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薛氏族谱调查简报
《中华薛氏通谱》编委会(筹)2017年7月7-10
2017年7月7日至10日,在参加山西薛氏联谊会与深圳薛氏宗亲会在太原的交流会后,薛宗汉、薛重生与山西薛氏联谊会秘书长薛秀斌全程陪同进行了吕梁市薛氏族谱调查,并认真研讨了吕梁薛氏迁徙历史与河东薛氏族系对接梳理问题。
本次调查得到吕梁市薛氏家谱文化研究会会长、副会长及秘书长薛玉龙、薛铭得(明德)、薛汉光、薛长生等研究会领导的大力协助和密贴配合,也得到专程自柳林赶来送交家谱的五位薛氏宗亲的支持,大家都热情地参加了吕梁薛氏文化大讨论。吕梁市领导及有关朋友也大力支持了调查工作并提供了热情的帮助。谨此表示真诚的谢意。
本次共收集吕梁薛氏族谱27份,查阅并收集了《汾州府志》、《永宁州志》,涉及到汾阳县、孝义县、平遥县、介休县、石楼县、临县、永宁州(石洲)、宁乡县等涉及明清薛氏进士、举人及其相关史料,取得了较丰富的宝贵资料,为《中华薛氏通谱山西卷》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史料。
吕梁薛氏通谱调查简报:
1. 吕梁薛氏家族基本信息
吕梁市明清时期隶属于汾州府,明初河东薛氏移民吕梁的缘由尚不清楚,但是依据现在吕梁地区薛氏人口已达十万之众的数量分析,明初薛氏移民支系具有多源性和多时段性,且不排除吕梁自明朝之前就有河东薛氏或非河东支系薛氏落籍此地。从所收集的近三十部家族资料所记述的族系原居住地多为河东及陕西,但多数家谱对原支系先祖及居住地村庄皆无准确记载。现吕梁薛氏居住地非常广泛,明初迁徙此地后,有经历了多次的频繁迁徙,寻找更好的土地资源和家族发展空间。因此,吕梁薛氏的分布甚为广泛,仅在临县一域就有薛氏家族居住的249个村庄,其中,百人以上的75个村庄,百人以下的174个村庄。
二 明清两朝汾州府薛氏概况
据《汾州府志》、《永宁州志》及吕梁薛氏族谱资料,明清时期,吕梁薛氏人才辈出,薛氏人才以进士举人身份从吕梁山地走向九州各府各县仕宦做官,以清廉为民之志造福一方,入乡贤名宦者多人。据《山西通志》与地方志所列薛氏科举人物,现将名录列述于下,主要是希望吕梁宗亲进行修改并提供族谱信息,可以在文档基础上直接进行修改完善,在返回给薛重生即可,谢谢!
汾州府薛氏进士举人仕宦名录
(初稿存在一定的内容和文字错误,请修正)
1)薛琮,石州入,教授;
2)薛禄,临县人,安俯同知;
3)薛箴,石楼人,监特士;
4)薛清,石楼人,知州;
5)薛东海,石州人,滑县县丞;
6)薛呜凤,介休入;
7)薛瑾光,?人,?;
8)薛谦,宁乡县人,鳯翔府官;
9)薛炳,?人,武贤乡岁;
10)薛俊,?人,天顺朝贡生,知县;
11)薛捧章,?人,知县;
12)薛傅;?人,县府主簿;
13)薛良德,?人,嘉靖中贡生,州图;
14)薛固龄,?人,镂源上盐;
15)薛寅白,?人,礼绅;
16)薛尚义,?人,州府教授;
17)薛忠,?人,长垣县承;
18)薛凤翱,?人,威县训导;
19)薛善,?人,经历;
20)薛荒,?人,经历
21)薛维屏,?人,?任职;
22)薛锺秀,州任之贤;
23)薛登五,介休县人;
24)薛昌图,海州人;
25)薛维,?人,州判;
26)薛国昌,汾阳人;
27)薛启情,永州人,武举;
28)薛有焕,?人,乡贤;
29)薛琮,石州人,授授;
30)薛箴,石楼入,国子监博士;
31)薛清,石州入,高邮知州
32)薛鸣凤介休人
33)薛钟陇,汾阳人
34)薛谦,汾州人,正统中贡生,推官;
35)薛炳,?人,京东知事;
36)薛俊,临县人,知县
37)薛泰,临县人,县丞;
38)薛仪,?人,临淮主簿
39)薛良,汾州人,嘉靖中贡生,教谕
40)薛固龄;?人,婺源主簿
41)薛鸣凤,介休人,四年乙卯举人;
42)薛钟,汾阳人,任职?
