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道:山东省济宁市微山湖三槐堂王氏祖谱三槐堂王氏家谱辈份
山东微山湖汉台王氏考
------三槐堂分支
追本溯源族谱记载我族先祖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县野雀窝迁至山东微山湖附近,到我这一代已是第十九世,13世----20世字辈:洪怀振景锡(元),广(凤)修(绍)崇(步);自20世起字辈:步守钦明训,善教道义祥,彦超精英聚,培本润泽光。始祖兄弟三人,长曰海,次曰淮(东),三曰天运。然以前老谱丢失,只有明末清初,沛县闫尔梅先生为我族谱作序一篇,现存1963年和2000年重修之谱,始祖往上,无法探究。我一世祖至三世祖,名字按水 木 火五行相生之理排列,对照《三槐堂世系总谱》,字辈九世往后为:金水相生,功业永存····,分析后面各分支世系,如图34,图42,图49,12世、17世皆有水、木、火之排序,据此推测,我一世祖大概也是三槐12、17世左右,后根据年代继续验证,三槐始祖王言公生于869年,至六世祖王巩出生1036年,相隔167年,基本符合30年一代,自六世祖推至明初洪武元年1368年,又330年左右,推11世,应是17世左右,与图49基本吻合,是以基本能知道我族是三槐多少世,然究竟出自哪支尚不明确!有同宗知情者提供线索!不胜感激 qq:1625150519
附:明末清初,沛县闫尔梅先生为我族谱作序:
(汉台王氏家谱序)
文曰:(篇首残缺一二十字)000000歌风台得名也。明初诏编,编 名里,里有王氏,王氏有家谱,自题之《汉台王氏家谱》,余心嘉其命名之,质其孤行,而不屑苟同于俗也。叙之曰:世之称王氏者,动辄引郎邪太原,非也。郎邪太原始于魏晋而盛于0渡,当未有郎邪太原时,王氏已先有著名者矣。若吾沛王氏而系之郎邪太原,则更非。沛之王氏系汉台,汉台在汉初,去郎邪太原前四百余年,其地又与江左不相蒙,遥遥华胄安可诬耶?夫豪杰非常之士正以挺生崛起能自成一家世为难耳,不论其世,而徒取不可知之望族以自饰,史臣曲笔,贤者羞之矣。然则汉台王氏当何系?曰:本支远不可考。要之安国侯陵近是耳。《史记》:陵,沛人,高祖微时兄事之,以善雍齿,故晚乃封侯,以不肯王诸吕,故罢丞相归。由此观之,安国家世早甚郎邪太原,或其子孙未可知也,即郎邪太原不为安国子孙,安国之子孙决不系之郎邪太原,无疑也。北方风俗,安土重迁,偶行江海间,不期月即怀乡舍,且饮食嗜好与江左绝不类,决未有弃桑梓而南渡者,是安国之子孙决不系之郎邪太原而系之汉台无疑也。今《王氏家谱》不但不系之郎邪太原,而并不系之安国,独自明初立始祖,而系之汉台,岂非所谓挺生崛起能自成一家世者耶。瓜瓞未满十世,而祭法、年表、宦迹、儒林、人物、闺诫之属无美不扬,虽谓龙门以下诸史法皆隐括于汉台一谱中可也。是为序。
皇明崇祯十七年正月,白耷山人阎尔梅熏沐顿首拜书。山人者,王氏谱中第五世讳嘉善号宪所先生者之婿也。
王氏
历史来源 「王」源出有许多,帝王的后裔称王子,王孙,遂为氏。
一 ; 出于「妫」姓,相传为古帝虞舜之后,子孙在陈国,齐王田和为其后人。
二 ; 出于「子」姓。商纣时王子比干之后。
三 ; 出于「」姓。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之后 ; 又周灵王太子晋,因直谏被废为庶民,迁居于琅邪 ( 今山东胶南 ) ,世人称其为「王」家,其后亦为「王」氏。
四 ; 秦灭六国后,各国王族避难散居,至汉朝初年纷纷易姓为「王」氏。
五 ; 南北朝时,西魏鲜卑族复姓可颇氏。亦改为王氏。
六 ; 古高丽国君有王氏。
七 ; 西�钳耳族有王氏。
八 ; 赐姓,如燕王丹的玄孙嘉,在西汉末年王莽当朝时被赐姓「王氏」。
九 ; 冒姓,如隋末王世充本姓支氏。
