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布甲尼撒二世(新巴比伦王国君主)详细资料大全
尼布甲尼撒二世 (希伯来语:נְבוּכַדְנֶצַּר Nəḇūḵaḏneṣṣar ;古希腊语: Ναβουχοδονόσωρ Naboukhodonósôr, 约公元前634年-前562年),新巴比伦王国君主,在位时间约为公元前605年–前562年也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
他曾征服犹太王国和耶路撒冷,并流放犹太人,《圣经》上对此也有所记载。他的事迹被记录在《但以理书》中,并且圣经的其它章节也提到了他。
公元前598年、前589年两度亲征犹太王国,前586年攻陷耶路撒冷,将犹太的国王、贵族及一般居民掳至巴比伦尼亚,史称巴比伦之囚。
他在国内大兴土木,在巴比伦城等地修建了很多宏伟的建筑物,其中马尔杜克神庙中的塔庙 以及 巴比伦城门之一的伊什塔尔大门以其高大雄伟和表面装饰的彩色琉璃砖浮雕著称。为取悦其米底王妃,又在巴比伦的王宫中建空中花园,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尼布甲尼撒二世时期是新巴比伦的繁盛时代。
用巴比伦的语言解释他的名字意思是“皇冠的保护和继承者尼布”,或“保卫边疆者尼布”。
基本介绍 本名 :尼布甲尼撒二世 民族族群 :迦勒底人 出生地 :巴比伦 出生时间 :公元前634年 去世时间 :前562年 主要成就 :灭犹大王国、攻陷耶路撒冷、 职业 :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 宗教信仰 :拜火教 人物生平,军事征服,建设成就,人物评价,轶事典故, 人物生平 公元前7世纪后半期,亚述帝国由于内乱外患,迅速走向衰落。居住在巴比伦地区南部的迦勒底人,在首领那波帕拉沙尔的领导下,联合北方的米底人,在公元前612年攻陷了亚述的都城尼尼微,灭亡了亚述。那波帕拉沙尔成为新巴比伦王国的第一位国王。在这一时期,还是一个少年的尼布甲尼撒就跟随父亲统兵作战。他勇敢机敏,能够身先士卒,深得将士们的拥护。由于老国王那波帕拉沙尔年老体弱,许多次重要的战役都由尼布甲尼撒独自指挥。 公元前607—605年,新巴比伦王国和埃及人在幼发拉底河上游不断冲突,新巴比伦军队处于下风,放弃了一些重要据点。在这种情况下,老国王任命尼布甲尼撒为统帅,同埃及军队进行决战(埃及已经与亚述残余联合)。 公元前605年春天,双方在幼发拉底河西岸的卡尔赫米什进行了决战(卡赫美士战役)。尼布甲尼撒率军在下游先行渡河,而后沿西岸向敌人发起猛攻,同时,将埃及人南逃的退路也切断了。战斗进行得很激烈,新巴比伦王国的士兵像潮水一样冲向敌阵,一批倒下去,另外一批接着冲了上去,埃及军队遭到了惨败。战后,新巴比伦的一个诗人形容埃及人在这场战役中,“好象圈里的肥牛犊,他们转身后退,一齐逃跑。”埃及军队溃逃后,尼布甲尼撒下令穷迫不舍,终于在哈马什全歼了埃及军队。 公元前605年8月,老国王那波帕拉沙尔去世。这时,尼布甲尼撒正在叙利亚、巴勒斯坦一带作战。得到老国王去世的讯息后,他立即带着卫队,马不停蹄,穿越沙漠,抄近路直奔巴比伦城。在那波帕拉沙死后第23天,尼布甲尼撒回到了巴比伦。一路上尼布甲尼撒还担心出现不利于他即位的事情。回到巴比伦之后,发现一切都很正常,大臣都在焦急地等待他回来继承王位。尼布甲尼撒当天就登上了王位,并立即得到了新巴比伦王国各个城市的承认。 公元前604—602年,尼布甲尼撒对叙利亚、巴勒斯坦地区诸小国发动了一系列的征服战争。