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收复边疆治理边疆的名将是谁
晚清收复边疆治理边疆的名将是左宗棠。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 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晚清政治家、军事家、民族英雄,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与曾国藩等人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左宗棠曾就读于长沙城南书院,二十岁乡试中举,虽此后在会试中屡试不第,但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由幕友而起,参与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兴办洋务运动、镇压捻军,又主持平定陕甘同治回民起事、收复新疆并推动新疆置省。
其间他历任闽浙总督、陕甘总督、两江总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中法战争时,自请赴福建督师,1885年(光绪十一年)在福州病逝,享年七十四岁。清廷追赠太傅,谥号“文襄”,并入祀昭忠祠、贤良祠。
左宗棠著有《楚军营制》、《朴存阁农书》等,其奏稿、文牍等在晚清辑为《左文襄公全集》,建国后又辑有《左宗棠全集》。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清嘉庆十七年十月初七)生于湖南省长沙府湘阴县左家塅。生性颖悟,少负大志。
1816年(嘉庆二十一年),他随父亲左观澜到省城长沙读书。1827年(道光七年)应长沙府试,取中第二名,同年因母亲病重放弃院试,不久母亲去世,丁忧期间至少从1829年(道光九年)起涉猎经世致用之学。
对那些涉及中国历史、地理、军事、经济、水利等内容的名著如《皇朝经世文编》、《天下郡国利病书》、《读史方舆纪要》及《水道提纲》等视为至宝,这对他后来带兵打仗、施政理财起了很大的作用。
《历史的系列》在讲到清军收复肃州后,对左宗棠西征陕甘过程中的一些历史人物和事件单独列传,同时交替介绍了一些重要的民族和宗教问题。现在我们继续回到光复肃州之后。 1873年8月,左宗棠率领的以湘军部队为首、已纳入官军编制的回军部队为辅的清军主力收复肃州(今甘肃酒泉)后,陕甘全境遂宣告全部平定。这和他给慈禧太后承诺的五年期限分毫不爽,可谓算无遗策。 五年前,1868年7月,左宗棠平定西捻军后,居功至伟。奉诏觐见慈禧时,被赐紫禁城骑马。他以举人身份享此殊荣,风光无限。朝堂上慈禧问陕甘之事何时可定?左宗棠踌躇半晌说,得给微臣五年时间!如此旷日持久,左陈述的核心理由是:陕甘地方贫瘠,物产匮乏;高原沟壑,交通不便;战乱多年,人口损失严重。所以筹粮难以筹饷,筹饷难于筹兵,而运输更是首要难题,尤难于筹粮。 看见没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就是打钱打粮食。谁有殷实的经济基础和粮食储备,谁就能坚持到最后。前边文章说的陕西回军从甘肃董志原返攻陕西、并和土匪武装勾连合作,还不是为了粮草。道理是一样一样的。 西征陕甘清军列阵(前边炮队,后边洋枪队,各司其职) 左宗棠作为陕甘总督,征战攻伐不是唯一的职责。陕甘全境平定后,更大的问题摆在了这个父母官面前:妥善安置流民百姓、安置投诚的回军士兵和家属,尽快恢复各地区生产和生活秩序。大家居有其地、食有所耕、对生活有所期望,社会才能稳定。 流民百姓较好安置,战乱已平,发给盘缠路费各归原籍即可。无法即时恢复农业生产者,适当给予补助则可暂度难关。而安置陕回士兵及家属时则问题较多。因陕西地方已将 村寨田产房产没收,作为「 ”叛产”充公处理,且陕西官府及地方百姓坚决反对陕回入陕。 左宗棠再三思量,决定不论陕回还是甘回,一律安置在甘肃各地落户生活。原因很简单,许多地方久经战乱,虽已人烟荒芜,但是房屋和田地尚可利用。