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什么用五行给子孙起名,这么做有什么意义?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曾经在寺庙待过一段时间,身边有一个易经大师刘伯温辅佐,所以他对五行八卦之类的学问非常尊重。因此他在给自己的子孙在安排名字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相应的安排。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多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它强调整体,旨在描述事物的运动形式以及转化关系。五行学说的意义包涵借着阴阳演变过程的五种基本动态:水(代表侵润)、火(代表破灭)、金(代表敛聚)、木(代表生长)、土(代表融合)。
中国古代哲学家用五行学说理论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五行八卦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传统文化之一。对于这类东西你可以不信但是最好要保持一定的尊重,这些文化毕竟是先贤们的智慧结晶。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又曾经在寺庙待过一段时间,身边还有一个易经大师刘伯温辅佐,所以他对五行八卦之类的学问非常尊重。为此他给自己的子孙在安排名字的时候,已经做好了相应的安排。
朱家子孙名字都是以木、火、土、金、水为名字偏旁部首。难以想象,一个帝国的皇帝,非常崇尚易经文化,这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文化,却极少有人能够懂得其中奥义。朱元璋对于孙子要求是比较高的,他认为五行是相生相克的,只有利用好五行的规律,那么朱家王朝就能像五行一样永远循环的传承下去,绝不会中断。
朱元璋本人的名字里面并没有五行的偏旁部首,是因为当年给朱元璋起名字的义父郭子兴并不是特别相信五行的含义并且朱元璋并不是他义父郭子兴的传人所以也没必要去计较。然而在朱元璋这里,朱元璋比较相信五行之说,所以朱元璋的儿子们都以木字旁的字为名字,比如说太子朱标、永乐帝朱棣,他们的名字都是有木字的偏旁部首。朱元璋的孙子们都是以火字旁的字为名字,比如说建文帝朱允炆、明仁宗朱高炽,朱允炆是朱标的儿子,朱高炽是朱棣的儿子。
朱元璋的重孙们都是以土字旁的字为名字,比如说明宣宗朱瞻基。朱瞻基的基字,其实就是土字底,所以没有违背祖训。朱瞻基跟其他兄弟不同的是,他的名字里,土字旁是在底下,而他其他9个兄弟的名字里,土字旁都是在左边,比如说郑靖王朱瞻埈、越靖王朱瞻墉等等,都是在左边。所以一时之间,不少人认为朱瞻基的名字是比较特别的。明朝很讲究嫡长子继承制,作为明仁宗的嫡长子,朱瞻基当然是要特别一点,其他孩子要么是小儿子要么是庶出,自然就普通一点了。
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这里面的顺序其实不一样。我们在说到五行的时候,通常都会称之为金木水火土,因为这么叫比较顺口。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方式,正确的说法不是这样。五行相生相克,里面的道理也比较深。既然是相生相克,那么就有生和克的顺序。所以五行的顺序和我们平常的说法是不一样的。按照生的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所以按照生的顺序来看的话,我们说法应是,金水木火土。按照克的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所以按照克的顺序来看的话,我们说法应是,金木土水火。
所以说朱元璋的子孙后代延续的方法,自然是要严格按照生的顺序来安排。金水木火土,朱棣生朱高炽是木生火,朱高炽生朱瞻基是火生土,朱瞻基生朱祁镇是土生金,朱祁镇生朱见深是金生水,朱见深生朱佑樘则是水生木,形成了一个生顺序的循环。
按照朱元璋的想法是必须要完美的避开相克的顺序,也就是说儿子不能克父亲。这样的循环往复才能使子孙得以绵延不断。
太祖以聪明神武之资,抱济世安民之志,乘时应运,豪杰景从,戡乱摧强,十五载而成帝业。崛起布衣,奄奠海宇,西汉以后所未有也。惩元政废弛,治尚严峻。而能礼致耆儒,考礼定乐,昭揭经义,尊崇正学,加恩胜国,澄清吏治,修人纪,崇凤都,正后宫名义,内治肃清,禁宦竖不得干政,五府六部官职相维,置卫屯田,兵食俱足。---《明史》
这当然是玄学的一种说法,朱元璋对这件事深信不疑。所以他在生前,已经为子孙后代们都安排好了顺序。这就好像在玩数独游戏一样,朱元璋已经准备好了相应的偏旁部首,只要子孙后代们,按照顺序相继把这些孩子的名字都给填出来就好了。
五行除去相生相克的说法以外,五行还有性情的说法。例如木代表仁慈拥有博爱之心。火则代表为人谦和淳朴但性子急躁。土则代表为人忠诚,言出必行。金则代表为人仗义,性情刚烈。水则代表为人清和,性情偏善。这些东西也只是在给子孙起名字是的一些参考,起的名字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教育要好。其实起名字只要不是起一些奇葩的名字比如李锁铛然、巨星、曹恐龙等一些比较独特的名字。子孙能不能有前途并不是在名字上能看出来的,关键还是看教育到底是怎样的。
明神宗朱翊钧,一辈子浑浑噩噩。导致自己的两个儿子朱常洛早逝,朱常洵重达300多斤。再看朱元璋教育下的朱标朱棣两兄弟,朱棣教育下的朱高炽,朱高炽教育下的朱瞻基那个不是明君。所以说教育是头等大事,有想起名字的心思还是多放点在教育上吧。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少有的皇帝。不仅是他治理天下,他的方法、策略少有。他的出身奇特,也是少有的。他是从赤贫,社会最底层,成功地登上帝座,建立一个辉煌的皇朝。延续了二百余年。这样一个大明皇朝的皇帝。以前也有出身底层的皇帝:刘邦。刘邦是亭长,也是地方的小官吏。朱元璋不同,没有尺寸之地。他的出身十分奇特,为什么这样一个赤贫的,出身的普通人,能够最后登上帝座呢?他的身世有什么暗藏的秘密吗?
