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龙县幼小衔接培训机构有哪些
小神童幼小衔接托管中心和安龙栖城幼儿园。
1、小神童幼小衔接托管中心成立于2021年,经营项目有中小学生校外托管服务、教育咨询服务和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是一所具有良好信誉的幼儿培训机构。
2、安龙栖城幼儿园成立于2020年02月27日,注册地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州安龙县栖凤街道大坪社区黄泥寨组,是一所经审批机关批准的正规幼儿园,教育和培训幼儿学习的学院机构。
、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符姓新定派序表》:(雅66)义阳标懋绩,史策永传芳。式谷诒谋远,前徽衍庆长。秉心存孝友,兴学育贤良。善继先人志,文章蔚国光。2、《琅琊符氏家谱》派序:安邦纪世家,辅佐良贤巨。英雄想继起,威武振中华。3、淮南、蚌埠《安徽乐施堂蚌淮滁符氏辈序》(完整版):14世至50世:14——15世:有士16——20世:兆计克希(云、龙、振)佩(长、宝、化)。21——25世:广(玉)布(步)修(秀)真(尊)道(到),26——30世:敬(进)敦(登)乐(洛)施(司)传(椽)。31——35世:绵(棉)延(言)辉(恢)祖(组)绪(叙),36——40世:自(志)可(珂)瑞(锐)航(杭)连(联)。41——45世:建(鉴)善(禅)成(存)清(钦)贵(桂),46——50世:新(兴)恂(循)金(京)焕(浣)全(权)。4、安徽临泉县同城镇符氏符庄村字派为:天进汉伯继,志希可子夫。思甫时君有,日宗芝庆永。学仁诚登立,修德家必昌。钟汝树炳培,铭济模焜均。锡治植焕坤,锦清朴灼增。 5、安徽巢湖皖江符氏辈分排列:(15世-30世)、尊贤贵德、重义亲仁、家齐修治、万方咸宜。6、湖南株州、攸酆、益阳 《符氏族谱》辈序:文行全正纪,守任重臣子。彦公忠孝思,必应超大世。善友克邦延,允约时之仕。德业振维宇,义方安以训。续派太和翔景连,郅治益昭明。敬典崇先泽,修各耀国荣。延长光令绪,卓越显奇英。积厚垂辉美,隆规万代亨。7、湖南株州、攸酆迁常德公议字派:宗发贵应德,文廷百万金,国正士之洪,世代永兴隆。迁居麻阳后自"发"字又重新议定20字:发贵文忠志,景正祖朝再,启上先有士,世代永兴隆。清乾隆22年(1757)修谱众议字派:长振光前德,其超学远传,肇基荣昌达,继绪显名扬。增补字派:敬承昭穆序,慎修自逢原,祯宝国家福,钟毓桂兰芳。8、湖南衡南鸡笼镇鸡笼村粤稽德山公为始迁,字辈:德祥子均仁,受仲仕大应。兴朝明永邦,国世代继承。本孝方荣祖,惟贤定显忠。宏猷光甲第,盛业启昌隆。立志尊先哲,扬名期后英。思惠长久远,文武满乾坤。9、江苏泰州“绳武堂”符氏字派为: 天进汉伯继,志希可子夫 思甫时君有,日宗芝庆永 学仁诚登立,修德家必昌 钟汝树炳培,铭济模焜均 锡治植焕坤,锦清朴灼增 10、江苏丹阳“谷诒堂”符氏辈份排行:谱载:符族因传世久远,25世以前的排行皆失传。第30世至54世的排行依次为:仁义礼智信 钦明文思安肃乂哲谋圣 温良恭俭让公侯伯子男11、原徽州府婺源县北龙溪村,迁常州武进县湟里镇,四维堂符氏辈份:懋允天开文,恒发聚功勋。有时传亿世,相颂信超群。12、江西丰域,新建《符氏族谱》辈序:江西南昌市湾里区南宝村、新建县石埠乡珂里村符氏字派 文兆国之正, 武功佐治平。开垂思祖德, 继述有贤明。圣学天惟则, 经邦敬以行。忠良光世典, 封建绍前英。13、贵州省安龙县的符氏宗谱是: 小排行20字:文兆(或昌天)国芝祯,武功佐治成。诗书宜广读(诗书开学格),礼义振家声。 大排行60字:德大为琅相,朝庭万代兴。思怀承正学,开绍克全轮。金玉祟洪远,忠良启后人。才高登在榜,永世显文明。祖武宽林美,光宗治国臣。荣华须有应,尧泽自天申。14、江西新喻迁贵州符氏字派: 自古王侯何足兮,兵戈扰乱入西涯,歧州发脉琅琊郡,新渝分支楚贵巴,先至思南开大业,后迁黔蜀桂安家。吾今题诗兴万载,世代蠡斯永不差。15、云南昭通彝良符氏派序:诗书宜广读,礼义更加清。16、河南淮滨符氏族谱符氏排行字:有德如堂义荣宗永令名孝忠崇祖训诗礼起家声 17、河南宛丘符氏排行字(沈丘符继东提供)有德如堂义,荣宗永令名。孝忠崇祖训,诗礼起家声。18、河南南阳新野王集镇符滩村符氏排行字: 共40辈公德乃天宝,明信成士(实)。19、河南巩义字辈良治体乘玉,世元文景丹。天道孔昭,性本以生。乐尔英贤,善宝永同。20、山东郓邑符氏行辈歌:具(良)秉振广忠,孟常永康登。瑞凤兆光彩,魁龙守清松。公元一九九零年杏月又续孝友仁之本 作善衍馀庆兴华家声远 好业树新风。21、广西柳州符氏辈序:井运石开太,新辰卫连安,庆强飞远义,云勇耀清权。(因口传,可能派字有误)22、福建莆田符氏辈序:公侯伯子,男立万世 文章华国 ,书礼传家。23、山西朔州符氏21-50世字辈谱:煜相烨兴治,荣耀秀绍先德宝增善庆,海成业培元文润恭忠义,振泽祥光昌24、川东达川宣汉符氏派字:朝廷(斗)应玉大,思曰世其康(昌)。光(德)代(泽)必纯美,长祥尚守芳。云礽继鲁公,华玺肇秦封。在汉襄堂陛,及明衍(昊)川东。建藩褒业骏,持节树猷鸿。忠孝传家远,青年定凤龙。亘环经万卷,学海起童朗。礼仪赓贤宦,仁义有道广。 文武绪先志,开科浩登榜。韬慧旨恒统,英才佐君纲。九鼎震山河,佑发益安邦。锦秀乾坤图,丹桂千秋香。25、辽宁营口符氏辈序:国、先、丕、永、庆、生、来、平26、广西博白和茂堂符氏辈序:原二十八代字辈能广振应一惠忠,于其用镇廷朝仕。文章显达征麟炳,世德蕃昌继象贤。新续字辈十六代立志成才 富家强国为业建功 光宗耀祖27、江西宜黄符氏辈序:大凤嵩正应,文时国世昌。泰和钟永定。名节懋传芳。朝廷新起用,以之振家邦。嘉猷左天子,允克绍前光。28、河南兰考县爪营乡、爪营集符氏老字世辈排字诀 良玉宗天利,广学传家远29、江苏盐城市建湖县钟庄镇丁港村沿湖村西门从卄一世起统一字辈:文章为士友,家兰美盛世,云山育长青;东门从卄六世起以:家兰芝伟大,云山有常青30、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永兴乡刘符陈村符氏班辈:(明初山西洪洞移民)振射天统祥 章金耀精光裕修万世福 长培姓中良31、辽宁省新民县符氏班辈龄庆熙朝泰,文崇盛德全;功勲荣治国,继述绍先贒32、(张家界)符家村符氏族谱字派:张家界市永定区官坪乡符家村五符氏族谱字派,自始祖符秀雄公由江西南昌县秀水桥里仁巷于元朝泰定三年即公元一三二六年来吾斯繁衍生息至今,已达六百余年之久也。为规范后代之班辈字派,经先祖酌定七十字派。于公元一九二一年冬(即民国十年辛酉岁冬月),由雄公第十八代孙符世鼎号甲臣公整理成谱,现已繁衍子孙到第二十五代字派—--盛。迄后吾族之后裔起名既起号名又要按字派班辈起名,以无乱班辈字派,现列派于下,发至各户执掌,望族间后代明晓,往继使续。老派秀志思淳荣 兴正和元一应于臣作廷 兆万世宏昌续派佑启文明盛 家声庆远长光宗开运泰 耀祖继贤良相傅民国候 同登孔孟堂周臯名大振 禹溪地显扬先人永清吉 子孙定发祥
