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姓 奔氏家谱 奔姓起源 奔姓名人 奔姓的来源 奔姓简介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9浏览:3收藏

奔姓 奔氏家谱 奔姓起源 奔姓名人 奔姓的来源 奔姓简介,第1张

奔[奔,读音作bēn(ㄅㄣ)]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姜姓,出自黄帝裔孙颛顼之妻滕奔氏,属于以部落称谓为氏。

据西汉学者戴德所著《大戴礼·帝系》记载:

“少典产轩辕,是为黄帝。黄帝产玄嚣,玄嚣产蟜极,蟜极产高辛,是为帝喾。帝喾产放勋,是为帝尧。黄帝产昌意,昌意产高阳,是为帝颛顼。

颛顼产穷蝉,穷蝉产敬康,敬康产句芒,[案]《史记》作句望。句芒产蟜牛,[案]《史记》作桥牛。蟜牛产瞽瞍,瞽瞍产重华,是为帝舜及产象敖。[案]各本讹作及象产傲,今据《礼记·祭法疏》所引订正敖衍文。颛顼产鲧,鲧产文命,是为禹。

黄帝居轩辕之丘,娶于西陵氏。西陵氏之子,[案]各本不重西陵氏三字,今从方本。谓之嫘祖氏,产青阳及昌意,青阳降居泜水,[案]《史记》竹江水。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于蜀山氏,蜀山氏之子,谓之昌濮氏,[案]《史记》作昌仆。产颛顼。

颛顼娶于滕奔氏,[案]各本脱奔字,《路史》注引滕奔氏,《世本》作滕濆,今据以订正。滕奔氏之子,[案]各本讹作滕氏奔之子,今订正。谓之女禄氏,产老童,[案]《史记》作卷章。老童娶于竭水氏,竭水氏之子,谓之高緺氏,产重黎及吴回,吴回氏产陆终,陆终氏娶于鬼方……”

滕奔氏,亦称女禄氏,历代许多史籍中仅记载其为女禄氏,为旁称,未记其本部落自称滕奔氏,即正称。有些史籍中称其为滕坟氏、或腾隍氏、或胜奔氏,因此戴德在《大戴礼·帝系》中考订补注为“滕奔氏”。

滕奔部原为共工氏九部落联盟之一,共工氏九部所在居帝称九州。共工氏后与颛顼争夺帝位,在争战中被颛顼的部落联盟的军师苍舒和大将仲容以诱敌深入的战略,在今河南省嵩县北黄河附近将共工氏联盟的精锐部队一举击败,之后,滕奔部首领率九州之首的冀州民众归降于颛顼。

颛顼称帝,号少昊,得赐嬴姓,配若水姬氏(邹屠氏)、滕奔氏,寿九十八岁,葬山东濮阳。

颛顼帝妃的滕奔氏,全名叫“滕奔鹿”。其族因有滕奔鹿为帝妃,因以称滕奔氏,世代相传至今。滕奔氏后有省文简化为单姓奔氏、滕氏、鹿氏者,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第二个渊源:源于芈姓,出自汉朝帝王刘氏后裔,属于避难夷化为氏。

东汉末期,豪强纷争,战乱叠起,至三国初期,刘汉皇族宗亲子弟纷纷外逃,有迁逃至琉球,再迁至倭奴国本土者。

倭奴国是刘氏较早到达的海外地区之一。据日本史籍记载,刘氏最早到达倭奴国是在两汉时期。当时,中国与倭奴国有使节往来,到东汉初期,倭奴国还派使节到中国朝见,汉朝光武皇帝刘秀就曾赐给倭奴国国王“汉倭奴国王”的金印。从该时候开始,就有一部分汉朝皇室成员因出使、避难等原因,开始渡海来到倭奴国。

历史上最有名的刘氏开拓倭奴国人物,是今天日本原田、高桥、大藏等家族的共同祖先阿知王。阿知(也写作阿智)王,又称阿知使主,是东汉最后一个皇帝汉献帝的玄孙。

日本原田家族族谱《大藏朝臣原田家历传》称,阿知王是汉献帝的玄孙。当年曹氏灭汉建魏,汉献帝刘协被魏文帝曹丕贬为山阳公,建都山阳郡下的浊鹿城(一名青阳城,今河南修武)。阿知王在这时也随东汉皇室遗民便从洛阳徙居浊鹿。后来司马氏灭魏建立西晋,刘氏皇族地位表面上没有改变,但实际情况开始恶化。