大马士革、西顿、推罗以及犹太的国王都被迫纳贡称臣。 公元前601年,尼布甲尼撒再度与埃及交战。这一次双方的损失都很惨重。新巴比伦军队不得不退回巴比伦。犹太国王投向了埃及。尼布甲尼撒在听到犹太国王投降的讯息之后,大发雷霆,发誓要踏平耶路撒冷。 公元前598年底,投降埃及的犹太国王约雅敬死去,他的儿子约雅斤即位。尼布甲尼撒认为进攻犹太王国的时机已到,亲自率领大军攻向耶路撒冷。经过两个多月的围攻,在犹太内部亲巴比伦派的推动下,犹太国王带着所有的大臣一起出城投降。尼布甲尼撒废黜了约雅斤,封约雅斤的叔叔为犹太王,并为其改名西底家,让他宣誓效忠新巴比伦王国,不得反叛。然后下令将犹太王室的大部分成员和犹太的能工巧匠一齐押往巴比伦。临行前,又下令部下对耶路撒冷的圣殿进行洗劫。 公元前588年,埃及又向巴勒斯坦地区发动了的进攻。犹太国王西底家和这一地区其他臣服于新巴比伦的小国,这时纷纷起来回响埃及人,先知耶利米和一些亲巴比伦的犹太大臣,不同意西底家向埃及靠拢的作法,劝他不要反对尼布甲尼撒。但是,这一次犹太反对新巴比伦的力量显然占了上风。不久,尼布甲尼撒又率新巴比伦军队对耶路撒冷发动了第二次围攻。这次围攻历时18个月。由于饥荒和内部分裂,耶路撒冷终于在公元前586年陷落。 晚年生活 前567年尼布甲尼撒利用埃及的内部纷争远征埃及,并一度攻陷埃及首都,且掠得大量财富,但最后还是被击退。 前562年,耀武扬威的尼布甲尼撒二世去世。 尼布甲尼撒二世死后,新巴比伦王国很快就陷入政局动荡,国力大降。仅在前539年,新巴比伦王国就便被居鲁士大帝率领的波斯军队轻松消灭,巴比伦文明也逐渐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军事征服 在巴比伦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里,作为再度统一两河流域的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的声誉仅次于汉谟拉比,每当人们一说到他,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美轮美奂的空中花园和惨无人道的巴比伦之囚。 古巴比伦王国灭亡后,两河流域被西台人、加喜特人、亚述帝国等相继占领。从前10世纪开始,亚述帝国再度崛起,前7世纪时一度大军横扫中东与埃及,建立起令人毛骨悚然的新亚述帝国。但到前7世纪后期,亚述帝国陷入危机,各地纷纷发动起义。前626年,迦勒底人的领袖那波帕拉萨夺取了亚述人统治下的巴比伦城,建立新巴比伦王国,并同伊朗高原的米底亚帝国联姻。前612年,两国联军攻陷亚述首都尼尼微,亚述帝国灭亡,领土被新巴比伦王国、米底亚帝国和埃及瓜分。 巴比伦城重建图 尼布甲尼撒从少年就随父四处征战,由于他勇敢机敏,威望日与俱增。从前607年到前605年,老国王命尼布甲尼撒为统帅与埃及争夺亚述西部被埃及占领的土地,并最终获取成功。前605年,那波帕拉萨去世,尼布甲尼撒赶回巴比伦,顺利继任,并继续与米底亚联姻。 从前604年到前602年,尼布甲尼撒对叙利亚、巴勒斯坦地区发动了一系列的征服战争,大马士革、西顿、犹太国都被迫称臣纳贡。前601年,尼布甲尼撒再度与阻碍自己霸业的埃及交战,结果损失惨重,不得不退回巴比伦。犹太国趁机脱离新巴比伦,投靠埃及。尼布甲尼撒大怒,于前598年攻破犹太,扶持齐德启亚为傀儡国王。 从前590年起,埃及入侵巴勒斯坦地区,诸小国纷纷转靠,尼布甲尼撒被迫于前587年大举进攻巴勒斯坦地区。