43)薛谦,汾州人,正统中贡生;
44)薛炳,宁乡县人,京东知事;
45)薛俊,临县人,知县
46)薛仪,?人,临淮主簿
47)薛良,汾州人,嘉靖中贡生,教谕
48)薛固龄;?人,婺源主簿
49)薛寅,永宁州人,任职?
50)薛尚义,?人,州府教授
51)薛忠,?人,长垣县丞
52)薛春芳,永宁人,承考;
53)薛维屏,?人,平定训导;
54)薛文杰,?人,曲沃训导;
55)薛锺秀,石楼县人,乙卯副榜,州府任职
56)薛登五,介休县人,
57)薛昌龄,?人,明贡监,州目;之列仕籍者
58)薛海,?人,明贡监,州目;
59)薛国昌,汾肠人,明嘉靖丙午武举;
60)薛启后,永宁州人,明嘉靖丙午武举;
61)薛肤,汾阳人,万历癸丑武进士;
(以上汾州-吕梁薛氏人物以明朝人物为主,人名有重列者,可修正)
三 吕梁薛氏族谱
本次及2015年薛军帮助收集的吕梁薛氏族谱累计近三十余部,但几乎都是断代支谱,在研讨会上,认为目前需要结合各种地方志和其他历史资料,尽可能完善吕梁薛氏各地支系的源流梳理工作。会上提出当前三个努力弥补完善的措施:
(1)结合府志、州志、县志史料,以吕梁薛氏科举人物信息为线索,进行各地支系的梳理工作;
(2)结合山西、陕西及相关地区的族谱资料,查找与吕梁薛氏迁徙有关的族谱信息,追踪始迁祖的原居住地和支系归属信息;
(3)对吕梁现有的族谱进行支系梳理,将全地区的各村薛氏支系进行大清理和大归纳,理清吕梁薛氏支系脉络。对现存的三十份族谱进行支系梳理工作量巨大,希望尽快建立吕梁薛氏支系梳理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将上述明清薛氏人物纳入到吕梁薛氏通谱之中;
(4)与陕西佳县、吴堡、榆林薛氏建立密切修谱联系,加强信息沟通,协调支系梳理,完善并提高该地区跨省支系梳理和修谱工作。
四 致谢
本次赴吕梁进行《中华薛氏通谱》调研,得到山西薛氏联谊会秘书处和吕梁市薛氏家谱文化研究会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在此特表衷心感谢。《中华薛氏通谱》是全薛族的谱牒文化工程,她关系到中华乃至全球薛姓的每一个族人,让我们团结起来,为薛氏五千年文化而骄傲!为遍布全国及全球的河东薛氏后裔的寻根问祖贡献我们的力量!