倭奴国太康十年(公元289年),刘阿知见当时天下混乱之像已生,便于农历5月1日召集旧臣商议对策。刘阿知说:我久在此地,恐有覆灭之祸,闻东国于日本,有圣天子,遂决定率其家族东渡,前往日本避难。这样,刘阿知便率领他的儿子刘都贺、舅舅赵舆德和族人刘国鼎、刘涛子、刘鹤明、刘信子等男女共两千零四十人,离开中国本土,飘洋过海,几经艰难,于日本应神天皇二十九年九月五日来到日本。阿知王到达倭奴国后,被倭奴国国王赐号东汉使主,奉命定居于大和国高市郡桧前村。在今天日本的奈良县桧前村和冈山县仓敷市妙见山顶,现在都有“阿知宫”,是后人祭祀阿知王的场所。

据记载,当年随阿知王来倭奴国的,还有段氏、郭氏、李氏、多氏、皂氏、朱氏、高氏等七个姓氏。阿知到倭奴国国王后,又奏请倭奴国国王,派遣使都前往高丽、百济、新罗等国,将许多流落在这些地方的同乡族人招来倭奴国国王。因人多地狭,倭奴国国王又将他们分置各地。

日本大化《新撰姓氏录》记载,阿知使主的儿子刘贺都,后被日本雄略天皇赐姓为直,子孙因此以直为姓。他的儿子山木直,是兄腹祖也,本名山猪;次志努直(一名成努直),是中腹祖也;次尔波伎直,是弟腹祖也。其中,山木直又是日本民忌坟、桧原宿祢等二十五个姓氏的共同祖先。尔波伎直则是山口宿祢等八个日本姓氏的共同祖先。志努直的后裔后来也衍生出数十个日本姓氏。

作为汉朝皇族的刘氏移民倭奴国一事,在日本史书《日本书记》、《古语拾遗》、《续日本纪》上都有记载,因此应属历史事实。这部分刘氏族人拓殖倭奴国后,大都没有继续使用“刘”的姓徽,而是完全融入了倭奴大和民族,衍变成新的日本姓氏。他们移民倭奴国,带去了当时中国的先进生产技术和文化,极大的促进了倭奴国文明的发展。因此,他们以其固有的文化素质,很快成为倭奴国社会中地位尊高的新贵族。如阿知使主的儿子刘都贺就将当时中国的纺织技术传入倭奴国,他因此被称为都贺王。特别是到日本朱雀天皇时代(公元930~946年),阿知王后裔、汉高祖刘邦的第四十五代孙大藏春实官任征西将军,为平定当时日本发生的“天庆之乱”立下了汗马功劳,于日本朱雀天皇天庆三年(公元940年)农历5月3日受到日本天皇的嘉奖和赏赐,被赏赐锦御旗、皇族纹章、军配。当此之时,这支刘氏皇族后裔“恩宠伟大,威势极盛”。

自从大藏春实之后,大藏家族一直任长门守、太宰大监等显要职务。

当年刘阿知归化倭奴国后,被赐姓为“东汉使主”。到日本仁德天皇六十年(公元372年)四月八日,阿知的后裔被赐姓坂上,再到日本雄略天皇十六年(公元471年)农历10月1日,阿知的后裔又改赐姓为“大藏”。

大藏氏中的大藏春实,因功被封为征西将军后,曾在日本九州原田筑城。此后,他的后裔就世代居住在原田城。到日本天承元年(公元1131年),这支居住在原田的刘氏后裔正式以原田为姓,形成今天日本社会中最著名的姓氏家族。在日本侵华的罪恶历史中,原田氏家族一直在扮演着最不光彩的角色——血腥最重、战犯最多,如今仍是日本军国主义的政治核心。

到如今,原田家族已传衍到刘邦的第九十三代。这支源出中国刘氏的日本原田家族,在日本九州福冈市建立了汉太公庙。他们至今保存着代代相传的族谱,注明自己的刘邦的后裔,而且按照传统的礼节到太公庙对刘邦等刘氏远祖进行定期祭祀。

据刘邦第七十一代孙、日本高桥通泰先生提供的《岛田高桥家系图》记载,这支加入日本大和民族的刘氏后裔,传到大藏春实的第九代孙大藏种直,生有五个儿子,他们的后裔分别形成五个新的姓氏:太郎大藏赖种,移居高桥城,以高桥为氏,后裔形成今天日本的大藏(姓)高桥氏;次郎大藏幸种,移居江上城,以江上为氏,后裔日本的大藏江上氏;三郎大藏种雄,以秋月为氏,是为大藏秋月之祖;四郎大藏种成,分居原田城,以原田为氏,后裔形成日本的大藏原田氏;五郎大藏种景,以波多江为氏,成为大藏波多江氏的开姓始祖。到今天,由中国刘氏繁衍而成的日本高桥氏,已传到刘邦的第七十三代。