文章来源: http://wwwsun0728com
原文链接: http://wwwsun0728com/view/551180289html
安龙县美食有黑糯米、安龙饵块耙、抓饼、三合汤、糕粑、安龙凉剪粉、安龙凉剪粉、安龙丝娃娃、安龙特色驴打滚、魔芋粉丝等。
1、黑糯米:安龙黑糯米含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
2、安龙饵块耙:传统食品,形似江南年糕,但比年糕略大。
3、抓饼:抓饼金黄酥脆,松软柔韧,面丝千连,葱香四溢,层薄如纸,十分美味。
4、三合汤:安龙著名小吃,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5、糕粑:糕粑外形纯园,松泡似雪,糕馅精制,甜美可口,营养丰富、色泽分明。
6、安龙凉剪粉:安龙县凉剪粉粉皮洁白剔透、光滑。
7、安龙丝娃娃:脆生生、凉悠悠、酸溜溜、辣呼呼、味道十分诱人。
8、安龙特色驴打滚:糯米糕裹上黄豆面、或者是其他东西做成的炒面就叫驴打滚。
9、魔芋粉丝:安龙县轻工粉厂生产的魔芋粉丝,曾在全国星火科技食品博览会上获奖。
黄安赫
黄安斌
黄安涛
黄安腾
黄安静
黄安敏
黄安达
黄安季
黄安超
黄安博
黄安才
黄安霏
黄安涛
黄安贤
黄安正
黄安赋
黄安贵
黄安贺
黄安锐
黄安栩
黄安晗
黄安锋
黄安三
黄安明
黄安哲
黄安荟
黄安铭
黄安恒
黄安权
黄安维
黄安强
黄安男
黄安耿
黄安正
黄安谨
黄安玮
黄安榛
黄安浩
黄安笛
黄安迪
黄安鹏
黄安瀚
黄安强
黄安超
黄安发
黄安寅
黄安煜
黄安强
黄安龙
黄安成
1、赵旭:
(1812-1866),字石知,号晓峰,清朝贵州桐梓县人。幼年丧父,青年时代随其叔至山东腾县祖父官署居住。先后游学吴楚,阅历学识极富。回桐梓后,曾九次乡试不第。长期居家课读,与"西南世儒"郑珍、莫友芝情谊深厚。曾任桐梓、荔波教谕。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任荔波县教谕时,以实绩加翰林院孔目衔兼署都匀府教授。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农民起义军攻破荔波县城,旭受重伤后投江死。赵旭博学多才,关心桑梓的文化事业,曾采访桐梓掌故,编成《桐鉴》6卷、《被桐鉴》1卷、又编成《桐梓耆旧诗抄》1卷、《桐梓艺文志》4卷、《文学尔雅注》1卷、《琴鹤堂先泽拾遗》1卷、《蜀碧补遗》6卷。赵旭一生的主要成就是诗歌创作。著有《播川诗抄》8卷,选诗500余首。又有《播川全集》50集。一生坎坷,长期居住在农村,对贫苦农民的生活较了解。他写的诗,多反映贫苦老百姓的疾苦,同情劳动人民的苦难,大胆揭露清军的腐败的社会的黑暗。语言朴质无华,通畅明快,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2、汪承潮:
字小瀛,号祖龙坑外人,贵州贵阳人。画家。工山水人物,能写真。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曾为麟庆《鸿雪因缘图记》绘黔中名胜。
3、王立中:
清朝贵州平越(今福泉县)人。清朝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进士,入翰林院。
4、 安淦辛:
清朝贵州水西人。奢香后裔。清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他禀请为奢香立碑于墓前,又修奢香祠于墓侧,立"奢香夫人故里"石柱标志于路旁。
5、陈钰:
(1814-1869),字二如,号一指山人,清朝贵州贵阳人。贵州籍指画名家自幼不喜科举,醉心水墨绘画,未到中年画名即已遍黔中,因用心过度,40度后双目失明,经数年治疗,重见光明。擅长指画,画人物、山水、花鸟、尤以人物最精。书画造诣甚高,可惜局于黔疆,无缘与海内外名家交游,难显其名声。陈钰的人物画,到民国年间仍有为其族人保存者。计有《一指山人行乐图》、《十八罗汉册》等。贵州省博物馆收藏有其画数种,有《钟馗破扇图轴》、《墨笔山水花卉散页》(十页)等。
6、何德胜:
(1814-1867),字安国,本姓刘,呼为刘二、何二,清朝贵州黄平木老坪人。农民起义军黄号军首领。生性倔强,好打抱不平,对清政府滥征捐税,强行"折征"的政策极为不满。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在瓮安天文组织起义,用黄布扎头,史称黄号军。建立有上大坪、轿顶山等根据地。九年(公元1859年)十月攻入开州,十年(公元1830年)四月拟攻贵阳,已进占乌当,击毙守备戴雨先,因提督田兴增援,遂退至开州、平越、贵定等地与官军进行争夺战。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相继击毙后补道赵国澍、守备袁学先、千总孙德胜、副将何显士、知府戴鹿芝、知县白婪蟾,游击商肇淮、郭开贵等文武官员,攻占修文,与另一农民起义军潘名杰联合拟再次攻贵阳,已进兵至小关、茶店等地。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又攻破长顺、长寨、定番、其势力达到安顺、安平,击毙守备王三锡、游击田庆宜、黄德正、都司李洪林、唐万全、千总苏一相等。同治四至六年(公元1865-1867年),又破清镇县,入息峰,击毙副将叶有贵、倪朝荣等。征战黔境十三年,纵横数百里,队伍发展到十余万人,使清政府为之震慑,视为"腹心之患"。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十月,病逝于轿顶山军中,其起义队伍由其妻领导继续坚持斗争。由于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失败,清朝廷调集大军前来镇压,黄号起义军最后失败。
7、舒光富:
