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告诉我职姓的起源?先谢了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9浏览:1收藏

谁能告诉我职姓的起源?先谢了,第1张

《风俗通义-姓氏篇》云:“周初有职方氏,其后因官为氏,望出山阳。”说明周代时期已有职方氏,他们是以祖上的官职为姓氏的,在山阳地区成为望族。“山阳”是今河南省焦作的称誉,即太行山之阳的地方。汉末三国初,汉献帝刘协被魏帝曹丕贬为山阳公,今焦作市东南仍有献帝陵,历史上始终称太行山以南为山阳,或者称河阳(黄河以北称河阳)。

从周代到汉代,职氏已在山阳地区的温县形成望族。今温县林肇乡西林肇有职氏祖祠。温县《职氏家谱-序言》载:“职氏始祖汉朝时名职洪任山阳令,因教民有方,政有卓绩,升为兖州太守,又擢为谏议大夫。后因谏太子事被谪,挂冠朝门,归之真山(真山即今焦作市北的太行山一脉),后裔居温(温县)、获(获嘉县)两地。”(获嘉县在温县东30公里处)。

《职氏谱序》还载,“至宋末年黄河两岸交兵,避难洪洞。明洪武一统,招抚流民各归原籍,有职姓兄弟四人,名富贵荣华。富迁居回温县,贵迁居获嘉,荣迁居天津,华仍居山西洪洞南券桥。温县获嘉均职姓故址也。”此序言作于清康熙甲午年(1714年)正月,由此看来,温县乃为职姓的发源地,别无考析所出。温县为职姓故里,宋代时已多职姓。

职氏  职姓,宋代编的《百家姓》中未列,现行的多数姓氏书籍中也不曾见。但该姓的确是现行姓氏的其中之一。获嘉、温县两地的职姓族谱记载其从汉朝到现在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堪称古老且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那么职姓源于何时、何地?原因是啥?始祖是谁?迁徙流布情况如何?笔者依据档案、资料分别考述如下:

  一、周礼受姓历史久

  东汉应劭著《风俗通义·姓氏篇》中载:“周礼有职方氏,其后因官为氏。望出山阳”。徐俊元,张占军等编的《贵姓何来》书中说:“职氏是用官职作姓氏的,起源于周代”,“据《周礼》记载,有一种官职名叫‘职方’,是夏官的属官,掌管地图和四方交纳的贡品。职方官的后代有的就用官名中‘职’字作为自己的姓氏。”“周礼”也叫周官,因此获嘉县职王村、温县西林肇村职姓的祠堂楹联都为“周官受姓而仕于汉显于唐越千秋衣冠入故;山阳分脉伯在温仲在获隔百里祭祀相通。”综上说明,职姓最早出现是《周礼》上所载,起于夏朝,且是以官职为姓的,距今将近四千年。

  二、职洪显要称先祖

  职洪是职姓最早的先祖。据获嘉职王村职姓家谱中所载的明朝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撰写的碑文,以及清朝康熙甲午年(公元1714年)、雍正甲辰年(公元1724年)两次续谱时的序文中均记有“职姓在汉朝元帝时已有趾迹”。所说“址迹”是指职洪在西汉元帝时(公元前48年~公元前33年)曾任山阳(现在的焦作市)县令,且他在任时,“一方面打击奸邪,一方面发展生产。又遍访民间,有耕而无牛犋者、婚姻而无财聘者,皆重为资给;流民自外来者,量免差徭税粮;留心在学校,暇则课其勤惰,策其甲乙。由是仁政闻于上,升兖州太守,不数年擢为谏议大夫”,出入朝廷上下,身显位重,实为职姓的骄傲。

  三、山阳分脉祖根地

  在西汉元帝时,职洪任朝中谏议大夫,因谏太子事被谪,遂挂冠朝门,回归山阳县文真山(在今修武县境内)。后居家由山阳分别迁往获嘉(当时称修武)、温县两地居住,这就是职姓历史上有名的“山阳分脉”。到宋朝末年,黄河两岸战事频仍,职姓避难山西省洪洞县,居住在南券桥,这时原来的家谱已遗失。时隔九十多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为了巩固江山,组织了历史上有名的“山西大槐树移民”。依照“招抚流民各归原籍”的移民政策,职姓兄弟四人有三人需离开山西洪洞县。清朝康熙甲午年(公元1714年)获嘉职王村职姓族谱中载:“吾祖在洪洞时,兄弟四人联名富、贵、荣、华,富祖迁于温县记曰‘故址’;贵祖迁于获嘉亦曰:‘故址’;荣祖迁于天津卫今职家胡同是也;华祖仍在洪洞县南券桥居住。自汉至明一千四百余年,因前已无谱可考,故以洪洞复迁故里为始云。”获嘉县的职王村和温县的西林肇村的两职姓从明初开始一直往来频繁,关系密切,并在族谱中规定“每逢子、午、卯、酉年互相车往祭祖”,且规定“祭礼不过千文,祭者不过十人”。因此,不论从“山阳分脉”,还是从“复迁故里”都说明获嘉县的职王村、温县的西林肇村均是天下职姓的祖根地。

