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西门大街的由来要详细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9浏览:3收藏

水西门大街的由来要详细,第1张

  沈万三与聚宝门的传说

  明代的南京城,东连钟山,西据石头,南贯秦淮,北带玄武,城周3368公里,规模盛大,气势磅礴。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也就是朱元璋称帝前两年,朱元璋就开始修筑城墙,营建皇宫。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在应天府登极,建元洪武,定都应天府。明代南京城墙的修筑1366年一直延续1386年,朱元璋用21年时间,修建了世界上最大的一座砖石城。南京城的修筑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在钟山西南麓新筑宫城和改筑南唐以来的金陵城;第二阶段,向北拓宽旧城直到江边;第三阶段,建造聚宝门、三山门、通济门等主要城门,并新筑后湖城和各主要街道;第四阶段,建造外郭城。

  在南京城修筑过程中,还有一个传说与富商沈万三有关。沈万三真名叫沈富,原籍吴兴南浔镇,元末明初大商人。明代洪武三年,沈万三晋见了朱元璋,从此出资帮助朱明王朝营建首都南京。他曾出巨资助建了明城墙正阳门、三山门、通济门和聚宝门等处以及廊房、街道、桥梁、水关、署邸等。据《明史》介绍,朱元璋实施筑城计划时,单造砖单位便涉及1部(工部)、3卫(驻军卫所)、5省、28府、118个县,另有3个镇。而沈万三一人便负责从洪武门到水西门十余公里长的城墙,工程量占整个工程的三分之一。

  沈万三与聚宝盆的故事,在南京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据说明初建筑南京城南门(今中华门)时,砌起即塌,屡次修筑不成。有人说地下有水怪在作祟,向朱元璋献计,借用沈万三的“聚宝盆”,填在城坍处,城门才顺利建成,因而把此门称作“聚宝门”。据说当初向沈万三借聚宝盆时,朱元璋曾答应五更归还,后来为了永远不还宝盆,就下令京城内严禁打五更。沈万三“富可敌国”,遭到朱元璋的嫉妒和猜忌。后来,朱元璋找借口要杀沈万三,在马皇后的劝阻下,沈万三才免于一死,但被谪发戍边云南,家产被查抄一空。其实,聚宝门一名的由来,是因为城门外有一座聚宝山(今称“雨花台”)而得名。所谓“聚宝盆”一说,乃明、清两代好事者所编造的故事。

  聚宝门现名“中华门”,是南京城垣十三个城门中最大、最雄伟的一个,城堡东西宽1185米,南北长128米,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气势恢弘,结构复杂,建造坚固,设计巧妙。有三道瓮城,四道拱门,首道城门高2145米,各门原有双扇木门和可上下启动的千斤闸。闸内有藏兵洞27个,战时用以贮备军需物资和埋伏士兵。东西两侧马道很宽阔,可用于运送军需物资,将领亦可策马直登城头。经历了600多年风雨沧桑的中华门,除木结构毁坏外,砖石结构基本完好。它宏大的规模和巍峨的雄姿,世所罕见,在我国城垣建筑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从军事角度上看,工事坚固,适宜攻守,是研究我国军事史的实物资料。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南湖街道水西门社区成立于2005年,面积36万平方米,常住人口8800多人。2009年8月成立社区党委,下设8个党支部,现有党员217名。纳入社区管理的各类工作人员31名。近年来,社区先后荣获省红十字先进单位、省防震减灾示范社区、省残疾人服务示范社区、市基层文化建设示范社区等省、市、区、街各类荣誉20多项。

为进一步提升社区民生工作水平,实现扁平化管理、一体化推进、信息化服务和资源优先向社区配置的“三化一优先”目标,2009年3月份,水西门社区作为建邺区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单位之一。街道下派1名副处级领导和1名科级干部,按照社区党委、居委会、管理服务站的组织架构,具体负责试点推进工作。同年7月份,社区居委会进行了换届海选;8月份,以公推直选的方式选举产生了社区党委领导班子;12月份,社区管理服务站正式启用。至此,完成了组织架构的搭建,建立了各类制度和工作机制,社区辅警、城管队员、保洁员等有关人员纳入了社区管理。