(1814-1855),乳名舒大,民间称他舒裁缝,清朝贵州遵义人。幼读私塾,成年随父业盐商。清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二月参加独山杨元保农民起义,拉开了贵州咸丰同治年间农民大起义的序幕。起义失败后回家。是年八月,与桐梓九坝场杨龙喜率千余人起义,攻占桐梓县城,以"除暴安民"为宗旨,建立了以赛波府(九坝场)为中心,包括兴州(桐梓)、新开(仁怀)、遵义城周围的根据地,尊舒光富为江汉皇帝,杨龙喜为都督大元帅,改咸丰四年为江汉元年,开仓赈贫,得到了广大农民拥护,队伍发展很快,壮大到两万多人。后率军南下,攻娄山,战板桥,占仁怀,并准备攻打遵义,并出击黔西、绥阳、正安等。因朝廷派云南总督罗绕典率云南、四川和贵州等地官兵围剿。起义军失利,南退归化(紫云)、罗斛(罗甸)、都匀、独山、麻哈(麻江)、平越(福泉)、瓮安、余庆、石阡等地。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4月,杨龙喜举家殉难于石阡的葛彰河边。舒继续率队奔松桃,过思南,回桐梓,后在遵义土窑失败被俘,壮烈就义。此次起义,对川楚震动极大,为贵州各族人民咸同大起义起到了奠基作用。
8、 谌厚光:
清朝贵州织金人,清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0年)进士。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任山西大同府知府,勤奋有为,玉河涨水时他组织修堤护城,平市商限息调剂,其盈虚缓急定为每年三限,商民称信。至仕归。
9、胡万育:
字仁山,清朝贵州黎平人。清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0)贡生。遵义黎柏容为开泰校官时,胡万育与之唱和颇多。著有《容膝山房诗集》二卷。
10、何开瀛:
字莱仙,清朝贵州清镇人。书画家。生活于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0年),曾为贡生,善书画,尤精兰竹。
11、赵钟域
字省三,又字友莪,清朝贵州普定人。画家。生活于道光年间(1821-1850年),曾为廪生,善画蛱蝶鱼虫。
12、杨沂秀:
字鲁川,贵州镇远人。为果勇侯杨芳之侄。系清朝道光年间进士,曾任陕西鄂县知县等。其女儿杨林贞工书画。
13、田溥:
字雪樵,清朝贵州绥阳人。画家。清道光(公元1821-1850年)年间贡生,工水墨山水画,师法董、巨。
14、徐樗:
清朝贵州铜仁人。清道光(1821-1850年)中监生。《黔诗纪略后编》录有其诗,并称善画。
15、史荻洲:
字胜书,清朝贵州黔西州(今黔西县)人。清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与黔西诗人、书法家张琚结"桐荫诗社"。十五年(公元1835年)中举人。他与清镇诗人戴粟珍同为黔西知州、著名诗人吴嵩梁之学生,二人结下终身情谊,不仅诗赋文章出类拔萃,而且情同手足,二人同赴京城任职,同到吉林大安从政。当地称诗者,赞誉戴、史二人"才名不相上下,交情亦最深"。后来荻洲客死辽宁任上,粟珍安葬荻洲后,每岁必以荻洲名义为荻洲之母致书奉遗金,及至史母仙逝时也不知儿子已死。这种至深至厚的情谊至今传为美谈。史、戴的诗,曾载于都中,后刊于黔。史荻洲著有诗集《秋灯画荻诗抄》。
16、任必达:
字裴然,清朝贵州清平县(今凯里)人。生活于清嘉庆、道光年间(公元1796-1850年)。初参幕务,后杜门不出,居家著述。著有《清平县志稿》四卷。又工诗文,书法亦重笔墨外间韵味,远近识者,无不赞赏。
17、杨开秀:
字实田,号云卿,贵州绥阳县人。应乡试久不中,直到五十岁才中举人。一生以教书为业。道光末年到遵义禹门寺设私塾,各乡学生多慕名来读书,寺中房舍全住满。黎庶焘、庶番、兆铨、光普和庶昌等都是他的学生。黎庶昌为文,多得力于杨先生。此时的禹门寺私塾盛况足以与乾隆年间黎安理执教时相辉映。晚年力学古文奇字,撰有《古文异训》,成一家言。惜未完成而逝,终年67岁。
18、郭超凡:
(?-1858),字小袁,贵州清镇人。幼时聪明好学,十七岁时就很有文名,学者徐光文给他起名"超凡"。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中进士。先在贵州兴义府任教授六年,兴修试院,擢拔人才,张之洞皆出其门下。鸦片战争后,于道光廿四年(公元1844年)调广东作官,历任饶平、东莞、香山知县和广州知府。他不畏强暴、不惧洋人,平息地方械斗,擒杀海盗"天公大王",矫正考场弊端,多次抗击英国侵略者的欺凌和攻打,从而使当地的社会秩序得以安定。刘訚誉其为"名儒"、"名将"。只因广东总督叶名琛忌才,被其压抑,不能大展雄才。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5月30日,终因积劳成疾,抑郁早逝。死后,朝廷赠"太仆卿
19、 莫庭芝:
(1817-1890),字芷升,别号青田山人,清朝贵州独山县人。"西南世儒"莫友芝之弟。从小受父兄和郑珍之教,擅长诗词古文,以教育文学名世。道光廿九年(公元1849年)拔贡生,次年参加京城应礼部试落第。便绝意仕途,专心研究学问。历任永宁州学正、安顺府学训导、思南府学教授、贵州学古书院山长。一生执教四十年,为贵州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他和黎汝谦还编辑了《黔诗纪略后编》三十三卷,为贵州清代诗歌总集,与莫友芝所辑的《黔诗纪略》有双壁之誉。为后世保存了珍贵的历史文献。他著有《青田山庐诗钞》、《青田山庐词钞》,黎莼斋在日本为他刻印,风致真朴。工小篆及八分书,自得天趣,与同时书画名家孙竹雅、吴茗香相知,故诗词集中题画之作亦不少。
20、柳天成:
(1817-1871),清朝贵州都匀府人。农民起义军领袖。出身贫苦,饱受压迫,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五月在都匀坝固领导苗族起义,进军鸡贾河,建立根据地,众推柳天成为王。柳天成足智多谋,勇敢善战,他领导的义军活动于都匀、独山、荔波、都江、八寨、麻哈、大塘、贵定、平越、瓮安和罗斛等地。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攻战麻哈,击毙提督佟攀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六月,在羊安与贵州提督张文德激战,歼敌近万名,使总兵、副将当场毙命,使张文德负重伤,取得了自张秀眉义军黄飘大捷之后的又一大捷。由于清廷调重兵围攻,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四月,鸡贾河根据地失陷,柳天成退守内外套,不幸被叛徒暗杀身亡,起义失败。
21、周灏:
字子纯,清朝贵州贵阳人。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举人,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进士。以知县分发直隶,先后任沙河、定兴(保定)、正定知县。后因遭弹劾落职讲学,昭雪后复职,署甘肃故城。因罹瘟疫,卒于任所。灏性廉爱民,总督刘长佑疏闻,奉旨于正定建专祠。