家族名人 王子乔
神话传说中的仙人。汉˙刘向˙列仙传˙卷上˙王子乔: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之间,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余年后,求之于山上,见柏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巅。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亦称为王乔、王子晋。
王翦 (生卒年不详)
战国时秦的名将,频阳(今陕西富平县东北五十里)人。事秦始皇,曾定赵、燕、蓟诸地,后为李信所谗,谢病归里,后信战败,始皇遂用翦策以平荆。
王昭君 ( 王嫱 ) (生卒年不详)
汉秭归人。元帝时选入掖庭,呼韩邪单于入朝,求美人为阏氏,帝以嫱赐之,号宁胡阏氏。晋时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妃。
王莽
王羲之 (321~379)
字逸少,东晋临沂(今属山东)人,后南迁为会稽人。尝为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善书法,所写草隶,冠绝古今,以兰亭集序、乐毅论等为最,后人称为书圣。
王安石 (1021~1086)
字介甫,号半山老人,宋临川人。博览强记,工书画,尤善诗,而文词简练。神宗时为相,改革政治,锐行新法,因反对者众多,没有成功。封荆国公,卒谥文。着有周官新义、临川集、唐百家诗选等。
王阳明 (1472~1528)
字伯安,浙江余姚人。明代大儒,弘治进士。正德时巡抚南赣,定宸濠之乱。嘉靖时封新建伯,总督两广,破断藤峡贼,卒谥文成。其学以知行合一为主,发挥致良知之教,反对朱熹格物穷理之说,讲心学渊源于宋之陆九渊,世称姚江学派。尝筑室于阳明洞,学者称「阳明先生」,有王文成公全书。
地望分布 山西太原郡,山东琅邪郡,山东北海郡,河南陈留郡,山东东海郡,山东高平郡,陕西京兆郡,甘肃天水郡,山东东平郡,河南新蔡郡,河南新野郡,江苏山阳郡,河北中山郡,河北章武郡,山东东莱郡,山西河东郡,甘肃金城郡,四川广汉郡,江苏堂邑郡,河南河南郡,河北河间郡,河南汲郡,陕西冯翊郡,辽宁营州。
王氏家谱
前 言
悠悠岁月,几经沧桑。王氏家族从元末明初至今已历经数百年风雨春秋。
王氏家族,人材辈出。据咸丰汝州志、咸丰郏县志及名胜古迹、苍谷寺、三苏坟、王布政坟、石碑记载,王氏先祖几代在明朝中期也曾是影响一方的官员人士。先祖王尚絅位居浙江右布政使,他不仅是政治家、文学家也是书法家。武进士薛应旗曰:苍谷文追秦汉、诗逼苏李。曾著有《苍谷集》十二卷问世。苏坟坟观石坊上的挽联是先祖亲笔书写,字体遒劲,正如他的性格一样刚正不阿。大殿厢侧王同(苍谷公长子)亲笔草书,字体龙飞凤舞。历代文人墨客到苏坟瞻仰无不对石坊挽联赞叹不已。
郏县城内解放前曾有72道石坊,王尚絅立的就有三座,解放后,72道坊被拆,1964年政治运动中,王氏家谱牌位及苍谷集木刻底版被人为焚烧。此次整理王氏家谱是第二次也是在上一次的基础上根据咸丰郏县志记载增补人物志、生卒年月,力图体现王氏家祖的全貌。由于先祖年代久远,有些内容无据可查,现代部分则力图详尽,但水平有限,故难免有疏漏、不足之处,敬请给予批评指正。
在整理过程中,曾得到家族几位老者的大力支持,在此谨向几位老者及提供资料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缅怀先祖 激励后人
王来堂 王科委
王更生 王新国
共同整理
公元二00六年(丙戍)三月
王氏祖先为郏县立坊表
丹桂坊:举人王尚絅立。在西街。
进士坊:王尚絅立。
敕赠坊:王璇立。今废。