在非嫡系皇族宗亲子弟中,有改姓氏为刘奔氏者,后逐渐分衍有筑奔氏、岛津奔氏、叶奔氏、日奔氏、王奔氏、野吕奔氏等,其“奔”字是专门特忆其奔逃之史。

唐朝时期,有刘奔氏后裔返回中原入长安留学,有留居陕西地区者,后有回复为刘氏者,亦有简化称奔氏者,今主要分布在晋、陕二省。

第三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朝时期蒙古族库奔适部落,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蒙古族库奔氏,亦称科本氏,世居厄鲁特(今内蒙古西部、新疆东部地区)。后有满族、达斡尔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Keben Hala。在明朝时期冠以汉字单姓为奔氏、库氏。

二迁徙分布:

今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市鄂温克自治旗,陕西省的延安市,山西省的保德县、广东省的广州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贵港市等地,均有奔氏、滕奔氏族人分布。

三历史名人:

奔洪进:(生卒年待考),著名明朝举人。

奔 布:(公元1937~今),达斡尔族;内蒙古呼伦贝尔鄂温克自治旗巴彦托海镇人。著名广播电台编审。

毕业于海拉尔第一中学校。

1958年5月~1997年7月从事蒙话广播工作,四十年来录制六千余首民族特色地区特点的文艺节目。他编写的十四部专题节目分别获国家、省区级一等奖五次,二等奖四次,三等奖五次。

论文《关于达翰尔民族民间音乐》荣获第二届“世界华人艺术大奖”论文金奖,又获世界学术贡献论文金奖。论文《关于达斡尔民族民间音乐》刊登在《世界学术文库·华人卷》第二集上。

作品《声誉世界的歌唱家—记蒙古著名歌唱家宝音德力格尔荣获金质章四十周年》荣获全国文艺作品交流会上一等奖。担任责任编辑的《呼伦贝尔歌曲选》、《金色的曙光—敖尔图歌曲集》出版,这两部书曾作为呼伦贝尔书展的展品在北京展出。作品《声誉世界的歌唱家》已列入《中国跨世纪领导论坛》之中。

出版了专著《奉献者的足迹》。论文《洋溢着独特民族风味的民歌—浅论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民歌》刊登在《中华新论·全国优秀科技理论研究成果信息库》第二集上。

1998年荣获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中国国际交流出版社颁发的铜片“世界名人证书”。1999年获中华人才对外友好交流中心,中华精英大全编委会颁发的铜片“中华名人证书”和“中华精英”奖章。又获世界著名机构联合庆祝1999~2000活动委员会颁发的“千年之交”纯金勋章。再获中华骄子编委会颁发的“中华骄子”荣誉徽章。

一、免贵姓滕

山东省梁山袁口滕氏家族的来历一直都是未解之谜。前几年国内兴起宗族文化的时候,大部分家族成员都愿意追根溯源,了解自己身世的来龙去脉。做为袁口滕氏之一的我在和全国滕氏家族联系上以后发现,我所属的这支血脉和全国各地的滕氏哪一支都没有交集。从我父亲口中得知,我们袁口这支滕氏是从黄河北的王坡村(现聊城市东阿县鱼山镇王坡村)讨荒来到这里的,但在王坡村老祖宗到我祖祖爷爷那辈再往上就找不到源头了。

人对自己怎么走的可以不知道,却很想知道自己是怎么来的。天下滕姓出自山东滕州,但袁口一脉祖宗的脉系成谜,这样的谜惑让我很是纳闷:一个家庭必然有父母有兄弟姐妹,兄弟姐妹有可能会走散,但是,一个人得知道自己的母亲是谁吧,怎么在老祖宗那里,袁口滕氏脉系就不能理清了呢。

带着这个疑问,我在网上打听了全国很多滕氏家族的人。众说纷纭,对于揭开我的祖上的身世之谜,依然没有收获。

袁口100多口滕氏子孙寻根梦灭,成了我们这支滕氏血脉的最大的心事。

我滕氏家族在山东梁山县的古代京杭大运河的一个重要渡口----袁口扎根生活不到200年的历史。历经九代人的繁衍,至今100多口人。全国姓氏人口排位第211,算是人口不大的姓氏。