比如我老家的小山村,是一个以姓氏命名的村庄。但是清末时已经没有人口了,所以被逃难的流民当成了安家的首选。即便如此,也还是人少地多。我的曾祖父兄弟四人在民国初年就以低廉的价格从村里「 ”先占”田地房产的百姓手里购房置地,就此落户。 西北黄土高原地坑院和窑洞 安置人口的区域包括如今甘肃兰州以东的定西、秦安、张家川、清水、会宁、平凉等地和宁夏的灵武、固原、泾源、隆德等地。安插居住区域时,选择「 ”川原相间,各成片段之地”,单独成片居住,不与当地百姓杂处,免生是非。安插途中,由地方官府负责保护,禁止沿途百姓寻衅滋事。路途中,大人每人每天给口粮八两至一斤,未成年人给五两至半斤。安插之后,由地方按人口划分田地,分配无主房屋(窑洞)或新挖窑洞、配发农器、种子。在耕种收获之前,依旧按人发给救济口粮,当年秋收后停止。但孤寡老弱残疾不能自食其力者,由地方登记造册,核实后继续配给粮食度日。 安置落户的回军士兵和家属即属平民。从前是非,一概不问。任何人「 ”不得以从前仇怨,借口寻衅”。鼓励从事工商业,丰富生活,但不得种植贩卖**。安置后民间禁止蓄养骟马(多用作战马)、禁止私藏枪炮军火武器,禁止习武跑坡驰马。那个时候的习武可不是「 ”雷公太极”或者「 ”咏春丁浩”,民间练习的拳脚可真的是「 ”杀人技”。 善武也是历史悠久,陕西的红拳、河南的查拳和心意六合拳、河北的八极拳都和 有关系哩!比如陕回十八营首领之一的崔伟,就是一个功夫高手。跑坡驰马说的是骑马打猎,但很多人名为打猎,其实是骑马打劫,所以要严格禁止。 民间拳师(我感觉像义和团) 人员安置完毕后,即调整地方行政区划与机构,加强 居住地的行政管理,根据实际需要在各地增设军事机构,派驻军队,以示武力监管和震慑,未雨绸缪,防范不测。 陕甘本来华夏文化发祥之地,但至宋代以后日暮途穷。左宗棠大力提倡「 ”兴教劝学”,强调「 ”以书院教士子,以义塾课童蒙,以科举振学风,以礼刑训齐民”。而且办学教育自1871年收复失地开始,光复一处,即令恢复教育机构。到1878年为止,陕甘两省各府县基本均开设培训科举考试的书院。同时为了普及教育,1874年开始,左宗棠命令各地一律兴办针对贫寒农家子弟启蒙教育的义学(义塾)。办学的资金既有官方的拨款,也有地方乡绅的捐助。在兰州还为 子弟专设义学。甘肃的科举乡试历来由陕西负责,文闱(乡试文举考试)设在西安。考生参加考试必须长途跋涉,殊为不便。为方便甘肃回汉青年学子参加科举考试,奏明朝廷批准专设甘肃学政(文化教育机构的官员叫学政)。并拨银50万辆修建了当时全国最宏伟的贡院(考试院、科举考试的专用考场)。 贡院 1875年8月,甘肃举行首次文闱乡试,应试者4000余人。左宗棠亲自监考。发榜时,第一名举人就是后来史称「 ”陇上铁汉”的秦安县考生安维峻。而此后,为照顾 和文化落后地区,左宗棠奏明朝廷,在甘肃实行「 ”分科中额”。知道什么意思不?就是最早的少数民族高考加分单独录取,不和其他考生同等竞争的考试政策。我国高考制度恢复后,全国少数民族同学也是享有这个特别待遇的。也许,左宗棠就是这个区别考试制度的鼻祖。 少数民族学生 由于陕甘战乱十余年,百姓流离失所,居无定所。以至于「 ”经籍消亡”,社会上根本找不到全套的四书五经。年轻人想读书时居然无书可读。当时的书籍供应多是书商从四川和湖北贩运而来,而且价格奇高。左宗棠又命「 ”从事刻书”,由武昌崇文书局和西安关中书院负责刻书印刷专项工作。书籍专供陕甘各地书院和义学。 陕甘气候干燥,黄土沟壑,交通阻塞,加之兵燹焚毁,道路桥梁坍塌,城镇公共设施毁损严重。左宗棠即命部队和雇佣的劳工沿途修路筑桥、恢复公共建筑。并大力提倡在黄土高原种树,以期改善环境。 说到改善环境,有件不见于各大史料的事迹必须得提一提。甘肃境内经此战乱之后,白骨尸骸漫天遍野,惨不忍睹。若不加妥善安葬,高温天旱,易发瘟疫。所以左宗棠出资招募劳力掩埋百姓遗体,让死者入土为安。「 ”凡收埋一尸,掘深四尺者,给钱二百文”。每天有专人巡查,遇有遗尸暴露者,不问有无亲属,即予埋葬。 清末修缮加固后的兰州城墙 陕甘境内由左宗棠负责督修的道路桥梁数不胜数。比较著名的道路比如宁夏固原三关口一路40余里、甘肃会宁县翟家所一路数十里、甘肃临洮道路160里、青海大通县道路300多里……。