我们先讲他的出身地之谜, 大家知道有一个流传非常广的民谣,这民谣写道,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凤阳花鼓》。第三句就说了朱元璋的出生地,出身之地。自从出了朱皇帝,那就是凤阳出了朱皇帝,他的出身之地没有争议,但是有的朋友就问,我可看到一些材料说,朱元璋不是生在凤阳,是生在泗州盱眙,江苏苏北。这个地方还有朱元璋的祖陵在那里。为什么朱元璋的出生地,会有这样的争论呢?我们查一下最早的记录,按照朱元璋本人,最早的说法,我生在濠州之钟离,就是安徽凤阳,没错啊,但是到了明朝中后期,到了清朝以后,就出现了泗州盱眙的说法,为什么呢,怎么这么容易就混淆了,这两个地方,我们在往前推,查一查《元史》,《元史》上记载,泗州盱眙是属于安丰路,《元史》的,《地理志》上写的,安徽的濠州钟离呢,在元朝的时候属于淮安路,所以在朱元璋的时候,这两个地方,根本不能混淆,为什么到了中后期,就混淆了,后来就混淆了呢?
朱元璋做了皇帝以后,他提高了他老家的地位,他把他的老家,建立成了中都,而且称为凤阳府,这个凤阳府,不仅包括钟离,濠州钟离,而且把泗州盱眙,也纳进来了,所以这一大片都是凤阳,而泗州盱眙,又有朱元璋的祖陵,所以就容易造成混淆,我们怎么判断呢?我们根据朱元璋自己的回忆判断,朱元璋说,他的父亲从泗州盱眙,迁到濠州钟离之东乡,在五十岁的时候,“而眹生焉”,有没有盱眙这一说呢?有,当时他父亲,是从泗州盱眙迁过来的,迁到了濠州之钟离,就是安徽凤阳,在五十岁的时候,生了朱元璋,后人把这两条,这两个地方弄混了,但是我们以朱元璋,自己的说法为准,确认他生在安徽的凤阳。
今天,国内外公私收藏和新修的朱姓族谱极多,其中,仅北京图书馆所藏朱姓族谱就72部之多,其族谱数在各姓中排第九位,而见载于《美国犹他家谱学会中国族谱目录》中的朱姓族谱更多,达88部,在各姓中名列第六。又据山西人民出版社所出《中国家谱目录》记载,山西省社会科学院中国家谱资料研究中心所藏朱姓族谱也有60部计771册71652页之多。
朱姓字辈
朱姓明代王族字辈
朱元璋为秦愍王朱樉后裔制订的20个派字是:
“尚志公诚秉,惟怀敬谊存,辅嗣资廉直,匡时永信敦。”
晋王朱棡后裔,以:
“济美钟奇表,知新慎敏求,审心咸景慕,述学继前修”20字为派语。
楚王朱桢后裔,以:
“孟季均荣显,英华蕴盛容,宏才升博衍,茂土立全功”等20字为本族派语。
代王朱桂后裔,以:
“逊仕成聪俊,充廷鼐鼎彝,传贻连秀郁,炳耀壮洪基”等20字为派语。
庆王朱椭后裔,以:
“秩邃寘台鼒,倪伸帅倬奇,适完因巨衍,骘眷发需昆”等20字为本支派语,以分昭穆。
朱撼后裔以:
“赋质僖雄敞,丛兴阐福昌,笃谐恂怿豫,扩霁昱祯祥”等20字为派语。
韩王朱松后裔,以:
“冲范征偕旭,融谟朗璟逵,亶韶愉灏慥,令绪价蕃维”等20字为派语。
沈王朱模后裔,以朱元璋所定的:
“佶幼诠勋胤,恬理效回瑝,湜源諲皙暐,圭璧澈澄昂”等20字为本系派语。
唐王朱柽的后裔,以朱元璋所定的:
“琼芝弥宇宙,硕器聿琳琚,启龄蒙颂体,嘉历协铭图”等20字为本系派语。
伊王朱(木彝)的后裔,以太祖所定的:
“禺页勉諟讦典,褒珂采凤琛,应畴颁胄选,昆玉冠泉金”等20字为本系派语。
韩王朱松后裔,以:
“冲范征偕旭,融谟朗璟逵,亶韶愉灏慥,令绪价蕃维”等20字为派语。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有26个儿子,对于这些儿子及其的后代的命名,朱元璋也作出了安排。他给每个儿子20个字,用作后代取名时中间的那个字,又规定名字的第三个字要以“木、火、土、金、水”循环使用作为偏旁。这个规定时是从朱元璋孙子那一辈开始执行的。他的20个字是:“徽音膺彦誉,定干企禋雍,崇礼原谘访,宽镕喜贲从。”
朱元璋为什么用五行给子孙起名,这么做有什么意义?
本文2023-11-29 19:42:12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81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