二  细述袁口滕氏渊源

  解放前,滕氏第一位从山东聊城东阿的王坡来到袁口的是一个叫滕元高的先祖用手推车推着他父亲滕秉(又说是昺)一路逃饭来到袁口的。

袁口的名字来历——《山东省梁山县地名志》记载,“明朝开挖疏浚大运河后,袁氏在此建村,并设有渡口,故名袁口”。

众所周知,古代京杭大运河起点是杭州,终点是北京,全长1797公里。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是历经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

航运一直是古代交通、经济的主要枢纽。所以,人口最多、最活跃的地方就是运河两岸。

京杭大运河在山东境内沿岸村庄名字有一溜十八口的说法。因为是人工河,所以我姥姥家的村名叫“开河”。京杭大运河穿村而过,元代置闸于此地,也称开河闸,设运河水驿,也称为开河驿,明清时期设置开河镇,镇政府驻地于此地,开河村因此也被称为开河镇,当时为运河码头,商贾云集于此,集市繁华,也称开河集。中国历史地图上标有它的位置,著名小说冯梦龙的《三言·二拍》记载有关此地风情。关于村名的来历,《山东省梁山县地名志》说是“因明朝永乐9年(1411年)开挖疏浚大运河而得名”。乾隆每次下江南都在开河停靠上岸驻留,据老人们说当地曾有乾隆亲笔题写的字匾。

袁口是古代京杭大运河长江以北元代会通河沿线的八大重要城镇之一,(八镇:南阳镇、鲁桥镇、开河古镇、安山古镇、长沟、南旺、袁口古镇、靳口古镇)和济宁北到安山镇之间“百里十八口”的十八个重要渡口之一(十八口:袁口,常仲口,王仲口,王思口,靳口,马口,王口,湖口,太口,温口,孙口,坝口,桥口,唐口,何长口,小门口,路口,欢口)。其中,袁口渡口因为一条贯穿东西主要交通干道,成为当年最为繁荣的古镇。

历史记载:明正德元年(1506年)在袁口建起节制闸(南距开河闸6公里)后,这里的运输及商贸业快速发展,城镇逐渐繁荣。清 代遂成汶上(旧时属汶上县)“首镇”,镇内“居民三千户,通商贾百货”,是汶上漕粮收兑 地,也是最大的商贸集散中心。沿京杭运河,自袁口向北有靳口、安山二镇,向南有开河、南旺二镇,从地理位置上看,袁 口则处于五镇中心。每至河水汛期,北舟南船络绎不绝;陆地交通,则有东西方向的驿道, 向东可至汶上、兖州,向西至水泊梁山,与郓城、鄄城相通。每逢河水旺期,北舟南船络绎不绝,过闸待运的船只帆墙如林,江南的竹器、木器、瓷器,北方的煤油、洋线、京津杂货等通过此地广销四方。位居百里五镇之首。

观祖上从王坡一路来此的原因:王坡村是黄河北岸防洪堤下的一个小村,土地贫脊,交通闭塞,村民很是贫穷。我的祖上从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来到的王坡已无从考究,往上可追溯三代,先祖国瑞,其子井山、到滕秉(又说是昺)。因为过度贫穷,聊城王坡的滕氏一族实在是走投无路,为了生存,我的祖爷爷滕元高当年带着他的父亲一路要饭逃荒到袁口,发现这里来往人多,便落脚于此。开启了袁口滕氏一族的先河。

三   艰难创业

先祖滕元高在袁口做馍房生意,管南来北往的生意人吃饭。他育有两个儿子三女,长子滕文选,次子滕文章。

我的爷爷滕世荣是滕文章的次子。滕文章夫妇因病早世,大爷爷滕世昌年少时因为牵了别人家的几只羊,被告到衙门,得到消息的太爷滕文选(当时滕文选开药房,太爷滕文章夫妇已去世)匆忙到我大爷爷家,拿了五块大洋给我大爷爷出去躲躲,从此下落不明,至今都音信全无,据说是去了东北,但是我和东北的滕氏家族也建立过联系,都没有人知道滕世昌这个人名的,也没有承认祖辈是山东袁口的。从此,家谱上滕世昌这支就后继无人了。但是我们这边的说法就是滕世昌老人怀揣5块大洋闯关东,从此杳无踪影。