22、吴寅邦:
字清臣,清朝贵州永宁州(今关岭县)人。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拔贡。历任安顺、清镇、贞丰书院讲席,参与纂修了《安顺府志》。清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秋,曾亲到贵州关岭县境内红岩碑古迹岩下,将红岩碑再拓了一道,分别分送各处,红岩碑的真面目,始比较容易与社会见面,为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古迹红岩碑的研究作过贡献。
23、黄国宾:
号西樵,贵州铜仁人。书画家。道光十二年(公元1837年)拔贡。善书画,喜作米家山水画。
24、付寿彤:
(1818-1887),原名华赓、更昶,字青余,清朝贵州贵筑(今贵阳市)人。道光廿四年(公元1844年)举人,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进士。入翰林院、历任归德、南阳、开封知府、河南汝光道、河南按察使等。工书法。著作有《孝经述》、《古音类表》、《孔庭学裔》、《淡勤室诗》、《湘漓别志》、《十六国年表》、《吴越游记》、《吴越归程记》、《淡语》、《真录篇》、《古文辞》等。善书法,幼年随宦粤中,服膺许郑之学,乡试时为学使何绍基赏识,何书"实事求是"赠之。寿彤书法师何绍基,四体皆工,中年精研晋草运腕这之妙,尤得道州真传。晚年居长沙,该地书家甚多,而傅氏书名特彰,求书者应接不暇。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卒于长沙,与妻刘氏合葬于浏阳南乡渡头市淡庄。
25、傅有赓:
贵州贵阳人。学者。他于清朝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撰写了《三国志音证》。古代南朝刘宋时裴松之编写了一部《注三国志》,成为人们研读《三国志》不可缺少的辅助与参考材料,但它亦非完美无缺。傅有赓的《三国志音证》,为其补缀音义之不及,是一部很有价值的书。
26、萧尚卿:
清朝贵州平越(今福泉县)人。清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进士,入翰林院。
27、潘新简:
(1819-1869),清朝贵州荔波县人。水族农民起义军领袖。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三月发动水族农民千人在九阡、莪蒲起义。提出"不缴粮、不纳税、打倒清朝享太平"的口号,他们吸取了太平军的一些好政策,建立了九阡山根据地,号称辅德王。他们支持战斗十多年,义军发展到四万人,在太平军别遗队余诚义、黄金亮以及都匀柳天成,都江罗光明,张秀眉义军部将高禾、九松等各路义军的积极配合下,转战于黔桂边区,控制了大半个荔波县,曾五占荔波县城,南窥思恩,北图都匀、独山,打死荔波守备更玉麟,千总王代龙等。义军的强大,引起了清廷的不安,派广西、贵州清军围剿,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九阡失守,因叛徒出卖,潘新简被俘,牺牲于桂林。
28、胡长新:
(1819-1885),字子和,贵州黎平县人。幼受业于莫友芝、郑珍,学有根柢。清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举人,次年进士。以知县分发江苏。因受其父被降官职的影响,淡于荣进,弃知县不就,改任贵阳、铜仁等府教授。学使以学异推荐他,擢升翰林院典簿,又不受。遂辞职还乡,主讲于黎平书院,终老不倦,为家乡的文教事业作出了贡献。著有《籀经堂诗钞》、《籀经堂文钞》等,校刊《三忠合编》,擅小篆,得秦汉古玺遗意。其《闻升京官》诗,描述了作者闻调升京官消息后思想感情的波动和变化,抒发了作者对升迁官职的淡漠,流露了对官场的厌倦,表现了作者恬淡自守的情操。
29、戴粟珍:
字禾庄,别名吴兰雪,清朝贵州清镇县人。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举人。他与黔西举人史荻洲同为黔西知州、著名诗人吴嵩梁之学生,因而结下终身情谊,不仅诗赋文章出类拔萃,而且情同手足,二人同赴京城任职。道光中期,二人到吉林大安从政,当地称诗者,赞誉戴、史二人"才名不相下,交情亦深"。后来史荻洲客死异乡,粟珍安葬荻洲后,每岁必以荻洲名义为荻洲之母致书并奉遗金,及至史母仙逝时也不知儿子已死。这种至学至厚的情谊直今传美谈。戴、史的诗,曾载于都中,后刊于黔。粟珍著作有《对床听雨诗》、《诗钞》、《补遗》、《南归草》等。
30、杨元保:
(?-1854),清朝贵州独山人。布依族农民起义军首领。清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初,杨元保之父带众抗捐被捕入狱,惨死狱中。杨元保怀着深仇大恨,在太平军推动下,于二月份领导布依族、苗族、水族、汉族农民和手工业者数千人在上司起义,提出"顺天成道,打富济贫"的口号,连续击败八寨游击和独山州牧,攻克都匀平舟司,占据通往独山、罗甸、大塘和广西南丹的要道。声震独山、都匀和荔波三地。因贵州巡抚蒋蔚远调集官军围攻,力量众寡悬殊,不到三个月,起义失败。杨元保在广西南丹州属昔里山被俘,在贵阳英勇就义。这次起义点燃了贵州各族人民咸同大起义的烈火。
摘 要 论述了通过选用优良品种、适宜的区域布局、抓住节令,要做好播种前的准备工作,适时早播,规范化种植,宽窄行单株定向栽培,大豆套玉米,地膜覆盖栽培,育苗移栽,加强管理,科学施肥,加强中耕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把农业科技真正落实到玉米生产上来,提高玉米单产,使农民增收。
关键词 夏玉米 高产栽培 病虫害防治
安龙县地处云贵高原区,政府所在地海拔3200米左右,人口分布在海拔 1850米 至3500米地区,立体气候、立体农业十分突出,有坝区、山区、二半山区、高原区,而山区、二半山区占大部分面积,全县辖13个乡(镇),都种植玉米,玉米在我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中占第一位,常年播种面积在8万亩左右,由于少数民族多,群众文化素质低,地少人多,形成广种薄收的习惯,玉米平均单产较低,种植玉米是我县坝区、山二、二半山区人民解决温饱脱贫致富,增加收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必经之路,为提高玉米单产,经过多年试验、示范,总结摸索出一套适合我县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一、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一)因地制宜,选用优良品种