比较著名的桥梁如宁夏隆德县六盘山大小桥梁6座、平凉境内大小桥29座、泾州境内大小桥9座…… 至于修建恢复的公共建筑,以各地城墙、府衙、祠庙为多。如修造兰州祠庙、行馆、书院等十三所。修筑兰州外城墙1300余丈,西宁城墙880余丈。天水则加筑中城、小西关城、东关城,城南修筑耤河新河堤350丈。陇南的城池则异地重建,长100多丈。在河西,则将在战争中摧毁的酒泉城修葺一新,并将塌陷之嘉峪关城池修缮完整。城头由左宗棠亲笔书写「 ”天下第一雄关”牌匾。如此诸多事例,枚不胜举。 嘉峪关 左宗棠一路征战,一路种树,在大道沿途、宜林地带和近城道旁遍栽杨树、柳树和沙枣树,名曰「 ”道柳”。目的一是巩固路基不至水土流失,二是防风固沙绿化环境,三是预防行人骡马失足,四是方便行人遮凉。光是从陕甘交界的长武县境起到甘肃会宁,种活的树就达264万株。现在甘肃平凉柳湖公园还遗存有「 ”左公柳”100多颗。 左宗棠的一位同乡从甘肃往新疆走,看到沿途湘军将士种植的道柳。即兴赋诗赞曰:大将筹边未肯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千秋功过,任人评说。褒者亦褒,贬者亦贬。往事如风,人心可鉴。是为记! 左公柳
晚清重臣左宗棠名气大,能耐大,脾气也不小。咸丰朝,左宗棠以举人身份在湖南巡抚骆秉章帅府作幕宾。某日,总兵樊燮拜谒骆大帅。告退时骆帅让他去见一下师爷左宗棠,樊即谒左师爷。见面时,樊燮未给左师爷请安。左厉声喝道:“武官见我,无论大小都须请安,赶快请安。”樊说:“朝廷没有武官见师爷请安之例。武官虽轻,可我也是朝廷二三品官。”左师爷大怒,站起来就要用脚踢樊总兵。并大骂:“忘八蛋,滚出去!”樊愠怒而出。
不久北京诏旨下,着樊燮革职回籍。此事左师爷不占理,樊总兵却输了官司。樊燮带着儿子、增祥(字樊山)回老家恩施,于梓潼街置宅定居。并将“忘八蛋,滚出去”六子写在一木板上名曰“洗辱牌”,供在祖宗神龛下侧。他带着俩儿子上香发誓:“不中举人以上功名,不去此牌。”新居之日樊燮摆宴,当着家乡父老说:“左宗棠一举人耳,既侮我人格又夺我官职,且波及先人,视武人如犬马。今天我楼已建好,将延聘名师教我俩儿子,一定雪我耻辱。不中举人、进士,我无脸见先人于地下。”
此日之后,樊燮花重金请来名师。师生三人整日在书房授业苦读,其他人一概不许上楼。每日饭食,樊必亲自过目检点。到了饭口,樊燮齐整衣冠请先生下楼用饭。哪道菜品先生没动筷子,下一顿必定换可口儿的。
樊燮为让俩儿子蒙羞发奋,不许增、增祥穿男人服装,内外一律女式衣裤。他对俩儿子交代说:“你们考上秀才可脱去女外衣,中举人才能脱去女内衣,中进士点翰林,我烧掉洗辱牌,告先人以无罪。”
光绪三年樊樊山中进士并入选庶吉士,樊燮终于烧掉了“洗辱牌”。增学问扎实切实,本高于樊山,不幸得病亡故,士林学人无不惋惜增英才早逝。光绪二十七年樊樊山任陕西布政使,朝廷在西安赐建左宗棠祠。陕西巡抚让樊樊山致祭词。樊山力辞不受,曰:“宁愿违命,不愿获罪先人。”有人说梓潼樊家楼上,曾存“左宗棠可杀”五字笔墨,想必是樊氏兄弟苦读时发愿所书。(参刘禺生《世载堂杂忆》)
左宗棠一生未考取进士功名(两宫特赐进士)。樊樊山中进士时左宗棠已擢东阁大学士,拜相中堂。左氏大概早已忘了当年那句“忘八蛋,滚出去”,更没想到六字骂出个进士。樊樊山以诗文词曲名,民国初年尚活跃,也是位京师捧角儿耆宿。
左(Zuǒ)姓源出有七:
1、据《姓考》及《吕览》所载,古有左国,以国为氏,黄帝臣左彻为其后。一说左彻为左姓之始。
2、据《姓氏》所载,周穆王时左史戎夫之后,以官为氏。
3、出自姜姓,为春秋时齐国公族之后。据《广韵》所载,春秋时齐国公族有左、右公子之分,后左公子的后代便以左字为姓,形成左氏。
4、以职官名为姓。据《元和姓纂》所载,春秋时各诸侯国大都置有左史官,其后便以左为氏。楚国威王有左史官倚相,周穆王有左史戎夫、左史老,均为左史官,后以官为氏。他们皆为左氏之祖。
5、春秋时宋国公族有左姓。
6、春秋时卫国公族有左姓。
7、出自他族或他族改姓而来。明、清云南永昌府腾越亭(今腾冲)、蒙化府(治所在今巍山)等土司有左姓,系彝族;清满洲八旗姓哈斯虎氏,后改为左姓;裕固族绰罗斯氏,汉姓为左;北宋时犹太人留居中国境内(主要在今河南省开封)者之后裔中有左姓;今云南省巍山彝族多此姓。