再说长子滕文选有六个女儿,膝下只有一个儿子叫滕世玉,也是最小的儿子。滕文章有两个儿子,三个女儿。

袁口滕氏除了我的祖上滕元高的后人外,其实还有一个太爷滕文秀,滕文秀是滕秉的二哥滕街的孙子,其父为滕元善,兄弟五人,家中排行第二(长子文远、三子文魁、老四文烂、老五文禹,可惜元善这支传到现在已无后人),滕文秀在王坡实在无法生活,到梁山县袁口投奔堂叔滕元高,后来也在袁口成家立业,只可惜只有四个女儿,也分别嫁人,四个女儿因为嫁人就没有联系了。

因为滕家在袁口人丁稀少,同姓之间也就显得非常亲,太爷滕文选六个女儿、滕文章三个女儿、滕文秀四个女儿,所以我们才有了十三个姑奶奶的传说。假如当时这十三个姑奶奶都是男丁,袁口滕氏传到现在必然是名门望族了。

然而,历史没有假如。

话说滕氏一族在袁口因为人丁稀少,常常受到人多势众的外族人欺负,我爷爷滕世荣也为了糊口被抓壮丁去了南阳当兵。尽管滕世玉当时开药房做中药生意,“聚泰和”中药店相当有名。当时家中经济有所宽裕,在袁口有了一定的地位,但终究还是人少受气。为了稳固滕氏家族在村上的地位,他长袖广舒,结交三教九流,八拜磕头兄弟十三人,南袁口杨家、东袁口于家等等,当时名气骤升,与此同时家族生意也是蒸蒸日上,一时间滕家门前很是红火。他结拜庞记染布房、“益盛”粮行、万兴”油坊、兼营酒业的“复成兴”粮行、“元和”精细糕点铺、“侯义盛”醋油铺、“东盛源”酱菜纸张铺、“万育堂”中药房、“同济堂”妇幼诊所、“洪盛永”百货店、“同和”酱园等外地人前来做生意而扎根于此。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好景不长,滕世玉英年日浙,享年46岁。当时袁口滕氏家族只剩有五口人,滕文选夫妇、滕世玉遗霜滕于氏,其子滕保庆(7岁)、滕保志(5岁),老的老、小的小,刚刚起飞的滕氏商业帝国随之坍塌。当时因为我的爷爷滕世昌在南阳(只传说在南阳,不知道是不是现在的河南南阳,我侄子说是在山东金乡的南阳)当兵,太爷滕文选托人用三百块大洋把我爷爷赎回,帮他成家立业。当时家在梁山鹿弯的15岁的我奶奶丁兰芝跟随她父亲逃荒并住在袁口运河西岸堤上的破草房里,离滕世玉的中药铺不到100米的地方。当年三寸金莲的她跟着他父亲到袁口要饭逃荒到此地,经热心人说合,嫁给了我快三十岁的爷爷滕世荣,后来就和我爷爷一起,经营着我家的馍房生意。

四   人丁兴旺

我奶奶过门后,因为她年纪太小,我爷爷非常疼爱我奶奶,尽管我奶奶嗓门高,做事风风火火、马马虎虎,但终究因为我爷爷宠着的原因,我奶奶的性格一直就没有更改过,她与人为善、同情弱者,也爱施舍好客,所以在村上的口碑很好。

后来我奶奶生我小姑的时候,给同村上一个郭姓的出生就死了娘的小孩子喝自己的奶,为了让喝奶更加名言正顺,人家干脆认了我奶奶做干娘,结果比他大几天的我小姑长大了又瘦又矮,肯定是我奶奶怕人家说闲话,说她不疼干儿子,再加上她乐善好施的性格,一准儿就把奶都给了干儿子吃,饿着我小姑姑吧。我其他两个姑和我爹兄弟四个都长得人高马大。乍一看,我小姑都不像我奶奶的孩子。这就是我家有一个干大爷的来历,这是后话。以后再细说。

且说我奶奶非常争气,开枝散叶,十几年功夫一口气生了七个孩子,四儿三女,男孩子个个威武、高大、英俊;女孩也漂亮、知性。奶奶为壮大滕氏家族做出了巨大贡献,从此滕氏在村上站稳了脚跟。

滕世玉有两个儿子。加上我奶奶生的四个儿子,那个时候,为了家庭显赫,叔伯兄弟也一起排行。因此,我爹最小,排行老六。他就是人们口中的六叔。

七个孩子也把我爷爷累得不轻,以至于他去世的时候,我爹才九岁。

但是,我爹滕保林从小就爱打报不平,天不怕地不怕,打遍整个村。又因为兄弟六个,大哥滕保庆又是村里的大队长(现在叫村长)、袁口管区的主任,从此,老滕家人在村上没有人敢欺负。十里八乡都知道袁口有个滕老六。