《中华薛氏通谱》编委会
赫姓相传是远古帝王赫胥氏(炎帝)的后代,是由他的称号而来的姓氏。
除赫姓外,他的后代还有人以赫胥为姓。
历史上,出自赫胥氏之后的赫姓人构成了当今汉族赫姓的主体。
汉族赫姓的历史很长,大约四千多年。
其代表人物,主要有宋代进士赫洗、明代石楼知县赫震等,赫氏家谱规定,从?代起起名必须三个字,以免和祖先重名。
一. 汉族赫姓在历史上以朔方为郡望,当代的分布也较为广泛。
为了更好地区别开自己这一支与别支的不同,有的赫姓被称为了郝(hao),山东、陕西、河南的赫姓被称为黑 (hei),还有的地方由于口音的变化称为何(he、二声),山东乳山镇有个司马庄,曾经叫赫家疃(tuan 三声)居住汉族赫家人。
在金天会年间(1123一1135 )文登(今荣城)赤山于广携眷迁赫家疃居住。
后赫姓迁走他乡,于氏北迁这里,改于家庵村,后又改为司马庄。
(乳山市志)
二. 目前发现的资料里,汉、满、回、彝、锡伯、蒙古民族都有赫姓,匈奴赫连;乌恒郝旦;锡伯荷叶尔、贺在尔氏;辽宁凤城一带应该是满族:满族赫舍里、赫佳、赫宜、赫锡赫哩、赫叶勒、:蒙古赫锡特、赫尔、赫勒、赫鲁克氏。
彝族赫姓原姓俄母,他们都是在后来简化为汉族姓氏方法为赫的。
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往往会将本民族人口迁至各地,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如前秦的苻坚曾将苻氏和氐族子弟迁往各地,元朝也将蒙古人派驻各省。
清朝入关后,就将满族八旗部署在全国,各省城一般都建有专供满族军民居住的满城。
辛亥革命后,多数满人改用汉姓。
赫满族老姓包括:赫佳氏、赫叶勒氏、赫舍理氏、赫哲氏、赫书氏、赫锡赫理氏、亨奇勒氏、叶赫纳喇氏、哈达纳喇氏,、赫佳、赫宜、以及加入满族的荷叶尔氏(锡伯族)等。
家谱排辈是:德承吉林贵崇荣,英明景会乐辅清,忠良维国安全志,世守纯真堡太平。
满族赫姓知名人物有:
赫崇本(1908-1985)辽宁省凤城人。
中国海洋科学奠基人,著名海洋生物学家。
毕业于清华大学,赴美留学获博士学位,1949年初毅然回国,历任山东大学教授,海洋系主任,海洋学院教务长、副院长,国家科学规划委员会气象海洋组副组长,全国海洋综合调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
主编《中国近海水系》。
赫冀成(1943- )辽宁省瓦房店人。
著名海洋学家、教育家,我国“冶金反应工程学”领域第一位博士。
东北大学校长,兼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金属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金属学会能源与热工学会理事长、辽宁省科学技术协 会副主席、辽宁省金属学会副理事长, 十五大代表。
赫荣晨(1947- )黑龙江省鸡西人。
鸡西市政协副主席、市委统战部部长。
鸡西矿务局机电厂组织部副部长,鸡东县委副书记,鸡西市恒山区委书记,市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市政协秘书长。
赫荣乔(1958-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科院视觉信息加工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脑与认知科学中心”主任、视觉信息加工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专业委员会委员、神经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赫义芳 女,广州市芳村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赫舍里慧勇 青岛沿海画院院长,中国青年书画家协会理事。