我县从70年代起,就开始玉米良种引种试验示范、试种,品种由顶交种、单交种到三交种(大田应用的主要是鲁三系列),玉米品种不断更新,到目前适合我县推广的优良杂交种有:早熟种有罗单1号、罗单3号、会单4号,生育期110—125天左右;中熟种大黄132、海禾1、2号,扎单201、农大108、中单2号、保玉7号、滇丰4号、三北6号、兴黄单892、川单15,生育期135天左右;晚熟种有鲁三系列,生育期140天左右。品种不断向高产优质、中早熟紧凑型方向发展。在海拔高的地区应选用早熟品种,在坝区应选用中、晚熟品种,选用种子要做到合理搭配才能使玉米单产有所提高。
(二)深翻,精细整地,重施底肥(有机肥为主)
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犁地,施足基肥,以每亩施足农家肥3500公斤,混合30—40公斤专用复合肥为宜。犁地时深翻耕层,以培肥土地、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利于玉米根系的深扎,后期抗倒伏。深翻耕后要精细整地,增加土壤通透性,这样利于苗齐苗壮。
(三)抓住节令,适时早播
俗话说:“春争日,夏争时”,夏玉米一定要争取早播。据多年试验表明,海拔在1850米—2400米地区,年平均温在7—12℃,最高气温可达26℃,玉米抽雄期昼夜温差大,若播种过早,有效积温不足,玉米前期生长量不够;若播种过迟,后期遇八月低温,不仅影响玉米的产量,还影响到品质,并且影响到下茬作物的正常播种。因此必须充分利用4—6月份光热条件,适时播种,充分利用夏季极好的光、热、水、气资源,变资源优势为产量和效益优势。据试验证明,4月20日播种比5月4日播种亩增产741公斤,增143%。海拔在1950米以上的区域及一季作物区,地温稳定在10℃以上,4月中旬播种;两熟地区,为抢节令,实行育苗移栽,达到早播,可提前进行育苗,等麦收后移栽到大田。播种时,实行种子药肥包衣(或购买包衣种),预防地下害虫和保证了苗期的营养供给,达到苗齐苗壮,确保每亩基本苗。
(四)规范化种植
玉米植株高大,叶片长宜宽,根系发达,需要一定的空间和营养面积,规范化种植使个体和群体间生长发育协调,满足正常的生长发育所需的温、光、水、肥。合理的密度,能充分发挥玉米个体间对有效光和对土壤养分的充分吸收利用,增加有机物质的合成积累,使单位面积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相互协调生产,从而达到最佳产量指标。具体种植规格因品种类型不同而异,一般以每亩基本苗在4500—5000株为宜。如宽窄行种植规格,滇丰4号为例,宽行90厘米,窄行60厘米,株距30厘米,每亩4500株左右。对大穗型品种,如农大108,实行玉米套大豆(或马铃薯),获取单位面积最高产量。
(五)地膜覆盖栽培
地膜覆盖栽培又称护根或促根栽培,是一项增温保水的高产栽培措施。我县玉米生产主要分布在二半山区,这一地区玉米生产的主要障碍因素是低温、干旱,玉米出苗与籽粒灌浆期又常低温(两头低温),常常因此而影响产量,为解决这一问题,从1985年起,国家实施“温饱工程”,即地膜覆盖栽培,全县每年地膜覆盖栽培面积在2万亩以上。在正常的播期内,只要土壤水分充足,地膜覆盖可提早15天播种,地膜覆盖可早出苗3—7天,成熟期提早10—15天,海拔在1900米左右的地区盖膜,一般能增产30%—50%,海拔2200米以上的可播区成倍增长。地膜覆盖栽培中一定要注意重施基肥,一般以农家肥为主,每亩施农家肥3500公斤,另加氮、磷、钾、三元复合肥25公斤,覆盖细土,再盖膜,膜必须拉平压紧。盖膜后7—10天应及时查看破膜放苗,以防高温烧苗。膜口应用细土封严压实,防止膜内水分蒸发。玉米有2叶时,及时定苗,玉米有6—7片叶时,亩追速效氮肥40公斤,促进杆硬杆状,防止后期的倒伏,玉米有11—12片叶时,亩施速效氮肥40公斤,这时的追肥称作“促棒肥”,到玉米吐丝期看苗追施(或叶面喷施),亩施速效氮肥10公斤,提高千粒重。
总之,只有在玉米生产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出一套适合我县玉米生产的栽培技术措施,选育好优良品种,适时播种,良种良法配套,搞好规格化种植,加强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才能提高我县的玉米单产,增加总产,从而促进农民增收。要做好我县农业农村工作,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我们只有把传统的耕作转向现代农业,精耕细作,加强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稳定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才能促进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走出贫困,走向小康。
边地鬼魂:南明永历帝朱由榔皇后王氏的烈女本色[转]
南明三朝,在南京的弘光政权和在福州的隆武政权,是前后脚跟着建立的短命王朝,维持都不足两年,就相继覆灭了。之后的1646年12月,桂王朱由榔在广东肇庆被明朝的遗老遗少们拥立为帝,建立了永历政权,前后维持了16年,算是长的了。就在他于广东肇庆称帝的同时,隆武帝的弟弟朱聿粤也在广州称帝,建元绍武。永历和绍武两个处于风雨飘摇中的政权不知危殆,为争所谓的正统地位而大动干戈,互相攻伐,内讧不已,置大敌当前于不顾。趁此机会,明朝降将佟养甲、李成栋率清军突袭广州,一举端了绍武政权的老窝,绍武帝和聚集在广州的所有皇族尽被屠戮。绍武政权仅存在了40天,因此,史家只把它列入隆武余绪,并不另计为一朝。永历帝闻讯大惊,1647年1月下旬,永历帝先抵梧州,又逃桂林……永历政权基本上是一个流浪性质的政权,它的历史就是不断逃跑的历史。从建元之初,就不停的逃跑,一直到王朝寿终正寝,从未间断过颠沛流离。受尽风寒,历尽磨难,处境极为险恶。没有稳固的辖区不说,文臣用奸,武臣以力,党同伐异。名义上所拥有的军队也是来源不齐,鱼龙混杂,心怀异志。更多的是借用其名号而已。它一开始就呈现出严重的贫血状态,但相比而言,南明三朝中,永历朝还算是较有格致的,朱由榔本人较有道德形象,具有一定的号召力。而他所册封的王皇后,在历史上也有令名。如果不生逢乱世,也是一对模范夫妻。在朝廷存亡的关键时刻,显得很有主见。可惜她生不逢时,南明政权始终在动荡不安中苟延残喘。她也因此终生流亡,备尝艰辛。死后既没有谥号,也没有隆重的葬礼,甚至没有墓穴。连一个平民死时应得的荣耀都不具备。悲夫!