赶上五八年挨饿,国家兴起参军热,我奶奶把四个儿子整整齐齐送到了部队。我爹参军那年才15岁,他给人家记录报名的说16岁了,人家才让入伍。

因为我爷爷儿女众多,所以到我这一代,我爷爷共十个孙子九个孙女。

再说滕世玉的后妻滕于氏,其娘家是王堂村于家,也是大家族,丈夫去世后,家中老的老、小的小,虽三寸金莲,但坚强好胜、支撑整个家庭。

大爷滕保庆,二大爷滕保志。其中滕保庆大爷是村里的大队长,宅心仁厚,清正廉洁,不仅在家族里威信很高,在村里也是一言九鼎,村民们对他都非常尊敬,谁家里有矛盾,只要他出面,就没有不给面子的。1983年在主持盖好袁口村中学学校后退休,于2000年10月因病去世,当时乡里专门举办了追掉会,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为这位一心为民的好干部盖棺定论。他是我们滕氏家族的荣耀。

   五  寻根问祖

  滕保庆长孙滕宪斌现在一所广州高校做教师,他小时候经常听老奶奶说滕家的旧事。后来随着阅历的加深,他为探究袁口的滕氏家族来源做了很多努力。所以,又因为亲得老奶奶的口述,所以他了解的比较全面。

我爹滕保林退伍回家务农,和我母亲结婚。育有两儿两女,我是长女。

我爹也非常热衷于探究滕氏的来源。1991年冬季,他和我一个堂哥滕长海去了聊城东阿王坡。

一个周以后回到袁口,带回来了几个代表辈份的字。以前我爹说我家的辈分是“永世保长久”五个辈,从王坡回来后我侄子的辈份就从“久”字辈变成了“宪”字辈。

2012年,我侄子滕宪斌也去了一次王坡,后来带上我们家族的几个男孩子又去了一次。大家回来后一致的反应就是幸亏祖上到了袁口,那个王坡实在是太穷太落后了。

我很想不明白,既然那么穷,为什么还要在那里守着呢。

滕宪斌的老奶奶曾经告诉过他,我们这支滕氏祖先最早落脚于王坡的年代也许是明朝。

据传,我祖上曾是明代大奸臣刘瑾的轿夫。后来,刘瑾犯了事,皇帝杀了刘瑾,并诛连九族,他的轿夫也就四下逃散。

为了不牵连族人,滕家祖上一路乞讨到了王坡。那个地方,在黄河下游,地广人稀,鸟不拉屎。全村只有几户人家,只有一个出口。一有风吹草动也利于逃跑。于是他就安顿下来,对外人不敢说出来自己的经历。

就这样,过了四五百年,这样的传说一直流传下来,作为同族人不敢声张这件事的,因为封建社会,为了避免杀头之罪。

所以,我祖上只是记住了自己的姓。而他老家的家谱上是没有他的名字记录的。

这就是为什么我祖上没有源头的原因。

我听说了这个事以后,就开始搜集刘瑾的资料,发现刘瑾老家是陕西兴平。

百度词条上记载:刘瑾(1451年—1510年),兴平(今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汤坊镇王堡村)人,明朝正德年间宦官。本姓谈,六岁时被太监刘顺收养,改姓刘,净身入宫当了宦官。

轿夫相当于警卫员的身份。刘瑾这样的作恶多端的人处处得小心,他选轿夫的人选就得是信得过的人,不但有力量,懂分寸,长相还要说得过去,更重要的是要对他忠心耿耿。

这个时候,他极有可能从他的老家找人选,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所以,去兴平找贴身保镖是最有可能的。

联想到袁口现在的滕氏家族人的长相和性格,男孩子个个英俊威武,身材高大,而且性格豪爽,语文细胞发达,对文字敏感,亲和力强。如果传闻属实,极有可能祖上老家是兴平的,推测陕西兴平不会只有一家姓滕的。于是我在网上全家滕氏家族群里找到了陕西兴平滕氏一族。

史料记载:陕西省兴平市南位镇张里村滕家滕氏宗亲,世世代代居住在西汉武帝刘彻陵墓脚下,据茂陵有关资料记载,早在西汉即公元前,汉武帝临终前为了给他守墓在全国迁徙了名门望族数十户,于当时的茂陵县(今兴平市)。滕氏便是其中之一。