■得姓始祖
左彻。上古时期黄帝时的官吏。据说曾帮助黄帝铸造三鼎于荆山之阳,令人惋惜的是黄帝在鼎成之日与世长辞。左彻悲痛难当,泪如雨下,于是他拿来黄帝的衣冠,几杖进行祭祀,以慰黄帝在天之灵。左彻之举,无疑为性情中人所为,乃获得世人之敬重。据说左彻为古时左国之嫡裔,由于左国立国之人无传,故左姓人奉左彻为其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左姓在西周时,有左儒、左鄢父仕周为大夫,春秋时鲁有左人郢、左丘明、左师展,晋有左史,战国时燕有左伯桃。可见在先秦时期,左姓已活动于西周之国都——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及鲁(今山东省西南)、晋(今山西省一带)、燕(今河北省北部)等地。西汉时,左姓仅名左咸者就有四位(《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将四者合一,谬也),其一为任郡守九卿的琅琊(今山东省临沂一带)人左咸,另一左咸后赐爵关内侯,子孙袭爵留居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剩下两位因只有只言片语,不论。另外,由于淮南王外家姓左,故有左吴、左修事淮南王,此际其外戚见诸史册者还有一位女性——寡妇左阿君。表明左姓在此际已定居于今安徽南部一带。东汉时见诸史册之左姓愈多,左圣、左雄叔侄为南郡涅阳(今河南省镇平)人,左原为陈留(今河南省开封)人,左伯为东莱(今山东省掖县)人,左慈为庐江(今属安徽省)人,左恢为吴郡曲阿(今江苏省丹阳)人。另有两支左姓家族值得关注,一为清河国(今属河北省)王妃,后贵为汉安帝母后的犍为(今属四川省)人左小娥家族(其同父异母弟左次、左达生在清河国任郎中)。另一为河南平阴(今河南省孟津)人左忄官家族(其兄左称、左胜均封南乡侯,弟左敏,左觉亦在朝中任职),这两支家族风光显赫,使得左姓成为当时的北方著姓之一。此外也表明,此际南方的安徽、四川、江苏等地已有左姓人定居。魏晋时期,左姓在今山东、河南间地繁衍迅速,后昌盛为左姓济阳郡望。南北朝至隋唐,左姓由于避乱、仕宦、谋生等原因,逐渐播迁于江东各地。宋元以后,左姓在江南分布地更广,两湖、两广等地均有左姓人入迁。明初,山西左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陕西、甘肃、河北、河南、东北三省等地。此后,云贵、台岛均有左姓人入居。清初,两湖之左姓伴随湖广填四川的风潮入迁四川。如今,左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河北、山东、江苏、四川多此姓,上述四省之左姓约占全国汉族左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九。左姓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四十二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八六。
■历史名人
左雄:南郡涅阳(今河南省镇平)人,东汉学者、大臣。举孝廉,迁冀州刺史。对豪族“贪猾”者敢于揭发检举。后历议郎、尚书,累迁至尚书令(位同宰相)。他崇经术,修太学,使太学极盛一时。
左悺:河南省平阴人,东汉显宦。初为小黄门史,后因与单超等五人合谋诛灭外戚,以功迁中常侍,封上蔡侯。得势后,日益骄横,其兄弟亲戚多出任州郡官,侵压民产。被人告发后自杀。
左慈:庐江人,东汉末方士。据传有神道,并在曹操面前表演过。葛洪称他是其祖父葛玄之师。
左思:字太冲,临淄(今山东省淄博东北)人,西晋文学家。其怀才不遇,仅官至秘书郎。所作诗文借古抒情,多愤世不平之作。十年构思方写成《三都赋》,士人竟相传写,一时竟弄得洛阳纸贵。辑有《左太冲集》。
左鼎:江西省永新人,明朝大臣。进士出身。授御史,巡抚山西。居官清勤恤民,卓有声誉。以善写奏章著称,有左鼎手之誉。官至广东右参政、左佥都御史。