改革后,社区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的“四自”功能不断增强,社区管理服务站全面承载了政府工作的各项职能。今年以来,社区党委先后组织开展了“三报告一评议”活动,建立了民意代表工作机制、困难党员群众关爱帮扶工作机制,成立了关爱帮扶金等,赢得了广大党员群众的一致好评。

水西门社区附近有南京莫愁湖公园、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京绿博园、大屠杀纪念馆、河西滨江公园等旅游景点,有红透龙虾、江心洲葡萄、南京皮肚面、南京旺鸡蛋、鸭油酥烧饼等特产。

很荣幸能为你解答!

  河北沧州市(含原沧州地区),是回族人民聚居的地方。全市回族总人口17万,占河北省回族总人口的34.7%,为全省,乃至华北地区回族人口最多的市。因此,了解沧州回族渊源及发展,对全国的回族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迁 入 渊 源

  回族,是沧州41个少数民族中,历史较久的民族。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从未著留民族谱志。加之明初燕王朱校“靖难”之役,对沧州一带人民血腥屠杀,赤地千里,造成了历史断带,致使人们对沧州回族的迁徙渊源更加模糊。近年,一些著作中,多将“靖难”以后,即公元1404年作为沧州回族迁入始点。笔者认为,这种说法还需进一步探讨商榷。

  元朝时期,处于华北腹地的沧州,既是全国最大的盐业基地(长芦),又是京题屈指可数的商业繁荣地区,且当时水、陆交通十分发达。陆路建有会川驿(今青县)、兴济驿(今兴济镇)、清池驿(今沧州市区)等京都要道官驿十余处;水路有京杭大运河横贯本市南北220公里,直通京城。水旱码头,商贾云集,具有穆斯林经商、聚落的天然条件,并据《河北省古代陆路运输简史》载,在盛唐时期,沧、嬴、朝三州(皆今沧州辖区)便盛产丝绢,并为当时通过丝绸之路远销外国的重要丝绸产地。可以说,从那时起,沧州就已和阿拉伯国家有了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而至元初,已是“回回人遍天下”、“京城诸路,其寺万余”,而沧州却无回回人涉足绝非可能。

  另据口碑传达,今沧辖泊头市西八里庄沙河涯村在明洪武初年便建有清真寺;孟村县志载,元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朱元璋麾下大将常遇春(回)北上伐元,曾设帐于太平村(今孟村县王帽圈村),其部下将士多为回族,战后阵亡回族将土葬于今孟村尹庄村南,历称“回回墓”。由此可推断,当时在战乱中回族将士落足本地者恐不微量。可证明沧州回族始于明前。

  沧州回族大量迁入,主要在明初。据《明史·太祖纪》载,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六月,徙山后(今宣化东南延至辽阳一带地方称山后)民三万五千户于内地,又徙沙漠遗民三万二千户电田北平。”其“山后q和“沙漠”当时均属回回人较多的地区,移民中自然占有一定的回族成份。如孟树县韩石桥村韩姓,便是由山后禹州先迁山东禹城后至沧州立庄的。其祖谱中载:“我太祖来自西陲,移镇东路,相传山后禹州人”。

  明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燕王朱隶,为夺帝位,举兵“靖难”,沧州破城,坑人(活埋,四万,百人幸难逃一,燕王即位,出旨迁民,“以实空地”。据泊头、河间、董驿、孟_村、沧县、献县等县市若于回族家谱记载,其始祖大都于明永乐二年(1404年)自晋、鲁、浙、沪、皖、鄂等地奉旨迁徙而来。其中迁自南京应天府上元县二郎(龙)岗(港)者居多。如牛进庄刘氏家谱载:“吾东始祖原籍南直隶上元县二郎岗,永乐二年迁徒于此”。孟村镇吴氏谱清道光九年载:“原籍系安徽省徽州府联县,前明永乐年间周祖北迁”。献县马氏家谱一载:“始祖马刚为回族将领,燕王扫北,率三子由南京水西门外二龙港随军到河间府,后长子马广庆到河间东南定居,立村为辛中营”(即今本斋村)。