历代分适外出情况,世代定居于渭北高原上、茂陵脚下。据考证清代曾有迁徙山西。现如今共有202户,810余人。

这样说,我滕氏家族身上流淌着贵族的血。

我侄子说,你看看滕这个字,拆开了,就是月关水。月关是什么字。我突然大吃一惊。这是皇帝的自称啊。原来如此。

我对滕这个姓氏又多了一层敬畏。想起来我小时候,总觉得这个字太难写了。就觉得小时候好无知啊。

得知兴平有滕氏的时候,当时我内心激动得不行。赶紧联系他们,让他们打听有没有滕家一个当年给刘瑾当轿夫的人。

让我失望的是,没有人听说过这个事。老辈子人也没有听说过此事。也许是年代久远了吧。

线索又一次中断了。

后来湖南衡阳滕氏家族有名望的宗亲滕文国先生分析,可能出于保护族人,害怕被诛连,当年滕家人都不敢说出来自己家里人有给刘瑾当轿夫的。

由此,袁口滕氏家族的祖上成迷。

我想,如果有机会,去那里做个DNA鉴定,也许有一点希望吧。

找到自己的祖上,追源溯本,是灵魂归一的朴素愿望。我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追到尽头都是华夏儿女;继往开来,惩前毖后,竞相奔走在正道上的,都是炎黄子孙。

2022年4月18日

族有谱牒,所以承先绪而垂家范也,何与他姓事,而顾赞叹不置乎?然而事之合乎不言而同然者,安不容终于无辞。余与埠后阎氏世系至戚,而子升自幼受书于余,方八九岁时,性情恬静、文思俊逸,余甚器重之。乃迟至光绪甲申始补博士弟子员,盖年已二十有七矣。自是家居训蒙殊不汲汲于进取,余屡次面督,俱笑受之,不甚辨窥其意,似有专务,而子升不明言,余亦未知其志之异也。

今岁春,余方有事于谱牒,尚未告峻,适见子升所修阎氏族谱,尽美尽善,毫无遗憾!为之称快者再三。讯其巅末,则曰:吾阎氏自有明以来,代有文人。而谱牒之厄于兵燹者历有年所,倘不及修整,不惟先人之嘉言懿行湮没无传,而支派日繁,后之人亦焉知亲疏所由分乎?兰自游庠而后专心此事,特恐体式未善或贻笑于大家巨族也!

余恍然曰:嘻,异矣!今之读书者,类以案头陈编,仅为摭取功名之,具求其识乎大体者百不得一。子升初有进步而即以纠合宗族为事,先人往矣,志之于谱,久而弗忘,是其孝也;族人众矣,合之于谱,昭穆有伦,是其仁也;世系繁矣,详之于谱,条分缕析,是其勤且慎也!具此四德。而子升之进取殆未可量矣。即余之相士亦可自信其不误矣。

子升从容逊谢曰:吾人读书不能光前裕后惟是,谨按世系缮写成册,分内事也,何异之有?先生此言毋乃过奖,而使兰汗颜乎。

余曰:不然,所谓光前裕后者,岂惟是勅封貤赠簪缨累叶,良田华屋门第赫奕云尔哉?夫欲光前而祖功宗德不克世守,而表章之何光之为?欲裕后而木本水源无以详书,而显示之何裕之为?子升此举,光前裕后之急务也。

余之言岂以誉子升哉?将为阎氏子弟劝,即为吾滕氏子弟劝,并为凡为子弟者劝也。但使读书之士皆知所以,尊祖收族则孝弟之心油然自生。何至骨肉参商,上无以对先人,下无以对后人也哉。至其修辑之完善,观于凡例而知之矣。不复赘焉。

岁在彊圉大渊献季春月下浣,恩贡生滕耀祖显廷氏撰。 阎氏旧有家乘,观邑志科贡封荫人物文学等部,中载二世讳敦、四世讳志、五世讳祺、六世讳公朝以及九世讳尔仞者,溯其世系又必援家乘以为证,则所以论撰。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后世者,非不详且备也,独中叶厄于兵燹仅得窥什一于千百,为可惜耳!顾念:祖功宗德不克世守而表章之,为子孙者末由辞其责。此谱牒之所以宜急也,迩来支派日蕃,若不及时修整,巩年远代湮,后之人欲识水源木本之谊、昭穆宗支之别,且不可得。岂独考古者有无征不信之感乎?