左权:湖南醴陵人,中共高级将领。黄埔军校一期毕业,曾留苏学习军事。回国后,历任中央红军军校教官,一方面军总部作战参谋,第一军团参谋长等职。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红一军团代理军团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副参谋长。1942年在山西省辽县(今左权县)麻田阵亡,年仅36岁。
左丘明:春秋时鲁国人,后人因其目盲,称之为盲左。相传他曾任鲁太史,为《春秋》作传,成《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又作《国语》。先儒以为左丘明好恶同于圣人,故孔子作春秋为素王,丘明为素臣。述夫子之志而作传,是为左氏春秋。
左伯桃:春秋燕人左伯桃羊角哀,品高才横。时诸侯争霸,鱼肉百姓,愿救水火之中。闻楚庄王贤君,相约共赴。路暴风雪,饥寒交迫,伯桃病弱,角哀力竭,相扶一空心大树下,伯桃劝弃,角哀不忍。俩死不如一活,终明事理,受粮上路,一步三回,泪流成河。至楚庄王,急回寻之,伯桃冻儡树中,角哀痛不欲生。后逢忌日,角哀面荒原深拜,潸然泣之,祷也。
左小娥:东汉犍为人,清河王刘庆姬。有才色,喜辞赋。和帝赐给清河王,生子刘祜,后祜继承帝位为安帝,尊其为孝德后。
左君弼:庐州(今安徽省合肥)人,元末南方红巾军将领。曾盘据庐州十余年,为天完政权汴梁行省首领。曾降元,后又降明。
左光斗:安庆府桐城(今属安徽省)人,明代直臣。万历进士。任御史时排斥宦官,后又弹劾臣魏忠贤,被魏杀害。
左良玉:山东省临清人,明末大将。早年在辽东与清军作战,后入中原镇压明末农民起义军。与李自成、张献忠作战多年,因功升平贼将军,后加封宁南伯。顺治二年病死,终年四十六岁。
左懋第:山东省莱阳人,南明官吏。崇祯进士,南明弘光年间任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徽州。后入北京与清廷议和,遭软禁,拒降被害。
左宗棠:湖南省湘阴人,清朝大臣。1860-1865年镇压太平军功勋卓著。后任陕甘总督镇压了西部捻军和陕甘回民起义。1876年击败俄、英支持的阿古柏侵略军,因功升军机大臣(位同宰相),调两江总督。有《左文襄公全集》。
左宝贵:山东省费县人,回族,清末将领。甲午战争时,以总兵之职率军赴朝鲜平壤拒日。督军浴血奋战,亲手燃放大炮。后中炮阵亡。
■郡望堂号
1、郡望
济阳郡:晋惠帝时将陈留郡之一部分置济阳郡,南渡后废,其故地在今河南省兰考县东、山东省东明县南一带。
2、堂号
传经堂:孔子作《春秋》,左丘明为了传《春秋》作了《左传》,详细解释了《春秋》的内容。
高义堂:春秋时候左伯桃和羊角哀一起到楚国去谋事,途遇大雪,天寒食绝。伯桃把自己的衣服、粮食都给了羊角哀,让他一人到楚国去,免得二人都冻饿而死。伯桃自己则钻到一棵大树的树洞里冻饿而死。羊角哀在楚国得官后,回到那棵柳树下劈开树干,重新礼葬了左伯桃。
此外,左姓的主要堂号还有:“三都堂”、“敦厚堂”等。
■左姓宗祠通用对联
〖左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作春秋传;
成蹇谔名。
——佚名撰左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史学家左丘明(一说复姓左丘,名明),鲁国人,约与孔子同时,双目失明。曾任鲁国太史,作《春秋左氏传》(《左传》),相传又作《国语》。《论语公冶长》载孔子说:“花言巧语,伪装和善,过分谦恭,这种态度,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内心藏着怨恨,表面上装出友好的样子,这种行为,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古代儒家认为左丘明的好、恶与圣人相同。下联典指东汉涅阳人左雄,字伯豪,安帝时举孝廉,官冀州刺史,举报贪官豪强,无所顾忌。顺帝初年官议郎,针对当时的朝纲废弛与大臣懈怠,他数次上书,深切进谏。尚书仆身虞诩称他为“蹇蹇王臣”。后官至尚书令。“蹇谔”,谓正直敢言。
匡襄国政;