前586年,尼布甲尼撒攻破耶路撒冷并将其夷为平地,然后将背叛自己的国王齐德启亚刺瞎,并把他带和全城居民全部俘往巴比伦为奴隶,史称“巴比伦之囚”,因此在《圣经》里,尼布甲尼撒二世被描绘成“罪恶的工具”。此后,尼布甲尼撒率军进攻重要的海港和商业中心推罗城,经过13年的艰苦围城战后,才迫使其臣服。巴勒斯坦地区虽最终划归新巴比伦王国版图下。尼布甲尼撒曾派遣使节与吕底亚帝国周旋,解除西方的威胁。 建设成就 在尼布甲尼撒统治时期,新巴比伦王国的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生活繁荣。为了显示他的文功武治,尼布甲尼撒下令重修巴比伦城。由于尼布甲尼撒同巴比伦的神庙祭司集团关系非常密切,他新建、修复了许多宗教建筑。其中最著名的是巴比伦的马都克神庙的塔寺,该塔寺在古代远近闻名。尼布甲尼撒还重修了通往马都克神庙的大街。尼布甲尼撒还建造了巴比伦城的外城墙。著名的伊丝塔尔门在尼布甲尼撒时进行了改建。墙面装饰著光彩夺目的琉璃砖拼出的龙和公牛,阳光之下,满壁生辉。同城门相连的城墙是双层的,两个门楼,前后四道门,城墙很厚,墙上有战垛、箭楼。 古巴比伦遗址 尼布甲尼撒曾经娶了一个米底公主阿米蒂斯。为了使她高兴、不再想家,他下令召集了几万名能工巧匠,用人工堆了一座小山丘,再在上面种植了许多奇花异草,修建了许多庭台楼阁,这就是著名的“空中花园”,成为古代世界的七大奇迹之一尼布甲尼撒还重建了巴比伦的王宫。王宫布局复杂,曲径通幽,有许多房间可供使用。巴比伦气候炎热,但王宫里却是绿树掩映,凉爽宜人,还有用于露天活动的宽敞庭院。 人物评价 历史上的尼布甲尼撒是古代奴隶主阶级有才干的军事家、政治家和公共工程组织者。他巩固了新巴比伦王国的统一局面,为这一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古代史上是一个有名的国王。 尼布甲尼撒为了显示他的伟大功绩,大兴土木重修巴比伦城。他重新规划巴比伦城,修建了马都克神庙的塔寺,即“巴别通天塔”;建造了高大雄伟、流光溢彩的巴比伦外城墙和100多座铜门;建设人间仙境的皇宫,让巴比伦城成为西亚最壮观、最繁华的城市,巴比伦文明复兴了。其中最著名的还是皇宫内的空中花园,相传是尼布甲尼撒为取悦其米底亚王妃所造,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但一切奇迹都是建立在数万人民过度繁重的劳动的基础上的,这为王国的迅速灭亡埋下祸根,在这点上,尼布甲尼撒有些像拉美西斯二世。 尼布甲尼撒二世是卓越的军事家和伟大的土木工程组织者,他创造了巴比伦文明短暂复兴的统一局面,创建了许多世界建筑史上奇迹,可惜恢弘又神秘的巴比伦城早已湮灭在岁月的尘土中,只留下无数的疑问待后人探索。 轶事典故 巴比伦之囚 尼布甲尼撒对一反再反的犹太国王无比的痛恨,下令在犹太国王西底家的面前杀死了他的几个儿子,然后又挖去了西底家的眼睛。当已经双目失明的西底家押到尼布甲尼撒面前时,尼布甲尼撒对他说“这就是你们背叛我的下场!”然后又下令用铜链锁著西底家把他带到巴比伦去示众。犹太的先知文学,对尼布甲尼撒对耶路撒冷的围攻和“巴比伦之囚”的记述,都保存在《圣经·旧约全书》中,尼布甲尼撒在那里被说成是上帝惩罚犹太人罪恶的工具。 耶路撒冷全城被洗劫一空。城墙被拆毁,神庙、王宫和许多民宅被焚烧。全城活着的居民几乎全被掳到巴比伦。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巴比伦之囚”。 此后,尼布甲尼撒下令攻打重要的海港和商业中心、腓尼基城市推罗。推罗人坚决不投降。尼布甲尼撒对推罗的围攻长达13年之久,以致一些新巴比伦的老兵头发都光秃了,军装由于长期不换,肩头都被磨破。最后,由于没有任何的外援,推罗不得不投降。