末世皇后永历帝朱由榔皇后王氏(~1662),浙江人。父王略,官粤量郡守,封长伯洲。王氏作为末世皇后,命运自然是很悲惨的。她比较有德容,又出身大家,受到了很好的儒学传统教育,平素沉静文雅,待人谦逊。她总持内政,处事得当,滴水不漏,朱由榔的大小事悉听她决断。朱由榔(公元1623-1662年)是桂王朱常瀛子,明神宗朱翊钧孙。袭封桂王,崇祯年间受封永明王,王氏随之被封为王妃。清兵入关后,她随朱由榔流徙广西,居于梧州。隆武二年(1646)九月,隆武帝殉国的消息传来,两广总督丁魁楚、巡抚瞿式耜和吕大器、陈子壮等人商议,认为桂王朱由榔血缘最近,应该继承帝位,遂拥立桂王监国。
但朱由榔的嫡母马太妃却不同意,认为朱由榔无治国之才,希望大臣们另选贤能。群臣们说:国家存亡在即,太妃应以社稷为重,不应过多考虑个人得失。况且永明王妃令名在外,妻贤夫少差错。外有效命的将士,内有贤内助,何愁祖宗大业不兴说得马太妃不知如何对答。无奈之下,只好答应了他们的请求。
隆武二年冬十一月,桂王朱由榔于广东肇庆即位,改元永历;尊母亲为皇太后,册封王氏为皇后。这样,南明的最后一个政权建立了,这也是南明几个小朝延中坚持最久的一个,前后达16年之久。
乱世中建立的小朝廷自然是风雨多艰。
永历元年(1647)春,孔有德,耿仲明率领清军向湖南进攻。何腾蛟的部将刘承胤却放弃湖南,率部进入桂林,名义上是要拱卫皇室,实际上是想挟天子以自重。他们把永历帝等皇族胁迫到了湘西山区的武冈,改武冈为奉天府,作为当时南明的首都。刘承胤独揽了朝中的大权,号令天下。末世帝王的悲哀,就是命运不能由自己支配,它掌握在权臣之手,只能听其摆布。其凄凉的意绪,胜过普通人何止千倍。永历帝也曾于王皇后商议,联络义军勤王,但终无可信任之人而作罢。同年七月,清兵连破常德、宝庆,直犯奉天府。刘承胤挡不住清军的猛烈攻势,感到大势已去,永历帝已毫无利用的价值了。于是就想着把永历帝作为效忠清廷的一份厚礼,暗中派人与孔有德联络。双方进行激烈的讨价还价,刘承胤想要利益的最大化,而孔有德要挟胜利之威,建全胜的武功,以期拖延时间彻底消灭义军。双方各怀鬼胎,一时没有谈拢。
就在这关键时刻,王皇后贤淑的好名声起了作用。刘承胤军营中有一位小校,曾得到王皇后的帮助,就设法把这消息透露给王皇后身边的一个太监。王皇后急忙与永历帝一起,率领宫中护卫加强防御,一边寻找机会仓皇出逃。路上又遇暴雨,风狂雨骤,一行人像落汤鸡一样,狼狈不堪,叫苦不迭。对前途的灰心和失望,笼罩着这只逃难的队伍。王皇后虽在高烧中,但神色自若,像是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似的,不断的鼓励大家,把茫然无措的队伍安排得井然有序。她一面派人四处找寻食物,一面联络勤王的武装。在湘桂边界碰上了前来迎驾的明总兵商丘伯侯性,帝、后一行人如在幽暗的岩洞见到光亮,陡然长了精神。他们被侯性先接到苗区,后奔往柳州。那时,瞿式耜一直在广西作战,成为抗清的一支劲旅,使桂林这一大本营得以保全,桂林未失,广西的大部地区也免于陷落。瞿式耜得知永历帝南来,就派兵把皇室宫眷迎回了桂林。一时之间,桂林成了稳定永历政权的基础。
在逃难前后,王皇后的镇定自若,有胆有识,处惊不乱的风范,给人留下了深刻地印象,人们也从心里佩服王皇后谋略过人,也极大的坚定了人们对永历政权的信心。动荡的生活中也有爱情,永历二年(1648)三月,王皇后生下了儿子慈,永历帝宣布大赦天下,以为小皇子贺。
南明政权移至桂林后,清廷加紧了穷追猛打的攻势。王皇后为激励士气,亲自来到前线,带头把后宫积存的粮食、银两、衣物等悉数送给守城的将士,东西不够送,她就把头上的簪子、耳环等饰物当场取下,凡是值钱的东西,全部捐献了出去。瞿式耜的妻子邵氏以及其他将帅之妻,也在王皇后的大义感召之下,拿出全部的金银珠宝捐献了出来。前方将士深受鼓舞,感动得热泪盈眶,士气陡然大振,一次又一次击退了数倍于己的清军,取得了桂林保卫战的胜利。
王皇后的贤德之声,一时成为朝野赞颂的话题,好名声就像高天的流云,被风吹得很远。分散在各地的义军,也纷纷发表接受南明朝廷节制的声明。
风雨王朝面对如此的大好形势,王皇后劝永历帝要捐弃前嫌,以组成基础更广泛的抗清统一战线。那么首先就要与先前的敌人,推翻明王朝的农民军结盟,协同抗清。朱由榔深以为是。于是朝廷就派人到各地联络李自成的大顺军余部。自从李自成死后,其余部分为二支,分别由郝摇旗、刘体纯和李过、高一功率领,先后在湖南、湖北,与明湖广总督何腾蛟、湖北巡抚堵胤锡等联合抗清。1648年,郝摇旗部就参加了桂林保卫战。年底,又大败清军于全州,进入湖南。在湖南,大顺军余部又同何腾蛟、瞿式耜的部队一起,连克连捷,几乎收复了湖南全境。这时,广东、四川等地的抗清斗争再度兴起,在江西的降清将领金声桓和在广州的降清将领李成栋先后反正,清军后方的抗清力量也发动了广泛的攻势。永历政权控制的区域扩大到了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江西、四川等七省。一时声威大振,出现了南明时期抗清斗争少有的 。
但永历政权是各种势力的联合体,内部矛盾重重。文官与武将间互相轻视、互相争夺权利。而且文官间有"阉党"与"清流"之分、武将中有"吴党"与"楚党"之争以及义军与正规军之别。各派政治势力互相攻讦,明朝将领要利用义军打击敌人,只要形势稍有好转,人人就打自己的小九九,义军更是各方面排挤打击的对象,如此乱象,如何团结御辱这就给了清军以可乘之机。1649-1650年,农民军将领何腾蛟、瞿式耜先后在湘潭、桂林的战役中被俘牺牲,清军重新占领湖南、广西;其它刚刚收复的失地也相继丢失了。不久,李过病亡,其子李来亨伤心之余,同其他农民军将领一起,率部脱离南明政权,独立抗清。