  除上述情况外,历代统治阶级、官僚恶势的民族压迫,也使一些外地回回人被迫向回回人户较多的沧州一带逃避,成为沧州回族的来源之一。如,明朝末年,无定府(今山东惠民)李阁老依仗权势,对惠民、乐陵两地的回族人民进行了残暴的血洗,强令两地周围40里不许有回民居住,迫使许多回族人民从山东逃至沧州,现沧州铁姓回民就是在那次洗劫中幸一兔于难,逃此落户的。

  综上所述,沧州回族的迁入,大致可分为六种原因:1.战争。即通过对外战争,使中、西亚阿拉伯人、波斯人进入京都诸路(含沧州);通过国内战争,使外地回族将士落足沧州。2.经商。沧州优越的经商条件与回族善于经商的特点,决定了沧州是四方回族商人理想的落足之地。S.官居。即出任官职或随龙保驾携眷落户。4.移民。其中可分三种情况,一是奉旨迁来占产立庄I二是随迁仆从百姓;三是被发流罪。5.逃生。即逃荒、避难而来。6.投一亲。即因种种原因投亲靠友而来。其族源,按照迁出祖籍追溯,可溯至西陵陆路和东南沿海。

  二、繁 衍 演 化

  回族,是一个团结、仁爱且富有顽强生命力的民族。迁入沧州后,不同时间来自不同地点的各家各户相互攀连,彼此相纳,在血缘关系上结成“回回亲戚”,在风俗习惯、民族感一情上形成了凝聚力很强的“回回一家”。历经数百年的繁衍演化,不断发展壮大。

  (一)繁衍“分荣”。经过世世代代繁衍生息,沧州回族人口不断增加,各姓家族“抽。核分亲”,原有村庄容量饱和,土地开发受到局限,迫使部分回族人出庄另立,开辟新的栖身之地。

  据对当地部分回族宗脉考查:刘氏始祖于南京二郎岗迁来后,先在孟村东北部建庄称牛进庄,后又遣二子分建了今孟村县的西赵河村和南皮县的黑龙村,此后层层“分蒸”,代代 “抽枝”

非常多

,可到查阅江苏道教协会网站,一下道观为网站截取:

1

南京天后宫

2

无锡三山道院

3

无锡水仙道院

4

无锡白云观

5

宜兴洞灵观

6

江阴东岳庙

7

徐州市铜山玉皇宫

8

常州市武进白龙观

9

武进东岳庙

10

金坛乾元观

11

苏州玄妙观

12

苏州城隍庙

13

苏州神仙庙

14

苏州园区玉皇宫

15

苏州何山道院

16

苏州悟真道院

17

苏州穹窿山上真观

18

昆山白塔龙王庙

19

太仓天妃宫

20

太仓玉皇阁

21

常熟真武观

22

南通城隍庙

23

如东上真观

24

如皋灵威观

25

连云港玉皇宫道院

26

淮安东岳庙

27

扬州武当行宫

28

仪征东岳庙

29

镇江润州道院

30

丹阳九里季子庙

31

句容九霄万福宫

32

句容葛仙观

33

句容元符万宁宫

34

泰州城隍庙

35

兴化东岳庙

36

泰兴城隍庙

希望对您有用~

据我所了解的情况,冒氏宗谱(泰州人冒德新长子冒致中迁居如皋家谱),现家谱保存于南京博物馆、复旦大学、苏州大学中,而不在南京图书馆;海陵冒氏族谱(泰州人冒德新次子冒启之留居泰州家谱),现家谱保存于泰州图书馆古籍库,也不在南京图书馆。 你倒是可以从我提供的几家单位去查查。冒姓源于复姓棼冒(古楚音fen-wei),在广东东莞,四川,浙江,湖南都有较大的聚居点 历史名人:宋代冒敬臣;元末冒致中、冒桧,明冒哲、冒佑、冒政、明末冒襄。冒致中家谱有《冒氏世谱》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冒氏族谱》《冒氏家谱》均来源于如皋丁堰乡(也是冒氏聚居地)。