余年三十始创谱稿,相助者惟族侄瑚与荇耳,后十年集成族谱四册尔,时后生子弟通文义者渐多,或编次、或参考、或检阅,佐理自不乏人。而广搜博访则侄孙华南之国也无如。草创粗具,而瑚、荇暨华南相继去世。嗣后,余又设帐他乡,不暇整理家事,以故谱牒虽存而缺点尚多,不足为通族公谱也。

今岁暮春之初,族侄锡龄率华南之子培珍诣余书室,谈及修谱之事。余方以调查为苦难,而伊等乃身任不辞如培珍者,真能继父之志矣!此余之幸,亦合族之幸也。既而伊等调查完竣,又约族人培桐、晋三暨荇之侄孙溥各捧谱稿授余。余向也惟巩任不能胜,今也又觉责不容委。于是,新旧参观,遗漏者补之,舛错者正之,非族者载之,考订既毕,乃与后生辈依式缮写成册,各支分藏,以永其传。

爰叙颠末而附以言,曰:族必有谱,何为哉?今之瓞绵椒衍,而实繁有徒者溯。高曾而上,孰非一体?所遗惟其远近之不分,渐至厚薄之反。易叔季之世,以卑陵尊,以幼犯长,名分之间不堪问矣!谱修而尊卑明,长幼顺。将礼义自此生,即人才自此此起。安在旧日之盛不可复见于来兹乎?倘继起者陆续增修,因而醵金授梓俾世世勿替焉,此尤余之所厚望也夫。

民国十五年长至日十六世庭兰沐手谨识

甘肃金昌滕氏字辈::“光宗耀祖”

山东临沂滕氏字辈:“安昌廷兴如丕”

江苏盐城滕氏字辈:“嘉堂鸿恭天大本观其宗作为之如正”。

江苏盐城滕氏字辈:“唯有春长在,其华兆万方,兴隆昌茂盛,福寿永世康,仁义礼智信,忠孝振家邦。”

江苏淮安涟水滕氏字辈:“长城兴万年”。

江苏邳州滕氏字辈:“昌国兴俊元启新建中华”。

湖南永顺滕氏字辈:“成家传代久树建召明德”。

湖南麻阳滕氏字辈:“成家国代久树建昭明德敦伦沛泽长克开荣继序作育裕经邦”。

山东夏津滕氏字辈:“敬承先训永兆如春光守远德庆燕长存”。

山东郓城滕氏字辈:“修敬义景仰忠良克守铭顺万世永昌

安徽和县滕氏字辈:“姬脉衍宏支右启文谋显”

芜湖三山区氏字辈:“本在修得忠孝传家之宝”

浙江东阳滕氏字辈:

大房支派:仲秉庆必谷添志子茂永祖滕朝启世善运自成家传代久树建昭明德登伦沛泽长克开荣继序作育裕经帮谱房能燕翼蕃昌阴楚湘俊英宏起秀彬蔚焕东阳忠孝仁义广礼端祜寿康厚裔寂光辉入伍保朝岗”;

二房支派:仲秉庆必谷添志东丙守再用时名世长占国兴治成家传代久树建召明德丁伦配泽长克开荣继绪藩昌荫楚湘佐裕育金邦”。

湖北黄州滕氏字辈:“碧谷月大仑天开运熙隆尚云希鼎天国正大光明有贤良相家本裕庆荣华祚兴全忠义书田后远遐”。

广西来宾滕氏字辈:“国建日开德盛茂代明有耀怡荣华”。

四川滕氏一支字辈:“世善运自成家章光跃彩文德兴乾坤庆古必重谊”。

重庆巫山滕氏字辈:仕家传代玖 创守孝先仁 居章光耀祖 明德镇乾坤 信必务属后 报本在精神

安徽合肥庐江滕氏字辈:永茂福安康 道德义厚昌 礼仪少先志(求是哪的分支)

广西田东滕氏字辈(林逢永隆)287户:日月星光明,红旗振展开,道成通德蒲,世界保安宁。

甘肃金昌滕氏先字辈:金榜题名,光宗耀祖。

浙江奉化滕氏字辈:元亨利贞五世其昌燕翼延茂

奔姓 奔氏家谱 奔姓起源 奔姓名人 奔姓的来源 奔姓简介

奔[奔,读音作bēn(ㄅㄣ)]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姜姓,出自黄帝裔孙颛顼之妻滕奔氏,属于以部落称谓为氏。 据西汉...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