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师有儿子吗?为什么不接替父亲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9浏览:2收藏

司马师有儿子吗?为什么不接替父亲,第1张

我给你说说司马家的家谱吧,司马防有个儿子叫司马懿,司马懿有四个儿子,老大是司马师,老二是司马昭。还有两个是司马亮和司马伦,两人都被封王。司马师有个儿子,叫司马攸,司马攸有个儿子叫司马冏。老二司马昭的儿子叫司马炎,司马炎的儿子就是晋惠帝了。在司马懿的时候,他的两个儿子就已经长大成人,并且对当时魏国的政权有很大的影响,司马师和司马昭的影响力是不相上下的。所以,在司马懿死后,由于司马师是老大,就自然的承袭了爵位,但是他们司马家但是又不是王位或者皇帝,无论是司马懿还是司马师死后,他们的爵位承袭都是有皇室决定的,虽然皇室已经没有权利了,但是他们的决定受制于司马家,司马懿和司马师死后,这个决定权就自然的归到老二司马昭手里了。司马师的儿子那个时候没有什么威信、怎么敢跟他的叔叔争权力呢。

公元179年出生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辟司马懿为文学掾。历任黄门侍郎、议郎、丞相东曹属、丞相主薄等职。

建安二十年(215年),随曹操征讨张鲁。

建安二十四年(219), 曹操进封魏王后,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佐助曹丕。不久,转为丞相军司马。

延康元年(220年),曹操去世,司马懿管理丧葬诸事。同年,曹丕即魏王位,司马懿受封河津亭侯,转丞相长史。

同年,曹丕登皇帝位,任命司马懿为尚书,不久转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侯。

黄初二年(221年),免去督军官职,升任侍中、尚书右仆射。

黄初三年(222年),和黄初五年(224年),曹丕两次伐吴,都以司马懿镇守许昌,并改封司马懿为向乡侯。

黄初六年(225年)春二月,转任抚军大将军、假节,领兵五千,加给事中、录尚书事。

黄初七年(226年)五月,曹丕去世,令司马懿与曹真、陈群、曹休为辅政大臣。八月,孙权出兵攻魏。司马懿击败诸葛瑾,并斩杀吴将张霸,斩首千余级。十二月,升任骠骑将军。

太和元年(227年)六月,明帝命司马懿驻扎宛城,加督荆、豫二州诸军事。

太和二年(228年)正月,司马懿擒斩孟达,传首京师,俘获万余人。

太和四年(230年),司马懿任大将军、加大都督、假黄钺,与大司马曹真一起伐蜀。

八月,司马懿从西城沿沔水直达朐腮,克新丰县,驻军丹口,后遇雨班师。

太和四年(230),上表倡议建立上邦军屯。

太和五年,都督雍、凉二州诸军事,开始主持对蜀的战争。

青龙二年(234年)二月,蜀丞相诸葛亮率军10万出斜谷攻魏,司马懿率军渡渭水,背水筑垒阻击。两军对峙。

五月,吴军10万三路攻魏,以配合蜀军作战。魏明帝派秦郎率2万人援司马懿,自率主力反攻吴军。七月,吴军撤走。

八月,司马懿与诸葛亮相持百余日。诸葛亮当月病故于五丈原军中,蜀军撤走。

青龙三年(235年),司马懿升任太尉。

景初二年(238年)正月,司马懿率牛金、胡遵等步骑四万征公孙渊,破襄平。屠戮七千多人筑京观。

景初三年(239年)正月,司马懿与曹爽一起接受遗诏辅佐少主曹芳。司马懿任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和曹爽共执朝政。

正始二年(241年)四月,孙权攻魏,六月,司马懿统军增援,吴军退。与邓艾筹划在淮南淮北创建军屯。

七月,增司马懿食郾、临颍,前后共四县,食邑万户,子弟十一人皆为列侯。

正始四年(243年)九月,司马懿在率军征吴。

正始八年(247年),五月,司马懿伪装生病,不问政事。

嘉平元年(249年)春正月,司马懿杀曹爽及其党羽何晏、丁谧、邓扬、毕轨、李胜、桓范等,并灭三族。

嘉平三年(251年)四月率军讨伐王凌。

嘉平三年(251年)八月,司马懿去世,享年七十二岁。

既不是曹操的后代也不是刘备的后代。是曹操旧部司马懿的孙子。

晋武帝司马炎(236-290),字安世,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晋朝的开国君主,公元265-290年在位。公元265年他继承父亲司马昭的晋王之位,数月后逼迫魏元帝曹奂将帝位禅让给自己,国号大晋,建都洛阳