羽翼圣经。
——佚名撰左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左雄,安帝时举孝廉,永建初年拜议郎,时顺帝新立,大臣懈驰,雄数言事,其辞深切,迁尚书令。雄又上言郡国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帝从之。自是牧守畏栗,莫敢轻举,迄于永熹,察选清平,多得其人。下联典指春秋鲁国太史左丘明述孔子之志而作《春秋传》。先儒谓孔子作《春秋》而为素王,丘明传《春秋》而为素臣。
明推忠毅;
清著文襄。
——佚名撰左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左光斗为魏忠贤所害,后谥忠毅。下联典指清·左宗棠卒谥文襄。
〖左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志高局四海;
英名擅八区。
——佚名撰左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浙江省清代大臣左宗棠祠联。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湖南省湘阴人。道光举人。1860年随曾国藩襄办军务。1862年升浙江巡先。1875年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次年大举出兵新疆,击败俄、英支持的阿古柏侵略军,收复除伊犁以外的天山南北各地。1881年升任军机大臣,调两江总督。1884年中法战争时,督办福建军务,力主抗击法国侵略者。有《左文襄公全集》。“局”,谓人的胸襟器量。
风云三尺剑;
花鸟一床书。
——明·左光斗撰左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明代御史左光斗自题联。左光斗,字遗直,桐城人。万历进士,授御史。后为魏忠贤所害。追赠太子少保,谥忠毅。
大文师吏部;
古画爱将军。
——清·左宗棠撰左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大臣左宗棠撰联。
〖左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千古素臣垂会绪;
三都丽赋诵清芬。
——佚名撰左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湖南省醴陵市新阳左氏宗祠联。上联典指春秋时史学家左丘明,汉代一些研究《春秋》的儒者认为,孔子作《春秋》,立王者之法,有王者之道,但无王者之位,故称“素王”。左丘明作《左传》,阐明《春秋》之法,为素王的辅佐,故称“素臣”。“会绪”,谓统系,世系。下联典指西晋文学家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曾官秘书郎,出身寒微,不善交游。相传他构思十年,门庭、厕所都放着纸笔,偶得一句急忙录下来,写成《三都赋》,豪贵之家竟相传写,一时洛阳纸贵。“清芬”,比喻高洁的德行。
铁铸肺肝忠贯日;
赋齐衡固字如珠。
——佚名撰左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御史左光斗,字遗直,号浮丘,桐城人,万历年间与杨涟同举进士。任御史时办理屯田,在北方兴修水利,提倡钟稻。天启年间任左佥都御史,杨涟弹劾魏忠贤,他参与其事,又亲劾魏忠贤三十二斩罪,后与杨涟同被诬陷,死于狱中。下联典指西晋文学家左思。“衡”,指东汉科学家、文学家张衡,著有《二京赋》、《归田赋》;“固”,指东汉史学家、文学家班固,著有《两都赋》。
霁月光风在怀袖;
白云苍雪共襟期。
——明·左光斗撰左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明代御史左光斗自题联。
季高戌边名中外;
丘明作传耀古今。
