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到马氏家族家谱
历史来源
1、由“马服”氏改变而来。马服本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一块土地,位于今天河北省邯郸市西北。战国时赵国大将赵奢于公元前270年率军在秦、赵瘀氏之战中大败秦军,赵惠文王因此把马服一地分封给赵奢,并赐其号为“马服君”,与廉颇、蔺相如职位相等。赵奢的子孙后代便以“马服”为姓,后又改为单姓“马”。此后,马家后代又在西汉武帝时期从马服迁到了当时的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定居下来,所以《姓谱》一书中记载说,“马”姓的发源地是扶风。
2、据《姓氏考略》记载,西域古有“马”姓,后西域有姓“马”者入内地,即以“马”为姓。
3、又据《姓氏考略》载,元代礼部尚书月乃和,因祖父曾任金代的马步指挥使,而改姓“马”,名祖常。回族中的“马”姓是“马”姓来源的重要方面。人常说:“十个回回九姓马,另外还有沙、喇、哈”。用这句俗语概括回族的姓,虽不十分准确,但大体符合事实。
家谱是一种记录宗族世系和血缘的史书,也是一部记述子孙世世代代的家史。家谱可以让人了解自己不曾知晓的历代先祖和姓氏来源。这是任何一个有思想的人都希望明白知道的事,也是人之本性。在中华5000年的历史长河里,恐怕没有一种书像家谱那样时间之久远,影响之广泛了。家谱之所以会具有这样神奇的力量,完全是源于溶于血脉,铭记于心的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尊祖敬宗的优良传统。修缮电子家谱最好的选择,百姓通谱网哦!!!
字辈排序:
陕西神木、秦川、山西罗峪口马氏一支字辈:“茂兆世学子惠明义福照光荣”。
陕西陕南马氏一支字辈:“文成登元良玉启英进昌忠孝全富贵永远正朝堂”。
陕西榆林马氏一支字辈:“金文玉丕振图志川建邦”。
陕西扶风马氏一支字辈:“承斯龙天子单铭德步廷腾世学文正国兴邦永绍汉应汝先君定登云”。
陕西马德昭后裔马氏一支字辈: “乾德秉天勋泽永传”。
陕西榆林马氏一支字辈:有,金,战,登,如,会,凤,鸣,祖,贤,高。
云南华宁回族马氏一支字辈:“文春安甲家有本元国中远正四德维新”。
云南昭通马氏一支字辈:“福寿永远康忠孝传家信诗书衍泽长”。
云南鲁甸回族马氏一支字辈:“贤正义之春荣阳龙明兴(德)毓林广西成刚永长洪真”。
云南马氏一支字辈:“明才贤永关”。
云南马氏一支字辈:“恩清家普昌礼义”。
云南东川马氏一支字辈:国正天兴顺,官清明自安,贤得福利少,子孝父恩宽。资料已毁,口传祖籍,南京应天府高石砍柳树湾。
山东济宁马氏一支字辈:“兴骏瑞照玉”。
山东阳谷马氏一支字辈:“永云月世德文修继志成保守广进化作述维令名光耀功安顺忠孝吉庆祥诗书长久续兴业代相传”。
扩展资料:
马氏家谱被历代马氏子孙视为宗族里的圣物,神圣不可侵犯,被郑重地保管着。
宗族文化是华夏文化的一大特征,家谱(又称族谱)则是宗族文化的重要体现。一部优秀的家谱,记录着一个家族的发源、发展及流布的历史。马氏家谱,正是一部部马姓家族的发展史,是一部部维系马姓家族的圣物。
马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嬴姓、子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赵奢得姓始祖,邯郸即是中华马姓的祖源地,赵奢的子孙后代便以“马服”为姓,后又改为单姓“马”。
扶风郡为主要郡望,铜柱堂为主要堂号。主要分布宁夏大部、甘肃大部、青海东部、内蒙古西部、新疆乌鲁木齐地区。
2013年,马姓人口为1198万人,占中国总人口106%,排名第17位。
赵奢即为中华马氏的始祖,邯郸即是中华马姓的祖源地。因赵奢死后葬于今天邯郸县三陵乡的紫山,因此紫山又称马服山,是世界马姓祖山。
在远古的舜帝时代,东夷部落首领伯益因佐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帝赐姓为嬴姓,伯益的后代造父被周穆王封在赵城。战国初期,赵衰子联合魏氏、韩氏瓜分晋国后,建立了赵国。
当时,赵国公子赵奢(赵武灵王的裔孙)能文能武,以善于用兵而著称。赵文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0年),赵奢奉命抗击秦军的进攻而大获全胜,因战功卓著被赵惠文王封在马服(今河北省邯郸市西北),称为马服君,他死后便葬在封邑。
他的子孙最初以“马服”为其姓氏,后去掉“服”字,称为马姓。赵奢从而就成了马姓的得姓始祖。