好形势一旦失去,将用不再来。朱由榔病急乱投医,永历六年(1652)冬十月,他无奈地接受了名声不好的张献忠余部孙可望、李定国联合抗清的建议,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也是心存侥幸之举。朱由榔率全体皇室成员来到在贵州安隆所(今贵州安龙)孙可望的大本营。说好听一点是孙可望要尊他这个皇帝,说不好听一点,是他走投无路时的投靠或是自投樊笼。孙可望遂改安隆所为安隆府,作为皇帝的行宫。实际上,孙可望只是想借用一下他的招牌,哪里把永历帝放在眼里遑论听其指挥了。他每年送给皇室银8000两、面30000斤、米600石,作为永历帝及朝臣的口粮,奉薪当然没有了。在孙可望的意识里,他从来没把庞大的朝廷当作一回事的,他发文书给从官,也只写道:"皇帝一名,皇后一名及从官数名"而已。当时,孙可望、李定国尚据有云南全境,还是具有一定的势力,对清朝形成威胁。只要戮力抗清,形势还不至于糟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可是很悲哀啊,在此生死攸关之际,孙可望、李定国之间却爆发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形势急转直下,优势顿失。孙可望妒忌李定国功高势大,阴谋置李定国于死地。不甘受辱的李定国只得率领8万将士出走,东出广西,一路攻下桂林,使驻守桂林的清定南王孔有德战败自杀;随后又攻入湖南,在衡州杀清军统帅敬谨亲王尼堪,"两蹶名王,天下震动"。接着又避走广东,希望与郑成功会师,收复广州,但战斗失利,实力大损。
这时候只有孙可望深具实力了。永历朝部分权臣见风使舵,纷纷投靠孙可望。刘文秀亦出击四川,克复川南。东南沿海的张煌言等抗清军队,也表示接受永历封号。南明朝廷大臣马吉翔和太监宠天寿利令智昏,甚至怂恿孙可望"受禅"篡夺帝位。因为形势对孙可望有利,永历帝在傲慢无礼的孙可望面前,是大气也不敢出,窝囊得像个小媳妇似的。但是,权臣们的厚颜 和孙可望的狼子野心,激起了朝中大臣吴贞毓、张福禄、全为国等18人的极大愤慨,他们便暗中联络正在广东出征的李定国,请他回师护銮,迎接永历帝。谁知谋事不秘,走漏了消息。永历八年(1654)三月,孙可望大兴"密诏之狱",到处捕人杀人,一时之间,白色恐怖笼罩着整个南明朝廷。张福禄、全为国急急忙忙向坤宁宫逃去,请求王皇后求命,想着或许只有王皇后的道德力量才能拯救他们。哪知庞天寿等人一直尾追其后,不顾君臣之礼,硬闯宫门,在王皇后面前把张福禄、全为国抓获。王皇后力阻未果,反而受到庞天寿的肆意辱骂。王皇后哪受过这等小人之气,哽咽得话都说不出来。结果,希望扭转乾坤的这18人全部被杀害。马吉翔、庞天寿是nn小人,攀附权贵,见皇室势孤,就向孙可望献媚,他们对孙可望说,实际上他的最大敌人,不是被杀掉的那18人,他们只是小喽,而头目就是王皇后,她在坤宁宫救人,就是杀掉她的最好的理由。于是他们指使同党,上疏永历帝,历数王皇后干预朝政,破坏祖宗规矩的莫须有之罪,主张立即废掉。他们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孙可望登上帝位作铺垫。
王皇后得知详情,思绪万千。她含着眼泪对永历帝哭诉道:"这真是末世之悲,缺少忠义之士,西汉末期王莽篡汉的悲剧,就要重演了,大明何辜负于他们,竟要断送大明江山。"说完泣不成声,永历帝也陪着垂泪,彼此唏嘘无语,又无可奈何。只是形势的发展,使孙可望不得不权衡利弊,未敢下手。王皇后这才保住了性命,也使得永历帝能够继续苟延残喘 之久。
1656年,李定国回师云南。孙可望率军迎战李定国。孙可望兵力虽众,但民望尽失,又骄横妒功,军心不附。不少将士在阵前纷纷倒戈,李定国一路凯歌,并接走了被孙可望劫持的永历帝。公元1658年,孙可望在绝望之余,率部降清,而贵州、广西等地均为清军进占,朱由榔赖以立身的地盘已所剩无几。朱由榔无奈,只好暂避走缅甸境内,被缅甸人解除了武装,安置于草房之中。
咒水之祸永历十三年(1659)正月,清兵三路追逼,永历帝逃到了缅甸,住在几间竹编的房子里,暂时避开了清军的兵锋,唯一的生活来源就是与当地人贸易,生活极其艰苦。王皇后由于长期奔波劳累,心境越来越坏,染上了疾病。李定国曾连连交涉,欲迎回云南,均为缅甸国王拒绝。
顾诚在《南明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朱由榔、沐天波和其他朝廷随行人员在顺治十六年闰正月二十六日进入缅甸以后,二十九日到蛮莫,当地缅甸土官思线前来迎接,永历帝赐给了金牌、缎帛厚礼。当时,黔国公沐天波、华亭侯王惟华、东宫典玺太监李崇实三人,头脑还比较清醒,他们认为把朝廷命运完全置于缅甸保护之下,万一缅甸当局态度发生变化,将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因此,经过商议后共同提出建议:"此地属缅边,尚未深入。我等若将文武将士一半随大驾(指朱由榔)入缅,以一半导太子入茶山调度各营,即上在缅地亦有外援可恃。不然,深入夷穴,音耗内外不通,终于生困。"永历帝觉得这个建议有道理,可以考虑;可是,中宫王氏却舍不得爱子远离身边,坚持不肯。
果然,永历十五年(1661)缅甸发生了政变,金楼白象王被他的弟弟锰白杀害,自立为王。公元1662年,吴三桂进兵缅甸,向缅甸国王锰白索取朱由榔,锰白由于刚弑兄自立,内部不稳,惧怕吴三桂,只得答应吴三桂的要求。锰白假称要与朱由榔盟誓,要他的随从过江议事、饮咒水。由于双方关系紧张,文武官员心怀疑惧,害怕凶多吉少,谁也不敢前往。