我是南京人,你说的情况是可能存在的,应该叫南京水西门,是当初朱元璋建成的,在云南,青海都还有说南京话的人,水西门地区是老城区,很多街巷明朝就存在,好像帝王也进行过外迁。现在这些老街都在拆迁,老城区基本没有了,认亲是不要想了,我家先人是太平天国倒台来南京的,我爸的外婆就是旧时王谢堂前燕谢家的,还遇过一个老师傅,他家从明朝始住在中华门东,鹰府街的,除此以外没遇到一个正牌南京人,要知道清政府倒台时南京只有11万人。

  三山门水西门

  水西门原是南唐都城以及宋元时期金陵城的龙光门,当时也被称作水西门,下水门,它位于城西,坐东向西。洪武初年,朱元璋直接利用这座旧城门作为城西的城门,直到洪武十九年(1368年)推倒重新建造了这座城门,并定名为三山门,而民间仍称作水西门并沿用至今,可见水西门之名是诸多城门名当中最古老的名称。水西门建有内瓮城三座,门垣四道,城门之上建有城楼一座,闸楼四座,形状与通济门,聚宝门相似,规模气势均略逊于以上二门,但都超过其它诸门,城下南侧建有水关一座,也就是西水关,西水关的规模比及东水关要小很多,现在已经面目全非,不注意看是看不出来的

  从50年代拍摄的两祯老照片上看,水西门城楼上和中华门一样雄峙巍峨,远处青山隐隐,民居悠悠,旧时的水西门前,人们闲散的走在商肆林立的街道上,一派祥和宁静之气。水西门附近原是老南京城最繁华的商业区域所在,人口也相对稠密,是世代南京平民百姓的精神家园,现在水西门已不复存在,周围的街道已经被扩大数倍,但是附近的小街巷依然保持着旧有的格局,从回龙街,木屐巷,七家湾,五福街,下浮桥等一批老街巷的名称中仍然让人有无限的思古情愫再生。人们还能在车水马龙人来熙攘的升州路两旁寻觅到三三两两的老民居老店肆,从中捕捉着些许古城的风情。最近评事街,仓巷两大地块依然在大拆,报刊已经披露是准备大建中式别墅,在不久的将来南京有幸又会得到一大批假古董。

  汉西门石城门

  石城门是现有南京古城门仅有保存下来的四座原版城门之一,它在洪武初年建成,是在南唐大西门的基础上而改建,城门建好后因能遥望到石头城遂定名为石城门,民间一直称其为汉西门,旱西门,该门原来的格局有两座内瓮城,三道城门皆为拱券砌筑,城楼屡建屡毁,最后一次被毁是在民国年间,城外有跨秦淮河的石城桥,

  城内有连接城门的石鼓路,石鼓路原是南京城西出城外最主要的东西向主干道,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修筑的汉中路遂取而代之。现政府部门已经将其主体及所属的瓮城修葺一新做为市民广场供人观赏休憩,可惜已经失去了一道城门,由城门向南到水西门,往北直到清凉门的两段城墙包括民国初年开筑的汉中门都已经拆毁,石城门身陷闹市区被周围的高楼大厦及立交桥包围其中,俨然就像是一座孤寂的城堡,不明就里的外地游人怎么都不敢将它和古城墙联系在一块。