司马家族一共做了十五代皇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其中西晋为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之一,东晋则属于六朝之一,两晋共传十五帝(司马家族),共一百五十五年。后被宋公刘裕所推翻,后建立南朝宋(又称刘宋),定都建康。从此进入南北朝时期。

扩展资料:

南朝宋(420-479年),中国南北朝时代南朝的第一个朝代,也是南朝四个朝代中存在时间最久、疆域最大 、国力最盛的王朝。共传四世,历经九帝,享国60年。因国君姓刘,为与后来赵匡胤建立的宋朝相区别,故又称为刘宋;又按五德终始之说,其为水德,故又称水宋。

刘裕在东晋末期的乱世中趁势崛起,先后平定孙恩、桓玄、刘毅、卢循、司马休之等势力,又灭桓楚、西蜀、南燕、后秦等国。不仅统一了中国南方,同时也收复了山东、河南、关中等地,最终代晋建宋,定都建康(今南京)。

刘宋前期,社会安定,刘裕即位前后,大力推行改革,集权中央,抑制豪强兼并,实施土断,打击豪强士族,整顿吏治,重用寒门,发展生产,轻徭薄赋,废除苛法,亲自听讼,振兴教育,策试诸州郡秀才,举善旌贤,多次遣使访民间疾苦,改善政治和社会状况。

刘裕死后,宋文帝刘义隆继续实行刘裕的治国方略,元嘉年间一片繁荣,史称“元嘉之治”。然因文帝晚年北伐失败致国力大损,刘宋后期,朝政混乱,帝王更迭频繁。公元479年被权臣萧道成取代,建立南齐,刘宋灭亡。

刘宋是魏晋南北朝中第一个由寒门庶族建立的王朝,这一时期出现了“寒人掌机要”的政治局面 ,文化上涌现了一批影响深远的大家,如谢灵运、范晔、祖冲之、何承天等,建康文学史论在此时期发展到巅峰,《世说新语》、《后汉书》等名著诞生于这一时期,对后世影响深远。

参考资料:

-刘宋

司马懿后代很多,晋朝的皇族全是司马懿的后代,司马光是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的后代。

一、司马懿的后代

1、司马昭

司马昭(211年—265年9月6日),字子上(小说《三国演义》为子尚),河内温县(今属河南)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为晋宣帝司马懿与宣穆皇后张春华次子、晋景帝司马师之弟、晋武帝司马炎之父。

司马昭早年随父抗击蜀汉,多有战功。累官洛阳典农中郎将,封新城乡侯。正元二年(255年),继兄司马师为大将军,专揽国政。甘露五年(260年),魏帝曹髦被弑杀,司马昭立曹奂为帝。

景元四年(263年),分兵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灭亡蜀汉,受封晋公。次年,进爵晋王。

咸熙二年(265年),司马昭病逝,年五十四,葬于崇阳陵。数月后,其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晋朝,追尊司马昭为文帝,庙号太祖。

2、司马师

司马师(208年—255年3月23日),字子元,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的奠基人之一,晋宣帝司马懿与宣穆皇后张春华的长子,晋文帝司马昭的同母兄,晋武帝司马炎的伯父。

司马师沉着坚强,雄才大略,早年与夏侯玄、何晏齐名。高平陵之变后,以功封长平乡侯,旋加卫将军。司马懿死后,以抚军大将军辅政,独揽朝廷大权,次年升为大将军。

掌权后,他制定选拔官吏的法规,命百官推荐贤才,整顿纲纪,使其各有职掌,朝野肃然。司马师也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曾用计于新城之战击溃吴国诸葛恪的大军。

嘉平六年(254年),魏帝曹芳与中书令李丰等人密谋除司马师,事情泄露,司马师杀死参与者,迫郭太后废曹芳,改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

次年,亲自率兵平定毌丘俭、文钦之乱。回师途中病死,年四十八,谥号“忠武”。后被追尊为晋景王。西晋建立后,被追尊为景皇帝,庙号世宗。

3、司马炎

司马炎(236年-290年5月16日),即晋武帝(265年-290年在位)。字安世,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晋朝开国皇帝。晋宣帝司马懿之孙、晋景帝司马师之侄、晋文帝司马昭嫡长子、晋元帝司马睿从父。