  四、异姓同源本一家

  “职”其繁体字为“职”,写起来不太方便,职姓族人有的因凶荒变乱而流离外地,加上文化有限,不识几个字,因此,出现了族人用“智、只、直、支、郅等笔划简单的异字音彷的字来代替“职”字而成姓。职姓在清朝康熙甲午年(公元1714年)续谱时序中称:“职姓除‘职’字外,又有‘智、只、直、郅’等姓字,异字而间彷佛者,辄以凶荒变乱,流离外郡,亦或目不识丁,从人呼唤。以致一本之根,不相联属。”故“智、只、直、郅、支”等姓与“职”姓为异姓同源,本是一家。

  五、迁徙分布海内外

  职姓人经数千年的繁衍生息,人丁兴旺、迁徙频繁、名人辈出。仅获嘉职姓,历史上有8个举人,24个贡生,仕有通判、知县等,今有副高以上职称者38人,副县级以上领导者10人。职姓在获嘉、温县、洪洞、天津均成了名门望族。今职姓人口分布很广,仅获嘉一支就分东、西、南、北四门,现已繁衍27代分布在全县13个村庄以及武陟、辉县、南阳、方城、汉口、太康等6个市、县,也有侨居美国、加拿大、法国、菲律宾等国者。

  六、遗址胜迹蜚声远

  获嘉职姓宗祠创建历史悠久。1993年又重新仿古扩建。祠中陈列的明朝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九世裔人职鸣皋创修的家谱及清朝举人职廷聘的画像堪称珍贵之极。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职姓是以法制族的典范,清朝修建的“家法堂”,现存还有两处。1840年以前的古墓保存完好。明清时期的石碑字迹清晰,序文是编史修志不可多得的宝贵地方史料,被定为县级文物。

  综上所述,对职姓的研究倍感资料不足,加上笔者水平有限,谨作引玉之砖,以与同仁共同商榷。 获嘉县档案馆

在西汉元帝时,职洪任朝中谏议大夫,因谏太子事被谪,遂挂冠朝门,回归山阳县文真山(在今修武县境内)。后居家由山阳分别迁往获嘉(当时称修武)、温县两地居住,这就是职姓历史上有名的“山阳分脉”。到宋朝末年,黄河两岸战事频仍,职姓避难山西省洪洞县,居住在南券桥,这时原来的家谱已遗失。时隔九十多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为了巩固江山,组织了历史上有名的“山西大槐树移民”。依照“招抚流民各归原籍”的移民政策,职姓兄弟四人有三人需离开山西洪洞县。清朝康熙甲午年(公元1714年)获嘉职王村职姓族谱中载:“吾祖在洪洞时,兄弟四人联名富、贵、荣、华,富祖迁于温县记曰‘故址’;贵祖迁于获嘉亦曰:‘故址’;荣祖迁于天津卫今职家胡同是也;华祖仍在洪洞县南券桥居住。自汉至明一千四百余年,因前已无谱可考,故以洪洞复迁故里为始云。”获嘉县的职王村和温县的西林肇村的两职姓从明初开始一直往来频繁,关系密切,并在族谱中规定“每逢子、午、卯、酉年互相车往祭祖”,且规定“祭礼不过千文,祭者不过十人”。因此,不论从“山阳分脉”,还是从“复迁故里”都说明获嘉县的职王村、温县的西林肇村均是天下职姓的祖根地。

职姓人经数千年的繁衍生息,人丁兴旺、迁徙频繁、名人辈出。仅获嘉职姓,历史上有8个举人,24个贡生,仕有通判、知县等,今有副高以上职称者38人,副县级以上领导者10人。职姓在获嘉、温县、洪洞、天津均成了名门望族。今职姓人口分布很广,仅获嘉一支就分东、西、南、北四门,现已繁衍27代分布在全县13个村庄以及武陟、辉县、南阳、方城、汉口、太康等6个市、县,也有侨居美国、加拿大、法国、菲律宾等国者。

谁能告诉我职姓的起源?先谢了

《风俗通义-姓氏篇》云:“周初有职方氏,其后因官为氏,望出山阳。”说明周代时期已有职方氏,他们是以祖上的官职为姓氏的,在山阳地区成...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