姓氏起源: 关于张氏的姓氏来源说法为下:--少昊子挥造弓箭,姓源启自黄帝赐 出自黄帝之后挥。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少昊青阳氏弟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由此可知,曾经是重要武器弓的发明者挥,其后有以张为姓氏的。是为河北张氏。 出自黄帝姬姓的后代,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其子孙以字命氏,也称张氏。又载,张氏世仕晋,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后,除部分留在原地外,大部分随着三国迁都而迁移。是为山西、河北、河南之张氏。 出自赐姓或他姓、他族改姓。世居云南的南蛮酋长龙佑那,于三国时被蜀相诸葛亮赐姓张,以后其子孙便以张为氏。魏国大将张辽本姓聂,后改为张氏。还有一些少数民族改姓张氏的。 家乘谱牒 河北:南皮张氏东门家谱不分卷、南皮张氏族谱、南皮张氏西门家谱、张氏族谱不分卷、南皮张氏四门弟十八支家谱。 山西:张氏家谱不分卷、张氏家谱一卷、宗阳张氏家谱四卷、定阳张氏家谱四卷。 辽宁:广宁张氏家谱不分卷、顺天张氏家谱不分卷、张氏家谱一卷。 海:申浦张氏宗谱六卷、奉贤张氏家谱六卷首一卷、云间张氏家谱一卷、云间张氏家谱续卷一卷、南塘张氏族谱八卷。 江苏:张氏宗谱十卷、铜山张氏家传、张氏族谱二卷、张氏家谱六卷、淮阴张氏宗谱九卷。 浙江:清河张氏支谱不分卷、张氏家谱一卷、甬上张氏宗谱、清河张氏宗谱二十二卷。 聚集地: 迁徙分布 分布在各地的张氏,大体上都有分支始祖及迁徙原因。 河东张氏,出自晋司空张华裔孙吒子,自范阳徙居河东张氏;始兴(今广东韶关市东南莲花岭下)张氏,亦出自晋司空张华之后,随晋南迁,至君政,因官居于韶州曲江;冯翊(今陕西大荔县)张氏,出自东汉司空张皓少子纲,东汉时任广陵太守;吴郡(今江苏苏州市)张氏,出自张嵩第四子睦,东汉时任蜀郡太守,始居吴郡;清河东武城(今河北清河县东北)张氏,出自汉留侯张良裔孙司徒张歆,歆第协,生魏太山太守岱,自河内徙清河,传自彝,为后魏侍中,隋末徙魏州昌乐;河间(今属河北)张氏,为汉北平文侯张仓之后,世居中山义丰;魏郡(今河南安阳市)张氏,世居平原。 晋代有中原张氏迁至福建;唐高宗总章年间,陈政、陈元光父子奉命入闽,有中原张姓军校随从;唐僖宗中和年间,王潮、王审知入闽,又有河南固始人张睦随同前往,后被封为梁国公,福建张氏,大致以居住地分为鉴湖、金坡、板桥等派,此后有的又迁往广东,均称其始祖来自河南光州固始。移居海外的张氏,现主要分布在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美、英、法、澳大利亚、巴拿马等国家和香港地区。 张氏在台湾仅次于陈、林、黄三姓,是第四大姓。台湾的张氏来自福建和广东。台湾张姓曾分金坡派、板桥派等多种。主要居往在彰化、台北、台南、南投等地,彰化有数为占全台人数的六分之一。与大陆张姓一样,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得姓较早,源远流长;二是族大支繁,遍及全国,到处都有张氏族人在;三是人才辈出,数不胜数,从古至今,历代皆有张氏的杰出人物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第一个入台开基的张氏先人是张佑,来自广东梅丰。从清初开始,闽、粤张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进而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谋生。