贺满族最早使用的汉字姓,渤海国有此姓。
老姓包括:赫舍理氏、赫叶勒氏,以及加入满族的荷叶尔氏(锡伯族)、贺在尔氏(锡伯族),还有加入满洲八旗的俄罗斯人等。
著名人物有:
贺士元(1927- )北京人。
著名植物分类学家、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专家。
历任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教授、《中国植物志》编委、《植物分类学报》常务编委、北京农药学会杂草研究会副主任。
贺建国(1928- )黑龙江省双城人。
原吉林省卫生厅厅长兼全国鼠疫、布病防治基地主任,地方病主任医师,客座教授。
现任全国地方病协会理事,吉林省地方病协会会长,从事鼠疫防治工作五十余年。
贺强(1952- )北京人。
著名金融证券专家,中央财经大学金融系教授、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
他还是嘉实基金管理公司独立董事、中国投资学会常务理事。
何姓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分布地区不同字辈也不同。同一省的也不尽相同。按你说的老家是山东。但是山东的何姓字辈没有符合你说的你爷爷和太爷这样的承接顺序。
山 东
山 东:何其。何忠。何常 何宝
山东临沂:守登昌
山东临沂册山:(元)太,凤,秀,新(感谢 何新国 提供)(源于山西洪桐喜鹊窝)
山东莒县:传家延庆长
山东日照莒县:燕、发、敬、茂/振、兆/召\正、乃
山 东:寿世德
山东莒州:光、成、公
山东东平:维庆树敬
山东:承、、、、、、思、锡、洪(正)、恩(丘/秋)、世
山东滕州:岱,永,克,志
山东济南历城:大、有、振、凤、光、明、贞、青、元、 连盛、英、殿、永、洪、福、继、世、兴、文、宪、培、嘉、玉、寿、延长、春、登
山东青岛:井 秀
山东汶上县石楼村: 维庆树敬西,源于山西洪桐喜鹊窝 。
反倒辽宁地区的何姓字辈与你说的有点相符
辽 宁
辽宁葫芦岛:万凤守玉树,清泉瑞久长
辽宁海城:慧经武伟(源于广西林海)
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滕州杨楼杨氏主要聚居在杨楼、和福、东杨庄、大杨庄、前牛集、望凫庄、石楼、田桥、水磨庄、级索等地,目前散居在全国各地和港澳台地区也不少,自第十一世开始,议定的辈序字为:家、凛、四、知、位、列、三、卿、作、述、绵、延、永、保、懿、训、品、上、端、方、德、恒、贞、固、忠、毓、秀、美、承、启、宏、昌、刚、正、廉、明、伟、业、远、长。
石楼一村
即原石楼中街(旧称中约)、西街(旧称西约)。原石楼村属“住民耕沙” (所谓“住民耕沙”,指聚居在缓坡或平原较高的土墩上,以围垦开发沙坦成田为耕作用)的古村,全村共有13个坊,曾拥有祖尝田3万多亩。在1957年成立高级农业合作社时将中街(4个坊)、西街(3个坊)划为石楼一社,东街(旧称东约,有6个坊)为石楼二社,后改为两个村,另设一个居民委员会。有6个村民小组,430户,1433人;耕地26亩。主要姓氏:陈。
石楼二村
即原石楼东街,后为石楼二村。有4个村民小组,277户,941人;耕地已全部征用开发。主要姓氏:陈。
赤岗村
开村时称赤岗。据《石楼陈氏族谱》载,石楼始祖陈敏行的第六代孙分居赤岗,大约在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因依山而建,而荒无植株,故名“赤岗”;又因山与岗同义,曾又名赤山。全村有13个坊,1960年划分为赤一、赤二、裕丰3个大队。赤岗(原赤一)现有7个村民小组,483户,1604人;耕地110亩。主要姓氏:陈。
赤山东村
据《戴氏族谱》载,其先祖由安徽避战乱到南雄后迁至广州隐居。南宋度宗咸淳三年(1267年)第三世祖由广州迁入赤山。1960年从赤山划出为赤二大队,80年代改称赤山东村。7个有村民小组,433户,1539人;耕地955亩。主要姓氏:戴。