文衡坊:吏部王尚絅立。
天官坊司马坊:王尚絅立。在西街。
双桂坊:举人王同立。
大方伯:布政王尚絅立。在西街。
恩莱坊:布政(即布政使。明洪武九年--公元一三七六年,撤销行中书省,分全国为十三承宣布政司,每司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与按察使同为一省的行政长官。清代始正式定为督、抚属官,主管一省的财赋和人事,康熙六年后,每省仅设布政使一员。为从二品官)王尚絅立。
郡伯大夫坊:王同立。
郏县寺观
苍谷寺:在县西塔亭保,唐建,王苍谷先生尝读其中,故名。
郏县选举
明:进士王尚絅:字锦夫。宏治壬戌科。官浙江右布政使。祀乡贤。
举人:王 琦:天顺已卯科。
王尚絅:宏治已卯科。
王 同:嘉靖壬午科。苍谷公长子。官随州知州。
贡生:王 璇:丁未贡。官陕西南郑县训导,升宜川县教谕。
王 翠:已酉贡。璇之弟。
王尚明:字愚夫。丁酉岁贡。
王 澈:拔贡。任直棣定州州同。
封赠 王 璇:以子尚絅贵,赠兵部主事。
议叙 王尚素:庠生。输粟赈荒,赐五品千户(元代卫所之官,掌兵部千人。明代仍之。)衔。
王尚节:庠生。输粟赈荒,赐八品服。
王尚简:庠生。输粟赈荒,赐八品服。
王尚义:庠生。输粟赈荒,赐义官。
捐职 王 府 (尚絅之子)任江苏无锡县县丞。
郏县人物志
儒林 王 璇:警哲有气概,年十四读易曰:(象含至理,太极圈可尽)。始学蔡沈(宋建阳人,少与朱熹游。隐居九峰,称九峰先生,著有节集传,洪范皇极内篇等书),又学朱子诗,八应举不弟。乃贡入成均(古代国家的大学)。尝上封事言:崇孔子黜佛教。复贡制(贡当推荐讲,礼射仪疏云:诸候三年以贡士於天子也。)清仕。宗伯沮(宗伯,官名。周制为六卿之一,掌邦礼。明清俗称礼部尚书为太宗伯,侍郎为宗伯或小宗伯。沮,作止或破坏讲。)其议遂以亲老乞教职。授南郑(今陕汉中)训导。即至舆诸生立课程,告之曰:今之举子(应考的读书人);业(研究学习)二帝三王(二帝指尧、舜;三王指夏、商、周三代之王)之道。孔孟颜曾(指孔丘、孟轲、颜回、曾参,概指儒道)之微,濂洛关闽(自北宋至南宋理学分为四派,即濂溪湖南道县的周敦颐,洛阳的程颐、程灏,关中的张载和闽中的朱熹,亦称五子)之学,皆在是,苛徒为口耳焉,非所望於诸生也。考定冠射古礼(研究古之冠礼和射礼的书。古男子二十行冠礼。惟天子与诸侯十二易冠。射礼,古代天子以射选诸侯卿大夫士)及大学中庸心法,著谦卦图赞,学者称为平山先生。教子尚絅成大儒。 王璇墓在县南六十里平山北麓。
王平山先生墓表:康海撰,王同正书。在平山。
青 山 玉 瘗
王尚絅:性颖悟,童日即有
志圣贤之学。登进士,官吏部郎中(吏部司级长官),持诠,以平允称。出为陕西参政(明代在布政使下设左右参政,以分领各道。后仅作为兼衔。清初沿置,乾隆时废)至官即请归养。家居十九年,安贫乐道。读书苍谷山中。养粹学醇(粹,专一也,醇,通纯,本句意为:修养专一,学术纯正)累迁浙江右布政使。卒於官。薛应旗(约公元一五五O年前后在世。字仲常,武进人。嘉靖十四年进士,累迁南京考功郎中。忤严,贬为建通判。著述很多,有方山文录二十二卷行世)谓其右二程而左三苏;崇理学而鄙词翰。使假之以年,当必能继往圣而开来学。著有苍谷集十二卷。学者称为苍谷先生。孙夏峰(公元一五八四至一六七五,即孙奇峰,字启泰,又字钟元,直录容城人,生于明神宗万历二十年,卒于康熙十四年,九十二岁。晚年移居苏门夏峰,著述很多,有岁寒居文集。世称夏峰先生)先生为其作传,载入洛学编。王苍谷先生墓在平山北麓,去平山墓里许。
文苑 王同:字一之,负奇气,承家学(具有特异的才能和气概,秉承家学传统),弱冠举於乡(古人二十而冠,弱冠指十九岁。举于乡即在乡试中考中举人)。晚就拣铨司(官署名。拣铨,也叫拣选。会试多次没有考中的举人,年令也大了,拣铨司负责为他们安排官职)。授海州知州。海地荒民流,极力抚字。疏通河道,振兴学校,以蠲税粮,折马价,并里分,力请於朝,具蒙俞允(天子之许可叫俞允)。擢都督府经历(督都府中掌出纳文牍之官),调随州,致仕归,屏事息虑,超然物外。著谦忍图说,永感类集、义方堂集,乐归园集,书法端庄道劲,动与古会,碑碣摩榻,艺林宝重焉。