景氏图腾
景姓来源
一、出自春秋时期的楚国公族,是由楚大夫景差而来的姓氏。相传,景差是楚国贵族,人仕后官至大夫,子孙为了加以纪念,便以他的名字为姓,成为最早的一批景姓人。
传说中的黄帝是中华民族共同祖先之一,与炎帝齐名。炎、黄二帝相传是同母异父兄弟。
黄帝原姓公孙,因为长期居住在姬水一带的轩辕之丘,就改姓姬,号轩辕氏。以后因封国在有熊,又号有熊氏。他生活的时代大约在4500年以前,活动的地域大体在今天陕西、河南、河北沿黄河一带。
炎帝,相传是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一说即神农氏,是姜姓部落的始祖,生长在姜
水附近。姜水在今陕西省岐山县的东面,是渭河的支流。又传说炎帝陵在今陕西宝鸡,湖南酃(1ing)县等地。
相传炎帝末年,道德衰败,社会混乱,诸侯之间互相侵伐。南方几个黎族的首领蚩尤带兵北进,一直攻到河北涿鹿的原野之上。黄帝率领部队与蚩尤在此展开了一场血战,最后将蚩尤军队包围起来,全部消灭,并活捉了蚩尤,在涿鹿把蚩尤杀掉了。
以后又经过了多次征战,黄帝在阪泉之野(今河北省涿鹿县矾山镇七旗村)打败了炎帝,使炎帝势力退避到南方。从此,天下安定,黄帝被中原各部落尊推为共同的领袖。后来黄帝部落又与炎帝部落合并,统称华夏族,即中华民族的前身,于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把自己称作“炎黄子孙”。黄帝活了110岁,死后葬在今陕西省黄陵县桥山。每年的清明节,海内外的华人前往黄帝陵,祭祀自己的共同始祖——轩辕黄帝。
黄帝共有4个妃子,一共生有25个儿子,而得姓的儿子只有14人。他的正妃嫘祖是西陵氏的女儿,发明了养蚕缫丝、制作衣服。所以,嫘祖后来又被祀为“先蚕” (蚕神)。她生有两个儿子,一个是玄嚣,一个是昌意。其中昌意生乾荒,乾荒生颛顼,颛顼之孙生老童,老童生有两个儿子黎和吴回,都担任祝融这种火官之神,历史上又称祝融氏。吴回生陆终,陆终之后的季连 (芈姓)一支,楚国诸姓都是由此衍生而来的。在其发展中芈姓形成了庞大的姓氏团体,约略有二百余种,楚公族三大姓之一的景姓就包括在内。
相传,炎帝教民农耕,被尊为神农氏。《帝王世纪》云:“神农氏,姜姓也。”炎帝初都陈,又徙鲁。鲁地的齐国乃炎帝姜姓之后裔的所在地。相传春秋时,齐景公之后乃以景为氏。
二、出自战国时期的齐国,也与公族有关。周敬王时,齐国国君杵臼去世,谥号为景,世称齐景公。他的支庶子孙以他的谥号为姓,也姓景。
周代贵族,生前封爵位,死后有谥号。谥号是一种社会地位与精神荣誉的象征,故贵族的谥号也成为其后裔之姓氏。春秋周敬王时,齐国君主杵臼去世,谥号为“景”,史称齐景公,其支子即以谥号之“景”为氏,景丑、景春,为其后裔。
三、改姓、冒姓
改姓 因某种特殊原因,不得不更改。常见的有帝王赐姓,避讳改姓,避祸改姓,复音姓氏单音化等等。还有一些少见的改姓现象,即单音姓氏复音化,以及避耻改姓、避嘲改姓等等。此外,在姓氏发展史上,因音讹与省文也是常见的两种改姓现象。明代忠烈之士景清,本耿姓,后改姓景。景清的改姓,到底应属于何因,至今仍未找到有关文献,有待进一步考证。
冒姓 是改姓的一种,系因被人收养,或因母改嫁,或为赘婿等等,而改取他人之姓。如三国时期的曹操本姓夏侯氏,因其父为曹腾收养,遂冒姓为曹。
旁族别支
景氏的主要渊源有二,一是黄帝一支,楚国,芈姓的后裔;一是炎帝一支,姜姓,齐景公的后裔。与其同源的姓氏主要有:
昭氏,芈姓,楚公族也,以族为氏。《楚辞》云:昭、屈、景,楚之三族也。
伍氏,芈姓,楚大夫伍参之后也。
能氏,楚熊挚之后,避难改为能氏。
鬻氏,芈姓,楚鬻熊之子鬻拳之后也。
班氏,芈姓,楚若敖生斗伯比,伯比生令尹子文,为虎所乳,谓虎有斑纹,因以为氏。
翠氏,芈姓,楚将景翠之后。
苗氏,源出于芈姓,是以地名命名的姓氏。
成氏,芈姓,春秋时期,楚国君的儿子字成虎,他的后世子孙取其“成”字为姓,亦称成氏。
建氏,芈姓,楚太子建之后。
屈氏,芈姓,楚公族也。是以封地命名的姓氏,春秋时楚武王的儿子瑕任楚国莫敖,被封在屈邑。
潘氏,芈姓,周代楚国王族的后代。
尚氏,姜姓,齐太公之后也。
桓氏,姜姓,齐桓公之后,以谥为氏。
查(2ha)氏,源于芈姓。春秋时,楚国有公族大夫封邑在查,其后代子孙称查氏。
荆氏,源出于芈姓。西周初年,楚国先君熊绎被封在荆山一带,国号为荆,直到春秋初期才改为楚国。楚文王以前的荆君,有庶出子孙以国号为姓,称荆氏。
庄氏,春秋时楚国君旅,死后谥号为“庄”,他的后世子孙以其谥号为姓。
熊氏,商末鬻熊之后,楚国公族以芈为姓,国君以能为氏。
四、少数民族中的景姓
满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东北三省。
满族称姓氏为“哈拉”,称家族为“穆昆”。最初一个哈拉就是一个穆昆,后来随着人口繁衍,家族分支与“随任驻防”,调往别处。原来的穆昆又分化出数个新穆昆。他们的得姓途径和汉族有许多相似之处。以居住地为氏,以部落名称为氏,还有帝王赐姓,沿用女真族旧姓,因分居、迁徙改姓等情况。除此之外,还有满姓汉化,即指满族使用汉族姓。其中的随名姓之说,从这里可以寻找到满族中景姓的得因。随名姓有两种形式:一是以父祖名字中的一字作为子孙的姓氏,这与先秦汉族“以王父之字(或名)为氏”是一样的;再一个是以本人名字的第一字为姓。由于满姓译成汉文长达好几字,称呼起来不方便,因此往往称名不称姓(族姓),因而在长期的习俗中造成了以本名第一个字为姓的做法(当然他还有自己的族姓)。《清稗类钞》也云:“满蒙两族之姓氏,不著于世,辄以其名之第一字,相呼为姓。流俗不察,遂以为其祖父子孙不同姓矣。”
满族中的景氏名人还为数不少,景固勒岱、景安、景廉、景星、景善等,将在以后章节中予以介绍。
朝鲜族 主要分布于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州地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朝鲜族的主要聚居地。中国朝鲜族的近一百多个姓氏中,景姓也占有一定比例。
中国朝鲜族人的祖辈是从朝鲜迁移过来的。17世纪末开始零星迁徙,到19世纪 60年代中叶以后,当时由于朝鲜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再加上1869年其北部遭受大饥荒,使得大批朝鲜灾民陆续迁入我国延边地区定居下来。
阿昌族是居住在我国西南边疆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陇川、梁河、潞西及保山专区的腾冲、龙陵等县,其中约90%的人口聚居在陇川县的户撒区和梁河县的遮岛、大厂区。阿昌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之一,汉族文献中对阿昌族先民的记载始见于唐代,“阿昌”这一族称是在元代开始确定的。据史书记载,阿昌族的先民早在 13世纪就已居住在今保山、腾冲、梁河一带。从明代起,大批内地汉族移进阿昌族地区,对阿昌族的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特别是户撒、腊撒地区,至今仍有明清时期遗留下来的建筑物和墓碑,具有汉族文化的特点。阿昌族不仅在经济上,而且在风俗习惯、宗教、姓名等方面都受到汉族的影响。