咸熙二年(265年)袭父爵晋王,数月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给自己,国号晋,建都洛阳,改元泰始。咸宁五年(279年),司马炎命杜预、王濬等人分兵伐吴,于次年灭吴,统一全国 。

建国后,他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以发展生产, 并颁行户调式(包括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太康年间,西晋出现一片繁荣景象,史称“太康之治”。

但灭吴后,司马炎逐渐怠惰政事,奢侈腐化。太熙元年(290年)病逝,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史称晋武帝。葬峻阳陵。

4、司马衷

晋惠帝司马衷(259~307年),字正度,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西晋王朝第二位皇帝(290~307年在位),晋武帝司马炎次子, 母为武元皇后杨艳。

泰始三年(267年),册为皇太子,太熙元年(290年),正式即位。痴呆不能任事,由太傅杨骏辅政。后来,皇后贾南风谋害杨骏家族,掌握实际大权。

八王之乱时,赵王司马伦篡位,以为太上皇,幽禁于金墉城。由诸王辗转挟持,沦为傀儡,受尽凌辱。光熙元年(306年),被东海王司马越迎回洛阳。

光熙元年(307年1月8日),去世,时年四十八,谥号孝惠皇帝,葬于太阳陵。

5、司马越

司马越(?―311年),字元超,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晋宣帝司马懿四弟东武城侯司马馗之孙,高密文献王司马泰长子。西晋宗室,晋惠帝至晋怀帝时期权臣,八王之乱的参与者之一。

初任骑都尉,后迁散骑侍郎加侍中,历任散骑常侍、辅国将军、尚书右仆射等职并因参与诛杀杨骏受封五千户侯,不久复任侍中,加奉车都尉,晋爵东海王。永康初年(公元300年)加中书令,又升任司空兼中书监。

在八王之乱后期,司马越在先后击败了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等诸王的势力之后开始掌控西晋政权,并在晋惠帝死后立太弟司马炽为皇帝,是为晋怀帝。

司马越自任太傅辅佐朝政,辅政期间不思团结官员一致对外,反大权独揽,杀戮朝臣,弄得人人自危,各方纷纷起兵讨伐,司马越无奈之下自请出征石勒,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司马越在项城忧惧而死,至此八王之乱终结。东晋年间追谥孝献。以元帝之子司马冲袭封。

二、司马光的祖先

司马孚(180年-272年),字叔达。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三国曹魏至西晋初年重臣,西晋宗室,东汉京兆尹司马防第三子,晋宣帝司马懿之弟。

自曹操时代起,司马孚就任文学掾,而后历仕魏国五代皇帝,累迁至太傅。“高平陵之变”时,司马孚协助司马懿控制京师,诛杀曹爽一党。

后又督军成功防御吴、蜀的进攻,为司马氏政权的稳固多有功劳。但他性格十分谨慎,自司马懿执掌大权起,便逐渐引退,未参与司马氏几次废立魏帝之事。

西晋代魏后,司马孚进拜太宰,封安平王。晋武帝司马炎对他十分尊宠,但他并不以此为荣,至死仍以魏臣自称。

泰始八年(272年),司马孚去世,年九十三。武帝为其举哀三日,葬礼规格比照东汉东平献王刘苍,赐谥献王。

——晋朝

——司马孚

——司马光

司马懿家谱:

1、父亲:司马防

2、兄弟:司马朗、司马孚、司马馗、司马恂、司马进、司马通、司马敏。

3、妻妾:宣穆皇后张春华、伏夫人、张夫人、柏夫人

4、子女:

(1)儿子:

晋景帝司马师(张春华生)、晋文帝司马昭(张春华生)、汝南文成王司马亮(伏夫人生)、琅邪武王司马伷(伏夫人生)、清惠亭侯司马京(伏夫人生)、平原王司马干(张春华生)、扶风武王司马骏(伏夫人生)、梁孝王司马肜(张夫人生)、赵王司马伦(柏夫人生)。

(2)女儿:

南阳公主(张春华所生)、高陆公主。

5、孙子:

晋武帝司马炎(司马昭之子)、齐献王司马攸(司马昭之子,后过继给伯父司马师为继子)、城阳哀王司马兆(司马昭之子)、辽东悼惠王司马定国(司马昭之子)、广汉殇王司马广德(司马昭之子)、乐安平王司马鉴(司马昭之子)、燕王司马机(司马昭之子)、司马永祚(司马昭之子)、乐平王司马延祚(司马昭之子)。

平原王世子司马广(司马干之子)、安德县公司马永(司马干之子)、司马粹(司马亮之子)、汝南怀王司马矩(司马亮之子)、王司马羕(司马亮之子)、南顿王司马宗(司马亮之子)、汝阳王司马熙(司马亮之子)。

琅琊恭王司马觐(司马伷之子)、武陵庄王司马澹(司马伷之子)、东安王司马繇(司马伷之子)、淮陵元王司马漼(司马伷之子)。

顺阳王司马畅(司马骏之子)、新野庄王司马歆(司马骏之子)、赵王世子司马荂(司马伦之子)、济阳王司马馥(司马伦之子)、汝阴王司马虔(司马伦之子)、司马诩(司马伦之子)。

司马懿是秦末殷王司马卬的后人,司马卬的第十三代世孙。司马钧是司马懿的高祖父,而司马钧是秦末殷王司马卬的八世孙。司马卬(司马钧的八世祖)→司马钧(秦末殷王司马卬八世孙)→司马量→司马儁→司马防→司马懿。

扩展资料

1、司马卬(?-公元前204年)

项羽所封十八诸侯王之一,为殷王。司马卬本是赵国将军,巨鹿之战后随项羽入关。灭秦后,项羽分魏国地为西魏、殷两国,封司马卬为殷王,建都朝歌。

汉二年(前205年)三月,汉王刘邦进兵楚地,司马卬投降汉王刘邦,其地成为河内郡。次年四月,彭城之战,项羽率三万精兵大败刘邦及五诸侯联军56万人,司马卬被楚军所杀。

2、司马钧(?―115年)

字叔平,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秦末殷王司马卬八世孙,晋宣帝司马懿的高祖父,东汉时期将领。汉安帝时任征西将军,军事才能出众,后在狱中自杀而死。

3、司马量

官至豫章太守。司马防的祖父,司马懿的曾祖父,秦末殷王司马卬九世孙。其父亲司马钧在汉安帝时任征西将军,军事才能出众,后在狱中自杀而死。

4、司马儁(113年-197年)

字元异,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东汉大臣。祖父司马钧为汉安帝时征西将军,父亲司马量为豫章(今江西南昌)太守。

司马儁博学好古,倜傥大度。身高八尺三寸,腰带十围,仪态魁岸,与众不同,乡党宗族都依附他。为颍川郡(今河南禹州)太守。儿子司马防,孙子司马懿。

5、司马防(149年―219年)

字建公,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东汉颍川太守司马儁之子。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司马防去世,终年七十一。司马防生有八子,即历史上著名的“司马八达”,司马懿为其次子。

司马防的性格耿直公正,即使在宴会这样的休闲场所,也保持着威仪。东汉末年的颍川名门“司马氏”的代表人物。殷国王室之后。爱读《汉书》的名臣列传,著有讽咏数十万言。

6、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

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政治家、军事谋略家,魏国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

-司马懿

-司马卬

-司马钧

这个还真不好说。由于西晋很快灭亡,司马一族的家谱未见完整留传。

作为一个老婆超多的皇帝,司马炎留下了很多儿女,虽然很多儿子被杀,但杀绝的可能性是很小的,而且互相残杀的时候他们都已经成年,各自有自己的子女散布在各地,再说女儿们没有卷入混战,司马炎的外孙应该也有不少的……绝后几乎不可能。

司马懿后代共有15代皇帝。其中西晋时有四代,东晋又有十一代,均是司马懿之后。

咸熙二年(265年),曹魏皇帝曹奂禅位于司马炎,改元泰始,是为晋武帝。曹魏灭亡,西晋开始。

1、晋武帝司马炎(236-290年),字安世,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晋朝开国君主,265-290年在位。司马懿孙。曹魏末年,祖司马懿、伯司马师、父司马昭相继控制朝政,并未称帝。魏咸熙二年(265)司马炎为相国、晋王,同年十二月代魏称帝,建立晋朝。太康元年(280)灭吴,统一全国。