孝友 王 和:庠生。苍谷先生子。母卒,庐墓。后苍谷卒子浙江布政司任,赙金四百两不受。后庐墓三年。祀乡贤。
隐逸 王尚明:岁贡生。以正学(指儒学的正宗。据苍谷 右二程而左三苏句,此处应指程朱理学)与兄苍谷相勉励。既入太学,卒业归,二十余年,县尹屡促之出,不答。构两得轩、危坐渊然(很深的样子),息神怡性(清除尘虑使心情舒畅),请求天下利弊,期於明体达用。邑候求见之,每不可得。惟尹公庭贤令,常一晤焉。
8083 淄川王氏世谱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刻本 四册 山东淄博8084 颜山王氏家乘 民国九年(1920)博山新民书店石印本 山东淄博8085 王氏族谱 明崇祯三年(1630)毛氏汲阁刻本 山东桓台8086 大槐王氏念祖约言世纪 明崇祯间刊本 二册 山东桓台8087 新城王氏家乘 清刊本 四册 山东桓台8088 王氏世谱 民国二十二年(1933)奉先堂刊本 五册 山东桓台8089 王氏族谱 清咸丰二年(1852)修 钞本 山东昌邑8090 王氏族谱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修 钞本 山东昌邑8091 高密王氏族谱 民国二十二年(1966)排印本 山东8092 王氏宗族谱书 民国十八年(1929)铅印本 山东诸城8093 王氏家谱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刻本 山东烟台8094 王氏大司农本支谱 民国二十六年(1937)福邑广东印书局石印本二册 山东烟台8095 王氏家谱书 清光绪十八年(1892)修 民国三十年(1941) 王心德 山东文登8096 莱阳王氏九族谱 民国十一年(1922)石印本 山东8097 亲东王氏家谱 清嘉庆六年(1801)刻本 山东栖霞8098 王氏祖谱 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修 复印本 山东栖霞8099 王氏谱书 清咸丰六年修 香港复印本 山东栖霞8100 王氏族谱 清光绪五年(1879)修 钞本 山东栖霞8101 重修王氏族谱 清光绪五年(1879)修 钞本 山东栖霞8102 王氏家谱 清咸丰六年(1866)修 钞本 山东栖霞8103 芝阳王氏族谱 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木活字本 山东黄县8104 黄县王氏族谱 不详 山东8105 黄县太原王氏族谱 清宣统元年(1909)刊本 山东
近日,一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我市雨城区碧峰峡镇后盐村的王清华老人家珍藏了一本罕见家谱,家谱记载有上至始祖周灵王太子晋,下至清朝康熙年间王氏家族的发展变迁、兴衰荣辱。28日,记者来到雨城区碧峰峡镇后盐村王清华家,恰逢老人家上山干农活。得知记者要看家谱,王清华的妻子马清荣(音)从卧室里把一个锁了好几层的深色木盒子拿了出来,在昏暗的光线下,盒子精致的做工令人眼前一亮。马清荣并不知道如何打开木盒,还是旁边另一名王家人帮忙弄了一阵后,才打开了盒子。在精致的盒子里,记者看到一本蓝色封面,纸张因年代久远气候潮湿而变色的王氏家谱。家谱长约30厘米,宽约24厘米,厚3厘米左右。翻开家谱,均为繁体文字,即有手写体,也有印刷部分。家谱里还配有某些朝代王氏家族居住的地形图和历代祖宗的工笔画像,画像附有简短的文字介绍。