  汉中门

  在汉西门的北测紧挨者车水马龙的汉中路路口原来有一民国时期开筑的汉中门,汉中路是《首都建设计划》当中最为重要的城市东西向主干道,1931年道路建好后将汉西门北测的城墙破一豁口西出城外,民国22年5月5日(1933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公函战字第1911号中称:新民,武定,汉中“该三处添建新门,原系市府计划,拆毁已久,延未修筑,对于防务自极甚虑,该市府急切无款兴修,亦属实情”。补建城门是因“汉中门正对江心洲之夹江口,该处有启易登陆之顾虑”。从此公函中可以看出,国民政府有计划开筑新民门,武定门,汉中门,只是资金不足拆毁城墙已久不能建设,军事委员会从战略角度考虑急促政府将以上三门加紧修筑。1934年汉中门建成,城门形状一改明代城门拱券式样为钢筋混凝土过梁式,(另开的新民门,武定门皆为此样式,现只有新民门保留下来,)此种式样颇为简单,不知当初建设者是出于省钱省时的考虑还是从战备的需要出发,结构坚实而美感不足,更没有古朴之气,小时候从门下走过总感觉进了某大型厂矿企业的大门,1976年汉中路改造,汉中门被拆除,这是南京城墙最后一座被拆除的城门。

  清江门清凉门

  清凉门曾名清江门,位于城西,汉西门之北,清凉门的主城门结构尚存,是南京明代13座古城门幸存下来的四座原版城门之一,

  城门顶部的城楼已毁,清凉门原有内瓮城一座,呈半圆形,是有数据记载的南京最小的瓮城,据1999年出版的《鼓楼区文物志》当中文物工作者韩品峥,季士家等回忆“直径约40米,东高西低,倾斜度在25度左右,瓮城们紧贴城墙内壁,座北向南开”,内瓮城在文革后期被拆除。沿清凉门外测向北百余米就是著名的石头城,石头城是南京城最早的历史遗存也是南京城墙的根基和肇端,公元212年孙权在此建石头城开创了他的霸业,然而东吴的王气随着王浚的楼船而黯然,可是由此开创的金陵城池却永载史册,六朝时期石头城是南京西部的制高点,临江耸峙,有“天生城壁”之说,江水直拍山岩,年长日久,冲刷得绛红色的山崖鬼怪嶙峋,其中一块山岩好似被山体挤出了一张变形的鬼脸,石头城也因此被俗称为“鬼脸城”。今天看见的石头城是朱元璋在前人的基础上依山筑城的结果,从裸露的岩石和斑驳的城砖上似乎看见了南京城头上历史的风云变幻。在鬼脸城的前面有一水塘,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鬼脸倒映在水里霎是有趣,这一景观被历史上南京的金陵四十八景称作“鬼脸照镜”。

  清凉门到鬼脸城一带旧时是人迹罕至的地方,更有坟茔憧憧,解放后南京外来人口急剧上升,以至城墙外测及秦淮河两岸等多是河南,安徽等省逃难来宁人员的聚居地,曾经是南京有名的贫民窟地区,现经整治,清除淤积,障碍,乱差等现象,显现清丽风华之大气象,成为南京旧城改造及秦淮河风光带整治最为成功的地方,据说联合国授予南京“联合国人居奖特别荣誉奖”,就是根据这段风光带的整治做为南京人居环境美好的实体样板所做的肯定。清凉门大桥是在2000年为解决河西地区开发而兴建的,当初桥面的设计高度没有城墙高,就在城墙的上部开了一个宽40米,深6米的大豁口,再在墙体的内外两侧各建了一座桥墩,使沉重的桥梁直接落在桥墩上,不至于对古城墙造成巨大的伤害和震动,这看起来是明智之举,可细想无异于杀鸡取卵,为了建一座现代化桥梁你不惜破坏古老的文物将仅存的一段美好的古城墙割裂从而破坏了整体的美观,不知当初的文物部门是干什么吃的,竟能同意此等低能的设计方案,何不让设计者抬高桥面6米,只不过提高了一些建桥成本而已,不至于去破损古老的文物,孰轻孰重?有点文物保护意识的人都能分辨出来,我们南京的有关部门近年来还在干类似的蠢事呢。