家谱体例:
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和苏洵都倡修族家乘,他们不仅亲自编写了本姓的族谱,且提出了编写族谱的体例和方法,并逐成为后世修谱的规范。马氏家谱于欧、苏体皆有所采,或者干脆将两种融合。
如暨阳扶风马氏宗谱》采用苏洵“谱法”,“凡子而后得为谱,为谱者皆存其高祖,而迁高祖之父”,用“小宗之法”,即只记五。
《锡山马氏统谱》则采用欧阳修“谱法”,而自可见之世,印为高祖,下至五世玄孙别自为世”。原则上是以远近、亲疏为别,乙远者、疏者略之,近者、亲者详之”。
马氏家谱采用欧、苏两种谱法,但不是单的模仿、套用,而是结合马姓的家规、族等具体情况而有所变通,这就形成了独特马姓家谱编写凡例。如《暨阳扶风马氏宗凡例》有20条,其一说:“系图为谱之纲,传为谱之目。
凡有官爵者,制诰敕论等文当备载于谱首,无官爵者,生配、死葬、序赞、传文亦宜附载于后,俾后之子孙得有所观法而兴起焉。”其四说:“总图五世一提者,仿苏老泉遗式;盖取五世,外亲尽之义也。”其五说:“各派复为旋图,以引其传者,盖取曾南丰式,为分别小宗之义,明亲疏也。”
对于哪些族人不能入谱,马氏家谱一般都有明确规定,这通常与其家规、家法密切相关。
如《暨阳扶风马氏宗谱凡例》规定:“子孙为僧道者,不列行第,不登图叙,以其外宗族,而趋异端也。”
“子孙有过恶、训诫不悛者,会众声罪,谱削其名,以其玷宗祖也;如能改进,则复之。”
“同族结婚,即同族同谱者,风化攸关,应禁入谱。”
“某子配合某氏,已经结婚者,倘某子亡故,某氏转配族人,则不论尊卑、适合与否,一概不得入谱。”
不得入家谱,也就相当于赶出族门,这对于重根崇源的中国人来说,是莫大的耻辱与惩罚。马家家法之严,由此亦可见一斑。
参考资料:
马姓-
马姓家谱-
马一鹰/文
导言
长鄄新屋院子 [1] 东公房四兄弟马寿爱、马莲仙、马国梁、马国棠,是“寿”字辈;他们的传承关系是这样的:马才东→马志魁→马高价→马再兰→马慕赵→马经久→马旦升→马德宣→马介亭。[2]
概况
第一部分、马寿爱及其夫人:
马寿爱:马介亭长子。字日长,号明生。出生于清朝同治四年(1865)东至日。儒生。四岁读私塾,老师传授诗文,上口成诵;七岁的时候,作诗成文,犹如成年的文人雅士。曾沉吟得句:“客途人影独,云路雁行孤”。其父亲马介亭欣赏之后大喜,然而竟成诗谶,不幸于光绪十三年(1887)病逝,年仅22岁。其胞弟马莲仙闻讯,悲痛不已、投笔长吁。
——来源于王景崧撰写的《马明生小传》
妻子王氏:同治四年(1865)出生于湖南益阳千家洲。其始迁祖王资亭,于明朝成化年间从江西迁居而来;其娘家侄子王景莪、王景崧兄弟,是光绪年间进士。
第二部分、马莲仙及其夫人:
马莲仙(马国霖):马介亭次子。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先行者。派名寿恩,字泽长,号瑞亭、润生,亦号雨人、竹园老人。出生于清朝同治九年(1870)。是在戊戍变法废除八股后的光绪二十七年(1901)用策论考取的廪生;是扶风义塾(长鄄学校前身)的创办者,采用上海文明书局出版的“蒙学十七种”为教材;也是高坪书院(隆回三中前身)的创办者之一。历任新化县永固镇镇长、宝庆普通中学校长(宝庆古城第一所中等学校)、新化县第一届议会议员。参加过辛亥革命、驱张运动和湖南省议会议员竞选。著有《扶风义塾记》;古文辞若干篇可见于光绪《马氏四修族谱》,诗若干首辑存于《庚甲酬唱集》。一生中,交往密切的名人有袁吉六、陈天华、谭人凤、马邻翼、罗元鲲、周方、方鼎英、程潜、林森、潘祖彝、于右任、蔡和森、葛健豪、蔡林蒸、蔡庆熙、刘千昂、文素勤、毛泽东等。
补充:
N O1
马莲仙创办的长鄄两等小学堂是湖南最早出现,最知名的私立新式小学堂之一。办学时间晚于中国最早的私立新式小学正蒙书院18年;但是,早于中国最早的公立小学堂南洋公学外院1年;另外,还早于北京大学前身京师大学堂2年。
N O2
马莲仙同榜生员中的杰出人物有:中国近代革命先驱者之一、中国宪政之父宋教仁;厚黑教主、影响中国20世纪的20位奇才怪杰之一李宗吾;“南社”创始人之一、南京临时政府临时参议院副议长陈陶遗;著名文学家、语文学家夏丏尊;东京中国同盟会四川部长、南京临时参议院议员张懋隆;海南留学美国第一人、琼崖守备司令部少将参议员王协初等。
前妻黎氏:同治八年(1869)出生于隆回岩口白竹坪。其始祖,从明朝时期外迁而来;其父亲黎炳圭(晓垣),是光绪三十三年(1907)丁未科进士。
后妻欧阳氏:光绪五年(1880)出生于隆回六都寨十里山,是知县欧阳俊臣之女。(补充:隆回和新化这一带的欧阳氏,以“三湾四族”著称。)