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在缅方的坚持要求下,大学士、文安侯马吉翔、太监李国泰等提出,要由黔国公沐天波一同前往,方能放心。马吉翔等深知沐天波为明、清及西南边境各邦国、土司重视的人物,认为只有沐天波在场,才有起码的安全保障,不致变生意外。
沐天波见危授命,同意伴行。次日黎明,马吉翔等召集大小官员42人过江盟誓,同饮咒水,仅留内官十三人和跛足总兵邓凯看守"行宫"。文武官员到达塔下,即被缅兵3000人团团围定。缅方指挥官员命人将沐天波拖出包围圈,有意放其生路。沐天波知道变生肘腋,鼓足余勇奋力夺取卫士的大刀反抗,砍杀缅兵九人;总兵魏豹、王升、王启隆也抓起木棍还击,终因寡不敌众,力尽全部遇难,史称"咒水之祸"。
缅军随即蜂拥突入永历君臣"行宫",搜掠财物女子。朱由榔惊惶失措,仓卒中决定同中宫王皇后自缢。侍卫总兵邓凯规劝道:"太后年老,飘落异域。皇上失社稷已不忠,今弃太后,难道能是孝吗高皇帝于地下,岂其见谅"永历帝这才放弃了自尽的打算。
缅兵把永历帝、太后、皇后、太子等至亲皇族25人集中在一所小屋内,对其余人员及扈从官员家属滥加侮辱。当缅兵搜刮已尽时,缅甸大臣才姗姗来到,假惺惺的喝令缅兵住手。
这次事件之后,宫中的贵人、宫女以及大臣的妻女都预感到末日不远了,悲哀就像夜幕一样降临在每个人的头上。永历帝的刘、杨二贵人,吉王与妃妾等100多人,大都纷纷悬树自尽。每当听到这些不幸的消息,王皇后就哭着对下人说:"我不是贪生怕死的人,但我不能像她们那样去死。因为马太后(永历帝生母)还在,皇帝还在,他们需要我呀。我死倒干净,但马太后还能活吗皇上不就更凄惨了吗所以我不能死在他们之前!"于是,王皇后就拖着重病之躯,出面维持着永历朝的残局。
朱由榔自知难以脱身,哭着写信给吴三桂,先是斥责了吴三桂叛明助清,忘恩负义的不臣之举,后又出之于哀矜之言:我如今兵衰力弱,命运悬在你的手中,倘若能留我一条活命,我愿舍弃一切。甘愿民间为农,自食其力。吴三桂既叛故主,又怎能背弃新主自当更加卖命了,因此不允其请,并加紧向缅甸国王催索朱由榔。
永历十六年(1662)二月,缅王见永历帝左右已基本被铲除殆尽,就索性将永历帝朱由榔连人带座地抬到吴三桂军营,献给了清军将领吴三桂,眷属25人哭着相随,哭声灌满山谷。可怜的永历帝和他的母亲、妻子就这样被押送到了昆明。
边地鬼魂吴三桂还不算绝情,他在政治上对永历帝朱由榔冷血,严密拘禁,在生活上却给予了他们良好的待遇。永历帝依然是以前的皇家装束,他头戴"马鬃瓦楞帽",身着"纯绢大袖袍",腰系"黄丝带","举止有度",衣着讲究。加上永历帝身材魁伟,体态丰满,相貌堂堂,年方39岁,显出一副英武之气,仍不失皇帝风度。他被囚禁在室内,经常端坐不动,不管谁来送饭,或有人来观看,他都无动于衷,一语不发。有一名士兵看后,不禁赞叹:"这才是真皇帝呀!"
吴三桂也抽空见了他一面,但受到了永历帝朱由榔大义凛然的谴责,使英雄一世的吴三桂也不由得胆战心惊,再也不敢见了。永历帝的户部尚书龚彝置办了酒肴,准备进献给永历帝,守卫的士兵不许。龚彝厉声说:"我为臣子,面见我君。有何不可况君臣大义,纵夷狄也不能忽略。我求见君面,何阻挠之甚"守卫的士兵不敢自专,经请示吴三桂后,因为心中有愧,就准许进去探视。龚彝把酒宴摆好,请永历帝出来,向他行三跪九拜之礼后,恭恭敬敬地把酒端起奉上。永历帝本不善饮酒,此时此境,有风萧萧之意绪,大为伤怀,顿时痛哭不已。龚彝伏在地上也涕泗交流,劝之再三,永历帝勉强饮了三爵,龚彝再拜不止。突然他一跃而起,用力以头触柱,头破而死。永历猝不及防,一下子惊呆了,待反映过来后,即扑到他的尸体上,悲痛欲绝,哭昏了过去……
永历帝和他的母亲、妻子既已成了吴三桂的阶下囚,是生,是死,他们无法知道,他们等待着最后的结果。在度日如年的日子里,只有悲哀和眼泪伴随着他们。然而,最后的命运很快就降临到他们的面前!
据有些史书记载,清军中有一甲喇章京军官,暗中联络一些满人,准备劫持永历帝,逃往陕西,奉为君主,"以成不世之功"。但由于处事不慎,走漏了消息。吴三桂非常恐慌,迅速逮捕了密谋起事的11名首犯,以最残酷的磔刑处死。为防止夜长梦多,再生事变,吴三桂加速了对永历的处置决定。
吴三桂上书清廷,直言如将永历帝押送北京,可能中途有被反清人士劫夺的危险。经清廷批准,就地正法。吴三桂遂于4月14日,将朱由榔及其眷属25人押到昆明篦子坡执行绞刑。王皇后就在被清军押解的途中,想着一代皇后,就这样屈辱而死,心实不甘,与其受辱而死,不如悲壮而死。于是她与马太后互相勉励,在槛车中自相扼喉而死。壮哉!烈女皇后。就在她们断气的那一刻,天降大雨,山川也为之同悲!
其实,永历政权同弘光、隆武政权一样,腐败不堪,但永历帝个人的一些品行,颇为人所称道。他作风朴实,厌恶繁华,不饮酒,也无声色玩好,喜闻和谈论忠义事,奉母至孝,待妻恩爱。他的这些美好的品质博得了人们的赞赏。又因为他和王皇后是一对贤伉俪,死得如此悲惨,颇能激起人们更多的同情,洒下更多哀伤的泪水。一些对新政权不满的人,也就从中寄托着怀念故国之情。
安龙县幼小衔接培训机构有哪些
本文2023-11-29 21:15:22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82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