也说,李渊曾孙滕王李涉“状貌类胡”,就是说其状貌类同胡人。

也有资料分析,李世民是纯粹的汉人血统。李世民的家族是窦皇后的后代,他们一族也是汉人血统,并未被胡化。因为在隋唐之前,北方的民族大融合时期,每个民族都生活在一起,生活方式与外貌都渐渐同化,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民族界限。

火德公是唐太宗李世民之后,是唐昭宗的后代。

李火德,原名炳凤,号闽海,南宋开禧二年(1206)十一月初八日生于福建宁化石壁村。21岁迁居上杭县胜运里丰朗村。为人忠信孝友,乐善好施。他并非达官显贵,也不是在某方面有特别成就的名人,之所以备受瞩目,是因他后裔奇多,分布奇广,且名人辈出。

扩展资料

李火德先妣钟氏生二子逝世。次妣王氏生二子:文珑、文凤,战乱中走散。续娶伍氏为原配。宋末与兄木德及妻伍氏迁往上杭县稔田镇丰朗村开基。

原配伍氏未育,宋咸淳四年  (1268年)纳娶丰朗陈梅山(时任潭洲太守)之女陈氏,婚后生有三子(三一郎、三二郎、三三郎),二女(桂英、淑英)。李火德卒于宋壬辰岁八月六日,享年八十七岁  ,葬于丰朗岗头“螃蟹游湖”穴。

原配伍氏,生于宋嘉定元年戊辰岁(1208年)五月十二日子时,娘家在宁化县禾口村,十六岁与李火德结婚,随夫迁上杭县丰朗村,婚后未生育,卒于成宗大德二年(1298年) 十一月二十八日辰时,享年九十一岁。葬于丰朗岗。

继配陈氏,生于宋咸佑十年庚戌岁正月十五日酉时,出生于上杭丰朗,十九岁与李火德结婚,婚后生三男二女,卒于成宗大德元年(1300年)壬寅岁十一月九日子时,享年五十三岁 。葬于上杭丰朗李家山。

—李火德

李暠。

李暠[hào](351年—417年),字玄盛,小字长生,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自称西汉将领李广十六世孙,十六国时期西凉政权建立者,唐朝李氏认定的先祖。

李暠少年时十分好学,特别擅长文辞。隆安元年(397年),段业自称凉州牧,李暠被授为效谷县令,后升为敦煌太守。

隆安四年(400年),李暠自称大将军、护羌校尉、秦凉二州牧、凉公,改元庚子,建立西凉政权,以敦煌为都城,疆域广及西域。

义熙元年(405年),李暠改元建初,遣使奉表东晋,并迁都酒泉,与北凉长期争战。义熙十三年(417年),李暠去世,享年六十七岁,谥号武昭王,庙号太祖,葬于建世陵。

扩展资料:

李暠生有十子:谭、歆、让、情、恂、翻、豫、宠、眺、亮。其中李歆为西凉后主,他生有八子:勖、绍、重耳、弘之、嵩明、崇产、崇庸、崇佑。

重耳(字景顺)以国(西凉)亡而奔刘宋,后又归后魏,历任弘农太守、安南将军、豫州刺史。重耳生熙,熙(字孟良),后魏金门镇将。熙生唐懿祖天锡(字德真),生三子,李虎为第二子,即唐太祖。

李虎生李昞,李昞生李渊,李渊生李世民。

——西凉

——李暠

——李昞

——李渊

曹王李明是李世民第十四子也是最小儿子,他的身份有点特殊,生母是李元吉嫡妻巢剌王妃齐王妃杨氏,玄武门之变后被李世民收入后宫,生下李明。李世民非常宠爱杨妃,在长孙皇后逝世后,曾产生立她为后的念头,被魏征等人力阻才罢休,爱屋及乌,李明也受到宠溺,为他长大后行为不遵法度埋下伏笔。

李明在十多岁时,就被封为曹王,到李治朝,增加食邑至一千户,被任命为梁州都督及一些地方的刺史。他在任期间,依仗李治的关爱,横行不法,不听下属劝阻。等到武则天掌实权,犹不知收敛,被牵入章怀太子李贤谋反案,被降为零陵郡王贬到黔州。武则天谋朝篡位心切,开始对李氏在外实力派开刀,二年后,黔州都督谢祐希在武后的授意下,逼令李明自杀。

李明之死,直到睿宗李旦上位时才平反,灵柩才回长安陪葬昭陵,并加谥号。他至少有五位儿子,在武则天大杀李唐宗室时,两位儿子李俊李杰被杀。四子李备有争议,在旧唐书中无载,新唐书则明说有五子,应该也是这一系,其后代失考。还有李明二位儿子李价李偲,李价有儿子济国公李臻。李偲长期流放在外,子孙绵延,到唐玄宗时才寻得他的后人李瑜。李明的爵位世袭在次子李杰一系,这一脉在唐朝世代高官,到唐宪宗时后代子孙还出将入相,应该正常繁洐。

古代历来有把儿子过继给死去或没有后代的兄弟,以传承其香火之意。

作为皇帝的李世民,对于死在自己刀下的兄弟,为表达悔恨和歉意,为自己的历史名誉,为了个人声誉,在世时,就已经把他的第十三子李福过继给了李建成为嗣。唐高宗李治即位后,由其兄下诏过继给了李元吉,继承了原来断绝的李元吉一脉的香火。

虽然李世民力图洗清自己杀弟夺妻之名,但是历史还是公正的记载了这一切。私德有亏,但终是一代明君帝王。

李世民的后代如今分布在哪里

在湖北的武昌叫做李家村的地方。一个村民到村子里的宗祠去打扫,意外的发现在一个墙洞里,竟然有一本破旧的书籍,这本残旧的书籍,竟然是他...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