据闻讯赶回来的王清华回忆,家谱是自己奶奶传下来的,因为近几十上百年间,他们这一族近几代以来家道衰落,族中有文化的人很少,他自己更是没读过几天书,家谱所记载的内容他也不清楚。但由于前辈的叮嘱,他把家谱看成是王家最珍贵的东西,妥善保存着。王清华也不知道他的上几辈人何年何月来到雅安生活,但家中保存的老宅和供奉祖宗的祠堂似乎告诉别人,这家人也曾一度兴旺过。
在王老汉家的后面,就是王家老宅,老宅全木质结构,堂屋有三扇大门,各种装饰、雕刻非常精美,门坎高过膝盖。堂屋内部高约5米左右,靠后墙正中的祠堂摆放着祖宗灵位。王老汉说,家谱以前就是与祖宗一道供奉在祠堂里的,如果有人要想观看,必须得到当家人的同意,并沐浴焚香、三拜九叩后才能观看。现在为了防盗,他把家谱收起来了,祠堂如今也已是布满了蛛网。家谱里有王羲之据对王家家谱有过一定研究的市民刘传康介绍说,这本王家家谱为清朝康熙庚申(公元1680)年,王氏第23代孙续修,距今约300年历史,记载了上至周灵王台子晋,下至清朝康熙26代孙,王家家族变迁历史。研究家谱得知,王家先后辗转山东、江苏、河南、山西、四川等省。家谱同时还收集了历代皇帝给王氏的皇令全文,祖宗图像以及墓葬地点。
与记者同去的几人根据该家谱里有关记录“羲之率祖若诸姬之……南国柱宗哉”而推测,这家人可能与晋时大书法家,曾做过东晋宰相的王羲之有关。但由于无专家在场,大家不敢断定家谱里所记录的是否就是大书法家王羲之。从家谱里可以看出,王家来四川的时间大概是明末清初。从家谱记载王氏家族2000余年的兴衰变迁,可窥见当时的社会风貌、自然地理等诸方面情况,具有一定研究价值。记者王金贵
我也姓王。
这是三国时期王氏家谱
1、琅邪王氏
(王戎是王浑的族孙)
王雄 ┳王浑 ━王戎 ━王方
┗王乂 ┳王衍 ━王玄
┗王澄 ┳王詹
┗王徽
(王祥、王览以下略)
王仁 ┳王睿
┗王融 ┳王祥
┗王览
2、太原王氏
┳王柔 ━王机 ┳王默
┃ ┗王沈 ━王浚
┗王泽 ━王昶 ┳王浑 ┳王尚
┃ ┣王济
┃ ┣王澄
┃ ┗王汶
┣王深
┗王湛 ━王承 ━王述 ┳王坦之
┗王祎之
3、东海王氏
┳ ━王详
┗王朗 ━王肃 ┳王恽
┣王恂
┣王虔 ┳王康
┃ ┗王隆 ━王景 ━王雅
┗王恺
这是三国时期王氏家谱
1、琅邪王氏
(王戎是王浑的族孙)
王雄 ┳王浑 ━王戎 ━王方
┗王乂 ┳王衍 ━王玄
┗王澄 ┳王詹
┗王徽
(王祥、王览以下略)
王仁 ┳王睿
┗王融 ┳王祥
┗王览
2、太原王氏
┳王柔 ━王机 ┳王默
┃ ┗王沈 ━王浚
┗王泽 ━王昶 ┳王浑 ┳王尚
┃ ┣王济
┃ ┣王澄
┃ ┗王汶
┣王深
┗王湛 ━王承 ━王述 ┳王坦之
┗王祎之
3、东海王氏
┳ ━王详
┗王朗 ━王肃 ┳王恽
┣王恂
┣王虔 ┳王康
┃ ┗王隆 ━王景 ━王雅
┗王恺
159 山西灵石王氏族谱二十卷
(清)王中辉 王中极纂
清乾隆三十九年(1744)纂 乾隆五十五年
(1790)存厚堂刻本
辽宁图 山西大学 日本 美国
注:王攸宁首修于清康熙二十七年。
160 山西临晋王氏族谱二卷
(清)王士焱等重修
清咸丰元年(1851)刊本 八册
科图 上海图
161 山西洪洞山西平阳府洪洞县董薄里薄村十甲王氏族谱二十七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王楷苏 王楷欧编次
清嘉庆二年(1797)刊订刻本 十册
历史所 山西洪洞县档
162 山西洪洞王氏家谱四卷
(清)梁卓午撰
清光绪十三年(1887)怀德堂钞本
历博
163 山西洪洞王氏族谱崇祀乡贤录不分卷
(清)王锡国 王得时等七修
清光绪十九年(1893)木活字本 二册
美国
曹县王氏家谱