大岭村
原名菩山村,因村依菩山,故名。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建墟时改名为大岭。有中约、西约、上村、龙漖(荔枝岗)4个自然村。大岭许姓,原籍浙江绍兴;大岭陈姓原籍江西。两姓均由南雄珠玑巷避乱,先后于南宋高宗年间(1127--1162年)到大岭建村。龙漖庄氏于明宣德年间(1426--1435年)自东莞福永迁入。大岭村曾是抗日游击区。有大魁阁塔、龙津桥、“贞寿之门”石牌坊等多处文物,2002年被评为“广州市历史文物保护村”。现有9个村民小组,701户,2364人;耕地877亩。主要姓氏有:许、陈、庄。
岳溪村
岳溪是澳门特首何厚铧的故乡。有东成、塘头、大社、永胜、西约、应塘等6坊。该地原为莲花山西面4公里小海湾中孤岛(白沙湖),冲积成陆后,背靠西岗,朝东建村。其中一村名“岳头”,因地处山溪上游而得名;一村名“岳潭”,因背靠山岗(美称“岳”),旁有山水冲涮成潭而得名。清代,两村合并为“岳溪”村。据传应塘坊于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建村。原东成坊、永胜坊、大社坊是明九屯就地遣散落户的军籍。现有5个村民小组,354户,1311人;耕地149亩。姓氏有20个,主要是:梁、何、杨、林、孟、邓、郭。
官桥村
有东、南、中、西、北5个约。明嘉靖九年(1530年)有九屯官兵在此驻扎,至清雍正三年(1725年)遣散务农,逐渐繁衍成村。某知县在村外500米处修建一桥,便利村民往来,故称此桥为官桥,村也从此得名。40年代初,该村北约被强盗烧毁,后来重建,习称“新村”。现有 个村民小组, 户, 人;耕地 亩。主要姓氏有:黄、袁、梁、陈、周、张、简、伍、韩。
茭塘西村
有钟秀、墟心、聚秀等3坊。1960年由原茭塘村划分出来。相传宋代曾姓建村。据《黄氏族谱》载:黄姓由南雄珠玑巷迁来番禺明经,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再由明经(细墟)深巷迁来茭塘定居。村旁有许多水塘,盛产野生植物茭草,遂得名“茭塘”。有12个村民小组,470户,1613人;耕地440亩。主要姓氏有:曾、黄。
茭塘东村
有沙边、村心、弯口、大元等4坊。1960年由原茭塘村划分出来。1956年1月,广州白云山下黄牛窿村地处磨刀坑水库蓄洪区,林、赖、朱、陈、郑、范等姓居民100多人,移居茭塘。有村民小组11个,505户,1829人;耕地50亩。主要姓氏有:黄。
胜洲村
据传最早建村的是叶姓。又据现存王氏墓碑考证,元至大元年(1308年),从沙头榄塘迁来,据传说,陈氏三世祖由大岭村移居胜洲。当时村是沙洲,四面河涌,象个孤岛,外人称之为“独州”。村人嫌“独”与“毒’’谐音不雅,遂命名“胜洲”。现有 个村民小组, 户, 人;耕地 亩。姓氏主要有:卢、罗、朱、叶、陈、王、李。
裕丰村
由高低两围构成。传说在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围海成田。民国29年(1940年)石碁胡姓业主拍围后,以“富裕丰收”之意取名“裕丰围”。建国初成立农会时仍隶属赤山村,称南农会。成立公社时,称裕丰农场。1960年称裕丰大队(村)。现有6个村民小组,322户,1111人;耕地653亩。村民有多种姓氏。
南派村
有大板路、翘仕、横分、二围、三围、四围6个围。据传清代康熙末年(1722年)筑围筑围。建国初才由6个围组成为“南排沙”。成立农会时,村民决定改为南派。有33个村民小组,645户,2714人;耕地2474亩。村民有多种姓氏。
清流村
有沙尾、清流、三德、裕丰、天六、东成、观龙、东滘8个围。据传,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筑围成田,称为“清流沙”。建国初期成立农会时定名为清流。有22个村民小组,1294户,4794人;耕地5644亩。村民有多种姓氏。