第三部分、马国梁及其夫人:
马国梁:马介亭第三子。派名寿恺,字善长,号同生,又号兰仙。出生于清朝光绪四年(1878)。毕业于新化速成中学堂。儒生。撰写过的序文有《席丰先生传》、《德元先生传》、《衡峰先生传》、《雷打石坟山水口记》等。
补充:
新化实学堂(今新化一中)是中国最早的新式中学之一,于1898年与北京大学前身京师大学堂同时创办,享有“北有京师大学堂、南有新化实学堂”的美誉。由新化籍留日地理学家邹代钧会同艾敦甫、晏谷如、彭庄仲、邹介人等开明贤达创办。光绪二十八年(1902)易名为新化速成中学堂;宣统元年(1909)改称公立中学;民国元年(1912)定名为新化县立中学;1952年改称湖南省新化县第一中学,被评定为省级重点中学。杰出学生代表有民主革命先驱陈天华(首届),铁路建设先驱曾鲲化,毛泽东的历史老师罗元鲲,全国政协常委、广州军区副司令员龚谷成等。
妻子刘氏:同治十二年(1873)出生于隆回高平颜公庙。其先祖刘仓(仲),在北宋建隆年间御封贰卿;刘仓的上辈,于唐朝后期自江西迁居高平;刘仓的妹妹刘贞兰去世的时候,北宋仁宗赵祯皇帝感其忠贞,御封“妙仙娘娘”,并送金匾一块,御书“守贞”二字,供奉于“颜刘二公殿”。(补充:贰卿是唐以后对六部侍郎之别称;因尚书称卿,侍郎次之,故曰贰卿;又称“贰令”。)
第四部分、马国棠及其夫人:
马国棠:马介亭第四子。派名寿性,字命长,号道生,又号芝仙。出生于清朝光绪十四年(1888)。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先后进入京师国子监(国学生)和官立长沙自治研究所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直到1930年,在鸟树下与长鄄交界处的银坑创办铅锌矿,高薪聘请采矿工程师(英国人)。是近代湖南矿业较早的探索者。
补充:
N O1
1906年,清朝统治集团中一些开明人物开始提出“实行地方自治为立宪之根本”的主张;在群臣呼唤下,清廷于1907年发出上谕,同意在部分省份先行试办地方自治;1909年,直隶、奉天、广东等少数省份成立了自治研究所,培训自治人才;随后,“官立长沙自治研究所”成立,从日本法政大学毕业的立宪派政治人物、教育家罗杰担任所长;清末开始的自治运动一直持续到1914年袁世凯下令停止为止。马国棠进入京师国子监和官立长沙自治研究所学习的时候非常年轻,也就20岁刚出头。
N O2
同一时期和马国棠在官立长沙自治研究所学习的,还有他的姻亲刘继藜(四都人)。
N O3
英国采矿工程师一直住在新屋院子马国棠次子马笃材家。有一天,他行走在隘门口;从玉屏山做法回家的湴泥冲金公房道士马永芹(纫发),见到金发碧眼的他以后大惊,以为撞鬼了,使出浑身解数,各种法术用尽,也没有搞明白。最后,各自在马国棠、马楚材、马笃材等人面前诉说着委屈;马永芹说:“今天撞见鬼了,这是我见过的最凶猛的鬼,搞不定。”英国采矿工程师说:“今天撞见一个疯子,真是莫名其妙。”
妻子魏红姑(凤姑):光绪十四年(1888)出生于隆回司门前魏家塅。其娘家魏氏家族,被誉为“隆回第一大家族”;其堂祖父魏源,是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清朝思想家。
马氏宗祠创建于清朝康熙五十三年(1714);三修于1935年,于右任 [3] 槽门题额;此图摄于80年代。
补充资料
[1]
新屋院子,又叫马才东故居,是一个大宅院。最中间的主体工程,由马才东修建于明朝万历四十年(1612);最后面的一排,由马介亭的夫人罗氏修建于清朝光绪中后期;最右边的一排,由马莲仙修建于光绪末年。
[2]
马莲仙、马国梁、马国棠三兄弟葬于长鄄高茅冲。2005年左右,马莲仙之孙马赫请第十、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韩启德题写“马氏竹园三祖”墓碑。
[3]
于右任:清朝光绪五年(1879)出生于陕西三原。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民国开国元勋、同盟会骨干、南社重要成员。曾任南京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达34年;同时,他还是复旦大学、上海大学的创办人之一,并担任复旦大学校董。
我想到马氏家族家谱
本文2023-11-29 20:12:1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81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