——佚名撰左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大臣民左宗棠。下联典指春秋时鲁国太史左丘明,好恶同于圣人孔子,故孔子作《春秋》为素王,他述孔子之志而作传,即《左氏春秋》,称为“素臣”。又作《国语》。后人因其失明,称为盲左。
涧道余寒历冰雪;
洞口经春长薜萝。
——清·左宗棠撰左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大臣左宗棠自题联。
大节忠贞彪史册;
正气磅礴壮山河。
——佚名撰左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左权将军墓联。墓在河北邯郸。左权(1906-1942),湖南醴陵人。黄浦军官学校毕业后,去苏联陆军大学学习。1930年回国,历任八路烟副参谋长等职。1942年6月2日,在山西辽县今左权县)麻田指挥部队与日本侵略军作战中牺牲。
〖左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庆延登科,妻辞不偶;
太冲作赋,妹亦能文。
——佚名撰左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宋永新人左庆延,十七岁登第,秦桧想把女儿嫁给他,他不同意而辞去,因此十年不得升迁,最终官至太学博士。下联典指左思及其妹左芬。左芬少年好学,工于文词,以才德闻名于时。
年少登科,澹奄集传后世;
才高作赋,洛阳纸贵当时。
——佚名撰左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进士左庆延的事典。下联典指西晋文学家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构思十年,写《三都赋》,“豪贵之家,竟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左姓典故、趣事
〖洛阳纸贵〗
“洛阳纸贵”源于《晋书·左思传》。
晋代的大文学家左思,少年时学习并不认真,他的父亲左雍对此非常不满。有一次,他的父亲对朋友说:“小儿左思不思进取,学习还不如我少年时用功。”左思听到这句话后非常难过,于是下定决心,刻苦读书,最终成为一名大文学家。后来,他写《三都赋》时,为了在内容、结构和语言等方面都有所创新,以便达到完美无缺的地步,前后用了十年多的工夫。在构思过程中,他在室内、门前、墙壁,以及厕所等处都挂上纸笔。不论他走到哪里,一想起一个好句子,就马上记下来。由于左思下的功夫非常大,《三都赋》写成之后,深得当时文人的一致好评,人们争先恐后地抄阅。由于抄写的人过多,以致于洛阳的纸张因供不应求而大涨其价。
后来,人们用“洛阳纸贵”来形容著作好,销售快,风行一时。
从目前可知的历史资料来看,左河水与左宗棠还真有一些渊源,但左河水与左权则无从知晓。
1、虽然左河水是江西九江庐山(星子县)人,而左宗棠是湖南省湘阴县人,但他们的祖上都是江西省永新县人。
2、左河水的祖上一位叫左鹰午的人,生于江西永新县。是文天祥的同乡(今江西省吉安市)及同年榜进士。南宋时左鹰午被朝廷派任到江西的北部为官。现在,庐山南脚的鄱阳湖西北岸其后人还有四、五个自然村,左河水属左辅村人,高考后在南昌工作。
左宗棠的父亲名叫左观澜,乾隆十四年(1749)六月初十日生于江西永新县澧田镇江畔横楼村。后为官职前往湖南省,“由举人大挑知县,发陕西,权五郎厅通判。”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生于湖南湘阴县,就读于长沙城南书院,二十岁乡试中举。
3、左河水的爷爷辈份(运字辈,后面于世子辈,接着左河水是绪字辈,)中,有一清代的进士,名叫左运昌,据说与左宗棠相识并相认祖族关系。
4、新中国成立后的20世纪50年代及80年代,左河水家乡修编的《族谱》或叫家谱中记载着与左宗棠祖上的关系。他们两次修谱时,主修人都前往江西永新县、湖南湘阴县等地与左宗棠的《族谱》相互核准资料。