沙北村
石楼镇东面的海鸥岛,在莲花山水道与狮子洋之间。总面积336平方公里,是番禺最大的岛屿。明朝初年开始淤出后,逐步筑围开发,至上世纪50年代连成一片。现有沙北、海心、沙南、江鸥四个行政村。全岛皆为冲积平原,土壤肥沃,为番禺重要的粮蔗产区。村民多从外地迁来,姓氏复杂。
沙北村有石沙涌(沙头)、勾镰(勾东、勾西)、集兴(东、西)、同乐、地玄(景会)、鬼斗、牛寮7个围。开发较早是沙头,于明万历年间(1673--1619年)筑围垦殖。当时只称大沙。建国初期成立农会时定名为“沙北”。有33个村民小组,1743户,7097人;耕地5638亩。村民有多种姓氏。
沙南村
有大沙滘(含东围、西围、四隆)、二围、三围、五登、两盛、沙尾等6个围。据传,清朝雍正年间(1723--1735年)筑围,原属狮子洋中沙洲,称大沙。建国初成立农会时定名沙南。有17个村民小组,769户,3110人;耕地3429亩。村民有多种姓氏。
海心村
有深沙、沙头(瑞成)、合兴、万传(北围)、南围5个围。相传明代万历元年(1573年)南北围筑围。建国初期成立农会时定名为海心。有34个村民小组,1327户,5188人;耕地4707亩。村民有多种姓氏。
江鸥村
有江兴、上涌、下涌、江鸥尾等4个围。建村于清咸丰中期(1851年)。原是狮子洋中的沙洲,每天有成群的海鸥飞翔觅食栖息,筑围时,则以此景命名。建国初期成立农会时定名为江鸥。有20个村民小组,829户,3354人;耕地2865亩。村民有多种姓氏。
联围村
原为环绕莲花山东南面冲积层上大小不一的“围田”。建国前,无村政机构。建国后始建立村政府,名为联围。“公社化”时为石楼公社联围大队。1986年划属莲花山区。1987年为联围村。有12个村民小组,670户,2464人;水田3170亩,鱼塘78亩。村民有多种姓氏。
群星村
前身是原属七区的墩头基、南岗头两地(今均属广州天河区)渔民迁来莲花山时组建的群星渔业合作社。“公社化”时改称群星大队。1961年体制下放,分为群一、群二、群三3个大队。1963年4月仍复合并为群星大队。1965年7月,由七沙(今属化龙复苏)渔民组建的七星大队并入。1987年10月为群星村。有273户,3487人;渔船431艘(其中深海拖12艘),总吨位5223吨,总马力18865匹。村民有多种姓氏。
卫星村
前身是石楼海心渔民迁来莲花山时组建的卫星渔业合作社。“公社化”时为卫星大队。1963年4月,与江南沙渔民组建的红星大队合并,仍称卫星大队。1987年10月为卫星村。有320户,1162人;渔船12艘(其中深海拖6艘),总吨位1897吨,总马力7793匹。村民有多种姓氏。
明星村
前身是市桥第一、第二两社渔民迁来莲花山时组建的明星渔业合作社。“公社化”时为明星大队。1963年4月,与大石南浦渔民组建的银星大队合并,仍称明星大队。1987年10月为明星村。有300户,1360人;渔船194艘(其中深海拖2艘),总吨位1188吨,总马力3615。村民有多种姓氏。
东星村
前身是新造深井(今属广州市黄埔区)渔民迁来莲花山时组建的东星渔业合作社。“公社化”时为东星大队。1987年10月为东星村。有257户,1386人;渔船17艘,总吨位1672吨,总马力5802匹。村民有多种姓氏。
林场
1964年,开平县大沙公社兴建水库,库区内的富食村民200多人迁来莲花山建立林场,从事林业生产。建立旅游区后,转以工、副业或个体工商业为主。现有101户,383人。主要姓氏:梁。
石楼居民委员会
1956年成立,有3133户,7585人。其中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占多数。
吕梁薛氏族谱调查简报
本文2023-11-29 12:45:3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79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