  草场门

  出鬼脸城公园北大门就是一条南北纵向的石头城路一直向北抵达模范西路,这条大路就是完全在被拆毁的城墙基础上建筑起来的,其中在与北京西路相交的地段原来有一清朝光绪三十四年(1908)开筑的草场门,因其城内有大片的草场所以故名为草场门,草场门为单孔拱券结构,城门深约20米,宽约6米草场门早在1954年就被拆

  除,是南京最早被拆除的城门,在拆除以前城门被封堵多年,周围也属荒凉地界,建国初期,物资匮乏,南京有家建筑公司为了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全体干部群众日夜奋战在工地上,由于工程进度快,出现了砖块短缺供应不上的局面,有人突发奇想,盯上了草场门附近的城砖,何不拆城取砖以解燃眉之急,一块城砖可以低上七八块小青砖啊,,一段城墙就可以盖好多楼房啊,于是报告打上去的充分理由就是“变废为宝”,“古为今用”,又例举了其它城市拆城的先例,领导们想了很久终于同意了这一“善举”,南京城墙的灭顶之灾由此开始。其实早在民国初年就有了拆城行动,民国3年(1914年)齐耀琳任江苏巡按使,为“旗民生计局筹办之备”大规模拆除清八旗驻防城以及明皇城残垣,“以工代赈”变卖大量的城砖做为建材,南京现存的许多著名建筑,诸如民国元年(1912年)由英国人柏耐登设计并主持建造的扬子江饭店(今下关区公安分局),民国2年建造的南京大学桃园北楼及礼堂,民国14年在鼓楼南坡建造马林医院病房(今鼓楼医院)等等,被拆卸的城砖除用于南京本地的建设外,还有部分运往外埠,比如参议院参政张謇(南通人)通过与江苏巡按使齐耀琳的关系,将部分拆卸城砖运往南通。

  今天的草场门实际就是一个地名,北京西路的尽头有著名的南京

  艺术学院和江苏教育学院等,过草场门大桥就是河西著名的现代化小区龙江新寓,此处已经被现代化重重包围,没有一丝半点古城墙的遗迹可巡了。

  马鞍门 定淮门

  由草场门沿石头城路继续向北在模范西路的路口就是定淮门的地界,定淮门是明初最早的十三座城门之一,建于洪武初年,因靠近城内的马鞍山,定名为马鞍门,洪武七年改为定淮门,是因为城门外濒临秦淮河,有稳定之意,故名“定淮”,可是在明清的长时间里民间百姓俗称它为“淮远门”,可能是因为此门远离闹市,荒僻而幽远。可能也正是这定淮门荒僻而幽远的原因,加上其门本身也非特色之处,历史文献的记载少之又少,就连它存世期间的照片笔者也没有发现一张,更不要说它是被最早拆除的城门,现在更不可能有它的影子了,现在沿定淮门城墙向北有一百米的距离有一城墙的断头,此处做为一个停车场和一大型小区的进出口,由东向西过秦淮河建起了一座通衢大桥是城北沟通河西的最重要的通道,一改以往荒僻幽远的处境已身处闹市之中,人们在此进进出出忙忙碌碌可能很少有人关注这段城墙的新替历程。定淮门内的马鞍山上明代建有一座古林寺,号称“中兴戒律第一祖庭”,与城内的香林寺,毗庐寺合称“金陵三大刹”,可惜在太平天国年间毁于战火,遗址就是今天的古林公园。

  仪凤门兴中门

  仪凤门位于城北狮子山与绣球公园之间,坐东向西,建于洪武初年(1384年),建有城楼城门拱券8米,跨度6米,上面建有城楼,明成化年间(1465年)由于人迹罕至被堵塞,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梁化凤重开仪凤门,民国十七年(1928年)夏,国民政府下令将仪凤门改为兴中门,意味振兴中华之意,门额题匾由国民政