民国三十一年修,由十九世孙三维屏作谱序,家谱记载始祖王良,自洪武二十五年,由山西洪洞县迁居曹县,带来随手兵器一杆,庄名“一枪王”。左山东右直隶,乃两省之边界。前雍水后沙山,为一方之胜地。建阳宅于河北,卜阳宅于河南,兄东弟西,六门同居,长幼之序,迁南徙北,四乡散处,如商与参。是以筮仕阙里者有人,入府者有人,芸其窗课读习学者,为县令则宰治一邑,入则统帅一旅。祖德宗功数百年簪缨不替,子孙凡二十世,衣冠争荣,宗族甚多,实有千家王之号。门户虽别,乃是一家之人,后人多共称为“一千王”。田产盛而人才昭,有以传也。自维屏及三门一十九世,前因兵燹之乱,三门自二世至六世已失五世(后查三门八世范支谱已经补足),后世子孙虽有报本追源之思,不能补益会可如何。迄今已五百余年二十余世矣。
曹县大马王王氏合谱
修谱时间撰人不详,合谱记载:“始祖原系山西平阳府洪洞县老鹳窝之民,居洪洞东二十里王家滩,门前置槐三株。由大明永乐二年兄弟二人东迁,兄(子贤)居直隶大名府东明县汉军营,将村改名大马王。弟(彩元)住河南考城县东四十五里杨桥集,路途距此三十余里。”
王子比干杀身成仁,千古传诵,他的后人以王为姓,成为最早的一批王姓人,分布在中华大地王子比干杀身以成仁,早已被传为千古佳话,至于他的后人,因为是王室之后,也就毫不犹豫地以王为姓,成为最早的一批王姓人。他们世世代代居住在祖先罹难的地方,在那里生息繁衍发展壮大。以后由于代的更替和行政区域的变化,这里更名为汲郡,他们也就成了汲郡王氏。又由于天灾人祸的侵扰,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不得不离开祖居之地,分别迁徙到天水(秦州,今甘肃天水市)、东平(郓州,今山东东平县西北)、新蔡(今属河南)、新野(今属河南)、山阳(今河南焦作市东南)、一说居山阳者为姬姓之王――《古今姓氏书辨证》)、中山(今河北定县;一说居中山者为姬姓之王――《新唐书》卷七十二《宰相世系表》)、章武(今河北行唐县)、东莱(莱州,今山东掖县)、河东猗氏(今山西临猗县南)等地。他们刚到这些地方的时候,这了纪念家乡和祖先,依然使用汲郡王氏的名号,但久而久之,被当地人融合,也就成了新居地的人。这样,在来源众多的王姓大家庭中,又有了天水王氏、东平王氏、新蔡王氏、新野王氏、河东王氏等新郡望。但他们的血管里流淌的仍然是王子比干的鲜血,祖宗来源依然未变。
王姓堂号、郡望、字辈
堂号
王姓堂号有"三槐"、"槐阴",其中"三槐堂"比较有名。
郡望
太原王氏
琅琊王氏
京兆王氏
三槐王氏
北海王氏
咸阳王氏
江左王氏
新安王氏
三沙王氏
闽台王氏
赣湘王氏
潮州王氏
琼崖王氏
固始王氏
元城王氏
太原郡:战国秦庄王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省太原西南)。此支王氏,其始祖为周灵王太子王子乔。
琅琊郡:秦始皇置。治所在琅琊,郡治相当于今山东省胶南谙城、临沂、胶南一带。此支王氏,开祖为周桓王(林)第二王子即王子成父。
北海郡:汉景帝置。治所营陵,郡治相当于今山东省东部潍坊地区。此支王氏,出自虞舜妫姓王氏。
东海郡:秦置郯郡,后改称东海郡。治所以郯(今山东省郯城北),后置郯县,属徐州刺史部,为县、郡、刺史部治所。
高平郡,西晋泰始元年将原山阳郡改为高平郡。治所昌邑(今山东省巨野县南)。
京兆郡:三国魏时置郡,治所在首都长安(今陕西省长安县)。此支王氏,出自姬姓毕公高之后。
天水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省通渭西北)。此支王氏,出自殷商王子比干之后。
东平郡:汉代置东平国,南朝宋改为郡。治所在无盐,郡治相当于今山东省东平东、泰安一带。
新蔡郡:晋惠帝置,从汝阴郡分出置郡。治所在河南省新蔡,郡治新蔡县一带。
新野郡:古置新野县即今县,西晋末置新野郡,治新野(治所在河南省新野县)。北周时废。