1832年(道光十二年)中举。1851年(咸丰元年)太平天国起义后,先后入湖南巡抚张亮基、骆秉章幕,为抗拒太平军多所筹划。为抓住展示才能的时机,他经常为一件小事而与人大吵大闹;在当上巡抚,官及三品时,脾气却越来越小。“穷困潦倒之时,不被人欺;飞黄腾达之日,不被人嫉。”这句著名的话就是他说的。1856年,因接济曾国藩部军饷以夺取被太平军所占武昌之功,命以兵部郎中用。1860年,太平军攻破江南大营后,随同钦差大臣、两江总督曾国藩襄办军务。曾在湖南招募5000人,组成楚军,赴江西、安徽与太平军作战。1861年太平军攻克杭州后,由曾国藩疏荐任浙江巡抚,督办军务。1862年(同治元年),组成中法混合军 ,称常捷军 ,并扩充中英混合军,先后攻陷金华、绍兴等地,升闽浙总督。1864年3月攻陷杭州,控制浙江全境 。论功,封一等恪靖伯。旋奉命率军入江西、福建追击太平军李世贤、汪海洋部,至 1866 年2月攻灭于广东嘉应州(今梅县)。镇压太平天国后,倡议减兵并饷,加给练兵 。1865年升任闽浙总督。1866 年上疏奏请设局监造轮船 ,获准试行,即于福州马尾择址办船厂,派员出国购买机器、船槽,并创办求是堂艺局(又称船政学堂),培养造船技术和海军人才。旋改任陕甘总督 ,推 荐 原 江西巡抚沈葆桢任总理船政 大臣。一年后,福州船政局(又称马尾船政局)正式开工,成为中国第一个新式造船厂。1867年,奉命为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率军入陕西攻剿西捻军和西北反清回民军,镇压了陕甘回民起义,并助胡雪岩拿到了象征着慈禧太后近臣的黄马褂。却终因胡雪岩被革职查抄而身败名裂,也因李鸿章的镇压而无能为力。但他还是为晚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曾国藩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2、李鸿章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本名章铜,字渐甫、子黻[fú],号少荃(一作少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安徽合肥人,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之一。世人多称“李中堂”,因行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
3、左宗棠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湘军著名将领,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4、张之洞
张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字孝达,号香涛,时为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出生于贵州兴义府,祖籍直隶南皮。
扩展资料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都是清朝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的代表,洋务派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主要宗旨,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原则,在中央的主要代表是以恭亲王奕欣、瓜尔佳·文祥为代表的满族宗亲贵族官员。
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化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洋务运动
晚清收复边疆治理边疆的名将是谁
本文2023-11-29 17:42:50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81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