  府行政院院长谭延闿题写,此门是所有城门距离长江最近的一座,据此可以远眺江上白帆点点,犹如浏览一副美妙的长卷,现在也就只能凭空怀古,想若非非了。1971年此门被彻底拆除,2005年重新改建为三门拱的新一代城门并恢复了仪凤门的老名字,由于是南京最早修复的一座城门,做工还算精细,再加上城楼雕梁化凤,整体处在山水之间,样子相比较后来的几座新城门更像是古代城门,已经被南京市民们所接受。

  钟阜门

  最初修建城门的时候叫东门,洪武十年将东门改名为钟阜门,因为它遥对钟山(钟山亦称钟阜)而得此名,此门地处卢龙山东南麓,坐西向东,几乎和仪凤门相对,也是两座距离最近的城门,不过此门也和仪凤门的命运相同被堵塞了很长时间,历史文献里也鲜有照片留存,再说它是南京被拆除最早的城门之一,所以在南京市民的印象里也就没什么记忆了,现在的钟阜门周边全然没有一点城墙的影子连一块城砖也找不到,跨护城河的一座大桥只是连接城北主干道建宁路的一段而已,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你如果问十个南京人钟阜门在哪里?十有八九不知道,如果问附近的盐仓桥在哪里?那都知道,因为盐仓桥比钟阜门名气大多了。

  金川门

  金川门位于钟阜门南,坐南向北,横跨金川河,因金川河由此出城,故名。金川门旁当初建有水关一座用于疏通城内外的金川河,是南京少有的几座带水关的城门之一,结构比较繁复,号称“北水关”,由此可以使南京城内的船只来往于长江之间,1907年修筑的“宁省铁路”小火车由此出城至江边的终点站,这样一座水陆两用城门连同小火车在1957年被毁于一旦。

  燕王朱棣于建文四年(1402年)率“靖难之师”渡口南下经龙潭进攻南京,由朱元璋的第十八个儿子谷庶人和李紧隆等接应打开金川门迎接燕王军队进入城内,使燕王很快的顺利登基做了皇帝,南京城历史上本来应该发生的第一场攻城之战却没能打的起来。

  新民门

  在钟阜门和金川门之间,民国年间出于城北交通和战备的需又增筑城门一座“新民门”,该门具有浓郁的民国特色,设计为钢筋混凝土过梁式,和汉中门,武定门是为同期建设起来的三座样式一致的城门,这是唯一保留至今的一座该样式的城门,两边已经没有城墙的影子了,只有被众多的住宅楼商铺所包围,虽然看起来和传统的拱券式城门不相称,时至今日也算是文物了,就是经常在此出入的人们很难和老城门联想起来。

江苏武进晋陵白氏六修宗谱二十三卷,首一卷,外编六卷,末一卷,(清)白兰昌、白麟昌等修,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仁荣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贵州白氏乐阳族谱八卷,首一卷,白登顺纂辑,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四川成都白氏乐阳祠族谱八卷,首一卷,(清)白登顺等纂,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馆。

北京昌平五瑞堂白氏族谱六卷,(清)刘廷遴纂修,白劭挺主修,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手写本五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四川成都乐阳祠白氏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南京大学图书馆。

山西平定白氏家乘六卷,(民国)白凤章编辑,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石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山西平定白氏家乘续编二卷,(民国)白凤章编辑,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石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武进晋陵白氏宗谱二十二卷,外篇六卷,末一卷,(民国)白沂春主修,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仁荣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八册。现被收藏在南开大学图书馆、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

广东台山鹤仪白公家谱,著者待考,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峻德堂手写本。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四川涪陵北里白氏族谱二卷,(民国)白润斋编,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手写本。现被收藏在四川省长寿县乐温乡宝珠村。

山东白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戊寅年(公元193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安徽白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香山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四~八卷、第十二~十三卷。现被收藏在安徽省安庆市图书馆。

福建安溪榜头白氏族谱,(现代)白清泉等主编,1989年铅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水西门大街的由来要详细

  沈万三与聚宝门的传说   明代的南京城,东连钟山,西据石头,南贯秦淮,北带玄武,城周3368公里,规模盛大,气势磅礴。元至正二十六...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