山阳郡:汉代山阳郡在今天山东省独山湖周围。东晋山阳郡在今天江苏省清江、浦安一带。
中山郡:汉置郡,治所在卢奴(今河北省定州)。此支王氏,其开基始祖为北魏中山王王睿。
陈留郡:西汉置郡,治所在陈留(今河南省开封东南)。此支王氏,其开基始祖为妫姓齐王建之孙安。
章武郡:西汉置县,西晋至隋初置郡。治所在东平舒(今河北省大城县一带)。
东莱郡:汉代为东莱郡。晋为东莱国。南北朝为东莱、长广郡。隋为莱州。治所在今山东省掖县。
河东郡:秦置郡,治所在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北)。此支王氏,出自殷商王子比干、周灵王太子晋 及周平王太孙赤之后。
金城郡:西汉始置。治所在允吾(今甘肃省永靖西北)。郡治相当于今天甘肃省永靖县及兰州市一带
海汉郡:居延海汉称居延泽,魏晋又称西海,唐以后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
长沙郡:秦置郡,汉置长沙国,并在此筑城,隋唐置潭。治所在临湘(今湖南省长沙)。明清为长沙府治,直到民国,长沙历经国、郡、州、府、厅治。
堂邑郡:春秋时为堂邑,晋代置郡。治所在堂邑(今江苏省六合县北)。
河南郡:汉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洛阳市东北)。
字辈
义乌南陵王氏字辈:十六~七十六世:“宣振常充仁义礼让文行忠信善积庆远学勤业隆晋萃理贯通乾坤道圆净爱竹风节高植槐枝秀挺芝兰生庭阶裘图争辉映地久并天长似续斯与并”。
安徽绩溪王氏字辈:“玉大元祥兆安邦维义诚宏开能绍业积德庆长春俊杰辉光显家声永茂庭骅骝驹骥马骕龙凤鹿孝麒麟卜吉谦恒益希贤智勇仁俭勤忠信让均正适时平”。
润州王氏字辈:“洪勋振立世德克昌绍承先志永锡嘉祥”。
凤林王氏字辈:“创业凤林勋绩立敬存诚著贤声文章华国妥先灵忠孝世家启后人乌邑发祥绵世泽凤林创业振家声”。
楚伪王氏善庆堂字辈:“礼乐修明定湘南泰运开傅家徵世泽光国蔚人才道立英贤作心恒孝友培熙朝荣俊彦宝树植庭槐”。
王氏太原堂字辈:“自绍玉昆诚经纬雄才具安邦定国荣文光昭盛治懿瑞振家声敦本前谟显修伦世道平休仁知绪永敏学兴时行以上培原裕方来受命旌”。
宁乡鸟石王氏字辈:“文运人才盛奎光斗汉莹葆衷恢世泽作善振芳声植树先知贵魁英实得名绪从忠厚衍瑞应集簪缨”。
王氏太原堂字辈:“有章汝焕式德聊昌修礼立义守本安常兴家成业锡庆致祥功昭道显声远名扬”。
湖南益阳王氏字辈:“先善友至子仕仲孟文廷万生永以用秉德信元平仁崇礼可育中正本和心器字辉星汉词章耀锦城科名光世泽禄位定均申”。旧序:“鼎范铭功远诗书启俊英家声传益盛前武克相承”。
王氏太原堂七大房字辈:“礼乐修明定湘南泰运开今逢清鼎位代毓国家材世际人文起源从晋祚来子孙发千亿贤仕策金台”。续序:“文运人开洪猷日展克慎芳修用敬盛典士德茂昭卿材益显宝善立名祖诒云衍”。
王氏文德堂字辈:二房车礁旧序:“宗派始均千卽宝邦继焉文允廷光政用世万兴天丹懋崇宏大思昭甲第联”;二房鸭头旧序:“宗派始均千郎宝统继天德万承雄永志朝明文焉武兴家国盛思昭四第联”;二房西陂滩旧序:“宗派始均千郎宝邦继焉文允廷纲政用世万兴天单懋崇宏盛思昭甲第联”;三房马鞍山旧序:“钧千万仲福景世新任碧丹泉大国宗先仕荣华家思昭甲第联”;四房旧序:“宗派始均千郎宝邦继焉文允廷常政用世万兴天丹懋崇宏大思昭四第联”;五房旧序:“宗派始均千良榜伯明天贞万单湖广尚兴继承焉念宗祖显达思昭甲第联”;六房旧序:“宗派始均千定百季景然仕得文思万世崇兴绍先显继宗行永全昭早第联”;七~八房旧序:“宗派始均千郎宝统继天文九廷常政用世万兴天丹懋崇宏大思昭甲第联”;九房旧序:“宗派始均千郎宝统继天茂元公伯万允本盛兴明丹懋崇宏大思昭甲第联”;九房七星台旧序:“宗派始均千郎宝邦继焉师金彦太古子兴胜崇绵孔孟儒风大思昭甲第联”。