2、晋惠帝司马衷(259-307),字正度,河内温县人。晋武帝司马炎第二子,西晋的第二代皇帝,公元290-307年在位。司马衷于267年被立为皇太子,290年即位,改元永熙。他为人痴呆不任事,初由太傅杨骏辅政,后皇后贾南风杀害杨骏,掌握大权。

3、西晋孝怀皇帝司马炽(284-313年),字丰度,西晋王朝的第三代皇帝,公元307-311年在位。为司马炎的第二十五子。初封豫章王,惠帝在位期间,被立为皇太弟。司马越毒死惠帝后,司马炽被扶植为帝,改年号为“永嘉”。

4、司马邺,又名司马业,字彦旗,西晋王朝第四位皇帝,公元313~317年在位。武帝司马炎之孙,吴孝王司马晏之子。

5、晋元帝司马睿(276-323年),字景文,东晋的开国皇帝,318-323年在位。宣帝司马懿曾孙,琅邪武王司马伷之孙,琅邪恭王司马觐之子,晋武帝司马炎从子。

6、晋明帝司马绍(298年—325年),字道畿,晋元帝之子,庙号肃宗。母亲为代郡出身。生来像鲜卑人,为人豪爽,在位期间曾经曾平定王敦叛乱,有中兴之气,可惜在位仅四年早死。

7、晋成帝(司马衍),名司马衍(公元321~342年),字世根,汉族。明帝长子。明帝死后继位。在位17年,病死,终年21岁。葬于兴平陵(今江苏省江宁县鸡笼山)。

8、晋康帝,名司马岳(公元322~344年),字世同。明帝子,成帝弟。成帝死后继位。在位2年,病死,终年23岁,葬于崇平陵(今江苏省江宁县蒋山)。

9、 晋穆帝司马聃,字彭子,东晋第五代皇帝,庙号孝宗。晋穆帝是晋康帝之子,母褚蒜子。344年由于晋康帝驾崩,晋穆帝即位;由于年幼而由褚太后掌政,并由何充辅政。

10、晋哀帝司马丕(341年—365年),字千龄,为东晋的第六代皇帝,晋成帝之子,晋穆帝之堂兄弟。晋哀帝本应继晋成帝之位即位,但是由于权臣庾冰的意见而无法即位;司马丕于361年在晋穆帝死后即位,改元隆和,但是大将桓温当国,晋哀帝形同傀儡。

11、废帝司马奕(342—386年),字延龄。东晋的第七位皇帝,晋成帝之子,晋哀帝司马丕同母之弟,又称海西公。司马丕死后,司马奕于兴宁三年(365年)2月23日即帝位,在位6年,为桓温所废。

12、司马昱(320年―372年9月12日),字道万。晋元帝少子,庙号晋太宗,谥号简文帝。被崇德太后和桓温立为皇帝,在位2年,病死,终年53岁。葬于高平陵(今江苏省江宁县蒋山西南方)。

13、 晋孝武帝司马曜(361—396),字昌明,晋简文帝第三子,李陵容所生,372年至396年在位,东晋的第九任皇帝。他是晋安帝和晋恭帝的父亲。383年,晋军先后于寿阳、淝水击败前秦“百万”大军。

14、晋安帝司马德宗(382年出生,419年1月28日逝世),字安德,是东晋的第十位皇帝,他的统治时间是从397年继位到419年逝世,谥号为安帝。

15、晋恭帝司马德文(386年-421年),东晋的末代皇帝。为晋孝武帝之子,晋安帝之胞弟,母亲是淑媛陈归女。

扩展资料:

司马懿生平:

司马懿自幼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因曹操出身“赘阉遗丑”,司马懿一度拒绝曹操授予的官职,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后,强行辟司马懿为文学掾。

因司马懿曾支持曹操称帝,所以逐渐赢得了曹操的信任。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帮助曹丕在储位之争中获得胜利。

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

明帝时,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

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以司马懿和曹爽。曹芳继位后,司马懿先是遭到曹爽排挤,迁官为无实权的太傅。

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洛阳。自此曹魏军权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之变。

参考资料:

-西晋

-东晋

-司马懿 (三国时期历史人物)

司马师有儿子吗?为什么不接替父亲

我给你说说司马家的家谱吧,司马防有个儿子叫司马懿,司马懿有四个儿子,老大是司马师,老二是司马昭。还有两个是司马亮和司马伦,两人都被...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