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和顾颉刚的矛盾是怎么一回事呢?
我一生中碰到的最大钉子是鲁迅对我过不去。”这是古史辨派创始人和国学大师,顾颉刚一生中最痛和无奈的感叹。
在民国时代,鲁迅的辛辣笔锋和敢于批评是世人皆知的。鲁迅的笔是投枪、是长矛,遇到不平事总会战斗一番。也因为如此,鲁迅与同时代的大师们都不可避免的结下了梁子。
然而,在所有的梁子中,鲁迅与顾颉刚之间的恩怨最后竟发展到了势同水火、对簿公堂的地步。
究竟鲁迅与顾颉刚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使得原本关系还不错的二人走到了那一步?
故事还得从头说起。
鲁迅
鲁迅与顾颉刚真正杠上是二人在厦门大学任教期间,1926年顾颉刚和鲁迅同时被厦门大学聘请为教授。二人到厦门后,很快成为同事(二人都在国学研究院)。二人在一个办公室上班,在一起吃饭,关系处的还不错。
顾颉刚为人老实,缺乏心眼。在到厦门大学任教后,先后推荐了 潘家洵、陈乃乾、容肇祖等人到厦大任教。本来为别人找工作是好事,但这些人都与鲁迅有过芥蒂,而且不少又是胡适的学生。
这些人到厦大之后自然少不了与鲁迅有争论,鲁迅由此对顾颉刚产生了不好的印象。鲁迅在给许广平的信中说:“这人是陈源之流,我是早知道的,现在一调查,则他所安排的羽翼,竟有七人之多,先前所谓不问外事,专一看书的舆论,乃是全都为其所骗。他已在开始排斥我,说我是‘名士派’,可笑。”
民国大师的合影
对此,鲁迅反驳说:“盐谷氏的书,确是我的参考书之一,我的《小说史略》二十八篇的第二篇,是根据它的,还有论《红楼梦》的几点和一张《贾氏系图》,也是根据它的,但不过是大意,次序和意见就很不同。其他二十六篇,我都有我独立的准备,证据是和他的所说还时常相反。”
辩驳似乎已经是苍白的了,鲁迅抄袭的消息早已经不胫而走,似是而非已经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伤害。鲁迅与陈源之间的梁子,算是永远地结下了。随着顾颉刚介绍的那些人的到来,让鲁迅再次想起了往事,自然心中会有不爽。
后来,鲁迅因不满厦门大学新任校长秘书林文庆的作风,辞职离开厦大。鲁迅离开厦大时,顾颉刚作为晚辈还去送了鲁迅。但此时二人心中隔阂已深,已无法再如从前。鲁迅在离开厦门大学后,给好友的信中表露了当时的心态:“在厦大时,即逢迎校长以驱除异己,异己既尽,而此公亦为校长所鄙,遂至广州……”
胡适
从鲁迅的这段话,顾颉刚成为了排斥异己的另类分子。
1926年,鲁迅转到中山大学任教。不久,中山大学也发出了对顾颉刚聘用的通知,这份通知是由鲁迅的好友孙伏园转交的。但孙没有转交给顾颉刚“他回到厦大,和鲁迅商量的结果,把我聘书销毁了,鲁迅独自前往。我蒙在鼓里,毫不知道。……不久,中大来信催我了,我才知道有聘我这一回事,便束装前往。”(《顾颉刚自传》)
D |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顾颉刚指出,秦始皇为了统一思想,推行严刑峻法,实行了“焚书坑儒”,禁止人民读书,但是没有达到想要的目的。秦始皇在思想统治上的失败一方面加快了秦朝的灭亡,另一方面也为后世提供了深刻的教训和借鉴,所以D项符合题意,A项统一文字是成功的举措,B项中统一度量衡与思想控制无关,C项中科举制度不属于秦朝,答案选D项。 点评:材料要求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秦始皇专制统治的消极影响,如何正确的评价这位皇帝,历史上也长期争论不休,就高中历史中人物评价的要求而言还是要坚持生产力评价标准是根本的最标准与道德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
关于顾颉刚主编的《二十五史补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共收240多种书
B收《汉书》部分8种
C收《史记》部分8种
D收《后汉书》部分27种
正确答案:B
鲁迅和顾颉刚的矛盾是怎么一回事呢?
本文2023-11-29 18:42:52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81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