湖南浏阳王氏字辈:凿石支派序:“裔荣笃本先德显扬绍修世泽远继廷芳”;南华案山支派序:“家德泽新克念显扬绍修正学远继廷芳”。
湖南长沙王氏字辈:“守元寅汝世必斗翁崇友佐添应子国正学文洪开式哲启兆万年显承谟烈忠厚傅家光昭祖泽绵延永绍祥钟俊杰”。
湖南常德王氏字辈:东阳十甲序:“成龙致世时永大钦朝思言事道心立”;东阳二甲序:“成龙致世时詹汝秉曰化言事道心立”;东阳三四甲序:“成龙致世时一大□□应言事道心立”;东阳九甲序:“成龙致世时廷时一齐国言事道心立”;慈利县城序:“成龙玉本□之守国仕□锡朝万邦永”;王家湾序:“芳成祖乐□永本廷然良国事道惠大”;坪潭等处序:“成龙致祖景□月大廷世希起永士立”。
硕旧王氏字辈:“声振朝堂世德传芳求志达道大显家邦”。
湖南益阳王氏字辈:“家政以成本在修身行端秬立化洽祥呈善为楚宝儒作国珍典型克绍动业能宏承恩锡命显新扬名永昌邦族大振槐庭”。
湖南湘乡牢田王氏字辈:原序:“添元用义祖承显立铉宗忠孝守仁义安邦定太平世业绍前德诗书裕后昆修齐为国本名教耀芳声”。
湖南安化王氏字辈:旧序:“派傅先善友子仕仲孟文廷万永以用秉德信元平仁崇礼可育中正本和心益代资祺寿亨佳福庆增”;新序:“骥足腾云路鸿章重玉京彝鼎垂功远贤书启俊英令名光世泽禄位自能申家声傅必盛前武克相绳”。
江西萍乡王氏字辈:“文运人才盛奎光斗汉齐青箱延世泽储俊隶金闺”。
太原郡王氏字辈:旧名序:“文章开国运忠孝大家声孔孟师廼远须知立志求”,旧字序:“孙子振大明朝廷公侯聊奕世异端非我愿胜域喜同游”;新名序:“冠丹腾霄汉瑶池通贵声玉树共春茂金枝业向荣永传凌云志沦海存赤心宏图必如愿世祖积德成”,新字序:“儒林欣勃起理性有根源英才明昌瑞御武欲争先子孙□君赐礼义织前贤丕达流芳远显耀福长绵恩泽垂青简一统盛相延”。
开闽忠懿王氏字辈:“君家蔼吉周召甫申英贤济美中孝垂芳圣世衣冠文章礼乐德业绍先渊源启后”。
王氏宗谱字辈:旧名序:“清山士光延子继振维守志应怀良佐正学斯克传”,旧字序:“大任荣旭世元汉承乃朝瑞景宜有庆国家毓英贤”;新名序:“青缃欣再起理性有根源玉树聊生茂三槐俊秀贤彦才诚宾贵儒士必优先民主新时代和平喜盈添祖泽垂千载敦伦庆奕年”,新字序:“克俭承前绪存行启后延子孙传进步礼义广心田丕达流芳远显耀福长绵日月开祥兆星晨曙旭全光辉齐秉现良曜照上乾”。
王氏宗谱字辈:新名序:“青湘欣再起理性有根源玉树连生茂三槐俊秀贤彦才诚宾贵儒士必优先民主新时代和平永乐然世泽垂千载敦伦庆万年”,新字序:“克俭承前绪存仁启后延兰桂传进步礼义广心田丕达流芳远荣显福长绵日月开祥兆星晨曙旭全光辉齐秉现明曜照上乾树灿培钩泽枝荣增锦江学乃家中宾书为品上珠”。
王氏槐堂字辈:旧序:“文德承家远诗书训子贤才名辉楚域槐绪卜长年”,新序:“荣福全宗享华袷聚广昌富耀培光大贵和盛致祥”。
王氏茹古堂字辈:“钦清树炳增鍂法植熙均光大名高振超腾爵正崇”;名序:“钦清树炳增鍂法植熙均镇治檄焕埀钟淳校煜堦”,字序:“光大名高振超腾爵正崇天朝长佑启奕载庆荣封”。
王氏绍槐字辈:旧名序:“文章开国运忠孝大家声”,旧字序:“子孙振大明朝廷公侯系奕世”;新名行:“高湘欣再起理性有根源玉树连生茂三槐俊秀贤彦才诚宾贵儒士必优先民主新时代和平永乐然”;新字序:“世泽垂千载敦伦庆万年克俭承前绪存仁启后延兰桂传进步礼义宽心田丕达流芳远荣显福长绵日月开祥兆星晨曙旭全光辉齐秉现朗曜照上乾”。
太原王氏字辈:“延有国□斯显奕世伯仲希仁□季守义民彦思忠元良允治太平万年臣子素志”。资料有待补充。
我想知道:山东省济宁市微山湖三槐堂王氏祖谱三槐堂王氏家谱辈份
本文2023-11-29 22:12:10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82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