阿昌族取名一般取褒义,寄寓美好的愿望。同一辈分的兄弟姐妹,名字中的一字多取相同的,或有某种关联的字,这点与汉族有共同之处,从名字上即可看出是否属同辈。
傣族,傣族人原本无姓,后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而陆续得姓。有的是因为傣汉通婚,傣族姑娘嫁给汉人,生了孩子用父亲的姓;有的是学校老师为了便于称呼而给定的姓;更有趣的是“生随师姓”,解放后,学校里出现了老师姓什么,全班同学都姓什么的现象。
家谱家谱文件家谱文件景姓家谱介绍 景姓家谱介绍
谱牒学与姓氏学密切相联,互为影响、补充。如果说姓氏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姓氏的来历和发展演变,那么,谱牒学则是研究“一家一姓之史”。所谓“谱”,即按照事物类别或系统编成的表册,如家谱、年谱。所谓“牒”,系指古代的书板,如玉踩、金牒,特指谱牒。谱牒学中的“谱牒”,即家谱与玉牒之总称。家谱俗称族谱或宗谱,又称家乘支谱、世谱。皇族的家谱称作玉谱。总之,谱牒是一个家庭或宗族的世,系表谱。
据《史记》记载,不但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三代(夏、商、周)上古“中国”地区的华夏族古帝是源出黄帝同根同宗的本家,而且周边地区古代其他民族也出自黄帝一系。如《楚世家》:“楚之先祖出自帝颛瑞高阳。”高阳(黄帝之孙)生称(即伯服),称生卷章(即老童),卷章生重黎、吴回,吴回在帝喾时主管火政,号祝融氏。吴回生陆终,陆终生昆吾、参胡、彭祖、郐人、曹姓、季连等六子,分衍出己、董、彭、秃、坛、曹、斟、芈八姓(祝融八姓)。其中,第六子季连(芈姓)的后裔鬻熊为楚国的开山鼻祖。
景氏源自芈姓和姜姓,是一个较为古老的姓氏。它也承继中华民族传统,有自己的家族文化,修家谱也包括在内。但因天灾人祸,目前仅看到的是收藏于上海图书馆和河北大学图书馆的:浙江“余姚周行景氏宗谱”,共六卷,景怀燕传辑,民国28年,念祖堂木刻本六册。还有清光绪二十三年吉林四平景姓一支景文玺修的《景氏族谱》。
家谱文件景姓字辈 景姓字辈
辈份字行,又称班辈,字派。它是同一血缘姓氏秩序的标志,同时也起着严格与其他堂、房、支系相区别的作用。此项工作一般要由本族中德高望重的长辈制订。多见四言骈文、五言骈文,此习俗至今仍有流传。
浙江《余姚周行景氏宗谱》的辈份字行:
大、瑞、之、传,咸、,阡、、忠、艮。
枚、卜、功、臣,作、善、降、祥。
敷、求、哲、人,明、徵、定、保。
家、用、平、康,奉、先、思、孝。
谋、及、乃、心,(忄享)、德、允、元。
践、修、厥、猷,齐、圣、广、渊。
训、其、成、式,嗣、守、遗、绪。
垂、裕、后、昆,彝、伦、攸、叙。
从十三世起换次轮名,不得紊乱。排行十六句,共六十四字十六条,由本族人腥仙公所编次。
清光绪二十三年景文玺修《景氏族谱》,吉林四平景姓一支辈份字行为:
逢、瑞、增、时、胜,
元、良、宁、先、道。
尼布甲尼撒二世(新巴比伦王国君主)详细资料大全
本文2023-11-29 20:22:1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81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